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禄镇长对农贸市场的调研报告
对猴场镇农贸市场调研及建设的建议
(猴场镇副镇长禄启军6659131)
农贸市场历来为村民生活采购必不可少的场所。目前,猴场镇农贸市场只有街上村一个,尚无农产品批发市场。镇农贸市场大多建于七、八十年代,可谓历史“悠久”又“古老”。以镇区30004人口数计算,难以满足百姓生活需要。镇农贸市场量少,面积较小、档次偏低、占地摆卖现象严重。一直以来,农贸市场为保障供应,方便市民生活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镇人口的增长,镇发展与农贸市场的不和谐之处日益凸现。
一、市场建设滞后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猴场镇镇面积由约125.73平方千米增加人口由当初的2万左右增加至3万多人,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贸市场建设显得迟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仍以路上地摊为主的农贸市场展现在猴场镇人民的眼前,除最近由中央环保资金立项15万改建农贸市场,修建了一个小型农贸市场外,镇没有新建大中型农贸市场。
二、市场管理混乱
据调查,在我镇有不少马路市场和临时摊位。就现在街上村农贸市场来说,街上村的马路市场,这些“菜场”大多是居民图便利,由小商贩自发设摊形成的,以露天营业为主,分布在地域主要集中在街上村马路沿线区域,经营时间集中在中午、傍晚两个时段。马路市场 1
不仅影响镇容镇貌,每到周一,堵塞十分交通,造成村民行路难,而且还干扰到固定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严重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在镇农贸市场中,改造的沙土农贸市场,当地村民或村组织,有的管理主体甚至为委托再委托者,市场管理主体的权属不清,造成管理无序混乱。一些民营和集体农贸市场的业主将市场承包给个人管理,造成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十分普遍。市场内部设施和结构不合理,积水、排污不畅现象时有发生,在路边看到街上村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加上市场内经营方式主要是自产自销和贩销,这样的“各自为政”缺乏管理标准和统一把关,容易出现卫生和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
三、网点分布不合宜
受镇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镇农贸市场整体分布上的不合理现状正日益突出。正规经营的菜市场主要分布在街上村,其他的十五村都没有农贸市场,这些区域农贸市场布点则出现真空地带,这些区域的村民买菜主要依赖临时路边“菜场”。
四、建议及对策
1、制订全镇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
建议政府规划部门要根据方便居民生活的原则,结合猴场镇的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全镇食用农产品市场设置布局规划,抓紧制订镇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规划,改变目前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滞后、设置不尽合理的现状。
2、重视农贸市场的合理配置。
加快市区农贸市场新建规划,改造提升镇村全部农贸市场。今后按规划确定的镇区域农贸市场新建或改建,主管部门要督促市场举办者按照商务部《菜市场建设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建设,场内商品分类划行归村,合理布局交易区。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公共卫生设施、物业管理用房、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审核和验收把关。防止新市场出现老面孔,留下管理的后遗症。
3、实施农贸市场的全面监管。
农贸市场监督管理涉及猴场镇城管中队和市场业主的主管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应进一步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落实市场主办者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镇农贸市场经营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第一监管人制度,根据市场业主的不同性质,落实市场的物业监管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管理规则,实现统一管理模式,改变现在全镇农贸市场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能力差及管理不到位的形状。
第二篇:农贸市场调研实践报告
这个暑假我并没有一直待在家中,而是积极的走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我想在实践中更多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各种本领都得到更多的提高,这是我一直以来不断的想法,我想我会做好的,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最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种类的多样化,食品数量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农贸市场则是人们获取食物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和里面的各类蔡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食品安全宣传实践服务团队—“健康卫士”就对高沙农贸市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一、高沙农贸市场所在地高沙社区基本情况
高沙社区原名高沙大队,始建于1930年8月1日,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社区XX年5月14日被区政府批准为高沙社区居民委员会。它位于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省重点工程“高教园区”西侧,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南面。高沙商业街交通便利,居民与学生流动量日趋增大,有学在下沙,生活在高沙之称。西侧紧连杭州市政府规划落实的1.73平方公里大型居住区(经济适用房),居住人口约9万余人,东邻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基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面积10.29平方公里,教职员工、学生15万余人。黄金地段属杭州市副城区之一,规划人口65万余人,市场前景广阔。而高沙农贸市场则位于高沙社区的南部!
