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时间:2019-05-13 19: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第一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竹北乡典型事例汇报材料

四川省益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企业之一,我乡引进该公司推广的“黑五类”农产品种植,给我乡残疾人带来了致富的福音。该公司主要从事黑花生、紫薯、黑玉米、黑土豆、绿仁黑豆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服务,在我乡基地种植面积500余亩。乡残联因地制宜,在县残联的指导下,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从2013年开始,在残疾人家庭中推广,全乡共有52户残疾人家庭种植了“黑五类”产品,种植面积达160多亩。

一、种植技术支持。

乡残联组织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免费种植“黑五类”技术培训,同时邀请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作现场指导;在销售上,公司与合作社签定收购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定定购合同。县残联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质,乡政府以文件形式鼓励种植“黑五类”的残疾人户实行每亩20元的劳务补助,大力支持残疾人种植“黑五类”农产品。

二、生产效益

残疾人套种“黑五类”农产品每亩可增加收入达6000元以上。例:残疾人种植黑花生每亩产300公斤,最低保护收购价12元/公斤.种植普通花生每亩300公斤,最低收购价8元/公斤,相比增加收入1200元/亩;种植黑米每亩产500公斤,加工成黑米325公斤,按市场每公斤12元,每亩收入达3900元,种植普通稻谷每亩500公斤,加工成普通大米325公斤,最低收购价5元/公斤,相比增加收入2275元/亩,同时还套种黑玉米、紫薯和黑土豆农副产品,增加收入3000元/亩。

二、社会效益

残疾人种植“黑五类”农产品扶贫基地建设,可安排残疾人10名,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每人可增加收入18000元,同时,公司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既实现了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还增加了贫困残疾人农户收入。残疾人科学种植“黑五类”农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的比较效益,加速了残疾人增收致富步伐。

第二篇:发展特色农业 拓展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

5月中旬,就发展特色农业带动生态旅游和农民收入增长这一议题,我们前往新城、月塘、刘集、枣林湾生态园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狠抓农业生态项目建设,在项目引资、土地流转、基础配套、收费减免、综合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投资兴业氛围浓厚。在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一批千亩以上的大项目先后落地,星河生态园、四季果园、康大农庄、达天湖观光农业园等,为我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大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乡镇努力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强化创业引领,一批中小型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项目相继建成或加紧推进,如新城的马坝药材基地、周云生态经济园;月塘的新鑫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和园生态园;刘集的余桥农业观光园、鼎盛生态园等,投资生态农业,兴业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旅游市场初步形成。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城市居民休闲观光、亲近自然、体验农家乐趣的需求成为一种趋向。星河生态园以其规模、特色成为吸引市民观光的主场地,客流量连年上升,仅今年芍药节期间,进园游览就达3.5万人次。登月湖风景区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游登月湖——赏雨花石——品登月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成为居民享受农家乐趣的首选,周边城市也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刘集镇依托白羊山森林资源,开发山地健身型生态休闲项目,加之镇域水资源丰富,被誉为扬州的“西郊公园”。新城的坡山生态园、绿篱无公害蔬菜基地,也吸引了不少人群前往观光。

三是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其一,土地流转使农民在获得固定收益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务工或从事经营活动,以绿篱蔬菜基地为例,周边的群众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其二,自主性经营户越来越多,生态园区的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枣林渔村美食一条街的形成,乡镇以服务生态游客户为目标的农家乐经营户的产生,使农民增收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在月塘去一农家乐经营户走访,该户从99年涉足,05年把平房翻建成三层楼房,目前拥有16张床位,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就餐,且内部设施比较完备,像这样的经营户,月塘有10多家;其三,随着集镇餐饮业的发展和生态游人群的增多,不少农户利用自家承包地发展种、养业,吸引游客上门采摘、垂钓,为客人提供鲜活农产品,在丰富生态游内容的同时,也为农民自身增加了收入。

二、影响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景观区,进而带动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实践的效果看,成效是明显的。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其所显现的带动作用,还不十分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

亮点不突出。生态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品种,而我市早年生态农业建设较少考虑要融入发展旅游业的因素,大多以经济林、果、蔬为主,虽说具有一定观赏性,但并无多少特别之处,市民生态游大多是老三样:垂钓、打牌、吃饭,或采摘些新鲜果蔬,各区域之间差异也不明显,这是其一;其二,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人文景点发掘甚少,知识性、趣味性、连贯性、给人想象空间等文化元素欠缺,生态景区文化含量低,品味不高,雅俗共赏的内容不多,形不成亮点。

