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揭牌致辞
镇沅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
揭牌仪式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2009年伊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成立揭牌仪式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值此,我谨代表农业局党委和全县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对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县植保植检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植保植检站是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云政发„2007‟85号)文件)精神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属财政全额拨款。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编制4人,实有人数4人,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执法和行政管理;植保植检站编制8人,实有人数6人,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县病虫害预警与生物灾害控制,负责全县植物检疫与疫情控制,负责全县农药监督管理与质量控制,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安全控制。
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植保植检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 1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工作职能,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对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植保植检站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县农业行政执法和作物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迈进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但新时期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我希望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县植保植检站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积极、稳妥、高效地开展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下更大的决心,狠抓农资市场监管和病虫害防控;要谋更大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花更大的力气,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希望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植保植检站全体干部职工,以规范管理、高效便民、保障有力、务求实效为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热心服务,勤政为民,为我县农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坚信,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坚定信心,同心协力,扎实工作,我县农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全县农业行政执法和植保植检事业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第二篇: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揭牌仪式致辞
文章标题: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揭牌仪式致辞
(二OO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这春意盎然、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美好季节,**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揭牌仪式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值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
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筹建付出辛勤努力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依法治农列入重要议程,不断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民[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利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农资市场全面放开后,市场参于主体增多,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现象屡禁不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农业农村方针政策,决定组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提高农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效率,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工作职能,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对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希望县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同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为他们履行好职责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希望新组建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其职能、职责和权限开展工作,紧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护好航、服好务。执法人员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努力开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新局面。
最后,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揭牌仪式致辞》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揭牌仪式致辞。
第三篇:2014商都县植保植检站总结
二0一四年商都县植保植检
工作总结
今年,我站在农牧局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为重点,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认真搞好各项监测、试验示范,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为全县的种植业生产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就全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一)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情况
2014年全县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总发生面积122.13万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49.12万亩次,病害发生32.17万亩次,草害发生31万亩次,鼠害发生9.3万亩次。防治总面积85.39万亩次,其中:防治虫害41.80万亩次,病害25.59万亩次,草害13.5万亩次,鼠害4.5万亩次。
1、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在农田虫害发生面积49.12万亩次,防治41.80万亩次。其中草地螟1代幼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万亩,黎科杂草
3、草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农田草害中等发生,总发生31万亩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13.5万亩次。
4、鼠害发生与防治
经实地调查,农田鼠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今年发生面积约9.3万亩,其中农田3.5万亩,主要是小麦、莜麦、胡麻和豌豆地,农田周边的退耕地、草场、荒坡发生约5.8万亩。全年完成物理防治农田及周边草场、荒坡约2.6万亩,农户0.15万户;毒饵防治农田1.9万余亩、农户0.5万户。
(二)植物检疫开展情况
1、产地检疫
