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9: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第一篇: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北京团市委于2010年3月上旬,对全市农民工子女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农民工子女相关情况,摸清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全市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本次调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团市委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抽调干部组成农民工子女情况调研组,制定调研计划,向十八个区县团组织下发调研通知,并由企业、青农、社区、大学、中少等系统负责部门指导各自联系的团青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团青组织迅速行动,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十几个,请区县教委干部、团教工委干部、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党政及团委干部、各类青年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农民工及其子女、新闻媒体记者、社会问题专家等各方面代表开展交流。在各级团组织开展座谈会的基础上,在东城、西城、海淀、房山、通州、顺义等区县开展走访活动,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涉及的相关人员达300多人。通过调研,初步摸清了本市农民工子女关爱工作的需求和开展的情况。

二、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及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户籍人口约1700万,流动人口峰值近500万,其中农民工子女约30万。其中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顺义等城乡结合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农民工子女人口比较集中,在2万至4万之间;平谷、密云、延庆等较偏远的区县,农民工子女人口在几千人的规模;其他区县农民工子女人口则在1万左右。这些农民工子女,基本处于义务教育适龄阶段。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受经济条件等制约,学习、生活、成长环境较差。

农民工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相对频繁导致了其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屋往往集中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甚至是一些地下室里。这样的地方卫生条件差、甚至常年没有阳光照射,其子女无法进行读书等学习活动,还影响身心健康。同时,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的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有的时候农民工子女的出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对应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面临着较多问题,甚至存在营养不良等影响健康的问题。

(二)受户籍制度等限制,教育问题非常严重。

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上存在着与户籍人口不一致的待遇,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很大。这个不平等在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都存在,但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不能享受到城市的义务教育制,虽然在就学方面已经得到了许多支持与帮助,但其入学“门槛”依然比户籍学生要高,农民工无法承担。即便是进入了本地小学,他们也得不到同等的读书条件,有些人虽然进入公立学校,但存在被编入民工子弟班级的情况,并且还要面临六年级之后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高考,而不少当地学校又不承认学生的学籍,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更多的学生则是进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条件比本地学生要差得多。另外,还存在农民工子女遭遇学生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同时,农民工大多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稳定的学习心态。

(三)因地域与身份的落差等原因,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父母监护失助,亲情失落,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父母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压力,继而引发心理失衡、行为失控。不少农民工夫妇忍痛将孩子留在家里读书,导致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怀,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存在的几类问题,以及在调研中农民工表达的需求,大致可以梳理出农民工子女对关爱服务方面的需求:

一是希望得到经济上的资助,改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二是希望得到相对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得到一些教育上的支持;三是希望能够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就学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民工子弟学校的倾斜;四是希望改变户籍制度导致的入学“门槛”高的现状,得到同等的就学条件;五是希望能够实现寄宿制的管理方式,拥有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六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融入认可,多与同龄人开展平等的交流;七是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改善学习压力大、思想包袱重、亲情抚慰缺失、心理不平衡的状况;等等。

三、北京共青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做法

近年来,北京团市委把关爱农民工子女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设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

北京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于2007年,面向社会发布了首批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其中“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被列为重点内容。全市各区县团

委和各高校团委广泛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开办“计算机学习班”、“英语基础口语班”,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供一对一学习辅导,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欢迎。

(二)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助学专项基金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近几年通过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项目”,筹集捐款731.24万元,捐助务工人员子女18281人次。与南都基金会合作,为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立“新公民基金项目”,提供资助458.68万元,并重点为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捐资45万元,援建“希望阅览室”9个。

(三)积极开展关爱灾区农民工女子公益活动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冰冻、干旱、地震等灾害,团市委迅速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年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支援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团市委协调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青年突击队协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联合设立“地震灾区在京农民工及子女扶助基金”,为灾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在京务工农民工子女提供助学金。与此同时,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共同启动“携手共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援助系列活动,深入川籍打工子女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这为灾区农民工子女走出地震阴影、重建生活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两节送温暖”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元旦、春节前后,团市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和谐北京•温暖之都”为主题,以“送温暖、送成长、送发展、送关爱”为主要内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两节送温暖”系列活动。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对象之一,农民工子女的关爱问题成为重要的项目得以推进。各级团青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民工聚居地及民工子弟学校,为农民工子女送去书本、学习用品,并利用寒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支教服务,为农民工子女补习功课,促进城市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交流。

