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第一篇: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湖北省房县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典型材料

房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全县版土面积5110平方公里,素有“千里房县”之称,是湖北省版土第一大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农业部确定的100个农技体系监测县之一,是全省17个农业科教示范县之一。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村,总人口4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1万人。现有耕地50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0万亩。现有县乡农业技术人员241人,其中:大学10人、专科95人、中专130人,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20人、初级技术人员114人。近几年来,房县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确保了山区粮食生产安全,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创新派驻制管理模式,增添农技体系活力

按照国发[2006]30号文件和鄂发[2007]7号文件精神,我县巩固、完善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配套改革成果,实行了“管理在县、经费在县、人事在县、居住在乡、工作在乡、服务在乡、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派驻制”模式,破除了过去县乡共管模式的“两不管”弊端。(一是乡镇政府不愿管,或者只管资金,不管人;二是农业部门无力管。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转制后,人员变为社会人,主管部门搞科技知识培训,乡农技人员不参加,工作没有积极性,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是“高山上唱洋戏,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坐板凳,冷冷清清”,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越来越远)。实行派驻制模式后农业部门的职能有效履行,使农技人员感到有组织管理,心里踏实,而且主管部门经常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下达示范任务,农技人员心情舒畅,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目前,全县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广大农技人员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已蔚然成风,单位活力焕发,形象焕然一新,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近几年来获得省以上各种奖励20多项,市级奖励30多项,有1名农技人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省政府津贴、2 人获市政府津贴。

2.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谋求农技推广新变化

在派驻制模式前提下,建立完善了“以钱养事”新机制。一是竞争上岗。实行“全员竞争,末位歇岗”制,县农业局会同乡镇政府,对竞争上岗者进行基础理论、思想素质、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考试考核,确定上岗人员;二是合同管理。县农业局与各乡镇农技中心、中心与农技人员签订岗位合同,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农技服务管理;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根据合同内容和百分制考核结果兑现服务经费,实行绩效挂钩,鼓励多干事、干实事,杜绝平均分配,考评由县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共同进行,同时建立了农民服务签字卡制度。全年考核在全县前五名的服务主体和名列前40名的服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在下年度优先聘用,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的单位,对中心主任进行批评教育,个人考核有60分以下者,下年度歇岗;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搞技术承包。对搞农业技术承包的农技人员在职称晋升、评优表模和发放服务经费上给予优先,目前全县共有50多名农技人员承包茶叶、药材、柑桔等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建立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从考勤、组织纪律、财务、人员定岗定责、公益活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作为一年工作综合考核依据。通过实行“以钱养事”新工作机制,增强了农技人员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农技服务水平,农技推广工作再显生机。地膜栽培技术在省内乃至全国领先,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曾对房县地膜莲藕技术摄制了专题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工程于2004年至2008年获省科技厅、农业厅频发的二等奖;测土配方技术全面推广,年推广面积达60万亩,农民节本增效1200多万元;植保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年防治面积达100万亩,挽回粮食损失6000吨,检疫性病虫害有效所有制;主推的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到田率分别达85%、90%以上。粮油产生产连续六年实现双增;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面已形成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烟叶、山羊、核桃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

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农技人员学历教育。以县农广校为依托,采取与大中专院校合作的方式,对农业局系统内农技人员进行学历教育。为搞好农技人员学历教育,县农业局出台优惠政策,对全县农业局系统在册在职干部参加集中学历教育的实行以免代奖,专科奖励1000元,本科奖励1500元,目前全县100多名农技人员都进行了学历教育;二是加强业务知识更新培训。采取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强化农技人员业务知识培训。2007年9月,县农业局邀请省农业推广总站组织省农业专家和华中大学教授,举办了科技进村入户指导员培训班,100多名农技人员通过培训,更新了业务知识,拿到了农技人员上岗证。2008年我县组织20名农技中心主任参观了武穴等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阔了视野;三是强化示范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以科技进村入户为载体,创新机制,大力实施“123”工程,采取县专家包项目,乡镇每年组织100名技术干部,每人联系20户科技示范户,建设示范基地3万亩,达到农技人员人人办样板,人人办示范目标。通过县农业专家传帮带和兴办试验示范过程的探索,提高了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四是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农技人员的服务宗旨意识。近几年通过开展提高执行力活动、行风评议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奉献三农,全民创业”演讲赛等活动,增强了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农技体系工作条件