二、高沙农贸市场的设施情况
高沙农贸市场始建于XX年,当时农贸市场的设施比较简陋,摊位也比较少,农贸市场外没有现在的各种食品店面。据我们从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处了解到,当时农贸市场的卫生设施也没现在的好,来买菜的多数是高沙本地人。
但2009年时,按杭州市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要求,高沙社区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之后的高沙农贸市场宽敞明亮,大大改善了顾客的购物环境,原来简陋的棚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瓷砖柜台。全新的高沙农贸市场已于09年11月26号正式开门营业。我们采访了一位正在买菜的高沙居民,她表示新的农贸市场不仅更卫生而且更漂亮了,有一种逛超市的感觉。
现在的高沙农贸市场共建有147个摊位,其中蔬菜摊82个,肉类摊30个,家禽摊3个,海鲜摊11个,冷冻摊8个,豆制品摊6个,干货摊4个,水果摊3个。还有其他店面72个。
另外,我们还在市场门口看到有检测室和称量室,通过与值班室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市民们如果买到一些食品后怀疑有卫生问题可到检测室进行检测,这样就对该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起到监督作用。
三、高沙农贸市场和其农副产品的卫生情况
正如我们采访的那位居民说的那样,现在在高沙农贸市场里买菜好像在逛超市一样。在高沙农贸市场里,同期设施建造得很好,空气较清晰,闻不到那些难闻的异味。走道基本都是干燥的,看不到瓜果菜叶等垃圾。农贸市场配有专门的灭蝇设施,抑制了病毒细菌通过苍蝇传播。
我们在市场入口处的电子“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公示表”上看到市场里的所有菜都已通过检测合格。我们在值班室里了解到各类菜的检测合格率为98%,而已经在市场里销售的菜市通过检测的。我们也观察到农贸市场里的瓜果蔬菜确实较为新鲜,一般畜肉食品的颜色气味外观都属于正常,但部分海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海产品本身带有一定鱼腥味加之天气较为炎热,招来苍蝇和蚊虫,不过许多商贩都采取了一定措施,都能保证海产品的安全合格。总体可得高沙农贸市场的卫生状况良好!
四、我们的建议
1、农贸市场的垃圾箱应及时清倒,以免带来异味,引来苍蝇。
2、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应多去市场里检查检查,发现不卫生或过期的食品应及时消除。
3、农贸市场清洁工人应随时清除市场走道角落里的垃圾。
4、部分蔬菜摊位的残叶应及时清理。
5、部分海鲜摊位应及时更换水桶里的水。宰杀鱼后留下的鳞片等应及时清理干净。
6、部分家禽摊位应注意通风,定时检测家禽的情况。
总结:通过我们“健康卫士”一上午的调查可得,高沙农贸市场的卫生情况良好,农副产品卫生状况良好,无农药残留、食品过期等状况,在销售的产品都已经过检测并合格,市民可放心使用。
这一次调查只是我暑假实践中一次小小的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的更好,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够做到,这是最起码的,我相信我会在实践中学到更多!
第三篇:农贸市场调研内容
农贸、冷链市场调研内容
1.市场名称市场位置。
2.市场总面积约,店铺面积约,露天面积约。店铺家,摊位家。
3.摊位面积,摊位价格。店铺面积店铺价格,目前月销量约。是否收取商户押金?
4.当天进入园区货车的数量约台,车辆来源于主要地区,货物以为主,货车大小,车辆大约停留时间。
5.入园车辆的货物主要针对哪类客户?
A、菜市场小商贩B、饭店C、园区商铺
6.果蔬车辆入园后是否将部分商品放入冷库,园区商贩是否囤积部分商品放入冷库。
7.该市场是否有冷库,面积约,能否满足商户需要?
