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生态实习报告大全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生态实习报告
科技园简介: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是江苏省十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创建于1994年,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总面积12.8km2,依据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将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为中心展示区、生态果茶区、特色农业区、高新产业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小区,实行立体综合配套开发,先后建成了良种果树、无性系茶叶、美国库拉索芦荟等试验示范园2187亩,生态果茶园5000亩,钢架大棚设施1100亩,连栋温室大棚5000m2,经济林果总面积一万余亩。
近年来,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农业,规划建设梅香园景区、神山湖景区、青龙山景区、竹海景区和中心科普区五大景区。建有科普展览馆、植物组培中心、珍禽园、奇瓜异果园等景点,集旅游观光、科技研究、科普教育、推广辐射等功能于一体,年接待游客三十万人次。
园区特色旅游产品有:开心脆梅、富硒茶、鲜榨果汁、水晶梨等。自2001年以来,每年以“梅花节”和“采果节”为重点推出赏梅品莓踏青游、制茶采果体验游,让游客在暗香浮动的十里梅海中体验制茶采果的乐趣。
科技园农业、牧业、林业设计和规划应用的生态学原理:
一般的科技园建设都是依据以下几个生态学原理进行建设的: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其目的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在针对当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上,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建设生态优美、特色突出、功能协调的科技园区,实现经济的增值,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成本降低,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我提出的不足或值得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案:
1、园区的生物多样性还可以进行人为干涉,例如在园区内虽有水渠、鱼塘和湖,但是水体
绝大部分是浑浊的,而且没有见到鱼。如果可以在水体中种植荷花等可以净化水体的植物,然后在其中养殖鱼类并加大水渠建设,以养鱼的水浇灌土壤供作物生长,不但可以减小成本,还可以提高园区的娱乐形式(加设钓鱼的项目)。
2、在游览园区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季节的原因导致里面的虫子不是很多,如果是因
为园区有过喷施杀虫剂的行为导致了虫子的减少,觉得可以采用人为引进天敌的形式或采用套作所引起的相互影响来减少虫子数量会更好。因为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有采摘节,没有喷施化学物质的水果其安全性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申报“有机农产品”提高积极效益。
3、在刚进门的广场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原本铺设的草皮大量枯死难以生长,而其中的杂草遍
地,这体现了生物群落间的竞争关系。证明原来的草皮不适宜在这样的条件下生长。所以,要不更换生长强烈的草皮种类,要不可以利用原来的杂草,筛选出优势种进行栽培。
4、桃树生长有点密集,今年的桃子生长不是很好。我们都知道种内存在竞争关系,当生长
到达稳定期时会出现自疏现象,生物量会减少影响当年作物产量和品质。所以可以进行人为的修整,每年都掐掉一部分花,来保证桃子的品质。
5、看到在有些地方,采用的是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作物种植,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地膜本身会污染土壤,认为应减少其的应用,可以用秸秆来充当地膜。
第二篇: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实习报告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实习报告
1、科技园简介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是江苏省十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创建于1994年,园区总面积13716亩,依据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将园区规划为中心展示区、生态果茶区、特色农业区、高新产业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小区,以及十里梅岭、千亩大棚草莓、万亩果茶园、万只果园鸡场、百万花木等八大特色景区实行立体综合配套开发。先后建成日本水晶梨、青梅、黑莓、草莓、油桃、葡萄等良种果树、无性系茶叶、美国库拉索芦荟等试验示范园2187亩,生态果茶园5000亩,钢架大棚设施1050亩,连栋温室大棚5000 m2,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八千余亩。
近年来通过实施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科技创新,园区面貌日新月异。园区龙头企业南京傅家边集团有限公司是由科技人员领衔,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三十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及省市县农林科技部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创立的集科研示范与推广于一体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现有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鲜可立果业、雪松茶业、星丰菜业、梅王食品、甜甜草莓、景田园艺、旅游开发等八家公司。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采取“公司十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果品、茶叶、种苗的产业化开发。
科技园以优美的丘陵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生产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质的特色产品,正日益发挥着科技研究、生产示范、推广辐射、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五大功能,成为“与农民最贴近的科技园”、“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科技园”。先后被评定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省三项工程项目实施基地”、“江苏省模范果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南京农业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南京国际梅花艺术协会创研活动基地”等。
