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百色田东马镇游昌村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温家宝受CNN记者专访谈政改,对此温总理总结了他的四点政治愿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对于“要人每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怎样才叫有尊严呢?人民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满足不了,能叫幸福吗?所以增加人民的收人刻不容缓,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增收是重中之重,为此,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贫富差距一再成为当今热点话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的平马镇农民收入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更深一步了解限制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朋友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民生产单
一、收入途径少,村民对集体的事情不够积极。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在全国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时,我们当地人仍然是得过且过,“自扫门前雪”,要致富先修路,在政府出大部分资金,村民出小部分和劳动力的情况下,为村民铺水泥路,据调查,将近30%的村民不愿意出资出力,导致一个重大的工程延误。路不好,村民的很多农产品难以运输,外地老板也自然不愿意进来我镇采购,这也不利于农民的增收,根据调查,我镇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5763元人民币,这些收入主要还是靠传统农作物带来的,如芒果、玉米、花生、甘蔗的种植;一部分来自家畜的饲养。
2农业生产投入大,收获回报少,土地分配不均、农业存在与新一代的脱节。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现象,农民是最终的受害者,通过调查得出,我镇的农民一部分已经放弃了几千年的传统种植,有的甚至丢荒,任田地野草蓬生,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当地的农民说,近几年的农药化肥,价钱只涨不降,有时一年下来入不敷出,根源是农产品的价格低廉。同时也暴露出一个社会原因,就是农民放弃传统的产业后,年青一代根本就已经和农业脱节了,从村民口中得知,自己的儿女基本不会耕种,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参与过。农民放弃了种田、养猪的传统农业,跑到大城市去做工,这样虽然带来大量的劳动力,而这样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对于游昌村还存在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听当地老人说,栽种芒果初期,山头没人开发,都是谁先开发,土地就是谁的,所以当时勤奋的村民就占下了一大块的土地,这也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这不是根本原因,也不利于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
3治不民主,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的选举,都是在那几个人中选,难道一个上千人的村庄没有人才吗?后来,从村民的口中得知,村委的候选人名单是由乡镇政府选定的,这是所谓的人民民主集中制,这对于大家说已经不在是秘密了。村委的干部一部分甚至只是为了共产党给的一点工资,参加竞选的,完全没有服务意识,村委也经常受到当地村民的投诉。但是,改变并不明显。在采访中,听一位正在读大学的小陈同学说,一次他去叫一名村委干部认定一份《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时,一名值班的干部在打牌,以没空为由,拒绝了给小陈盖村委的章。这样不为人们办事的村委存在,已经失去的它存在的价值。也许,这是中国一小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但这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4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的老师工资一直沿用2006年的标准,然而现在的消费水平能和那个时候比吗?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正对这一现象,我深入学校和村庄询问老师、村民,他们列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对于留守儿童最明显的特征是,性格孤僻,缺乏自信,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也成为了老师头痛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5业用工荒,农民工返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由近期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及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企业违法用工成本提高等原因造成的。农民工提前返乡会影响社会稳定、延缓城市化进程、降低农民收入和拉大城乡差距。因此,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加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落实土地政策等政策措施,来缓解农民工返乡所带来的矛盾。我镇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6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今年新选出了新一届的村委干部,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最高受的教育是高中,小学占1.63%,初中占83.2%,高中占5.17%。总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6.5%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大学文化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
7地偏远,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在广西地区特别明显,广西地区山地多,而且高低不平,更放缓了机械规模性的生产经营方式。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6.生活条件差、地方官员贪污严重、社会福利差。
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听当地的农民说,08年的大水,基本上是颗粒无收,而政府每亩田只补偿20块,听到这个数据,不难想到已经经过层层的克扣,进了官员们的腰包中了。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7.农民工地位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子女教育无着落,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权享有城市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稳定,甚至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资。今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关注,然而,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明显,导致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出现现在的用工荒想象。然而现在农村闲置着一定的劳动力,为了农民的增收,政府又当如何呢?现在分配问题也一再是当今的热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听专家学者们分析,中国一直这样下去,贫富的差距和更大,可能会爆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现在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推进乡村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可以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为,同时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还可以开通市县的投诉电话,让村民直接关心民主政治。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庄,政府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参加选举。
这是我给通过上述措情况提出的肤浅建议。立足农业特色,农企合作,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
