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时间:2019-05-12 01: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第一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与思考》

人们一般都认为农民工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其实真正的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申办成功,海南的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体制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几个方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表现为教育公平的偏差,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机会分配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以及规则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弱势地位代际间传承的后果。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使他们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激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感受更多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到社会带给的温暖,同时还可也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因此“关爱农民子女”行动对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在城市务工、生活的小常识,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证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也大有帮助。对政府推出的鼓励农民工进城的大政方策起积极推进作用。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受到城市人的歧视,归根结底是源于农民工的非市民化,这种对农民工的歧视进而转嫁到其子女身上,使得他们被排挤到城市社会的边缘,得不到城市社会认可、最终导致在精神、文化层面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正是这种边缘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

“究其因,则善其行”我们社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大调配中主要力量究竟应该为我们这群农民工子女做些什么呢?有一些建议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

(1)改革户籍制度

(2)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机制(3)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4)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5)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从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出发,这两个群体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我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语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2.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逐步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3.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尽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

4.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切实保障(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其完成义务教育。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5.增设相关课程,增强流动儿童防范意识。针对流动儿童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应增设安全教育课程,教会学生注意在家、外出的安全、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及常见伤病的自救方法,确保流动儿童的人身安全。

目前,我们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采取不设门槛先入学,后办理有关手续的办法。对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一视同仁,按照上级政策,借读费、学杂费和书费全免。对困难学生,积极争取沈阳市教育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资助,加之学校的减免、捐助政策,保证他们在我校完成学业。

第二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与思考》

人们一般都认为农民工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

人员,其实真正的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申办成功,海南的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

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体制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几个方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表现为教育公平的偏差,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机会分配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以及规则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弱势地位代际间传承的后果。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海口教育局特举办这次“爱心之旅——与农民工子女手牵手”活动。为了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使他们能够了解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以激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感受更多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到社会带给的温暖,同时还可也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因此“关爱农民子女”行动对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在城市务工、生活的小常识,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证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也大有帮助。对政府推出的鼓励农民工进城的大政方策起积极推进作用。

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受到城市人的歧视,归根结底是源于农民工的非市民化,这种对农民工的歧视进而转嫁到其子女身上,使得他们被排挤到城市社会的边缘,得不到城市社会认可、最终导致在精神、文化层面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正是这种边缘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

“究其因,则善其行”我们社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大调配中主要力量究竟应该为我们这群农民工子女做些什么呢?有一些建议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1)改革户籍制度

(2)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机制

(3)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

(4)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

(5)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第三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文进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2级计算机三班)

摘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背后也必有些一支无言的生力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奉献了很多,社会应该给他们所应得的回馈,维护好他们所应享有的权益,基于以上方面,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爱心捐助、教育、厌学、心理问题。

正文:

据调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情况十分复杂,大多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抚养,甚至还有居无定所的情况,而有一部分则是随父母入城。通过个别访问了几个农民工子女后我们发现,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然而暴露出的问题却是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农民工子女的生活问题。许多农民工子女父母均在外地便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宿在外地等,这便造成了许多农民工子女生活上的许多问题。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在生活自立上相对比城里孩子强些,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方面并未成熟并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也无法照顾周全,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许多农民工子女不仅生活状况不理想,生活上缺乏引导更易误入歧途

第二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前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绝大部分只是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并未继续接受教育,原因同样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实例的证明,父母不在身边光靠学校的监督远远不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其约束力和动力远远不够,从而容易产生叛逆厌学等不良情绪,学习情况不佳甚至退学这类现象并不鲜见。

第三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往往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许多农民工子女是其父母从小就外出务工因而从小缺失了家庭的温暖,心理状态自然与其他孩子不同,调查发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进而影响以后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村庄开

展调查问卷的活动走访了和兴村。

走访组从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

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病无力去医院检查。

我们走访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本。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

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避免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

其次,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三,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本土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如果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或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

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系,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雄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2002,(12).

[2]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佳.私校公助—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J].教育科学,2003(6)

第四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组长:张子亮

组员:王璐、陈林、董会玲、董艳坤、陈程程、蔡晨晨、秦兰

走访时间:2010年11月15日、16日

走访对象:长春市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南岭小学的部分困难农民工子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长春市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为长春市政府、共青团长春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提供信息数据,我们于2010年11月15日对长春市南关区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南岭小学分别进行了走访。报告如下:

一、走访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走访范围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第三小组走访了南关区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分别是小学部分:东长小学、南岭小学、西四小学,中学部分:56中学。

(二)走访对象及内容

走访组从四所中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

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

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

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

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二、走访反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

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一)学业方面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

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

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

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

(二)思想道德方面

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

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

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

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三)生活健康方面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疗,无力去医院检查。

三〃问题解决对策

我们走访的几所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例如:西

四、南岭小学的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东长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56中学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

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

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

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

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

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

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

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

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

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

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

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

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

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

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

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

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

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

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

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

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

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

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

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

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

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

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

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

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

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

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

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

本。

6.针对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

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

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

及时发布。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有针

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

农民工的竞争创新能力。

7.我们可以开展爱心一帮一,组

成领导干部和学校老师大学生志愿

者的帮扶队伍。开展义捐,家访,课余辅导,科普文体活动等形式的帮扶项目。目前根据调查,农民工

子女对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知识和

文具需求量大,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初步切入点。

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这次去的地点是位于桃园县的小村,那里的人们祥和而宁静、简单而朴实。

虽然那里很美,可是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第五篇:寒假社会实践关爱农民工子女

“传递关爱,点亮未来”

