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摘 要:摘 要 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是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与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改善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农村整体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 特色效益;农业;休闲旅游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给新型农业革命及休闲旅游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深入推进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价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农业与旅游融合不深,呈现零乱、分散的现象
农业作为合川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实现农民农村的致富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情况中,不难发现,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效益农业仍然停留在处级阶段,依旧是农耕的传统模式,尽管目前合川在极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农业,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在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上,存在“有说头、无看头;有亮点,无看点”的单打独斗的现象。在农业发展的时,没有注重完善旅游设施设备;在农业形成规模时,没有注重发掘旅游的内涵与层次;在农业初显成效时,没有注重打造和营销旅游产品,导致优势不明,竞争不强、后劲不足,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难以吸引游客前往。
1.2 创意与架构结合不精,呈现后劲乏力的状态
打造精品休闲农业,就是要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特色、创意及合理的架构与规划。但目前,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中还在创意不足,架构不清的状态,导致效益农业裹足不前,旅游开发稍显单薄。一是着力打造的效益农业之间相距较远,较为分散,旅游所必备的道路设施等级低,有些地方甚至无法错车,难以连线成点,供游客进行观赏、体验。二是在资源整合中,缺乏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自然与农业景观,整体架构与规划不清晰,没有突出旅游主题和特色休闲项目;单纯地依靠现有农业开展节会活动,没有进行创意提炼和农业造型设计,难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1.3 营销与推广战略缺位,呈现发展瓶颈的结果 关于促进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破冰之路 2.1 注重项目引领,提高农业旅游品质
合川区既有田园式的美景,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自然的山水风光,又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因此,合川区须重点引进,项目引领,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一体化农业旅游综合体。通过整合资源和自身优势,打造享受视觉盛宴的农业休闲观光带,增加一批既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设备,又能增加观赏乐趣的服务项目,大力引进发展龙头农业项目,带动和辐射周边,建设一批民俗文化院落、快乐小家、棋牌互动、唱歌和游戏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形成体验本土风情、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本地名优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的聚集地。二是完善精品农业旅游线路。将各村的农业亮点和品牌串联成线,打造“畅通旅游工程”、“精品旅游线路环线”,将旅游景点与四大片区节会无缝衔接,完善周边景物造型,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与效益农业;将片区沿线农业产业进行整合,形成产业环线,拓宽道路,提升道路层次。开通旅游专线和热线服务,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服务,提升农业的水平,带动旅游的升温。2.2 树立品牌标杆,增强农业旅游效益
研发产品,创新品牌,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条,力求效益做大化。一是打造以农业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模式,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模式的价值在于其旅游、休闲、游乐、娱乐和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它不同于其他大型的或一流的城市主题公园,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低成本和原生态,更多依赖的是原有的农业生态资源进行打造,外加农业项目体验和传统农村游戏结合,诸如在四大片区节选具有代表性的农家庄园,进行特色化、专业化、多元化和民俗化的打造,有利于带动农业的转型和休闲旅游的有效融合,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注重创意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在打造的主题乐园中,必须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创意成为扭转传统农业发展的必备要素。
第二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
****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勤劳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发展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的美誉。****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休闲旅游农业的档次不高,知名度低,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行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十多年来,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资产投资总额达****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年营业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主要发展形式有:
1、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实施农村“五改十化”,美化村容村貎,在此基础上,发展一些与旅游配套的农业生产。比较成功的如*****,该村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全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90.3%,同时,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几年间,****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此后,结合农村旅游开发,农业部门引导进行休闲旅游农业的探索,先后建设80多亩的休闲果园,30多亩的休闲垂钓鱼塘,20多亩的无公害野菜,100多亩的提子采摘园、10多亩的草莓采摘园以及冬油菜花、冬潮菜、冬萝卜等生产。2006年该村获得了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目前,每年到该村来的游客约**万人,旅游收入***
1万多元。
2、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先后在****镇才旺村、****镇中灵村、****镇*村等地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其中***镇**村示范园以优质瓜菜大棚种植示范为主,****镇中灵示范园主要是从台湾引进四季竹、番石榴、甜杨桃等示范种植,****甘村示范园一开始种植黑美人西瓜等优质瓜果,后来进行秀珍姑等食用菌生产,以上这些后来都由于生产效益不理想,后续投入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2006年,由个体老板在****镇甘村投资建设了绿满地优质提子生产示范园,该示范园规划面积2000多亩,现已种植南方优质提子500多亩,进行了园区道路、农田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时,正在陆续建设餐饮、烧烤、休闲等功能区。2009年,该示范园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3、农产品采摘园建设。比较固定的有***村的提子园和****提子园,此外,一些农民在城郊、旅游景点旁边种植草莓等,供市民休闲游玩采摘。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做法
