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在《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这些古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社会和谐的憧憬,和对良好的生活保障的期待。
一般说来,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予以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和措施。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建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在我国,虽然“社会保障”这一概念提出得比较晚,但历史上出现的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的制度和机构,实际上发挥了社会保障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当时的保障水平比较低,效率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们开始探索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相继建立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法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已经明显的感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种种安全感以及信任感,然而,我国这社会保障制度究竟有哪些进步和不足,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就这个话题,我在自己的所在地——四川泸州作了深入的调查。调查时间:2008年8月4号上午调查地点:泸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筑工地调查方式:访谈、问卷调查一、调查方式
(一)走访调查
我们先走访了泸州市民政局,在同所在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了现在我市抽查地区的基本劳动人口现状:1、劳动年龄人口
调查试点,共登记131户;被调查的16岁及以上人口335人(常住人口口径)。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0.45%;女性人口占49.55%。
2、经济活动人口
调查的经济活动人口为208人,非经济活动人口127人。16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为62.09%,比2007年11月上升7.97个百分点(见表1)。
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男性118人,女性90人(男性多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男性(69.82%)比女性(54.22%)高15.60个百分点。
3、就业人口
调查的就业人口为188人,就业率为56.12%。就业人口中男性占56.91%,女性占43.09%。男性就业率(63.31%)比女性(48.80%)高14.51个百分点。
4、非经济活动人口
调查的非经济活动人口为127人,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37。91%(见表2)。
5、失业情况
调查的城镇失业人数为20人,失业率为9.62%,与2007年11月调查数据(10.32%)对比,失业率下降0.7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男性(9.32%)低于女性(10%)0.68个百分点(见表3)。试点失业率高于全省2007年11月城镇调查的6.60%(评估)水平,是由于江阳区蓝田街道宪桥社区地处原四川交通机械厂,该厂系改制企业,下岗人员较多所致。
在调查完我市劳动力现状的情况之后,我惊奇的发现,2008年第一季度,就抽样调查地区的劳动力人口中,就业率与07年调查的数据明显有所提高。但是,现在仍有一小部分城镇人口面临着失业或者无业状态,并且在抽样调查的数据中,十六岁以上的城镇人口中37.91%非经济活动人口。面对这些失业人口和无劳动能力人口,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多人失业?我们的政府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予以弥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咨询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及相关工作人员,我了解到造成失业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中国现状,现在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16亿人口的全部需求,最后就是从就业人员自身来看,他们无法适应现代职业的要求,因而被无情的市场经济所淘汰。副科长还谈到就城市失业问题,社会保障局首先会为失业者提供救助和必要的基本生活救助,还有就是倡导城镇居民首先购买社会保险。再则就是在政府领导下,逐步完善就业体制,对失业者特别是下岗职工采取必要的职业培训,从而达到重新上岗的目的。我还了解到,对于年满十六周岁的无劳动能力生活又很贫困的失业者,政府还采取给予一定的社会救济。对于下岗职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还鼓励倡导购买失业保险,从而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二)问卷调查
对于城镇居民中的弱势群体来说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帮助,而对于农民工来说,则更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和适当的法律援助。就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我制作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下是调查报告的内容:1、您对民
工保险有何认识?
a、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2、您从事高危险的工作,是否意识到要购买民工工伤险?
a、是 b、否 c、没想过3、您是否购买过民工工伤险?
a、是 b、否若答“否”——您为什么不购买此保险?a、工资低,无力购买 b、没必要c、属于流动型民工,不方便 d、保险金额低
e、不知道如何购买 f、工资用于其它方面g、其它4、发生工伤事故后,您找谁付医疗费?
a、找老板赔偿 b、依伤害的程度看 c、自认倒霉 d、其它5、若老板不替您赔偿?您会如何处理?
