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

时间:2019-05-15 05: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

第一篇: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

摘 要:随着人们休闲欲望的加强,休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郑州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界定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郑州市旅游规划和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郑州;休闲旅游;发展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迫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对休闲的追求不断升温,加之我国近期对休假制度的调整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消费倾向和生活方式,随之兴起的休闲旅游也迅速地成为热点和发展趋势。郑州位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在全国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休闲旅游在郑州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休闲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休闲旅游

对于休闲旅游涵义的研究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偏差,例如朱矫健以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度假休闲的市场变化入手,强调休闲度假的重点在于使游客在度假旅游中享受到身心及精神心灵最大程度的放松[1]。陈辉从休闲度假产品的角度出发指出休闲旅游要突出自然性和休闲性的特点[1],吴必虎在其所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一书中也提到休闲旅游应综合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双重特点。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休闲旅游概念是马惠娣从旅游目的角度出发所给出的定义: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注重旅游者精神享受,强调在特定时间段内人们所处的文化建构、文化欣赏、文化创造等文化意境和氛围,从而使个体的精神和身心达到完整全面的发展[2]。

(二)休闲旅游资源

对休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界定与评价是休闲旅游规划与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学术界一般都是以国家颁布的标准为指导和主要依据。《国家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3]。可以借鉴国家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延伸出休闲旅游资源的含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人们休闲活动产生吸引力,可以被休闲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从构成要素上说,休闲旅游资源更注重休闲环境、资源的品质、游憩的功能、服务的水平、社会文化内涵等,强调休闲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资源的创新可塑性、休闲功能的娱乐性以及路程的吸引力等。

三、郑州市休闲旅游资源现状

(一)郑州市休闲旅游范围的界定

游客进行休闲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休闲放松、缓解压力、亲近自然、观光游憩等,我们从地域范围来界定郑州市休闲旅游范围,除了郑州市城区内都市化了的旅游休闲区域,也将郑州市城区外的其他休闲旅游区域诸如农家乐、度假村、游乐园等包括在内,这些周边郊区休闲旅游区域虽然不在郑州市城区内,但在行政区划上都隶属于郑州市。

(二)自然旅游

郑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例如位于金水区的花卉交易市场以及花卉培育基地,水果采摘园以及庙李的蔬菜示范园区等;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侯寨樱桃沟、葡萄采摘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尖岗水库垂钓、游览观光等;中原区的西流湖公园;惠济区有依托黄河自然资源所开发的黄河游览区、黄河花园口生态旅游区等;管城区有金鹭鸵鸟观赏园、草莓采摘园区、金沙养殖园,还有圃田的荷花节、二郎庙的农业观光园等。郑东新区中牟县内的采摘园区、雁鸣湖自然景区,甚至还有西瓜、花生休闲旅游等。

隶属于郑州市的其他城郊区域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往休闲娱乐,如新郑市枣乡休闲观光游、依托龙湖开发的度假村、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以及野生动植物观光游览园区等。荥阳的游戏山自然风景区、登封嵩山自然风景区、巩义雪花洞自然风景区、环翠峪等。总体来看,郑州市发展休闲旅游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种类多样。

(三)人文资源

郑州市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可用于休闲旅游的开发及利用。郑州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作为商王朝重要的都邑存在,先后又被夏、商、周、郑、韩等作为都城,隋、唐、五代、金、宋、元、明、清为州郡,悠久的历史文化为郑州市开发文化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内涵。例如郑州市二七纪念塔、河南省博物馆、大河村遗址、管城区商城遗址、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新郑黄帝故里、郑韩故城、新密打虎亭汉墓、巩义杜甫故里、巩义宋墓、巩义的北宋皇陵等为郑州市开展休闲旅游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另外,随着郑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展节庆活动也逐渐多样化和多元化,例如每年三月三例行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枣乡风情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参与性强,不仅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性,还提高了游客进行休闲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四、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郑州市发展休闲旅游多是以“农家乐”“采摘园”“农业示范园游览观光”等农业休闲旅游为主,产品推出较为单一,进行的旅游服务项目多是以采摘、垂钓、观光、就餐等为主,多样化欠缺,不能够对城市居民产生持久的吸引力,使游客没有产生重复消费的动力。