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对一些有基础的镇村,市镇两级政府都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建设中,市委宣传部、*****镇政府和市旅游局等积极帮助该村搞好旅游规划,市农业、交通、水利、能源、建设等部门也从各个方面给予物质和技术上的扶持,从而加快了该村旅游开发建设的进程。
2、财政引导,增加投入。对一些潜力和示范带动意义的产业,*****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适当的扶持,如在******观光示范园建设中,一开始投资老板还有些犹豫,市农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政府进行适当扶持,得到政府的采纳,当年市财政就扶持了建设资金****万元,政府的支持激励了老板的信心,当年便建成观光园200多亩,几年来,带动全市种植提子面积达5000多亩。
3、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以个体老板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为主,如*****观光园个体老板投入了1000多万元,而且目前还在不断的增
加投放完善相关设施,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而以前一引起政府主导的示范园建设,大多由于后续投放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市对休闲旅游农业没有统一的规划,只能是见子打子搞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随意性强,很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如以前的草莓采摘园在丛义、中灵、勾漏都是种植一样的品种,现在罗政村提子观光园和绿满地的提子观光园在品种上也有很大的雷同。
2、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开发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投资者原来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得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档次不高。
3、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上没在思路,没有行动。
4、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土地、房产等不能抵押,融资困难,影响产业发展。
四、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要重视科学规划。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
4、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2: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调查表
第三篇: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
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休闲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濒临海洋的沿海地区,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便利的交通,独特的自然风光,为发展了休闲农业提供了客观基础。河北省环抱京津,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三市毗邻京津。唐山更是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京市到唐山市150公里,唐山市距天津市120公里,天津市到北京市137公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现在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北京、天津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这个数 1
值,这些都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客源。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相对于南方有些省份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是面相对较小,点相对较少。2011年初,唐山市的迁安市被授予2010年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我省第一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同时,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有:迁西县渔夫水寨休闲农业观光园、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另有承德市的滦平县周台子现代农业休闲园区。今年,迁西县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已通过审核验收程序,将成为河北省沿海地区秦唐沧三市继迁安之后的第二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迁西县京东胡子板栗大观园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也已验收通过。到目前,唐山市荣膺“河北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有14个,主要分布在迁安、迁西、丰润、乐亭、遵化等县(市)区,以迁安、迁西为主。
二、对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休闲农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市民,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对此,就发展我省沿海地区休闲农业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虽说发展休闲农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发展初期应以政府引导为主要力量。沿
海地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沿海资源,积极引导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各类行政主管部门都应该将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抓手,积极主动地把休闲农业发展列入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去年底,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局举行了推进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沿海市各级政府特别是沿海区县(市),要成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分工责任制,同时,建立旅游特色村(点)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2、做好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要重视科学规划,在建设中强化规划意识,切忌凭一股热情,一哄而上。在休闲农业建设上要重视项目设计。设计主题鲜明,功能区分明确,科学规划景观搭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精心选择经营项目,研究市场需求,策划经营模式;所涉休闲农业经营项目,挖掘其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将民间传说、故事、典故、散文、游记、诗赋融汇其中,突出文化塑造。规划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做到高起点、有特色、规范化。由于目前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专业人才比较少,可从国家、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做出规划,以确保休闲农业发展更加科学规范。特别是已经有部分点的地方,如何将原有点串线成面更需要专业人员的设计论证。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乡村公路建设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但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对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乡村网络通讯、供电供水、医疗卫生服务等条件,配套抓好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停车站场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圈、改厕工作,特别是旅游村的村容村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建设。旅游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城建部门、文化部门、卫生部门等要各负其责,共同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尽职尽责。让游客感受到这里既有农村安静的优美环境,又具有城市水平的生活条件。