——关爱农民工子女寒假期志愿者活动

(一)贵州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1、总体社会现象:随着发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教育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体制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几个方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表现为教育公平的偏差,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机会分配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以及规则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弱势地位代际间传承的后果。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3、义务教育问题 :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入学、就学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明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频繁流动打乱了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不同地区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与大量的低成本入学需求成为政府管理上的难题。

4、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

育观念落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关注太少。5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安全困境:健康不仅是生理的,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

应能力。

第一、在生理健康上,由于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本身营养就不容乐观,农民工又无法或几乎不能给孩子提供医疗保险,当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也是往往不能上大医院看病。农民工子女的生理健康受到了威胁。

第二、在心理健康上,缺乏关爱、受到歧视、内心自悲:农民工子女多

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物资,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社会环境的改变、竞争压力等一些原因使更多的农民工最大时间的在外务工。而随父母进城后,他们普遍感到城里生活的巨大反差。又加上经常变换居住地,生活的不稳定以及缺乏关爱和沟通,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较强。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农民工子女少了父母的陪伴性格发生改变关于人身安全困境,许多农民工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对于大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因为忙于生计,经常让孩子自己玩或托付给不熟悉的人员代管。孩子年幼无知,自身防范意识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给未成年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有1.5亿人,这些人员的子女,大约有6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2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调查发现,离开学校之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们面临着“监护盲区”、“教育空白”、“缺乏心理沟通”、“生活拮据”等众多问题。其中流动儿童是特殊群体,所谓流动儿童通常是指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已居住相当长时间的儿童。在流动儿童大量产生的初期,流动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尤其突出,很多流动儿童无法上学。因此,近一个多月以来,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深入社会,联系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利用假期开展学习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关爱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结合亲身调查实践总结如下:

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600名6-16岁中,父母外出务工达三年以上的占28.1%,3%的儿童每年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31%的儿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据调查称,目前全国有2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孩子,而且数量还在增加。父母成了孩子最亲近的陌生人。近年来随着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从而使人们将目光聚集在这些犯罪的儿童身上,人们发现80%的犯罪儿童是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导致性格要么孤僻、要么暴躁,从而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们也拥有天使般纯真的笑容,他们缺少的并不是什么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是高级的玩具,漂亮的衣服,他们缺少的只是一种关心、一个心理上的慰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入这个群体,走进农民工子女的世界。

我走进家庭,了解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居住地为“二台子区铁东街道”、数量有11人、家庭状况一般较差、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懒散、性格孤僻、兴趣爱好欠佳„„,从中我认识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是关系家庭

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学习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不健康等诸多问题,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调节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有效地排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压抑的心理低谷,培养其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其中家住一组的留守儿童王婷婷,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的生活都只有靠老人来管理、教育。而她的爷爷身体多病,没有文化,根本无法教育孩子,管孩子的吃都困难,在学习上是一点不懂,更不重视。因此,我和她爷爷谈心、讲道理„„与王婷婷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予指导;教会她学习的一些方法。使她对学习也感兴趣,也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

四)亲情陪伴,教育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做有爱心的人。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其他孩子同样的爱温暖,因此,我想: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

1、有些农民工子女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安全感,事事靠自己。走进农民工子女吴辉的家中, 他指着一台电视机告诉我,每年寒假的时候,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家里的这台电视机。有时候无聊了会一个人跑出去玩,不会做菜,只吃咸菜。所以我做吴辉的“爱心哥哥”,以心交心,成为他信赖的朋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的关心他。我和他一起玩卡片、做游戏,中午买来一些菜,教他做饭、炒菜。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他高兴极了,说等爸爸、妈妈回家给他们露一手。

2、有些留守儿童产生怨恨父母心理,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因此产生怨恨情绪。王婷婷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从不接父母电话,所以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父母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直至孩子理解为止。王婷婷拿起电话打给妈妈,并说:“妈妈,辛苦了”。

通过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受到锻炼,磨练意志,展示自己,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多关爱。

五)自护教育,让平安健康伴随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成长。

平安伴随我成长,安全自护过寒假。孩子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同样如此,他们更加需要保护,让他们远离危险是社会的责任。由于他们更多的时候没有父母的保护,独自在家,需要了解一些安全自护知识。我主要是教他们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措施,并教会孩子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就地震和火灾的自救方法,我用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进行了讲解,让他们可以在遇到这些紧急情况后能够对危险有具体的认识,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的进一步加剧。我还模拟地震和火灾现场,向孩子示范自救方法,并且与孩子热情互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以掌握这些知识。

相信通过本次安全,能让孩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爱心捐赠,情系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片言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慷慨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为孩子发放了爱心书包、爱心书籍、爱心文具、爱心衣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让我们捧出一颗爱心,帮助农民工子女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结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今天我们播种关爱,明天收获的是阳光!

结语:总之,应该如何教育好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应主动积极多加参与。关注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载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大全)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堪技09(2)班(物探)8091014 走访时间:2011年8月2日、3日 走访对象:德州市郝王庄中学、广运中学、武城二中、广运小学的部分困......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68小时(活动时间)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 调查对象: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进学小学,河南小学,梨花小学,延河小学,延 吉一中,延吉四中,延......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实施方案 ****乡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由此带来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等问题。我乡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少部分随父母一起外出并接受教育......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团区委学雷锋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学......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送农民工子女一片天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二、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机械制造工程系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 赴武汉硚口陈家墩小学实践活动计划 一、活动背景 1、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打工,这其中,很多打工者......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活动(5篇范文)

    播种爱心-----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六月27号,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张洪磊,孔庆子,杨翟,张伟,曲常睿,李宏剑,吴永强七名同学在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展开......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2(范文模版)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孙兰芬 内容摘要: 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背后也必有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