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

时间:2019-05-15 06: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

第一篇: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

如何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如何依托**优势,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如何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带着这些问题,4月1日至10日我办对神农公司、吉利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我县农户的蔬菜大棚建设及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设施

农业的发展背景:

**县位于**自治区西北部,准葛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交通便利(319、217国道和229省道构成了内部及对外交通的主干网络),四通八达、土地光热资源充足,全年光照时数2800.5小时,日照率为63%。全县可开垦耕地面积88万亩。共辖5乡2镇41个行政村,由汉族、哈萨克族等15个民族组成。全县人口3.7万,农业牧业人口共1.92万,其中农业1.15万,牧业0.77万。**县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县吉利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农副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边境小额贸易,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的国有独资企业,并与新疆农科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建立了系统的科技协作关系。

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09年,我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现有200座蔬菜大棚的基础上,投资900万元,在托普铁列克乡、恰勒什海乡再建100座高标准蔬菜温室大棚,使全县的设施农业面积增加到538亩。种植品种主要以维纳斯西红柿、寒月黄瓜、冬月黄瓜、彩辣椒、农椒、葫芦瓜、葡萄等10几个品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在种植上述品种的基础上,增加菌草、瓜果、鲜花等的种植面积。大棚一年可种植两季,(3月-6月、7月-11月)每座西红柿棚种植菜苗900-1000株,(西红柿每株一季可结果实5-6公斤,按每座棚900株计算一季可结果实4500公斤)。每座彩椒种植菜苗900-1000株(彩椒每株一季可结果实3-4公斤,按每座棚900株计算一季可结果实2700公斤)。每座棚纯收入为3-3.5万元。温室大棚内主要种植葡萄、蔬菜、草莓、桃子等水果。

2、配套设施:为解决上市蔬菜的储存与保险等相关问题,**县**商贸公司应对哈国市场需求,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国内农产品基地,着力打造**县城北仓储物流园区果蔬冷藏库。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69787.8m2,储存量10000吨。2008年完成一期建设,储量为5000吨的冷藏保鲜库土建、设备安装及公用设施的投入,建筑面积4277m2。

3、技术服务:2009年3月份,县委农办、吉利公司积极与自治区设施农业领导小组联系,将我县吉利公司作为新疆农科院设施农业联系点,可以在第一时间引进农科院先进科研成果及技术,同时依托其先进的蔬菜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无公害施水肥量化管理技术;通过推广与实施这些技术,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基地蔬菜的优质与丰产,达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市场需求分析:中亚目前有人口5700多万,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使其消费能力不断增长。中亚及俄罗斯国家独立17年来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设施农业方面刚刚起步,反季节季蔬菜供应严重不足。2006年哈萨克斯坦消费量超过48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1公斤,同期生产量仅能够满足消费量的34.3%,需求缺口高达60%以上;预计到2010年,设施蔬菜缺口将增加到52 万吨,2015年缺口达到61万吨。通过市场调研,俄罗斯及中亚反季节季蔬菜数量少且价格高,如西红柿、黄瓜2008年冬季卖到每公斤8美元、茄子达到10美元,蔬菜的短缺和高价格已影响到百姓的基本生活和餐饮业。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200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21.7万公顷,总产量5.83亿吨,占世界总面积的40%以上,产品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低,市场价格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1/8,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优势类农产品之一,出口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在优势。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荷兰,是世界第五大蔬菜出口国。截止2007年11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736.66万吨,出口创汇55.78亿美元。然而,我国蔬菜出口量仅占世界总贸易量的9%左右,约占国内蔬菜总量的1.3%。可见,我国发展出口蔬菜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巨大潜力。

**县环境优良,无污染,病虫害少,具有生产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的良好条件,同时境内拥有常年通关的国家一类陆路**-****,具有通往中亚、俄罗斯、欧洲的国际贸易通道,而哈萨克斯坦国对高品质蔬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有着强

烈的市场需求和很大的市场容量,是国内设施农业产业向外延伸的大市场。**县绿色蔬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前景,市场潜力巨大。

四、主要问题:

1、基地建设资金不足,保鲜加工发展落后:外向型农业基地建设资金缺乏,主要是农民自身投入能力有限,政府扶植资金有限,社会参与资金不足,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金融部门主渠道作用

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设施农业目前出口的蔬菜、水果全部是初级产品,加工、保鲜方式落后,精深加工基本上是空白,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现有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我县是地道的传统农牧业县,大部分农牧民对蔬菜、瓜果及特色农业的大棚种植经验知之甚少,迫切需要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但目前我县相关技术人员屈指可数,从而对提高农牧民的大棚种植技术存有很大程度的约束力。

