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时间:2019-05-13 18:4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一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别必雄

2009年第5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规范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本特点

——发展速度快。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家。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社员总数2000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联结基地面积10万多亩。

——覆盖范围广。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运销、冷冻贮藏、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服务范围已由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诸多领域;从开始仅提供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

——组建形式多。天门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多类型、多样化发展。有的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天西农民菊芋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力菊糖公司创办;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依托鑫天农业有限公司创办。有的是农村能人或大户创办型,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红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由科技示范户宋宏林、养猪大户李宏一领头创办。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型,如万场瓜果专业合作社,由黄潭镇万场村委会牵头组织创办。有的是跨村合作或联合办社型,如志鹏农机合作社,由净潭乡范围内所有农机大户联合创办。

——规范程度高。目前,天门市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部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都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在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作法

——加强领导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政府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好的生产经营难题。天门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

——制定政策促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资金预算上,市财政设立了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了优惠照顾。在信贷投入上,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扩大经营规模等所需的贷款给予相应支持和优惠。

——培植典型促兴办。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一个产业办一个示范合作社,着力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强化培训促规范。天门市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去年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专门举办了2期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规范运作。

初见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其成员及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如岳口镇兴达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订购鱼苗,确保了鱼苗质量和价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社员销售,社员普遍反映入社后有了安全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保证了成员正常生产,产品销售畅通。如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和玉牌”花菜品牌,主导产品花菜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张港花菜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菜种植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2000元。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引进“大西洋”马铃薯,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省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为每户社员制定了一张生产技术流程表,注明了需施肥、施药、防病治虫的时间,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机械收获,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联系、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

——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蒋场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集团合作,蒙牛集团派人予以技术指导,严格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奶牛市场受到“三聚氰胺”影响的时候,天门市的奶牛养殖不仅基本未受冲击,而且鲜奶收购价比平常上涨了0.2元/斤,养殖户每户增收近2000元。■

(作者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

第二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导和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分布在15个乡镇(街道),入社农户457户,带动农户3965户,年产值达1.6亿元以上。

一、南安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1、齐抓共管,强力扶持。市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专业合作社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调研、现场办公,指导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督促落实合作社生产用地、用电、融资、质押等问题。农海、科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和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牵头创办、组建专业合作社;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主动上门为合作社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有关部门还特别注意加强后续扶持,努力争取给予经济支持,2008年来南安市有5个合作社和2个协会获得省、泉州市财政补助资金62万元。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南安市及时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宣传学习,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读本2000多册、编发宣传提纲5000多份分发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种养殖户。专门邀请省农业厅经管处负责人到南安市作专题辅导报告,并通过有线电视、“世纪之村”信息化平台等媒介宣传推广合作社发展情况、典型社运作情况。

3、规范管理,有效运作。农业、工商、税务等部门从抓规范建设入手,着重把好七个关:坚持依法设立,规范登记注册,把好准入关;体现生产利益,规范股权设置,把好产权关;维护社员权益,规范决策方式,把好民主关;发挥组织功能,规范生产行为,把好服务关;增强市场意识,规范法人活动,把好经营关;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运行水平,把好管理关;反映农民意愿,规范盈余分配,把好利益关。每家合作社基本实现“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全面”的办社方向。

4、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选择沿海地区的水头曾岭食用菌、中部地区的溪南甲鱼、山区的眉山集祥养猪等3家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运行质量高的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合作社发展。曾岭食用菌合作社、集祥养猪合作社先后入选全省2008年、2009年合作社示范点,溪南甲鱼合作社获省海洋与渔业厅示范社、泉州市示范合作社称号,南安市茶果产业协会入选泉州市2009年示范协会。通过典型示范,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参加合作社的优越性,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5、深化服务,全程引导。采取农业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挂钩、联系制度,做好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各项配套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标准化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认证、市场开拓以及政策解读等发展问题。市农海局还安排人员到合作社帮助建立健全各项章程制度,组织对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为其规范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成效