8.淮北有哪些专业冷库市场,其规模、性质、价格和运营模式为?。
9.冷库商品的配送车辆为园区提供还是商户自提?。
10.园区或商户目前拥有车辆的数量,业务量情况。
11.商户对目前园区综合管理是否满意,不满意之处为。
调研时间:
调 研 人:
第四篇:岩区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岩区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06-02-08
【字号:大中小】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云岩区农贸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云岩区农贸市场白1993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
第二部分:目前云岩区农贸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贸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论述马路市场问题„„„„„„。
第三部分:提出农贸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建议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
一、云岩区农贸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贸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进入发展期。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云岩区的农贸市场从1993年开始建立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03年全区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20余个。2003 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在全区统筹规划建设市场。掀起了市场建设的高潮,采取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促进了市场建设,使市场布局更趋于与经济、文化、社会相协调。市场开办主体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到2005年全区农贸市场达33个。目前,红边门、黄金路、金鑫农贸市场、交通街农贸市场等几个市场经营状况良好,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了农贸市场格局的变化。
1、马路市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马路市场曾是云岩区农贸市场的主要部分。98年城近郊区的多个集贸市场中,只有10个是厅室化的,而简陋棚台式的马路市场10余个,还有多个没有任何设施,在打地摊经营。同时还有以万计的零散游商在沿街叫卖。98年,云岩区政府提出了取缔大街的占路市场,逐步实行马路市场的退路进室。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市共取缔各类马路市场20余个,城区基本实现无占路市场。
2、设施档次较高的农贸市场逐渐形成。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加大了升级改造的力度,一些大型农贸市场过去设施简陋的状况有所改观。目前新建农贸市场一般为钢混结构,拱形顶形式成为市场建筑的主流。贵阳红边门市场等一批农贸市场的设施档次都比较高,其内部经营环境宽敞、简朴,基本改变了原来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
(三)农贸市场开办主体市场化。
工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主体。工商部门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全体,对市场的发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市场的管办脱钩。街道办事处在开办市场上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场也曾经是街道办事处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市场执法机关在市场监督管理上难以到位。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街道办事处正式与所办市场脱钩,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经营主体。企业开办市场的情况越来越多,政府开办市场的时代基本结束。
二、云岩区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云岩区农贸市场经过10年的时间,在数量规模、规划布局、设施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难治的“顽疾”,马路菜市。
可以这样说,在贵阳市的每一个农贸市场附近,都有马路菜市的存在,马路菜市已成了城市里一个难治的“顽疾”。虽然有关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加大整治力度,可总是收效甚微。一般有马路菜市的地方,都是人口比较密集之地(如黔灵巷)。马路市场不但严重污染环境卫生,同时也造成交通堵塞,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不少地方更是被马路菜市占得水泄不通,严重地干扰了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马路菜市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正规农贸市场的正常经营。贵阳市的不少农贸市场,由于马路菜市的冲击,导致了场内经营户数量急剧减少,一些市场甚至出现了大量摊位无人经营的尴尬境地:贵阳鲤鱼农贸市场共有摊位130多个,由于外面的马路菜市影响了场内经营户的正常经营,现在经营的摊位已不足100个:北京路的一家可容纳300多户经营户的农贸市场,目前也只有70来户进场经营。前不久,万东集贸市场内的经营户因不堪马路菜市的冲击而罢市。
菜农不愿进市场,贵阳市的马路菜市主要是以周边的花溪、乌当等郊区菜农为主。他们为何不进场卖菜呢?现在贵阳市的农贸市场一个月的摊位费普遍都在150元以上,高的达300多元,加上每月50到100元不等的管理费以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水电和其它费用,一个月下来,各种费用最起码也得在300元以上。菜农每天清晨就从家中挑一担菜进城卖,但到下午卖完也就是四五十元的收入。除去种菜的人力、投入成本以及运菜费用,一天算下来已没有多少利润了。如果到蔬菜批发市场上去卖,利润大部分让菜贩子拿去了,自己所得的利润更寥寥无几。大多数农民都是以种菜为生,种出来后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挑到贵阳城区的马路菜市上来卖。
价格让市民不愿进场买菜,众所周知,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进场,得交纳一定的摊位费、管理费等费用。因而,他们所卖菜的价格与市场外边不交纳任何摊位费和管理费的马路菜市上的小贩们相比,相对就会高出许多。
买菜农自己种的菜新鲜,市民不愿进场买,马路菜市的菜大多数是菜农自己种的,与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们从菜贩子手中批发的菜相比,马路菜市上的菜一般都要新鲜得多。加之马路菜市都是摆在人们时常进出的地方,许多市民在买菜时为图方便,一般都不愿进菜场买菜。
马路菜市为何屡禁不止?除去一些客观原因外,部门利益驱动、管理跟不上、规划不合理等也是原因之一。菜农在马路市场上卖菜时,一些办事处、居委会曾向他们收过“卫生费”等费用,因此,在马路市场上卖菜,他们认为理所当然。
(二)农贸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市民“买菜难”的隐患。
1、部分路段马路市场只退路未进厅。
我区连续几年取缔马路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没有完全遵循取建并举的原则,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缺少统筹,考虑退路,不考虑进室;或市场无室可进,马路市场取缔后,没有室内市场替代,造成了市民买菜难。
