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自从一年前选择了农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对“三农”事业情有独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喜良小学进行了支教。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想对农民工子女在授课内容之外有一个更深入的沟通和认识。无奈受课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我与孩子们的关系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老师与学生的这一层了。这次团委组织的农民工子女调研活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他们的机会,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
前期唐书记带我和尹付军、裴洛伟到沈阳药科大学进行志愿者培训,使我对这次活动更加信心十足,充满了期待。以前,我以为做志愿活动,需要的只是年轻人的激情和悲悯天下的爱心。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的理解实在太过片面。首先,志愿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还包括一些大型活动(如大型赛事、博览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其次,志愿服务靠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更需要长久的乐于奉献的内心;再次,志愿者不单是年轻人或者说大学生群体的专有名词,更多的是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很多有爱心、不甘于只是索取的孩子、中年人,甚至是老同志也早已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还有,一些间接进行的、对志愿服务有促进作用的间接志愿服务,也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是志愿者,如安排进行直接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食宿、进行前期活动的策划、安排等;最后,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服务对象要考虑到不同的问题,比如这次针对农民工子女,我们要注意调研前的破冰、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用词等细节。
带着信心和期待,我们如期到已定好的小学做调研,我去的是二零五小学。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都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该校老师在我们到达后临时通知三到六年级的农民工子女到一楼的两个教室集合坐好。此言一出,我们几个志愿者面面相觑,原因是“农民工子女”这种比较敏感的词汇我们是坚决不能说的,没想到调研还没开始,学校的老师就毫不避讳的在广播里喊了出来。这会给我们下面的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我们心里谁都没底,大家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好在在后来的交流和活动进展中,可以看出这个细节对此次调研并无实际影响。
我在此次二零五小学的调研活动中,除需和尹付军在两位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整体负责外,还负责照相,因此研究生给老师们做问卷和本科生给孩子们做问卷我都几乎能够全程观察和感受到。整体来说,前者有惊无险,后者辛苦并快乐着。这里不再赘述整个过程,只说说我有感触的几个片段吧
给老师做问卷是在 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为我们找来了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和一位校里的主任。由于之前的交流不充分、准备不到位,因此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调研一开始,研究生学长就把调查问卷拿了出来,有几位老师或是很顺其自然地,或是有防范心理地把问卷浏览了一遍,这对我们后面的工作产生了不小的阻力。但是经过后来充分的交流,老师们还是支持了我们的调研,最后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问卷。其中那位学校的主任是位年龄不小的女老师,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可是说起话来实在是很有水平。很明显,她对我们的到来并不表示欢迎,可是从她说的话里又不太能够听出来。她跟我们说了很多,可就是没有一句是有实际意义的,这一度让我和两位研究生学长感觉尴尬极了。这真是语言的艺术啊!还有一位老班主任告诉我们,在他们学校,农民工子女可以享受很多照顾,不论是在各种费用的减免上,还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自己也是农民工或是农民工子女了。而且现在不少的农民工可以挣到很多钱,经济条件还不错。所以说现在的农民工子女缺少的并不是关爱,而是感恩教育、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引导。这确实是我们国家、教育者和我们志愿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给孩子们做问卷就要顺利多了。按照之前讨论的步骤,在进入填写问卷的“趣味答卷”环节之前是大家精心准备的小游戏。两个小组(即两个教室)准备的游戏大同小异,但是他们的进展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小朋友的参与度和现场秩序的组织和维持方面都能体现出我们志愿者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的合作水平。带孩子们游戏其实是个并不太困难的工作,但也能看出大家的态度和实力,当然其他工作也一样,所以说关注细节、努力提升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填写问卷,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我们的节奏,但也不乏填的飞快,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的,看着他们,我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黑龙江和山东算是比较近的了,他们平时都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房子里,有的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条件艰苦的很少。后来又和几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女生聊了几句,感觉她们确实很成熟,其中一个家里在保利花园买了房子,生活比较富裕。但是毕竟我了解到的情况很片面,数据还是需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才有说服力。
给孩子们合影时他们很开心,都表示希望哥哥姐姐们有时间再去陪他们游戏,我们心里都感到说不出的欣慰。此次调研活动意义重大,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名普通志愿者而感到自豪。希望“三农”问题早日解决,希望农民工子女茁壮成长!