同时,科技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和现代化的大棚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规划建成了梅香园景区、神山湖景区、青龙山景区、竹海景区和中心科普区,建有1800 m2的科普展览馆、10万m2科普广场,每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每年一届“南京溧水国际梅花节”的成功举办将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南京市第一家正式对外开放的农业科学
公园。2010年2月9日,南京溧水傅家边科技园获评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2、科技园农业、林业、牧业设计和规划应用的生态学原理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实施茶林间作和茶果间作等生态模式,巧妙应用生物群落垂直结构原理、生态位互补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原理,建设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园。
农业方面:
小麦和其他作物间作,提高了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
林业方面:
傅家边种植的作物有日本水晶梨、青梅、黑莓、草莓、油桃、葡萄、无性系茶叶、美国库拉索芦荟等。梅花山上有梅树和茶树,梅树和茶树采取间作的方法,梅树位于上层,茶树位于下层,两者具有良好的共生条件。青梅为喜光小乔木,而茶树为耐荫浅根性常绿灌木,青梅园的土壤质地和酸碱度均适宜于茶树生长,尤其是山地中部坡位的青梅林下已形成了一定的散光生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又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对于缓解山区土地紧张具有实际意义。青梅是先花后叶果树,一般于3月中、下旬开始萌芽;4月中旬以后开始形成叶幕;5月底采摘果实。5月以前基本不喷治虫农药,在青梅树形成叶幕前春茶采摘已基本结束,故对茶叶产质量均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夏季,由于青梅树阻挡了部分直射光,更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夏、秋茶质量,两者在生产管理上前后衔接,无交叉感染的病虫害。此外,青梅套种茶叶对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山地果园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傅家边科技园有大片的竹林,生长在离水近的那一片明显比离水远的那一片竹林繁茂。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适宜环境下的生物生长得更好。竹子、竹叶、竹笋、竹鞭都有很多用途,这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竹林的存在,除了竹林自身的价值外还可以固持水土,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傅家边科技园有一棵树叫做“摇钱树”,这棵树周围的地面上的几乎没有杂草,说明这棵树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这叫做化感作用。
在傅家边的果园中还有桃树与梨树间作等充分利用资源的种植方式。同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牧业方面:
在傅家边科技园还可以看到不少树下放着蓄养家禽的笼子。家禽的粪便可以用做树的肥料,而树上掉下来的虫子可以作为家禽的食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
3、对于该科技园提出不足或值得改进的地方
傅家边生态园区也种植传统的小麦、水稻,而在路边看到了名为“看麦娘”的杂草,对于庄稼中生长杂草的问题可通过用优良品种代替劣质品种、选育抗杂草化感品种替代普通品种、合理布置对杂草有抗性的强势化感农作物品种降低杂草生态位效能、作物间作和轮茬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科技园中多为植物,动物也只有家禽,如果再蓄养一些牲畜,不仅可以增加科技园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篇:傅家边实习报告范文
傅家边实习报告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是江苏省十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创建于1994年,园区总面积12.8km2,依据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将园区规划为中心展示区、生态果茶区、特色农业区、高新产业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小区,实行立体综合配套开发,先后建成了良种果树、无性系茶叶、美国库拉索芦荟等试验示范园2187亩,生态果茶园5000亩,钢架大棚设施1100亩,连栋温室大棚5000m2,经济林果总面积一万余亩。
近年来通过实施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科技创新,园区面貌日新月异。园区龙头企业南京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公司是由科技人员领衔,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三十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及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创立的集科研示范与推广于一体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现有新世纪园艺研究所、鲜可家果业、景田园林、雪松茶业、旅游开发等十家骨干公司,并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重认证。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采纳立足“傅家边”,建设“傅家边”;跳出“傅家边”,经营“傅家边”的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十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专业公司法人化,资本来源多元化,以及借脑发展全员聘用,能人牵头联产承包等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果品、茶叶、种苗的产业化开发,并已获得11项专利。