2、现存农贸市场临时市场比重大。
现存农贸市场中临时市场多,永久性市场少,给供应带来很大隐患。马路市场取缔后,应该安排进入室内市场经营,但有些地区无法建设室内市场,就临时利用一些未开工的建筑工地、暂时闲置的厂房、场地开办市场。这些临时市场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绝非长远之计。一旦工地开工或厂房、场地进行其它用途开发,市场随之消亡。造成新的一轮“卖菜难”和“买菜难”。
3、居民小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尚未落实。
按照我区《”九五”期间加强集贸市场规划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规定,凡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和危旧房改造区的,必须将集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和建设„„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每个集贸市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由政府进行安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但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很不理想。小区民居买菜难。
4、农贸市场缺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全区尚未对农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形成买菜难和卖菜难。
(三)农贸市场管理无序,对城市运转形成威胁。
1、上市商品质量和渠道无法保证,欺诈行为时有发生。
目前市民对市场反映最强烈的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调查显示60%的被调查者认为假冒伪劣商品是当前市场中最大的问题,占被调查者的第一位。市场上众多的农副产品中熟肉制品、豆制品和鲜肉的质量堪忧。这除了产品自身特点外,管理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市场上销售的熟肉制品和豆制品大部分不能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有的经营者声称是自产自销,其实是在家中没有任何经过许可的情况下,非法生产后到市场来销售的。调查中发现一般正规的生产厂家,经营比较规范,在出货时都是开具销货凭证的。没有进货凭证的大部分是在地下非法加工厂加工制作的。这样的食品在质量和卫生上没有任何保障,很容易给人身健康带来危害。鲜肉市场中注水肉现象也十分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注水后的劣质猪肉比未注水的价格便宜30—40%,给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部分管理不到位的市场,商贩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更为严重。某些农贸市场近一半的秤具不合格。有些市场平时根本不设公平秤,只是在应付检查时做做样子。市场上包装农产品如水果缺斤短两的情况十分严重。
2、市场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依然存在。
马路市场取缔以后,市场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内这种影响还十分严重。
一些马路市场在取缔后,没有室内市场可进,为了满足百姓购物的需求,就近迁入临时的场地。这些场地或是土质地面或是拆迁后的废址,再加上缺少市场所需的垃圾桶和保洁员,经营环境十分恶劣,臭水横流,蚊蝇孳生,甚至不如原来的马路市场。有的室内市场擅自扩大场界,搞场外摊,造成环境脏乱,尤其在下班高峰,室内市场外又形成了新的马路市场,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有些市场经营活禽、活鱼,上下水设施不完善,并且就地宰杀。血水、鸡毛、鱼鳞满地,臭味难闻。大型批发市场虽经几年的改造,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其交易人员车辆多,交易规模大,批发市场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每个批发市场平均每天交易人员都在万人以上,各种车辆达到300多辆,如此大的交易规模,对市场环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交通与市场的矛盾十分尖锐。批发市场每天大量的交易车辆给周边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实行车辆限时限路段行驶缓解了一定压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用机动三轮车虽然已经被交管部门明令禁止驶入城区,但仍有部分农用车在夜间进入城区,干扰市民的正常休息。人力三轮车是零售商的主要运输工具。每天三轮车在批发市场周围也会阻碍交通,在零售市场三轮车的存放也是一令人头疼的问题。大批的三轮车很容易占领便道,给行人造成不便。
3、部分市场官办色彩仍然很强烈,市场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一些原来街道办的市场在管办脱钩以后,仍然与原单位在保持比较紧密的关系,官商作风严重。经常为了维护市场的短期利益,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作非法经营的保护伞。给基层执法部门的秉公执法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市场管理员是市场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状况。市场管理人员经过几年培训,虽然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由于市场日常管理烦琐、具体,工作难度大,仍有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散,工作时间不到岗,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制止纠正市场中的非法经营行为。市场主办单位疏于对管理员的管理,对出现问题管理员不能严肃处理。
三、农贸市场建议、管理工作的设想和对策。
(一)建议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提高对农贸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
农贸市场管理是一件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实事。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农贸市场工作。
农贸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场所,它一直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交汇点,其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其经济意义。前几年有建市场、建绿地、修公路“不惜地”的说法,近年来绿地、公路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岩区的环境、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现在市场建设的情况与前几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长期困扰政府的如:马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1.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政府提供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将现有的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场内部的管理作为一种无偿的服务,降低管理费、摊位费或不收这些费用,让在马路市场经营的这部分菜农和小商能进入室内经营,这样才能真正的取缔马路市场。