一是落实政策,兑现经费。落实省委明确的每个农业人口15元的省级“以钱养事”经费,按80%用于农技推广,40%用于种植业(全县共计24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农技服务经费70万元,全县公益性农技推广经费支出年达310万元,基层农技人员年人均服务经费达18000余元。同时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加大工作条件的改善投入。近几年,县农业局多方筹资150万元,转址新建了桥上农技中心业务用房,维修了化龙、土城等六个乡镇农技中心业务用房,改善了工作条件。服务经费的落实、办公条件的改善,增强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了服务手段,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加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 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 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材料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紧紧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旋律,以高效、生态为目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转变,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愈加迫切、领域愈加广泛、种类愈加多样,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我县按照农业部、自治区的部署,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从最基础机构队伍抓起,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2010年进行了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现将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主要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0】25号)和《自治州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昌州政办发【2010】53号文件)文件下发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我县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区、州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工作,开展了调研摸底活动,为全面推进改革做了相应准备工作。

根据《自治州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昌州政办发【2010】53号文件)精神,通过召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座谈会,广泛搜集基层一线农技人员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县农业局拿出《吉木萨尔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并提交县人民政府讨论。

在此基础上,县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吉木萨尔县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吉县政办【2010】71号文件)。建立健全运行高效、县管乡用、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机构,使其成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专业人员队伍精干、推广经费保障稳定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结合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建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领导机构

吉木萨尔县高度重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01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重点县。

为了搞好自治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农业局、财政局、人事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各乡(镇)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县农业局,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监督、协调工作;

(三)人员接管构成情况

按照吉木萨尔县编制委员会给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总定编83人,其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定编25人(实有人员22人),占总定编30.12%。四乡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定编58人,占总定编69.88%。这次四乡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际接管收回45人,其中:接管收回专业技术人员31人,非专业技术人员14人,非专业技术人员占接管收回专业技术人员31.11%;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缺编16人。

1、年龄构成情况:目前县、乡(镇)接管收回在编67人中,其中:50岁(含50)以上15人,占人员总数22.4%;40岁(含40)以上25人,占人员总数37.3%;39岁(含39)以下27人,占人员总数40.3%;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其中:50岁(含50)以上13人,占人员总数29%;40岁(含40)以上15人,占人员总数33%;39岁(含39)以下17人,占人员总数38%;

2、学历构成情况:全县本科学历20人,占人员总数29.9%;大专学历25人,占人员总数37.3%;中专以下学历22人,占人员总数32.8%;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本科学历5人,占人员总数11%;大专学历22人,占人员总数49%;中专以下学历18人,占人员总数40%;

3、职称构成情况:全县高级农艺师8人,占人员总数12%;农艺师25人,占人员总数37%;初级职称20人,占人员总数30%,非专业职称14人,占人员总数21%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高级农艺师4人,占人员总数9%;农艺师15人,占人员总数33%;初级职称14人,占人员总数31%,非专业职称12人,占人员总数27%

4、性别构成情况:男38人,占人员总数56.7%;女25人,占人员总数43.3%;

在乡(镇)接管收回在编45人中,男26人,占人员总数58%;女19人,占人员总数42%;

(四)结合《吉木萨尔县加快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吉县政办【2010】71号文件)。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了工作目标

我县按照年龄、学历状况、专业资格、技能水平等条件,实行人员聘任上岗制。建立了考核、培训等各项制度,并根据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及工作职能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对工作目标和任务量化细化。制定了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和奖惩办法,以服务绩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把程序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农业局通过调阅工作日志,向服务乡(镇)村领导、科技示范户、农民代表发放测评卡,对农技人员日常抽查、业务知识考试等方式,对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及成效等进行综合考评。

围绕县上的重点产业,以加工番茄、马铃薯、瓜菜、玉米、小麦五个主导产业,成立了县农技推广专家组,选聘50名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实行分产业按乡镇服务制度,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采集相关信息等。

遴选了各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在同类作物中的覆盖率占90%以上,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到95%以上。围绕主导产业遴选培育500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番茄90户、马铃薯110户、瓜菜100户、玉米100户、小麦100户。建设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加工番茄2个、马铃薯2个、瓜菜2个、玉米2个、小麦2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