持续性不强。生态农业季节性明显,因而造成以观光、赏花为主的生态旅游也带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每年芍药花盛开时节,星河生态园一派热闹气氛,花期一过,人气集聚便少了好的载体。茶园、果园的季节性也很突出,对此,一些农家乐经营户感受更深,在春茶上市、果树花开的日子里,生态园附近的餐饮生意要好的多。然而花开有度,月落有时,在生态“淡” 季,一连几天见不到一个游客也是正常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生态农业项目有不少是在丘陵地貌特征明显的区域展开,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有限,局部区域的道路、水系等依然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观光旅游。以新城为例,该镇的周云、马坝有着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对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较为有利,我们前往马坝、坡山

观览时,就感受到交通的不便,路况较差,路幅较窄。同时,生态景区公交通达欠缺,也制约着一些市民的观光意愿。

客流量不大。其一,组织程度低,生态农业项目分散在不同区域,加之一些中小型项目所具备的观赏性较弱,除了星河生态园、登月湖风景区、白羊山森林公园等有组团观光外,大多数游客是自助形式,旅行社很少介入,生态观光客流量上升势头不明显;其二,推介力度不足,前面提到的月塘农家乐经营户,接待过不少小型团体,还接待过数十名外国游客,却未做过营销宣传,大多数生态农庄及农家乐经营户,采取的是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亦或是依赖政府部门的宣传推介,自身利用媒体扩大市场影响的意识不浓;其三,费用偏高,生态农庄垂钓、就餐费用较高,就连农家乐经营户,每客就餐也要40元左右,价格低了不愿做,影响了部分市民消费热情。

三、对拓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拓展生态旅游,既可提升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又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此,建议重视以下方面。

1、做好规划。其一,生态建设融入发展旅游业的元素,不仅对项目本身有着更高要求,对如何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产业资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星河生态园、康大农庄、达天湖农业观光园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接受旅游观光的性能更为突出,充分利用这些新生资源,与我市原有生态资源相结合,优化资源结构,在特色、布局、重点项目、配套政策上下功夫,按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妥善规划,分步实施;其二,我市的丘陵地貌和山水相间的自然生态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发展中小型生态项目的同时,要做好大的生态项目的规划,一时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尤其是对原生态资源,更要做好保护性工作,为日后发展留下空间;其三,在已经开发的区域内砌造建筑物,要引导业主科学筹划,缜密行事,构造什么样式,建在何处,既要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又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匹配。在生态项目的规划论证中,注重发挥旅游部门的职能作用。

2、政策扶持。在资金筹措方面,生态项目建设投资期长,回报缓慢是其一大特点,对符合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特色的项目,应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在生态区建设方面,由于乡镇财力有限,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区域内水、电、路和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应提供支持。积极协调项目建设中建设用地的矛盾,增加灵活性,增强业主投资的积极性;在政策配套方面,不少同志以为,我市连续多年兴建十大重点工程,在着力打造城市名片的同时,应统筹城乡发展,兼顾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的要求,在规划论证基础上,有计划的修建一些公共景观、公益设施,逐步改善外部环境。我市每年举办茶文化节,都是临时搭建场景,用过了就拆,可否考虑将生态环境、茶文化、旅游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构造一些节后能留下的景致,供游人参观。在公交线路方面,应兼顾大的生态园区的需求,对原有站点做相应调整,方便市民观览。

3、打造特色。我市的茶园很多,能为游客提供自采、自制,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茶艺表演,还可垂钓、吃农家饭、享农家乐趣的,目前仅月塘茶厂一家,这一特色,为其吸引游客,提高经营绩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星河生态园的芍药,康大农庄的葡萄,达天湖的林木、花果、特种养殖,马坝的药材基地等,都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这对发展生态旅游无疑是有益的。在中小型项目上,也要引导业主的创新意识,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向。比如,生态庄园可在活动项目上做文章,也可在采摘品种上动脑筋;可在构造物上彰显风格,也可在园艺设计上体现差别,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打造你无我有的个性化特征。注重餐饮文化引导,枣林渔村一条街,以发展农家鱼宴为目标,这也是特色。岔镇的老鹅,新城的猪头肉等,在农家菜谱上小有名气,如果也能形成规模,把土里长的做出名堂,把地上跑的弄成气候,再弄出几个一条街的声势来,农家乐的名气会更响。加大新品菜肴的研发力度,旅游部门曾组织过芍药花入肴的研讨活动,这对提高芍药花利用价值,打造特色品牌是个有益探索,应多做这方面研究,争取推出新品。在消费结构上,引导经营户更多的面向工薪阶层,薄利多销也会成为优势。