2.政府设立一个对农贸市场管理的公司化组织,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各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测室,对每天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公司组织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的市场停业整顿,并通过有关部门对合格市场授牌,再通过报纸、电视等有关媒体宣传哪些市场合格哪些市场不合格,农贸市场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取向和健康,该机构必须对农产品质量等因素严格把关,对室内各经营户缺斤少两的欺诈行为严加监控,还市民一个良好的空间。并且还要看到市场存在的隐患,这些隐患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随时有可能显现出来,政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提前做好准备。
3.政府对各新建小区强制性要求房开商建立高质量、高品位的农贸超市,逐渐向农转超过度。
(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根据当前现有云岩区农贸市场和城市整体情况,可以作这样的构想: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三桥、大营坡)为供应基地,以城区几大批零市场(如红边门)为辐射点和集团供应点,以居民小区内市场为服务终端,从而形成完整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1、稳定大型市场为中心市场。
中心市场的选定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现状与发展,避免简单上项目。目前三桥,红边门等市场,市场的交易额、交易量最大,基础也比较好,可以作为选择重点。但原则上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的选择,随着公路的畅通和对公路网的完善,批发市场的格局还要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选择,中心市场会逐步形成的。
2、以城区批发市场为基础,进行区域性批零市场的改造。
对城区已经开始萎缩的批发市场因势利导,转变改造为区域性的批零市场。主要供应机关团体和部分零售商,也可以辐射周边大面积的社区。政府要推进市场的升级改造,强行规定市场每年要从收入中提取固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升级改造。明确区域性市场的设施标准,在蔬菜交易区要建设大棚,地面和排水设施要重点改造。蔬菜交易可以保留原有灵活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市场也是一个大型的蔬菜早市。既满足了团体购买,又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同时在蔬菜内开设净菜、特菜专区,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区域性市场要重点考虑交通问题,简单限制行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交通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因素,有时要根据市场的总体情况搞一些交通的改造。
3、重点抓好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居民小区将是城市民用住宅的主要形式,抓好小区市场的建设可以说零售市场布局的工作就完成了大部分。要搞好小区市场建设政府必须发挥执法监督和宏观调控作用,使小区市场从规划、建设、使用和经营得到很好的落实。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要像小区绿地建设一样,规划必须落实,建成后由政府定底价,进行公开招标。中标单位不得挪作它用。中标后经营不善的,由政府按底价收回,进行再招标。
(三)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
1、建立、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消费者协会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经营者自我管理互相衔接、互相融合、四位一体的农贸市场管理体系。市场管理不同于任何一种商业业态的监督管理,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缺一不可。要管好市场,光靠工商部门一家包打天下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建立一个多方互动的体系。其中应该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发挥政府职能,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对市场中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和纠正,为市场建设进行长期科学的规划,指导市场的宏观发展。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自身企业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市场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否则很难生存。市场内经营者是市场管理的最终对象,也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发挥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发起经营者自律是关键。目前很多市场都成立经营者的自律组织,许多管理中的矛盾,通过经营者自律组织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践,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后还要继续探索完善,确实使四者有机结合,形成互动,让市场管理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2、建立市场管理的网络机制
长期的工作证明,市场管理单靠突击整治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内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内打假扶优维权网络和管理人员监督举报网络。这些网络是各种制度是有机结合与运作,一旦建立将充分发挥互动、连动的作用,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完善市场内打假维权网络。建立、推行名优企业、市场主办单位、执法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参与的打假维权联系制度。由执法部门和市场主办单位共同协商聘请消费者监督员,共同参与打假扶优、维权工作。将名优产品厂家引入市场,设立名优产品专柜。结合工商部门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多的市场、商品展开专项整治。完善消费者举报奖励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建立针对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举报网络。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公布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举报电话。对市场中存在的管理人员不作为现象,执法部门及时纠正,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开办单位。
3、完善上市商品的渠道认证制度。
为保证进货渠道的合法,创建安全的消费环境,改变市场内商品渠道不清的情况,对农产品市场上销售的豆制品、熟肉制品进行试点,要求经营者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市场内经营的商品全面推行索证制度。结合索证,对场内商品的厂家进行考察备案。