(五)开展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活动

2008年,团市委、市未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局、市公安局等单位推出“12355北京市青少年星光自护学校”,旨在加强了我市青少年自护教育工作。其中,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了“星光青春保护行动”,以紧急避险、自护自救、临界防卫、传染病控制、远离毒品、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对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及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现就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全面开展农民工子女权益保护工作

把农民工子女问题纳入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中来,贯彻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农民工子女成长的法制环境。深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共青团“倾听”活动,积极反映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加大“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使之成为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的重要平台。

(二)深化农民工子女群体帮扶工作

着眼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和生活保障,重点推进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强化“学子阳光”、“希望之星(1+1)奖学金”、“爱心健康基金”、“两节送温暖”等品牌项目。支持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社区“关爱工程”和农村“温暖工程”,对残障青少年、特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农民工子女中的特殊群体进行帮扶和引导,帮助其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深入开展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教育

围绕“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以家庭、社区和学校为主阵地,广泛借助大众传媒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开展“珍爱生命”大型公益讲座、主题实践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工子女年正确理解、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良好心态。积极组织城市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手拉手”活动,搭建城乡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

(四)帮助提升农民工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以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优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努力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通过志愿帮扶和结对子等手段,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其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第二篇: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摘要:农民工子女,是农民工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临沧市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工的未来和寄托,也是临沧市下一代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是建设山清水秀景美民富新临沧的工作前提之一。共青团临沧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市政府、市委的号召,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智慧等支撑。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方面,临沧市各级团组织积极活跃,表现突出,成绩斐然,但由于经费等客观因素,就进一步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具体行动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从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切实认识到了团中央、团省委对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高度重视,这给临沧市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信心。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临沧市 共青团 临翔区

前 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临沧市农村人口到市内市外进城务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是农民工家庭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因为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理应更受人关注。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距离省城昆明较远,全市地势高峻,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沧的发展。临沧市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7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19元,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临沧市总人口约为238万,其中,农村人口约为19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9.8%(2009年)。临翔区是临沧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93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约为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为1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7.2%。临翔区,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市八县(区)的农民工在此打工(包括来自临翔区里相对落后的乡村农民)。因此,针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我们选择临沧市农民工聚居最为集中的临翔区的塘平社区,而针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我们选择临翔区中

发展相对落后的圈内乡昔木村。为求简便,以下我们以“进”农民工子女、“留”农民工子女作为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的简称。

一、调研内容

1、两种农民工子女的分布、年龄段、最需要帮助的方面。

2、两种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自我心理等认知方面。

3、社会各界对两种农民工子女的了解度、关注度。

4、团组织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限:调研于3月10日至3月13日进行。

2、调研范围:临翔区塘平社区;临翔区圈内乡昔木村。

3、调研组织:成立了由临沧团市委青年工作部部长为组长的调研领导小组,并在临翔团区委下设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工作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4、调研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探讨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5、调研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并可参考的为292份;开展座谈会3场,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临沧团市委青年工作部、临翔团区委、塘平社区办公室相关领导和干事,青年志愿者代表6名,农民工子女6人、家长11人,前进小学教师3名、学生25名,临翔区一中教师4名、学生25名,临沧日报社记者1名,临沧市“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心理咨询专家1名等,累计共95人。

6、座谈情况:围绕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受教育情况、医疗保障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农民工自身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及身边所见所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国家非常关注农民工生活,出台政策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水平。但随着进城打工者的日益庞大,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成为了留守儿童,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大教育资源分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调研取得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进”农民工子女家庭住所都为租房,比较简便,所租房子靠近学校的居多;其年龄段在11至15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是教育问题,有成绩跟不上、在班集体活动中很难克服害羞、害怕老师等问题。大部分“留”农民工子女都寄居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中;其年龄在5至10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有,白天很少有人看管、成绩跟不上、上学害怕老师等。