根据乌兰察布市植保站关于乌农植检〔2014〕1号《关于做好2014年植物检疫工作的通知》,我站检疫人员积极与希森公司沟通,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希森公司向我站申请产地检疫。我们严格按照《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对希森种薯基地种植的5530亩克新1号、7275亩费乌瑞它、3139亩夏波蒂、835亩大西洋、426亩早大白等5个品种,民丰公司种薯基地种植的780亩克新1号、750亩费乌瑞它2个品种,共计19485亩种薯实施了产地检疫,分别于苗期(苗高18-25cm)、花期(盛花)、成熟期(收获前)进行了3次田间调查,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
2、市场检疫检查执法
(四)试验(示范)开展情况
今年,我站承担了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通过区站防治科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防治试验,试验地选择在原良种场,试验药剂为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比药剂阿克白、克露,处理方式分种子处理和喷雾,按照试验方案进行3次重复。但由于试验地未发生晚疫病,无结果。同时区站安排在我县进行了碧护(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马铃薯抗逆高产示范,取得良好效果。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认真抓好预测预报工作。
多年来我们始终将预测预报视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站测报人员一如既往,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预测预报工作。4月15,经过检修安装,一支黑光灯和两组诱杀液装置按时运行,为确保能够不间断观测,又添置两台自动虫情测报灯备用,并固定一名测报员专门负责观察和记载,将诱捕到的害虫分类、记数、解剖,准确掌握这些害虫的发生、发展动态。今年市站给我县下拨2台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仪(田间小气候观测仪),安置到希森马铃薯屯垦队、后海子种薯基地,加上原有的西水泉、小海子2台,基本达到希森、民丰两大公司种薯基地晚疫病监测、预警全覆盖。同时另行派出3名测报人员,进行病虫害实地调查,在全县范围内巡回调查,搜集虫源越冬基
草,恶化害虫的栖息、产卵场所,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二是加大预测预报力度,达到防治指标的害虫及时开展防治;三是重大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统防统治,如马铃薯晚疫病、菜蛾、芫菁的发生,集中使用药械,全民动员,统一行动,最大程度地提高药械的利用率及防治效果。在提高防治效果实施精准施药方面,一是确定最佳施药时期:可选在浇水前一天、阴天前一天、初次发现中心病株(叶)甚至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预防。虫害低龄期和零星发生期。一天中应选上午9:00前、下午17:00后。二是采用先进的施药器械,选用雾化效果好、不渗漏的新型喷雾器。如山东卫士系列:机动喷雾器(WS-18型)、手动喷雾器(WS-16型);北京丰茂系列:机动喷雾器(DFH—18型)、手动喷雾器(DFH-16A)。这都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使用药械产品,具有雾化效果好、不漏药、不剩药的特点,节省农药,节省人工,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防治效果,解决老式喷雾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和防效差的问题。三是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一是喷药时要保持通风,二是高温强光时间不要喷药。在农药使用方面,我们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其目的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防控方式方面,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
2、技术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合理种植抗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降低田间湿度,实行合理的轮作及间作技术,减轻病害发生;清洁田园,结合秋耕深翻,减少病菌初侵染源,降低虫源基数。
二是生物防治:推广使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等防治菜蚜、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类、叶螨、斑潜蝇等害虫,选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细菌性病害;利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等害虫。
三是物理诱控技术:示范区重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草地螟、地老虎、菜蛾等害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加大黄板诱杀、防虫网、遮阳网、银灰膜等控制蔬菜害虫的防治技术。
3、发挥示范推动作用,扩大示范规范
示范区在防治技术上坚持“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示范推广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科学用药技术等,实行无害化治理。通过示范展示,积极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安全防控水平,扩大示范规模。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一是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利用冬季空闲,培训从业人员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知识及农机具合理操作,努力提高防治水平。
二是使用质量好,劳动强度小的大型先进器械,提高作业效率。
三是收费合理,服务规范,拓展业务,增加收益。严格按照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防控作业工作量和物化成本,合理确定服务价格,不随意增加服务费用,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制订并严格遵守服务规范,坚持文明作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联系种植大户,拓展业务,增加收益。
(五)、科学指导,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
在病虫草鼠防治工作中,受益的主体是农民,防治的主体也是农民。广大农民由于受知识、经济、环境的制约,他们的防治技术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突出的表现是延误防治适期,用药量成倍增加,药不对症,真假农药不会鉴别,同一种类的农药连续多次使用,使病虫产生抗性,使用伪劣器械,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手把手地教农民,让农民学会在病虫草鼠防治上安全合理用药,精准施药。今年累计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0份。
第四篇:植保植检站半年工作总结
我县植保植检工作在州、县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始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服务“三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我站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结合实际为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提供一流的服务。紧紧围绕防灾减灾的中心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提高了植物保护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能力、作用和地位。现将今年上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农药、植物疫情宣传及执法检查
我站与其它业务站一起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违规引进、生产调运、销售未经检疫的种子种苗,专项进行执法检查。对农用物资进行了宣传,从购买、贮藏、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并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达280人次。
二、做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工作
病虫测报工作是落实植保方针的前提,是贯彻两个理念的重点,是建立新型植保体系的核心,是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的重要保障。
1.做好草地贪夜蛾、飞蝗的监测、防治工作。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发害虫、按照州局安排,我局立即组织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到各乡镇、田间地头进行查看及宣传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520人/次,现在我县还未发现草地贪夜蛾。对我县飞蝗(发生区孔色、麻孜、鲜水、、各卡、八美、协德等乡镇)进了调查,目前发生面积较小,虫口密度较低。
2.小麦条锈病监测
