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

第一篇: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

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史永铭 刘新荣

摘要:文章以经济欠发达省区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三农”难题的破解为视角,通过对湖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今后如何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在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一个互动发展切入点,以又好又快地实现农业优势资源转化增值,促使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加速农村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化;对策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破解“三农”难题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

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的关联度极大,它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种养结构的优化,帮助农民调优种养的品种和品质,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的整体效益,带动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有利于促进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形成,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汇集了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营销,带动农村地区仓储、运输等三产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在农村的发展,又可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必要的支撑,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加速城乡统筹和城乡共荣的实现。

(二)农产品加工业是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扶农力度的可靠保证

农业基本属于弱质产业,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约束下,整体经济效益偏低,单纯依靠自身的积累很难自我完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为农业夯实发展基础。而政府支农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财政实力的强弱,财政实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在这种状况下,属于工业范畴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就具有特殊意义。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收入必然随之增加,地方财政也就有了基本来源;农村经济总量得到壮大,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有了经济支柱,工业反哺农业就有了基本条件。

(三)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支撑点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农村地区特别是县域城镇的繁荣;农产品加工业的园区化集聚,必然能增强中小城镇的活力,提升广大城镇的档次,为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奠定良好基础,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拓展出广阔空间。近年来大量农民工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流动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但这种较大规模和较远距离的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力相对较小,且外出的就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相对较大。而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但可拓展农民的当地就业领域,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生产加工领域的转移,还可为城镇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四)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农村新环境的重要载体

深度发展产业化和企业化的农产品加工,通过加工过程中对高科技、新工艺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断运用,特别是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精深开发和综合利用,以及零废弃物生产体系的建设,可有效提高农业投入物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农业投入物的减量化,节约加工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形成。

二、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一)农产品加工业形势喜人

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指引下,湖南依托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产品加工业现已初步形成粮食加工、竹木加工、油脂加工、果蔬加工、肉类加工、茶叶加工和特种养植加工等7大行业,200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1700多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116家,涌现出了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一大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领军企业。2007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又增长到36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0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达220家,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为激活全省农村经济、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起了巨大作用。

(二)问题与矛盾比较突出

1、资源利用率相对低下,产品加工率不高。例如,湖南食品工业产值还不到农业总产值的1/10,而全国这一比例将近1/3,发达国家则通常是农业总产值的1.5-2倍。目前湖南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仅为1︰0.92,而我国这一比例为1︰1,发达国家则高达1︰3左右。调查资料还显示,湖南每年出栏生猪约6600万头左右,可加工率还不到5%;湖南的油茶产量长期居全国之首,油菜籽产量也在全国排名前五,但由于加工水平不高和加工能力不足,湖南的相关品牌在全国难以称雄。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率偏低,辐射和带动力有限。在湖南现有的3万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的只有2家,超过10亿的也只有10家,平均的资产规模仅为几十万元,且总体上设备比较陈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也较落后,产品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不高,产出率也较低。即使是全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收购省内农副产品原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仅为14.1%,制约了丰富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及本地农业传统优势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产品结构不合理,名优产品较少。在全省3万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目前仅有唐人神、正虹科技、金健米业、隆平高科、加加酱油等10多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仅有益鑫泰等8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的企业总共不到300家。

4、质量和食品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工业污染,一些加工企业或加工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残留物经常超标。这种状况如不彻底改变,必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也将严重影响湖南农产品加工的市场竞争力。

三、深度发展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牢牢把握重大发展机遇

湖南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诸多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特别是稻谷、猪肉、麻类产量历年排在全国的前一、二位,烤烟、柑桔、茶叶、油菜籽等产量也榜上有名,农产品加工资源极为丰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已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之后,恩格尔系数降到40%左右之时,将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期,此后农产品需求将由追求数量向营养、多样、便捷和安全转变,增速一般将保持在10%以上,并可能持续20-30年。当前,我国及湖南就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2002年以来湖南人均GDP已达800美元以上,并且城乡恩格尔系数也降为40%-50%之间,发展机遇难得。

(二)全力实施深度加工战略

今后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在全省实施农产品加工战略,努力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的转变,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总的思路应当是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破解“三农”难题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转化增值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为保障,立足当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放眼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好一批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辟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园区,依靠技术、体制、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全省产业经济的强力支柱。

