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9: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新津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与思考

县政协、县农发局联合调研组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政协和县农发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调查、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调研组认为,我县主动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农技服务体制,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基本构建了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改革前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自2001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双重管理”;2004年撤消乡镇农业“四站”,乡镇事业人员实行人员重组,成立6个农技服务片站,县级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虽历经几次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但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执行到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定位仍然不明确,存在政策规定和实际管理脱节的现象。

2、推广经费不足。以前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长期以来安排推广工作经费不足,县、乡农技推广经费每年都存在一定缺口。同时,多年来各级财政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建设投入有限,“撤乡并镇”调整并没有使乡镇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有什么变化。

3、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脱节。主要是农技推广主体与受体的目标不一致。推广部门主要围绕政府意图做项目,对农民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实行由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农民急需的是高产、优质、节本、省力、高效的新技术,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对称。

4、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干部很少有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参与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的技术员虽然均来自县级农口部门,但以前仅从事某项单一的业务工作,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并不十分理想,工作进程不平衡,工作水平有差距,对区域站整体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影响。

5、服务手段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前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基层农业服务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培训条件落后、一些技术服务和农产品监测等仪器设施不健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没有在农业推广领域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是很理想。

6、人浮于事和在编不在岗的问题突出。以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很少录用专业技术人员,而非专业人员却不断调入,导致懂推广的人越来越少,不干推广的人越来越多。在福利分配上存在有平均主义现象,干多干少都一样,制约着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人员受社会利益驱动,存在“应付搞推广,专心搞经营”现象,上班时缺岗,工作时无心,却私下下海经商或办实体搞经营,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在岗人员的工作情绪。

7、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系统严重脱节。对于农技

推广部门而言,推广人员通常并不了解农业科研的进展情况,而对实际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往往又未能通过正规途径列入到科研计划之中。同时,农民的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难以反馈到科研开发部门,服务方式不适合农民的特点,也影响了农民对技术的吸纳效果。

二、目前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9年,成都市正式启动了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工作,新津、双流、郫县、邛崃、大邑被列为全市试点,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率先启动了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硬件建设。今年3月,全县金华、新平、方兴、兴义、永商、花桥6个公益性农业综合服务站全部俊工并交付使用。按照“人员下移、工作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3月19日,我县6个农业综合服务站70余人正式入驻,使我县成为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力度最大的区县。

与以前改革不同的是,各服务站人员由县农发局进行直接管理,其编制不变、身份不变、工资渠道不变。同时,县农发局对每个服务站人员的专业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服务站对全县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的全覆盖。服务站农技人员全面实行专职技术服务,一律不参与乡镇行政工作和经营性服务。按照岗位职责和专业要求,各服务站设立农技、多经、植保、农机、农产品质量、畜禽、动防等岗位,全职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辅导、示范引导和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建立健全了农业服务考核制度,做到业务工作有承诺、有时间、有地点、有人员、有技术、有效果。目前,各服务站主要按照农发局分解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

农业生产情况的摸底调查、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园区建设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等工作。

三、目前全县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今年,全县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农技推广体系自身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通过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创新推广方式,自身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调动起来了,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县农发局虽然挤出办公经费,临时解决了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交通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购置交通工具势在必行,若不能及时解决交通工具问题,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农技推广工作的“短腿”现象。二是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农技人员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完全适应,特别是水果、蔬菜等专业技术人员尤为缺乏,同时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三是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监督考核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我县虽然已制定出台了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但还需要在工作目标和考核细化上下功夫。四是为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我县有关部门应在职称评定方面出台激励政策,如:一线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定免试英语、计算机等。

四、加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继续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

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充分调动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推广服务的新路子。

2、明确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农技推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基层站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进一步合理设置县、乡镇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落实交通工具,切实解决基层农技队伍“缺腿”问题。要根据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3、加强技术培训,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同时,人事部门应在职称评定出台激励政策,对按省、市职称评定的相关要求,对县局下派到一线基层的农技人员职称评定免试英语、计算机。

4、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科技人员职责

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

核评价制度。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制定更加细化的考核办法,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形成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良性机制,建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把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

第二篇: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简述了川汇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目前川汇区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当前川汇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关键词:农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作者单位:川汇区农林局农技推广站

李勤文

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其他各类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的组织的统称。在农业部的业务范围内,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机化四个系统。这个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这是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其他各方面技术服务人员的根本区别之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农技推广工作来说,就要以农民为本,急农民之急,解农民之忧,帮农民之需,助农民增产增收。