在乡村租地(2亩)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州植保站共同完成小麦条锈病实验监测,现进行种植,进入后期观察。
3.农药减量控制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制定了农药零增长方案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方案。为提高农药销售者及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减轻因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落到实处。我站与其它业务站在执法检查中,大力宣传农药减量控制的意义,要求经营户负责回收自己卖出的农药包装物并向购买者作好宣传工作。下一步,我站将加大宣传力度,并要求让农户形成自觉爱护生产环境的习惯,逐步减少农药面源污染问题。
三、抓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加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控制,农药监管力度,抓好重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点地区的监控,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确保全年农作物病虫预报准确,防治即时,将病虫危害损失降至最低。
全县共计绿色防控30000亩(次)。一是全县病虫综合害防治18500亩(含药剂拌种),其中种子包衣10640亩。二是农田化学除草以青稞、小麦、马铃薯、油菜地杂草为主的防治,全县共防治11500亩。
四、马铃薯品种试验
为改变我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在区的帮助下,我站与区、省农科院在村开展马铃薯品比试验。本次品种试验地为50亩,引进的5个新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我县本地紫皮马铃薯进行脱毒培养。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搞好草地贪夜蛾、飞蝗监测工作。
2.继续实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工作。
3.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4.搞好全县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工作。
第五篇:上半年植保植检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县植保植检工作在县、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同时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狠抓主要业务,在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大面积病虫防治、农药监督管理、植物检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农作物病虫草发生、防治基本情况
小麦病虫发生23.27万亩次,其中小麦蚜虫发生11.35万
亩次,属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发生8.25万亩次,属中等发生,小麦锈病发生3.67万亩次,属偏重发生。小麦病虫防治20.13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86.50,防治后挽回小麦损失2518吨。
油菜病虫发生3.86万亩次,其中油菜蚜虫发生1.97万亩次,霜霉病发生1.2万亩次,菌核病发生0.69万亩次,均属中等偏轻发生。油菜病虫防治3.24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83.94,防治后挽回油菜籽损失319吨。
水稻病虫发生61.73万亩次,其中螟虫发生43.6万亩次,纹枯病发生16.8万亩次,稻瘟病发生1.33万亩次,均属偏重发生。水稻病虫防治56.4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1.37。
玉米病虫属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26万亩次,防治2.47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5.77。
农田草害发生17.24万亩次,属中等发生,其中稻田杂草发生9.62万亩次,旱田杂草发生7.62万亩次;防除农田杂草12.67万亩次,占应除面积的73.49,挽回损失824吨。
二、预测预报准确及时,为病虫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搞好病虫防治的前提,我们在事业费极度紧缺、无专项经费、条件艰苦、测报手段落后的情况下,仍坚持固定专人搞好专业测报,基本保证了测报工作的正常运转。我站专业测报人员3人,认真深入田间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坚持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对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进行重点测报,对我县今年小麦蚜虫、纹枯病、锈病、油菜蚜虫、菌核病、水稻螟虫、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程度、防治时间作出了准确预报。据统计病虫测报的田间调查汇报21篇(次),发布《植保情报》4期,印发病虫防治材料5000余份,给指导大面积病虫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全县粮食作物的稳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为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防止危险性病虫草传播蔓延,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按《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精神,加强和完善植物检疫登记制度,对红火蚁、美洲斑潜蝇进行疫情普查,重点在蔬菜基地、果苗基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疫情,及时向市植物检疫站汇报情况,为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签证奠定基础。
四、搞好农药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我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认真履行了职责,加大了农药监督管理力度,依法保护了农民利益。为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的素质,使其依法经营,对我县经营农药的人员进行了农药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培训,大力宣传禁止销售和使用含有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将农业部的公告分发到各乡镇和农药经营户。
五、认真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
农业部农计函[2004]417号文件“关于北京等40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和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市农业局渝农发[2005]103号文件“关于黔江区、忠县、大足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该项目总投资36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0万元,地方投资37万元。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检验检测用房1054平方米,独立建设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5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配套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场1座(10亩),购置仪器设备54台(套),防护服及机动喷雾喷粉机各300套。
该项目进展情况:仪器设备已由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采购内容有自动虫情观测灯、孢子捕捉器、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移动数据、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病虫电视预报编辑制作设备、台式电脑及相关外设、投影仪、手提电脑、病虫预警专用软件、机动喷雾喷粉机、防控指挥专用车。标准病虫观测场已建成,内建有简易工作用房、养虫网室、温室。检验检测楼工程建设已规划定选址、用地文件批复、并通过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审批、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消防审批,县建委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审批。目前进入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和办理有关手续。
该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工作初步实现观测规范化、数据传递网络化、预报信息可视化,对重大病虫的应急控制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经济效益:农业有害生物预报准确率将在现在基础上提高5—10个百分点,灾害预报能力实现从中尺度向长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