1、带动了生产集约化。水头曾岭食用菌合作社、诗山钱塘养殖合作社、蓬华天柱山黑猪养殖合作社、康美康牧山养猪合作社等引入股份合作机制,由农户自愿联合,按“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原则组建合作社,有效地把分散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通过建立合作社内部公共信息渠道,实现社员的小规模需求和小批量供给转变为合作社规模需求和批量供给,用内部组织交易替代外部市场交易,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2、提升了经营市场化。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达到量的优势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共同销售找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取得价格优势的同时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了单个农户想办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实现农民增产增效增收。如溪南甲鱼专业合作社,由19户养殖户自愿联合组成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销售,有效对接了全国市场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年产值达5500万元,社员直接增收580多万元。

3、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通过加入合作社,突破产销脱节和地域界限,让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如石井昌盛紫菜专业合作社2008年投资建成紫菜加工厂,建立完善紫菜育苗、收购、加工等配套制度,并与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开展销售合作,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合作社在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市29家合作社的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的1家,无公害产品的4家,另有3家正在申报认证中。

4、推进了服务社会化。合作社服务范围从刚起步的技术、信息服务不断拓展到产前联合进原料、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多项服务内容。如溪南甲鱼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即与冠源饲料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后者负责生产专门的饲料,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合作社,及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

二、南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认识不够到位,组织化有待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颁布实施二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发展新阶段,但群众对专业合作社认识还不足,发展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小农思想束缚,仍有部分群众认为“合”字难写,难以建立良好的合作;有的群众甚至担心参加合作社,要缴纳各项税费得不偿失。二是个别群众创办合作社目的不纯,偏离创社宗旨,只想套取公共财政补助资金,合作社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三是部分群众对一些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够。如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要求提交环评报告,部分群众感觉办理环评手续繁琐,且需要至少2万元投入,导致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发展热情受到一定影响。

2、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够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也不够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据调查了解,全市建立健全账目的合作社仅有17家,占合作社总数的58.62%,而真正实行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的合作社,仅有甲鱼专业合作社等少数合作社。

3、科技支持乏力,产品竞争力弱。南安市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外向型市场竞争力弱。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南安市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产品是食用菌、活畜禽、蔬菜、甲鱼、紫菜等初级农产品,并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降低了经济效益。二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养殖、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三是品牌意识较差,目前全市合作社注册商标3件,占合作社总数的10.34%。四是缺乏出色的带头人,目前农村的能人大多经商办厂,真正能在家乡服务农业,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公道正派的能人极少,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挑选出色的合作社带头人十分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南安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如何不断培育壮大合作社,推动合作社发展再上新台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强化宣传培训,致力规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代表、农户代表进行阶梯式培训,帮助其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规、合作方式、财务管理、信贷与投资等知识,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按照“类型多样化、服务系列化、经营实体化”的要求,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农海、林业、科技、供销等部门的作用,实行多元化培育。在合作内容上采取多方式,可以是劳动合作、资本合作,也可以是劳动与资本等多个要素的合作,可以围绕第一产业来办,也可以围绕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等二、三产业来办;在合作机制上采取多形式,可以是股份合作制,也可以是合伙制或其他形式合作;在合作渠道上采取多方位,可以提供技术、农资、信息、产品收购等一项或多项服务,也可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在牵头部门上采取多元化,可以由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牵头兴办,可以依托龙头企业或批发市场兴办,还可以由农技部门、供销部门等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农村基层组织牵头兴办。

2、强化政策扶持,致力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南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协调、服务,落实部门责任,强化先行先试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随着南安市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增长,应加大金融信贷方面的协调力度,并增加财政资金扶持,特别是侧重于对具有示范性、规范化、骨干型专业合作社实施以奖代补,特别侧重对专业合作社教育和培训经费的安排。为有效防止“空头社”的产生,对内控制度未发生作用、未实行按交易额返还和按股金分红分配制度、未实行合作社会计制度,合而不作的“空壳社”不予扶持。三是要加强指导服务。农业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落实好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强化规范管理,致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一是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要求各合作社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运作制度。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三是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制度。加强合作社负责人、经纪人教育培训,加强内部运作规范,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四是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加专业合作社,或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南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