(二)休闲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休闲旅游来说,有一个和谐、纯净、优美的休闲环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休闲者的旅游体验和休闲心情。郑州市城区及周边休闲旅游区的旅游环境有待提高,有些旅游企业为了获得短期利益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外,由于公共设施的不完善,也使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大打折扣,城区烟尘滚滚、郊区泥泞不堪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游客满意度急剧下降。

(三)缺少精品,影响力不足 郑州休闲旅游客源多是以郑州市区内或省内周边近距离其他市区、县城等居民为主,省外游客寥寥无几,在休闲旅游目的地留宿的游客自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休闲旅游对郑州市其他行业的经济带动也有所欠缺。另外,对休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郑州市民想到周边地区进行休闲娱乐都要来回打听方能知晓,而且目的地推出的休闲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很难通过口碑效应产生带动作用[4]。

(四)休闲旅游服务水平急待提高

郑州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但是服务水平相对来说较差,特别是在度假高峰期,不仅基础服务设施满足不了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技能、服务态度等更达不到游客的满意,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休闲旅游服务团队,所以郑州急需加强对专业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引进及培养,提高休闲旅游服务水平。

(五)休闲旅游发展定位不明

城市拥挤嘈杂的生活状况使城市居民迫切想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远离喧嚣与压力,找寻宁静与轻松,但是郑州市休闲旅游项目的推出并没有明确的主题,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不清晰,致使在推出休闲旅游产品的时候出现四不像,例如农家乐,不是矮墙、茅屋、锄头、菜地等纯朴的农家风情味儿,而是商业化的院落、住宿、盆景花园等,使游客感受不到农田的广袤与农庄的闲适。

五、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休闲产品多样化

为迎合旅游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身心和精神休闲需求,郑州市开发休闲旅游过程中应注重休闲产品的多样化,在以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休闲游为主的基础上,丰富结构类型和功能导向,增设评书、戏曲、民俗风情等文化休闲项目以及儿童娱乐场、绿色生态体验园、乡村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满足旅游消费者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二)构建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郑州发展休闲旅游过程中要注重对休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并美化旅游环境,营造一种清新舒缓惬意的休闲氛围,积极建设旅游标识牌、环保厕所、旅游信息化平台、旅游咨询业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旅游安全的监管力度,积极寻求与旅游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休闲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注重市场营销

(四)打造休闲旅游品牌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对于休闲者来说,更加注重旅游环境质量以及旅游休闲项目的实质内容,郑州所辖景区景点的建设要强化休闲意识,突显景区休闲元素,对休闲旅游目的地进行科学准确的形象定位,做好整体规划,整合休闲旅游资源,根据休闲旅游的需求和特点推出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的休闲旅游产品,增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休闲爱好者前来消费休闲。

(五)培养休闲旅游专业人才

休闲旅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支撑,郑州缺乏专业的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所以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旅游管理等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将工作人员通过委培、双向交流、定向培养等方式进行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新知识结构体系,使休闲旅游目的地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休闲产业服务管理精英,并逐渐完善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使用与激励机制。

六、结语

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加强,休闲旅游需求强烈。对于郑州市休闲旅游来说,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但是郑州市休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只是对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郑州市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73-284.[2]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3]尹泽生.旅游资源详细调查实用指南: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理解与实施.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孙忆辛.郑州市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浅议[j].城市旅游规划,2013,(10):120-121.作者简介:

杨冉冉,硕士研究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景区规划管理与开发。

第二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

****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勤劳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发展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的美誉。****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休闲旅游农业的档次不高,知名度低,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行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十多年来,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资产投资总额达****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年营业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主要发展形式有:

1、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实施农村“五改十化”,美化村容村貎,在此基础上,发展一些与旅游配套的农业生产。比较成功的如*****,该村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全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90.3%,同时,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几年间,****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此后,结合农村旅游开发,农业部门引导进行休闲旅游农业的探索,先后建设80多亩的休闲果园,30多亩的休闲垂钓鱼塘,20多亩的无公害野菜,100多亩的提子采摘园、10多亩的草莓采摘园以及冬油菜花、冬潮菜、冬萝卜等生产。2006年该村获得了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目前,每年到该村来的游客约**万人,旅游收入***

1万多元。

2、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先后在****镇才旺村、****镇中灵村、****镇*村等地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其中***镇**村示范园以优质瓜菜大棚种植示范为主,****镇中灵示范园主要是从台湾引进四季竹、番石榴、甜杨桃等示范种植,****甘村示范园一开始种植黑美人西瓜等优质瓜果,后来进行秀珍姑等食用菌生产,以上这些后来都由于生产效益不理想,后续投入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2006年,由个体老板在****镇甘村投资建设了绿满地优质提子生产示范园,该示范园规划面积2000多亩,现已种植南方优质提子500多亩,进行了园区道路、农田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时,正在陆续建设餐饮、烧烤、休闲等功能区。2009年,该示范园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3、农产品采摘园建设。比较固定的有***村的提子园和****提子园,此外,一些农民在城郊、旅游景点旁边种植草莓等,供市民休闲游玩采摘。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做法

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对一些有基础的镇村,市镇两级政府都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建设中,市委宣传部、*****镇政府和市旅游局等积极帮助该村搞好旅游规划,市农业、交通、水利、能源、建设等部门也从各个方面给予物质和技术上的扶持,从而加快了该村旅游开发建设的进程。

2、财政引导,增加投入。对一些潜力和示范带动意义的产业,*****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适当的扶持,如在******观光示范园建设中,一开始投资老板还有些犹豫,市农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政府进行适当扶持,得到政府的采纳,当年市财政就扶持了建设资金****万元,政府的支持激励了老板的信心,当年便建成观光园200多亩,几年来,带动全市种植提子面积达5000多亩。

3、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以个体老板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为主,如*****观光园个体老板投入了1000多万元,而且目前还在不断的增

加投放完善相关设施,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而以前一引起政府主导的示范园建设,大多由于后续投放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市对休闲旅游农业没有统一的规划,只能是见子打子搞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随意性强,很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如以前的草莓采摘园在丛义、中灵、勾漏都是种植一样的品种,现在罗政村提子观光园和绿满地的提子观光园在品种上也有很大的雷同。

2、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开发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投资者原来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得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档次不高。

3、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上没在思路,没有行动。

4、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土地、房产等不能抵押,融资困难,影响产业发展。

四、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要重视科学规划。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

4、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2: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调查表

第三篇:湾里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湾里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盛会相邀聚月城,邛泸毓秀迎宾朋。值此阳光明媚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的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代表全市65万各族群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西昌市农家乐旅游文化发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西昌市基本情况

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的美誉。西昌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战略基地,2008年对外售电25亿度,在建的电力项目有800KV、500KV、220KV大型输变电工程、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洼垴电站;西昌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是全国粮食大县、洋葱之乡、花木之乡,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三大3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驰名中外航天城;西昌民族风情浓郁,明清古城保存完好,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西昌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地区中心城市。

西昌是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综合竞争力急剧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中国西部十强、四川省三强,成为全国14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市、四川省十大最具活力县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42亿元,增速创历年新高,达到17%。财政总收入21.28亿元,增速49.9%;一般预算总收入12.11亿元,增速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5亿元,增速53%,几项财政指标均实现两年翻番。固定资产投资75.61亿元,增速7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4元,列全省城市第7位,高出

全省平均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9元,高出全省平均778元。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

近年来,我市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注册农家乐达到242家,星级农家乐58家。2008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69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4.6亿元。农家乐户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乡村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实现两年翻番。在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拉动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两年增长86%;旅游总人数602.51万人次,两年增长114%。