4、依托资源,突出特色。休闲农业发展要在认真分析本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发展重点。可以将休闲农业发展与“三色”旅游结合:在具备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开发休闲农业,让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认识、了解或掌握农业常识;在具备海河资源的地方,打造“华北垂钓之乡”,开办海上旅游观光项目,发展蓝色旅游;在一般的地方,可以重点突出绿色、有机和生态,以绿色有机食品的果蔬采摘等活动为主,发展绿色旅游。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发展城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基地兼容型;从功能上可以有所侧重,如发展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同时要注重文化品位,继承和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针对北方冬季特点,冬天将滑冰、滑雪和温室大棚建设溶入其中,以满足一年四季人们对休闲农业旅
游的需要。
5、加强教育培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这方面的人才缺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弥补高层人员的缺失,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初中级人员的素质。农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强化对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结合项目开发制定出人才培训方案,重点对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开发、景区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市场促销、烹饪烹调、语言表达、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讲解等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休闲农业旅游村镇(企业)分管领导,乡村旅游点经营和从业人员。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支持,开展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
6、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这个目的重要途径。依托当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发展规模化的种养第一产业;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休闲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然后,通过餐饮、住宿、农产品流通等实现第三产业发展。休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将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休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也才能更好的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的全面需求。
第四篇: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李鸿儒
2011年11月30日14:21来源:《宁夏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教育,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意义重大。
比学习,在解放思想、争先进位中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等的论述,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措施,找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点,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兴区”战略深入实施。要以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为先导,在加快文化事业方面下工夫,在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下工夫,在促进文化旅游大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引进外力,激活内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优势特色产业,增强竞争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比能力,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银川市西夏区拥有沿贺兰山地带的优美的生态资源、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魅力。但由于基础设施差、规划建设投资大、整体开发打造难度大等原因,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任务艰巨而长远。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整理以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等为主的“五种文化渊源”,在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骨干文化企业,发挥文化旅游基地(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区域性特
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充分体现民族、区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具有西夏古都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比干劲,在攻坚克难、重点工作突破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影视创意文化、酒庄文化和旅游三产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的影视创意企业合作,更广泛地传播西夏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将基础建设、旅游发展、文化项目、体育赛事等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带动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公共设施等资源融合,创新开发模式,推动各类文化旅游要素集聚发展,不断催生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形态;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比活力,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项目投资,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围绕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宁夏王牌旅游景区,加强道路、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康体检等文化旅游产业要素,改变我区文化旅游行业条块分割和“擦边球”的状况,努力构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旅游休闲区、贺兰山宁夏西线黄金旅游(线)中心区和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核心区。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加快推进801文化创意产业园拓展项目等大项目带动,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怡游西夏建设,彰显西夏古都文化特色,将文化理念融合于旅游产品开发,引进大型休闲