4、丰富内涵。特色农业要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除了观赏性,还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等内容。就知识性而言,可设置一些标牌,让游人知晓植物名称、生长习性,经济价值等内容,对提高游人兴趣肯定有益;

就趣味性而言,要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乡村文化、民风民俗上做文章,我市人文典故、乡间故事很多,如何融进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应予研究;就连贯性而言,应注重景点建设,城区一些好的旅游资源应加以开发、利用,如天宁宝塔、东门水关、东岳庙等,都在前进路上,可以连贯成一条游览线路。在生态景区,外地有不少设立农具、展示农耕文化演变进程的馆舍,也可做些借鉴,让游客有地方可玩;就季节性而言,生态区可依照自身优势,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对推动人气聚集大有帮助。登月湖风景区就曾举办过荒岛淘宝、农家菜大赛等活动,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了客流量。

5、宣传引导。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具备了较好基础,用不了多久,红山体育园也会对游人开放,在此情况下,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加强对相关业主的培训,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特色,增强营销意识,扩大市场影响;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广电等相关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运用多种媒体,做好宣传策划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大推介力度。市旅游部门制作的“茶香花语”宣传台历,对我市部分乡村美景、旅游资源、美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电视媒体播放的山水风光、生态景观,给了观众更直观的视觉享受,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同时,可加大对星河生态园、康大农庄等优势生态的宣传力度,兼顾有一定规模、特色的生态农庄和农家乐项目的推介,着力包装环登月湖风景区、白羊山森林公园、龙山、坡山等生态景点,由大带小,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积极融入周边市场。建立市场营销机制,鼓励甚至奖励旅行社及相关经营单位“招游”来仪观光,让我们的旅游产品走出仪征,走向更广阔市场。

第三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

迹材料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

乡辖11个村,1个居委会,3805户,14572人,耕地面积13385亩,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传统、资源、区位优势。今年,我乡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我乡村列入县产业项目扶贫试点村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蔬菜2200亩,食用菌大棚145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48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规模养猪810户,报名新建沼气池188个。冬种订单

蔬菜播种650亩,现已板田移栽200多亩,那一世范文网://全年可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全乡仅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人平纯收入增加20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特色,创品牌

一是抓特色。着力抓好以106国道和s322线的产业带、示范村建设,形成了以、、、村为主的蔬菜产业带,以、为主的黄姜示范带,以、为主的食用菌示范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示范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加产业项目建设。如我乡村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50亩,黄姜基地187亩,花椒基地210亩。村育苗基地100亩,食用菌82亩。村黄姜272亩,无公害蔬菜315亩,村的规模养猪形成特色。以三个示范村为基础带动其它产业基础较好的。二是创品牌。着力打造好青扁豆、甜玉米、美国红菜、甘蓝、良种茄子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食用菌、花椒品牌。

二、抓投入,成规模

认真研究、宣传、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的有关政策,用好用足县产业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的政策。全乡有1300多户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其中三个试点村核定项目、张榜公布、申请信贷资金农户671户,信用社放贷180余万元。产业订单老板投入资金70余万元。相关建整扶贫村投入3万元,如市局驻村建整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产业投入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特色农业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率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扶持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如村养猪大户扶启元、村。村食用菌种植大户等。

三、抓服务,促发展

为切实给农户搞好服务,乡成立了10名干部组成特色农业产业服务组,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

实行了乡领导包产业带、包村制度和乡干部联系产来大户制度,如为解决好规模经营建成产业带的问题,乡、村干部在生产前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做好规划区内群众思想工作,采用租赁、转包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积极帮助群众协调好农技、信用部门的关系,提供技术服务,落实资金投入,帮助找订单,提供市场信息等。特别是县扶贫办、农业局、产业办等部门对我乡三个试点村都安排了专人包村服务,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反映良好,增强了信心,服务农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抓订单,活流通

市场是生产的先导,是成败的关键,发展订单农业降低产业风险。今年我乡已落实订单面积1759亩与790户签订了订单合同,主要有深汝蔬菜公司和广州金农蔬菜公司、郴州曾凡元老板等;有徐清芳、吴高鹏老板的食用菌订单;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的超