(三)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1、抓好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作用。要牢固确立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意识,从产出规模、加工水平和外向型经济三方面入手,在财税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和外经外贸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为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使其不断做强、做大,特别是要注意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鼓励国外和省外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者来湘发展,共同开发名牌产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带动其他农产品加工关联企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资源基地的配套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工业化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2、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商品基地建设,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需要。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和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建立一大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基地。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根据国内外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立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储藏流通体系。同时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小城镇集中,促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形成并与优质原料商品基地协调配套,以原料基地和加工业基地所形成的优势产业带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整体素质。要进一步推行科教兴省战略,不断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大中型农产品骨干加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并搞好“产学研”结合,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单位对制约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新产品、加工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等。还要有针对性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及工艺流程,依靠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南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出率,减少农业和农产品资源的浪费。

4、努力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落实金融扶持政策。要进一步用足已有的财政贴息、投资参股、税收、土地使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积极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要将农产品加工业列入财政专项,逐年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资金支持力度。对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及工艺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经济实力和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资金缺口较大这一突出问题,金融机构应积极提供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好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并尽量简化抵押和担保手续。

5、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测和保障体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国家有关粮食及食品卫生等各项标准,鼓励生产加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环保食品。尽快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工业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技术规程、质量认证和管理体系,特别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质量技术监督和卫生防疫部门要全过程把关,搞好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渔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严禁生产、销售和消费高残留农药等污染加工产品,确保消费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尔郁.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湖南的几点启示[J].湖南省统计局决策咨

询,2002(36).2、中国工程院课题组.“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B/CD].中宏数据库,2007(7).3、张晓等.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第二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为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拉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种—养—加”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作用,是当前亟需探讨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中央各项支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食用菌、烤烟、茶叶、药材、水果等优势农业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成功培育了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豪峰茶业有限公司、生平米业、冠军实业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为省级龙头企业,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余家。近几年来,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增长较快,形势喜人。但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小农意识强,加工档次不高。不少企业主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强,习惯于“小打小闹”,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长远发展眼光,更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因担心市场风险,安于小作坊模式,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形不成大气候。现已发展的几大农产品中,水果、蔬菜、药材、水产等产品几乎都没有进入加工环节,直接从生产环节流入市场,进行鲜货销售。粮食、食用菌、茶叶、油料、竹木等农产品,虽然进入了加工环节,但大多为初次加工和简易加工,档次不高,加工出来的多为“原”字号或“大路货”产品,加之包装简陋,难以打开销路,发展步伐不快。如食用菌虽然年产量达到7万多吨,但还没真正进入加工环节,除坪上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偶有一些盐渍菇加工外,其他基本都停留于鲜货销售层面,总加工转化率不达0.3%。真正进行高档加工的只有豪峰茶业有限公司和生平米业公司,但一个停滞不前,一个起步缓慢,全县农产品加工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

2、资金投入少,加工规模不大。农产品加工业是一种投资大、利润小、见效慢的行业,特别是处于初次加工和简易加工阶段的农产品加工业几乎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愿意投资于农产品加工业。而且农产品加工业所需的原料季节性强,加工企业为了准备足够的原料,不得不季节性地一次购足一年中所需原料,由此而占用了一大笔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一些金融部门畏于农产品加工业的风险也不愿意向农产品加工业投入太多的信贷资金,而县乡财政都很困难,靠财政投入的产业引导资金也非常有限。因资金紧张,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无力扩大生产规模,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小型企业,有的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难以创建知名品牌,打造整体优势,凝聚市场竞争力。如米业加工,全县虽有加工企业近100家,但日产量达50吨的只有生平米业和冠军实业2家。

3、科技装备差,加工效益不好。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除生平米业和豪峰茶业有限公司的设备和工艺稍微先进以外,其他加工企业设备都比较简陋,工序都比较简单,工艺都相当落后,有的甚至还是非常原始的手工制作,加之技术人才也严重缺乏,所有加工企业中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10%,导致农产品加工科技装备水平落后。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大多处于初次加工和简易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不高,加工精细度差,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加工增值率一般都比较低。质量也不够稳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水平、出效益。

二、发展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上,政府作为引导和服务型机构,要进一步发挥好职能,制定优惠(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政策,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减少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加工的利润空间小,加之农产品加工又受到季节的影响和原料供应的制约,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一般投资者都不愿意涉足。要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切实落实中央支农惠农以及国家、省里正在分别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湘南大开发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县实际,比照外地先进经验,在税收征缴、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生产用地等方面尽可能制定一些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对企业引进技术和加工设备的,只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定,都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在制定用地总体规划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用地进行统筹考虑和合理