娱乐项目,积极发展会展旅游、赛事旅游和宿营地等特色旅游,构建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格局,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提升具有西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比奉献,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发展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巩固“五比五看”争先进位活动成果,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大力开展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等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领文化前进方向,为建设宜业怡游逸生活和谐幸福新西夏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规划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和休闲娱乐场所,继续打造自治区“周末社区欢乐大舞台”等广场文化品牌,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第五篇: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近年来,我省休闲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延伸了农业效益,丰富了农业内涵。为了摸清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成效、经验,根据“全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提纲”要求,现将我省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效与做法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东临太平洋,气候适宜,交通发达,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地区旅游网络的纽带。加之比邻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兼受闽台农业合作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影响,因此,福建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分异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福建休闲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
一是初步实现休闲农业多样化。福建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 年代末,在厦门、漳州两市最初兴起,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为主体形式。发展至今,已具明显的特色,类型繁多。遍及我省城郊与景区周边,各地也先后建立了观光农业园区、观光花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生态农庄、“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农业休闲园区。
二是初具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全省乡村旅游点和旅游村镇约有1000 多家,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员几万人,间接解决劳动就业数十万人。接待休闲者约2000 多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近80 亿元。尤其是福崛、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三是经济效益比较明显。2009 年“五一黄金周”,福州市休闲农庄接畴息人数超过100 万人次,营业收入约2 亿元。据有关方面预测,厦门市困侧为年乡村旅游接待量达到300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ro 亿元。
四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泰宁县水际村有三分之二户数和五分之卫的劳动力专业从事休闲农业,2007 年,累计接待游客37 万人次,实瑰旅游收入1110 万元,以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完成总产值2100 万元,村集体收入117 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上万 1 元;近年来,该村先后获“省明里下
一、“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来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同时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憩的新天地,为城乡经济、也丈为信息提供了互动的交流平台,成为我省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我省重视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工作。省里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曲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对全省旅游工作组织、协调、统筹和整合。我厅与凿旅游局成立了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工作。全省上下形成了通力瞥电、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中。主要做法、基本经验有: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近几年,我省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取了切实裔欢约引导服务和扶持鼓励等方面措施,通过对在一些地方设立高新农业藕权云区、创立台湾农业创业园,开展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活动等,推动休闲夜生幸业不断拓展和深入。特别是近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应游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县城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制定了加大财政金融支瓷方变,支持旅游项目用地用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徽御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服务措施,为深化休闲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把规划作为发展休闲农业的先导,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制定,并围绕规划推进工作。2006 年,我厅制定了《 福建省“十一五”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观光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点任务,为休闲农业不断拓展、观光产业不断提高指明了方向。福州、厦门、泉州等大中城市的规划重点,依托现有的旅游景点,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郊区和旅游主干道旁开发农业观光和休闲场所。在山区规划发展以生态型观光农业为主,在沿海规划发展休闲型渔业为主,都制定相应的规划。科学规划使发展有了蓝图、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坚持示范点带动。把经营休闲农业较好的企业树立为典型,做为示范点来扶持,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08 年,我厅与省旅游局、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建设活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巧家“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予以资金扶持,这批扶持的“农家乐”示范点,大都在城市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规模,代表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以抓“示范点”来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带动一方富裕,成效明显,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四是管理逐步完善。福建省休闲农业协会于2007 年成立,加强了全省休闲农业的联 2 系,泉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厦门市旅游、农业等部门组织制定《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规范》和《 乡村旅游示范点安全质量要求》 两项地方标准,近日即将正式出台。
二、困难与问题
我省休闲农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有:
(一)规划不科学,管理不规范。近年来,我省休闲农业发展大都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使得项目设计趋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缺乏个性和文化内涵,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甚至有的地方造成了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
(二)特色不明显,发展不平衡。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兴起于改革开度,、合,与我国的台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由于政府和经营者对休闲农业诙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市场分析,使得休闲产品单
一、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同类型休闲农业定位的差异性小,同质化趋势严重。同姗.沃闲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发展不平衡,多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著名景点硬之二