一、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川汇区是河南省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对外开放窗口。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市区,三河夹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汉三镇,素有“小武汉”之美誉。全区耕地面积20.5万亩,总人口45.6万人,农业人口18万人,辖1乡、10个办事处,共87个行政村,640个村民组,4.5万个农户,10.8万个劳动力。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花生、蔬菜等。2011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全区15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530.3公斤,总产7954.5万公斤。比去年增产8.3公斤/亩,增长1.6%。秋粮12.6万亩,总产达4710万公斤,比去年增长6.6%。2005年,周口市进行了人事乡镇机构改革,我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取消,农技人员由原来的一百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人,大大削减了我区的农技推广队伍,目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有4个,农业技术人员约有30人。

二、我区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基层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2005川汇区经过机构改革,把乡农技站下放到乡镇府管理,许多农技推广人员都下岗了,许多地主出现了停拔经费、平调资产的现象,使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度作受到了重挫。据反映,全区有尽60农技推广认员下岗,取消农技推机构3个。乡镇机构改革后,没有下岗农技推广人员都被乡政府当作一般干部对待,“开会不到、任务不要、材料不报”成为普遍现象。1999年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中编办、人事部、财政部《关于稳定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意见和通知》,强调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地位和改革中保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近年来省市农业科教部门,一直下发有关重建乡级农技推广体系文件,但都由于经费问题至今都未建成。

2、编制落实困难、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改革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首先需要配备一支专业齐备、高效精干的推广队伍。各县改革方案制订后,人员编制已确定,下一步关键是如何落实编制,确保人员到位。国家和省文件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其人员工资应当由财政保障,多数县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开支人员缺口,县领导为了不增加财政负担,以及为农口解决基层站问题会带来连锁反应等顾虑,迟迟不动手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日益深入,农技推广部门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不再享有财政经费,难以承担技术推行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当前除了各级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行体系建设、服务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3、运行机制问题。基层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乡级区域中心

站,只是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体制问题,然而运行机制问题,也就是如何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推广效能、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是今后农业部门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4、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慢,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科技人员大多是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培养出来的,他们只熟悉大田作物增产技术,而且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与发展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贮藏、销售一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很不适应,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要求。由于没时间、没精力去学习更新知识,许多农技人员很难适应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而且在基层时间越长,知识老化状况越严重。

三、我区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原因剖析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机制不活,推广不力、无所事事,推广活动与市场需要脱节,经费缺乏,生存困难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农技推广机构缺乏压力和动力。这是因为现有农技推广机构都是计划经济占主导时期设立的,到目前,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沿用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政府监管措施,导致工作上即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譬如,在推广机构进什么人,用什么人,怎样开展开作,如何适应

市场需要,服务于农民,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考虑较少;

2、现有农技推广机构部门或地方所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很少有合作与配合,限制了农技推广力量的整合与重组,限制了综合农技推广机构的成立和发展;

3、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行业主管部门,不利于对农技推广机构的统一监管、考核和评介,不利于上下机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利于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养大,不利于农技推广行业的整体布局和健康发展。这也是造成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的重要原因;

4、农技推广投资行业过于单一化,单靠国家投资,资金能力有限,限制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和壮大;5现行农技推广体制限制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优良工作体制的创立,因而缺乏竞争机制,缺乏活力,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急待变革、创新和发展。

四、我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1、强化农技队伍素质建设。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人员配备要充实,技术力量要强,保证到岗到位,真正发挥农技人员推广职能;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模式,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方面倾斜。

2、搞好职能界定,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活动。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科学界定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是改革发展,创

新机制的有效途径。种植业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应该是参与同级政府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组织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下级农技人员和农民并接受咨询;对农情(病虫害、苗情、地力、环境)进行监测、预报、防治和处臵;接受委托进行植物检疫和农产品、种子、肥料、农药的质量检验、检测;引导、扶持农民技术组织的服务活动。

3、努力探索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需求的农技推广新路子。总结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推广服务社会化、推广组织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形式多样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技推广部门,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这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关系到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农技推广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当前创建乡镇农技推广站,就是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要结合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技推广和经营管理队伍,要探索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形成规范化岗位职责,要研究能级考核和竞争上岗的运作方式,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导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科技入股,鼓励农技人员和社会各方投资;加快农技服务产业

化进程,发展技术销售一体化服务;积极探索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合作采购、合作生产、合作销售。同时,要大力推进县乡两级连锁经营,相互参股,增强农技推广体系整体实力和内部凝聚力。