一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激活乡村旅游的理念。我们把农家乐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承载体,挖掘整理西昌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自然风光资源,使其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彝家乐、回家乐、客家乐、渔家乐、藏家乐,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发展。安哈“彝家乐”融合了攀螺髻雄峰、宿彝家村寨、赏彝家歌舞、品山野风味等乡村旅游元素;川兴“渔家乐”融合了划渔舟、钓鱼鲜、品海菜等乡村旅游元素;黄联“客家乐”融合了客家文化、果园观光、土林奇观等乡村旅游元素;裕隆“回家乐”融合了体验穆斯林宗教礼仪、品尝回族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元素。各具特色农家乐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二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改善乡村环境的理念。通过发展农家乐,实施山水田村路综合整治,改善乡村环境。2008年,我市实施了“交通建设年”工程,投入4.5亿元,完成了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一批乡村旅游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总里程361公里,在安宁河新建桥梁2座;投入270万元建成礼州、西乡、安宁、川兴、黄水、开元6个农村客运站点;投入1.1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血吸虫防治、农村沼气、新农村、移动村村通等工程。2009年,我市又实施“城乡建设年”工程,财政投入3亿元,撬动国家、省州专项建设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融资30亿元,启动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城乡环境,开展创建“四川省优美乡镇”活动,力争农家乐集中的城郊10个乡镇创建成为省级“优美乡镇”。

三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理念。以发展农家乐延长产业链条,培养农民经营意识,带活餐饮业、手工业、娱乐业、运输业、特色种养殖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8年,农家乐带动全市第一产业新增产值23.89亿元,增长

5.4%。农村家禽出栏达到815.6万羽,增长24%;生猪出栏达到81.8万头,增长15.8%;蔬菜产量达到36.8万吨,增长8.2%。与此同时,农家乐带动第三产业新增产值57.5亿元,增长14.1%。农家乐餐馆、农家乐旅馆、农家乐烧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08年全市新增农家乐110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

四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理念。把农家乐

旅游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引导群众兴办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路子。西乡乡依托葡萄产业发展农家乐,建成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区,综合效益明显,农家乐、葡萄产业、生态葡萄鸡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人均增收5615元。高枧乡依托莲藕产业打造出“荷色生香”景区,带动农家乐发展,景区农民通过经营农家乐、种藕、参与景区务工等形式,人均增收6200元。2008年,全市农家乐经营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余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

五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提升城市品牌的理念。凸显乡村旅游在提升城市品牌中的牵引作用,发挥原生态资源优势、光热资源优势、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凸显出西昌“山水之城宜居之都”的城市美誉度,带动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牌效应急剧提升,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5-10年。两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十大最美古城、全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四川省最具活力的十大县市”等城市殊荣。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文化提升”农家乐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完善设施,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农家乐必须按规划布局,按标准建设,按星级管理,按特色服务。市财政建立5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农家乐发展,改善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集中区域的交通条件,修建旅游接待中心,完善环卫设施,增设标识标牌。同时,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名吃名店,加大对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农家食品开发力度,促进农家乐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结合。

部门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农家乐监督、管理、指导力度。旅游部门深入农家乐开展业务指导、评星定级活动;文化部门进行文化挖掘指导,提升文化内涵;物价部门对服务价格进行监督检查,杜绝欺客宰客行为;卫生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景区管理部门牵头综合执法,规范景区经营管理秩序;劳动部门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电视媒体建立专门栏目免费播放旅游形象广告。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导游、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依托西昌旅游职业学校培养初中级旅游人才,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

协会主体。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主体作用,由协会组织农户进行产品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形成产业规模和特色。采取跨区域办协会、乡镇办协会、村组办协会、大户办协会等方式,建立各类专业协会84个,会员达到5000余户,带动农户5万余户。专业协会通过建立营销队伍,抓信息,寻客户,联销路,订合同,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川兴蜜桃协会带动农户发展3000亩优质密桃基地,成为“桃源农庄”产业基础。黄联石榴协会带动农户发展7000亩石榴基地,成为“榴开客家”的产业基础。樟木樱桃协会带动农户发展千亩樱桃基地,成为“茅坡樱红”的产业基础。