3、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低,农牧民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投入意识淡薄,对技术服务人员依赖性强。

五、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1、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科技兴新、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能挂靠的挂靠,能捆绑的捆绑,集中支持出口基地建设。

2、加强对地区、县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的争取力度。努力争取地区和县财政对出口基地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从信贷规模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贷款额度。争取将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3、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发展行业组织。积极培育**商贸有限公司和吉利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当地涉农龙头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其以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基地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和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同时争取引进一批实力强、经验丰富的物流、加工、外贸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带动基地发展,扩大订单生产。

4、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种植效益。一是规范日光温室建造模式。规范建棚标准、各类参数和建造工艺,大力推广最适宜我县气候条件的日光温室。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以将吉利公司作为新疆农科院设施农业联系点为契机,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首先是对技术人员培训。邀请农科院等单位有关专家,对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其次是对农民的培训。把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纳入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从温室大棚建造到生产技术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农民培训。

5、依托**优势,搭建中哈两国沿边政府及企业间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睦邻友好互信合作关系。要与哈国东哈州,斋桑县及其他邻边县(市)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互访,增进双方沟通了解,加强经济贸易、科学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斋桑县、吾兰县的合作,力促达成实质性协议,推动双方共赢发展。

6、全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要在已经实现蔬菜基地备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标准蔬菜大棚建设,积极推进外向型设施农业的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对外开放经营模式,加快培育和扶持以**商贸为主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第二篇:发展设施农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示范、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发展思路,以城市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设施农业建设初露端倪。截至2005年底,全镇设施农业面积1000余亩,其中连片5亩以上钢管大棚面积380余亩,仅2005年新增钢管大棚200亩。全镇形成了以大棚蔬菜为主、大棚避雨葡萄和暖棚家禽养殖为辅的设施种养格局,***等村已成为大棚蔬菜示范基地。

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设施农业由最初的单一种植蔬菜发展到目前的蔬菜、水果、畜禽等种养领域。二是设施规模逐步扩大。设施农业由原先的一家一户分散发展到联户连片成园区、基地。三是设施档次明显提高。近几年新发展的大棚90%以上采用了钢管结构,起初发展的毛竹大棚自然逐年淘汰。与此同时,全镇推广喷滴灌栽培2965亩,大棚管理机械31台,果蔬分选机械8台,建造低温保鲜冷库3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站1座,设施农业先进装备已逐步得到应用。

二、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加强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为加快我镇设施农业建设步伐,鼓励、引导本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在市政府连续出台设施农业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每年也相应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农机补助政策,并在村干部和种植大户中加以广泛宣传,以此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据统计,近三年中镇财政用于补助钢管大棚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达70余万元,其中直接用于补助钢管大棚建设的资金超过53万元。

2、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设施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我镇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共投资近2000万元,开展了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共计改造中低产田26000亩。二是分年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每年选择1条以上的镇级主干河道和6个重点村的三类河道进行疏浚整治,从而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3、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服务工作。镇农机、农技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发展设施农业方面的服务工作,近几年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邀请有关专家为农民现场授课等形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三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同时,相关设施农业建设村发动村干部、村民组长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做好设施农业发展动员工作,并在土地流转、贷款等方面加强服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户的作用。通过引导和扶持,在**等村建立了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并涌现出一批设施农业大户,如***村***、***村***等人,他们在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带动本地农户从事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帮助解决其他农民在设施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为农民提供农用物资、各种市场和品种信息,真正起到了设施农业的领头雁和带路人的作用。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成效与体会

1、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传统作物向精细作物调整的步伐,带动了蔬菜、水果和家禽养殖产业的兴起,种养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果蔬种植为主和家禽育肥为辅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了种养结构,丰富了种养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水果种植、家禽养殖,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

4、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要远高于露地栽培。据对***、***等村大棚种植户调查,2005年每亩大棚蔬菜纯收入1.0—1.5万元,大棚水果纯收入1.8—2.0万元,分别是露地种植同类作物纯收入的10倍和15倍。据此推算,2005年我镇设施栽培可为农户增收800万元以上,增收效果明显。

5、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更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农户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在“十一五”时期

第三篇: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科技示范、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发展思路,以城市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设施农业建设初露端倪。截至2005年底,全镇设施农业面积1000余亩,其中连片5亩

以上钢管大棚面积380余亩,仅2005年新增钢管大棚200亩。全镇形成了以大棚蔬菜为主、大棚避雨葡萄和暖棚家禽养殖为辅的设施种养格局,***等村已成为大棚蔬菜示范基地。