a、把施工单位告上法庭 b、忍气吞声 c、其它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一共收到50份参与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选项题号 a b c d e f g 1 12%· 57% 31% 2 8% 88% 4% 3 6% 94%若否 71% 40% 45% 20% 11% 10% 3% 4 34% 22% 44% 5 13% 70%17%以上结果可知,大多数的农民工对民工工伤保险的认识只有一点,且大多数的农民工,没有意识到需要买农民工保险,问卷调查还显示,当发生工伤事故后,大部分农民工自认倒霉,当老板不给他们赔偿时,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在与一些民工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这些民工大多数都是放弃农村里的田地到城市来务工,并且他们说在城市务工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还能存点积蓄被以后急用,如果在农村,他们就更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只能靠地吃饭,维持的了基本生活就不错了。二、调查分析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生活救助范围逐步扩大,2007年底,全国有逾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把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城乡居民,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处在完善阶段,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较窄,城镇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没有纳入进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在探索阶段;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城乡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范围比较小;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着繁重的改革任务;全社会慈善意识还比较弱,善款捐助数量仍比较少。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来说,社会保险(社保)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国内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种,现在还有针对中国九亿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处在试点之中,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种福利政策,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般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灾民、贫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急需的生产资料、劳务、技术、信息服务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般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灾民、贫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急需的生产资料、劳务、技术、信息服务等。慈善事业是私人或社会团体基于慈悲、同情、救助等观念,为灾民、贫民及其他生活困难者举办的施舍、救助活动的统称。其活动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由施善者确定。慈善事业常常采用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这类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团体和工作机构统称为慈善团体,中国民间举办的各种慈善堂(如育婴、养老、恤孤、习艺、施医、施药、赠棺、赈灾等组织),国外的慈善学校、救济院、慈善姊妹会,以及现代的各种社会福利院、国际sos儿童村、各种志愿者服务队等。在现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各种将私人财富用于公共慈善事业的基金会,这种慈善基金旨在资助诸如教育、科学、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研究或服务项目,通常采用慈善信托公司或非盈利社团的合法形式。 在走访调查中,从我了解的相关信息来看,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失业比率在相对较低。可就无业人口来看,我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超过半数。其中在这些无业人口中包括失业人口,老年人,十六岁以上的学生。然而在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市有些问题也存在偏差。比如,少数人不知道有“低保”的存在,有的知道“低保”,却不了解取得社会“低保”究竟符合什么样的条件。目前,对于我市来说,还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口趋于老年化。人口老年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我市少数老年人还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这样就更急需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增加养老金。和 第二十三条 城市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农村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其中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保护老年的合法权益,使其真正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地加上了理性的砝码。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农民工的自我保障意识相当薄弱,究其原因引起这种现象有多方面因素:1、经济承受能力低
经济承受能力低许多农民工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城市打工,然而,进城后才发现城里遍地黄金。吃、穿、住、行、子女上学这些费用样样不能少,—年下来,找工所得所剩无几,这使得他们对来之不易的工资倍加珍惜,不敢随便乱花一气,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是他们缺乏可行能力,可行能力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创造一个概念,它指一个人免受困苦,如饥饿、营养、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以及能句多识字算数,享受政治秀与等自由,当农民工缺乏“可行能力” 时,他们更无力购买工伤险了。2、保险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的山村,沟多农民工文化程度很低,保险意识十分淡薄,根本不知道保险为何物,有的甚至把买保险认为不吉利,保证恐避之不及,有的总抱着“哪会这么巧的事”。3、保险公司有意无意的忽略,中国有1.14亿农民工,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它相当于我国好几处省的人口总和,每年在以五六百万的速度在增加,这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按理说各保险公司争抢还来不及,为什么,海南竟迁一个针对农民工的保险公司也没有呢?笔者曾访问海南儿大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据他们介绍,公司曾下大力气研究家民工保险问题,且下大力气在农民工中宣传推广保险,投入成本很大,但农民工买的很少,回报率太低,划不来,还会亏欠。
4、政策措施和执行不到位,虽然国家与地方有明文规定,但却没有认真执行,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用工单位根本不会考虑为农民工投保,农民工虽然是这项制度受益者,但不敢和不愿积极申请。对他们来说,找到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冒然提出要答,可合同办保除,公司马上开除他,而且工资本来就没保障,每个月扣除几十元钱,到年底是否还能不能拿工资,许多农民工都心存疑虑。
三、解决办法
就面临的社会就业问题、老年化问题、农民工问题!在这十几天的社会调查中感触很多,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的解决,我也只能说些大概的方法: 第一,就国家立法来说,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法律体系,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同时要严格执法,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规范企业用工、清理社会保险关系等方面的监察执法,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家还可以针对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设立专门的劳动法院予以审理相应的案件,这样不仅能使劳动者的权利的到合法的保护,还可以大大提高法院的办事效率,从而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救济渠道。 第二,政府也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逐步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发展目标。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二是科学规划,使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有计划地把应该纳入而未纳入的人切实纳入进来,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要进一步提升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第二,也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虽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与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差别,但在减少危险、补偿损失、保障生活、安定社会上与社会保障制度又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商业保险投保水平可高可低,多投保多受益,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因而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完善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第三,就员工企业而言要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逐年增加养老金积累,建立健全福利集体协商机制。