(三)法规不健全、政策不明朗。目前,我省民间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很高,省里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对休闲农业发展尚未制定具体幽优惠政策,也还没有制定“全省休闲农业质量和安全”的评定标准,缺乏酬导作用。没有法规,就难以管理,也难以保证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四)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扶持不够。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酶长持资金和政策不到位,乡村农民和企业缺乏资金,使得休闲农业发展多专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庭大高,缺乏吸引办,招商引资困难。因此,资金缺乏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畏:
(五)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我省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和服务人灵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存在知识层次低,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等问题,管理介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导致接待水平傲下:
三、基本模式、产业类型、以及在促进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产业类型。福建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厥情民俗等传统休闲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休闲资源的分布地,各地的休闲农业产业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1、田园农业乡村游。主要凭借优美的乡村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及独特的农业生产过程等,以此来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玩等休闲活动。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风田”之称,受复杂而多样的地域性自然环境及不同耕作习俗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田园景观,如茶园、桃园、李园、橘园、荔枝园、批把园等;以及梯田、松涛等乡村田园景观。利用这些条件可以开发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等。、民俗风情乡村游。以民俗村镇的生活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目为特色,吸引广大游客和观光者前来观光浏览、康体娱乐、学习研究等。福建省民风、民俗与巧节庆等乡村文化景观丰富、舍族文化、客家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舍族山歌、民族节庆、婚丧嫁娶、民间信仰以及传统的民间工艺等。此外,福建民间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南音、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高甲戏、萝剧、闽剧等,利用这些开发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农家乐。是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依托,以农民为市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福建山多林绿海岸线长,利用这个特点开展“林家乐”、“渔家乐”、“农家乐”等各种具有福建特色的休闲观光,为城市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食、住、行、购、游、购、娱、等系列活动。、特色产业型乡村游。在村镇范围内,利用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经营,以一村一品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福建盛产茶叶、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岩茶等享誉全世界。目前福州满堂香茶艺观光园、安溪中国茶都农业观光园、“中国茶乡”武夷岩茶大观园、天福茶博物院等以茶为载体的旅游景区都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利用茶产业、茶文化开发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茶园观光制茶、品茶、欣赏茶艺表演等系列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村落民居建筑乡村游。乡村地区的特色村寨是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如福建永定、南靖客家土楼、漳浦赴家堡、邵武和平古城等。依托悠久灿烂的地域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漫.开展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旅游。
(二)基本模式。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2008 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的业二近1800 家,运行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乡村组织型、公司型、农户型、公夏+农户型、综合开发型等。投资结构主要以个体和民营企业投资为主,至2008 年底,全省休闲农业投资总额达到近360 亿元。
(三)发挥作用。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业劳动生活场景为载体,以农民经营为主体。它把“三农”推动向市场,使旅游业与‘三农”有机地结合起来,盘活了 4 农民的闲置资产,加快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硬设,同时也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乡村农民兴建特色餐馆,购物商店等旅游配套设施,优先满足景区附近村民承包经营,销售土特产品;落买优惠政策,扶持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利用丰富的竹木、土特产等原料,吸攻民间传统工艺,研制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了乡村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休闲农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育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发展。我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鑫结合起来,对旅游村镇优先解决农村交通、通信、供电、卫生、饮水等方面粉突出问题,按照新农村与旅游功能配套建设的要求进行编制建设规划,陡时发动村民推广使用沼气、节能降耗,保护森林资源。帮助景点区完成通衬公路的路面硬化、医疗施设建设、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工程。到2008 主止,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76 亿元,硬化总里程约4.1 万公里,乡镶通畅率达100 %,农村沼气建设继续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8 主,已建农村沼气6 万户,2009 年全省计划新建农村用户沼气6 万户以上。、提供了就业机会。龙海市龙佳生态温泉休闲山庄自2000 年元月开业以来,经营保持良性运营,每年接待呈上升趋势,2008 年接待游客66.6 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3.12 万人次,全年总收入1783 万元人民币。山庄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数共计366 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297 人,占总人数81 .巧%,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2008 年,全省休闲农业就业人数约60 万人。
四、制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上有哪些创新
(一)发展规划。2005 年,我厅编制完成《 福建省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并上报农业部,2007 年,编撰福建省农业功能区划报告,科学地划分了农业不同区域的功能,其中有: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就业保障功能区、生态调节功能区和文化传承与休闲观光功能区。根据福建的农业文化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再次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了区域的规划。
(二)发展思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我国重要的自然私文化旅游中心”。我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互补的闽台合作基础,在新形势下,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认真实施《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划休闲发展布局,加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具有较竞争力的休闲农业产业。