4、强化科技支撑,致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活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科研院所,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引导和扶持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经营链条,推动其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专业合作社更加具有生命力。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一是围绕粮食、水产、水果、畜禽、茶叶、林业、蔬菜、食用菌、花卉盆景和农机服务等10大农业主导方向,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广泛动员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层供销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领办、合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

主体竞相参与的格局。三是优先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大力兴办合作社,4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结合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创设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加快推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力帮助更多合作社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强化试点示范,致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带动。加快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一批一批地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规范试点运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明确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财务、会计等,使合作社的发展一开始就规范进行,要求每一家合作社按照“有一个章程、有一个良好运行机制、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个利益分配机制”的“四个一”标准进行规范建设。其次,典型引路推进,在条件成熟的乡村或地区先行试点,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方针,每年通过开展示范合作社评比等活动,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运行机制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从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培育一批典型,总结经验,形成比较完善的做法,以点带面,推而广之,使南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安市委宣传部供稿)(本文来源:人民网)

第三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之一。众星花卉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做了大量工作,现将主要经验介绍如下。

一、边发展、边规范,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自主办社。防止盲目追求政社合一,忽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等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越俎代庖,不统包统管,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宣传、培育、引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促进发展。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按照有完善的组织机制、有合作手段、有一定规模、有明显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要求,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审查验收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把关,把组织化程度高,制度建全,专业特色新,规模效益好,截至2013年4月,审批加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66户,使其成为农民自愿联合,经工商依法核准登记的“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独立市场法人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做大做强合作经济。

二、创新方式,完善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信用户、示范户,根据其资金实力、业务规模、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协调农业、工商、金融等部门,切实解决社员担保难的问题,满足农贷资金需求。积极帮助他们发展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做好立项等工作,使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三、培养典型、示范带动。在发展加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把规模较大、覆盖农户率较高、运行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重点指导,作为示范社建设,使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入社的好处,增强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农民尤其是能人、大户创办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主动帮助示范社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活动,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重点支持,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众星花卉合作社,水泉村位于我镇西部2公里处,为移民迁建村,全村共有172户、645口人。人口少、土地少、资源匮乏一直以来是制约

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2006年,该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经多方考察论证,确定了利用村南土地资源发展大棚花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思路,村书记赵俊斌率先在自家蔬菜大棚种植花卉,并于当年获得亩均3万元的效益。自此全村先后有46户村民参与花卉种植、经营,品种以非洲菊为主,产品远销唐山、天津、北京、秦皇岛等大中城市。

截止目前,该村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建花卉大棚63个,占地200亩,年产非洲菊等鲜切花1300万枝;新修高标准道路400米、新打井5眼;从事设施花卉生产经营的农户已达46户190人,年创纯收入200多万元,全村人均3000多元。2010年,该村成立了众星花卉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新种植模式,在县政府和农牧局的支持、指导下,聘请专家实验水培花卉养植,已建设水培花卉大棚1个,年生产水培花1万盆,同时,试种露地花卉60亩。为进一步扩大面积,增加收入,今年该村在花卉大棚周边再发展以锦带为主的园林苗木200多亩,该苗木基地的建成将使全村的花卉收入实现翻番。