科技园以优美的丘陵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生产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与农民最贴近的科技园”、“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科技园”。先后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青梅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省三项工程项目实施基地”、“江苏省模范果园”、“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中日友好香取梨园”、“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南京农业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南京国际梅花艺术协会创研活动基地”等。
同时,科技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和现代化大棚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规划建成了梅香园景区、神山湖景区、青龙山景区、竹海景区和中心科普区,形成了十里梅岭、百种花木、千亩竹海、万亩茶果园、万只果园鸡场和十里梅花大道,建有1800m2的科普展览馆,1500m2的植物组培中心,10万m2的科普广场,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每年一届“南京溧水国际梅花节”和“傅家边采果节”的成功举办,加快了傅家边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傅家边人通过励精图治、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敢试敢闯、勇于探索,历经20年的奋斗,把穷山村变成了小康村、富裕村。全村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全村齐心协力于1994年创办了农业科技园,使农业经营体制和增长方式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崛起,是在“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充分利用、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条件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在傅家边农业科技园里到处都可见运用了生态学原理的设计和规划。第一,活型选择。植物生活与外界环境相和谐的形式谓之生活型。它表明植
物的形态及生理生化代谢是受其自身发生发展的环境影响的。在循环生产中,要充分考虑作物、禽畜及水产品等的地域性特征,即生活型。在决定植物生活型的光、热、水、气与土诸项生态要素中,又以水分和热量最为重要。因此,在农林牧业区划中应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动植物,是实现产投平衡与经济效益的生态基础。园区中将生态示范区分区划片,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缓丘岗塝区实行改坡造梯,种植梅茶,共分3个区,每区控制面积33.33 ~53.33hm2, 区域实行等高条垦, 控制垅长120m 以内, 垅宽1.5m, 每垅一排果树、一排茶;冲口及缓坡区按照整治好的农田划分成无性茶、大棚草莓基地、蔬菜、水稻灌溉区, 按照田块大小、适地适种, 基本形成了草莓基地66.67hm2、无性茶基地46.67hm2、梅茶基地86.67hm2、蔬菜基地33.33hm2、水稻节水灌溉面积140hm2,期间散养了鸡鸭猪等畜禽,并按照功能区排水要求, 配套完善沟渠路网络及相关的交叉建筑物。
第二,空间结构,时间格局。群落的垂直(地上与地下)成层与水平斑块镶嵌构成群落空间结构。“层-块”布局的生态学意义是需求各异的群落成员占据各自生态位,形成独特群落环境,互惠互利的利用地上(下)资源。群落成员的多度、密度和优势度等随物候变化的现象是为时间格局。其生态学意义是群落成员在时间维度上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空间与资源利用率。农作物合理的轮作和间作,除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外,也改善了土质,提高土壤肥力与防虫(害)能力,缩短了土地闲置时间,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加速了物质转化和循环。因此,该农业科技园通过实施梅茶间作、桃茶间作和梨茶间作主体栽培,使群落地上部枝叶层次交错排列,更多地利用光、热资源;且梅、梨属深根系果树,而茶树根系较浅,深浅交错,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资源。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修剪枝叶等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既减轻了环境负荷,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优化了资源利用方式。是获得最大价值流的重要条件,同时为农业系统健康的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在园中经常可以见到被修剪过的果树枝条。
第三,冗余理论的应用。冗余理论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生态学原理,而生长冗余是冗余理论的一个方面。党承林将其定义为生物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除自身正常生命活动以外的多余和额外部分。这对生物体本身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而是可以丢弃的。农业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生长冗余。例如禾本科的小麦等作物的无效分蘖以及不结实的颖。棉花的落花,落蕾等现象都是生长冗余。为达到价值流的最大值,园区果农通过疏花,疏果,摘顶,掐心等管理措施使其冗余程度达到最小值或接近最小值。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竞争能力,缓解了环境负荷压力,同时使能量最大化的朝着人们的意向方向流动和转化。
第四,种群优势。目的树种是种群能否占优势主要取决于立地环境与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情况下树木在早期生长较快的,容易占领地盘,其优势潜力较大。但仅仅生长快还不能达到种群优势的状况,必需要有一定的数量。诱导植物种群优势向面的树种种群发展就是在管理上减少竞争力强、数目多的杂草灌木,诱导目的树种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因此在园中果树种植时有适度的生长和受光空间,使低矮的杂草由于得不到光照失去其优势种群的地位,增强了目的树种的竞争能力来达到稳定的优势种群。
第五,垂直结构原理、生态位互补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原理。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实施茶林间作和茶果间作等生态模式,巧妙应用生物群落垂直结构原理、生态位互补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原理,这种小生境不利于病虫孳生,为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的环境条件,这是茶叶、青梅种植业表征生态效益的核心指标农药施用量,用负向赋分较高的根本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如有效微生物群体EM的应用,农业管理中的生态防护措施,食物链原理,边缘效应,耐受性定律等等。