第二篇: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摘要:农民工子女,是农民工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临沧市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工的未来和寄托,也是临沧市下一代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是建设山清水秀景美民富新临沧的工作前提之一。共青团临沧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市政府、市委的号召,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智慧等支撑。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方面,临沧市各级团组织积极活跃,表现突出,成绩斐然,但由于经费等客观因素,就进一步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具体行动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从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切实认识到了团中央、团省委对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高度重视,这给临沧市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信心。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临沧市 共青团 临翔区
前 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临沧市农村人口到市内市外进城务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是农民工家庭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因为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理应更受人关注。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距离省城昆明较远,全市地势高峻,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沧的发展。临沧市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7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19元,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临沧市总人口约为238万,其中,农村人口约为19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9.8%(2009年)。临翔区是临沧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93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约为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为1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7.2%。临翔区,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市八县(区)的农民工在此打工(包括来自临翔区里相对落后的乡村农民)。因此,针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我们选择临沧市农民工聚居最为集中的临翔区的塘平社区,而针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我们选择临翔区中
发展相对落后的圈内乡昔木村。为求简便,以下我们以“进”农民工子女、“留”农民工子女作为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的简称。
一、调研内容
1、两种农民工子女的分布、年龄段、最需要帮助的方面。
2、两种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自我心理等认知方面。
3、社会各界对两种农民工子女的了解度、关注度。
4、团组织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限:调研于3月10日至3月13日进行。
2、调研范围:临翔区塘平社区;临翔区圈内乡昔木村。
3、调研组织:成立了由临沧团市委青年工作部部长为组长的调研领导小组,并在临翔团区委下设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工作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4、调研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探讨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5、调研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并可参考的为292份;开展座谈会3场,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临沧团市委青年工作部、临翔团区委、塘平社区办公室相关领导和干事,青年志愿者代表6名,农民工子女6人、家长11人,前进小学教师3名、学生25名,临翔区一中教师4名、学生25名,临沧日报社记者1名,临沧市“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心理咨询专家1名等,累计共95人。
6、座谈情况:围绕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受教育情况、医疗保障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农民工自身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及身边所见所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国家非常关注农民工生活,出台政策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水平。但随着进城打工者的日益庞大,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成为了留守儿童,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大教育资源分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调研取得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进”农民工子女家庭住所都为租房,比较简便,所租房子靠近学校的居多;其年龄段在11至15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是教育问题,有成绩跟不上、在班集体活动中很难克服害羞、害怕老师等问题。大部分“留”农民工子女都寄居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中;其年龄在5至10岁最多;其最需要帮助的问题有,白天很少有人看管、成绩跟不上、上学害怕老师等。
2、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多数“进”农民工子女具有较强的家庭归属感,但同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而多数“留”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一般都处于“到过年时候我爸爸妈妈都会回来送我很多我想要的东西”的自我满足感中,一般只会在“快到过年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主要原因是平时爷爷奶奶等长辈或亲戚都非常疼爱、照顾他们。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都认为自己比较合群,朋友较多,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现代诚信危机已经延伸到了未成年群体。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两种农民工子女普遍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两种农民工子女都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但对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在游戏与体育中“只看不参加”,说明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等原因,他们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多数“进”农民工子女感觉“父母对他很严格”,而“留”农民工子女则感觉很自由,这说明了两种不同的农民工子女受到父母的管束力有天壤之别。
3、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社会上大部分人对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只是停留在“了解一点”程度,多数人对“进”农民工子女的印象是“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城里求学”,绝大部分人对“留”农民工子女的定义是“留宿儿童”。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很有必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经济困难、户口跨地、教育等问题,多数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工资、政府出台让部分学生融入当地普通学校等途径加以解决现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人城里居民都表示愿意学校招收大量农民工子女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原因是一方面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是城里孩子可以在农民工子女身上学到老实、淳朴、勤俭等有点,互相影响相互学习。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农民工为城市