2、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多数“进”农民工子女具有较强的家庭归属感,但同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而多数“留”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一般都处于“到过年时候我爸爸妈妈都会回来送我很多我想要的东西”的自我满足感中,一般只会在“快到过年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主要原因是平时爷爷奶奶等长辈或亲戚都非常疼爱、照顾他们。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都认为自己比较合群,朋友较多,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现代诚信危机已经延伸到了未成年群体。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农民工子女普遍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两种农民工子女都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但对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在游戏与体育中“只看不参加”,说明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等原因,他们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多数“进”农民工子女感觉“父母对他很严格”,而“留”农民工子女则感觉很自由,这说明了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受到父母的管束力有天壤之别。

3、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社会上大部分人对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只是停留在“了解一点”程度,多数人对“进”农民工子女的印象是“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城里求学”,绝大部分人对“留”农民工子女的定义是“留宿儿童”。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很有必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经济困难、户口跨地、教育等问题,多数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工资、政府出台让部分学生融入当地普通学校等途径加以解决现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人城里居民都表示愿意学校招收大量农民工子女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原因是一方面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是城里孩子可以在农民工子女身上学到老实、淳朴、勤俭等有点,互相影响相互学习。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农民工为城市

建设出一份力,对于社会农民工的生活困境社会监管救助不到位总的说来还是挺同情的。

4、近几年来,临翔区团委在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的宣传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在全区大范围惠及到农民工子女展开的具体工作有:

①加大香港“苗圃行动”助学金申请的宣传力度,督促学校受理助学金申请时对其中的农民工子女给予特殊审理和照顾;

②团区委采用由团委向辖区所在学校分配名额,再由学校老师核实的方式向学校所在读的农民工子女发放“爱心棉被”,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至今临翔区团委向辖区农民工子女学生累计共发放“爱心棉被”4200套;

③在每年的青少年服务月活动中,开展到区福利院看望福利院儿童,向农民工子女赠送书本文具,为农民工家庭文艺义演等活动,就临沧市2010年青少年服务月活动中,临翔区向各级团组织下拨的资金共达3万元;

④在近期的抗旱救灾中,临翔区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共350人次深入到辖区的农民工家庭进行帮扶,开展了为泡核桃苗浇水、疏通水渠、甘蔗抢收等活动,共投入资金10700元。

四、临沧市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农民工子女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重点任务,解决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刻不容缓的工作。

1、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农民工的问题,所以在整体上当地政府应该狠抓关爱农民工的举措,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也就游刃有余。劳务繁重、报酬少、文化程度偏低、家中没有书籍摆设,是农民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因此,当地政府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帮助农民工从而进一步帮助农民工子女:

(1)提高农民工的薪水,一定保证农民工的工资不被拖欠不被骗走,从而保证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有稳定的物质保障,保障子女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买资料、买文具等读书受教中;

(2)减少农民工的务工时间,让其多抽出时间陪伴他们的子女,使“进”农民工子女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管理,使“留”农民工子女能经常接到在城里打工的父母的电话关爱;

(3)为即将在城市落户的大量农民工子女提供最基本的免费或廉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等文化卫生教育设施。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家庭没有书籍摆设,农民工子女在家中无法得到书香的氛围和环境,政府应该考虑把农民工子女引到免费或廉价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文化卫生教育场所,给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由政府出台和号召,共青团组织在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工作的同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对“进”、“留”农民工子女加大关爱力度,具体建议如下:

(1)对于“进” 农民工子:

①至少一次以上定月不定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进” 农民工子女聚居区开展书本赠礼、文艺汇演等活动;

②成立青年志愿者与“进” 农民工子女“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挂钩帮扶政策,主要帮助“进” 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习、有烦恼时进行心理疏导、遇到突发事件可及时援助等;

③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如“三·五”学雷锋、“五·四”青年节、服务青少年活动月等活动中,纳入一定数量的“进”农民工子女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接受学习和教育,同时让他们在做事中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共青团组织对他们的重视。

(2)对于“留” 农民工子:

①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路远等因素,至少一次以上定季不定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看望“留” 农民工子女,开展书本赠礼、文艺汇演、帮助其所在寄养家庭打理农务等活动;

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成立青年志愿者与“留” 农民工子女“一人对一村”或“多人对一村”的挂钩帮扶政策,深入农村尤其留宿儿童家中对他们开展陪玩、陪读等活动;

