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黄建强,章喜为,姜小兵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农业和农村招商引资,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可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中资金不足、技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农业和农村中招商引资的意义、现况及其对策。
关 键 词:发展;农业和农村;农业企业;招商引资
Establish Agricultural Business by outside Invest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Huang jjan-qiang,Zhang xiwei,Jiangxiaobing
(College of humanity and societ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128)
Abstract: Invite outside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establish agricultural business, can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agriculture and managerial skill, solve lacking of funds,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u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viting outside investment in the countryside.Key words: Development;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Agricultural business;Investment
我们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取消了农业税,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使三农问题在新时期有所突破,倍受社会关注,也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所走的道路,以及中国农业及农村现状,笔者认为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能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一 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的意义
目前政府反哺农业的资金非常有限,更多的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地区经济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成效。同样,在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也十分重要。通过招商引资,在农村中创办现代农业企业能极大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从农村外招商引资,以现代农业企业为载体,通过它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新的思想、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有许多优势,它能解决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众多问题,例如资金投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问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问题等。它的具体意义体现在几个方面:
1提高农业人口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农村向城市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加之农村教育的落后,而农村本身劳动力素质却日益下降。农村的孩子长大后,城市对他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他们不愿意在农村生活,从事农业。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农业的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不愿从事农业,最近提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但光靠行政的力量,推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中国农村有现代农业企业,学农业者是愿意到农村工作的。而城镇人口中,有些在城市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如果到农村创办农业企业既可以赚钱,又可享受乡村的宁静和清新,他们也愿意到农村。而且企业家到农村从事农业,对农业人才到农村,具有带动效应。他们的到来能直接提高从事农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对农村中招聘的工人也需要经常的进行培训和锻炼,从而大幅度提高从事农业人员的素质。
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传统农业科技含量很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招商引资在农村或农业中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后,能从传统农业外部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并不断的、适时地改变先进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和方式。新的生产要素包括牲畜和作物的良种、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以及水利灌溉设施。各要素能达成合理的构成,并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地把新技术、新知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建立效能更优、效率更高、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技术新体系,提高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他们要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做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工作,在管理中不断创新。所以招商引资创办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1]。
3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效益 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但他们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如科技进步需要引进新的生产资料,引进人才,新的经营方法;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新的生产基地,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熟悉市场,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通过其内部很难形成资金积累,现在农民也很难通过信贷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因为这些农业企业,本身有一定的资金,而且具有资金融通的能力,获得资金后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行规模经营,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他们熟悉农业政策,了解市场和信息,懂得农业经营管理,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效益。农业的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4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形式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也发现了它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些甚至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它突出的表现是资源的浪费:较多的人从事农业;受过农业教育的人不从事农业,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土地作为一种福利分给那些不懂现代农业经营的人耕种,使它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率,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农村创立现代农业企业后,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5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外向型农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来的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其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信息灵通、销售渠道广等优势,并与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优势相结合,可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兴办创汇农业项目,可以开发一大批出口拳头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6加快城市化进程 广义的城市化既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及带来的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又包括农村的城市特质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一方面在农村建设了一些基础设施,吸收部分当地居民为职工,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使农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增加农村的城市特质。