建设出一份力,对于社会农民工的生活困境社会监管救助不到位总的说来还是挺同情的。
4、近几年来,临翔区团委在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的宣传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在全区大范围惠及到农民工子女展开的具体工作有:
①加大香港“苗圃行动”助学金申请的宣传力度,督促学校受理助学金申请时对其中的农民工子女给予特殊审理和照顾;
②团区委采用由团委向辖区所在学校分配名额,再由学校老师核实的方式向学校所在读的农民工子女发放“爱心棉被”,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至今临翔区团委向辖区农民工子女学生累计共发放“爱心棉被”4200套;
③在每年的青少年服务月活动中,开展到区福利院看望福利院儿童,向农民工子女赠送书本文具,为农民工家庭文艺义演等活动,就临沧市2010年青少年服务月活动中,临翔区向各级团组织下拨的资金共达3万元;
④在近期的抗旱救灾中,临翔区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共350人次深入到辖区的农民工家庭进行帮扶,开展了为泡核桃苗浇水、疏通水渠、甘蔗抢收等活动,共投入资金10700元。
四、临沧市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农民工子女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重点任务,解决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刻不容缓的工作。
1、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农民工的问题,所以在整体上当地政府应该狠抓关爱农民工的举措,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也就游刃有余。劳务繁重、报酬少、文化程度偏低、家中没有书籍摆设,是农民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因此,当地政府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帮助农民工从而进一步帮助农民工子女:
(1)提高农民工的薪水,一定保证农民工的工资不被拖欠不被骗走,从而保证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有稳定的物质保障,保障子女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到买资料、买文具等读书受教中;
(2)减少农民工的务工时间,让其多抽出时间陪伴他们的子女,使“进”农民工子女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管理,使“留”农民工子女能经常接到在城里打工的父母的电话关爱;
(3)为即将在城市落户的大量农民工子女提供最基本的免费或廉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等文化卫生教育设施。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家庭没有书籍摆设,农民工子女在家中无法得到书香的氛围和环境,政府应该考虑把农民工子女引到免费或廉价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文化卫生教育场所,给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由政府出台和号召,共青团组织在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宣传工作的同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对“进”、“留”农民工子女加大关爱力度,具体建议如下:
(1)对于“进” 农民工子:
①至少一次以上定月不定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进” 农民工子女聚居区开展书本赠礼、文艺汇演等活动;
②成立青年志愿者与“进” 农民工子女“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挂钩帮扶政策,主要帮助“进” 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习、有烦恼时进行心理疏导、遇到突发事件可及时援助等;
③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如“三·五”学雷锋、“五·四”青年节、服务青少年活动月等活动中,纳入一定数量的“进”农民工子女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接受学习和教育,同时让他们在做事中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共青团组织对他们的重视。
(2)对于“留” 农民工子:
①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路远等因素,至少一次以上定季不定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看望“留” 农民工子女,开展书本赠礼、文艺汇演、帮助其所在寄养家庭打理农务等活动;
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成立青年志愿者与“留” 农民工子女“一人对一村”或“多人对一村”的挂钩帮扶政策,深入农村尤其留宿儿童家中对他们开展陪玩、陪读等活动;
③为进一步拓展“留” 农民工子的视野,从而激励“留” 农民工子勤奋学习,不定期尤其在国家重大节庆市里举行活动时,组织留宿儿童到城市进行参观教育活动。
(3)对于共青团组织及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工作的鼓励措施: ①基层各级团组织资金有限,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专项经费保障; ②政府出台号召,加大农民工子女关注力度,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列入各级团组织和领导的绩效考核之一;
③由团省委和当地政府联合牵头,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做得很成功的团组织和领导给予授牌表彰和资金奖励,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做得很突出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和个人给予证书表彰和资金奖励,这些鼓励措施作为团组织评优、团领导升迁、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考评考试的重要依据。
五、小结和展望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和关心,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户口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仍旧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致,需要长期应对。但是,社会各界智囊出谋划策、政府出台给予支持和帮助,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经费,共青团加大宣传力度并投入行动,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所缓解。可喜的是,共青团临沧市各级组织,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号召,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体育教育系
09届 11班
09011107 赫双双
第三篇:江西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江西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为迅速贯彻落实2010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研、掌握和分析各地农民工子女现状,总结共青团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经验,策划推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项目,3月8日至9日,江西团省委专门抽调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人员组成调研组赴赣州市、抚州市实地开展调研,要求南昌、吉安、宜春、新余等市团委组成调研组在本市开展调研,组织全省各设区市统计农民工子女相关数据。通过座谈会、与农民工子女面对面访谈、走访社区、学校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团省委调研组深入赣州市中山路社区、中山小学,赣州市章贡区文清小学,赣州市赣县沙地“留守孩”托管中心,抚州市乐安县增田小学、抚州市金巢工业园等地对农民工子女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西省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00万。辖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江西省现有农民工722.6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跨省输出农民工总数536.89万,在本省务工185.78万。全省农民工子女约300万左右,分为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和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两部分,由于我省跨省输出农民工比例大,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分析
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随着劳务经济的进一步盛兴,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农民工子女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部分农民工子女因种种原因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其自身成长,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地影响。