③为进一步拓展“留” 农民工子的视野,从而激励“留” 农民工子勤奋学习,不定期尤其在国家重大节庆市里举行活动时,组织留宿儿童到城市进行参观教育活动。

(3)对于共青团组织及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工作的鼓励措施: ①基层各级团组织资金有限,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专项经费保障; ②政府出台号召,加大农民工子女关注力度,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列入各级团组织和领导的绩效考核之一;

③由团省委和当地政府联合牵头,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做得很成功的团组织和领导给予授牌表彰和资金奖励,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做得很突出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和个人给予证书表彰和资金奖励,这些鼓励措施作为团组织评优、团领导升迁、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考评考试的重要依据。

五、小结和展望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和关心,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户口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仍旧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致,需要长期应对。但是,社会各界智囊出谋划策、政府出台给予支持和帮助,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经费,共青团加大宣传力度并投入行动,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所缓解。可喜的是,共青团临沧市各级组织,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号召,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体育教育系

09届 11班

09011107 赫双双

第三篇:江西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江西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为迅速贯彻落实2010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研、掌握和分析各地农民工子女现状,总结共青团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经验,策划推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项目,3月8日至9日,江西团省委专门抽调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人员组成调研组赴赣州市、抚州市实地开展调研,要求南昌、吉安、宜春、新余等市团委组成调研组在本市开展调研,组织全省各设区市统计农民工子女相关数据。通过座谈会、与农民工子女面对面访谈、走访社区、学校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团省委调研组深入赣州市中山路社区、中山小学,赣州市章贡区文清小学,赣州市赣县沙地“留守孩”托管中心,抚州市乐安县增田小学、抚州市金巢工业园等地对农民工子女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西省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00万。辖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江西省现有农民工722.6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跨省输出农民工总数536.89万,在本省务工185.78万。全省农民工子女约300万左右,分为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和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两部分,由于我省跨省输出农民工比例大,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分析

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随着劳务经济的进一步盛兴,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农民工子女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部分农民工子女因种种原因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其自身成长,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地影响。

1、家庭教育存在欠缺。在调研中,通过各地了解到的普遍情况和与赣州市沙地村王金莲的座谈交流,我们发现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多存在家庭教育欠缺问题,农民工子女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且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的钱,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许多农民工子女物质生活优越感较强,加之长辈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情感得不到满足。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在外打工对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由于和自己的父母离的远,见面少,直接沟通的机会少,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时间是在思念父母中渡过的。他们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3、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儿童上小学的占绝大多数,正处于4-14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或与父(母)一方分离,在性格,脾气的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受不到父母的影响或受一方影响,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有些孩子软弱、胆小。特别是中学时期的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部分孩子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农民工子女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差,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农民工子女存在思想观念差异,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5、存在行为缺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对农民工子女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另外,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如农民工子女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分析

除留守农村外,部分农民工父母选择带子女一同进城,由于职业、经济能力等因素约束,这个群体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子女送入城市中小学读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根据各地了解到的普遍情况,进城农民工子女大多数父母因务工原因对孩子关心较少、教育方式简单,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在与赣州市中山小学江远萍校长及学校部分老师的座谈中反映,进城农民工子女由于跟随父母进城,在城市学校就读,在同城市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能力差距大、接触环境不同、视野较窄,孩子普遍存在对周围环境适应较难、性格自闭、内向、孤独等情况。

3、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父母工作条件及生活环境、往往孩子在较小年龄就承担部分生活责任,如放学独自回家、做饭等,在交通、火、电等方面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三、江西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情况

1、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为积极解决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多年来,江西团省委组织省内各高校在假日特别是寒暑假等期间招募、派遣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进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学习辅导等方面给与农民工子女帮助,受到孩子及其父母、村民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2、“真情相伴•爱心助困”——江西青年志愿者援助万户贫困家庭计划

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省民政厅、省残联于2009年3月5日启动实施了“真情相伴•爱心助困”——江西青年志愿者援助万户贫困家庭计划。通过与省民政厅、省残联配合,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的形式对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子女开展帮扶工作,2009年共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1000户左右,组织结对志愿者长期开展助困、助学活动。