市场运作。按互利互惠原则,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乡村旅游。两年来,凉山移动、凉山联通、华润啤酒、好医生果业等20余家企业,采取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先后赞助乡村旅游节5000余万元。企业通过

赞助农家乐旅游,提升了知明度,赢得了市场份额。同时,我们对政府出资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仅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老海亭、新沙滩、青龙寺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房屋、门面、摊位、邮亭、公厕、广告位、停车场招租拍卖收益就达1.74亿元,预计全部拍卖可收回资金6亿元,扣除政府投资部分,净收益2.24亿元。

群众参与。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筹资建设,改造居住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激发群众创造性,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两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3万人次,平整院坝10万平米,兴建沼气池上万口,搭建经营用房9万平米,进行园林景观建设980余处。群众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川兴镇举办蜜桃节时,有的群众砍掉自家的蜜桃树,让出土地修建乡村旅游道路。裕隆乡兴富村老百姓为了举办“伊斯兰文化节”,每户集资数百元,出工出力修建道路,政府只是资助水泥物资。

文化提升。邀请专业人士,对农家乐承载的地域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宣传,提升农家乐档次。打造了以火把节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以天下第一缸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以南方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以礼州会议遗址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以天喜花卉博览园为代表的花卉文化,以彝族奴隶博物馆为代表的彝族古文化,以大石墓为代表的邛都古文化,以泸山三教庵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着力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品位,做到进入一个景区,就能够体验一种民俗,感受一种文化。干部推动。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干部执行力,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推动农家乐旅游文化发展的合力。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到外地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相关乡镇农家乐发展思路和措施。同时,将任务分解至各级干部头上,每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造由一名市级领导负责。职能部门定期深入农家乐指导检查,乡镇干部定点联系农家乐。工作推进坚持“三不三看”原则: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强力推动农家乐发展。

产业推动。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农家乐,通过农家乐壮大第三产业,依靠第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品牌,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在农家乐的推动下,全市涌现出石榴、樱桃、蜜桃、花卉等专业村30个,形成“优质稻、蔬菜、水果、花卉、畜禽、烤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畜牧业、蔬菜、水果、花卉、林产品、烤烟、蚕桑”八大生产基地。每个支柱产业至少有两家以上龙头企业牵引带动,龙头企业达到52家,重复带动农户30万户,订单农业面积7万余亩,助农增收效益明显。2008年,小香葱、青胡豆等10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西昌被确定为“全国十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办节推动。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持续推升农家乐旅游市场。先后策划运作出踏青节、桃花节、樱桃节、梨花节、蜜桃节、油桃节、葡萄节、石榴节„„月月办节,月月火爆,实现了“举办一个节,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2008年我市举办的火把节成功点燃四川震后旅游恢复第一把火,七天时间接待游客108.9万人次,自驾游12400辆,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省内外630余家旅行社联手组团2300个、75000余人到西昌,大量游客涌入邛海沿岸及周边乡镇农家乐。2008年,我市共举办乡村旅游节、景区节庆活动12个。2009年,举办的乡村旅游节达到13个,邛泸景区节庆活动达到17个。

品牌推动。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体现魅力的要求,成功打造桃源农庄、荷色生香、鹿鹤烟黄、凤凰葡园、茅坡樱红、螺岭彝风、榴开客家、桃瑞

月华“乡村八景”。同时,着力打造四合-洛古波-西溪-安哈一线的“西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打造以礼州镇为代表的古镇文化观光休闲之旅,以月华乡为代表的知青怀旧文化之旅,以安哈镇为代表的彝族风情之旅,以川兴镇小渔村为代表渔家风情之旅,以观海湾为代表邛海神话传说文化之旅,吸引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东、云南、陕西等省内外游客慕前来。

各位领导,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走出了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的新模式,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但由于起步晚,与走在前列的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以全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西昌农家乐旅游文化迈上新台阶。

谢谢!