第三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大力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建议区政协经济委员会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本会经济委员会根据《汉南区政协二00四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八至九月份,就“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问题,深入部分农场、街、镇及部分企业和部门分“振兴传统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曾经兴盛的粮、棉、油的加工业等)、“培育新兴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正在兴起的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等)、“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三个专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全区与农业产业化相关联企业共有37家,其中畜牧类3家,水产类6家,生鲜蔬菜类6家,粮食制品类4家,油脂类2家,发酵及生物技术类3家,饲料类1家,林木果品9家,其它类3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优化农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了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导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带动基地,不断加大带动作用,实现了企业、农户的“双赢”。二是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与全国各大新型业态公司合作,形成了各自的市场网络。三是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基本实现了带基地,订单生产。四是企业的品牌效应日渐增强。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共注册商标20个,企业品牌的科技含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渐增强。

二、影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强大的动力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管理体制和产业主体的制约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属农业局、经贸委、农场街镇等多个部门管理。在现实的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部门分散,多重管理,只能在低层次运行,而且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环节脱节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造成种养业、加工业,流通环节之间信息不协调,不对称。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的产权制度不健全,相当部分还是“作坊”式运营,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大大制约了农产品加工的综合开发、规模经营和有序竞争,造成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低,产品附加值小,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质量不优。

(二)原料供给的制约我区现有的农业是一家一户的自主种植生产,生产户数多,规模小,经营分散,这种生产和供给方式难以适应生产加工业集中,稳定的原料需求,加之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交易方式传统,种养方式落后,信息屏蔽,使这种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农产品品质的制约我区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主要是与过去的那种初级产品的直接消费方式相应。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开发研究处于空白,使得农产品品质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固定的基地。

(四)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缺乏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也偏低。

(五)发展环境的制约由于历史上欠账过多,政府的政策扶持难以到位,税收政策也是内外有别,企业缺乏强力支撑,加之融资瓶颈难以突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的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依然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企业的感情。

三、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对策工业立区,开放强区是汉南经济发展的主题。如何通过城乡工业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更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十分清楚的表明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全区上下一定要正视差距,统一认识,振奋精神,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到重要的位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一)、立足区情,明晰思路,科学规划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区情,是加快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要实现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正确认识汉南,了解区位条件,把握区情。众所周知,我区是武汉的一个远城区,基础差,底子薄,资源总量匮乏,加上资源供给的不充足、不均衡,农产品的供给量远远达不到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需要,更不用说农产品品质对农产品加工的制约,这是我们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正确的认识和面对我区的这种客观条件,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明晰科学的发展思路, 规划好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1.合理控制生产规模,适度发展针对我区的区情和目前的现状,“规模效益”应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如果一味讲究扩大生产规模,盲目加大生产投入,势必造成生产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以史为鉴,可知兴衰。80年代初,我区农场乡镇都办有一个粮油加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料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步突出显现,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现都相继停产,衰败不堪。假如当时我们正确认识到了我区客观存在的这种资源条件,不是一窝蜂的盲目上马,而是整合生产企业,改变布局分散、零星作业、零敲碎打的生产状况,收拢五指,选择食品行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拳头,那么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绝不会丧失那么好的历史机遇,造成目前这种举步艰难的现实。历史的教

训是惨痛的,历史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仔细思考,认真吸取。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不可忽略的历史作用:在带动一个乡,一个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科学和智慧,正确分析我区的区情,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在追求“规模效益”上下功夫。基于这种思考,我们认为目前要做好“米”“鱼”加工这二篇文章。银莲湖物资贸易公司应立足解决银莲湖、汉南的稻米资源,名舰、阿卜应立足全区的淡水鱼资源,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努力做优做好,从而形成拳头,形成品牌,形成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鱼”“米”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辐射周边地区,不断做大做强.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力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区,开放强区”的发展战略,推动全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围绕这个战略来实施。随着“全面加快武汉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战略的提出,“放权、放活、促进区级经济快速发展”措施的实施,我区的发展战略要适时跟进全市的这种战略调整,要主动迎接武汉城市圈的外延,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借力发展。全区要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全区现有的农业资源,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养殖传统、加工品质等各因素上综合考虑,进行科学论证,进而形成科学决策,确定一至二个能够拉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我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重点项目,实行项目招商。主动出击到相关地区寻找“同类项”或“互补项”,以优惠的引资条件和有效的招商方式,吸引外商、客商到汉南发展。同时积极争取省、市乃至国家投资项目在汉南布点,竭诚欢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在我区建立科研基地和试验、实习基地,使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农产品加工业更具扩张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引导管理,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重引进、轻引导,重扶持、轻管理的现状。曾几何时,我区某一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其较大的发展规模,以其较好的发展条件跻身于我市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的行列。省、市领导多次莅临指导,我区也把该企业作为全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力宣传,资金、贷款、补贴投入了许多,但是忽视了对其生产的引导,对其经营的管理。如今,这家曾经积极带动了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被广大农民接受和欢迎的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每一个热爱汉南,每一个期盼汉南加快发展的人无不痛心,无不焦急。从中我们要吸取深刻的教训:对于引进的企业,服务和管理要并举,引入和引导要并重,环境和机制要共创。