第五篇:岩区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岩区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06-02-08
【字号:大中小】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云岩区农贸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云岩区农贸市场白1993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
第二部分:目前云岩区农贸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贸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论述马路市场问题„„„„„„。
第三部分:提出农贸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建议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
一、云岩区农贸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贸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进入发展期。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云岩区的农贸市场从1993年开始建立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03年全区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20余个。2003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在全区统筹规划建设市场。掀起了市场建设的高潮,采取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促进了市场建设,使市场布局更趋于与经济、文化、社会相协调。市场开办主体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到2005年全区农贸市场达33个。目前,红边门、黄金路、金鑫农贸市场、交通街农贸市场等几个市场经营状况良好,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了农贸市场格局的变化。
1、马路市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马路市场曾是云岩区农贸市场的主要部分。98年城近郊区的多个集贸市场中,只有10个是厅室化的,而简陋棚台式的马路市场10余个,还有多个没有任何设施,在打地摊经营。同时还有以万计的零散游商在沿街叫卖。98年,云岩区政府提出了取缔大街的占路市场,逐步实行马路市场的退路进室。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市共取缔各类马路市场20余个,城区基本实现无占路市场。
2、设施档次较高的农贸市场逐渐形成。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加大了升级改造的力度,一些大型农贸市场过去设施简陋的状况有所改观。目前新建农贸市场一般为钢混结构,拱形顶形式成为市场建筑的主流。贵阳红边门市场等一批农贸市场的设施档次都比较高,其内部经营环境宽敞、简朴,基本改变了原来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
(三)农贸市场开办主体市场化。
工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主体。工商部门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全体,对市场的发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市场的管办脱钩。街道办事处在开办市场上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场也曾经是街道办事处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市场执法机关在市场监督管理上难以到位。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街道办事处正式与所办市场脱钩,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经营主体。企业开办市场的情况越来越多,政府开办市场的时代基本结束。
二、云岩区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云岩区农贸市场经过10年的时间,在数量规模、规划布局、设施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难治的“顽疾”,马路菜市。
可以这样说,在贵阳市的每一个农贸市场附近,都有马路菜市的存在,马路菜市已成了城市里一个难治的“顽疾”。虽然有关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加大整治力度,可总是收效甚微。一般有马路菜市的地方,都是人口比较密集之地(如黔灵巷)。马路市场不但严重污染环境卫生,同时也造成交通堵塞,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不少地方更是被马路菜市占得水泄不通,严重地干扰了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马路菜市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正规农贸市场的正常经营。贵阳市的不少农贸市场,由于马路菜市的冲击,导致了场内经营户数量急剧减少,一些市场甚至出现了大量摊位无人经营的尴尬境地:贵阳鲤鱼农贸市场共有摊位130多个,由于外面的马路菜市影响了场内经营户的正常经营,现在经营的摊位已不足100个:北京路的一家可容纳300多户经营户的农贸市场,目前也只有70来户进场经营。前不久,万东集贸市
场内的经营户因不堪马路菜市的冲击而罢市。
菜农不愿进市场,贵阳市的马路菜市主要是以周边的花溪、乌当等郊区菜农为主。他们为何不进场卖菜呢?现在贵阳市的农贸市场一个月的摊位费普遍都在150元以上,高的达300多元,加上每月50到100元不等的管理费以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水电和其它费用,一个月下来,各种费用最起码也得在300元以上。菜农每天清晨就从家中挑一担菜进城卖,但到下午卖完也就是四五十元的收入。除去种菜的人力、投入成本以及运菜费用,一天算下来已没有多少利润了。如果到蔬菜批发市场上去卖,利润大部分让菜贩子拿去了,自己所得的利润更寥寥无几。大多数农民都是以种菜为生,种出来后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挑到贵阳城区的马路菜市上来卖。
价格让市民不愿进场买菜,众所周知,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进场,得交纳一定的摊位费、管理费等费用。因而,他们所卖菜的价格与市场外边不交纳任何摊位费和管理费的马路菜市上的小贩们相比,相对就会高出许多。
买菜农自己种的菜新鲜,市民不愿进场买,马路菜市的菜大多数是菜农自己种的,与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们从菜贩子手中批发的菜相比,马路菜市上的菜一般都要新鲜得多。加之马路菜市都是摆在人们时常进出的地方,许多市民在买菜时为图方便,一般都不愿进菜场买菜。
马路菜市为何屡禁不止?除去一些客观原因外,部门利益驱动、管理跟不上、规划不合理等也是原因之
一。菜农在马路市场上卖菜时,一些办事处、居委会曾向他们收过“卫生费”等费用,因此,在马路市场上卖菜,他们认为理所当然。
(二)农贸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市民“买菜难”的隐患。
1、部分路段马路市场只退路未进厅。
我区连续几年取缔马路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没有完全遵循取建并举的原则,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缺少统筹,考虑退路,不考虑进室;或市场无室可进,马路市场取缔后,没有室内市场替代,造成了市民买菜难。
2、现存农贸市场临时市场比重大。