3、在“3.5”、“12.5”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集中行动

组织协调全省青年志愿者在“3.5”、“12.5”等纪念日、节假日集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捐书捐物,为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并向社会号召,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动中。

4、开办“留守孩”托管中心等志愿服务机构

2007年7月,赣州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赣县沙地镇沙地村依托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第二届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王金莲的事迹感染下,挂牌成立了赣县沙地“留守孩”托管中心,在王金莲老师负责下,多年来组织当地高校青年志愿者到托管中心义务帮助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目前,该中心在托留守儿童50余名。

高安团市委开办了“下午4点半”志愿者辅导站,组织宜春学院等单位的志愿者开展接力服务,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课余志愿服务。

南昌团市委创新工作思路,策划开展了“玩具接力坊”品牌活动。通过指导光明社区团总支开展“玩具接力坊”系列活动,采用时尚的、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高校、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以光明社区及周边农村租住的外来农民工子女(6-14周岁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全市、重点是东湖区少年儿童献爱心,捐赠家中闲置玩具,使外来流动人口家庭及贫困家庭少儿能够玩上丰富多彩的玩具,使外来农民工子女有了一个分享玩具、分享快乐的活动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家庭、学校之外游戏娱乐的“第三空间”。

2006年4月,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是以九江电信向东班命名,由九江职业大学校团委管理的一个公益性大学生家教组织。协会由爱心企业提供协会经费,九江职业大学团委提供师资,九江市总工会提供贫困、农民工子女生源。协会设有英语组、数学组、理综组和文综组四个家教组。每年招收一次新会员,会员均是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并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定期培训。会员上门家教,每周一次(周六或周日),每次2-3个小时。为九江市17个小区的50多户贫困、农民工家庭的小学、初中学生提供爱心家教服务。

乐安二中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教师志愿者建立了“心灵氧吧”,由一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进行专职心理辅导,三名取得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任职资格证的教师进行兼职辅导。“氧吧”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紧张,分担忧愁,共享快乐”为工作理念,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现场咨询服务与心理知识讲座等互动交流的方式,切实缓解了学生因学习、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融入到快乐的学习氛围中。

四、对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农民工子女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农民工子女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根据本次调研主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托管中心”

第一步,在全国县级地区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托管中心”,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组织志愿者以接力形式在托管中心帮助留守儿童,可以以“4点半托管”、“寄宿托管”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辅导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第二步,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托管中心”。

(二)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门志愿者队伍

在全国范围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专门志愿者队伍,可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解决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问题,与进城农民工子女聚居的城乡结合部和留守农民工子女多的农村小学、社区为依托,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专项志愿服务行动。

(三)开展农民工子女爱心辅导服务

农民工子女由于其群体特点,或多或少的存在学习无人辅导、生活关心不够、自闭、孤独、内向、适应环境难等或多或少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可通过组织专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爱心辅导、心理疏导,如爱心家教班、心理疏导志愿者进校园、心灵氧吧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确定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统一口号、标识

为了更好的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行动中,形成活动品牌,建议确定全国统一的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口号、标识。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掌握和分析农民工子女现状,总结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经验,共青团广西区委按照团中央志工部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团区委派出专人到南宁、百色和贺州三市进行调研,同时下发通知要求全区14个市级团委迅速行动,组织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的调研队伍开展工作。全区80多名团干部和23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专题调研。

一、开展调研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城就读和父母外出务工留守的农民工子女逐年增多,随之而来困扰农民工和社会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共青团组织如何携手社会、学校和家庭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帮助,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教育、就业和身心健康等事关生计的实际问题,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开展的情况

本次调研共走访农民工子女就读较集中的中小学46所、生活较集中的街道办和社区55个、留守农民工子女集中的乡镇和村屯236个,以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对3127名农民工子女、334名教师和629名监护人进行访谈,发放调查问卷4000多份。

