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如何通过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农民工如何通过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法;劳动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农民工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据调查,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中国三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贡献,然而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我个人认为是相当的薄弱,对改革贡献最大的人,却享用的最少改革成果,这不能不说是有失公平。此文就此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注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户籍管理制度》且言《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很多都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法
律的手段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附带一定的措施作为对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惩罚。我上网查了一下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到农民工也被包括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的当中,那么我这其中就有一个疑问:作为知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一类人群,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一般较为薄弱,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已经受到损害;而且即使意识到老板的不合法行为,很多农民工却只能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在农民工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法律能够及时的介入并对农民工进行维权呢?先说说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我有很多亲戚都是农民工,包括我的父母。他们大多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他们有的在工地上干了快一年了,据我所知,老板从来没有和他们签订过劳动合同,他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我一个在工地上搬砖头的农民还能和老板签合同?这应该和我们国家的普法宣传力度有关。以前包括现在我都认为,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资格成为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尽管媒体和政府标榜依法治国,但事实又是另外一回事。言归正传,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老板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一年不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就应该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然而事实上,他们得到的仍然是那么多工资。作为农民工的他们,根本奢望不到双倍补偿。因为他们需要这份工作,中国农民工太多了,老板会说:“你要想签劳动合同就走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老板不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在规避他的责任。农民工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显得无力维权。从现实实际中看,这个时候法律是不是在他们这一类人群中已经失效了
呢?
读者可能会说:“这个时候法律并没有失效,我们可以用法律的手段迫使老板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呀,劳动合同法里也规定了对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惩罚措施”。话虽这么讲,那么请问,这个时候法律能够执行的基础在哪里?
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民工如何能够证明自己可以获得双倍工资,这也是对老板进行处罚的前提条件。前面已经说过了获得双倍工资的条件,劳动者得证明自己在老板这里工作超过一个月,而老板没有和自己签合同。这个时候的举证一般情况下是由劳动者来进行,比如工资卡上用人单位给自己的转账打印单、发工资时候的工资单、工作同事的证实。很多农民工,如我的父母,他们发工资不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而是直接在一个月的某一天包工头坐在一间办公室里发工资。农民工排队领工资,领了以后签个字就走人,没有工资单(领了工资以后的签字单也被老板保管)。可以这么说,他们没有任何书面证据可以证明他们在此工作超过一个月,甚至都不能证明他们在这里工作过。这个时候看来就只有工作的同事可以证明。但是,作为农民工的他们流动性太大,很多人干了两三个月就走了,他们大多来自各个地方,居无定所,四处打工。取证需要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支出对于农民工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以上讨论的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想和老板签订合同难,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资纠纷时,因为没有签订合同,缺乏有利证据,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想要举证也难!
在这里我不赞成网上某些人的论调(是我在查找劳动法相关资料时注意到的),那就是针对中国现状,农民工数量庞大,群体特殊,专门制定一部《农民工劳动合同法》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我反对的因由:一旦这么做了,无异于将同在一个国度的劳动者人为的分为两种,就好比五六十年代出台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中国人民人为的分为城里人和农村人,有的人一出生就只能是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里人同等的福利和国家救济。为什么同是中国人、在同一片国土出生,但生下来身份就不同呢?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在也正在显现,像子女入学问题,买房问题,买户口贪污问题。而且,毫无疑问,现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如果认真实行的话,将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很好的保护,至于在农民工身上为什么没能很好的实行,我想跟政府的执政思维和执法力度、甚至潜意识里的优先思维都有关系。如果另外制定一部《农民工劳动合同法》,难免有另类歧视之嫌,这么做究竟是为了当局更好的管理还是真为了对农民工的权益进行保护,也许可以说二者兼有之,但制定出来的《农民工劳动合同法》肯定不会有现在新的《劳动合同法》那么多对劳动者保护的条款。
我不赞成的第二个理由和前面提到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关,正是因为《户籍管理制度》众多不合理之处,现在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取缔甚至废除《户籍管理制度》。如果将来的某天真的废除了《户籍
那么这个人为的将国人界定为农村人和城里人的法律基管理制度》,础都没了,也即是中国人从此无城里人和农村人之分,都是中国人了,那么这个时候又何以界定农民工?如果真制定出《农民工劳动合同法》,那么到时候这部法律又将处于何种地位。
我认为,与其专门制定一部《农民工劳动合同法》,倒不如成立一个专门督促《劳动合同法》在农民工劳资群体上执行的政府部门,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相比专门制定一部法律来保护农民工权益,成立这样一个专门部门会有更大的灵活性。
第二篇:2011农民工权益维护情况总结
农民工权益维护情况总结
仪征市劳动监察大队
二0一一年八月
今年以来,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得到了局党组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年初我们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深入企业摸清底数,梳理排查纠纷隐患,第一时间依法查处和调处劳资纠纷,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截止十一月底,接待农民工来信、来访2500起,共巡查各类用人单位284户,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13起,立案查处90起,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318人,追讨工资1320多万元。现将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很抓普法,提高意识
1、做好农民工普法工作。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人社厅《关于组织开展2011“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的通知》精神,在市司法局的牵头组织下,于6月份中旬到农民工相对集中的沿江船厂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学法活动,并深入到农民工的工作场地免费发放 3000多份宣传资料,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注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今年四月我局劳动监察大队对纺织、服装、玩具加工行业、建筑行业、船舶修造业等开展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举办了20多期劳资人员培训班,对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及工资支付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讲解,对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互动交流。同时我们利用新闻媒体、网络、乡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就业平台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学法、遵法、守法意识。