(五)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扶持

2010年12月,四乡五镇农技推广站刚刚实行“县管乡用”,是“净身出家”身无分文。县主管部门农业局根据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工作实际情况,从县上支农扶持奖励资金中,给每个乡(镇)农技推广站解决了5000元活动经费,解决了然眉之急。

二、主要经验体会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确保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根本保证。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量大、点散、面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及早安排,合理部署,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识到位是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首先是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和组织讨论,使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了责任感。二是对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的认识。结合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做好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三是以确定的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为重点,同时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户培育、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等落实工作。

(三)措施到位和突出工作重点是关键。

结合自治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县项目,做好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是农技推广由虚向实的转变过程。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实效,各项措施必需切实可行,落在实处。我们的体会:一是要找准切入点,使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符合实际,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要落实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保障工作经费和下乡进村入户的工作时

间,建立促使农技干部常下乡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坚持以示范户和辐射户的满意度为标准,开展绩效考评,对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坚持以村为载体、户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要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广泛宣传是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示范县项目工作覆盖面大、群众参与度高,由于宣传到位,发动充分,从而把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户的思想统一到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

通过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县、乡(镇)、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和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吉木萨尔县农业发展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重点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面对各乡(镇)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的推广指导、咨询、试验、示范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与需要相比力量明显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和需要。急需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重较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日趋严重。由于乡镇基础设施差,多年来配合乡镇中心工作,荒废了专业技术的学习、交流和深造。因而存在知识老化、专业不专,技术不精,素质提高缓慢的问题,脱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比较低,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急需有待提高。

(三)经费不足,开展正常工作缺乏保障。农技推广站虽然是财政拨款机构,但除工资发放外,办公用经费有限,多年来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差旅费、交通费,干的多自己贴的多。技术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生活条件改善缓慢。目前,全县四乡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农技推广站的固定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已成为危房。各别乡镇借助乡镇政府的办公室办公。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

(五)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与建设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比较强,遗留的问题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

一是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归属移交问题。二是债权债务处理移交问题。三是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难度比较大。

四、今后的打算: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①认真按照实施方案完成各项工作;②强化宣传,提高工作实施的浓厚氛围;

3、把握重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①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②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③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示范促带动。④要抓好队伍建设。

4、要加强领导,搞好督导。确保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三篇: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简述了川汇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目前川汇区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当前川汇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关键词:农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作者单位:川汇区农林局农技推广站

李勤文

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其他各类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的组织的统称。在农业部的业务范围内,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机化四个系统。这个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这是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其他各方面技术服务人员的根本区别之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农技推广工作来说,就要以农民为本,急农民之急,解农民之忧,帮农民之需,助农民增产增收。

一、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川汇区是河南省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对外开放窗口。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市区,三河夹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汉三镇,素有“小武汉”之美誉。全区耕地面积20.5万亩,总人口45.6万人,农业人口18万人,辖1乡、10个办事处,共87个行政村,640个村民组,4.5万个农户,10.8万个劳动力。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花生、蔬菜等。2011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全区15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530.3公斤,总产7954.5万公斤。比去年增产8.3公斤/亩,增长1.6%。秋粮12.6万亩,总产达4710万公斤,比去年增长6.6%。2005年,周口市进行了人事乡镇机构改革,我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取消,农技人员由原来的一百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人,大大削减了我区的农技推广队伍,目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有4个,农业技术人员约有30人。

二、我区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基层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2005川汇区经过机构改革,把乡农技站下放到乡镇府管理,许多农技推广人员都下岗了,许多地主出现了停拔经费、平调资产的现象,使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度作受到了重挫。据反映,全区有尽60农技推广认员下岗,取消农技推机构3个。乡镇机构改革后,没有下岗农技推广人员都被乡政府当作一般干部对待,“开会不到、任务不要、材料不报”成为普遍现象。1999年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中编办、人事部、财政部《关于稳定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意见和通知》,强调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地位和改革中保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近年来省市农业科教部门,一直下发有关重建乡级农技推广体系文件,但都由于经费问题至今都未建成。

