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组长:张子亮
组员:王璐、陈林、董会玲、董艳坤、陈程程、蔡晨晨、秦兰
走访时间:2010年11月15日、16日
走访对象:长春市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南岭小学的部分困难农民工子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长春市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为长春市政府、共青团长春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提供信息数据,我们于2010年11月15日对长春市南关区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南岭小学分别进行了走访。报告如下:
一、走访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走访范围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第三小组走访了南关区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分别是小学部分:东长小学、南岭小学、西四小学,中学部分:56中学。
(二)走访对象及内容
走访组从四所中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
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
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
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
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二、走访反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
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一)学业方面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
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
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
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
(二)思想道德方面
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
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
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
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三)生活健康方面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疗,无力去医院检查。
三〃问题解决对策
我们走访的几所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例如:西
四、南岭小学的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东长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56中学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
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
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
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
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
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
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
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
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
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
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
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
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
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
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
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
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
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
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
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
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
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
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
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
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
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
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
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
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
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
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
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
本。
6.针对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
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
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
及时发布。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有针
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
农民工的竞争创新能力。
7.我们可以开展爱心一帮一,组
成领导干部和学校老师大学生志愿
者的帮扶队伍。开展义捐,家访,课余辅导,科普文体活动等形式的帮扶项目。目前根据调查,农民工
子女对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知识和
文具需求量大,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初步切入点。
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这次去的地点是位于桃园县的小村,那里的人们祥和而宁静、简单而朴实。
虽然那里很美,可是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第二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文进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2级计算机三班)
摘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背后也必有些一支无言的生力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奉献了很多,社会应该给他们所应得的回馈,维护好他们所应享有的权益,基于以上方面,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爱心捐助、教育、厌学、心理问题。
正文:
据调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情况十分复杂,大多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抚养,甚至还有居无定所的情况,而有一部分则是随父母入城。通过个别访问了几个农民工子女后我们发现,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然而暴露出的问题却是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农民工子女的生活问题。许多农民工子女父母均在外地便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宿在外地等,这便造成了许多农民工子女生活上的许多问题。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在生活自立上相对比城里孩子强些,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方面并未成熟并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也无法照顾周全,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许多农民工子女不仅生活状况不理想,生活上缺乏引导更易误入歧途
第二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前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绝大部分只是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并未继续接受教育,原因同样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实例的证明,父母不在身边光靠学校的监督远远不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其约束力和动力远远不够,从而容易产生叛逆厌学等不良情绪,学习情况不佳甚至退学这类现象并不鲜见。
第三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往往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许多农民工子女是其父母从小就外出务工因而从小缺失了家庭的温暖,心理状态自然与其他孩子不同,调查发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进而影响以后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村庄开
展调查问卷的活动走访了和兴村。
走访组从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
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病无力去医院检查。
我们走访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本。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
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避免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
其次,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三,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本土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如果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或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
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系,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雄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2002,(12).
[2]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佳.私校公助—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J].教育科学,2003(6)
第三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堪技09(2)班(物探)8091014 走访时间:2011年8月2日、3日
走访对象:德州市郝王庄中学、广运中学、武城二中、广运小学的部分困难农民工子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德州市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为德州市政府、共青团德州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提供信息数据,我们于2011年8月2日对德州市郝王庄中学、广运中学、武城二中、广运小学分别进行了走访。报告如下:
一、走访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走访范围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第三小组走访了南关区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
(二)走访对象及内容
走访组从四所中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
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
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
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二、走访反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
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一)学业方面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
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
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
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
(二)思想道德方面
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
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
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
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三)生活健康方面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
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
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
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疗,无力去医院检查。
三〃问题解决对策
我们走访的几所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例如广运小学的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郝王庄中学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
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本。
6.针对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竞争创新能力。
7.我们可以开展爱心一帮一,组成领导干部和学校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的帮扶队伍。开展义捐,家访,课余辅导,科普文体活动等形式的帮扶项目。目前根据调查,农民工子女对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知识和文具需求量大,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初步切入点。
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这次去的地点是位于武城县的小村,那里的人们祥和而宁静、简单而朴实。
虽然那里很美,可是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他们感觉在党的领导下是正确的,世界还是很温暖的。
第四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68小时(活动时间)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
调查对象: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进学小学,河南小学,梨花小学,延河小学,延
吉一中,延吉四中,延吉六中,延吉九中,金牌教育中心的部分农民工子女
现代社会日益告诉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为我这次寒假有机会在延吉长住,因此想要了解一下延吉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情况以及其中的问题,经过走访调查,制作了这份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范围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进学小学,河南小学,梨花小学,延河小学,延吉一中,延
吉四中,延吉六中,延吉九中,金牌教育中心
(二)调查方法
对这些小学的5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询问,并且也与这些学校的校领导进行了交流。随后,又亲身走访了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三)发现的问题
(1)学习方面
农民工子女在家学习情况不理想,父母没有办法辅导他们的学习,而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也
很有限,很多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自己加以解决,越积越多,导致学习上与城市
孩子越拉越大。
(2)精神状态方面
农民工子女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思想、行为上缺乏正确的劝导和教育,与城市生
活水平的巨大差距让他们的心理上蒙上了阴影,学习上缺乏动力。
(3)日常生活方面
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水平很低,日常生活方面的条件比较恶劣,而且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
限,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孩子的自尊心和自爱感受到严重的损害。
(四)解决办法
(1)学校应该特别为农民工子女组建班级,并在学费上有所优惠。老师应该健全与农民工
子女家长们的联系方式并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的辅导力度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帮扶力度,适当的减免他们的学杂费;
(3)社会上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
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度,我们
必须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让祖国的下一代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第五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2(范文模版)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孙兰芬
内容摘要:
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背后也必有些一支无言的生力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奉献了很多,社会应该给他们所应得的回馈,维护好他们所应享有的权益-.基于以上方面,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爱心捐助、教育、厌学、心理问题 正文:
据调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情况十分复杂,大多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抚养,甚至还有居无定所的情况,而有一部分则是随父母入城。通过个别访问了几个农民工子女后我们发现,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然而暴露出的问题却是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农民工子女的生活问题。许多农民工子女父母均在外地便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宿在外地等,这便造成了许多农民工子女生活上的许多问题。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在生活自立上相对比城里孩子强些,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方面并未成熟并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也无法照顾周全,不能给予孩子更
多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许多农民工子女不仅生活状况不理想,生活上缺
乏引导更易误入歧途
第二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前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绝大部
分只是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农民工子女
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并未继续接受教育,原因同样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
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实例的证明,父母不在身边光靠学校的监督远远不
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其约束力和动力远远不够,从而容易
产生叛逆厌学等不良情绪,学习情况不佳甚至退学这类现象并不鲜
见。
第三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往往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许多农民
工子女是其父母从小就外出务工因而从小缺失了家庭的温暖,心理状
态自然与其他孩子不同,调查发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进而影响以后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需重
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
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
态和主要需求。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农民工子女比较
集中的学校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走访了独山小学。
走访组从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
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女情况
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
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
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
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
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
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
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
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
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
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
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
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
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
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疗,无力去医院检查。
我们走访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5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
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
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
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
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
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
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
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
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
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
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
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
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
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
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
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
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
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
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
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
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
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
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
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
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
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
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
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
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
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
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
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
本。
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