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5篇)

时间:2019-05-14 23: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篇: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是一个将农业项目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或者说是新型的旅游模式。目前,休闲农业项目以其亲民性质具有很强的市场。

农业项目植入休闲旅游——从农业的角度看:

单纯从农业的角度来讲,农业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传播现代农业理念,帮助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业项目从本质上而言,还是一个以农业产业为基底的项目,农业作为景观、作为产业是项目的大底盘。而农业如何在项目中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并做出效益,是项目的重中之重。针对农业,重点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做农业如何赚钱?纯做农业是很难赚钱的,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且产出有限。不论是本地农业旅游,还是国内高端的农业观光项目,亦或是国家农业示范基地,只做纯农业项目,都没有带来适合的经济效益,现在的经营都举步维艰。因此如何在农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产品构架,进而带来经济效益,是本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湖州安吉-开心农场 农业项目如何提升吸引力?农庄项目,虽然看上去产品比较丰富,但是仍然缺乏核心吸引力。以自然生态和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养生农庄,在欧美国家流行已十分普遍。例如法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前往乡村别墅修养和短期居住,占法国全国旅游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多。在国内,高端“假日农庄”还刚刚起步,在国内属于较稀缺的旅游项目,所以,对于农业项目,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准确定位,通过对全国的旅游市场,区域的旅游环境及项目地的实地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得出真正适合本项目的开发模式,将项目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休闲农业项目,弥补市场缺口,才是项目长远发展之计。

▲ 湖州安吉-老树林度假山庄 农业项目如何提升品质?如何突破传统的乡村休闲项目,跳脱出农业生产,转变为田园生活方式,让高端消费群体留下来?如何形成自己的软实力,形成看不见的经营模式,形成“可复制战略”与“品牌化整合战略”?这都需要一套成型的经营理念与配套产品构架模式。▲ 湖州安吉-帐篷客

农业项目植入休闲旅游——从旅游的角度看:

对于农业项目而言,应该是通过农业来做旅游,通过旅游来抄热地块,做活项目,最终达到项目扩大盈利的目标,帮助农民增收、保证企业盈利,树立政府形象,促进区域发展。● 促进农业项目功能升级农业种植到“田园化”的生活方式——这种升级更多的是从一个田园化景区的角度出发,在兼顾到种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更多的体验类项目。如“农业科普园、DIY工坊、有机蔬菜基地、田园生态餐厅”等等,让人们来此除了购买蔬菜外,有更多种类的功能可以体验。● 促进农业交易市场升级从普通的农业需求者到“休闲”爱好者——农业项目植入休闲旅游后,未来的消费客群除了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外,还包含了生态产品供应者、定向会员配送,及包含了项目地附近的自驾游客、休闲会议游客、养生养老度假游客、科普观光游客等等。扩大项目本身的市场潜力。▲ 湖州安吉-城山沟山庄 农业项目规划植入休闲旅游如何“打包销售”?

通过视觉效果强的主题景观引爆市场作为多年专注于休闲农业、旅游园区项目的打造经验,可以通过主题花卉、香草的种植,对于市场的吸引力大,效果明显,模式成熟,文化延展性强。

▲ 湖州安吉-中南百草园 通过主题节庆活动短时间内打开区域市场节庆活动策划是一项以节日为载体,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安排和节庆内容的设置,来达到对当地优势资源的宣传或者获得经济资源收入目的的一种策划方案。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达到短时间内宣传项目、打开市场的效果。▲ 湖州安吉-“熊出没”乐园

通过水系打造亲水休闲度假项目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环境,提升项目的品质。

▲ 湖州安吉黄浦江源第一漂 通过健康安全的生态餐食供应、配送,准确定位会员市场,形成固定客源通过绿色农产品的的订单供应、会员配送,打健康品牌,与当地各大企业形成会员定制产品,为园区巩固固定客源,并推介园区相应配套项目,如会所、拓展基地等。通过发展木屋产业、营地度假等项目,打造田园生活的标杆基地生态木屋的生态在于与环境的亲和性,不需要过分的基础,只要是绿植区都可安置,从用材上除了少数金属构件外百分之九十使用的都是自然材料,建筑界称之为会呼吸的房子。在园区一隅,绿植,小岗、清溪、游鱼共同构成一个环境和谐型园区。