然而我认为科技园还是存在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生态农业既要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又要满足都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清新生活的需求,若生态农业社会效益差,则最终制约其可持续发展,故生态农业必须寻求协调性好、能突出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作为其主导种植结构,以利于整个系统协调有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茶叶、果苗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分别为3.481、3.240 ,其根本原因是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其他结构更具良好协调性。所以应推广茶叶种植,在农业科技园区普遍推广梅茶间作和茶果间作等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既优化园区生态环境,又生产出高品位梅香绿茶。茶叶产品能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在经济上保证其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茶叶种植业社会效益也较高 ,可以使其可持续发展功能更趋完善。
针对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区域农业结构布局的实际, 查阅各类农作物适宜的灌溉制度, 分析当地降雨、光照、土壤地理等自然条件, 结合溧水县多年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作物灌溉工程实施方案。使其更合理地灌溉,并坚持长效管理,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
提高园区农民的科技知识普及度,使他们更好的利用资源,将傅家边科技园区发展地更好。
第四篇:南京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推荐)
南京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
(2006-09-18 13:12:19)
本文现已有 33 次点击
李百健孙洪武
(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突出地方特色,有效的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各种渠道建立的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或基地就达600余个,地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400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和顺利运行,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探索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带动了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对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生态环境发展均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类型、科技水平等差异,利用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从实践经验的总结角度出发,对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做出归纳和总结,为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解决 “三农”问题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园区基本情况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位于溧水县洪蓝镇,始建于1994年,是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园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展示区、果林观光区、高效农业区、科技产业区和休闲度假区等五个功能小区,实行立体综合配套开发,现有果树、茶叶等经济林果8000余亩,钢架大棚1100亩。低山丘陵是园区的特征,青梅、富硒茶、梅香茶、富硒水果、鲜榨果汁、芦荟果汁、开心脆梅、青壳鸡蛋、园艺种苗是园区的特色产品,果品、茶叶、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种苗引繁、无公害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是其主导产业。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原先的村级集体经营管理方式,1999年6月,由科技人员牵头,在科技园内发起创办了市内第一家农业民营股份制科研企业——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租赁承包了原傅家边村集体林场,并负责组织实施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中心区的生产示范、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开发推广、咨询培训和经营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领办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实行园区的企业化管理,从而实现了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是由科技人员领衔,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的32位专家教授当顾问或以资金、技术、专利入股,依托省市县农林、科技部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立的集科研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创办四年来,已累计筹资3800多万元,租赁、承包园区内的6800亩丘陵岗地,建成了果、茶引种试验园500亩,生产示范园5600亩,良繁苗圃350亩,钢架大棚设施150亩,大棚芦荟园25亩,连栋大棚5000平方米,引进了16个树种的400多个品种(系),并与日本、荷兰、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品种资源交换关系。建立了青梅研究中心、葡萄工程中心、果树良繁中心、科技展览培训中心、中日友好香取梨园、新世纪-星火芦荟园、农用大棚工程部、园林绿化工程部,投资创办了南京傅家边果业有限公司、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南京景田园林园艺有限公司。