1、家庭教育存在欠缺。在调研中,通过各地了解到的普遍情况和与赣州市沙地村王金莲的座谈交流,我们发现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多存在家庭教育欠缺问题,农民工子女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且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的钱,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许多农民工子女物质生活优越感较强,加之长辈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情感得不到满足。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在外打工对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由于和自己的父母离的远,见面少,直接沟通的机会少,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时间是在思念父母中渡过的。他们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3、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儿童上小学的占绝大多数,正处于4-14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或与父(母)一方分离,在性格,脾气的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受不到父母的影响或受一方影响,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有些孩子软弱、胆小。特别是中学时期的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部分孩子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农民工子女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差,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农民工子女存在思想观念差异,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5、存在行为缺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对农民工子女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另外,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如农民工子女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分析
除留守农村外,部分农民工父母选择带子女一同进城,由于职业、经济能力等因素约束,这个群体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子女送入城市中小学读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根据各地了解到的普遍情况,进城农民工子女大多数父母因务工原因对孩子关心较少、教育方式简单,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在与赣州市中山小学江远萍校长及学校部分老师的座谈中反映,进城农民工子女由于跟随父母进城,在城市学校就读,在同城市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能力差距大、接触环境不同、视野较窄,孩子普遍存在对周围环境适应较难、性格自闭、内向、孤独等情况。
3、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父母工作条件及生活环境、往往孩子在较小年龄就承担部分生活责任,如放学独自回家、做饭等,在交通、火、电等方面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三、江西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情况
1、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为积极解决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多年来,江西团省委组织省内各高校在假日特别是寒暑假等期间招募、派遣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进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学习辅导等方面给与农民工子女帮助,受到孩子及其父母、村民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2、“真情相伴•爱心助困”——江西青年志愿者援助万户贫困家庭计划
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省民政厅、省残联于2009年3月5日启动实施了“真情相伴•爱心助困”——江西青年志愿者援助万户贫困家庭计划。通过与省民政厅、省残联配合,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的形式对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子女开展帮扶工作,2009年共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1000户左右,组织结对志愿者长期开展助困、助学活动。
3、在“3.5”、“12.5”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集中行动
组织协调全省青年志愿者在“3.5”、“12.5”等纪念日、节假日集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捐书捐物,为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并向社会号召,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动中。
4、开办“留守孩”托管中心等志愿服务机构
2007年7月,赣州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赣县沙地镇沙地村依托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第二届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王金莲的事迹感染下,挂牌成立了赣县沙地“留守孩”托管中心,在王金莲老师负责下,多年来组织当地高校青年志愿者到托管中心义务帮助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目前,该中心在托留守儿童50余名。
高安团市委开办了“下午4点半”志愿者辅导站,组织宜春学院等单位的志愿者开展接力服务,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课余志愿服务。
南昌团市委创新工作思路,策划开展了“玩具接力坊”品牌活动。通过指导光明社区团总支开展“玩具接力坊”系列活动,采用时尚的、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高校、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以光明社区及周边农村租住的外来农民工子女(6-14周岁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全市、重点是东湖区少年儿童献爱心,捐赠家中闲置玩具,使外来流动人口家庭及贫困家庭少儿能够玩上丰富多彩的玩具,使外来农民工子女有了一个分享玩具、分享快乐的活动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家庭、学校之外游戏娱乐的“第三空间”。
2006年4月,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是以九江电信向东班命名,由九江职业大学校团委管理的一个公益性大学生家教组织。协会由爱心企业提供协会经费,九江职业大学团委提供师资,九江市总工会提供贫困、农民工子女生源。协会设有英语组、数学组、理综组和文综组四个家教组。每年招收一次新会员,会员均是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并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定期培训。会员上门家教,每周一次(周六或周日),每次2-3个小时。为九江市17个小区的50多户贫困、农民工家庭的小学、初中学生提供爱心家教服务。
乐安二中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教师志愿者建立了“心灵氧吧”,由一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进行专职心理辅导,三名取得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任职资格证的教师进行兼职辅导。“氧吧”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紧张,分担忧愁,共享快乐”为工作理念,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现场咨询服务与心理知识讲座等互动交流的方式,切实缓解了学生因学习、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融入到快乐的学习氛围中。
四、对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农民工子女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农民工子女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根据本次调研主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托管中心”
第一步,在全国县级地区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托管中心”,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组织志愿者以接力形式在托管中心帮助留守儿童,可以以“4点半托管”、“寄宿托管”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辅导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第二步,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托管中心”。