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家庭和个人要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发挥好赡养、自助、互助等功能,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第四,对于不断增多的保险公司而言,应当遵守《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公民自身而言,应该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对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合理的为自身投资,在购买保险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在自己合法权利受到损坏时,要积极主动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调查笔记(一)08年8月3号 星期天今天,在网上看最新的新闻的时候,除了看到炒得沸沸扬扬的奥运之外,我还特别关注了一下四川省内的新闻,其中看到最多的就是四川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当我看到新闻中报道的关于灾后政府对那些灾区居住地重建以及受灾后的孤寡老人的安置时,我不禁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报道,在四川大地震之后,不仅造成大量人数的死亡和伤亡,还给四川灾区带来极大的经济的损失,中央政府就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给予了灾区人民很多优惠政策,这些就显示了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与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即时与提高!可是在地震之后,我又不禁想到,天灾人祸我们难以避免,可是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保障意识,比如,在天灾没有来临之前为自己的人身和财物等买个保险,买个放心。据调查,我国自四川地震之后,买保险的人急剧增加,可与之带来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就我了解的,现在大多数买保险的人,只是对自己所买保险的性质有个大概了解,而且大多数人,对保险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的不全面或者有所偏差,从而导致自身权益受损!就社会保障制度中慈善事业来说,四川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灾区的灾民献爱心,凸显了社会是个大家庭,也体现了社会充满了爱。可随之也有一些负面的新闻曝光,比如现在有很多企业就慈善事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在媒体的大量炒作中,有企业迷失自身的方向,只是说大话,而在现实中兑现自身捐献的诺言时,却迟迟不交慈善金!从以上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政府社会为灾区提供种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我们能够明显的体会到灾区重建步骤的一步步进行,也能感受到社会保障给大家带来的温暖!可就曝光的一些丑闻事件中,我也不免反思究竟现实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哪些弊端,我想更深刻的了解,在我当地社会保障制度给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是就我们想象的那样理想。调查笔记(二)
08年8月4号 星期一今天,带着我昨天的问题,我去了泸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在展开我的社会调查之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首先我想了解一下我市的劳动力人口现状,然后就此现状,我还想了一些相应的问题访问一下局里的领导。比如,我市具体的就业率如何?就失业人口,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予以弥补?还有就是我市的五保户究竟是采取怎样的标准予以决定?社会保险在我市的普及率有多高?在社会调查的访谈中,给我感触最深得是泸州市江阳区采取的就业促进五项行动,一是实施教育培训行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该区全年计划完成各类培训500o人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二是实施岗位开发行动,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将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困难对象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和就业稳定性,做到“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确保全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服务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同时结合经常性的现场招聘、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活动,切实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使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实施创业扶持行动,加大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全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动态保持100万元;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按每人5万元以内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合伙创业和小企业贷款一户的贷款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四是实施规模化就业行动,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园区建设,规模化解决被征地人员就业,五是实施创新改革行动,多举措、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就业。实施承诺就业,通过组织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不断拓展市场服务功能,增加市场服务内容,以服务对象登记为起点,以成功就业创业为终点,实现“一次登记,全程服务”。调查笔记(三)
2008年8月15号 星期一在去泸州市劳动局调查完之后,我对我市的就业现状及其它他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大致的了解,觉得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都按照国家规定予以实施。也对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今天,我想针对社会的弱势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予以调查。在建筑工地,我发现了许多留在当地工作农民工,在问到国家的惠农政策时,他们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在农村,他们只要按照国家政策从事农业生产国家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和优惠。在他们聊到国家对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农民提供的社会救济时,他们说政府是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可是对于他们农民工来说,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在与他们谈到社会保险这样的现实问题时,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买保险的意识,首先他们觉得社会保险的费用太贵了,有时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承当昂贵的费用,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存在对社会保险的偏见,他们觉得现在买保险其实就是不吉利,他们觉得买社会保险就是预示着灾难,还有一方面是,他们觉得没有买社会保险的必要,因为农民工相当于短期工,有些农民工觉得自己不会在同一个工地呆多久,而且工作完了之后,他们从事的行业也有所变化,从事的地点也随之变化,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买保险。最后,有少数农民工不了解有社会保险,也不知道在哪里办理社会保险的业务。在了解到他们的现状时,觉得现在城市里面涌现了大量的农民工,体现了我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也体现了现在人们还是存在偏见不重视农业。就法律现象来说,现在的农村,有很多农民不了解法律,不了解国家政策,更不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有时甚至少数还存在一些偏激的思想,他们不相信法律,不相信国家政策,不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调查笔记(四)
2008年8月16日 星期二就农民工问题,今天我又做了调查,在调查中给的感触很多。首先,作为我们“衣食父母”,农民们应该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普遍地讲,他们的确没有受过什么高水平的文化教育,也不具有城里人的“眼光和见识”。正是因为他们曾生活在代表贫穷落后的农村中、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他们贫穷、他们“愚昧”,他们的利益也最容易受到侵害。而如今,一旦这些农民失去土地在农村无业可就或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时,为了谋生他们便不分男女老少的纷纷拥向城市,男的农民工一般从事建房修路等工作,女的农民工一般从事保姆清洁等劳务。一个个舒适安逸的居住小区、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条条高速路、一架架立交桥、一座座环境整洁的现代文明城市无不浸透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只有他们才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才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建设者”,才是历史和时代“默默无闻的英雄”。其次,我们该保护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就国家立法的角度来说,立法机关应当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比如,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或法规形式要求雇佣农民工的企业或单位必须交纳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保证金,对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超过三个月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对挪用或卷走农民工工资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按犯罪处理,对侵害农民或农民工利益的行为要规定有专门的组织或机构来进行处理或维权等。