级稻、黄姜订单;富春公司的花椒订单。较好地实现了规模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曾凡元老板现已销售良种茄600吨,利润10万余。

五、抓科技,出效益

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和科技推广,如试种了4亩地面菇,推行大面积地膜覆盖,推广良种等,提高科技含量。通过发展专业协会,广范开展农业科普宣传,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大户经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村的种植亩良种茄子,亩产达4500公斤,实现产值2500元,纯利收入达1700元/亩;村的年出栏牲猪200头以上,建有沼气池两个,仅养殖净收入达4万元以上;我乡有全县烟叶销售均价最高的3户农户,村的、村、,均价达到元;据郴州曾凡元老板介绍我乡生产的良种茄子,是他连续7年种植蔬菜以来质量最好的,60%达到1斤/个;村个大棚的巴西菇,平均每棚纯利3000余元。推行套种,菜——稻——菜,烟——玉连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三季种植模式的耕地亩产值达到4500余元,提高了生产效益。

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把握县产业扶贫政策的机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一是要抓好订单农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招商引资办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化解市场风险。今年的冬种工作,重点在“两个基地”的建设,一是甘蓝生产基地,二是美国红菜生产基地。二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继续强化乡农业产业组的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服务力度,继续实行1名干部交10名农民朋友的工作制度,搞好“三帮”。三是要积极抓好服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水平,使老板舒心、群众安心、政府放心,要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

第四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

**乡辖11个村,1个居委会,3805户,14572人,耕地面积13385亩,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传统、资源、区位优势。今年,我乡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我乡******村列入县产业项目扶贫试点村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蔬菜2200亩,食用菌大棚145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48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规模养猪810户,报名新建沼气池188个。冬种订单蔬菜播种650亩,现已板田移栽200多亩,全年可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全乡仅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人平纯收入增加20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特色,创品牌

一是抓特色。着力抓好以106国道和S322线的产业带、示范村建设,形成了以**、**、**、**村为主的蔬菜产业带,以**、**为主的黄姜示范带,以**、**为主的食用菌示范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示范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加产业项目建设。如我乡**村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50亩,黄姜基地187亩,花椒基地210亩。**村育苗基地100亩,食用菌82亩。**村黄姜272亩,无公害蔬菜315亩,**村的规模养猪形成特色。以三个示范村为基础带动其它产业基础较好的***。二是创品牌。着力打造好青扁豆、甜玉米、美国红菜、甘蓝、良种茄子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食用菌、花椒品牌。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抓投入,成规模

认真研究、宣传、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的有关政策,用好用足县产业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的政策。全乡有1300多户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其中三个试点村核定项目、张榜公布、申请信贷资金农户671户,信用社放贷180余万元。产业订单老板投入资金70余万元。相关建整扶贫村投入3万元,如市***局驻**村建整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产业投入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特色农业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率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扶持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如**村养猪大户扶启元、**村***(年出栏猪200头以上)。**村食用菌种植大户***(6个大棚)等。

三、抓服务,促发展

为切实给农户搞好服务,乡成立了10名干部组成特色农业产业服务组,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实行了乡领导包产业带、包村制度和乡干部联系产来大户制度,如为解决好规模经营建成产业带的问题,乡、村干部在生产前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做好规划区内群众思想工作,采用租赁、转包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积极帮助群众协调好农技、信用部门的关系,提供技术服务,落实资金投入,帮助找订单,提供市场信息等。特别是县扶贫办、农业局、产业办等部门对我乡三个试点村都安排了专人包村服务,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反映良好,增强了信心,服务农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抓订单,活流通

市场是生产的先导,是成败的关键,发展订单农业降低产业风险。今年我乡已落实订单面积1759亩与790户签订了订单合同,主要有深汝蔬菜公司和广州金农蔬菜公司、郴州曾凡元老板等;有徐清芳、吴高鹏老板的食用菌订单;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的超级稻、黄姜订单;富春公司的花椒订单。较好地实现了规模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曾凡元老板现已销售良种茄600吨,利润10万余。