(二)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门志愿者队伍
在全国范围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专门志愿者队伍,可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解决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问题,与进城农民工子女聚居的城乡结合部和留守农民工子女多的农村小学、社区为依托,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专项志愿服务行动。
(三)开展农民工子女爱心辅导服务
农民工子女由于其群体特点,或多或少的存在学习无人辅导、生活关心不够、自闭、孤独、内向、适应环境难等或多或少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可通过组织专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爱心辅导、心理疏导,如爱心家教班、心理疏导志愿者进校园、心灵氧吧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确定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统一口号、标识
为了更好的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行动中,形成活动品牌,建议确定全国统一的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口号、标识。
第四篇:关于闲散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xiexiebang推荐)
鼓楼区总工会关于闲散
农民工子女权益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融入到我区经济建设大潮中来,他们为推动全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农民工时间、身体、精力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在子女的照顾和教育方面上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放任自流,导致不少农民工子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民工子女作为我区青少年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工的未来和寄托。做好闲散农民工子女工作,是进一步深化构建“平安鼓楼”的重要前提,是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为及时掌握我区闲散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区总工会采取组成调研小组、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并结合工会自身工作,全面分析了我区农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权益保障、就业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做好闲散农民工子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一、我区闲散农民工子女家庭的基本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工家庭收入水平低。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区进城农民工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家庭负担较重。由于一些用人企业漠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以我市最低工资线用为给农民要发放工资的标准,每月能领取到的工资不足800元。部分农民工家庭因负担不起子女教育所需的费用,让子女处于闲散状态或过早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导致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是农民工家庭居无定所。由于农民工没有本地户口,没有长期的居住地点,在工作生活上普遍具有流动性大、生活不稳定的规律。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动,其子女也会随着父母更换就读学校,频繁的转学与搬迁,导致农民工子女缺乏社会归属感,出现了无心向学,流落社会的现象。
三是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大都具有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不少农民工多半是非正规就业。对于农民工来说,迫于生计压力,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们只能选择通过加班来增加收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工长时间工作,造成业余时间很少,大多数天亮上班,半夜回家。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不得不疏忽对子女的管教和帮助。一些农民戏称自己的子女是一颗任其自生自灭的野草,原因是他们想管也无法管。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一些子女很可能受社会坏人引诱而走上歧途。
四是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当前我区农民工主要来自穷山僻壤的山区农村,他们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是小学、初中毕业,文盲的也不在少数。部分农民工因受到的教育少,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相信的只是拼体力赚钱。因而对子女教育不甚关心,有的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其吃饱饭,长大有身体赚钱就很不错。在这种思想认识之下,有的子女想得到教育,其心愿也很难得到家庭的重视和帮助。认识上的肤浅,便出现了一些农民工家庭忽视子女教育,野蛮管教孩子,不关心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
五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医疗、养
老保险空缺,后顾之忧难以解决。经区总工会调查研究,目前我区农民工参保率仅为30%左右,农民工面临巨大劳动安全风险,许多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赔偿。有的企业为节省开支,没有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农民工一旦发生疾病、事故或失业,他们的子女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任,进而过早进入社会谋生,一旦受不良风气影响,很容易成为社会隐患的新群体。
二、关于解决闲散农民工子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闲散农民工子女普遍存在家庭生活困难、读书就业机会渺茫、家庭教育、社会管理缺失等问题。区总工会认为,要做好闲散农民工子女工作,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从农民工家庭入手,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好生存、就业、维权等问题。同时,不断加强弱势群体子女的帮扶力度,采取农民工子女帮扶和农民工家庭教育双管齐下的办法,发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解决好城区闲散农民工子女问题。
(一)切实加强农民工家庭帮扶力度
区总工会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各类困难群体的“春风送暖”工作,充分认识关心和帮助困难农民工生活的重要性,动员和协调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对仍存在困难的农民工家庭进行重点帮扶。
1、认真做好困难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摸底工作。区总工会要进一步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不断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对我区困难农民工家庭展开摸底排查,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把有困难的农民工家庭列入困难农民工档案,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给予就业、生活、医疗等救助。
2、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帮扶工作。区总工会要进一步深化工会“金秋助学”工作,通过广泛发动劳动模范、爱心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落实助学资金。对因失业或收入低无力承担上学费用的困难农民工家庭,采取提供助学金、联系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帮助困难农民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3、认真做好农民工医疗救助工作。不断完善《鼓楼区突遭灾患职工紧急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对因失业、身患重病或其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及时将他们列入帮扶对象,根据“特事特办”的精神,按照标准给予帮扶救助与医疗救助。
(二)切实加强农民工家庭的就业培训工作
区总工会认为,帮助失业农民工实现再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只有农民工就业问题能得到切实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活出路问题,农民工家庭才能真正脱离贫困,有关闲散农民工子女的问题才会得以有效的解决。