现存农贸市场中临时市场多,永久性市场少,给供应带来很大隐患。马路市场取缔后,应该安排进入室内市场经营,但有些地区无法建设室内市场,就临时利用一些未开工的建筑工地、暂时闲置的厂房、场地开办市场。这些临时市场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绝非长远之计。一旦工地开工或厂房、场地进行其它用途开发,市场随之消亡。造成新的一轮“卖菜难”和“买菜难”。
3、居民小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尚未落实。
按照我区《”九五”期间加强集贸市场规划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规定,凡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和危旧
房改造区的,必须将集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和建设„„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每个集贸市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由政府进行安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但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很不理想。小区民居买菜难。
4、农贸市场缺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全区尚未对农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形成买菜难和卖菜难。
(三)农贸市场管理无序,对城市运转形成威胁。
1、上市商品质量和渠道无法保证,欺诈行为时有发生。
目前市民对市场反映最强烈的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调查显示60%的被调查者认为假冒伪劣商品是当前市场中最大的问题,占被调查者的第一位。市场上众多的农副产品中熟肉制品、豆制品和鲜肉的质量堪忧。这除了产品自身特点外,管理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市场上销售的熟肉制品和豆制品大部分不能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有的经营者声称是自产自销,其实是在家中没有任何经过许可的情况下,非法生产后到市场来销售的。调查中发现一般正规的生产厂家,经营比较规范,在出货时都是开具销货凭证的。没有进货凭证的大部分是在地下非法加工厂加工制作的。这样的食品在质量和卫生上没有任何保障,很容易给人身健康带来危害。鲜肉市场中注水肉现象也十分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注水后的劣质猪肉比未注水的价格便宜30—40%,给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部分管理不到位的市场,商贩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更为严重。某些农贸市场近一半的秤具不合格。有些市场平时根本不设公平秤,只是在应付检查时做做样子。市场上包装农产品如水果缺斤短两的情况十分严重。
2、市场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依然存在。
马路市场取缔以后,市场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内这种影响还十分严重。
一些马路市场在取缔后,没有室内市场可进,为了满足百姓购物的需求,就近迁入临时的场地。这些场地或是土质地面或是拆迁后的废址,再加上缺少市场所需的垃圾桶和保洁员,经营环境十分恶劣,臭水横流,蚊蝇孳生,甚至不如原来的马路市场。有的室内市场擅自扩大场界,搞场外摊,造成环境脏乱,尤其在下班高峰,室内市场外又形成了新的马路市场,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有些市场经营活禽、活鱼,上下水设施不完善,并且就地宰杀。血水、鸡毛、鱼鳞满地,臭味难闻。大型批发市场虽经几年的改造,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其交易人员车辆多,交易规模大,批发市场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每个批发市场平均每天交易人员都在万人以上,各种车辆达到300多辆,如此大的交易规模,对市场环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交通与市场的矛盾十分尖锐。批发市场每天大量的交易车辆给周边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实行车辆限时限路段行驶缓解了一定压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用机动三轮车虽然已经被交管部门明令禁止驶入城区,但仍有部分农用车在夜间进入城区,干扰市民的正常休息。人力三轮车是零售商的主要运输工具。每天三轮车在批发市场周围也会阻碍交通,在零售市场三轮车的存放也是一令人头疼的问题。大批的三轮车很容易占领便道,给行人造成不便。
3、部分市场官办色彩仍然很强烈,市场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一些原来街道办的市场在管办脱钩以后,仍然与原单位在保持比较紧密的关系,官商作风严重。经常为了维护市场的短期利益,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作非法经营的保护伞。给基层执法部门的秉公执法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市场管理员是市场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状况。市场管理人员经过几年培训,虽然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由于市场日常管理烦琐、具体,工作难度大,仍有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散,工作时间不到岗,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制止纠正市场中的非法经营行为。市场主办单位疏于对管理员的管理,对出现问题管理员不能严肃处理。
三、农贸市场建议、管理工作的设想和对策。
(一)建议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提高对农贸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
农贸市场管理是一件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实事。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农贸市场工作。
农贸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场所,它一直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交汇点,其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其经济意义。前几年有建市场、建绿地、修公路“不惜地”的说法,近年来绿地、公路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岩区的环境、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现在市场建设的情况与前几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长期困扰政府的如:马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1.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政府提供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将现有的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场内部的管理作为一种无偿的服务,降低管理费、摊位费或不收这些费用,让在马路市场经营的这部分菜农和小商能进入室内经营,这样才能真正的取缔马路市场。