第四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广大乡村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加之中短途游的逐渐繁荣,发展乡村旅游面临良好的机遇。乡村旅游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将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与品味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广大城乡消费者打开一个崭新的休闲旅游新天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发展,不仅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且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进步的有效载体。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县域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和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促进县域经济更加繁荣;能够发展农业的生态、文化等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见,乡村休闲旅游将会推动县域经济进一步繁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股重要力量。

为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拟定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思路如下:

一、发挥休闲旅游优势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要围绕乡村旅游休闲景点的建设规划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的区域分工,促进特色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和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分工分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形成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产业合理布局和农村劳动力合理分工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要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产品的旅游功能,引导农民、企业开发和生产具有浓厚乡土风格的休闲旅游品和观赏动植物。要努力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配套服务条件,鼓励农民和企业发展交通运输、餐饮、宾馆等服务业。

二、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综合治理相结合旅游业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及环境与安全等要素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求做好乡村综合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旅游发展要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和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美化乡村面貌,优化乡村服务功能;将景区建设与促进新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要求完善乡村的休闲旅游设施,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又体现乡村整治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旅游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求新、求异、求奇、求真、求美、求乐、求知的一种体验活动,而生态和文化则是这种体验的全部内容。人们参与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体验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因此,要保护、整理和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拓展农业的领域和功能,为消费者营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开发建设中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功能,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山水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游山玩水、回归自然的条件,发挥乡村旅游的娱乐和身心调节功能,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更好地秉承传统,更加自觉地呵护生态、保护文化,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教育和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企业投资发展有机结合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资本的投资参与,它可以加快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产业的建设档次。做好乡村休闲旅游,农民的广泛参与是这一产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产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保证。要把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大企业、大业主投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投资发展格局。要大力鼓励农户通过办小饭店、小旅社和销售绿色农产品,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来源。要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开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借助工商资本投资大、速度快、档次

高、配套全的优点,发展规模化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规模较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发展。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扩大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推动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乡村风貌的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个有效通道,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维度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维度

综上所述,乡村休闲旅游因于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形成新的旅游类型和旅游市场。依赖于农村环境的乡村休闲旅游必然作用于中国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建设又反作用于乡村休闲旅游,从而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持续发展,这是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内在动力规律。要保证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还必须把握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几个维度。

(一)乡村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

旅游主体活动分为视觉审美和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观光性旅游产生的动机是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农业旅游资源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虽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但以农作物和农村环境空间作为景观对象进行农业观光,其审美价值有限,差异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旅游者重复构买愿望不强。因此乡村休闲旅游要避免开发成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形式,应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而为一的集观光、娱乐、健身、科普等为一体,使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休闲活动为主要形式。

(二)乡村休闲旅游的规划问题

乡村休闲旅游向旅游展示的是一个农村地域生产和生活的时空整体,它凭借的是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模式,要想很好地把握并驾驭这一基础系统,避免重蹈乡镇企业无序发展的覆辙,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从一开始就应作出整体发展规划,并且要与大范围旅游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以便在旅游项目的种类、规模、形式上相互协调,各具特色。同时,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也应当在旅游部门与农业部门层层沟通的前提下来进行,以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阶段、开发模式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设计和布局区位问题

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分布也非常广泛。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同时被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各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资源所面对的目标市场层次不同,因此,乡村休闲旅游在开发时序和布局区位上一定要有针对性。一是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域,由于条件成熟,其目标市场可以是全方位的;其次是风景名胜区周围,可根据资源优势开发多种参与性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配合“大旅游”延长旅客滞留时间。

(四)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主题问题

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应重视自然生态,避免过分依赖非自然的科学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乡村特色大受影响,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游乐场”,甚至乡村城镇化。注意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乡里乡亲、乡里亲情对城市居民精神的愉悦和净化作用,把乡村旅游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的“精神乐园”才是乡村休闲旅游的正确方向。

下载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较......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河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开发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开发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

    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休闲旅游,XX旅游发展之路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X一、XX县基本情况1、地理条件XX县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与泸州市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28ο22′20″~28ο56′45″、东经104ο57′40″~105ο14′3......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

    景德镇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景德镇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大省,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农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