第四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精选范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扩宽增收致富渠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为切实做好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南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我局将其作为一个黄金产业来经营。健全组织。成立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同志任组长,就业服务局局长x同志为副组长,x科、x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沟通协调等工作。明确目标。遵循“重点扶持、政策倾斜、全力推进”的原则,确定了“着力提高南部地区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合理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千方百计扩大南部地区输出规模”的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全年南部地区劳务输出x人,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年增加劳务收入x万元的目标。严格考核。将全年目标分解到了有关科室及南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水平是促进其外出务工的基础。为此,我局着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对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一是开展技能性培训。联合县职校、x校、驾校等x个培训单位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帮助其办理各种资格证书。今年以来,共为南部地区开办地毯绢花、计算机、电气焊、采煤知识、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班x期,培训人数达x人。二是开展引导性培训。考虑到南部地区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的实际困难,本着就近培训的原则,特设定南部地区的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劳动保障事务站为引导性培训基地,为初中毕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破除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陈旧思想,引导他们主动走出山门,走出家门,从农业以外的方面想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今年以来,共组织引导性培训x期,培训人数达x人。通过开展阳光培训工程,使我县的农民,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拓宽了致富的视野,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门外出务工的技术敲门砖,大大地增强了外出务工的成功率。

三、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用工渠道

我县企业规模小,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为扩大用工单位渠道,我局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坐等用工单位上门招工的传统作法,坚持“跳出x、走出x,广交朋友,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在巩固与开滦矿务局业务关系的基础上,主动到xx、xx等周边的大中城市,寻找新的用工单位,搜集新的用工信息。重点客户局班子成员亲自出马,联系业务。今年x月份,我们就派出x多人次走访了x、x公司、x公司、x包线长等x多个用工单位,新建用工协作关系近x家,搜集用工信息x条。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谊,在双休日和重大节假期间,邀请各新老用工单位的负责人来x洽谈业务,加深感情,增强友谊。目前,我们与xx、xx、石家庄等国内大中城市的x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为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力促农民增收

由于我县南部地区矿产资源少,当地企业少且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规模较小,许多剩余劳动力想处出务工。为此,我局对其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的方法,加快当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一是实行南部地区四优先。求职登记优先,凡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我局求职,一律优先登记;费用减免优先,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省外务工的,免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同等条件下录用优先,在招用农民工过程中,对无劣迹、无传染性疾病的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其它地区劳动力条件相同时,优先录用南部地区农民;选择输出行业优先,在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他们到路途近、收入高、条件好、风险低的用工单位务工。二是送信息上门,服务到家。对搜集来的用工信息,除通过电视广告、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外,利用乡镇流动集市,把用工信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对用工数量少的信息直接送到村,配合用工单位直接到村进行体检,挑选务工人员。三是加强输出后的跟踪管理。今年,针对我县南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多在x各矿从事采煤行业,风险较大的实际,在为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妥善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五、立足人才工作职能,加强农业科技扶持

为解决我县南部地区农民增收渠道窄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第2页,针对其土地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特点,从人才工作职能出发,人才中心专程到x去考察大棚菜项目,为在引进大棚菜种植能手等人才的基础上,通过他们出资金、技术、原种,我县南部地区提供土地的方式,吸引他们来我县南部地区投资,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已达成初步协议,近期将做进一步的商洽。此举即可以使我县南部地区的土地使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带动我县南部地区的发展规模产业,还能提高我县南部地区棚菜种殖户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通过不懈努力,我局为南部地区农民增收工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今年x月份,已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x人,其中南部地区x人,占总人数的x%,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为农民增收近x多万元。无论是输出数量,还是输出效益,今年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经过调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凡经我局输出的务工人员没有一个盖不上新房,没有一个成不了家,没有一个子女辍学的。南部地区的农民把劳务输出称之为是“铁杆庄稼”。

虽然我局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南部地区农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为已任,将其作为发展民本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南部地区的人民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新的贡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篇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别必雄 2009年

组织创办。有的是跨村合作或联合办社型,如志鹏农机合作社,由净潭乡范围内所有农机大户联合创办。

——规范程度高。目前,天门市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部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都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在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作法

——加强领导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政府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好的生产经营难题。天门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

——制定政策促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资金预算上,市财政设立了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了优惠照顾。在信贷投入上,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扩大经营规模等所需的贷款给予相应支持和优惠。