总之,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先保证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力量或利益的平衡,要保证农民等弱势群体有敢对社会强势集团说“不”字的权利和条件,要保证立法机关有各社会阶层、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要保证司法机关能够超然于权力斗争、利益集团之外并真正能起到化解社会矛盾、公正裁判的作用。第二篇: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社会保护系统。它主要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对国民收入的科学合理的分配与再分配,从而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一定的保障。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已逐渐的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尤其是对公民在年老、伤残、疾病、生育、死亡、失业、遭遇灾害等方面的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近期我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社会保障的社会化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虽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同步进行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呈现出明显滞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比较小,现目前还主要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在城乡差别、地域差别、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有着较大的差别,并处于世界低水平的行列之中。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头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参与社会保障管理的有财政、民政、劳动、人事、卫生、计划生育的相关部门,缺乏统一有效的集中管理。三是社会保障体制的运作基础仍然主要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部门,而不是在社区,现行的制度和政策设计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没有完成从保障企业职工到保障全社会成员的转变,保障项目的设计主要还是立足于保障单位的职工,保障系统的运作多数还依靠于旧体系下的单位执行系统。四是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分割,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障项目的累加而逐渐形成的,目标系统也是各个保障项目的叠加,社会保障理念只局限于资源再分配,忽视非经济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一定的综合性,从而对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功能的有机结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保障资金运营良性化问题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的重要目标。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社会化的特点从而便就决定了必须要有确定的资金来源和良性的资金运作来推动。只有充分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良性运作,才能保证其保值、增值的实现,从而进一步避免出现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风险,满足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一直以来都没有完全的步入良性运营的轨道,因此便就存在着比较大的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体制不健全。以及收支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保险费不能够及时的足额征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用于购买国债和投资基金,相对而言投资渠道比较单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但是社会保险基金却很难保证,往往会造成其结果是社会保险资金收支缺口比较大,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这也会造成政府的预算安排中社会保障经费的部分,在管理中也存在着投入不足和资源浪费并存以及项目超前和滞后并存的现象,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绩效也是 1
比较差的。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问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健全的、有效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进步、国家民治久安的基本保障。而且对于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和标准,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立法工作,才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时效性加以确定,并公之于众。这也是那些需要保护的特殊群体给予的帮助的基础。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纳入法制化的轨是势在必行的。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已经在很多方面确立了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根据和最高法律准则。但在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是不够完善的,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立法不健全,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缺少统一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并且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的立法也是十分欠缺的,因而社会保障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推行。由于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存在立法层次比较低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来制约,由此便就造成了许多有关社会保障的制度被分散规定在不同的法律规范文件中。在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保障法规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难以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额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生活更好地得到保障和帮助。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对策。
(一)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发展差距,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比较薄弱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统筹兼顾的难度依然是比较大的。
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中,要注意善于把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从而更科学全面的来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恰当的来把握改革的进度和力度。从我国人口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出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显著,这样一来,便就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便就要努力的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以全覆盖、保基本为优先目标,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断地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从而来稳步的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既要让城乡居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又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社会保障的合理预期。
(二)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由多项具体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各项制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既关乎当前利益同时也涉及到了长远的利益。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方面。在坚持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在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就是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约束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在着力解决现实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从而进一步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运行,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顺利转换衔接。
(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监督。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制度,其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敏感性很强,因此必须按照科学严谨、公开透明的程序来进行完善。还要注意深入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反复进行理论研究,从而使方案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遵循客观规律。在研究形成改革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还要广泛的征求社会各界的公众意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进行宣传解读,及时跟踪督导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