3、要加强条件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建设思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保证基层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4、要加强人员培训。各级政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将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经费列入到专项经费,启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对农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开展培训。通过选送骨干到农业院校进行专业研修、定期组织集中办班培训、农业园区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现发展农业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广大农技人员风里来、雨里去,认真履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民科技培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是基层政府回归切实为农民服务的需要,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是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的基石,是关怀农技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举措。

第三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与完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目前,我县农业局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推广站、农村能源环保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科研站、专用肥科研站等,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健全,但人员分配和管理体制混乱,由于受工作经费等因素影响,其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正在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以农业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无独立办公场所,为乡镇政府临时安排办公用房,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与县农技推广部门基本脱节,管理体制明显不畅。

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县农业局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0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工勤人员50人。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39人,35-50岁60人,50岁以上19人。学历方面:大专以上文凭56人,具有本专业学历48人。技术职称方面:农技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11人,中级技术人员32人,初级技术人员8人。工资待遇方面:108人中仅37人的工资为全额拨款,另外71人的工资需单位自筹,因单位筹集资金困难,自筹人员仅发档案工资的65%。在编人员与实际在岗人员出入较大,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编21 1

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植保植检站在编18人,实际在岗7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土壤肥料工作站在编21人,实际在岗4人,其中4人工资自筹;经济作物推广站在编10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农村能源环保站在编9人,实际在岗4人,其中4人工资自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编7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编9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农业科研站在编15人,实际在岗2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专用肥科研站在编7人,实际在岗1人。9个业务股站108人在编,实际只有30人在岗,其它人员大部分被分配到行政科室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部分人员因工资待遇太低,放弃岗位另谋职业。在岗的30人中,2个高级农艺师,13个农艺师,5个初级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方面,30人中3个行政费,10个事业费,17个自筹人员。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投入保障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县财政十分困难,无力安排农技推广专项业务经费预算,农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主要靠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2年申请中央财政投资共计100万元,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技术推广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补助,投资25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农技站和县级农技人员100人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通讯、误餐补助等费用。

2、绩效奖励,投资5万元。用于完成项目实施任务的奖励。

3、管理费,投资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的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

4、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投资5万元。主要用于聘请省农大、省农科院、省农技总站、省农业厅等单位的专家4人,在项目实施中开展工作中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补助,投资45万元。其中:

1、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购买农药、化肥等补助。其中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共15户,每户平均标准为1000元;其它985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户平均标准为137.06元。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

2、试验示范基地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推广式补助,共30万元。其中:试验示范基地补助30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生产设施设备等补助,黎阳镇、白寺乡、善堂基地分别补助11万、8万、9万;采用播放农业科教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推广方式2万元。

(三)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

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正在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以农业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无独立办公场所,为乡镇政府临时安排办公用房。目前,我县共建设5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其中:1个已建成,2个主体建筑已完工,另外2个正在加快

施工进度,争取年底全部建成,经过竞争上岗已确定5名区域站站长人选,并参加了省里区域站站长统一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区域站人员配备及办公用品购置工作,争取明年年初区域站全面启动正常工作。

四、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及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我县财政供养农技人员基本工资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县财政预以兑现。津贴补贴分为93年工资改革保留性福利补贴每人每月40元和保留职务补贴每人每月15—38元。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于2013年元月实行,其执行标准低于我市其它县区20%左右,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按档案工资的65%发放。

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偏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属于公益性全供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应财政全供,但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只有不到30%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其余70%人员工资由单位自筹,由于单位经费紧张,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标准按国家规定套改标准的65%发放,待遇明显偏低。

五、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履职情况。

由于工作经费有限,且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严重脱节,部分农技推广机构行使公益性职能存在困难,办事效率不高。农业科研站与专用肥科研站已基本停止行使职能。由于工资待遇太低,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部分技术人员不得不放弃本职工作,另谋职业。受各种因素制约,县级农技人员与农户接触面太窄,农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往

往求助无门,解决问题困难重重,大部分农户对农技推广现状不满。

第四篇: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要: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同时也是联系科研、教育以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基层农技人员就要顺应形势,实现自身价值,以下本文笔者经过广泛调研,并针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各项强农惠农项目的实施使农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局面,全镇农技推广部门为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业发展新的形势与要求,新的问题也日趋凸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力度不够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与文件明文规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如在农技站的建设上、管理体制上及乡镇农技员的工资报酬问题上等等均没有依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职能弱化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农业综合服务站靠财政拨付的人头办公经费仅能维持日常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必要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只能停留到面上,根本到不了农民手中,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以及服务职能严重弱化。甚至有的乡镇政府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制定创收任务,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得不到重视,致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脱离了服务主题。

