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重庆市忠县马灌镇外出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市忠县马灌镇外出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概述
(一)调查背景
重庆市忠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80%以上。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出打工已渐成风气,而我的家乡——忠县马灌镇也是这种情况,了解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们的生活现状与发展情况显得特别重要。本次调查主要以马灌镇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调查了30名农民工,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26位马灌镇外出农民工和4名省外的农民工,他们主要在广东、安徽、浙江、福建、上海、重庆、成都一带务工。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法律意识、进城渠道、如何处置家中土地、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怎么办等问题。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采用自拟问卷进行,共25个问题,涉及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机、家里田地的处置以及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等内容,具有代表性。对调查对象采取有针对性(主要是户籍)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调查员采用了现场访问和电话询问等手段来获取信息,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1份,回收率为70%,数据真实可靠。其中最后两题:“在城市打工遇到的困难,当你们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当遇到老板恶意欠薪的时候是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都只有11人回答。
(五)调查时间: 2011年7月—8月,历时近20天
(六)调查地点:重庆市忠县马灌镇周边18个自然村
二、调查结果
(一)马灌镇简介
马灌镇地处渝中丘陵山区,境内属深丘低山地貌,人口10298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628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平均海拔5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量充沛。水稻和玉米分别是本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一年一熟。
(二)主要特点
1.完全脱离生产,土地大量抛荒
当地的农民朋友们一旦外出务工走了,不到三年五载是不会回家的,除非有特殊情况,因为他们回家一次真的不容易啊!据他们说道,两个人回家一次的花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可是他们一年的工资啊!为什么会花这么多呢?因为两人的路费来回就得1000元,再加之回家的生活费(很多农民朋友没有种地,回家啥都得自己买),人情费等啥的怎么也得几千块吧!正因为如此,很多农民(70%)都没有再从事农业生产,只有25%得人在农忙时节偶尔从事,而每年能从事三个月至半年的就只有5%了!很多人在进城后,由于自己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它们将田地留给了家人耕种(65%)或出租和雇人耕种(40%),选择土地撂荒的也占到了30%。在家的父母都已经年迈,劳动能力有限,抛荒和对土地管理不善时有发生。如此这般,城乡差距怎能不大。
2.社会各界出力少,工作还得自己找
在问及他们进城务工的渠道时,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亲朋介绍”(70%)和“自己找”(15%),而选择政府培训和其他的只占了15%,可见,在如今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在外出找工作时并没有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多少支持。另外,多数人在进城之前对城里生活不太了解(35%),这也跟政府的宣传和培训不到位有关。
3.农村发展机会少,外出有利于个人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朋友外出务工的动机主要是“农村没有发展机会,外出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挣钱养家”,二者分别占了40%和35%。外出务工人员多为已婚(80%),因而要承担起一个家庭,不仅负担重而且责任大,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双双外出,以寻求发展机会。由此可见,是当前农村的发展现状太差,没有给农民朋友更多的发展空间啊!