(四)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
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深入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便就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积极稳妥地来推进。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试点先行,通过试点进一步掌握规律、探索途径、积累经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除此之外,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从而避免因局部利益调整所带来得社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积极鼓励基层的大胆创新,并及时把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普遍性政策和法规制度,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完善,更好的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三篇:关于上杭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关于井陉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人:王振合 主题:井陉县农村社会保障调查 时间:2012.1.18 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村
活动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近年来,市政府工作部署,石家庄市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指导下,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此,我们想调查一下现在的农村保障制度。2007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指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做实个人账户扩大试点工作。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不仅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更是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迫切需要。为深入学习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07年7月21日-25日,在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老师的组织领导下,我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小组分赴龙岩市井陉县,以“关注八闽巨变,感受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开展新农村调查。我本人主要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调研,以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面上资料,并在调研活动结束后对各种资料进行交流、整理、统计和分析,围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涉及到的六个主要问题,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别撰写了专题报告。在整合各专题分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课题组的最终研究成果——《关于龙岩市井陉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龙岩市政府、井陉县政府、才溪镇政府及其相关负责人员 2.当地的乡镇企业 3.当地村民
(二)调查方法
1.实地了解(老师、学校管理人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其他社会人士)2.座谈交流/个案访谈(主要针对一些关键对象如官员等进行深入了解)
3.文献检索(党和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文件、学者研究成果等)
二、井陉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与分析
十五期间,井陉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200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实施,这标志着井陉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均已建立。目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率都在9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为农村贫困户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为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我所了解的井陉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与分析:
(一)养老保险
1.农民养老保险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井陉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求县劳动保障部门尽快拿出方案来,井陉县劳动保障局认真总结了十多年来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做法,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按照“统账结合、代际供养”的保险模式,起草了《井陉县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最终形成了《井陉县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日前已由井陉县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试行办法》规定,凡在井陉县行政区域内16-50周岁的农民都可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村干部、退伍军人、计生二女扎户等政策性参保对象,经本人申请,县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参保年龄可适当放宽至55周岁。据访谈了解到,井陉县自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参加保险人数逐年增加,2006 年12 月21 日参保人数新增参保人数达1004人,共37200人,占全县应保人数的17%。,已征缴社保基金500万元,目前保费征缴位居全省第一。
2.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针对失地农民的呼吁,井陉县高度重视,出台了《井陉县被征地拆迁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从发文之日起实施,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在福建的县级行政区域中还是第一个。该县《暂行办法》规定,凡在井陉县行政区域内征地拆迁中土地被政府征用的农村居民(以下简称为“失地农民”)均列为实施对象,并把实施对象分为三个年龄段:一是15周岁以内,二是16至55周岁,三是56周岁以上。失地农民不管男女老幼均可按规定参加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首次突破了年龄界限,只要参保,并按规定缴费,已经超过参保年龄的失地农民也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失地农民不管男女老幼均可按规定参加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失地农民个人自行缴纳,凡是55周岁以内的失地农民可实行一次性预缴或分缴交的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56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实行一次性缴费的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凡参加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满60周岁即可享受退休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在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虽然养老保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农民已交了养老保险的费用,可是他们选择的养老方式有56%为家庭养老,主要经济来源有48%依靠子女提供,只有15%依靠养老金。
(二)失业保险
从井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文献资料中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共为1821名自谋职业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45万元。为了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各种形式实现再就业,井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国有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筹集资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审核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凡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等大龄人员,以及部分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再就业,并按规定接续社会保险,主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均可凭《再就业优惠证》和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凭证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手续。此外,该县还出台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规定,凡符合条件、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即可申请。该县已筹集50万元资金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目前已有数十名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提出了申请,并正在办理贷款手续。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仍有1-2人失业的家庭占42%,但参加失业保险的有79%。