了促进农业相关的产业的销售,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站,和企业合作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产品的特色所在。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3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对于建江苏省华西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也是这样,实现了农民的致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篇:对--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家产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1号文件。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民收入问题一直被国家高层领导所关注。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稳住农民的心,农业发展才有保障。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生,我有责任学习和贯彻好中央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和意见,为此,我特意选择了以“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作为切入口,真实地去了解和关注“三农”问题。
我到---村驻点,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研究。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从广大农民的口中了解到,目前农民最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通过调查,对---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也发现了制约----村农民收入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村农民收入提出了自己初浅的意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村-,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动力为520人。旱地面积占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黄豆、土豆,玉米种植面积为627亩,黄豆种植面积为320亩,土豆种植面积为980亩。主要种植的经济林有杉木树和华桃树,杉木树种植面积为1050亩,华桃树种植面积为670亩。全村去年人均收入800元,与其他三个村相比---村的人均收入相应可观,但与整个县城相比之下就不堪一击。其中人均收入1500—28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1000—1500元的户数为80户:500—1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5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保边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6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读书的费用就得10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0%。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保边村大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玉米、油菜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了其中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以满足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4、农户收入不平横。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的收入下降的真相。保边村古永寨部分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了赊米、赊油和赊钱的地步。
二、----村农户增收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边远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获得信息的途径少且慢,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往往只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利益考虑,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的、准确的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盲目生产,最终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后,卖出产品就意味着农民亏损,不卖出就会导致资金回收不了,影响来年的种植收入。因此,信息的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额数大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3、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保边村古永寨分到的山地只砍不种,时常有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村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1、强化农业基础的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旱地,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健全全服务体系,按照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从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另外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的局面,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4、实施科技兴农。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导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教高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此昔马作为欠发达高寒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县、乡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切实将农民技能培训纳入每年的人才培训计划中,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如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网络宣传、农家书屋、农业学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
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
第三篇:上坊村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上坊村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经济学系10级国贸12班 梁冰莹
放假以后,我走访了我村的部分农民。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根据大家的介绍,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我村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收入
2、闲时副业收入
3、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
一、关于农业生产收入农业生产的收入,主要是农民在耕地上生产农产品的收入,像是种稻谷、油菜、棉花、蔬菜等。其中又主要以稻谷和棉花收入为基础。现在一般为三口之家(有的还有老人)人均收入为935元,而全家的收入为3000元左右。家庭经营收入中,主要以粮食蔬菜瓜果销售为主。粮食蔬菜瓜果销售收入人均660元,占家庭经营收入69.5%;畜牧家禽销售收入人均209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22%;渔业收入人均5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5.6%;林业收入人均28元,占家庭经营收入2.9%。所以,如果说农民只是以农业为生,那么生活就过得很坚难。因为一般农村来说,人情开支来往比较频繁,而且家里里孩子的学习费用也偏高,如果有上高中的孩子,没有另外的经济来源的话,那就不行。于是,在农闲的时候,一些有手艺、有经验、有体力的人就去干副业,来挣钱以维持家用。
二、关于副业收入,我仔细的调查走访了一下,基本上副业收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靠手艺。像我们村,有许多的泥瓦匠,木工、油漆匠,他们一般是在长期为别人修房子和装修房子,他们的收入一般较为稳定,而且收入还不错,就我们这里来说,一个有手艺的青壮年,一个月可以收入600——800元(当然是要每天都有事情做),如里按每年6个月的满工计算的话,他们一年的收入4000——6000元。
2、做生意我们这里所谓做生意,大都是做贩子,就是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然后出售给那些需求量大的商人,从中赚取差价,但是做生意却是必须承担风险,因为有时因为某种原因,或是多种原因,而使自己没有赚到钱,却亏了本,这种人如果做的好,运气好的话,一年的收入可能会有一万元左右,但如果亏的话,一下子就是好几千。