▲ 湖州安吉-九龙峡度假村 浅析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如何融合旅游发展? 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均高于20%。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初步形成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发展格局,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发展主战场。

但同时,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产品开发粗放、结构单一的阶段性特征,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仍不健全等。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是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起,主要联合财政部、农业部两部委在全国范围开展。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是促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布局的重大举措。同时,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农业综合产业链,已成为国内众多农业园区的普遍做法。本文以象山大塘港农业区域旅游战略策划为例,着重探讨大型农业园区旅游发展之路。一

认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

(一)是致力于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是在特定区域内,通过财政引导和政策扶持,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源,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主线,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规模较大并享有财政支持的现代农业园区(1)园区区域规模(园区内的国土面积)和相应中央财政资金(2)财政资金投入用途和比例(三)是探索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园区用规模化理念开发农业、低碳化理念改良农业、标准化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工业化理念装备农业、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力争在园区内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等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生态观光、农村居民安置和休闲等各类功能区,最终打造成为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高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二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旅游的必要性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导向:农业休闲化,提升附加值高效、智能、生态、可持续、多元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关注农业休闲,重点聚焦农业微笑曲线利润较高的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是以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为重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基地,发展休闲农业具备空间、设施和组织优势。(二)国家农业政策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多元化自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发布了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具体包括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国家现代农业园区致力于现代农业的综合开发,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其应有之义。(三)市场导向:农业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国旅游消费的核心领域2014年,中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全国建成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5到10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可达20亿人次,其中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很大,农业及乡村旅游正在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三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路径探索

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旅游有三大优势,一是来自政府层面较强的组织和资金保障,二是来自市场层面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三是来自消费层面中国游客对农业及乡村旅游的特别偏好。有效整合三者之间供需关系,搭建特色旅游产业运转体系,将对推动本区域旅游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进行以下路径设计。(一)搭建旅游发展基础工程

(1)通达界面——旅游交通工程包括交通基础线路引导(对接外部交通、打通内部交通)、绿道与慢行系统优化(承接上一层次旅游规划、完善全域绿道网络)、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标识、慢行设施)、特色交通方式引导。(2)服务界面——旅游服务配套工程包括线上的智慧信息服务(网络端和移动端开发),线下的旅游集散服务(服务基营、服务点、自驾游集散中心三类服务设施)、旅游标识系统(综合介绍牌、指示牌、景点介绍牌三类旅游导览牌)、环卫设施服务等。

(3)绿化界面——旅游绿化种植工程包括道路绿化体系引导(集镇道路、景区外道路、一般道路分类引导)、滨水绿化体系引导、农耕田园绿化体系引导、生活空间绿化体系引导等。

(4)水系界面——旅游水系优化工程包括生态优化(对本区域水系进行基础整改,增强水系生态价值)、景观提升(调整水、岸、林、田、村的关系,优化水系水岸景观)、丰富游线(农乡水上游线组织引导)、做足体验(水上、水边)等。(5)乡貌界面——乡村环境塑造工程编制专项技术标准,并给予专项资金补助,聚焦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房屋立面优化、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

(6)环保界面——旅游环境保护工程联合多部门行动,促进本区域环境保护:强化监督管理、增强废物处理、产业提质增效、强化宣传教育

(二)组建农旅融合运管体制(1)构建管理机构成立本区域现代农业园区开发专职部门“管委会”,确定管委会核心职能:现代农业发展、农乡旅游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其中农乡旅游业发展职能包括编制规划、规划推进、招商引资、系统工程、镇村指导、营销推广等。

(2)明确开发模式农乡旅游开发模式建议:政府主导(管委会主导下乡镇政府执行)+外来投资(纯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合作开发)。