(二)、把握机遇,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作为传统农业区的汉南,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在艰难中摸索,在复苏中探求,在曲折中前进,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水产品加工业已确定了一定的优势。这为农产品加工业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周边城区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奋起直追的干劲。区域间这种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也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先发制人,抢战先机,发展好这种优势。如果不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不真抓实干,将这些企业做优做好,那么我们将重蹈历史覆辙,再丧历史机遇。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切实在服务管理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坚持企业优先、项目优先、纳税人优先,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落实各项政策,要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减免的税费和专项扶持经费,规范服务等政策措施,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武政办[2004]123号)下发后,我区相应制定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特色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汉政办[2004]5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全区特色水产业发展。一是从支农资金、科技专项经费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特色水产业的发展;二是对有一定规模、能带动农户的加工企业,实行贷款贴息;三是对争取到市政府项目资金的企业、项目、基地实行配套政策(按市10区1的比例配套)。”这些明文规定的政策要切实到位,让基层和企业切实感受到区委、区政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心和支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区委、区政府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发展。要带头树立诚信形象,做到承诺的事项就要坚决按时兑现。在调查中,我们认为代表我区特色的“米”加工企业——银莲湖物资贸易公司,“鱼”加工企业——阿卜沃德食品公司,由于有些部门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产权不明晰,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建议:一是要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的方针,将这些企业和引进的企业同等对待,对他们同样实施优惠的政策,低价提供厂房、土地,并加以多项优惠扶持措施。二是区委、区政府对此类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杜绝这种“内外有别”的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强化优质服务。农产品加工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管理单位要充分认

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意义,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要切实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切实从行动上做好服务,克服有的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中的一些陋习和痼疾,杜绝在收费、办证等方面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三)、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有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信息屏蔽,农业产业化经营仍然口号多、行动少、施行难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运营要通过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来推进发展。一是要切实搭建企业和农户之间信息双向互动的畅通平台,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双方能通过信息,加强产销合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加工三环节之间的增值,通过市场信息媒介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目标。二是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紧密联系,构建农户、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机制。重点是要扶持和培育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能把市场信息、适用新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技能传递给农户,有效地解决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农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连接,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业结构调整,政府要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使之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和带领广大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拓宽增收渠道的组织依托。通过搭建畅通的信息互动平台,通过强化订单生产,合同经营,农户自然而然就会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取得了的效益中转变种养方式和种养习惯。如此互动的过程,如此双赢的效益,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农产品加工业的推进也自然落到了实处。

(四)、加快科技进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落后,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和技术含量较低,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质量标准认证。在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工艺水平不高、质量标准不严、食品安全不强的企业是永远长不大的。我们要直面这种现实,采取切实措施改变这种现状。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委、区政府及主要职能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实施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要推进科技和生产的有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研究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良传统农产品品种和品质;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品牌化营销,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要解决农业产后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农产品及加工业各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科学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也是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借鉴先进的经验,尽快形成和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既符合实际又与先进水平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做到用标准组织生产,规范市场,保障销售,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使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大力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建议区政协经济委员会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本会经济委员会根据《汉南区政协二00四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八至九月份,就“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问题,深入部分农场、街、镇及部分企业和部门分“振兴传统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曾经兴盛的粮、棉、油的加工业等)、“培育新兴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正在兴起的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等)、“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三个专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与农业产业化相关联企业共有37家,其中畜牧类3家,水产类6家,生鲜蔬菜类6家,粮食制品类4家,油脂类2家,发酵及生物技术类3家,饲料类1家,林木果品9家,其它类3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优化农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了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导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带动基地,不断加大带动作用,实现了企业、农户的“双赢”。二是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与全国各大新型业态公司合作,形成了各自的市场网络。三是农业产业链有效延伸。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基本实现了带基地,订单生产。四是企业的品牌效应日渐增强。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共注册商标20个,企业品牌的科技含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渐增强。

