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9:4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淮阴工学院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題目:潘小元村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姓名: 系别: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陈玉江

承诺书

我是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101班学生 潘坤。我承诺:2012年暑假,我认真仔细地开展了“思政课”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所写实践报告《潘小元村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内容真实,绝无抄袭现象。

承诺人:

日期:2012年8月26日

潘小元村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逐渐产生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轮“城市移民”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许多人不再是孤身漂泊,而是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拖家带口地迁移。然而,这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始终和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一、调查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调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调查的对象

教师128名,学生1051人,下设5所村小,学生居住在红窑镇26个村。其中,农民工子女127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农村留守儿童12名。最近,我们抽取了其中10%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三、调查的方法

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参加由校团委牵头。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四、调查的结果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

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

五、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咎其因,则善其行”我们社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大调配中主要力量究竟应该为我们这群农民工子女做些什么呢?有一些建议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

(一)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本身要改革创新,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这种带有身份色彩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这样的户籍制度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二)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

农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学。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要制订有关行政规章,协调教育,行政,公安,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农民工流出地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和返回原籍就学手续时收取任何费用。

(三)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

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广度,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四)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根据当前情况应当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定的优惠措施,同时因势利导,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手办学。从而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为早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六.总结

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大量农村30岁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通常都已为人父母,他们的子女在其外出后,除少部分随其外出外,绝大多数仍留守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天各一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认识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党现阶段最重视的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此次调查主要想了解其他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度和他们的受教育状况,然后再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教育

学习环境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调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由参考志愿者们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家乡周边小学的农民工子弟进行抽样选择50名农民工子弟进行调查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因此,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

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建立民工子女学校: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学校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也是最有益选择。

3.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四).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行动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回馈社会,造福社会,因此,我们应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弟的行动中来。比如可以积极的参加由我校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坚持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多种志愿服务,以这些行动为载体,将关爱传达到农民工子女。

四、调查结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们 希望以此次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和结论为基础,向社会大众传达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理念,唤起全社会人士对此问题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弟的队伍中来,给与他们一些学习上的帮助,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马丽丽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江立华、鲁小彬 【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即解决思路》吴瑞君

【4】《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王冬梅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亟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

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

引言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于其中几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农民工子女应该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本地孩子存在不够自信的心理态势;当家长无力支付子女学费的时候学校或政府应给予帮助。另外,有接近90%的被调查者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注,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以及与别人的聊天。有71%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农民工子女在现居住地上学,让孩子留在身边以方便照顾。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制,学习环境不好,经济能力有限,沟通不够等原因,大多数受访者的家庭教育状况并不理想,44.9%的父母偶尔辅导他们的学习,而5.1%的家长从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只有1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但是,作为家长,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帮助子女或与子女共同学习。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总结出我国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与父母缺乏沟通,亲情缺失,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心理上感觉被遗忘了,因此非常渴望得到大人们的关注与爱护,而大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了他们的需求,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可能就由此越来越封闭、孤僻 ;而另一些孩子对于这种情况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比如故意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也并非出于恶意,其目的很单纯 :引起大人们对他们的关爱、重视。而一旦他们出现了这种情况,大人们的反应多会是生气,继而可能就是打骂,而很少会想到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给他们以亲情的抚慰。而孩子得不到其所需之后,可能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来,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对于孩子的发展就非常不利。

二、监护不能落实。

“留守子女”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三、学习压力大。

调查发现“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偏低,不能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辅导;其次,家庭中的学习氛围不浓,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多采取放任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不调皮就好;再次,教育方法落后,家长不注意与子女的沟通,训斥多表扬少,往往以命令职责的形式教育子女,其实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难以收效甚至适得其反。

同样,我们对造成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诸多问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城市农民工在城市阶层中属于弱势群体,对农民工子女来说,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受教育的公平环境,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受教育的途径有限,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等等。

很显然,如果农民工子女继续留守,得不到很好教育的话,农民工这个阶层与整个社会的脱节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十分不利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广泛力量的密切配合。了解了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后,我们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

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现有农村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完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

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

二、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对于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农村学校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与学校应该加强沟通,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

三、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郭燕聂,王永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

2.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2007(4)

3.熊正财,李作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2007

4.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第四篇:外出打工青年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寒假社会

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2010

姓名:邓锋

2011年2月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但是,外出打工青年依然存在收入低支出盲目等问题。为了了解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对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关键词:打工青年;收入;支出;盲目