承担着十多项国家“星火计划”、省“三项工程”和省市科技攻关、开发、推广项目,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江苏省农科院科研与中试基地、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特色景观树木示范基地、南京国际梅花艺术协会创研活动基地、南京富硒茶(果)生产基地,并被省农林厅确定为“江苏省模范果园”、“丘陵地区特色果树育苗中心”。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有效推动了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南京星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甜甜农产科技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南京梅王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大红甜石榴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又
相继在园区成立和改制成功,并于2002年10月成功组建了“南京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实现了科技园区“民营化投资、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大格局。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带动了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使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03年12月集团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园的企业化管理水平。
二、具体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体制创新,创建市场运作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高、难度大,必须具有超前性、探索性和高科技性,机遇与风险共存。过去,仅靠政府部门项目经费扶持往往是项目一结束,论文一发表,成果一提交,就算完成任务,研究、示范、推广相脱节,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结构调整调不到实处,农民得不到实惠。通过采取科技人员牵头创办科技型企业,领办农业科技园,由企事业单位和技术管理人员入股参与,按照“四自”(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原则和“三民”(民办、民营、民管)为主的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引进“三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进园开发建设,实现了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园区管理的企业化。政府投资抓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资扶持科学研究,企业投资立足产业化开发,“外资”进入促进基地建设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做到了主体明确,产权明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科技人员研究开发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技投入发挥出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围绕机制创新,突出经营规范管理,实现知识资本化
园区通过采取牵头领办的科技人员以技术管理入股,专家教授以科技发明专利、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或有效信息折价入股,取得效益后按股分红,从而实现了知识、技术、信息的资本化,体现了科技人员的价值,使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而科技园通过引进智力,“借脑发展”,解决了人才短缺的最大实际困难。“富硒茶”、“梅香茶”、“富硒果”、“水晶梨”、“大棚草莓”、“良种果苗”、“彩色景观树木”、“美国芦荟”、“开心脆梅”、“鲜榨果汁”、“青壳鸡蛋”等一批傅家边科技园特色产品的成功开发,皆采取了技术入股的形式。
园区在人员使用上采取全员聘用制。总经理配给一定份额的管理干股,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实行全员聘用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按岗定酬,三年一聘,一年一考核,制定任期和目标,明确工作责任,优胜劣汰,重奖有突出贡献人员。管理人员全部实行年薪制,采取基础工资+考核工资+突出贡献奖三重分配方式。对现有的12个生产作业分场则采取能人牵头全员承包,“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由总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场经济独立核算,多劳多得),以及“四定三统一”(定农资投入、定用工指标、定销售产值、定利润,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工分分配,超产提取风险基金,非自然因素减产实行风险补助),做到全成本核算,报酬与效益挂钩,职工由长期工、季节工和临工三种组成,分别采用记工、包工、点工三种方式,长期工年终根据各分场工作实绩和经济效益,计算工分单价,进年终分配。
(三)坚持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创业平台,实现产业科技化
园区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林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十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
目前,有近百名专家教授参与园区建设、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研发。园区先后与南农大、省农科院联合建立了“国外果树新品种试验园”,引进了日本的丰水、喜水、秋月、新高梨,丰后青梅,宫粉花梅,丰香草莓,美人指葡萄,早红李,乌克兰甜樱桃,金山早红油桃,美国红提,意大利黄提,还有石榴、板栗、甜柿、枇杷、银杏、猕猴桃等16个树种的420个品种(系),成为国内果树种类最全的试验研发基地;与南京星火总公司组建了“南京新世纪-星火芦荟园”,引进了美国的库拉索芦荟,建成全市最大的芦荟大棚种植园;与市桑茶果站、县林技站合作组建了“南京市果树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年繁育良种果苗数十万株,成为苏南最大的果树良繁基地 ;与市桑茶果站、南京思源有机食品公司、县茶叶实