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企业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使原来需要许多人从事的农业变为只要少数人生产的农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剩下的人流向城市。通过这两种方式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 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和农业中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有以上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时代,它的产生不可避免(即使在改革开放前就存在许多国营农场、林场,新疆建设兵团是早期外来资金发展农业的一个典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的政策措施后,在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农业或农村通过招商引资创办许多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有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2005年,漳州市新批办台资农业项目43个,总投资5 837.8万美元,注册资金3 608万美元1。浙江农业对外开放和对外招商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各地兴起了农业招商热。海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条件和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农业招商引资,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使热带高效农业成为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热点[2]。早在九十年代,来琼开发农业的企业达500多家,其中,1 资料来源:《台湾农业探索》2006(1),51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企业达220家,农业项目250多个,投资总额1.7亿美元,承租开发土地面积20多万亩,投资涉及农林牧渔多个领域,引进的台湾优良种苗达80多类,500多个品种,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许多内陆地区也出现了农村外来人口从事农业,城市资金流向乡村的现象。例如河北省“十五”前四年(2001–2004年),全省农业直接利用外资累计5.9亿美元,审批外商投资农业项目352个,合同利用外资7.08亿美元[3]。浙江农民则带着自己的农业专长、技术和资金,跨出省界到全国各地去寻求农业发展的新天地。随着国家政策向农业的倾斜、扶植,特别是农业税的减免,这种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农业企业一般都是现代高效农业,和传统的农业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从事的领域有种植、养殖、农林产品加工等行业。这些现代农业企业有以下几个具体特点: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产品,资金投入高,产出高,科技含量高,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高,规模较大,资源利用充分,效益高。
但农业招商引资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整体上看农村的现有条件还不利于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极度匮乏,难以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对农业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不能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能对传统的耕作制度、经营方式、产业组织进行创新,阻滞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跃进。在全国招商引资中,农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小。由于对农业改革开放存在认识误区,从改革至今仍未建立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的良性机制。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高,技术成果转化慢,农业部门比较利益低,从而导致农业引进技术和人才几近空白。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周围,资源、气候等条件好的地方发展比较快,而内陆山区发展比较慢。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在西部地区和其他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尤为突出。这些设施属于公共产品,不可能由单个企业投资,主要依靠政府出资修建。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灌溉设施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目前的土地制度有待改革改革不深入,土地使用权不能自由流转。一方面使得以固定的“均田制”为统一模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潜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出来,表现为土地使用权的封闭性和凝固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与工业化的矛盾,与大市场的矛盾,与规模经营和吸纳先进技术、人才、资本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得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仍然受到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直接制约,从而在这个意义上仍然表现为传统生产队单一经营模式的简单衍化。按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关于荒地、滩头、海崖等有不同规定。但现在土地是按人口分配给农民使用,具有福利的性质。有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而那些需要土地从事农业的人却得不到土地。
三是农村保险、福利制度不完善 我国城市基本上实行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但农村基本上还是空白。土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实行均田制,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和保障制度,却存在许多问题(前面已做了分析)。所以农村人口应和城市人口一样有各种保险制度,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而不应该把土地作为一种福利分配给农民。
四是其它制度也有待改革完善农业是在政策上需要国家扶植的一个产业,但目前投资农业的成本很高,障碍很多。虽然国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甚至有一定补贴,但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如有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很多农村人口,完全有能力离土离乡,但目前的户藉制度却人为地把他们禁锢在故土。由于这种户藉制度的存在,如果在农村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又人为地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造成农村的不稳定,从而限制了现代农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创办农业企业的对策转变观念要转变认为从事农业低人一等,农业是最差的职业等观念。农业是一个绿色的行业,因为它生产食品、制造氧气、保护环境。在许多国家,如以色列,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农业的,须执证上岗。所以应树立农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是一种绿色的职业,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职业,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从事现代农业的观念。第二是要科学界定农民,正如厉以