从龙岩市政府得知,龙岩市失业保险参保165689人;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为7588人,同比减少 43%;征收失业保险金4418.71万元,同比增加12%;发放失业保险金1633.77万元,同比减少 32%。同时,加大了失业基金用于培训和职业介绍方面的投入,有效地发挥了失业保险促就业的作用。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据了解,前些年,井陉县48.18万人中,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还不到2.7万人。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一些刚富起来的农民和城镇非职工居民因病返贫。在访谈过程中得知:去年10月1日起,井陉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为30元/人年,其中参保农民个人每年出资10元,福建省财政出资5元,龙岩市市财政出资5元,区财政出资8元,乡镇出资2元。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钱,就可享受最高2万元的保障,根据调查目前全县43万农村人口有近35万参合。井陉还在龙岩率先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县外定点医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农民在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医疗机构住院,出院时可直接结算而不必再到管理中心报销。此次修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补偿政策具体为:一是降低农民住院起付标准,县级医院住院起付线由原来的400元降低至300元,县外医院住院起付线由原来的800元降低至600元;二是提高年最高报销补偿标准,年最高报销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三是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5%提高到70%,县级医院由原来的40%提高到60%,县外医院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四是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为提高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在实施政策中,对一些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对象还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1.对连续三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者,其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5000元,按20%的比例补偿;2.对连续三年未开支合作医疗资金的,以家庭为单位可安排一人免费进行常规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属农村二女结扎和独女户的夫妻及女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其缴费全部由政府承担;4.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对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正常分娩定额补助50元。
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农民认为最沉重的负担是医疗负担,74%的人认为看病的价格很高,而且只有16%的人认为当地的镇医院,村诊所条件很好,14%的人认为好,还有49%的人认为一般。但可喜的是才溪镇14个行政村基本上已配备了农技推广员、林业员、卫生员、治保调解员、计生管理员和文化协管员等六大员,每个村都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初步建立了“镇--村”医疗卫生网络,农民医疗卫生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村医疗保障得到不断加强。
(四)工伤保险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井陉县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抓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并把扩展工作的重点放在个私企业、非公企业、高风险行业和用人单位使用的农民工,切实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农民工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工伤保险保障机制。在文献资料中,我发现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达287户,其中非煤矿企业、建筑企业、加工企业等高风险企业实现了全员参保,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3万余人,其中农民工达5186人,占该县城镇企业使用农民工总数的86.7%。
(五)生育保险
龙岩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生育保险扩面征缴,据参考文献与实地调查可知全市参加生育保险7.94万人,比往年增加了2.06%,征收生育基金560万元,增长20.2%,支付生育基金366万元,减少1.6%。从数据中显示出了龙岩市在女职工生育保险方面的工作成效,保障了生育女职工权益。
(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井陉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民政部门,认真按照省、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办法,力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从1998年开始出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全县境内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此县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资金筹集机制,长期实行县、乡、村三级5:3:2比例分担农村低保资金制度,而乡镇、村普遍存在财政困难, 乡镇分担的30%配套资金、村级分担的20%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到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长期处于徘徊状态,低保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据了解,2002年只有8个农村乡镇开展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低保对象424户830人,发放保障金9.6万元(县级配套金);2003年只有2个农村乡镇纳入低保对象317户782人,年发放保障金12.75万元,保障人数少,标准较低,范围偏窄,不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未得到解决。2004年3月底前较好地完成了农村低保工作任务,把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贫困农村居民全部列入了保障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在此次调查中,从访谈中得知全县农村居民已纳入保障对象7762户17867人,占全县农业人口43.5万人的4.09%,较好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截止到2007年6月发放低保金2269万元。
三、井陉县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的看,近几年井陉县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县直各职能部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金收缴审核发放制度。从本次调研活动中也看到了井陉县社会保障工作仍还存在着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信任度较低
由于机构调整和地域面积较大等各方面原因,乡镇负责社会保障工件的专职人员时常被调作它用,干部下乡进村入户时间减少,对群众思想动员、舆论宣传不够,导致农民对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未能很好贯彻落实,管理粗放。又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机构不健全,基础条件差,多数农民对资金的管理、发放、享受标准的确定和乡镇卫生机构的技术保障水平等缺乏足够的信任度。部分农民对不清楚参加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心存疑虑,担心基金被挪用,担心费用升高、得不到实惠等等,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逐步推开,但受到保障资金缺口较大的制约
据问卷调查得知,农民普遍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缺陷在于缺乏资金来源。筹集不到足额低保资金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地区由于受传统社会救济观念的影响,将低保对象限定在特困人口上,对最低生活保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过多低保对象的保障金,想将他们推给省里负责;由于多数地方财政困难,有的仅是吃饭财政,有的甚至拖欠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筹集低保资金。保障资金的缺乏导致了保障范围过窄。在一些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有些地方出现了以资金定保障人数的现象。随着最低生活保障面的逐步扩大,政府必然面临筹集保障资金的困境。
(三)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保险、乡政府等部门都分别管理了其中的一块,容易出现有利益时争管和有责任时相互推诿的情况,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的统筹规划和高效运转。争管使得大量的管理资源浪费各部门之间的争夺与博弈之中,如农村的合作医疗和保险,就有民政、卫生与劳动保障部门都争着管;而在有困难时,相互推诿责任与义务又使得农民找不到应该负责的部门,使得社保体系的服务质量较差,效率较低。但在这此次调查中,我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回复,将设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管理机构,制定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四)管理体制分散,农村社会保障政出多门
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以及“联民心”工程等多种活动,也存在热热闹闹开张,冷冷静静收场,雷声大,雨点小,扶助部门做官样文章,走过场,农民得到的实惠少。