——培植典型促兴办。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一个产业办一个示范合作社,着力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强化培训促规范。天门市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去年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专门举办了2期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规范运作。

初见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其成员及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如岳口镇兴达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订购鱼苗,确保了鱼苗质量和价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社员销售,社员普遍反映入社后有了安全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保证了成员正常生产,产品销售畅通。如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和玉牌”花菜品牌,主导产品花菜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张港花菜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菜种植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2000元。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引进“大西洋”马铃薯,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省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为每户社员制定了一张生产技术流程表,注明了需施肥、施药、防病治虫的时间,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机械收获,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联系、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

——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市场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蒋场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集团合作,蒙牛集团派人予以技术指导,严格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奶牛市场受到“三聚氰胺”影响的时候,天门市的奶牛养殖不仅基本未受冲击,而且鲜奶收购价比平常上涨了0.2元/斤,养殖户每户增收近2000元。■

(作者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

篇二: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

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玉门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玉门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玉门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玉门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玉门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wenmi.net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玉门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近年来,玉门市不断地加强对农村重点产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温室蔬菜、啤酒原料等产业的发展上,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所的专家组成农业专家咨询团,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体系。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上,玉门市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用于日光温室先进实用技术和适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引进日光温室种植技术43项,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项新技术。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茬口安排技术、扣膜技术、调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常规技术都能全面掌握,并娴熟应用,常规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措施。特别是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穴盘育苗、节水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达到了60。同时,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了34个日光温室新品种,使日光温室的种植由叶菜向果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全市的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在传统的叶菜、果菜种植品种扩大的基础上,西甜瓜、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园艺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在种植品种结构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门镇、赤金镇为主产地,以清泉跃进为主的茄辣种植区,以赤金西湖、柳河官庄子、下西号沙地为主的韭菜种植区,以玉门镇河西、北门为主的西瓜、甜瓜种植区,日光温室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温室的整体效益,到2004年底,全市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了8219元,年均递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温室已经成为

[1] [2] 广大种植农户的自觉行动,农户的种植经营观念发生了实质性

的转变。

四、树立精品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外部销售市场。

从2001年起,玉门市紧紧依托本地的优势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提出了创优创名“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瓜粉、“沁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花季”孜然等农产品六大品牌,先后在兰州、酒泉等地举办

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和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先后成功策划组织了酒泉市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和全国啤酒原料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玉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近几年狠抓规范管理、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等工作,不仅强化了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把龙头企业和各个专业协会推到了创市场的主体地位。从2002年起,玉门市先后指导8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17种农产品制订并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对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和啤酒大麦进行无公害产地认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农业的发展,引领了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玉门市先后对5大类23个蔬菜品种,推广执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暂无标准的17个蔬菜品种,制定出了地方暂行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统一注册了“沁馨”、“花季”蔬菜品牌,积极地进行市场运作,把品牌温室蔬菜逐步推向了市场。目前,玉门市日光温室蔬菜以其无公害、品质好远销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市场,年外销量达2万多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大田蔬菜、脱水蔬菜、制种蔬菜的快速发展,全市每年的大田蔬菜落实面积都在2.5万亩

以上,已在赤金镇、玉门镇、下西号、黄闸湾等乡镇建成大田蔬菜、制种蔬菜和脱水蔬菜专业生产小区19个,建成脱水蔬菜龙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生产各类脱水蔬菜3000多吨。

五、培育发展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文秘114[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版权所有

近几年来,玉门市把扶持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外地区发展市场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积极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协会内部,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管理,使全市的专业经济协会能够坚持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兼顾服务与盈利的原则,还能够联企业创品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实力,成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协会外部,切实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减少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对专业经济协会的行政干预,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规范和管理运行行为。截止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形式的专业经济协会83个,吸纳单位和个人会员20254人,带动辐射农户1485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4%。其中以日光温室蔬菜、啤酒花为主的种植业专业经济协会26个,发展会员5535人。