宁编的《区域发展新思路》一书中指出的:新疆建设兵团农场的工人,从职业上看他们和周围的农民是从事一样的职业,做一样的活,是农民。但从户藉上看,他们是城镇户口,不算农民[4]。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这样的问题更突出了。长时期在外打工的农村人口,他们生活在城市,工作在车间,他们还能算是农民吗?另外一些农民,在其它行业创业,成了老板,从不干农活,他们也是农民吗?而长期在农场、养殖场工作的工人,他们不是农民是什么?所以农民不等于持有农村户口的人,持有城镇户口的人不一定不是农民。改革有关制度 一是户藉制度及其相应的与之配套的就业、入学、福利等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它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抑制了社会的活力,增加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成本,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人为的城乡分割。农村人口应该和城市人口一样得到同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福利待遇。二要改革土地等农业资源的产权制度,使他们作为正常的生产要素之一按经济规律合理流动。用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取代以土地作为福利分配给农民的作法,使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自由流动。浙江在这方面做了有效益的尝试,采用了 土地反租倒包、土地有偿转包或转让、土地投资入股、土地信托服务等方式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抓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软硬环境在WTO框架下,制定一些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这些政策和措施到位,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支持和鼓励农业的法律、政策到位。政府应当加大符合“绿箱政策”、“黄箱政策”的农业支持与保护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科技、培训、环保、水利建设等投入[5]。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突出重点,综合思治。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抓住农业基础设施中的最弱环节,先行建设。同时,要从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增收增效的角度,考虑如何全面规划搞好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水保等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农业的基础。其次,要抓住关键,采取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筹资的办法,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的资金。搞好信用政策、产业化政策;搞好农村的治安环境,制止三乱行为,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扶植和支持各种人员创办农业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搞好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农业,必须从整体上谋篇布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农业。
一、摆正位置,强化对农业投资的舆论宣传。各级政府的决策层在思想上要有“位置”;在工作上要有“位置”,同时做好对外宣传,主动引导农村外资金投资农业。
二、农业要借鉴其它行业招商引资的经验和成果,如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
三、搞好服务,建立农业投资的保障机制,如帮助农业企业建立品牌等等。总之为吸引外来投资,政府的决策层和政府有关部门都应考虑:怎样为他们投资现代农业提供全面、配套和优质服务,使农业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冬生,齐绍武.世界农业[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12-15
[2]杨巍.海南发展高效农业的启示[J].山东经济,2002,(1): 50-52
[3]河北农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OL].中国食品产业网
http:///news/gnspzs01/2005122982137.htm
[4]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 386-387.[5]http://
联系地址: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邮编:410128
第二篇: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摘要:分析我国现今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认清现状以把握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在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统筹城乡背景和区域分工作背景这写全新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字:
农业农村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的居民现不是在家打工,就是外出经商,打工,务农者苦不堪言,皆中老年男子及妇女为之,增产不增收,甚者投入大于产出。经商的人尽不喜欢劳作,东奔西波,居无定所。打工者长年于外,出卖苦力,极似西方自由劳动力,数众价廉,苦于社会行骗多多,以双手挣钱糊口亦困难极矣。在以建设小康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是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全球农业相互交织,其运行状态和形势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深入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趋势,科学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着力研究重大问题,推动农村政策突破和改革创新,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因而,今年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密切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强化农业农村发展
温家宝提出,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温家宝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温家宝说,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第四篇:加强农业职业教育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产加销、农工贸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农业职业教育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职业教育薄弱,农业科技知识普及难,农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低下,地方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我市为例,我市属于苏北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量大,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孔雀东南飞”,每县区年输出的劳务人员达10万以上。当地的职业技术教育也紧紧围绕劳务输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专业设置大多是工字头的,农字头的专业被冷落。我县的一所农业职业中学,是国家级职业高中,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曾开设植保、园艺、农机维修、畜牧兽医等专业,培养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如今也已名存实亡了。农字头的专业老师不得不改专业,或干脆调到普通中学任教。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年老体弱的留守人员,农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低下。
二、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当前,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政策、资金方面大力扶持,组建了各级各类农业合作社,建立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初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框架。由于农业产业化是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因此对农业人才需求广泛。农村各地涌现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创业园也折射出农业对人才的渴求。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将拉动如下几类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者。
2、能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
3、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业产业经纪人。
4、能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农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加工、包装的农产品深加工者。
三、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带领我们走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实现农业产业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
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与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总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并加强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推动教师深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农业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还是联系实际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职业教育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与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农业科研活动,密切关注教学与专业发展新动向;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历和职业技能。