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设施农业由最初的单一种植蔬菜发展到目前的蔬菜、水果、畜禽等种养领域。二是设施规模逐步扩大。设施农业由原先的一家一户分散发展到联户连片成园区、基地。三是设施档次明显提高。近几年新发展的大棚90%以上采用了钢管结构,起初发展的毛竹大棚自然逐年淘汰。与此同时,全镇推广喷滴灌栽培2965亩,大棚管理机械31台,果蔬分选机械8台,建造低温保鲜冷库3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站1座,设施农业先进装备已逐步得到应用。

二、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加强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为加快我镇设施农业建设步伐,鼓励、引导本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在市政府连续出台设施农业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每年也相应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农机补助政策,并在村干部和种植大户中加以广泛宣传,以此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据统计,近三年中镇财政用于补助钢管大棚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达70余万元,其中直接用于补助钢管大棚建设的资金超过53万元。

2、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设施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我镇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共投资近2000万元,开展了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共计改造中低产田26000亩。二是分年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每年选择1条以上的镇级主干河道和6个重点村的三类河道进行疏浚整治,从而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3、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服务工作。镇农机、农技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发展设施农业方面的服务工作,近几年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邀请有关专家为农民现场授课等形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三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同时,相关设施农业建设村发动村干部、村民组长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做好设施农业发展动员工作,并在土地流转、贷款等方面加强服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户的作用。通过引导和扶持,在**等村建立了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并涌现出一批设施农业大户,如***村***、***村***等人,他们在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带动本地农户从事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帮助解决其他农民在设施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为农民提供农用物资、各种市场和品种信息,真正起到了设施农业的领头雁和带路人的作用。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成效与体会

1、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传统作物向精细作物调整的步伐,带动了蔬菜、水果和家禽养殖产业的兴起,种养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果蔬种植为主和家禽育肥为辅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了种养结构,丰富了种养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水果种植、家禽养殖,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

4、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要远高于露地栽培。据对***、***等村大棚种植户调查,2005年每亩大棚蔬菜纯收入1.0—1.5万元,大棚水果纯收入1.8—2.0万元,分别是露地种植同类作物纯收入的10倍和15倍。据此推算,2005年我镇设施栽培可为农户增收800万元以上,增收效果明显。

5、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更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

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农户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在“十一五”时期,我镇要围绕“大桥经济”和“都市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在现有的耕地上,引导农民合理布局调整结构,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在发展方向上,突出建设绿色基地,打造绿色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在发展重点上,一是继续扩大设施规模,2006年规划发展蔬菜、葡萄钢管大棚800亩以上,力争到“十一五”未全镇设施农业总规模达到1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设施农业装备,提高设施农业水平;三是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赶时令的农产品,实现设施农业的高效益。

五、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

设施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有序发展。

(二)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

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是当今社会潮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努力提高和强化设施农业生产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发展无公害生产,努力实施“放心菜、放心肉工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农业“后花园”。

(三)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区域化布局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蔬菜加工品种的增多,设施农业生产领域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依靠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增加收入是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理性选择。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比较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在我市***公路两侧,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在这里应打破镇村的行政界限,集中连片发展新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实施大规模生产,力争建成一条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

(四)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扶农力度,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今后市镇二级要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建设钢管大棚,科学种植的积极性。在资金投入上,要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把争取国家支持、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竹北乡典型事例汇报材料

四川省益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企业之一,我乡引进该公司推广的“黑五类”农产品种植,给我乡残疾人带来了致富的福音。该公司主要从事黑花生、紫薯、黑玉米、黑土豆、绿仁黑豆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服务,在我乡基地种植面积500余亩。乡残联因地制宜,在县残联的指导下,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从2013年开始,在残疾人家庭中推广,全乡共有52户残疾人家庭种植了“黑五类”产品,种植面积达160多亩。

一、种植技术支持。

乡残联组织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免费种植“黑五类”技术培训,同时邀请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作现场指导;在销售上,公司与合作社签定收购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定定购合同。县残联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质,乡政府以文件形式鼓励种植“黑五类”的残疾人户实行每亩20元的劳务补助,大力支持残疾人种植“黑五类”农产品。

二、生产效益

残疾人套种“黑五类”农产品每亩可增加收入达6000元以上。例:残疾人种植黑花生每亩产300公斤,最低保护收购价12元/公斤.种植普通花生每亩300公斤,最低收购价8元/公斤,相比增加收入1200元/亩;种植黑米每亩产500公斤,加工成黑米325公斤,按市场每公斤12元,每亩收入达3900元,种植普通稻谷每亩500公斤,加工成普通大米325公斤,最低收购价5元/公斤,相比增加收入2275元/亩,同时还套种黑玉米、紫薯和黑土豆农副产品,增加收入3000元/亩。