二、影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于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强大的动力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管理体制和产业主体的制约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属农业局、经贸委、农场街镇等多个部门管理。在现实的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部门分散,多重管理,只能在低层次运行,而且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环节脱节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造成种养业、加工业,流通环节之间信息不协调,不对称。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的产权制度不健全,相当部分还是“作坊”式运营,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这大大制约了农产品加工的综合开发、规模经营和有序竞争,造成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低,产品附加值小,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质量不优。

(二)原料供给的制约我区现有的农业是一家一户的自主种植生产,生产户数多,规模小,经营分散,这种生产和供给方式难以适应生产加工业集中,稳定的原料需求,加之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交易方式传统,种养方式落后,信息屏蔽,使这种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农产品品质的制约我区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主要是与过去的那种初级产品的直接消费方式相应。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开发研究处于空白,使得农产品品质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固定的基地。

(四)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缺乏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也偏低。

(五)发展环境的制约由于历史上欠账过多,政府的政策扶持难以到位,税收政策也是内外有别,企业缺乏强力支撑,加之融资瓶颈难以突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的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依然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企业的感情。

三、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对策

工业立区,开放强区是汉南经济发展的主题。如何通过城乡工业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既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更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十分清

第五篇:“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论文

“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号:

20123077

名:

谭香玉

课程名称: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领

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

授课教师:

柴世民

2013年3月

“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业大国.建国之后,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三农政策的提出,旨在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和让农民增收.其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现状的观察,分析利弊,以求得其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产品加工;发展

1.引言

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即”三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三农政策”第6条”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第4款指出:” 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由此可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多的一条可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化为纽带,形成城乡、工农结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方面,是农业的主要后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产品加工业因其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国际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强调,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业。因此,应高度重视和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整体已开始向更高小康生活迈进,人们对食品和其他农产品的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将越来越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食品工业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继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繁荣,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2.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农产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合理调整。而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增加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推动小城镇建设,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2.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入WTO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制造业和出口创汇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要使我国农产品、食品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快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与产业化水平,开发出新型的、有特色的、符合国内外市场要求的新产品,使之成为繁荣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产业。

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3.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从1995年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15931.13亿元提高到近40000亿元,年均增长10.77%;销售收入从15076.94亿元提高到39104.63亿元,年均增长11.2%;利润从262.16亿元提高到1825.83亿元,年均增长24.1%。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8.6%的速度增长,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5.4%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3.2 12个产业均得到发展,食品工业仍占绝对优势

从1998至200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个产业的增长情况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75%、食品制造88.6%、饮料41.3%、烟草62.7%、纺织业76.5%、服装69.8%、皮革90.8%、木材101.7%、家具144.3%、造纸103%、印刷材料86%、橡胶71.5%。经过六年发展,除了纺织业结构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外,其它各业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3.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

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1995年至2004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工业,略高于农业,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04∶1。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7.49%下降到2004年的21%,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998年的0.76∶1提高到2004年的1.1∶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3.4.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3.5.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1998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57170个增加到72701个,每个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由1998年的0.32亿元增长到0.39亿元,年均增长1.66%。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如北京燕京啤酒、深圳农产品、温氏集团、内蒙伊利、鄂尔多斯、上海大江、吉林德大、江苏如意、河北三鹿、四川希望和云南玉溪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

3.6.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

4.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4.1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工总量较少,加工程度较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我国只有0.6:1,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食品占消费的90%,而我国仅占25%。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为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占到20%,而发达国家都达到80%以上。

二是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低乱现象仍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多肉类加工企业大多数日加工量仅在500公斤以下,一些传统名特产品多属前店后厂的作坊式加工。多数稻米加工企业不具备抛光、色选功能。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年产值在200万-3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

三是企业与农民利益机制不完善,产加销脱节。多数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松散的买断关系,承担着原材料和产品双重市场波动的巨大风险。签订合同的也缺乏履行保证机制,农产品价高时农民不愿意出售,价低时企业违约压价收购,双方互不信任。农户之间也缺乏组织,企业交易成本很高。企业获得市场信息不足,市场营销渠道不畅。