1、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建议建立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导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面整合分散在我区范围内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固有教育资源,对闲散农民工子女进行就业前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使他们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就业援助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配合政府做好就业工作,最大限度拓宽闲散农民工子女就业渠道。区总工会要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工会再就业援助服
务网络建设,做到上下联动、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提升实力,形成“就业咨询、指导、培训、职介”一条龙服务,努力为我区闲散农民工子女广开就业渠道。
3、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工作。结合全区规划“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深入企业、深入园区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引导,让农民工树立起自我维权意识,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培养子女的重要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加大对农民工人文关怀力度。
(三)齐抓共管,形成社会共同关爱闲散农民工子女的氛围
1、解决教育公平,维护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平等教育问题。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可能造成新一代农民工文盲的产生。建议区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职责,大力扶持或创办一些打工子弟学校,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收费门槛,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国民义务教育的权利。
2、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社会。要想农民工子女能真正融入社会,首要是消除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要通过制度力量赋予他们“市民权”,让充分享受“市民待遇”。当前,尤其需要弱化社会待遇与户籍挂钩的制度安排,彻底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一切不合理的功能和利益,消除因户籍而产生的种种不平
等,使农民工子女和城市户籍儿童享有同等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待遇以及接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其次,各有关部门要关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体面而尊严地生活这一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子女文化宣传教育,不断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从制度上消除对闲散农民工子女的“歧视”,保证农民工子女闲有所乐,乐有所趣,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3、加强协调沟通、努力形成关爱闲散农民工子女的工作格局。一是要继续加强职能部门力量的整合。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联席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共同落实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齐抓共管、优势互补。二是要继续加强社会各方力量的整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推介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相关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爱心士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解决闲散农民工子女问题虽然存在的困难有很多,只要社会全面形成共识,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有农民工朋友的积极努力,这样我们就能妥善处理好矛盾。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步子才会迈得更加扎实,我们取得的建设成果才会更加辉煌,我们的社会文明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海西首善之区建设才能更加又好又快地推进。
鼓楼区总工会
2010年6月11日
第五篇: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北京团市委于2010年3月上旬,对全市农民工子女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农民工子女相关情况,摸清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全市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本次调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团市委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抽调干部组成农民工子女情况调研组,制定调研计划,向十八个区县团组织下发调研通知,并由企业、青农、社区、大学、中少等系统负责部门指导各自联系的团青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团青组织迅速行动,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十几个,请区县教委干部、团教工委干部、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党政及团委干部、各类青年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农民工及其子女、新闻媒体记者、社会问题专家等各方面代表开展交流。在各级团组织开展座谈会的基础上,在东城、西城、海淀、房山、通州、顺义等区县开展走访活动,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涉及的相关人员达300多人。通过调研,初步摸清了本市农民工子女关爱工作的需求和开展的情况。
二、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及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户籍人口约1700万,流动人口峰值近500万,其中农民工子女约30万。其中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顺义等城乡结合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农民工子女人口比较集中,在2万至4万之间;平谷、密云、延庆等较偏远的区县,农民工子女人口在几千人的规模;其他区县农民工子女人口则在1万左右。这些农民工子女,基本处于义务教育适龄阶段。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受经济条件等制约,学习、生活、成长环境较差。
农民工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相对频繁导致了其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屋往往集中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甚至是一些地下室里。这样的地方卫生条件差、甚至常年没有阳光照射,其子女无法进行读书等学习活动,还影响身心健康。同时,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的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有的时候农民工子女的出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对应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面临着较多问题,甚至存在营养不良等影响健康的问题。
(二)受户籍制度等限制,教育问题非常严重。
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上存在着与户籍人口不一致的待遇,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很大。这个不平等在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都存在,但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不能享受到城市的义务教育制,虽然在就学方面已经得到了许多支持与帮助,但其入学“门槛”依然比户籍学生要高,农民工无法承担。即便是进入了本地小学,他们也得不到同等的读书条件,有些人虽然进入公立学校,但存在被编入民工子弟班级的情况,并且还要面临六年级之后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高考,而不少当地学校又不承认学生的学籍,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更多的学生则是进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条件比本地学生要差得多。另外,还存在农民工子女遭遇学生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同时,农民工大多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稳定的学习心态。