三、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外出务工已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据自治区妇联和区人大内务司相关的统计留守儿童是300万;自治区教育厅09年数据,全区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数23.04万,其中小学21.94万,初中1.10万。其中父母双方在外农民工的小学生占外出农民工子女33.3%左右,父母双方在外农民工的中学生占外出农民工子女的16.6%左右。夫妻双方外出农民工子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77%,寄养在叔叔等亲戚家的占20%,寄养在邻居家的占3%,大部分在外务工的父母半年或半年以上回来一次。这些“外出农民工子女”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得到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教育,缺乏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氛围,导致了外出农民工子女在各个方面上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专题调研通过对调研记录和数据的分析,当前我区农民工子女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1.留守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质量参差不齐

一是乡镇师资力量缺乏。在乡镇完小、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初级教育机构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乡镇完小教师队伍不稳定,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只能保证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而美术、音乐和体育等科目由于缺乏专职教师,大多由班主任老师兼任;乡镇幼儿园和托儿所几乎都是民办学校,部分学校因为成本、人才紧缺和部分不愿到乡镇工作等原因,缺少幼教专业的教师。二是基础办学设施达不到规定要求。通过开展“两基”教育攻坚,大部分学校已经对办学设施进行改善,但是因为资金缺乏等原因,有些学校的办学设施还是十分简陋。三是教学质量不高。部分学校,尤其是在乡镇,有些完小教师要同时兼顾三、四个年级的学生;缺乏专业、专职教师;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教学质量。

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成本较高

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同一地区,如果不属于该区的学生,想要就读学校,必须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这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加上进城务工农民工作流动性大、住所不稳定等因素,那些需要转学、插班的学生,有些学校不愿意接收,即使勉强进班也要缴纳一定的借读费,高昂的费用让很多农民工苦不堪言。

3.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无论是进城务工还是外出务工,农民工由于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谈不上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随机调查显示,外来和外出务工人员能经常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导的仅占18%,33%左右的父母偶尔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则非常少。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调研发现,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与孩子共同生活,因而,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家长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极不平衡,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工钱不能及时拿到手,致使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饮食方面,只能力求吃饱,不奢求吃好。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三)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经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令人堪忧,部分学生幼小的心灵因缺少亲情的呵护,变得孤独、脆弱、敏感、多疑,在家中与自己的临时监护人矛盾重重,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紧张,这样导致了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或辍学外出打工,或结伙成群,寻衅滋事,或沉迷于网吧、游戏厅,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们养成了懒散、爱乱花钱的习惯。如贺州北陀镇中学李某因无人监管,父母均在外务工,只有农忙季节才与孩子团聚,李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抽烟、上网、早恋,并结交了一批不好的朋友。又如公会镇小学五年级(3)班刘某,因其父母长期在外,养成了我行我素,不听教育的坏习惯,对老师的教育要么不听,要么和老师顶撞,甚至扬言要和老师“单挑”。

(四)农民工子女监管问题

许多农民工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对于大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因为忙于生计,经常让孩子自己玩或托付给不熟悉的人员代管。孩子年幼无知,自身防范意识差,容易给未成年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儿童天生爱动,他们经常跑到野外玩耍,在加上他们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的能力且失去父母的保护常会出现车祸、溺水、被拐卖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五)农民工子女就业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农民工较早的成家生子,因为教育的问题,大部分农民工的子女较早辍学进入社会,他们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无法找到工作,只能随父母做些零工或在外游荡。这些群体也有人称之为“二代农民工”,他们的存在也给社会增添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四、广西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组织开展农民工子女工作专项调研

我区各级团组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和成长需求,排查农民工子女生存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深入调查、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民工子女问题的成因,围绕农民工子女成长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的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二)制定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计划

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纳入共青团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格局之中,一同部署,一同安排,一同考核。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教育和少先队发展规划,作为开展少年儿童工作和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并结合工作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目标、具体落实措施和监测评估办法,使这项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得力、富有成效。

(三)整合资源为农民工子女办好事实事

我区各级团组织积极发挥自身组织与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通过与各企业、学校的联系,并建立起助学成长项目,积极开展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帮扶活动。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团组织,使资助个人与企业了解到我市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并于他们一帮一结成对子,使农民工子女得到了精神上、物质上、以及金钱上的帮助。团田林县委与该县相关企业、县直各团委、支部团员青年到浪平中心校开展留守儿童慰问活动,各团员青年都保持着与结对留守儿童的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留守儿童解除思想困境和学习生活困难,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爱的环境。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心守家园义工活动”。组织各服务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对所在县在校就读的困难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走访核实,并把汇总后困难留守儿童的材料放到“心守家园”网站,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予他们帮助。