3、出卖劳动力的(纯体力劳动者),他们由于没有技术,没有胆量,所以只能用体力去换取收入,他们往往最辛苦的,然而却赚到的钱最少。我们这里纯体力劳动者,一般有小工(为泥瓦匠和泥,挑沙等工作的人),然后是到柴山工作的人,(我们这个地方,把生产芦苇的地方叫柴山了,他们每年工作较长的时间,但收入水平并不理想,一般每年2000——3000元左右。)
4、农村养殖户。这一种是一个特殊的群,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做后盾,而且需要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不过,由于政府对养殖户重视,给予扶持。而且一般的养殖户都自己有经验和资金的积累,他们的收入也比较固定。一般没有太多的风险。他们大多一年可以赚好几百万元。但是,养殖户毕竟属少数,不能代表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三、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外出打工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青年夫妇;另一种就是为婚青年。青年夫妇外出打工,一般工资较低。刚进厂大概300元一月,除掉生活费100多元,所剩无几了。如果时间作长了,工资可能会提高至500---600元。至于未婚青年,一般都是初、高中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化。他们开始的工资也就400元左右,不会太高。但如果干得出色,他们的工资往往提升得比较快,也会比较高。我们这附近就有好多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虽然他们收入比较高,但由于自觉性比较差,自制力不行。又爱结交朋友。钱来得快也去得快,一年往往给家里寄钱不会超过5000元。
而我村农民收入现状如下:
1、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减弱。
2、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3、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
4、燃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
5全村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
6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
由上可知我村农民存在的普遍弱势:当前我村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另外还有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 组织 农业 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
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关于XX村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宁津镇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找到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我于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9月26日到宁津县进行实地考察,着重对该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内容与调查过程
首先,对该县大部分村庄进行资料调查,了解大致情况,然后选择重点走访目标,最后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对重点目标进行详查。期间,充分发挥同事、亲属优势,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发现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该镇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该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该镇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该镇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该镇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该镇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该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该镇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年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逐步开始出现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此次调查使我所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得到实践的充实,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2010年,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要紧紧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中心任务,通过这次调查,我感到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但同时因各地情况不同,也需要不同的处理办法,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五篇:云南省罗平县小鸡登村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云南省罗平县小鸡登村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辛勤劳作的农民。因此,农民的生活是否幸福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问题。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并针对农民增收难——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先后出台了两大惠农政策:一是每年以20%的速度减少农业税,并最终取消了对农业税的征收;二是对农民采用直接补贴。这些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强调“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二.调查目的了解云南省罗平县小鸡登村农民的收入状况,包括家庭情况、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等,并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探索如何更好的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出科学建议。
三.调查时间及地点
2011年7月7日—7月10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小鸡登村。
小鸡灯村隶属于大水井乡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大水井乡北边,距离大水井乡24公里。国土面积有4.36平方公里,海拔1385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7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油菜、生姜、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485亩,其中人均耕地0.72亩,有林地1687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2户,有乡村人口675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人,劳动力40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1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0亩,有效灌溉率为5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2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种
植业、养殖业等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39.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8.6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种殖、养殖特色产业,以后将继续发展种殖、养殖产业。
四.调查对象
云南省罗平县小鸡登村村民
五.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总共有二十张问卷,可由被调查者亲自填写,或者向被调查者提问,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来选择答案。所采取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加以访谈,并将访谈内容与调查问卷相结合,得到本次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