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要把现有的政策用好,宣传好,引起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要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组织公益活动宣传,让广大农民知晓如何实现自己的权益,知道养老保险如何进、工伤保险如何参、生育保险如何保、社会捐资到哪里、贫困救助到哪里等常识,极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对社会保障及救助的责任。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各类社会保障,带头救助各类困难群体。三是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闲时期,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让受益的参加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现身说法,讲自己受益后的亲身感受,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意义和好处。
(二)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
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在巩固完善现有筹资和基金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定缴费时间、定送缴地点、定缴费金额的筹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筹资机制,逐步完善和推进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基础,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多渠道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救助资金,发挥救助资源的最大功效。农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采用国家财政支持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法律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外环境是影响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机构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传统社会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过渡的根本条件。
从我国的实践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和指导,并且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运行。
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征用和被征地群众补偿政策。全面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生活救助和法律援助等制度。
(四)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不断深化和拓展“八进农家”和“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等主题活动,认真落实扶贫帮困、信访接待、挂钩联系等工作制度,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化解民困。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及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此次活动我的感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并由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经过此次调查,虽然井陉县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比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不足之处,相信在政府与农民的配合下,社会保障制度会更健全。
第四篇:关于围场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关于围场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报告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不仅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更是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为深入学习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12年1月13日--2012年1月28日,我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对我县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围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员
(2)当地的乡镇企业
(3)当地村民
(二)调查方法
(1)实地了解(政府主管部门、其他社会人士)
(2)座谈交流(主要针对一些关键对象如官员等进行深入了解)
(3)文献检索(党和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文件、学者研究成果等)
二、围场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与分析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为农村贫困户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为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养老保障
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凡在县行政区域内16-50周岁的农民都可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2、失业保障
为了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各种形式实现再就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筹集资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审核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把就业再就业作为“民心工程”,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努力拓展就业空间,建立长效化、制度化的就业再就业援助体系,形成了具有围场特色的再就业模式。一是实施“绿色就业”,拓展就业空间。为了使就业工作由输血保障向造血保障过渡,结合农业大县实际,围绕食用菌栽培、奶牛养殖、农家游等,实施绿色就业开发岗位思路,用政策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依托绿色产业实现再就业。二是积极谋划招投标项目,拓展就业空间。三是大力开发公益岗位,补足就业空间。四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劳务经济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有效平台。
3、工伤保障
围场县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抓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并把扩展工作的重点放在个私企业、非公企业、高风险行业和用人单位使用的农民工,切实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
4、生育保障
围场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生育保险扩面征缴,据参考文献与实地调查可知全县参加生育保险7.94万人,比往年增加了2.06%,征收生育基金560万元,增长20.2%,支付生育基金366万元,减少1.6%。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民政部门,认真按照省、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办法,力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围场县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的看,近几年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县直各职能部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金收缴审核发放制度。从本次调研活动中也看到了围场县社会保障工作仍还存在着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信任度较低
由于机构调整和地域面积较大等各方面原因,乡镇负责社会保障工件的专职人员时常被调作它用,干部下乡进村入户时间减少,对群众思想动员、舆论宣传不够,导致农民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未能很好贯彻落实,管理粗放。又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机构不健全,基础条件差,多数农民对资金的管理、发放、享受标准的确定和乡镇卫生机构的技术保障水平等缺乏足够的信任度。部分农民不清楚参加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心存疑虑,担心基金被挪用,担心费用升高、得不到实惠等等,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逐步推开,但受到保障资金缺口较大的制约
农民普遍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缺陷在于缺乏资金来源。筹集不到足额低保资金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地区由于受传统社会救济观念的影响,将低保对象限定在特困人口上,对最低生活保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过多低保对象的保障金,想将他们推给省里负责;由于多数地方财政困难,有的仅是吃饭财政,有的甚至拖欠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筹集低保资金。保障资金的缺乏导致了保障范围过窄。在一些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有些地方出现了以资金定保障人数的现象。随着最低生活保障面的逐步扩大,政府必然面临筹集保障资金的困境。
(三)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保险、乡政府等部门都分别管理了其中的一块,容易出现有利益时争管和有责任时相互推诿的情况,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的统筹规划和高效运转。争管使得大量的管理资源浪费各部门之间的争夺与博弈之中,如农村的合作医疗和保险,就有民政、卫生与劳动保障部门都争着管;而在有困难时,相互推诿责任与义务又使得农民找不到应该负责的部门,使得社保体系的服务质量较差,效率较低。但在这此次调查中,我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回复,将设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管理机构,制定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四)管理体制分散,农村社会保障政出多门
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