2.建立志愿服务载体。一是县区一级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志愿者协会,乡(镇、街)共青团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3队,同时设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基金,由通过社会募集的方式争取资金的支持。二是在社区打造了志愿服务“阳光驿站”和“开心驿站”,等载体,娱乐设施免费开放,社区志愿者组织农民工子女开展“故事开心说”、“童谣开心唱”、“电影开心看”等等,为社区内农民工孩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平台。三是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基地,依托西部计划志愿者,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号召更多志愿者参与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提供更多的平台。

3.发挥公益组织的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动员集结社会各界精英的各类民间团体和青年自组织,为农民工子女开展以培养发展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各类兴趣活动。同时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人员组成农民工子女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和组织农民工子女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广大农民工子女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灵的焦虑,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五、对全团层面统一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建议

1.建议团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查、登记,建立农民工子女专门档案,掌握农民工子女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女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和成长需求,排查女民工子女生存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加强宣传发动,推进农民工子女帮扶体系的建设。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心理上的沟通与指导,培养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心态。

3.与社会各界力量携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和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启智集体游戏,采用鼓励、重实践操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同伴教育;使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教育的意义;在假期里可以组织农民工子女做社会调查,搞公益劳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减轻他们在假日里的孤独感。

4.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合力。争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有心人,组织有关专家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与女民工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合力。

5.深化关爱志愿服务,成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从各自职能优势出发,群策群力,充分运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在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学习与生活、身心健康、法律知识、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实施方案

****乡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由此带来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等问题。我乡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少部分随父母一起外出并接受教育和管理,而绝大部分托留在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2010年要将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作为当前青年志愿者的重要工作来实施,并深入持久开展。针对我乡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对象和服务内容

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

服务内容:开展学习辅导、经济帮扶、生活帮助、精神抚慰、爱心陪护、亲情沟通、课外活动、思想行为引导等志愿服务,使他们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

二、活动形式和具体内容

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关爱留在农村的850名农民工子女应是此项行动开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通过“五结合”方式,把“圈里乡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推向农村,推向基层,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行动。

1.与基层团组织新格局创新试点相结合。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县,根据各兼职团干工作、生活、特长等优势,作为团组织的中坚力量,积极动员兼职团干参与到志愿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中来。

一是成立兼职团干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各选取一个村作为试点,集中开展慰问农民工子女活动,与农民工子女谈心交流、互动游戏,向农民工子女家庭捐赠衣物、书籍、大米等生活和学习用品,为农民工子女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形成兼职团干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活动的长效机制,并将活动在不同的村延续开展。

二是发挥兼职团干联系青年、整合资源的优势,动员各方力量,尽已所能,为农民工子女童捐款捐物。

三是村兼职团干要组织本村农民工子女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体,以村单位,就近就便成立各村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使农民工子女和村的青少年成为互助、团结的新集体新团队,帮助本村本寨孤老和农活繁忙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活等,开展志愿服务。让农民工子女在关爱他人、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体验爱心、关爱他人、健康成长。

2.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走访农民工子女所在家庭,对帮扶对象全面了解,结合实际开展帮扶工作,要形成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和志愿者爱心接力。

农民工子女的家中、农村已建设的文化活动室,因地制宜的对农民工子女开展“代理家长”、“亲情电话”、“亲情信箱”等关爱行动。活动形式要切合实际,形式可以是:

1、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融入到农民工子女日常生活中。

2、帮助搭建农民工子女与在外务工父母的联系平台,特别是法定节假日和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亲情传递”主题活动,通过电话、写信、网络视频、送礼物等方式,让父母了解、关心子女成长情况,让农民工子女懂得知恩回报,心理上有依靠,精神上有关爱。

3、以实际行动来倡议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子女,如动员学校、机关、人民团体、个人等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子女捐款捐物,对捐款捐物要登记造册,妥善管理,及时发放给农民工子女,如利用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建立爱心超市,按时、按需发放给农民工子女;利用书籍、图册等物资建立流动图书室,在周末、节假日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读书活动,利用体育用品、体育器械等物资开展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等。