4.对工作满意度低,农民工保障机制不健全
有85%的人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只有5%的人满意当前的工作,而对当前的收入表示满意的也只有15%,由此可见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都还欠佳,还不能让人感到满意。另外,有85%的人表示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当他们在城市打工遇到困难的时候,45%的人选择寻找朋友帮忙解决,19%的人是自己解决,而通过法律或政府途径来寻求帮助的只有18%的人。可见,当他们自身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很少向政府等正规途径寻求帮助,这不仅是农民工自己不去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他们无法从当地的相关部门获得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因为他们大多是外地人,又是农村户口,享受不到城市居民们应该享受的权利。这从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保障农民工权利的机制尚不健全。
(三)建议与对策
1.社会各界给力,发展农业生产
一方面,作为政府,要继续贯彻实施支农惠农的政策,但要在适合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区加大补贴和推广力度,在其它地区则提高诸如良种补贴、水利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补贴以及专业化生产等支持力度。第二,作为农民,首先要努力搞好农业生产,二要尽力寻求促进农业发展的出路,一旦有机会就要抓住,病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它。第三,作为在农村投资的农业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多为“三农”做贡献,共创美好新农村。
2.政府搭桥,提升农民工自身能力
从这次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方面付出得不多,农民也很少参加政府的培训,这种结果双方都有责任,也是大家所不希望的,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以下方法:一要在劳务输出密集的乡镇建立农民工培训站,培训站负责联系农民工和企业,以及承担培训农民工的就业技巧和能力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捕获和搜集相关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工,同时,在城市也可以建立农民工培训机构,以政府和企业为培训主体,加强业务和实训技能的培训。另外,由于意识的制约,农民工大都不愿意参加政府的培训,所以,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甚至奖励农民工多参加相关培训,并让
他们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达到让他们自发去参加的效果,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技能素质。
3.政策照顾,给予农民工更多人性关怀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想致富,就要实现多元化收入。而实现这个的前提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农村虽大,但也穷。信号由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但力度还不够,实施起来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特别是作为特殊群体的农民工,既不能完全享受到政府给予农民的诸多政策,也不能享受到城市里的公共服务,国家应该要出台政策,给予农民工特殊的关怀,把他们纳入到政策扶持的范围中来,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让他们也能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硕果。同时,作为农民出身的农民工,很多人最终都会“告老还乡”,因此,让那部分有心回乡的农民工早日实现梦想,从政策上、金融上予以照顾和支持,鼓励一部分人回乡创业,一来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二来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4.健全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工满意度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生力军,没有他们,就不可能会有今日的中国,他们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恩人”,可是如今他们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这不是恩人应该有的待遇:他们身在城市里,却没有归属感,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同城市居民一同分享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硕果,反而成为了城市中的边缘群体,被社会所遗忘了。又因为他们大都工作在私营企业中,也无法享受到国家规定的“三险一金”福利待遇,没有国企里的“八小时工作日”,没有额外的加班费、没有法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在第一线,却拿着那只能糊口的基本工资。就因为他们不是城市居民,没有城市户口,所以也注定他们与一切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特权”无缘,由于没钱,他们买不起最便宜的廉租房,而只能租在简易的板房里,三五好友合住在一间小屋里,过着一般人无法想像的艰苦生活,而他们的全部希望——农民工的子女们,要么与自己相隔千里外,要么只能在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因为公立学校那高昂的借读费能让每一个有希望进去的孩子父母们彻底失望。所以,政府不觉得欠他们很多吗?我认为,政府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快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机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还
他们平等的国民待遇;二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私企的监管力度,帮助和监督他们建立相关的机制体制,让城市化过程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城市建设者,实现社会的和谐公平。
三、结束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加深了对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和认识,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相同的一个名字--农民工,也有着相似的处境和遭遇,同时,都有着一颗天真朴实的心灵,为父母、为儿女、为家庭,他们可以奋斗一生,无怨无悔!作为农民工的孩子,我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因此,我要努力拼搏,希望出身社会后能为他们,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党和政府更加关注“三农问题”能真正重视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还他们一个公平正义的生存空间。最后,我得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也感谢指导包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还要感谢农民工朋友们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第二篇: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
实践参与人:外国语学院12东商英1班 高程慧 学号:12851107 外国语学院12东商英1班 高璐 学号:12851108 外国语学院12东商英1班 葛艳 学号:12851109 外国语学院12东商英1班 陆兰英 学号:12851118 实践时间:2014年8月 实践地点:常州市