二、社会效益

残疾人种植“黑五类”农产品扶贫基地建设,可安排残疾人10名,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每人可增加收入18000元,同时,公司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既实现了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还增加了贫困残疾人农户收入。残疾人科学种植“黑五类”农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的比较效益,加速了残疾人增收致富步伐。

第五篇: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李义生

现阶段各种疾病发病如此之高和人们食用的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饮食方面,所以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等农产品外贸检验标准很高,很注重绿标,如果绿标合格,不但可出口,而且价格也好。针对国内外对绿色食品大量需求和较高的效益。我认为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为人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产品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就得力其尔乡如何发展绿色农业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得力其尔乡基本情况

得力其尔乡位于阿荣旗东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东邻莫旗宝山镇、杜拉尔鄂温克族乡,南面、西面与亚东镇接壤,北靠林区与得力其尔林场交界。全乡总面积340平方公里,有13041口人,拥有24.5万亩耕地,拥有64万亩次生林,14万亩天然草场。格尼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两岸土地宽阔平坦,特别适宜农业。全乡有小水面多处,可养殖草鱼、鲫鱼、鲤鱼等水产品。

二、得力其尔乡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衣食之源,生活之本。所谓农业就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来生产农产品的物质部门,它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力其尔乡经济的发展是典型的农业制约型,全乡的发展要靠农业去拉动。只有农业做大做强了,全乡经济才能快速健康发展。而现在全乡农业发展的状况是数量大,发展水平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二是科技含量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四是绿色农产品开发不足。全乡24.5万亩耕地,大豆种植面积占很大比例。这种相对单一的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实行农牧业产业化,下大力气发展绿色农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倡导不上化肥、农药或少上化肥农药纯绿色农产品,在得力其尔乡有广阔的前景,农民增收也将成为现实。

三、做大做强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具体措施

得力其尔乡有着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全乡有40%的耕地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并有天然河流水适宜灌溉;二是全乡畜禽养殖量大,畜禽粪便多,畜禽粪便是最好的农家肥;三是小水面多,适于养殖;四是全乡许多农户拥有喷灌设备,可以旱涝保收;五是农民接受科技信息能力较强,有做好绿色农业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

得力其尔乡这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何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措施是关键。一是实行农牧业生产链条化。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给耕地上农家肥。用50立方米农家肥上一垧地,这种施法叫满粪,三年内不用再上肥料,这样使耕地土质疏松,土壤肥力高,底墒好,既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又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有资金,再加大对牧业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此种链条化可在牲畜较多的新立、兴南镇等村先搞。二是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新立村、忠诚卜村人均耕地较少,离乡政府所在地又近,可以发展绿色蔬菜。我乡北靠林区的村如龙头山村、马河村,山野菜比较多,而且深受市场欢迎,但是受季节限制,采集期短,可以将山野菜移到大棚栽种,供应市场一年四季的绿色山野菜。三是发展畜禽业。利用全乡丰富的草场和秸秆资源加大奶牛、黄牛和白鹅养殖力度,在得力其尔、忠诚堡、新立村大力发展奶牛业,坚持发展大规模小群体的白鹅养殖业。充分利用草场和秸秆,发展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畜禽业。四是把绿色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我乡小水面多的资源条件,发展渔业,结合垂钓再发展旅游业。让旅游人员在欣赏山青水秀美景的同时,享受垂钓的乐趣。得力其尔乡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业,还必须聘请专业人员具体指导,先树立典型,成功后再全面发展。乡村两级组织要帮助农户联系资金,积极扶持绿色

产业,如果能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开发商到我乡投资开发,将更有利于绿色农业迅速形成规模。另外,要培养农民的品牌意识,搞特色农业,申请商标,创优质品牌,占领一方市场。提高农产品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供稿:得力其尔乡政府李义生

下载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县政协常委刘树平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

    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全市实......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乡年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根据办字号《年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春收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2011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调 研 报 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果畜......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电视讲话

    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朋友们: 大家好! 当前正是秋超增收的关键时段,秋季调茬即将开始,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黄金季节。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全面发动、全民动员,抢抓有利时机,迅......

    加快发展设施蔬菜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设施蔬菜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入时间:2011/2/22点击次数:402------------------○ 省农委副巡视员陈文浩根据张宝顺书记来省农委调研时的要求,近期,省农委组成调研组,先后......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措施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调研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底我们深入部分乡镇,围绕 “四区一线”产业布局,就如何立足龙头企业带动调活、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开展了调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