(3)制定落地政策土地政策:年度用地供应、用地差别化管理、引导闲置土地资源开发、引导集体土地利用。财税政策:财政资金投入、税费扶持、减轻企业收费负担。金融政策:利用众筹平台,采用团购+预购形式,向爱好者(全社会)募集项目资金。

(4)实施人才保障包括人才的培养、评定和引进等。

(三)打造农业特色产品体系(1)产业要素构建特色餐饮系统:围绕本地特色农产品及美食,开发农家、渔家、林家、私家(精品民宿)、商家等不同主题旅游餐饮系列,打造美食农乡品牌。特色住宿系统:住宿系统分为酒店、民宿、营地三类,打造立体住宿系统,满足游客不同层级需求。景区游览系统:创新产品设计、升级原有景区,创建新的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打造全域旅游产品体验,最终形成乡村旅游区+旅游景区+旅游新业态(房车自驾车营地、艺术村落。民宿村落等)的产品体系。特色购物系统: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和民间特色商品,构建中心(购物市场)——节点(农家、景区、集散中心)两级购物体系,打造覆盖全域的购物网络。(2)产品体系构建立足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为本的产业定位和本项目特色品牌定位,构建三大类产品体系,并以具体的项目建设支撑三大产品线。

文化田园(依托农业文化、地域文化等)欢乐田园(针对亲子休闲、运动休闲、田园休闲等)度假田园(依托农村、农房、农园等)

(3)核心项目设计确定农业园区项目设计基本原则:重生态、轻体量、轻建设。确定农业园区项目创意基本依据:基于资源基础、基于现状发展、基于市场偏好、基于发展愿景。关注项目落地保障,包括政策、用地等要素的支持程度。在此基础上,重点策划3-5个龙头项目并制定分布实施规划,以项目为抓手示范带动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

小结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农业园区是国家农业发展的排头兵,理应承担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的作用。伴随供给侧改革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农业供给侧改革也已拉开大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等是农业发展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探索现代农业园区的旅游之路,显得尤为重要。三品汇

第二篇:推进黔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黔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6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在贵州视察,作出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全省的殷切希望,更为黔南扶贫攻坚、同步小康指明了方向。现就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推进黔南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谈几点认识。

突出优势 调整结构

黔南州是贵州南大门和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区位优越,生态气候良好,物种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优势和基础。

近年来,黔南始终坚守“两条底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185工程”升级版为抓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个核心指标全面提升。2014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151.25亿元,粮经比达36∶64,非粮增加值占比达85.5%;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51.9亿元,占GDP的6.5%;旅游总收入达344.9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65元。

突出特色 创新激活

农业是综合性产业、大健康产业。茶叶、蔬果、烤烟、刺梨和中药材是黔南州特色优势产业。黔南围绕特色调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创新激活“第六产业”。

强化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规模化发展,黔南相继出台了茶叶、刺梨、烤烟和农业发展的意见,打造“185工程”升级版,使“亩均185”向“人均185”转变。按照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和“黔茶走出去”战略,全州茶叶面积由90万亩发展到129万亩,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20.71亿元,列全国13位(提升11位)。2013年以来,全州刺梨种植年均新增10万亩以上,目前已达30余万亩。围绕品牌、品种、品质,强化科技引领,全州共推广蔬果新品种166个、新技术52项。以大健康及绿色消费为导向,全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累计达291个。2014年,全州蔬菜、水果产值达127.35亿元和18.8亿元,农民收入中的41.5%来自蔬果产业。

强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服一体化”和“2+X”农业园区产业化模式,推动农业园区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创新“镇园合一”的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抓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州有省州级农业园区50个,2014年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10%。

强化龙头带动,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2014年,全州新增土地流转204万亩,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74个,带动农户20万户,有效解决了农民对接市场难的问题。其中,信邦制药、永红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农户发展药材种植、肉牛养殖与加工。

强化以工带农,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农林畜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强化对外招商。落实优惠政策,资金项目向涉农加工业倾斜,助其发展壮大。2011年以来,全州共引进种养殖及加工项目374个,目前已竣工投产204个。