通过几年的扶持发展,玉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涉及到饲草、日光温室蔬菜、肉牛肉羊、啤酒原料、林果、优质专用粮等各个主导产业领域,并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联结市场和龙头企业,一头对接千家万户,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然趋势,正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页

第五篇:关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扩宽增收致富渠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为切实做好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南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我局将其作为一个黄金产业来经营。健全组织。成立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同志任组长,就业服务局局长x同志为副组长,x科、x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沟通协调等工作。明确目标。遵循“重点扶持、政策倾斜、全力推进”的原则,确定了“着力提高南部地区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合理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千方百计扩大南部地区输出规模”的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全年南部地区劳务输出x人,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年增加劳务收入x万元的目标。严格考核。将全年目标分解到了有关科室及南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水平是促进其外出务工的基础。为此,我局着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对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一是开展技能性培训。联合县职校、x校、驾校等x个培训单位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帮助其办理各种资格证书。今年以来,共为南部地区开办地毯绢花、计算机、电气焊、采煤知识、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班x期,培训人数达x人。二是开展引导性培训。考虑到南部地区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的实际困难,本着就近培训的原则,特设定南部地区的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劳动保障事务站为引导性培训基地,为初中毕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破除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陈旧思想,引导他们主动走出山门,走出家门,从农业以外的方面想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今年以来,共组织引导性培训x期,培训人数达x人。通过开展阳光培训工程,使我县的农民,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拓宽了致富的视野,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门外出务工的技术敲门砖,大大地增强了外出务工的成功率。

三、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用工渠道

我县企业规模小,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为扩大用工单位渠道,我局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坐等用工单位上门招工的传统作法,坚持“跳出x、走出x,广交朋友,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在巩固与开滦矿务局业务关系的基础上,主动到北京、天津等周边的大中城市,寻找新的用工单位,搜集新的用工信息。重点客户局班子成员亲自出马,联系业务。今年x月份,我们就派出x多人次走访了x、x公司、x公司、x包线长等x多个用工单位,新建用工协作关系近x家,搜集用工信息x条。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谊,在双休日和重大节假期间,邀请各新老用工单位的负责人来x洽谈业务,加深感情,增强友谊。目前,我们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国内大中城市的x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为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力促农民增收

由于我县南部地区矿产资源少,当地企业少且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规模较小,许多剩余劳动力想处出务工。为此,我局对其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的方法,加快当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一是实行南部地区四优先。求职登记优先,凡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我局求职,一律优先登记;费用减免优先,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省外务工的,免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同等条件下录用优先,在招用农民工过程中,对无劣迹、无传染性疾病的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其它地区劳动力条件相同时,优先录用南部地区农民;选择输出行业优先,在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他们到路途近、收入高、条件好、风险低的用工单位务工。二是送信息上门,服务到家。对搜集来的用工信息,除通过电视广告、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外,利用乡镇流动集市,把用工信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对用工数量少的信息直接送到村,配合用工单位直接到村进行体检,挑选务工人员。三是加强输出后的跟踪管理。今年,针对我县南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多在x各矿从事采煤行业,风险较大的实际,在为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妥善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五、立足人才工作职能,加强农业科技扶持

为解决我县南部地区农民增收渠道窄的问题,针对其土地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特点,从人才工作职能出发,人才中

下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岚皋县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北麓,辖17个乡镇,188个行政村,4.4万户17万余人,其中农业户4.04万户15.1万人,耕地面积23.2万亩,玉米薯类是本县主......

    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则范文

    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面夯实农村社区发展动力 郭家街道办事处解放社区由原解放村和徐家村合并而成,位于南芬区西北部,地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4亩,林地面积32182......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嘉兴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

    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全市实......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李义生 现阶段各种疾病发病如此之高和人们食用的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县政协常委刘树平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陈宗琼 赖廷锋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