前言:在家看《变形计》感触颇多,看着那些山区孩子希望父母回家的眼神,渴望拥有父母疼爱的眼神,心里不是滋味。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有的一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回家与家人团聚,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可以回家。山区经济条件较差,发展缓慢,农民工的收入又非常的微薄,家里的开销大,子女上学的费用对他们来说又是巨额,这样只能让他们选择外出打工。
当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农民工是中国农民新时代的缩影,为祖国的富强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而农民工问题又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于是,我们对此展开了一系列对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调查。
调查对象: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对偏远地区的农民工做了一些调查,于是选择了常州。虽然常州是一座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但也存在着一些为生活所迫而不得已去外面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调查经过:通过走访部分农民工打工地点,询问他们在常打工的各方面情况,了解其现状发展。
调查结果:常州外出打工的农民工30岁以下的仅占26%,30岁以上的占74%,其中45岁左右的最多,所以现在的农民工已呈大龄化趋势。
常州农民工高中毕业以上的仅有4%,大部分农民工仅仅是初中毕业以后就外出打工的,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有上完,所以他们的教育程度较低。
常州农民工的工资集中在1000—2000,最高的收入也只不过在3000左右。所以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在这个物价上涨的年代,他们的工资根本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常州农民工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现在上学的农民工孩子占了90%,这意味着在这个需要知识的年代,还有人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这样会影响他们心理发展不健全,使城乡教育发展不断扩大。
常州农民工大多从事的职业是大多是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难度大的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他们没有休息日,工作超时,没有加班补贴,最重要的是没有与公司签订合同劳动,他们的权益会受到伤害,所以调查显示农民工的从业范围较窄,自身维权意识薄弱。
常州农民工的工资是死的,他们因为知识的限制,通常不会利用炒股,分红等其他方式来获取其他的金钱来源,经过调查,农民工会炒股,懂得炒股的仅仅占4%,其他的都是用基本工资来维持生计。
常州农民工因社会保险宣传力度不够,对社保这一块了解甚少。企业不会为一些农民工白白花冤枉钱,所以一些农民工根本不会为自己保险,缺乏维护自己的利益。
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背景和分析: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十几年来,有关农村人口流动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无论90年代初期的民工潮,还是近期的“三农问题”研究热,都密切的关注农民工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农民工从身份上来说,是来自农村,有农村户口,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乡承包着土地,并且有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从事着农业劳动,并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上来说,他们是工人,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里,在在各种企业单位,工厂里从事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获取劳动报酬作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就是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城乡建设的主力军,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原动力,没有农民工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中国的农民工为我国农村塑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改革开放后农村有远见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外乡,外省,外国去打工,出口劳务经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许多乡村收入主渠道是打工族的劳动经济收入。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农民工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
在中国农民工形成的原因。在中国,农民工的由来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一方面,农民工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产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当然,它也是农民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必由道路。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近代的美国,法国,抑或日本,英国,都是通过工业化实现了民族的腾飞与发展。自近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一直都比较缓慢,在建国初期,我国选择了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道路,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稳定国内局势,解决新生政权的生存问题以及人民的生计问题,如何取得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近代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发展轨迹及苏联模式都影响着我国走工业化的道路。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但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劳动力的集中,造成农村人口向某些区域集中,人群的集中就必然带来市场商业活动,服务业的发展,再次创造就业机会。农民工出现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平衡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先进行了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接着实行了三大改造,将私有工商业变为公私合营,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人和农民处于同一阶层,应当平等的占有社会资源,但是在当时条件下并不能。所以在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维护了社会的基本安定与团结。然而这就从根本上割裂了城乡的根本联系,使城乡居民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这样就导致了中国农村长期贫困,城乡的矛盾也日渐显露。