3、乡镇农技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有些乡镇农技站的开拓精神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也比较严重,没有很好地把技术服务、经营服务和当地的主导产业结合起来。还有的农技站的同志只想经营服务,忽视技术服务,也有的农技站的同志的知识老化,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4、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不顺

有些乡镇农技站以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把农技员作为乡镇干部使用,农技员成为乡镇的财税征收员、尾欠清收员及计划生育工作队员与驻村工作队员等等;有的乡镇农技站的人事、物业由县区农业局管理,财务与业务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到最后谁也没有管好,谁也管不了,导致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5、农技站的事业经费不足

乡镇农技站的同志工作在农村,条件各方面均十分艰苦,报酬很低,更没有积极性进行农技推广工作。所以,有些农技员就成为了农资经营“专业户”,有的外出打工,自谋生路,导致农技推广队伍很不稳定。

二、建议与对策

1、完善各项机制

(1)理顺管理体制努力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文件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能与合理设置机构,各县局(办)在招考人员时,要严格招考农业相关人员,进一步调整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以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2)健全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农技推广体系要全面推行岗位绩效目标管理以及建立健全考评体系,积极创新农业科技培训与农业科技入户方式,推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及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模式与机制。建立农业服务协会,吸收农业企业家、种粮大户与科技示范户入会,为农技推广搭建服务平台。

(3)建立与完善考核机制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难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农技推广这项基础核心工作放在关键与重要位置,列入县政府考核乡镇与部门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制定考核细则,严格按照农技人员工作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进行评比奖惩,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保证农技推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4)探索建立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现有的以岗设位的职称晋升机制,极大降低了农技人员职称晋升的机会,不利于农技人员发挥专业特长。有关部门要适时调整职称晋升机制,充分体现能者上的理念。并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实行竞争上岗,动态管理,以此来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2、转换服务机制,增强农技服务工作活力

为了激活农技站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增强农技服务工作的活力,乡镇农技站要大胆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服务机制,实行“一站两制”的管理办法,保证乡镇农技站在新的形势下各项工作有序稳定开展。

3、加大财政投入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地方对三农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各项办公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为培训懂科技与懂知识的新型农民提供场所。建立高标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各乡镇组建农业机防队,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4、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科技创新

(1)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支持农技站开展科技创新,对在科技兴农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要给予重奖。

(2)要求乡镇农技站的同志也要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当地主导产业的开发,切实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可树立起农技推广部门的形象及提高自身的地位。

5、要加强学习,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各级农技推广干部,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奋战在科技兴农第一线,肩负着把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是实施科技兴农、确保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基本素质,而随着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手段已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创造条件,强化培训,积极组织实施农技推广人才培训工作。

三、结语

总之,要充分认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与带动作用,为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与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皇甫桂荣,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上街基镇农技推广服务站。

第五篇:国务院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须解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现就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四)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五)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选择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等设置方式,也可以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畜牧兽医机构按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

(六)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各级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

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七)科学核定编制。根据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各县结合实际确定,按程序审批。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八)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B]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九)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十)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形式要多样化,积极探索科技大集、科技示范场、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推广形式。推广内容要全程化,既要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通过服务领域的延伸,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要规范推广行为,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

四、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

(十一)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地方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对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的森林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等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也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统筹规划,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十二)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建立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遇到的问题。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可实行招投标制,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鼓励农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对他们创建经营性技术服务实体,可以优惠使用原乡镇推广机构闲置的经营场地,并享受现行政策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

(十三)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的农业技术人员,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分流和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五、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十四)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

(十五)认真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具体由农业部会同水利、林业、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各级财政要对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县(市)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的实施方案要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省级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备案。各地要在2006年底前完成方案的制订和准备工作,2007年初开始组织实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重点环节的组织指导,做好动员部署、竞聘上岗、分流人员、检查验收、巩固提高等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在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

(十六)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引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发扬心系农民、献身农业、服务农村的优良传统,主动投身改革,找准新的定位,争取更大作为。要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国务院

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下载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体系

    托普仪器——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创新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体系 加快西部优势农业产业向纵深推进内容提要: 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 要实现全面......

    农技推广体系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巴州区玉井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何家美 最近,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人大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

    农技推广体系材料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近年来,文登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景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精神,有效实施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关于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问题一、吉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 吉水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51.46万,其中农业人口40.3万,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素......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强化农技培训狠抓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杞县农林局 (2010年12月9日) 杞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开封市,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591个行政......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一、农技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1、2011年年初,市政府在常务会议上已经研究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并出台了实施意见,由14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