2、编制落实困难、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改革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首先需要配备一支专业齐备、高效精干的推广队伍。各县改革方案制订后,人员编制已确定,下一步关键是如何落实编制,确保人员到位。国家和省文件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其人员工资应当由财政保障,多数县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开支人员缺口,县领导为了不增加财政负担,以及为农口解决基层站问题会带来连锁反应等顾虑,迟迟不动手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日益深入,农技推广部门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不再享有财政经费,难以承担技术推行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当前除了各级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行体系建设、服务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3、运行机制问题。基层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乡级区域中心

站,只是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体制问题,然而运行机制问题,也就是如何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推广效能、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是今后农业部门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4、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慢,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科技人员大多是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培养出来的,他们只熟悉大田作物增产技术,而且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与发展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贮藏、销售一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很不适应,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要求。由于没时间、没精力去学习更新知识,许多农技人员很难适应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而且在基层时间越长,知识老化状况越严重。

三、我区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原因剖析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机制不活,推广不力、无所事事,推广活动与市场需要脱节,经费缺乏,生存困难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农技推广机构缺乏压力和动力。这是因为现有农技推广机构都是计划经济占主导时期设立的,到目前,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沿用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政府监管措施,导致工作上即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譬如,在推广机构进什么人,用什么人,怎样开展开作,如何适应

市场需要,服务于农民,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考虑较少;

2、现有农技推广机构部门或地方所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很少有合作与配合,限制了农技推广力量的整合与重组,限制了综合农技推广机构的成立和发展;

3、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行业主管部门,不利于对农技推广机构的统一监管、考核和评介,不利于上下机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利于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养大,不利于农技推广行业的整体布局和健康发展。这也是造成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的重要原因;

4、农技推广投资行业过于单一化,单靠国家投资,资金能力有限,限制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和壮大;5现行农技推广体制限制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优良工作体制的创立,因而缺乏竞争机制,缺乏活力,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急待变革、创新和发展。

四、我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1、强化农技队伍素质建设。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人员配备要充实,技术力量要强,保证到岗到位,真正发挥农技人员推广职能;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模式,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方面倾斜。

2、搞好职能界定,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活动。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科学界定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是改革发展,创

新机制的有效途径。种植业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应该是参与同级政府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组织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下级农技人员和农民并接受咨询;对农情(病虫害、苗情、地力、环境)进行监测、预报、防治和处臵;接受委托进行植物检疫和农产品、种子、肥料、农药的质量检验、检测;引导、扶持农民技术组织的服务活动。

3、努力探索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需求的农技推广新路子。总结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推广服务社会化、推广组织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形式多样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技推广部门,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这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关系到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农技推广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当前创建乡镇农技推广站,就是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要结合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技推广和经营管理队伍,要探索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形成规范化岗位职责,要研究能级考核和竞争上岗的运作方式,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导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科技入股,鼓励农技人员和社会各方投资;加快农技服务产业

化进程,发展技术销售一体化服务;积极探索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合作采购、合作生产、合作销售。同时,要大力推进县乡两级连锁经营,相互参股,增强农技推广体系整体实力和内部凝聚力。

3、要加强条件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建设思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保证基层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4、要加强人员培训。各级政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将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经费列入到专项经费,启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对农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开展培训。通过选送骨干到农业院校进行专业研修、定期组织集中办班培训、农业园区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现发展农业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广大农技人员风里来、雨里去,认真履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民科技培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是基层政府回归切实为农民服务的需要,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是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的基石,是关怀农技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举措。

第四篇: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要: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同时也是联系科研、教育以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基层农技人员就要顺应形势,实现自身价值,以下本文笔者经过广泛调研,并针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各项强农惠农项目的实施使农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局面,全镇农技推广部门为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业发展新的形势与要求,新的问题也日趋凸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力度不够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与文件明文规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如在农技站的建设上、管理体制上及乡镇农技员的工资报酬问题上等等均没有依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职能弱化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农业综合服务站靠财政拨付的人头办公经费仅能维持日常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必要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只能停留到面上,根本到不了农民手中,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以及服务职能严重弱化。甚至有的乡镇政府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制定创收任务,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得不到重视,致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脱离了服务主题。

3、乡镇农技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有些乡镇农技站的开拓精神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也比较严重,没有很好地把技术服务、经营服务和当地的主导产业结合起来。还有的农技站的同志只想经营服务,忽视技术服务,也有的农技站的同志的知识老化,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4、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不顺

