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篇: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4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浙江省长兴县1997年提出了效益农业的概念需要解释这个概念,1999年开始xx乡以吊瓜子为主导产业,经过不到5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效益农业新路。效益来自何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一周的访谈参观调查研究,总结了xx乡效益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并做出分析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请注明组员分工及贡献

论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长兴县xx乡吊瓜子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该产业相关主体的分工、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的关系和成功经验。

为理解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及感性材料。同时为小农户如何走向市场、政府部门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调控、信息传递作用提供了借鉴。

如我以上所说的方面,都是课堂所讲,如果可以把它们加到论文写作之中,就更好了。文章思路比较清晰,材料丰富,可以准备答辩。

在调查访谈中,xx乡主管农业的副乡长于文泉、xx乡农业办公室主任李鹏飞、xx乡团委茆书记、长兴县栝楼协会杨秘书长、xx乡访贤村村委魏主任、老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全堂等对当地吊瓜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相关介绍.一.背景资料

1. xx乡简介

长兴县xx乡位于浙江省的西北角,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人口11000人左右,劳动力6764人,约3000户人家,69个生产队,耕地4908亩,水田3178亩,竹林37855亩。乡内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栝楼、毛竹和苗木这三大产业,栝楼12800亩,年产量448吨,年产值1200万左右;毛竹年产量55万支,年加工竹笋1300吨,有5家加工企业,80%以上的罐装清汁笋出口到日本,还有一家竹胶板加工厂,此外年产扫把600万支左右、鸟笼约47000个以及少量竹梯竹篮等;苗木是xx的新兴产业,目前总量仍然比较有限,种植面积仅有500亩。

2003年xx农业总产值5715万,比2002年增加了5.2%,人均收入为5482元,比2002年增加了7.5%。收入中,第一产业即农业占15.3%,包括种栝楼、畜牧业和毛竹的收入;第二产业即工业占54%,包括企业增值部分;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和建筑业占30.7%。

2. 吊瓜子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简介

栝楼(俗称吊瓜)的种植在xx有很久的历史,但1999年以前还停留在庭院经济阶段,大规模种植开始于1999年底,契机是泰明公司的老板将吊瓜子带到上海和江苏送礼免费品尝,反响良好。第二年,方阿根(现长兴县吊瓜协会会长)率先种植10几亩取得了可观的 第1页

收益后,泰明、老七等大公司纷纷进入该市场,吊瓜子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吊瓜面积已由1999年鉴湖边的几十亩达到2003年的12800亩,并由xx乡扩展到长兴县的其它乡镇及临近省市。目前xx乡吊瓜年产量448吨,年产值1200万左右,面积500亩以上的基地4个。有注册商标的企业有三家:泰明、老

七、志鸿,三家企业不仅在本乡和本县有生产基地,在安徽等外地也有生产基地。三家企业的总产量占到了全乡产量的60%以上。注册商标有5支:长明牌、xx牌、老七牌、罗岕牌、长欣牌,在上海、南京等长三角的大中城市超市中,xx吊瓜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销路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2000年以后长兴县吊瓜种植面积如下图所示:

3.各主体工作总结:

表一.xx乡效益农业各主体主要工作简表

各主体所作的具体工作分别如下:

(1)政府:

2001年长兴县政府对连片种植吊瓜100亩以上的农户补贴50元/亩。

2004年长兴县政府出台“510工程”,即到2007年建成吊瓜、sufenglin、特殊水产、商品蔬菜、苗木5个品种的累计面积各10万亩的种植基地。连片种植吊瓜100亩以上的农户补贴提高到80元/亩。

同年xx乡出台配套政策,连片种植吊瓜100亩以上的农户补贴30元/亩。

除出台鼓励政策外,政府还促成了长兴县栝楼协会的成立,并借助一切对外交流的机会推广吊瓜子。

乡政府还将于今年9月17日—18日在xx乡举办首届“中国·浙江(xx)吊瓜节暨经贸洽谈会”,扩大吊瓜籽的知名度和影响。

此外,乡政府努力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服务,如完成xx乡访贤集镇规划。村庄环境和乡村道路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吸引农业投资提供良好环境。

(2)协会:

长兴县栝楼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中介组织,成立不到2年,已经在全县6个乡设有6个分会,会员262人,理事14人负责决策,定期轮换,定期召开会员大会和理事的会议。协会的日常机构只有一个秘书处,绝大部分开支用于会员交流活动和技术推广。协会工作包括:

以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针对全年种植情况让高产量个人介绍经验,加强技术交流; 农时发简报介绍如何选择肥料和农药,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质量;

建立试验基地。目前协会已在当地建立了3个吊瓜种植基地,外地也建成了1000亩的高产示范基地;

与高校及专门研究机构合作,比如与浙江大学某实验室合作的关于吊瓜皮和籽的药用价值的研究;

协会会员利用外出交流机会推销吊瓜子产品。

(3)企业:

xx乡有注册商标的企业有三家:泰明、老

七、志鸿,我们有幸采访到老七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俞全堂并参观了他的工厂之一。

市场策略:“老七”看重长远发展,先打响品牌,抢占长三角大城市的市场分额,而不看重短期利润。

研发:老七公司与澳大利亚学成归国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出吊瓜子的含油量为38%,关于吊瓜子榨油的可行性研究还在进行中。

营销:产品已打进华联超市、南京路等地,并已在上海南京等地建立了5个直销点。扩张:老七旗下的吊瓜种植基地已经扩张到安徽并正在向山东发展。

多元化:该企业对本地资源的利用不仅仅限于经营吊瓜子的生产销售,同时还加工清汁笋并远销日本,“老七”的目标是做中国的最大的净水净菜的生产企业。

二.发展模式分析及建议

1.xx效益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图二.xx乡效益农业模式图

xx效益农业的四大主体关系如上图所示:

①政府——>农户:在发现市场契机后,县、乡政府果断地出台了鼓励种植的政策,直接以补贴的方式激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

②农户——>企业:企业按行情价格从农户收购原料——吊瓜;

③协会——>农户:协会给与技术支持,提高产量和质量;

④政府——>市场: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协助营销提高xx吊瓜子的知名度;

⑤企业——>市场:产品打入周围大城市超市、建立直销点、扩张生产基地到外县、外省;

⑥协会——>市场:营销推广xx吊瓜子的知名度。

这种模式的优势首先1、2、3三条线,这些代表了政府、协会分别给与农户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从而帮助产量的提高和原材料的充分供应,为企业抢占市场分额和扩大产品影响力提供了可靠的产量保障。企业与农户之间并无契约关系,这里虽然隐藏着原材料收购量不稳定的风险,但考虑到新生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大,合同虽能保证稳定价格收购但存在很大的农户违约风险。因此2号线代表目前的市场价收购机制,应该说在农村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xx模式的优势,还在于政府、协会和企业三管齐下为扩大吊瓜子的知名度做出努力,这在产品打入市场的初期也是很必要的,毕竟企业在发展初期人力财力都尚且不足,有必要发挥政府和协会在人员数量和与外界联系上的优势。但是考虑到政府和协会的职能定位,他

们与市场的关联实际是不必要的,产业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完全由企业来负责市场营销。

政府更多应定位于沟通农户和企业,一方面保持激励政策,另一方面改善农业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改善村、乡、县的基础设施,可以考虑使用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的优惠加快企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协会应该定位于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咨询和协调大小企业两方面:一方面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争取解决努力解决产量、吊瓜籽开口、久置渗油等问题,并利用协会的技术优势对吊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协会可以制定产业产品标准,把好质量关以防止假冒产品滥竽充数,影响xx吊瓜子的市场声誉,此外,协会可以协调大小加工企业的竞争,以防恶性收购原料故意抬高价格局面的出现。协会的原有营销人员可以进入企业的营销队伍。

因此,我们对xx向效益农业的下一步发展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2.xx效益农业改善模式

图三.xx效益农业改善模式图

①政府——>农户:保持政策激励;

②农户——>企业:企业收购原料;

③协会——>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④政府——>企业:改善外部环境;

⑤企业——>市场:营销、扩张之外,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掘当地特色农产品,产品多元化; ⑥协会——>企业:制定产品标准,协调企业竞争关系。

改善首先在于去掉政府与市场、协会与市场的营销关系,而将营销完全变成企业行为,从而避免政府、协会的营销与企业营销的重叠对人力、财力的浪费。政府和协会均为非盈利性机构,因此长期来看缺乏营销的激励,而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营销激励长期仍然充分。并且经过初期打开市场、积累一定经验,加之整合协会的原有营销力量,企业完全有能

力靠发展自己的营销队伍,不断增加销售渠道。

其次,增加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协会对企业的协调。这两部分的工作在目前实际也有,但是并不占政府和协会工作的很大比重。