验场强强联合组建了“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建设千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另外,还与南农大园艺学院合作组建了“南京景田园林园艺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市农科所合作组建了“植物组培中心”;与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组建了“特色景观树木示范基地”;与南京大学生物系合作建成了“美国滨梅示范园”,等等。通过突破所有制经济成份的界限,突破地区利益的局限性,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结构的协作联合,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实现了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融合,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又能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并使民营科技企业依靠大院大所,融入大市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同时为广大农科人员构建了一个创业平台。
(四)立足理念创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旅一体化
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租赁、承包、入股等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建立起企业化运作的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将优良品种、实用技术传递给专业户和广大农户,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周边地区数万亩果茶园的开发管理,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有效扩大。从而以百亩品种园带动了千亩示范、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为搞好科技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园区利用山丘岗地起伏多变、山清水秀舒心悦目、民俗风情古朴真切、田园风光优美壮观和背靠都市交通方便的独特条件,以生态为背景,以农业为载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先后延伸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民间演艺、梅文化创研,举办南京溧水国际梅花节活动,使旅游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功能,而且提高了园区的文化品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了梅香园、精品果园、千亩菜园、千亩茶园、千亩大棚草莓园、千亩竹海和十里梅花带、十里丘陵风光带的壮丽景观,园区绿化覆盖率达68.2%。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观光旅游人员十多万人次,推广良种苗木数十万株。自2001年举办首届梅花节以来,年入园观光旅游、参观考察、休闲度假十多万人次,最高日人流量超2万人次,已累计接待观光旅游人员42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达5660万元,每年以60%的平均速度递增。2003年园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1元,果树、茶叶、种苗等园艺业产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园区内多数农民已转变成农业工人,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白天在公司上班,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早晚及农忙季节照料好自家的一份责任田,并把从公司学到的技术用于生产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三、主要经验与启示
通过近10年的实践和探索,园区建设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不仅在经营管理上取得突破,率先建立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而且在设施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人员培训、旅游开发、产学研结合、增效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培育优势产业
确立“创新、产业化”这个大目标,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搞好科技攻关、开发、推广、培训、服务。为了带领农民调整结构,园区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做好产前服务,时刻走在市场的前沿。以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产业体系的培育,显著提高示范园区农业与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效益。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典型,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还通过产后服务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使结构调整走上规模化。通过找准目标,瞄准市场,实行了科学决策。良种园的建设,苗圃基地的建立,无公害茶果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示范等等,都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目标而上的。
(二)机制创新,注入发展活力
切实改革不适应示范园区建设与跨越式发展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与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的运行机制。如多元化投资以及技术信息参股的股份制;一业为主、多元开发、面向市场的多种经营机制;借脑发展、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突出重点、创立品牌的营销机制;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等等。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园区就敢于试,敢于闯,大胆探索,不断提
高完善。
(三)因地制宜,突出园区特色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紧密依靠人才优势。溧水丘陵岗地资源丰富,仅靠栽种山芋、麦子是绝对没有出路的,调整种植结构是广大农民多年的宿愿,但就是不知如何去调。一个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若被群众所认识,将会迅速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示范引导和龙头带动作用。科技园紧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灵活的机制,吸引到众多专家教授,这是园区的最大财富。如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是园区的希望所在。