5、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剪板机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培养输送的新型劳动者,应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观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学生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深厚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一专多能、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能经受挫折和承受环境变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篇:农业县如何招商引资
农业县如何招商引资
农村发展和城市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带动,城市经济也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和反哺。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县域经济,目的是打破传统的城乡、工农“二元”结构,将农村经济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统筹规划,整体运作,实现工农对接、城乡联动,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运用工业理念,积极引进外部生产要素,将对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有裨益。
先进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最重要措施。大招商大发展,不招商不发展,缓招商慢发展。我们一定要发挥我县资源丰富的优势,包装一批以工业为主的项目,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多种要素一起引,定向、定位、定责招商,努力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
一是八个定向招商。即以肉牛、肉羊、马铃薯为主的食品加工项目;以木材为主的精深加工项目;以纺纱为主的亚麻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以奶牛、生猪发展为主的饲料项目;以开发资源为主的膨润土项目;以林地和地梗利用为主的北药开发项目;以大豆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以发展绿色食品为主的生物肥项目。
二是六个定位招商。即实施菜篮子工程,在红卫小学建设蔬菜市场定位招商;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城镇开发,在202国道西侧建设建材市场定位招商;鉴于粮食市场全部放开的实际,择址建设农产品市场定位招商;开发旅游资源,以完善生态旅游功能为目的定位招商;重视环保,搞好大气和污水治理,在集中供热和排水项目上定位招商;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定位招商。
三是人人定责招商。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分解指标,奖优罚劣。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代表拜泉形象”的观念,广泛联系,多路出击,运用亲情、友情、故人情,以最低的政策门槛、最高的投资效益、最优的发展环境、最少的经营成本,吸引外商到拜泉投资兴业。通过努力,飞鹤乳业、沈阳三立集团、贵州茅台神丰酒业、香港康源环球投资有限公司、韩国三信食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拜泉,极大地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第一季度全市各县排序中,我县的资金到位率居首位。
在向外走出去,招商引资的同时,必须先向内坚持实施企业强县战略,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群体,“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地的经济发展了,环境搞好了,才会吸引更多的省内外企业前来投资、落户。
无工难富,无企难兴。工业发展滞后,就会直接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城镇化缺乏动力、城乡居民增收缓慢、财政状况窘困。我们要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难得机遇,迅速提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原料优势为效益优势,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做足做好企业振兴文章。一要整合品牌,抢占市场前沿。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畅通无阻的“绿卡”。在追求时尚的当今社会,品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和钟爱。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区四乡”的特有优势,叫响“飞雪”、“飞鹤”、“绿泉”等知名品牌。要围绕肉制品、马铃薯、酒类、木材、葵花等,改善内部品质,搞好外部包装,提升产品档次,努力打造新的品牌。二要依托资源,培育龙型经济。要重点培育乳、糖、豆、薯、林、葵花、饲料和肉制品等支柱产业,力争一年内构筑起工业经济的主体框架,三年形成主导产业群体,五年实现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历史性跨越的目标。三要加强引导,促进产业经营。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种植、养殖意愿,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形成有利于产业化经营的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本着“分利不争利、服务不索取、诚信不克扣、守诺不失约”的原则,加强“第一车间”建设,与农户建立起牢固的利益连结体,真正形成龙头带、产业牵、市场引的良性发展格局。
新时期如何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柘荣网更新时间:2008-6-30 16:19:
43柘荣网消息(驻温办 江平)实践证明,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县委第十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
“坚持工业立县、农业稳县,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构筑闽东药城、生态园林、休闲避暑城”。就是要求我们在实行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做到壮大经济总量,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根据近几年工作实践,结合柘荣实际,笔者认为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工夫:
一、突出解放思想,实现发展观念大更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经济要发展,投资是核心;投资要增长,招商是关键。只有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才能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近几年我县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效,规模企业产值达22亿元,增长率达25%。但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其中不足,为此全县上下要改变“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处处以招商为先为上。
二、突出生态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GDP的同时,要注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转移中,要有选择地引进,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宁无勿滥”,进一步提高引资质量。为此,2007,我县放弃耗能型熔炼企业6家,放弃精细化工和废塑料加工企业各一家。
三、突出全方位招商观念,扩大招商的内涵和外延
招商引资不仅要引工业企业,更要引服务业特别是生态休闲旅游业;不仅要引进实体企业,更要学习发达地区的为商之道,加强在思想文化领域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互动。目前我县最需引进的是星级宾馆、大型商场、污水处理、生态旅游等项目。
今年县驻温办要搭建平台,促进我县与浙南宣传文化部门互动交流,并组织温州媒体到我县进行采风活动,用浙南媒体的视角来审视我县大发展机遇,让更多浙南企业家、商界认识柘荣,进一步扩大我县在浙南地区知名度。
四、突出项目招商,促进产业聚集
实践证明,根据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设立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确定项目进行招商,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治污成本,节约用地。目前,要做好乍洋不锈钢专业园区土地性质调整,推进传统剪刀企业的集中入园工作。同时要加强项目储备包装工作,以项目的良好预期回报来吸引外资引进。
五、突出灵活招商,提高招商实效
积极组织项目参与宁德“6.18”宁德(温州)“3.26”,厦门“9.8”等重大招商活动,认真筹备柘荣(温州)“5.26”投资说明会。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和召开在外乡贤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招商,推动柘荣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变柘荣人经济为柘荣经济。另外在招商过程还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品牌建设方面要有新的突破,要充分挖掘发挥品牌的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作用。二是抓好软环境建设,要打造服务型政府,狠抓引进项目的全程跟踪落实。
六、突出交通路网建设,提高招商吸引力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随着沈海高速公路复线途经山区方案获得通过,全县人民热情高涨,我县必须借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各种引资、融资渠道加快城关环城路、星级宾馆等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扎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