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全县开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以及“联民心”工程等多种活动,也存在热热闹闹开张,冷冷静静收场,雷声大,雨点小,扶助部门做官样文章,走过场,农民得到的实惠少。
四、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要把现有的政策用好,宣传好,引起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要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组织公益活动宣传,让广大农民知晓如何实现自己的权益,知道养老保险如何进、工伤保险如何参、生育保险如何保、社会捐资到哪里、贫困救助到哪里等常识,极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对社会保障及救助的责任。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各类社会保障,带头救助各类困难群体。三是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闲时期,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让受益的参加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现身说法,讲自己受益后的亲身感受,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意义和好处。
(二)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
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在巩固完善现有筹资和基金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定缴费时间、定送缴地点、定缴费金额的筹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筹资机制,逐步完善和推进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基础,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多渠道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救助资金,发挥救助资源的最大功效。农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采用国家财政支持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法律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外环境是影响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机构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传统社会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过渡的根本条件。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征用和被征地群众补偿政策。全面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生活救助和法律援助等制度。
(四)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不断深化和拓展“八进农家”和“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等主题活动,认真落实扶贫帮困、信访接待、挂钩联系等工作制度,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化解民困。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及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指明了我国社会建设的方向。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并由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经过此次调查,虽然围场县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比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不足之处,相信在政府与农民的配合下,社会保障制度会更健全。
第五篇:社会保障制度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由国家和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组织社会保障专业人员,对各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2.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4.国家卫生服务模式:模式就是模板、样板的意思,是可供别人模仿和学习的一系列做法或工作方式。模式的建立是一项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各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并将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一个可做参考的模式或原型,或起模仿作用或起启发作用,否则,就会多走弯路,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在广泛的范围内迅速推广这项工作。
5.失业: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工业化的历史。在农村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工伤保险应遵循的原则。
答:
(一)无过失责任原则
(二)损害补偿原则
(三)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的原则
(四)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2.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答:(1)基础性
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必须是也只能是着眼于“保底”。(2)协调性
第一,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
第二,协调社会救助同社会保护政策的其他方面比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之间的关系;
其三,社会救助内容的本身的协调性。(3)选择性
社会救助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定工作程序即“家庭经济情况调查”,“选择性”是社会救助最为突出的特点。(4)历时性
从社会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救助最早产生。
3.简述社会保障的机构设置。
答:(1)决策协调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一般由政府权威机构担任,主要担当向立法机构提供依据,协助制定社会保障的有关法律,并根据法律导向制定有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预算的审议。同时,还负有对社会保障各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的重任。
(2).业务执行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体制模式,由政府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团组织担任。它实际是执行国家社会保障方针、政策的综合职能部门,通常要接受中央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并且负责执行政策法规、落实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经办社会保障各项目费用的征集、核算和发放工作。
(3)资金运作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可以由社会保障基金独立运作,也可以委托专设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一运作和保值增值,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它与业务执行机构关系密切但同时处于平行关系,根据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需要,可分别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资金运作机构。
(4)监察监督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应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领导下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当,主要行使对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的收支、营运和管理的监督权。监察监督机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社会贤达人士、公众代表和专家。此外,监察监督机构还上连立法机构的法律监察,下通广大民众的社会监督,通过包括审计在内的多种途径,使得社会保障工作在国家既定方针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4.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特征。
答: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养老保障改革,确立了新的养老体系框架。但是,中国养老体系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重要财力储备的积极作用,促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创新与发展。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国家将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基金筹集:个人缴费分12档 地方补贴每年至少30元
根据这份指导意见,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在个人缴费方面,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1200元12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在集体补助方面,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2、论述社会福利的特征和作用。
答: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征: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在于为社会弱势群体和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提供的收入保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低费用或免费的福利待遇,另一种是提供现金补贴。国家举办福利院为特定的人群提供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