3、与团队工作相结合。各地团队工作者应积极组织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为结对服务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制造舆论宣传氛围,努力建成长效接力机制,确保工作务实推进。

一是要充分发挥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团队内部开展与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手牵手,一同向前走”等类似结对帮扶活动,呼吁团员、少先队员关心身边同学,做到“不歧视、多关心、肯学习、勤帮助”,并注重挖掘宣传,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结对帮扶活动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是要树立各级、各单位团队工作者的关爱意识、平等意识,在团队工作中公平,甚至倾向于将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吸收到团队中,在评选优秀团员、少先队员时,也要有侧重的体现农民工子女团员、少先队员所占的比例。

三是在平时的团队工作中,要积极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劳动者光荣、农民工伟大的心理认识,通过各种团队内活动、课堂内外活动,消除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强化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一位农民工子女都能融入集体、健康开心成长。

三、服务模式

1、结对帮扶。采取“志愿服务团队+农民工子女群体”、“青年志愿者+ 农民工子女”、“高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结对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活动。

2、爱心接力。组织青年志愿者轮换在社区、农村志愿者微笑小屋、各类服务场所、农村农民工子女家中等固定场所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

3、临时监护。利用农民工子女周末和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至回家前的“失管”时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业辅导、励志训练、开拓视野等,丰富他们业余文化生活。

4、物资捐助。加快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建设,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向农民工子女捐助学习用品、体育器械等,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活动推进步骤

2010年在全乡广泛启动实施,建立基本工作机制,主要推进步骤如下:

(一)工作部署和示范启动时间(2010年4月至5月)1、4月25日前,下发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通知,将工作安排至各团委和各团支部和相关部门。并督促各单位建立活动领导机构,指导各单位开展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统计收集和制定活动方案。2、5月1日前,举行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示范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拟定中学团委作为关爱进城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试点地区,3、5月中旬前,各级团组织要完成服务对象的摸底统计工作,并按要求填写登记表。

(二)组织实施和全面推进时间(2010年5月至10月)1、5月,各地、各单位全面展开工作,完成宣传发动、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活动组织等具体工作,为青年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帮扶联系打下基础。2、6月,利用六一儿童节的契机,全面推动活动开展,各地在团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各有特色的关爱活动全面铺开。3、7月-8月,要针对农民工子女暑期离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对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辅导和关爱,解决农民工子女回家后疏于教育管理的这一问题。4、9月-10月,帮助农民工子女顺利返校,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提供相应的帮助。

(三)深入调研和总结经验阶段(11月-12月)

组织人员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调研,认真总结经验,有序推进,巩固扩大活动成果,为2011年深入推进该项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五、活动要求

(一)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成立专门的活动机构,有专人负责活动开展,要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具体活动方案。同时,要做好长期规划,制定完善的志愿服务守则、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在示范活动取得良好影响和前期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增强影响力和实效。

(二)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按照团省委的安排部署,统一行动,迅速形成声势、形成规模。同时在活动开展中要佩带青年志愿者标识、徽章,提高此项志愿服务行动的影响力。

(三)乡团委将对各地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阶段督导,各地要按照规定,每周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月度小结。

共青团***乡委

2010.3

下载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团区委学雷锋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学......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送农民工子女一片天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二、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

    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自从一年前选择了农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对“三农”事业情有独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喜良小学进行了支教。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想对农民工子......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文进宇(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2级计算机三班)摘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组长:张子亮 组员:王璐、陈林、董会玲、董艳坤、陈程程、蔡晨晨、秦兰 走访时间:2010年11月15日、16日 走访对象:长春市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大全)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堪技09(2)班(物探)8091014 走访时间:2011年8月2日、3日 走访对象:德州市郝王庄中学、广运中学、武城二中、广运小学的部分困......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68小时(活动时间)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 调查对象: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进学小学,河南小学,梨花小学,延河小学,延 吉一中,延吉四中,延......

    关爱农民工子女演讲稿精选

    关爱农民工子女演讲稿精选(三) 让我们播洒一片爱心,撑起一片留守儿童成长的蓝天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我们播洒一片爱心,撑起一片留守儿童成长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