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农闲和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之际,专门就打工青年在外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组织了集中的社会调查。调研地点选取了陕西省的某几个乡村,涉及几百户家庭,涵盖了上千名人口的农村及乡镇地区。调研对象主要是农村乡镇外出打工青年,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

外出打工青年现状。

1.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强势的城市及工业的发展势必大量吸取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与农村青年向往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较多的发展机会相对农村的贫穷、单调的文化娱乐和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对青年的推力增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第三方面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对城市建设、对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有利的,而且,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2.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城里人;城市中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给了城市,却最终会选择离开,他们是城市的过客。”这是摘自中国青年报的一段话。从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外出打工青年的生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出打工青年呈低龄化方向发展。第二,缺乏法制观念的,大多数没有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导致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拖欠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

第三,工厂企业等负责人为提高产量和效率,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工人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为了留住工人,工厂企业等克扣工人工资。迫使他们明年再来。

第四,打工者的收入偏低,各方面开销大。生活缺乏必要照顾和关心,有的集体住宿条件不好,有的自己在外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多反映工厂企业提供的食品质量口感差,外面的食品很贵。

第五,二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情况分析。

打工的收入和报酬是打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打工青年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打工青年收入的保障措施不够。

近几年,关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打击类似行为。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青年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等问题制约着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60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2.打工青年收入偏低。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青调查”首次公布了一项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等城市实施的,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每月挣不到1600寄回家800 ” 对绝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挣钱无疑是重要的。接受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大多数人(70.6%)的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其中无任何收入的有5.9%,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两成(20.8%),超过2/5(43.9%)的人收入在800-1600元之间;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寥寥无几(2.3%)。从年龄上看,19-24岁的青年是挣得最多的,外来务工青年打工基本是凭“有把子力气”,这给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相比,外来务工青年挣得本来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不多的收入也不是月月都能有,调查中,当问到“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1/4的青年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回答“没有收入”的也达到了7.9%,两者之和为33.0%。虽然挣得不多,大部分打工者每个月总有一项固定支出———寄钱回家。虽然寄得钱不多,可别小看这些钱,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不少地方,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最快捷的途径。

3.进城青年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他们在城市里的时间长了,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到城市后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仅以广州为例,1998年暂时不能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比1997年增长了16.6%。另外,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极不稳定。调查显示,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超过1/4(26.1%)的人换过工作。其中,换过两次以上的达到了12.8%。

有专家认为,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与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关。另外,就业渠道不畅,也是他们择业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不是通过官方途径(如职介所),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39.7%)”、“老乡帮忙介绍(22.6%)”或“自谋生路(11.3%)。”

4.相关刺激政策不尽合理。

根据几名在工厂工作的青年介绍:她们都是江苏等地手工工厂的一名工人,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工品的个数来自支付工资,也就是多劳多得。据她们反映,有的工人为了多挣点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休息,工人的身体受不了,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时”是指:按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这样工厂里的工人都反映很累。

三 外出打工青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1.食品消费不仅局限于量的满足,更体现在质的提高。

外出打工青年对吃还是毫不吝啬的,不仅要吃得饱还吃得好。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打工青年食品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食品支出2436.15元,同比增加426.87元,增长21.24%,增速比上年提高18.68个百分点,带动消费性支出增长6.46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31.9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41.38%。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2.衣饰消费增速加快,交通与通讯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打工青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突出个性、注重品牌方向发展,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衣着消费为1297.93元,同比增加126.14元,增长10.76%;化妆品人均支出62.78元,同比增加19.92元,增长46.48%;理发美容服务人均支出97.85元,同比增加28.57元,增长41.24%。同时,城市打工青年交通和通讯支出也稳步增长。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008.61元,同比增加278.83元,增长38.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1%。其中:交通支出602.47元,增长1.15倍。

3.文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在闲暇时间,打工青年也常邀几个朋友或是同乡一起聚餐喝酒,寻找快乐。也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者增多,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其它文娱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是保证身体强健的根本,健身运动开始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当中参与赌博的人也大有人在,急需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四 关于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几点建议。第一,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第二,五 我的启示。

六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www.xiexiebang.com

大学生寒假社会

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2010

姓名:邓锋

2011年2月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但是,外出打工青年依然存在收入低支出盲目等问题。为了了解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对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关键词:打工青年;收入;支出;盲目