就政府而言,目前的主要思路,仍然停留在吸引外部资金和推广产品上,而对于企业的扶持还还只限于土地上的优惠政策。下一步可以考虑利用税收优惠等更多种类的鼓励政策,并改善融资环境。由于吊瓜从收购到加工,只是8月到来年4月,年后的收购和加工量也很少,类似这样的农产品种植和收获季节性很强,由政府出面与银行沟通,促使银行开发季节性短期贷款项目要比企业出面沟通成本低。

就协会而言,目前仍停留在技术交流和服务的层面,而协调企业竞争关系和制定产品标准对地方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很必要的。在目前企业与农户之间无契约关系的情况下,协会来做协调工作可以尽量避免恶性压价损伤农民利益或是恶性抬价导致企业成本无谓增加的情况,对农户和企业都有好处。而产品标准的制定,在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门槛,减少市场上其他厂家进入该产品市场抢占份额,同时也保证xx吊瓜子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中长期契约与农民进行合作,“公司与农户通过中长期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契约的内容比纯粹市场契约要负责得多,包括保障起码收入契约、保护价收购契约、利润分成契约、资金扶持契约、1合作生产契约等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变形形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当然,农户违约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合理选择适合市场行情的契约形式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购量不稳定的风险,也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合理的契约内容是双赢局面的关键。

企业除了集中整合营销资源以外,还可以在长远上考虑产品多元化,挖掘当地其他农业特色产品资源。比如,老七公司已经加工制作清汁笋罐头并远销日本。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xx乡是银杏之乡,企业可以联合研究机构、政府对当地这些特产的药用、食用价值作研究,或在市场进行试销。

三.总结

效益农业,向农业要效益。xx的效益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结合了当地特产的一条发展路线。其效益来源,一是抓住了当地特产吊瓜子,二是理清了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四大主体的定位和之间的关系。其模式可以总结如下式:

特产+协调=xx效益

如前文分析,我们也发现了xx模式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和协会的中介职能定位模糊,企业的发展也仍有很大的空间。也用一个公式总结我们的建议,就是:

特产+协调+定位=更好的效益

第二篇: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开始走向产业化。以九连村为例,全村共有1861人口,600多户农户,有土地2400多亩。到2006年,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种蔬菜,形成蔬菜基地652亩,除了一些不适合种蔬菜的土地外,基本上都种上了蔬菜,农民每亩田的收入从600多元增加到2000多元,蔬菜基地成为九连村的特色农业。

2、特色农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6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652亩,桑园2500亩,杨梅2110亩,竹林2400亩,茶业1430亩,板栗2000亩。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基础建设滞后及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影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受长期以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村庄、农田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大规模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上浦镇村康庄公路都已建造好,但运送蔬菜的大型集装箱车仍然到不了田头,运输成本加大,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上浦镇虽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但除了金达茶厂年产值超千万元以外,其他三家企业规模小、设备差。且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松散,与各类龙头企业签约从事市场化生产的农户少,本地龙头企业原料以外地采购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带动力。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不能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且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许多农产品在销售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户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进行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迫切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类的组织,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增加成员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上浦镇只有九连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社员基本上是村干部,在向加工企业购买种子,销售蔬菜的过程中,提供免费的义务劳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合作社没有向社员收取经费,运作缺乏资金来源,如果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运作机制仍有待完善。

四是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上浦镇由于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小而散,所以极少能享受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影响了发展规模。

五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如九连村的蔬菜,就都是在田头直接被收购,均属初级产品,农民获利少。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六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较弱,在农产品销售上,有的合作社尽管与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或契约,但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部分农户自律意识、法制意识较差,造成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市场行情不好时,就找专业合作社,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

三、对策与建议

上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全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水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等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2、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能够为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利用我市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的有利条件,加速土地的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机制,使离土的农民转包、转让土地使用权,以便让农业经营者扩大经营面积。

3、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和基地,其实力强弱和牵引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成效。因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抓好一个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也就带动了一大片。所以,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各龙头企业通过定单,扶持各签约村推进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全程监督、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既可规避现阶段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存在的资金、技术、信息及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不足,又能为涉农企业发展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壮大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生产基地。

第三篇: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效益农业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效益农业

夹浦镇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志香

李志香,女,西蒋村人,全家3口人,2010年被村里效益农业发展大户推荐为西蒋村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担当起西蒋村300多亩优质葡萄统一服务、管理、销售等工作,并给村民推荐为西蒋村女村民代表,在她的带领与帮助下,使西蒋村的葡农发展有了方向、种植有了经验、销售有了市场,成为西蒋村引领农民发展效益农业,走共同致富道路的带头人。主要事迹如下:

一、不甘落后,鼓励大家发展效益农业。西蒋村是一个临近太湖的水乡,离集镇较远,世代农民以渔业、种植业为生,农民生活一般,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有一定门路和经济社力的农户创办了家庭工业,在家发展轻纺业,但对于李志香家庭家底薄、没发展门路的家庭来说,只能外出打工、田里务农,李志香看到了邻村农民发展葡萄效益好,亩收入可达5000元—8000元时,她心动了,向邻村的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讨教致富方法,到镇妇联了解政府的一些惠农政策,鼓动家人发展葡萄产业,走效益农业发展兴家的致富道路。在她的说服下,她与丈夫向外出务工农户、办企业农户流转了土地,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发展了20多亩的优质葡萄,还鼓励周边的村民与自己一起发展,在她的带领下,目前西蒋村已发展优质葡萄300多亩、涉及农户15家,从业人员达到30多人,成立了长兴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农民自己的商标,2010年亩收益在6000元左右,年产值达到了120万元,为西蒋村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敢于实践,大胆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抱团发展模式。

1现代效益农业发展需要培育一批新型农民,转变观念,用现代效益农业发展技术引领农民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效益农业发展,产业形成后必须有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抱团发展路子。李志香逢人就说:“农民怎么了,走对了路子,农民同样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镇农办说农民发展奔市场要抱团”。在她的带领之下的合作社社员有空就在一起商量社里农户的发展,比如,葡萄基地上的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商标注册、产品包装、销售渠道等问题,都做到了15户人家一个大整体,资源共享、有难同当,实现了葡萄园区内农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施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销的“六统一”标准,把社里15户农户,30多名农民都引领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她在15户农户发展过程中,遇到农户发展资金上困难时,她主动到银行对结,为他们服务。

三、好学进取,用技能提升来断有服务于田间的创业实践。她从事现代效益农业时间不长,她深感自己从业本领不够,她跟社里的社员说:“现在种田不同于以前,产业要精品化,出产要高效益,必须要接受新技术的学习,学好扎实本领才能走上致富路,蛮干走不通。”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镇农办、镇妇联举办的葡萄培训会从不缺勤,遇到技术性问题到邻村宋社长田里去讨教,学会了来指导社里农民,经常邀请县、镇农业专家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她要社里的社员抱团向土地要出产率、向市场要效益,成为夹浦镇11家合作社学习的典范,为夹浦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XXX市XXX农产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验介绍

XXX市XXX农产品有限公司位于XXX区淡水街道,是集自主研发、生产、加工、贮藏、配送和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6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50万元,到目前为止实际投资额约为8000万元人民币。近年来,XXX市XXX农产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整村土地承租、连接基地和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动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公司以租赁形式流入14000亩土地,涉及韶关、XXX等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规模发展名优蔬菜,带动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大力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坚持承租模式,实现互利共赢。XXX公司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在坚持“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主动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地考察、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后,XXX公司与村两委会进行协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金额及流转双方的责任、义务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公司与各村统一采取委托流转的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即农户与村委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协议,公司与村委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租赁合同。对愿意流转

1土地的农户,由出让土地的农户自愿填写土地流转委托书,以村委为单位签订租用期限为10年以上的土地租用合同书,依据各地块的地理位臵、水资源及空气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评估土地价值,分别给予400元—700元不等的土地流转租金。合同签订后,XXX公司随即向农户预付一年的土地流转租金,以保障农民取得最大利益。对不愿把土地转包出来的农户,采取平等协商、合作经营的方式,由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户严格按照公司生产流程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耕作,带动农户发展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实行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二)突出产业特色,发展规模经营。在租用的土地上,XXX公司严格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认真做好山、水、田、林、路规划文章,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走蔬菜种植规模标准化道路,率先推行创新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机械自动化的管理方法,大力推进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向规模化发展,彰显出了土地集约的优势。目前,XXX公司在XXXXXX、永湖、惠城区水口、惠东白花以及韶关等地分别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其中在位于XXX镇XXX村的XXX市XXX现代农业园区中心片区建成了集农业科研、无公害种植、示范推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0多亩,辐射带动1000多户农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特色优势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三)依托科技创新,促进土地流转。XXX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XXX农科院、XXX蔬菜行业协会、XXX区农业科学研究所、XXX市植保科等农业技术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发成果在公司生产基地实验,技术成熟后向合作农户推广,走强强联合之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实力,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XXX公司在发展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不断改造和创新传统技术,大面积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节灌、渗灌、喷灌等节水、节肥技术,促使蔬菜的生产向低成本、高效益、高技术转化。同时积极引进名优农业经济作物品种,大力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目前,XXX公司成立了XXX市XXX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蔬菜检测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7人,成功自主研发了“大跨度钢丝绳经济型蔬菜大棚”、“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设备”。由于有科技支撑,XXX公司的新技术应用与新品种栽培均走在同行前列。XXX公司通过发挥科技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农户开展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规模种植,以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有效地节省了人力与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四)着力项目建设,突出综合效益。通过土地流转,项目拉动,企业带动规模经营,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优质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促进蔬菜产业升级,XXX公司以XXX市XXX区万吨无公害疏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落户