(四)理念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园区的经营理念是:立足“傅家边”,建设傅家边,跳出傅家边,经营“傅家边”。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从表面看是一个盆景,是一个样板,是一个示范园,而从内在看她是一个辐射源,一个个新的优良品种,一项项先进实用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她是一个孵化器,是成果转化、展示技术、吸纳投资、创新机制、孵化企业、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训农民的基地;同时她又是一个龙头企业,品种、技术的优势,标准化生产的实施,知名品牌的创立,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将有效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平台,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下一步的发展应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科技园区,立足一产,主攻二产,开拓三产,加快引资、引知、引技的步伐,提升园区发展的科技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参与、体验、采摘型旅游农业发展模式为主体,以培育优势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技创新与科学管理为保障,做到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品丰富、设施齐全、效益显著,成为具有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观光休闲、名特优新精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和龙头带动的功能,集园艺业产业化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示范园区。使园区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傅家边实习报告 (耕作学)
傅家边实习报告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是江苏省十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创建于 1994 2 年,园区总面积 12.8km,依据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将园区规划为中心展示区、生态果茶区、特色农业区、高新产业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小区,实行立体 综合配套开发,先后建成了良种果树、无性系茶叶、美国库拉索芦荟等试验示范 2 园 2187 亩,生态果茶园 5000 亩,钢架大棚设施 1100 亩,连栋温室大棚 5000m,经济林果总面积一万余亩。
近年来通过实施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科技创新,园区面貌日新月 异。园区龙头企业南京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公司是由科技人员领衔,联合南京农业 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三十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及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按照现代 企业制度创立的集科研示范与推广于一体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现有新世纪园艺 研究所、鲜可家果业、景田园林、雪松茶业、旅游开发等十家骨干公司,并在全 国同行业率先通过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双重认 证。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采纳立足“傅家边”,建设“傅家边”; 跳出“傅 家边”,经营“傅家边”的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十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 式;采取专业公司法人化,资本来源多元化,以及借脑发展全员聘用,能人牵头 联产承包等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果品、茶叶、种苗的产业化开发,并已获得 11 项专利。
科技园以优美的丘陵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生产设施、便捷的交通 条件成为“与农民最贴近的科技园”、“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科技园”。先后被 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青梅标 准化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省三项工程项目实施基地”、“江苏省模范 果园”、“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中日友好香取 梨园”、“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南京农业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南 京国际梅花艺术协会创研活动基地”等。
同时,科技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和现代化大棚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规划建成了梅香园景区、神山湖景区、青龙 山景区、竹海景区和中心科普区,形成了十里梅岭、百种花木、千亩竹海、万亩 2 2 茶果园、万只果园鸡场和十里梅花大道,建有 1800m 的科普展览馆,1500m 的植 2 物组培中心,10 万 m 的科普广场,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每年一届“南京 溧水国际梅花节”和“傅家边采果节”的成功举办,加快了傅家边生态观光农业 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傅家边人通过励精图治、自力更生、勤劳 致富、敢试敢闯、勇于探索,历经 20 年的奋斗,把穷山村变成了小康村、富裕 村。全村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 营。全村齐心协力于 1994 年创办了农业科技园,使农业经营体制和增长方式开 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崛起,是在“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 下,充分利用、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条件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在傅家边农业科技园里到处都可见运用了生态学原理的设计和规划。