2.政府设立一个对农贸市场管理的公司化组织,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各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测室,对每天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公司组织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的市场停业整顿,并通过有关部门对合格市场授牌,再通过报纸、电视等有关媒体宣传哪些市场合格哪些市场不合格,农贸市场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取向和健康,该机构必须对农产品质量等因素严格把关,对室内各经营户缺斤少两的欺诈
行为严加监控,还市民一个良好的空间。并且还要看到市场存在的隐患,这些隐患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随时有可能显现出来,政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提前做好准备。
3.政府对各新建小区强制性要求房开商建立高质量、高品位的农贸超市,逐渐向农转超过度。
(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根据当前现有云岩区农贸市场和城市整体情况,可以作这样的构想: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三桥、大营坡)为供应基地,以城区几大批零市场(如红边门)为辐射点和集团供应点,以居民小区内市场为服务终端,从而形成完整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1、稳定大型市场为中心市场。
中心市场的选定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现状与发展,避免简单上项目。目前三桥,红边门等市场,市场的交易额、交易量最大,基础也比较好,可以作为选择重点。但原则上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的选择,随着公路的畅通和对公路网的完善,批发市场的格局还要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选择,中心市场会逐步形成的。
2、以城区批发市场为基础,进行区域性批零市场的改造。
对城区已经开始萎缩的批发市场因势利导,转变改造为区域性的批零市场。主要供应机关团体和部分零售商,也可以辐射周边大面积的社区。政府要推进市场的升级改造,强行规定市场每年要从收入中提取固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升级改造。明确区域性市场的设施标准,在蔬菜交易区要建设大棚,地面和排水设施要重点改造。蔬菜交易可以保留原有灵活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市场也是一个大型的蔬菜早市。既满足了团体购买,又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同时在蔬菜内开设净菜、特菜专区,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区域性市场要重点考虑交通问题,简单限制行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交通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因素,有时要根据市场的总体情况搞一些交通的改造。
3、重点抓好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居民小区将是城市民用住宅的主要形式,抓好小区市场的建设可以说零售市场布局的工作就完成了大部分。要搞好小区市场建设政府必须发挥执法监督和宏观调控作用,使小区市场从规划、建设、使用和经营得到很好的落实。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要像小区绿地建设一样,规划必须落实,建成后由政府定底价,进行公开招标。中标单位不得挪作它用。中标后经营不善的,由政府按底价收回,进行再招标。
(三)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
1、建立、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消费者协会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经营者自我管理互相衔接、互相融合、四位一体的农贸市场管理体系。
市场管理不同于任何一种商业业态的监督管理,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缺一不可。要管好市场,光靠工商部门一家包打天下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建立一个多方互动的体系。其中应该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发挥政府职能,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对市场中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和纠正,为市场建设进行长期科学的规划,指导市场的宏观发展。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自身企业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市场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否则很难生存。市场内经营者是市场管理的最终对象,也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发挥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发起经营者自律是关键。目前很多市场都成立经营者的自律组织,许多管理中的矛盾,通过经营者自律组织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践,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后还要继续探索完善,确实使四者有机结合,形成互动,让市场管理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2、建立市场管理的网络机制
长期的工作证明,市场管理单靠突击整治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内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内打假扶优维权网络和管理人员监督举报网络。这些网络是各种制度是有机结合与运作,一旦建立将充分发挥互动、连动的作用,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完善市场内打假维权网络。建立、推行名优企业、市场主办单位、执法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参与的打假维权联系制度。由执法部门和市场主办单位共同协商聘请消费者监督员,共同参与打假扶优、维权工作。将名优产品厂家引入市场,设立名优产品专柜。结合工商部门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多的市场、商品展开专项整治。完善消费者举报奖励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建立针对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举报网络。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公布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举报电话。对市场中存在的管理人员不作为现象,执法部门及时纠正,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开办单位。
3、完善上市商品的渠道认证制度。
为保证进货渠道的合法,创建安全的消费环境,改变市场内商品渠道不清的情况,对农产品市场上销售的豆制品、熟肉制品进行试点,要求经营者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市场内经营的商品全面推行索证制度。结合索证,对场内商品的厂家进行考察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