农民工的生活现状。每逢春节交通部门要开《民工专列》,春节后,媒体又会纷纷报道“民工潮”,有些社会学家在关心着“农民工生存状况”,一些教育工作者评说“民工子弟学校”,其他如“拖欠民工工资”“为民工讨薪”等,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这种称呼中,实际上包含着潜在的身份歧视。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种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大多农民依旧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农民工因为自身素质和能力,收入一直没有明显提高。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城市既密不可分,但又有隔膜。
建议与意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工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体制原因。具体解决农民工问题还需要从农民工就业,工资,子女教育等方面深入着手。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政府应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的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这就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部门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当然,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对农民工来说,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不少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并不是单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能让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是对农民工最大的帮助和关心。首先,要统筹浦发展公办,民办教育资源,这里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要落实好“两为主”政策,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会想办法加大投入,调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接着提高民办教学资源水平。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简单的禁止和关闭都不可取,要支持和规范其发展,将受政府委托人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统一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和师资水平,逐步让其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财政扶持政策。最后,是逐步分离学籍和户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再回到农村读高中,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教育和健康成长。政府可以考虑将学籍和户籍分开,让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就业的地方享受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力。
住房与农民工也息息相关,农民工住房问题突出,农民无法买得起 租得起城市的房子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有的甚至连厨房和卫生间都需要与他人合用。所以政府应建设简单的住房,让一些农民工能有能力买得起或租得起普通的民用房。
最后,我们必须多管齐下,解决而难题。提高农民工的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后记:对于本人这次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可能由于地域限制而欠缺精准,但我还是有了一些收获和感谢。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次调查,我明白了农民工有多么的不容易,无论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还是在家苦苦等候的农民工子女,都因为生活所迫而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前我不知道赚钱有多么的不容易,但因为这次机会,我明白了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对我们最好的人,也了解了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也希望社会能与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政府能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能让他们生活更加的美满幸福。
第三篇: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 实践参与人 生物技术专业1003班 实践时间:2011年7月25日——26日 实践地点:河南省安阳市东区 调查目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城市进步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近几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力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颁布与落实了多项惠及农民工的政策与法规,社会各界随之响应,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关心与帮助,媒体也纷纷聚焦农民工,报道他们生活与思想的变化,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现在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到底怎样呢?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工地农民工的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种种问题。
调查对象:“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或者无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区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此次调查的农民工是指广义的农民工,主要是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即外地来安阳建筑工地打工的和安阳本地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年龄在16-60周岁,户籍在农村。调查内容:
1.农民工离乡打工的原因 2.农民工的工作时间 3.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4.农民工吃住情况 5.农民工的空闲消遣 6.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 7.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8.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和建筑工地的参观及农民工的生活体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在自身的体会与感受,因此我们采用了和农民工同吃住、相交谈为主要方式,查看工地管理人员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查阅报纸和新闻,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为辅助方式的调查方法进行的。调查结果:
(一)建筑业农民工的总体情况