第一,活型选择。植物生活与外界环境相和谐的形式谓之生活型。它表明植 物的形态及生理生化代谢是受其自身发生发展的环境影响的。在循环生产中,要
充分考虑作物、禽畜及水产品等的地域性特征,即生活型。在决定植物生活型的 光、热、水、气与土诸项生态要素中,又以水分和热量最为重要。因此,在农林 牧业区划中应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动植物,是实现产投平衡与经 济效益的生态基础。园区中将生态示范区分区划片,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缓丘岗 塝区实行改坡造梯,种植梅茶,共分3个区,每区控制面积33.33 ~53.33hm2, 区 域实行等高条垦, 控制垅长120m 以内, 垅宽1.5m, 每垅一排果树、一排茶;冲 口及缓坡区按照整治好的农田划分成无性茶、大棚草莓基地、蔬菜、水稻灌溉区, 按照田块大小、适地适种, 基本形成了草莓基地66.67hm2、无性茶基地46.67hm2、梅茶基地86.67hm2、蔬菜基地33.33hm2、水稻节水灌溉面积140hm2,期间散养了 鸡鸭猪等畜禽,并按照功能区排水要求, 配套完善沟渠路网络及相关的交叉建筑 物。
第二,空间结构,时间格局。群落的垂直(地上与地下)成层与水平斑块镶嵌 构成群落空间结构。“层-块”布局的生态学意义是需求各异的群落成员占据各 自生态位,形成独特群落环境,互惠互利的利用地上(下)资源。群落成员的多度、密度和优势度等随物候变化的现象是为时间格局。其生态学意义是群落成员在时 间维度上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空间与资源利用率。农作物合理的轮作和间作,除 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外,也改善了土质,提高土壤肥力与防虫(害)能力,缩短 了土地闲置时间,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加速了物质转化和循环。因此,该农业科 技园通过实施梅茶间作、桃茶间作和梨茶间作主体栽培,使群落地上部枝叶层次 交错排列,更多地利用光、热资源;且梅、梨属深根系果树,而茶树根系较浅,深浅 交错,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资源。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合理密植,间 作套种,修剪枝叶等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既减轻了环境负荷,又减少了农药化 肥的大量使用,优化了资源利用方式。是获得最大价值流的重要条件,同时为农 业系统健康的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在园中经常可以见到被修剪过的果树枝 条。
第三,冗余理论的应用。冗余理论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生态学 原理,而生长冗余是冗余理论的一个方面。党承林将其定义为生物有机体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除自身正常生命活动以外的多余和额外部分。这对生物体本身 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而是可以丢弃的。农业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生长冗余。例 如禾本科的小麦等作物的无效分蘖以及不结实的颖。棉花的落花,落蕾等现象都 是生长冗余。为达到价值流的最大值,园区果农通过疏花,疏果,摘顶,掐心等 管理措施使其冗余程度达到最小值或接近最小值。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竞争 能力,缓解了环境负荷压力,同时使能量最大化的朝着人们的意向方向流动和转 化。
第四,种群优势。目的树种是种群能否占优势主要取决于立地环境与植物品 种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情况下树木在早期生长较快的,容易占领地盘,其优势潜 力较大。但仅仅生长快还不能达到种群优势的状况,必需要有一定的数量。诱导 植物种群优势向面的树种种群发展就是在管理上减少竞争力强、数目多的杂草灌 木,诱导目的树种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因此在园中果树种植时有适度的生长和受 光空间,使低矮的杂草由于得不到光照失去其优势种群的地位,增强了目的树种 的竞争能力来达到稳定的优势种群。
第五,垂直结构原理、生态位互补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原理。傅家边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茶林间作和茶果间作等生态模式,巧妙应用生物群落垂直结构 原理、生态位互补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原理,这种小生境不利于病虫孳生,为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的环境条件,这是茶叶、青梅种植业表征生态效益 的核心指标农药施用量,用负向赋分较高的根本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如有效微生物群体EM的应用,农业管理中的生态防护措施,食物链原理,边缘效应,耐受性定律等等。
然而我认为科技园还是存在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生态农业既要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又要满足都市人民日益 增长的享受清新生活的需求,若生态农业社会效益差,则最终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故生态农业必须寻求协调性好、能突出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作为其主导种植 结构,以利于整个系统协调有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茶叶、果苗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分别为3.481、3.240 ,其根本原因是其经济效益与生 态效益比其他结构更具良好协调性。所以应推广茶叶种植,在农业科技园区普遍 推广梅茶间作和茶果间作等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既优化园区生态环境,又生产出 高品位梅香绿茶。茶叶产品能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在经济上保证其结构具有良好 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茶叶种植业社会效益也较高 ,可以使其可持续发展功能更趋 完善。
针对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区域农业结构布局的实际, 查阅各类农作物适 宜的灌溉制度, 分析当地降雨、光照、土壤地理等自然条件, 结合溧水县多年来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作物灌溉工程实施方 案。使其更合理地灌溉,并坚持长效管理,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
提高园区农民的科技知识普及度,使他们更好的利用资源,将傅家边科技园 区发展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