(三)发展目标。到2012 年,全省休闲农业收入达到100 亿元,到2020 年,全省休闲农业总收入超过300 亿元,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当地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面貌根本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发展重点。为了适应全省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将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为“一区、两带、四群”。、构建海峡西岸休闲农业区。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通、法缘相循,在贸易、旅游、农业、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建设海峡西岸休闲农业区,要突出“海峡休闲”主题,联合东岸,打造“海峡休闲”品牌,坚持立足本省,联合“联合两岸四地”,开拓市场,策划思路,实施联合,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依托两大特色休闲带。形成北起宁德、经福州、莆田,至泉州、厦门、漳州的东部蓝色滨海休闲带,和北起武夷山,经南平、三明至龙岩的西部绿色生态休闲带。、培育四大休闲农业富集地。一是开发独具特色的闽北乡村休闲富集地;二是主推休闲、文化等专项旅游的闽东乡村休闲富集地;三是完善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体验等闽南乡村休闲富集地;四是以闽西客家风情和绿色生态为主的闽西乡村休闲富集地。
五、出台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2009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城市周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 万元专款贴息支持非财政投资的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对创建国家4A 级以上景区和优秀旅游县予以奖励”。“支持旅游项目用地用海。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利用增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手续。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按有关规定审批后,通过公开竞价方式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最高40 年的使用期。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以合作方式与开发商开发旅游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建设接待、办公用房,合作经营单位可凭合作协议等依法办理接待、办公用房相关手续。”
2009 年5 月23 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福 6 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 条例》 鼓励从事“休闲农业”等闽台农业合作项目。《 条例》 的实施,必将为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保持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的地位,提供有力的法制支持和保障。
2009 年,省农业厅筹集资金50 万元,扶持农业乡村旅游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用于指导和扶持农业乡村旅游企业(名镇、村)编制乡村休闲产业发展规划(策划)、特别是用于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示范点的规划二以及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建设生态农业、推进村容整洁、道路及饮水等支农公共设施工程项目。
2008 年,厦门市区两级政府投入了1200 万元资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
六、体系建设、今后工作思路及目标。
2007 年,省农业厅与省旅游局联合成立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由省旅游局、省农业厅领导兼任。目前,由我厅负责指导全省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工作,各市、县(市、区)农业局负责指导当地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工作。
令后的工作,界路主要有: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要紧紧围绕摧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建立“两个先行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与合作先行区)的总目标,使休闲农业发展成为闽台交流的新平台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一)加强统一领导。加强对休闲农业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由省政府领导牵头,建设、农业、林业、海洋渔业、水利、财政、交通等有关省直部门参加,成立省休闲农业指导协调小组,统一负责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二)完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抓紧编制《 福建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有全局观、大局观,统筹考虑发展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城乡结合,突出资源、环境、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覆盖全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科学规划体系。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休闲农业项目;加强休闲农业产业的开发,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
(三)抓住休闲农业产业政策导向。休闲农业发展主要靠政府主导、企业推动,要认真思考我省发展的模式、发展的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加快休闲农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用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台资、外资资本流向休闲农业产业,从而解决投融资问题,并通过优秀企业的引进带来观念的更新和 7 人才的引进。
(四)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在开发建设中,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的需求,开发满足人们需要的休闲产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人才建设。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应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接待服务能力。
七、主要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一)进行科学规划。建议在开展全国范围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规划相结合。
(二)加大投入力度。休闲农业是一种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建议国家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块资金,用于补助各省(区)市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三)大力开展示范点建设。建议在目前休闲农业群中选择一批基础好、区位优势佳、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景点及项目,通过政府适当扶持,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园、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等。在示范中要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通过示范,确立科学系统的休闲农业发展的行业标准。
(四)理顺管理体制。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是农业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建议尽快组建休闲农业管理体制,由农业部牵头。会同旅游、林业、水利、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成立“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以避免职责交叉、管理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