XXX市XXX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模式、现代管理模式为支撑,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从2009年起公司采取向农户租地集中成片,通过土地流转投资700万元新建了5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种植基地,以“公司+院校+基地+农户”的新型合作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农药和生产技术,定价采收”的机制,直接带动900户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生产过程,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2万吨,预计总收入3000万元,年利润总额250多万元,带动农户生产面积2000亩,户年人均增收3635元。土地流转后的效益将是流转前土地产出效益的2倍以上,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1倍。

二、取得的成效

XXX公司进行土地流转以来,不仅让企业自身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农户分散经营的经营格局,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农户可放心外出务工,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则返聘为企业的产业工人,每月给予保底工资1500元,既增加了土地收入又增加了工资收入,实现了双增双赢,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二是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过去由于分散经营,农户各自耕种,施肥用药不够规范,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造成了很大的浪

费。现在土地由XXX公司采取集中经营,统一施肥、统一喷药、使用现代方法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从而大大减少了肥料和农药使用量。同时,土地适当集中,也便于农业机械操作,“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加大了农业投入,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土地流转后,XXX公司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去年以来共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整改农田、办电改水、兴修机耕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今年公司还投入资金120万元用于购臵基地种植设备、温室育苗设备、农残检测设备和其他设备等 5台/套。四是优化了农村资源配臵,加快了农村土地资源开发进程,拓宽了农业投资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今后发展思路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XXX公司今年下半年拟投资万元,在基地原有基础上新建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建设连栋温室大棚100亩,新建500亩的现代化喷灌种植区。并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营高效率”的建设目标,将XXX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培育和发展成为集种植、科研和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XXX区乃至XXX市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更好地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定稿)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永靖县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农业综合扶贫开发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要移民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县辖17个乡(镇),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54.39万亩。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农业生产从地域特征上分为东西山区和川塬区,川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东西山区山大沟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区域优势,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经营发展。在黄河、湟水河沿岸的川塬区,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果品经济林;在东西山区着力发展旱作农业,东部山区重点发展百合和马铃薯,西部山区重点发展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目前,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迈进,初步建成了东、西山区以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百合为主,川塬区以特色蔬菜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我县川塬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蔬菜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 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9万亩,其中温室蔬菜1.5万亩(3000座),拱棚蔬菜1.25万亩(13000座),高原夏菜1.35万亩,主要种植番茄、甜瓜等6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其中以番茄、黄瓜、草莓、番瓜、茄子、甜瓜、辣椒等7类蔬菜为主。年产各类商品蔬菜17.05万吨,实现产值14217万元,蔬菜种植销售的收入占种植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8%。蔬菜产品除满足本县城乡居民需求外,主要销往青海、宁夏、陕西、新疆等周边省区和甘肃省兰州、武威、甘南等城市;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无公害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无公害认证规模逐渐扩大。在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7.5万亩,生产的西红柿、草莓、百合等14个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并取得了“刘家峡红枣”、“刘家峡西红柿”两个地理证明商标准用证书。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针对历年检测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整检测重点和方向,扩大检测范围和频次,增加种类和数量,对产地、市场销售的蔬菜实行定点和随机抽检,每年检测蔬菜样品1000多个,平均合格率为99%以上。三是基地监管工作到位。按照“县上部署、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干部带头、农户实施”的原则,全面建立了生产过程档案,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追溯制度,生产的蔬菜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