二、严格执法,依法维权
1、底数清,情况明。为做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工作,从源头抓起,今年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各类企业特别是船舶企业、建筑企业、建设单位及农民工中间,就农民工的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全面而详实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沿江船舶企业,逐厂、逐队、逐人排查,掌握实情,制定措施,做到了责任清,情况明,为解决农民工工资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规范农民工的劳动管理。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无序用工行为,我们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用工管理、工资分配等规章制度,同时对劳资纠纷的预警监测制定了工作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了快速反应,积极介入,使农民工工资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3、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按照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我市建筑行业实行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我市沿江船舶制造企业按照市政府办下发的《仪征市船
舶修造企业、船舶制造劳务承包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工资支付保障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对各劳务承揽企业在承揽工程时,积极推进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由此可见,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实施,使欠薪纠纷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防治,从而降低了欠薪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为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权益行为,我市积极实施“强硬”措施,劳动、建管等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拖欠农民工工资逃匿的,将被公安机关上网追逃。建管部门着重加大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督查力度,不定期检查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并在全市建筑行业实行《农民工计酬手册》制度,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立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告知牌,畅通农民工举报、投诉渠道。市十二圩流动人口管理分中心对沿江船舶企业流动人口、农民工就业、进企业的施工队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比较完善的流动人口基础资料,拉网式地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各镇、园区的劳动保障所(站)对所辖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经常性地不定期检查。今年以来,全市集中开展农民工合法权益、工资支付等情况专项检查2次,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16家,涉及农民工10430人,责令38家用人单位补发劳动者工资及加班加点工资781万元。
5、加大处罚力度。今年以来,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充分利用书面审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手段,及时排查发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立案调查,依法查处,对有存在模糊认识的用人单位,我们下达了150多份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有效提醒
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告知其违法违规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不及时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的用人单位我们下达了18份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督促改正其违法、违规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宣传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用人单位负责人以及民工进行相关规章的宣传,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努力营造学法、遵法、守法良好氛围。
2、严格行政执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个别恶意克扣或无故拖欠民工工资,经批评教育仍拒不改正且态度恶劣、影响较大的用人单位,将依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给予严厉行政处罚,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3、齐抓共管,协同运作。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中,我局将履行职能,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及时、快捷、高效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同时,针对沿江船厂因合同纠纷而引发的欠薪行为所导致的群访、集访,会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依法查处和调处各类纠纷,从而为我市的经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二0一一年八月
第三篇: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措施(模版)
拒不改正的或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工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整改。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并记录在案,向媒体公布。
保障其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的基本权利,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和完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体系
二、切实做好对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用工单位使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基础信息库,加强农民工信息系统建设。并实施动态管理。实施农民工就业援助,把农民工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对求职登记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按计划免费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三、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
区建委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畴。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审核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时或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不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特别是工伤保险的用工单位不能享受任何税费减免政策,其法人代表不得评选先进或优秀。
四、全面实施农民工工资监控
一)严格执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制度
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规定严肃查处。对不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的用工单位。
二)严格执行工资保障金制度
全面贯彻执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渝劳社发〔〕76号)严格执行工资保障金制度。
三)全面规范工程发包和承包行为
否则,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建筑劳务或分包企业。承担农民工工资拖欠行为的主要责任,并进入企业诚信档案。
四)积极推行工资保证卡
招用农民工的7日内必须发给每位农民工一张《工资保证卡》发放工资时在工资保证卡”上登记发放金额,凡在区施工建设的建筑施工承包单位。由农民工签字认可。
五)严格新建项目的资金审查
必须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单位须出具该项目相关的资金证明,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前。房地产开发项目须出具项目资本金存入证明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业主或投资人执行《建筑法》和按合同进度拨付工程款的情况。对长期拖欠工程款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业企业,取消其招标、投标资格,对恶意拖欠产生严重影响的依法收回其资质证书。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2013就业权益维护、劳动合同
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劳动合同问答
1、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