强化农旅结合,促进三产繁荣。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都是综合性产业,黔南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生康体等。截至目前,全州121个村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0.67亿元。其中,三都葡萄、荔波瑶山、惠水好花红、福泉江边寨等乡村旅游品牌渐成气候,2014年贵定金海雪山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2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商贸物流,促进农产品销售。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破解农产品“走出去”的难题。2014年,全州蔬果外销量达320万吨。同时,积极推进龙里省级快递物流园建设,目前已有9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年内建成投入运营的蔬菜批发交易园区将成为省内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此外,依托供销社和移动互联网+,强化为农服务,打造“百亿电商惠农村”新品牌。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抓规划,强谋略。立足资源优势,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三产融合,做强做大茶叶、蔬果、烤烟、刺梨、中药材、畜牧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把生态旅游和商贸物流培育为支柱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广州帮扶优势,借横琴和南沙自贸区之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走出去引进来,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调结构,强规模。深化结构调整,完善规模化种养、加工和营运产业链,确保农业增效增收。实施水改旱、粮改经,将25°以上的高?Y田和坡耕地全部改种为经果林。力争到2020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刺梨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无患子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同时,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做强做大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抓生态,强循环。全面推进“绿色黔南”建设。按照“吃干榨尽”、可持续发展思路,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统筹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依托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畜牧、食用药用菌生产加工、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减少农药用量,冬闲种植固氮绿肥,实现绿色增收;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体,推进农旅、林旅、茶旅深度融合,带动其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成就黔南差异发展、绿色崛起。

抓品牌,强市场。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特色、绿色、生态、健康”核心品牌竞争力。发挥品牌效应,把都匀毛尖茶培育为百亿产业,让“贵烟”、“匀酒”、“苗姑娘”、“益肝草”、“信邦药业”、“铁皮石斛”、“绿壳鸡蛋”、“三都香猪”等品牌引领产业,占领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抓组织,强基层。发挥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消除“空壳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民创造活力,构建股权、股金和打工多元利益连接增收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引领作用,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接下来,黔南州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四个一批”、“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农业及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培育成守住“两条底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小康。(作者系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第三篇:关于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摘 要:摘 要 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是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与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改善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农村整体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 特色效益;农业;休闲旅游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给新型农业革命及休闲旅游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深入推进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价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农业与旅游融合不深,呈现零乱、分散的现象

农业作为合川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实现农民农村的致富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情况中,不难发现,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效益农业仍然停留在处级阶段,依旧是农耕的传统模式,尽管目前合川在极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农业,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在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上,存在“有说头、无看头;有亮点,无看点”的单打独斗的现象。在农业发展的时,没有注重完善旅游设施设备;在农业形成规模时,没有注重发掘旅游的内涵与层次;在农业初显成效时,没有注重打造和营销旅游产品,导致优势不明,竞争不强、后劲不足,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难以吸引游客前往。

1.2 创意与架构结合不精,呈现后劲乏力的状态

打造精品休闲农业,就是要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特色、创意及合理的架构与规划。但目前,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中还在创意不足,架构不清的状态,导致效益农业裹足不前,旅游开发稍显单薄。一是着力打造的效益农业之间相距较远,较为分散,旅游所必备的道路设施等级低,有些地方甚至无法错车,难以连线成点,供游客进行观赏、体验。二是在资源整合中,缺乏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自然与农业景观,整体架构与规划不清晰,没有突出旅游主题和特色休闲项目;单纯地依靠现有农业开展节会活动,没有进行创意提炼和农业造型设计,难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1.3 营销与推广战略缺位,呈现发展瓶颈的结果 关于促进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破冰之路 2.1 注重项目引领,提高农业旅游品质

合川区既有田园式的美景,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自然的山水风光,又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因此,合川区须重点引进,项目引领,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一体化农业旅游综合体。通过整合资源和自身优势,打造享受视觉盛宴的农业休闲观光带,增加一批既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设备,又能增加观赏乐趣的服务项目,大力引进发展龙头农业项目,带动和辐射周边,建设一批民俗文化院落、快乐小家、棋牌互动、唱歌和游戏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形成体验本土风情、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本地名优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的聚集地。二是完善精品农业旅游线路。将各村的农业亮点和品牌串联成线,打造“畅通旅游工程”、“精品旅游线路环线”,将旅游景点与四大片区节会无缝衔接,完善周边景物造型,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与效益农业;将片区沿线农业产业进行整合,形成产业环线,拓宽道路,提升道路层次。开通旅游专线和热线服务,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服务,提升农业的水平,带动旅游的升温。2.2 树立品牌标杆,增强农业旅游效益