1.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个村子里,40%的家庭有四口人,而三口之家、五口之家、六口之家分别占20%的比例。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被访问的村民年龄有30%是在30—40岁之间,50%是介于40—50岁,还有20%是60岁以上的老人。至于文化程度,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比例分别是50%,40%,10%。当被问到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如何时,被采访者100%都表示并不发达,因为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条件的制约,这里呈现了典型的西部农村的状态。当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对于在家务农和在外打工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0%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外挣钱,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在家务农,而且他们外出务工的主要工作70%是进厂做工,30%则是做点小生意。在选择主要收入来源的问题上,被采访者又一次不谋而合的全部选择了农业收入,而没有人选择其他收入。至于年收入状况,每个家庭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选择结果:3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0000—20000元,60%则选择了20000—40000元,剩下10%的便是家庭年收入在40000以上了。在家庭开支方面,村民们认为一年中花钱最多的主要有子女的教育费、医疗费和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几个方面。如果村子附近由企业的话,是愿意进企业做工人还是继续在家务农呢?对于这个问题,70%的人选择了前者,而30%的村民则表示更愿意过自由自在的农民生活。在被问及对国家实施的三农政策是否满意时,6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满意”,而40%的村民认为现在比起以前虽
有所好转,但与城镇居民相比生活水平差距还非常明显,因此选择的是“一般”。对于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被调查者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国家继续出台更多更好的惠农政策;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帮助本地发展旅游;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招商引资,开办工厂;现在的物价水平太高了,希望国家能够有所控制等等。
2.调查分析
除自然因素外,造成罗平县小鸡登村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农产品价格下跌,农资价格上涨。虽然农业税面除了,农民有了更多的余粮,国家也给补助金了,但这两项所能增加的收入,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化肥、农药、种子、农电、农水等农资价格的上涨而付之东流。因此,农民收入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
(2)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全村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比例分别是50%,40%,10%。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经济发展中,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要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
(3)农业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小鸡登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财政、金融机构虽然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但与整个农村发展的实际资金需求量仍然相差很远,可谓“杯水车薪”。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其基本收入多用于疾病、子女上学、生产资料等固定性支出,负担比较重,依靠自身力量扩大再生产的难度较大,即使看上了好的赚钱项目,也常因资金匮乏而放弃。
(4)产业结构单一,仅靠农业作为经济支撑,且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十分滞后。
针对上面分析出的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我认为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难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稳定农产品价格,控制农业资料价格。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农产品大多是自发销售,而大多也是卖给私人,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不高。很多时候农民对农资市场信息缺乏,不了解行情,而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盲目出售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使自己从中获利甚微。因此有关部门应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农民
提供农产品及相关资料的市场行情,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及农业资料的购买渠道,为农民增收提供便利条件。
(2)加大对农村文明建设的投资,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使之重质量而非形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这里的投入不仅仅指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师资投入及其教育设备的投入,从而不仅减轻了农民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负担,还要在客观上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此外,还要整顿医疗秩序,改善医疗环境。首先,控制医药价格,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净化医院环境,为农民提供良好,价格合理的就医环境。其次,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变农民医疗费用一肩挑的现状,以此提高农民就医水平,减轻农民负担,间接提高农民收入。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强引导、协调和服务,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如信息服务的滞后,会导致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此外,农业部门应该做好示范和服务工作,深入农村,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特色,针对农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加大对当地农民的培养与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的种田技术。
(4)加大科技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七.调查体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近13亿人口当中,农村人口占了接近70%。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认真分析农民收入水平低以及增长缓慢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对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学习经济的一名学生,我也想为
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虽然此次调查的云南省罗平县小鸡登村农民收入状况范围实在很小,但是,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认真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期待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得益!
但是,任何的措施都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而是为了将之付诸实践,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不付诸实践的措施,再完美也不能改变任何现状。措施的实行,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且所有的政策也不是一经使用就完事无忧了,在实行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它,或推出相关的措施进行辅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诚然,我们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也一样,在推出惠农政策,进行农业税免除后,我们还要还要出台一系列措施进行辅助,除此之外,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每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