毕业生作为就业中的一个重要主体,要做到顺利就业,必须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根据目前就业规范的有关规定,毕业生主要享有以下几方面的权利:
(1)获取信息权。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的前提,学校和有关就业部门应如实、无保留地向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2)接受就业指导权。学生有权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学校应及时向毕业生传达有关就业方针、政策、法规,并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念、择业技巧等方面指导,以利于毕业生正确定位、合理择业。
(3)择业自主权。实行招生并轨后的毕业生要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只要符合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毕业生有权自主的选择用人单位,任何强令毕业生到某单位就业的行为都是侵犯毕业生自主权的行为。
(4)公平待遇。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的过程中,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任何靠关系、走后门以及性别歧视的行为,都属于对毕业生公平待遇权的一种侵犯。
(6)违约求偿权。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订就业协议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如用人一方违约,毕业生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补偿。
2、毕业生就业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如发生个人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对自身权益实施保护:
(1)通过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保护。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可通过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侵犯毕业生权益的行为进行抵制或处理。
(2)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行为,学校有权予以抵制,以维护毕业生的公平受录用权。对于用人单位毕业生签订的不符合规定的就业协议,学校有权不予同意,未经学校同意的就业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也不能作为编制就业计划的依据。
(3)毕业生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自我保护。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
向规范化、法制化,毕业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只有吃透其精神实质,把握其要领,才能运用好自己的权利。其次,要自觉遵守有关就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履行义务,以免使自己处于被动。在就业过程中,如发生协议争执、合同纠纷或用人单位以种种无理借口拒绝接收毕业生等使毕业生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行为,毕业生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法律条款向学校就业部门或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申诉,求得他们的协调;也可提交当地的劳动、人事部门的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毕业生签约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年来,用人单位发布虚假信息等违规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一旦用人单位发生侵权行为,毕业生首先要冷静分析原因,评估个人权益受损程度,确认自己是否愿意继续履行就业协议。
对无法履行的就业协议,毕业生维权时,首先要收集相关证据,确认用人单位不再履约,并征求院系负责老师、家人意见,然后向用人单位提出合理维权要求,与用人单位协商未果的,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诉,同时向学校讲明情况,取得学校的支持。通过交涉不能解决问题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毕业生在维权时,仍要以继续择业为主,切莫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4、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何相同之处?
就业协议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就确立劳动关系这一点来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相通的,可以这样认为,就业协议的实质就是准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们的相通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的性质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这类劳动者,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劳动者,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从确立劳动关系这一点来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一致的。
(2)主体的意思表达一致。签订就业协议的双方在表达主观愿望,意思表示真实、无强制胁迫方面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而双方的主观意思表达所处的状态完全一致。
(3)法律依据一致。由于就业协议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协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录用、接收之后,要有见习期(或试用期),最低劳动年限的规定,这
与劳动合同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就业协议应当遵循《劳动法》中劳动合同等有关规定,发生争议纠纷,应依法解决。
5、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何不同之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就业协议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要求:“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指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不同之处表现在:
(1)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及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有关劳动人事方面的规章。而就业协议因目前无《就业法》,也无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法规,因此只能适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有关政策。
(2)适用主体不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无欺诈、胁迫等行为,经双方签字盖章,合同即生效。目前的就业协议除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盖章外,尚需学校和签证机关(人事部门)介入。
(3)内容不同。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比较详细,而就业协议的条款就比较简单,主要是毕业生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情况,愿意在规定期限内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如实向毕业生介绍本单位情况,同意录用该毕业生等,另外还有一些简单条款。
(4)适用的人员不同。劳动合同可以适用于各类人员。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要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一经录用都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就业协议适用的人群相对单一,只适用于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
(5)签订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落实用人单位后签订的,就业协议的签订在学生离校前。劳动合同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订立的。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有事先约定,可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注明,附后补
充,日后订立劳动合同时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6、什么是“五险一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4)失业;(5)生育”。因此“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用人单位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一金”指住房公积金。《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条中将住房公积金定义为“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四险一金”和“三险一金”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第五篇:如何利用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