研发产品,创新品牌,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条,力求效益做大化。一是打造以农业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模式,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模式的价值在于其旅游、休闲、游乐、娱乐和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它不同于其他大型的或一流的城市主题公园,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低成本和原生态,更多依赖的是原有的农业生态资源进行打造,外加农业项目体验和传统农村游戏结合,诸如在四大片区节选具有代表性的农家庄园,进行特色化、专业化、多元化和民俗化的打造,有利于带动农业的转型和休闲旅游的有效融合,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注重创意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在打造的主题乐园中,必须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创意成为扭转传统农业发展的必备要素。

第四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

****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勤劳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发展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的美誉。****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休闲旅游农业的档次不高,知名度低,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行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十多年来,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资产投资总额达****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年营业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主要发展形式有:

1、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实施农村“五改十化”,美化村容村貎,在此基础上,发展一些与旅游配套的农业生产。比较成功的如*****,该村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全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90.3%,同时,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几年间,****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此后,结合农村旅游开发,农业部门引导进行休闲旅游农业的探索,先后建设80多亩的休闲果园,30多亩的休闲垂钓鱼塘,20多亩的无公害野菜,100多亩的提子采摘园、10多亩的草莓采摘园以及冬油菜花、冬潮菜、冬萝卜等生产。2006年该村获得了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目前,每年到该村来的游客约**万人,旅游收入***

1万多元。

2、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先后在****镇才旺村、****镇中灵村、****镇*村等地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其中***镇**村示范园以优质瓜菜大棚种植示范为主,****镇中灵示范园主要是从台湾引进四季竹、番石榴、甜杨桃等示范种植,****甘村示范园一开始种植黑美人西瓜等优质瓜果,后来进行秀珍姑等食用菌生产,以上这些后来都由于生产效益不理想,后续投入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2006年,由个体老板在****镇甘村投资建设了绿满地优质提子生产示范园,该示范园规划面积2000多亩,现已种植南方优质提子500多亩,进行了园区道路、农田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时,正在陆续建设餐饮、烧烤、休闲等功能区。2009年,该示范园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3、农产品采摘园建设。比较固定的有***村的提子园和****提子园,此外,一些农民在城郊、旅游景点旁边种植草莓等,供市民休闲游玩采摘。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做法

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对一些有基础的镇村,市镇两级政府都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建设中,市委宣传部、*****镇政府和市旅游局等积极帮助该村搞好旅游规划,市农业、交通、水利、能源、建设等部门也从各个方面给予物质和技术上的扶持,从而加快了该村旅游开发建设的进程。

2、财政引导,增加投入。对一些潜力和示范带动意义的产业,*****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适当的扶持,如在******观光示范园建设中,一开始投资老板还有些犹豫,市农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政府进行适当扶持,得到政府的采纳,当年市财政就扶持了建设资金****万元,政府的支持激励了老板的信心,当年便建成观光园200多亩,几年来,带动全市种植提子面积达5000多亩。

3、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以个体老板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为主,如*****观光园个体老板投入了1000多万元,而且目前还在不断的增

加投放完善相关设施,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而以前一引起政府主导的示范园建设,大多由于后续投放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市对休闲旅游农业没有统一的规划,只能是见子打子搞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随意性强,很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如以前的草莓采摘园在丛义、中灵、勾漏都是种植一样的品种,现在罗政村提子观光园和绿满地的提子观光园在品种上也有很大的雷同。

2、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开发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投资者原来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得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档次不高。

3、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上没在思路,没有行动。

4、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土地、房产等不能抵押,融资困难,影响产业发展。

四、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要重视科学规划。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