五、抓科技,出效益

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和科技推广,如试种了4亩地面菇,推行大面积地膜覆盖,推广良种等,提高科技含量。通过发展专业协会,广范开展农业科普宣传,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大户经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村的***种植1.2亩良种茄子,亩产达4500公斤,实现产值2500元,纯利收入达1700元/亩;**村的***年出栏牲猪200头以上,建有沼气池两个,仅养殖净收入达4万元以上;我乡有全县烟叶销售均价最高的3户农户,**村的***、**村***、***,均价达到6.2元;据郴州曾凡元老板介绍我乡生产的良种茄子,是他连续7年种植蔬菜以来质量最好的,60达到1斤/个;**村89.5个大棚的巴西菇,平均每棚纯利3000余元。推行套种,菜——稻——菜,烟——玉(菜)连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三季种植模式的耕地亩产值达到4500余元,提高了生产效益。

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把握县产业扶贫政策的机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一是要抓好订单农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招商引资办产业,拓宽销售渠道

第五篇: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0元,比上年增长13.1%。

多年来,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政策支持逐步完善

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近三年来,全市共落实农业“四项”扶持项目1000多家,落实财政补贴资金近6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投入10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旱涝保收面积11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2%。涉农信贷投放不断加大,涉农贷款保持快速增长。至2014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9.75亿元,较年初增加25.65亿元,增长15.63%,高于各项贷款增幅9.73个百分点。

-1-

(二)农业科技贡献率持续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不断完善;与中农大、安农大、省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技术引进、人才培训等效应显现,科技兴农步伐不断加快。推动实施了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畜牧科技进万家、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建设及新型农民培训等一系列农业科技进步工程。近三年来,累计引进、试验、推广应用新品种100余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优质麦、优质肉猪、设施蔬菜、大中型沼气管理等综合生产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全市农业的贡献率达60%。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与“十二五”初相比,蔬菜总产由42万吨提高到58万吨,增长38%;肉蛋奶总产由13.7万吨提高到15.2万吨,增长10.9%;粮食生产获得“十连丰”,优质小麦订单面积从2007年的50万亩迅速发展到2014年的100万亩,订单优质率100%。今年全市小麦单产达到507公斤,总产达92.6万吨,增长4.5%,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省第二个成功创建小麦千市斤,标志着淮北市在良种运用、农机农艺结合、社会化服务、高产技术集成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业生产加速向优质、高效、规模发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 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已建成百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种植基地200多个,是全省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之一;形成塔山石榴、和村苹果、段园葡萄、黄营灵枣、东山杂果5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场)2000余个,规模养殖比重已超过80%,走在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28亿元,是“十二五”初2.2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4:1。

(五)农业经营方式加速转变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余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32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036家,带动农户14.6万户;培育各类种养大户3970多家,注册家庭农场395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建立起150万亩优质麦等8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培育农机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多个,建立各类农产品市场182个,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3万余人。

(六)林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林地78万亩,林木蓄积量达2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9.11%,林木绿化率23.23%,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5.08亿元。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统筹城乡绿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高位推进。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开展创模工作。全市森林增长工程累计完成造

-3- 林83826亩,完成省下达造林任务的116.2%。累计完成石质山造林14.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200余万株,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编制完成的《石质山造林技术规程》已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2015年淮北市可如期实现全市可绿化石质山全部披上绿装目标。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人才短缺

基层绝大部分农技人员从事着非农技推广工作,相当部分农技人员还存在着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基层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时间、能力和服务水平严重下降。大量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逐渐流出农业领域,进入二、三产业务工,出现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现象。农业从业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技术,难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现代农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懂生产、会管理的土专家更少。有钱的人不懂农业,不敢投资农业;想投资的农民没有钱,也不会经营现代农业,成为当前农业人才状况的新常态。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建设历史欠账多。一是机耕条件差。机耕道路缺失和落后,农业机械往往进得了村下不了田。二是水利条件差。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低,-4- 连续数小时下雨则涝,连续几天未雨则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新建农业基础设施无人具体负责管护,机井、涵闸、抗旱设备等普遍存在“平时无人管,忙时不能用”的问题。四是设施用地缺乏。一般规模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需要配套建设仓储、晒场、机库及简易办公设施等,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调研中普遍反映,家庭农场设施用地不具备合法性,造成有“农”无“场”,严重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土地稳定长期流转难度较大

土地分散经营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发展的首要问题,尽管我市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农村土地产权仍不清晰,“三十年不变”与“长期不变”概念模糊,确权颁证不到位,农民对土地流转特别是长期流转不放心,土地承租者也不能放手、放心经营。很多种粮大户反映,在土地流转中约10%农户不愿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造成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很难集中连片。由于流转关系不稳定,种粮大户们对土地投入动力不足,“怕变”、“不敢投入”成为普遍心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规模经营承担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工商资本轻易不介入土地规模流转,农村规模流转面积难以扩大。