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农闲和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之际,专门就打工青年在外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组织了集中的社会调查。调研地点选取了陕西省的某几个乡村,涉及几百户家庭,涵盖了上千名人口的农村及乡镇地区。调研对象主要是农村乡镇外出打工青年,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

外出打工青年现状。

1.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强势的城市及工业的发展势必大量吸取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与农村青年向往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较多的发展机会相对农村的贫穷、单调的文化娱乐和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对青年的推力增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第三方面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对城市建设、对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有利的,而且,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2.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城里人;城市中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给了城市,却最终会选择离开,他们是城市的过客。”这是摘自中国青年报的一段话。从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外出打工青年的生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出打工青年呈低龄化方向发展。第二,缺乏法制观念的,大多数没有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导致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拖欠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

第三,工厂企业等负责人为提高产量和效率,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工人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为了留住工人,工厂企业等克扣工人工资。迫使他们明年再来。

第四,打工者的收入偏低,各方面开销大。生活缺乏必要照顾和关心,有的集体住宿条件不好,有的自己在外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多反映工厂企业提供的食品质量口感差,外面的食品很贵。

第五,二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情况分析。

打工的收入和报酬是打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打工青年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打工青年收入的保障措施不够。

近几年,关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打击类似行为。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青年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等问题制约着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60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2.打工青年收入偏低。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青调查”首次公布了一项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等城市实施的,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每月挣不到1600寄回家800 ” 对绝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挣钱无疑是重要的。接受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大多数人(70.6%)的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其中无任何收入的有5.9%,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两成(20.8%),超过2/5(43.9%)的人收入在800-1600元之间;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寥寥无几(2.3%)。从年龄上看,19-24岁的青年是挣得最多的,外来务工青年打工基本是凭“有把子力气”,这给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相比,外来务工青年挣得本来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不多的收入也不是月月都能有,调查中,当问到“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1/4的青年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回答“没有收入”的也达到了7.9%,两者之和为33.0%。虽然挣得不多,大部分打工者每个月总有一项固定支出———寄钱回家。虽然寄得钱不多,可别小看这些钱,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不少地方,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最快捷的途径。

3.进城青年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在城市里的时间长了,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到城市后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仅以广州为例,1998年暂时不能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比1997年增长了16.6%。另外,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极不稳定。调查显示,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超过1/4(26.1%)的人换过工作。其中,换过两次以上的达到了12.8%。

有专家认为,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与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关。另外,就业渠道不畅,也是他们择业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不是通过官方途径(如职介所),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39.7%)”、“老乡帮忙介绍(22.6%)”或“自谋生路(11.3%)。”

4.相关刺激政策不尽合理。

根据几名在工厂工作的青年介绍:她们都是江苏等地手工工厂的一名工人,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工品的个数来自支付工资,也就是多劳多得。据她们反映,有的工人为了多挣点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休息,工人的身体受不了,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时”是指:按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这样工厂里的工人都反映很累。

三 外出打工青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1.食品消费不仅局限于量的满足,更体现在质的提高。

外出打工青年对吃还是毫不吝啬的,不仅要吃得饱还吃得好。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打工青年食品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食品支出2436.15元,同比增加426.87元,增长21.24%,增速比上年提高18.68个百分点,带动消费性支出增长6.46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31.9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41.38%。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2.衣饰消费增速加快,交通与通讯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打工青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突出个性、注重品牌方向发展,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衣着消费为1297.93元,同比增加126.14元,增长10.76%;化妆品人均支出62.78元,同比增加19.92元,增长46.48%;理发美容服务人均支出97.85元,同比增加28.57元,增长41.24%。同时,城市打工青年交通和通讯支出也稳步增长。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008.61元,同比增加278.83元,增长38.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1%。其中:交通支出602.47元,增长1.15倍。

3.文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在闲暇时间,打工青年也常邀几个朋友或是同乡一起聚餐喝酒,寻找快乐。也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者增多,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其它文娱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是保证身体强健的根本,健身运动开始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当中参与赌博的人也大有人在,急需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四 关于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几点建议。

第一,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第二,五 我的启示。

六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

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要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之后,又在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引言: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子女人数高达5800万,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所谓农民工留守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此次,我们对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原公村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