如何利用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性、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当前工会维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相关制度,使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农民工 工会 维权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调查报告,截至2004年全国农民外出流动就业人数1.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1亿,占城镇就业人员近40%。但由于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弊病,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一些行业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多数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其工资却不能正常足额领取;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上述这些不仅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生存权益,而且恶化了经济环境,威胁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极大隐患。
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必要性
2006年1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全国将发展工会会员1000万人以上,其中将帮助600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这意味着工会组织在进城农民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劳动保障部门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按照职责分工,通过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并实施相应的维权措施,为解决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发挥了作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但由于劳动保障法制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和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效果不好等原因,由政府出面替农民工维权,其收效并不理想。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目前农民工自发维权的收效也非常有限:
第一,目前劳动力市场总体状况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这使得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第二,农民工进入城镇企业后的组织程度较低,缺乏集体谈判能力,而且农民工也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
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农民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自身也应当在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内,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变分散化维权为集体化维权,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改善其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而工会作为工人自愿结合的组织,能够起到聚合单个、零散的工人,形成组织化的力量,打破强弱悬殊的博弈格局,提升农民工自我维权能力的作用。据介绍,目前全国1.2亿农民工中,进入工会的比率仅为13.8%,因此农民工加入工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将是进城农民工维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经济社会效益
如果工会组织制度设计合理,就能够成为农民工维权的强有力代表,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工会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能够达到规模经济
把工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它向其会员提供的各种服务、为会员争取的各项权益,可以看作是这个组织内部的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决定了这个组织的成员越多,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就越高, 工会此时也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工会内部的公共产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会组织出面与企业主等其他组织进行谈判,从而为工人争取正当权益,主要包括工资报酬、劳动环境、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农民工的国民待遇、子女的受教育权、城市居住权等;第二类是工会自身为农民工提供的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法律援助、信息咨询以及娱乐设施等。所以, 工会不仅在农民工权益遭受损害时被动地维护权益,而且还可主动地为农民工争取权益。
工会组织能够有效分担维权成本
个体农民工可以把巨大的维权成本转移到工会组织,而工会组织则把这部分成本平均分摊到工会所有的会员身上,每个人分担的部分肯定小于个体农民工分别谈判应支付的成本。而通过组织维权,更能保证维权的效果。所以,用很小的成本支出获得巨大受益,对于农民工来说,通过工会组织维权是一个经济的选择。
如何利用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工会能够畅通国家和农民工之间的沟通渠道
工会作为国家和农民工群体的沟通渠道,一方面,把农民工的意愿和利益需求上传给国家,为政府决策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出台提供信息援助;另一方面,把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趋向下达给农民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升他们的维权意识,规范他们的维权方式。工会组织的上传下达,可以避免国家制度供给的偏差,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实际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实践中发挥作用,增进国家制度供给的效率。
当前工会维权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虽然工会组织能够在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现有工会组织制度的缺陷与农民工就业的特点却限制了这一作用的发挥。
工会维权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工会组织作为我国一项正式制度安排,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由于其在国家制度网络中的从属地位、与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和工作的行政化倾向,使得其并没有发挥作用。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工会的机构设置、工作的全部重心几乎都在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私有经济迅猛发展,农民工在私营部门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会维权作用的发挥。例如,很多农民工今天在沈阳打工并入会,明天就可能去北京,如果在北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往往是北京工会不管,而沈阳工会又管不着。在目前缺乏区域合作的情况下,这将大大削弱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
此外,即使在现有工会组织体系之外组建单独的“农民工工会”,其经费来源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会法》规定工会的经费来源,一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三是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四是人民政府的补助。而农民工工会缺乏实体依托,会费收入微薄,直接影响其发展壮大。
工会维权的应对措施
转变工作重心 对现有工会组织必须进行工作重心的转变和职能的重新定位,强化工会为工人维权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工会从各企事业单位的剥离,由各级工会组织重新选择自己的工会领导,坚决避免原体制中工会领导由各单位领导兼任的现象。
加强跨区域合作 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跨区域合作,入会主要由输出地负责,而发生在工作中的维权由输入地的工会出面,中间的衔接就是工会会员证,农民工在当地加入工会,然后接转到工作地工会。此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工人的入会、转会以及其他信息都要录入计算机,转会的工人只要凭着居民身份证到转入地的工会网络系统中调出信息后,该地工会就应该重新发放工会会员证。
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来源的新途径 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择条件好、值得信赖的企业,把工会的牌子挂到企业中,并派驻专职工作人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收集用工信息、方便解决劳资纠纷;另一方面会费的来源有了支撑,工会也能做大做强。
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工会 应当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工会。例如在农民工比较集中、其合法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的建筑行业,可以以建筑公司或建筑工地为单位,以农民工为主体组建工会,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形成地区或城市的行业工会。在农民工比较分散和流动性大的行业,如服务业、环卫业、修补业、家庭保姆等,可以社区、里弄、街道为单位组建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