(三)因地域与身份的落差等原因,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父母监护失助,亲情失落,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父母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压力,继而引发心理失衡、行为失控。不少农民工夫妇忍痛将孩子留在家里读书,导致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怀,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存在的几类问题,以及在调研中农民工表达的需求,大致可以梳理出农民工子女对关爱服务方面的需求:
一是希望得到经济上的资助,改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二是希望得到相对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得到一些教育上的支持;三是希望能够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就学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民工子弟学校的倾斜;四是希望改变户籍制度导致的入学“门槛”高的现状,得到同等的就学条件;五是希望能够实现寄宿制的管理方式,拥有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六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融入认可,多与同龄人开展平等的交流;七是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改善学习压力大、思想包袱重、亲情抚慰缺失、心理不平衡的状况;等等。
三、北京共青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做法
近年来,北京团市委把关爱农民工子女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设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
北京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于2007年,面向社会发布了首批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其中“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被列为重点内容。全市各区县团
委和各高校团委广泛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开办“计算机学习班”、“英语基础口语班”,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供一对一学习辅导,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欢迎。
(二)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助学专项基金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近几年通过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项目”,筹集捐款731.24万元,捐助务工人员子女18281人次。与南都基金会合作,为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立“新公民基金项目”,提供资助458.68万元,并重点为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捐资45万元,援建“希望阅览室”9个。
(三)积极开展关爱灾区农民工女子公益活动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冰冻、干旱、地震等灾害,团市委迅速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年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支援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团市委协调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青年突击队协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联合设立“地震灾区在京农民工及子女扶助基金”,为灾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在京务工农民工子女提供助学金。与此同时,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共同启动“携手共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援助系列活动,深入川籍打工子女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这为灾区农民工子女走出地震阴影、重建生活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两节送温暖”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元旦、春节前后,团市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和谐北京•温暖之都”为主题,以“送温暖、送成长、送发展、送关爱”为主要内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两节送温暖”系列活动。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对象之一,农民工子女的关爱问题成为重要的项目得以推进。各级团青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民工聚居地及民工子弟学校,为农民工子女送去书本、学习用品,并利用寒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支教服务,为农民工子女补习功课,促进城市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交流。
(五)开展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活动
2008年,团市委、市未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局、市公安局等单位推出“12355北京市青少年星光自护学校”,旨在加强了我市青少年自护教育工作。其中,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了“星光青春保护行动”,以紧急避险、自护自救、临界防卫、传染病控制、远离毒品、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对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及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现就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全面开展农民工子女权益保护工作
把农民工子女问题纳入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中来,贯彻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农民工子女成长的法制环境。深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共青团“倾听”活动,积极反映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加大“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使之成为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的重要平台。
(二)深化农民工子女群体帮扶工作
着眼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和生活保障,重点推进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强化“学子阳光”、“希望之星(1+1)奖学金”、“爱心健康基金”、“两节送温暖”等品牌项目。支持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社区“关爱工程”和农村“温暖工程”,对残障青少年、特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农民工子女中的特殊群体进行帮扶和引导,帮助其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深入开展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教育
围绕“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以家庭、社区和学校为主阵地,广泛借助大众传媒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开展“珍爱生命”大型公益讲座、主题实践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工子女年正确理解、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良好心态。积极组织城市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手拉手”活动,搭建城乡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
(四)帮助提升农民工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以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优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努力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通过志愿帮扶和结对子等手段,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其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