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普遍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89%的家长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密切关注,并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事情。这些家长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及与人聊天等渠道了解的。在学校教育方面,有90%的家长希望农民工子女能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对于学校,他们主要是出于学校硬件设施,老师素质和教育政策规定方面原因考虑的;对于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有与本地孩子平等的权利,同时就读于公立学校有利于消除他们孩子的孤独感。在家庭教育方面,79%的家长认为父母与孩子应该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并且进行平等沟通。他们提倡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终身学习。家长普遍认为,目前家庭在孩子学习方面应该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投入、学习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等问题,其中经济投入和学习环境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家长给学校的意见中,66%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多与家长交流,共同指导教育孩子的成长,比如多进行家访活动。20%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教育,有些老师已经不能胜任了。4%的家长认为老师看不起家长,认为学生是农民,什么也不懂。由以上调查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一)学习成绩差

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留守子女中的绝大多数人由于在功课上没有父母的监督和辅导,还有就是对文盲率高达30%的祖辈来说,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严重的是有极少数父母仍然给孩子灌输的“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使得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普遍不好。

(二)存在心理问题

资料显示,有30%左右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在我国,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性格缺陷

由于留守子女一般不满18岁,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养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很容易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父母的沟通障碍加深,时间一长,难免从丧失对家庭的基本依恋发展到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并且,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缺少亲情抚慰,许多留守子女在心理、性格、智力、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大部分留守子女对参加学校活动不积极、很少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社交意识较差、社交能力较弱。因此,缺乏亲情关怀的留守子女的性格存在缺陷。

二.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短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留守子女的基础教育处于相对很薄弱的境况,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出现一系列的留守子女问题。

2、现行户籍制度是问题产生的直接社会原因。

我国实施严格的城乡二元体制。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的农村户口户籍身份是不能改变的。改革开放后,尽管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农民有了进城打工、就业的自由,但户口政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另外,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其他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等,形成了强大的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教育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二)家庭教育的缺乏

1、农村家长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意识。

当前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很多农村家长没有家庭教育意识,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事实上,农村父母对

子女的教育职责主要体现在监督子女学习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上。父母外出打工显然减弱了家庭监督作用,影响了留守儿童自控力的形成,弱化了留守子女社会交往与技能发展的功能,这使得家庭对子女教育与影响的功能大为削弱。

2、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监管不力

目前留守子女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子女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力不从心。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子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三)学校教育存在的缺陷

1、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子女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

教育不是升学,它是一种保护。它要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受污染,保护他们接受理智、情感的正常教育。特别是对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对于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子女来说,它更是一种奠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现在许多农村学校教育却转为通以升学为主,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被无端的忽略了。

2、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据调查,当前农村教育中教师学历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配套完善相关政策

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十分不协调,致使农民工流出地与流入地责任不明,农民工及其子女处于无人管的被边缘

化状态。因此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根本改变“同居一城,群体隔离”的局面,保证社会制度的公正。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根本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城市建立了包括住房、医疗等各项保障制度,大多城市居民经济上也比较宽裕。可是农民却恰恰相反,这是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有很多,比如由国家投资在农村开展通路、通电、通水、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解决留守在农村的打工者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一定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加强社会对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从而引起社会以及政府的关注,促使社会和政府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从而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四)搞好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

首先,留守子女父母的认识极为重要。要给他们分析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的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树立以孩子教育为主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其次,要充分重视监护人的选定问题。父母外出前,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处。再次,临时监护人也要明确认识到自己的监护责任,不仅包括对孩子的养育,还包括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切实加强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是留守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它有责任、有义务切实加强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学校应针对留守子女这一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系列教育活动,把思想、学习、情感、安全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人生。学校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道德教育。其次,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子女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老师对留守子女应该予以更多的关心,并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在成长过程心理障碍。当然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这期间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目前状况来看,农村中小学要意识到留守子女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留守儿童特殊情况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留守子女和父母一起生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

不可否认,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怎样使留守子女享受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义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月成,《当前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亟需关注》,安徽省霍邱安三流乡初级中学,2008年

【2】陈华平,《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建设》

【3】刘明华,李朝林,刘晓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二期

【4】周贡鸿,龙方,《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

下载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对校园内部及周边地区的问卷调查 会计系xx级本会xx班 xxx 实践时间:2012年4月9日——2012年5月6日 实践地点:校园内部及周边地区 随......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系社会公平和法治原则的实......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社 会 实 践 报 告姓名: 班级: 院系: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们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28名,学生1051人,下设5所村小,学生居住在三个乡镇26个村。其中,农民工子女127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农村留守儿童12名。最近,我们......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最近,我在常德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虽然我对这一领域比较陌生,但通过大量查阅资料,逐渐了解到尽管“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根本社会问题,人们对农民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