4、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2: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调查表

第五篇: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成都为例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融合体现在战略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硬件建设融合等多个方面。成都市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从成都市的整体情况来看,不管是城市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功能的推进抑或是城市服务配套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

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统一。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建设,根据旅游发展形式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板块,这些都体现了成都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软硬件建设与旅游开发协调。成都市在城市设施的建设上很好地融合了旅游开发的理念,双流机场第二跑道使用、新国际航班开通、市内地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等不仅使得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而且使旅游进入性和便捷性大大增强,同时城市设施的功能与旅游开发实现了有效结合,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速度保持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与城市其他产业融合。成都的乡村旅游集种植、观光、体验、休闲、加工、采购于一体,形成了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花乡等知名旅游地;旅游与会展融合发展,使成都成为“中国会展第四城”;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在成都形成了温江时尚运动体验、龙泉赛车运动和西岭雪山冰雪运动等体育休闲集聚区;此外,还有成都东区数字音乐公园、休闲商务城等旅游业与创意产业、金融商贸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城市文化内涵在旅游业中渗透。成都历来就有文化名城之称,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以“蜀文化”为代表,三国文化、水文化、道教文化、川剧等各类型文化并存的城市文化。成都通过将历史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成都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同时使旅游活动成为传承和发扬成都文化的重要载体。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面临新机遇

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成都市制定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这些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成都将以“领先发展”的姿态,深入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将成都打造成为西部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亚洲国际航空枢纽,同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这些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而且有利于拓展成都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

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为旅游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化方向。成都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举措,这为成都实现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化方向。成都提出城市发

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契合了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将促进成都旅游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丰富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成都实施的“五大兴市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成都立足新的发展起点,全面部署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等“五大兴市战略”,成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在交通先行方面,通过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进入性和便捷性;在产业倍增战略方面,旅游业对于加快成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在立城优城方面,通过城市升级和新区建设,有助于成都旅游环境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提高旅游吸引力;在三圈一体方面,通过推动三圈层融合为完整的“一极”,可以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在空间上形成合力;在全域开放方面,有利于多向拓展成都旅游业开放合作的空间领域。

成都作为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通过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和产业融合功能,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面临5大任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为促进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建议成都实施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旅游改革创新为支撑,以旅游产业融合、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旅游文化提升为重点的综合工程。

合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是成都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应当是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国际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宜人城市的应有之义,后者关于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前者的战略取向。围绕城乡一体化,成都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在城镇化的动态过程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全面现代化,成都要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发展;围绕充分国际化,成都要继续扩大开放,以国际品质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旅游改革创新。旅游业所涉及产业和行业门类较多,呈现出“大旅游、大市场、大综合”的产业特征,目前单一部门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格局,改革现有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已成为成都当前旅游工作中的重大任务。成都是国家确立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唯一副省级城市,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组织机构、行业管理、营销机制、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全面促进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深入发展。虽然成都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成都要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市

场秩序,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等路径,着力推动旅游业与农业、会议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的深入融合发展,构建一批乡村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的知名品牌,努力将旅游业培育为成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继续推动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在实施路径方面,主要是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形成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规范引导和错位发展,以乡村旅游为纽带,促进成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旅游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大力提升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文化既是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需要。要借助旅游平台,加强旅游项目策划,通过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节庆活动等手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硬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层次逐步升级,在传统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下载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将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开发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开发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河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

    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旅游则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和提升,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区应通过独特的民族文化魅......

    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

    摘 要:随着人们休闲欲望的加强,休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郑州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界定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XX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情况汇报 XX,又名大XX,是雪峰山余脉,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与安化、桃江交界,素有长沙“小西藏”之称。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824......

    山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进行(定稿)

    山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进行 据中国吃网了解,今年山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同步进行,省旅游局更大重视。民盟省委秘书长、山东省旅游局特邀行风建设监督员张继平,......

    年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怎样融合发展

    年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怎样融合发展 ——山合水易“河北蔚县暖泉年俗文化小镇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人喜欢过年,喜欢年的味道,年的风俗,如果将年俗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