4.2由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引发的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从信贷政策看,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时间集中,占有资金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所以普遍感到贷款难、周期也短。尤其是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在这方面问题更加突出。政策性贷款用不上,商业性贷款抵押担保难,手续繁杂,时间一般在1年左右。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投入不足。基本建设投资仅占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的2%左右。食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投资仅占整个工业的1.8%。从税收政策看,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材料的进项税抵扣率低,增值税赋明显高于其他企业。食品加工业计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率是10%,销项税粗加工是13%,精加工是17%,这样,即使加工产品不增值,也要负担3%-7%的增值税。一些地方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退税存在“高征低退”现象,深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17%,出口退税率为13%,初加工增值税税率为13%,出口退税率为9%,有的品种如分割鸭的退税率只有5%,税率差为4-8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出口退税不及时,影响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是农产品品质和品种与加工不适应。主要是农产品品质较差,品种较少,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例如,我国肉制品及奶制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奶牛及肉牛品种主要靠引进。加工马铃薯淀粉所用的马铃薯淀粉含量国外在23%左右,国内仅14%左右。农产品品种单一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国际市场上有2000多种玉米加工产品。我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我国的玉米品种单一,品质较差,主要用作口粮和饲料,加工量仅在12%左右。在专用面粉方面,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我国仅为20多种,而且炸面包圈粉、速溶面粉、炸鱼托粉等品种,我国仍为空白。在食用油方面,仅日本专用油脂就达到400多种,我国仅为有限的几种。

三是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等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加工品品质;二是农产品加工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存在着缺少标准或标准不细、不严密等问题,突出表现在食品、饲料、肉类、奶类、饮料类生产等方面;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科研、开发、推广、培训等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至今没有建立起来。

四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经贸、农业、粮食、供销、轻纺、林业、乡镇企业等部门都从各自角度行使农产品加工业管理职能,形不成合力,没有统一规划,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河南省郑州市近年来,100多家同类面粉加工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严重。吉林省公主岭市几年之内出现多家生猪加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开工不足,恶性竞争。此外,一些大宗农产品长期来由专业部门收购,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购销渠道不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收购粮食方面还需要为粮食收购部门交管理费。陕西省汉中市去年以来30多家粮油加工企业,由于原料成本过高而关停。

5.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5.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如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专用基地建设在一些地区刚刚起步;油料作物中,高芥酸、高硫苷的油菜籽品种种植比例过大(95%),从而使加工成本增加,油品质量不高。中国小麦、玉米、稻谷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7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2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一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而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中国现在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著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

5.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率只有35%左右。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余额为0.15亿元,只相当于工业企业平均数的1/2;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到10%。这一切都直接制约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5.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它产业不同,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

5.5农产品加工业税负重

1998年至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税率从8.10%下降到6.49%,但同期工业企业销售税率从6.33%下降到4.72%,加工业比工业企业平均税负高出近2个百分点。

6.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6.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些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政策措施,如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同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这些政策都在信贷、税收减免、技改等方面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支持措施,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但是优惠政策并非都能真正落实到位,贷款难、税负重,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因此近期内,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6.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6.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6.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近期应开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

6.5.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6.6.加强部门协调

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协调部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婆婆″过多的现实,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6.7.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结和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使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尽快成长起来,发挥现代管理的引领作用。

7结语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当前消费拉动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策推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现代农业带动为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科技驱动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当前农产品加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 强.我国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报,2001,3:6~9.葛毅强,陈 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科技支持.农业工程学报,2003,3,第2期.孟宪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第11期.魏益民.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0):4~5.徐向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第7期.文 学.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农业工程学报,1998,第4期.范素芳,徐秋云,田振涛,等.浅析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J].农产品加工,2008,(7):73-80.卢良恕,魏益民.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08,(3):11-12.卢良恕,孙君茂.新时期的中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2):7-9.王国扣,赵有斌.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 苏士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4,(7):7-12.孔嫒.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J].生产力研究,2004,(3):24-28.崔文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J].华生视点,2003(3):18-19.

下载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三农视角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对XXX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农产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流通业三大领域的大产业,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近几年......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五篇)

    造成生产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以史为鉴,可知兴衰。80年代初,我区农场乡镇都办有一个粮油加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料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步突出显现,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现......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业局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预计全......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重点农产品商品基地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结构的调整,荆州市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到大、由弱到......

    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财政局bb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处4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6镇11乡,533个行政村,28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集5篇)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筑农民增收的战略支撑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它事关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桂阳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88%的人口是农业人口,76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的品质不优、价格低迷、商品率低、产品......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摘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 。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