有些乡镇农技站以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把农技员作为乡镇干部使用,农技员成为乡镇的财税征收员、尾欠清收员及计划生育工作队员与驻村工作队员等等;有的乡镇农技站的人事、物业由县区农业局管理,财务与业务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到最后谁也没有管好,谁也管不了,导致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5、农技站的事业经费不足

乡镇农技站的同志工作在农村,条件各方面均十分艰苦,报酬很低,更没有积极性进行农技推广工作。所以,有些农技员就成为了农资经营“专业户”,有的外出打工,自谋生路,导致农技推广队伍很不稳定。

二、建议与对策

1、完善各项机制

(1)理顺管理体制努力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文件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能与合理设置机构,各县局(办)在招考人员时,要严格招考农业相关人员,进一步调整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以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2)健全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农技推广体系要全面推行岗位绩效目标管理以及建立健全考评体系,积极创新农业科技培训与农业科技入户方式,推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及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模式与机制。建立农业服务协会,吸收农业企业家、种粮大户与科技示范户入会,为农技推广搭建服务平台。

(3)建立与完善考核机制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难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农技推广这项基础核心工作放在关键与重要位置,列入县政府考核乡镇与部门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制定考核细则,严格按照农技人员工作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进行评比奖惩,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保证农技推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4)探索建立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现有的以岗设位的职称晋升机制,极大降低了农技人员职称晋升的机会,不利于农技人员发挥专业特长。有关部门要适时调整职称晋升机制,充分体现能者上的理念。并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实行竞争上岗,动态管理,以此来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2、转换服务机制,增强农技服务工作活力

为了激活农技站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增强农技服务工作的活力,乡镇农技站要大胆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服务机制,实行“一站两制”的管理办法,保证乡镇农技站在新的形势下各项工作有序稳定开展。

3、加大财政投入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地方对三农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各项办公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为培训懂科技与懂知识的新型农民提供场所。建立高标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各乡镇组建农业机防队,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4、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科技创新

(1)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支持农技站开展科技创新,对在科技兴农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要给予重奖。

(2)要求乡镇农技站的同志也要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当地主导产业的开发,切实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可树立起农技推广部门的形象及提高自身的地位。

5、要加强学习,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各级农技推广干部,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奋战在科技兴农第一线,肩负着把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是实施科技兴农、确保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基本素质,而随着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手段已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创造条件,强化培训,积极组织实施农技推广人才培训工作。

三、结语

总之,要充分认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与带动作用,为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与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皇甫桂荣,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上街基镇农技推广服务站。

第五篇:国务院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须解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现就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四)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五)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选择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等设置方式,也可以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畜牧兽医机构按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

(六)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各级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

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七)科学核定编制。根据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各县结合实际确定,按程序审批。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八)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B]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九)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十)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形式要多样化,积极探索科技大集、科技示范场、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推广形式。推广内容要全程化,既要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通过服务领域的延伸,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要规范推广行为,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

四、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

(十一)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地方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对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的森林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等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也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统筹规划,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十二)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建立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遇到的问题。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可实行招投标制,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鼓励农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对他们创建经营性技术服务实体,可以优惠使用原乡镇推广机构闲置的经营场地,并享受现行政策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

(十三)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的农业技术人员,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分流和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五、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十四)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

(十五)认真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具体由农业部会同水利、林业、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各级财政要对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县(市)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的实施方案要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省级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备案。各地要在2006年底前完成方案的制订和准备工作,2007年初开始组织实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重点环节的组织指导,做好动员部署、竞聘上岗、分流人员、检查验收、巩固提高等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在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

(十六)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引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发扬心系农民、献身农业、服务农村的优良传统,主动投身改革,找准新的定位,争取更大作为。要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国务院

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下载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体系

    托普仪器——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创新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体系 加快西部优势农业产业向纵深推进内容提要: 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 要实现全面......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与完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目前,我县农业局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推广站、农......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精神,有效实施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关于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问题一、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 吉水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51.46万,其中农业人口40.3万,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素......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强化农技培训狠抓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杞县农林局 (2010年12月9日) 杞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开封市,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591个行政......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一、农技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1、2011年年初,市政府在常务会议上已经研究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并出台了实施意见,由14个基......

    如何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如何提高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范以香 徐爱华 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知识面广、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