——脱毒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东西山区群众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来重点培育,以县良种场 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为依托,通过提认识、引良种、建基地、调结构、拓市场,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目前,扩繁脱毒苗125万株,在良种场、杨塔等乡镇建成防虫网棚原种田530亩、一级良种田8000亩、二级良种田9000亩,引进马铃薯示范推广陇薯3号、庄薯3号、新大坪等10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合我县的接班新品种。同时,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马铃薯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种植效益,确保群众用上放心良种。通过修建良种贮藏库,延伸壮大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链条,逐步实现马铃薯由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转变。目前,已在县良种场、杨塔乡徐湾村新建1000吨马铃薯良种贮藏库3座。为农民增收和马铃薯的增产扩繁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合产业规模化发展。百合是我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现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把关山乡、徐顶乡、陈井镇百合产业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业百合示范基地,现种植面积已达2.9万亩,被列为“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主要销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外销量达12.3万吨,外销额达11685万元。同时,培育了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效益,使百合产业成为市场竞争力强、产加销分工合理的支柱产业。今年,全县百合留床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达到1.5万吨;百合良种普及率达95 %以上,100%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商品转化率达95%以上,逐步建立健全国内外百合系列产品销售网络,实现百合产品销售标准化、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

二、影响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市场,缺乏农产品创汇途径,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目前,由于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的基础薄弱,应用新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仅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

3、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特色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通,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了解、不熟悉市场,往往在生产安排上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由于我县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气候变化大等原因,使投资特色化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影响了群众的收入。

4、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各自为政”,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更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特色农业 品牌。

5、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收入偏少。

三、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制约因素,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依然很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注重健康需求。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农产品市场对特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区位优势。我县距省城兰州市仅有40多公里,兰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境内兰刘(兰州、刘家峡)铁路专线直通县城,国道213、309线和环县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折达(临夏折桥至兰州达川)公路即将开通。黄河水运连接临夏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地理位臵较为优越,北靠兰州市,西邻青海民和县,南接临夏县、东乡县,东壤定西市临洮县。东进西出,北入南上都十分便利,对生产销售农产品具有十分便利的区位优势。

3、资源优势。从地理位臵上看——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属大陆性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温和、干旱少雨、热量适中;从光热资源上看——县内的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四季分明,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0度,日照时数26.2小时,光照充足,满足于农作物生长周期;从水域资源上看——境内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在三大水库,水质好,港湾多,无污染,水域面积达32.7万亩;从土壤性质上看——我县海拔2200米以上的东部二阴山区,土壤类型为白麻土类和黑麻土类,有机质含1%左右,氮、磷含量不足,土壤疏松,气候冷凉湿润,产地环境无污染,土壤既有水平分布又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独特良好的生态条件适宜特色农业生长发育和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生产。从土壤的分布上看——我县东西山区及塬台区土壤主要以黑垆土为主,山区零星分布有栗钙土,塬台区零星分布有黄绵土,川区土壤主要以灌淤土为主,这为特色农业提供了最基本的基础条件。

4、品牌优势。地理标志能为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无限商机,对提高地方群众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运用地理标志保护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成效尤为显著,在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县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源,探索区域品牌整合机制,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将特色农业产业链做深、做宽、做大,发挥协同合力。结合实际,打造品牌,优势互补,形成具有产业实力和区域特性的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利用我县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因地制 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多效益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生态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以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

2、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区域资源优势。按照“产业调强、质量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我县实际,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化升级。一是调整设施区域布局合理,发挥资源优势。由于县内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日光节能温室采光、蓄热、保温性能好,生产的蔬菜产品产量、质量高,效益显著,但全县面积小,规模不大,政府应加大支持和引导,加快日光节能温室的建设和改造,形成规模;二是调整品种结构优化,积极推广特色种植。要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提质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快品种改良和更新,形成主导产品,增加名、优、特新品种,发展特色产品,突出价格优势,延长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3、扩大基地规模,增强规模整体效益。一是在稳定巩固现有的基地规模基础上,按照“设施化、标准化、无害化”要求,扩大基地规模,突出主导产品优势。二是着力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强力推动蔬菜产业上水平,加强对蔬菜质量全程监控,从源头把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关,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媒体宣传,扩大销售,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打响永靖蔬菜品牌。

4、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是特色产业经营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要实现农业特色化经营,就必须培育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市场销售畅通。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市场。借助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发展战略的东风,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高效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和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对周围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5、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一是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方式,逐步形成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龙头型经济。才能加快我县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乡效益农业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昌吉市设施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昌吉市设施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完成种植面积18650亩,其中温室6380亩,拱棚12270亩。新建保鲜库15200立方米、4200吨,贮藏窖104......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 开拓创新 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

    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县政府《关于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集中力量开展县情调研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农业产业化调研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主题:关于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时间:2011年7月15日 地点:山东省日照市任家台度假村、无棣县黄河岛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