(四)财政、金融和保险服务供给明显不足

一是财政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以家庭

-5- 承包经营为基础,未体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倾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待遇一样。支农政策执行存在脱节现象,如种粮补贴按“一卡通”发放给原承包户,流转大户得不到补贴,形成拿钱的不种粮、种粮的不拿钱,增加了种粮大户的生产成本。促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还未出台,一些规模较小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得到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融资困难。安徽省农业银行分行转发的《中国农业银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家庭农场抵押物除与一般商业贷款相同外,还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抵押应优先”,但实施过程中农民拿不出三者合法的权证和手续。大多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中小型农业企业由于缺乏有效地担保抵押物,加上申请手续繁杂、隐性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也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而小额信贷等扶持性贷款规模又小,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三是农业保险效果甚微。由于目前农业保险存在法律缺位、财政补贴少、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农业保险尤其政策性农业保险远远满足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需要。

(五)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市虽为扶持农业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服务措施,但整体来说服务效果不理想,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益性技术服务职能弱化。乡镇农技服务人员少、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村级农技服务机构断层、体系断网,农业技术公益性服务难以全面落实到位。-6- 二是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不足。农业经营涉及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等社会化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市社会化服务渠道和内容较为单一,服务效果不明显,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度创新

一是配套制定辅助设施用地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规定,“在国家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建议按照国家文件精神,尽快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辅助设施用地标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生产、经营需要兴建的简易仓(机)库、生产管理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按规模经营面积的一定比例占用土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不得改变用途;优先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仓储、加工、包装等永久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在总结土地确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步伐。稳定农民土地预期,避免由于土地“四至”不清、账实不符产生纠纷,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避免农业经营过度兼业化和副业化。探索建立村级集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对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90%以上的农户同意流转,而个别农户没有正当理由和原因的,-7- 经协调、说服仍然拒绝流转,致使欲流转的地块无法形成连片集中的,可以赋予村集体对个别农户拒绝流转的地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配权。三是创新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保额低,“两年收一年歉”就足以打垮家庭农场。统筹金融保险机构,探索扶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投保保费和赔付标准,使农业保险真正起到保险作用,有效地降低农业风险;增加农业保险品种,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计多种类型、具有个性化的保险险种,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保的积极性。四是研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但应着眼于服务、带动农民,与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取代农民、兼并土地。研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对那些只“代替”、不“带动”农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三不得”(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规定的工商企业经营行为,应加以引导和规范。

(二)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着力解决“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级财政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列支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进一步健全农田灌排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快病险闸(库)除险加固,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落实农民承担主体,建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切实做好管护工作。二是-8- 做好农民转移性增收工作。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实行粮油、生猪等财政奖励补助,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增加转移性收入。同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财政补贴,按照粮食的调出量,安排对种粮大户的补贴,补贴标准应至少不少于农户“一卡通”额度。三是进一步明确政策扶持重点。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重点扶持农民举办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扶持特色农业,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和精品基地,支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三)深化涉农服务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主、以及大学生村官、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对象。通过创业培训、市场指导、资金支持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以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高素质农业人才工程,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培养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管理人才和农业高科技人才。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下决心解决“农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抽调专业人员或通过财政购买服务雇用专业技术人员分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对接服务,聘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服务。三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

-9- 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流转双方提高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服务。全面做好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及仲裁和流转土地资源普查、建档备案等工作。四是推广社会化服务。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同施、农事全程代理等经营性服务,发展壮大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各环节的服务。

-10-

下载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李义生 现阶段各种疾病发病如此之高和人们食用的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县政协常委刘树平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乡年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根据办字号《年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春收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平泉县立足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富民为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壮大特色园区规模,不断......

    发展设施农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一、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近几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示范、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发......

    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一、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近几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示范、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发展......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电视讲话

    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朋友们: 大家好! 当前正是秋超增收的关键时段,秋季调茬即将开始,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黄金季节。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全面发动、全民动员,抢抓有利时机,迅......

    突出特色抓产业 促进发展保增收(2011)(范文大全)

    突出特色抓产业 促进发展保增收 中共德宏州委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0年德宏州农业农村工作紧扣促进发展保民生保增收主题,以强势推进特色产业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