目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队伍约400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30%以上,占建筑业一线人员的90%以上。主要来自我国建筑业大省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年龄一般在18~50岁之间,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60%以上;具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约占60%以上。目前房地产建筑业的过热对城市来说是高楼和高不可及的房价,但对广大的农民工来说,是就业机会,是他们进入城市的最主要的方式。由于他们文化素质低、组织程度差,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其合法权益非常容易受到侵害。近几年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不断曝光,农民工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农民工权益受侵害,另一方面农民工成为城市不安定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在城市里农民工到处受歧视。城市人根本不正眼瞧农民工,他们被认为是素质低,肮脏和罪恶的群体,农民工不能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环境中。
(二)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1.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原因
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农村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农民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另外随着广大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加深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农民有了更多的闲余时间,所也有多数人选择在农闲时,进入城市务工。在我们的调查中,在被调查的建筑业农民工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为多挣钱改善生活”,还有少数人,选择“出来磨练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等。2.关于农民工的居住情况
相关材料表明,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我们交谈的时候农民工在休息,不过可以看到他们的安全帽等安全防护工具,可见工地上的安全和保护措施还是不错的。至于生活方面则比较的随便,关于民工的住宿问题建筑单位没有过多干预,一切交给工头,工人们在工地搭建蓝色的临时工棚,旁边是饭棚。虽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之简陋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看着农民工的偶尔的笑脸会让你相信如果没有攀比,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对生活的不满。但是有一点让我们感到非常不满意的是他们的卫生条件,没有卫生间,有时在房子外面的公厕,有时甚至就在工地上没有人的地方解决。这样的条件很容易造成流行病的传播,这也是造成好多城市人瞧不起农民工的重要原因,不注意个人卫生。这是需要建筑单位和政府解决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把罪都推到民工身上 3.农民工饮食情况 在建筑工地食堂顿顿饭是面条馒头,菜是炒白菜、萝卜、土豆,偶尔有点肥肉,用大锅连炒带炖,油水不多,盐放不少。农民工饮食总体状况则可以概括为吃得饱但吃得不好。表示“能吃饱”的为100%。但食物质量和就餐环境质量水准很低。
多年来,我国对农民工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关注和监管长期处于盲区。各地建筑工地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饮食质量低劣、就餐环境差,他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的自觉水平很低,已经构成社会一大隐患。近两年,我国加强了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食品安全的监控,卫生部、建设部曾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但全社会对农民工的食品安全、饮食健康、营养状况的关注、教育、管理和消费引导力度仍显不足,其保障体系存在法律缺失。
农民工饮食健康、膳食摄入现状同样令人担忧。“农民工饮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饮食健康和营养摄入存在较大隐患和诸多问题。农民工的膳食状况问题与我国第四次营养与健康调查中的城市居民情况类似。农民工的膳食状况正在向城市居民靠拢,其饮食状况保留了一些我国传统饮食的优点,比如谷类食物较多,较符合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摄入量,但肉类食品摄入量偏高,水果蔬菜特别是水果摄入总量过少,奶及奶制品消费太少,这些饮食问题会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中国营养学会呼吁,对农民工的膳食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应考虑将其纳入我国目前实施的营养改善行动项目 4.农民工工资
相关数据表明,农民工中38.5%的人收入在501~1000元,29.5%的人收入在1001~1500元,15.5%的人收入在1501~2000元,2000元以上的有1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只有5.5%;农民工的高收入群体较前几年有较大比例的提高,56%的农民工的收入达到或超过了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农民工月平均支出来看,支出300元以下的占13%,301~500元的占38.5%,501~700元的占26.5%,701~1000元的占12.5%,1001元以上的占9.5%。相同档次的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基本一致,大部分农民工收支相抵有一定结余,能够给家里一定的经济支持。
我们调查的工地农民工的工资还是有保障的,工钱是和工头一起给的,大家都是工头找人介绍来的,看来都很放心。并且每天工资60-120元不等,小工男一天70 女一天60,技术工人100-120,还有按工作量算账的临时工,收入也在这一范围内。这样算来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和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差不多。被调查的农民工没抱怨工资,这点和之前的料想有出入,至于谈到有没有拖欠工资的时候,农民工都表示现在已不怎么拖欠了,有也是偶尔的。我们提到农村免税这项政策,问他们有没有想过回到农村,有个民工说,还没想那么多,目前的工资还算可以,没想很远。5.农民工工作时间 相关数据表明,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据我们调查,工地上的正常工作时间基本上在9-10个小时,工程任务紧时还会有加班,虽然加班会有加班费,但广大农工并不愿意加班,一天的体力劳动量是非常大的,傍晚下班时农工们都很疲惫,都想早点休息或早点回家。工地早上上班时间为7:00点或7:30,中午有两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晚上下班为19:.晚上加班时间不等,要看任务的紧张程度。据我们了解,工地上是没有节假日,有事可以请假,干一天活记一天工,月底按做工多少结算。也就是说农民工是很少休息的,他们要持续不断的工作,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
6.农民工的空闲消遣 相关资料表明,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方式为:睡觉,看电视,人无所事事,找老乡聊天,打牌或者打麻将,给家里打电话,在工棚喝廉价酒等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电视,第二位的是睡觉(21.05%),第三位的是看书看报(20.78%),以下依次是:和工友聊天、听音乐、上网、阅读报刊杂志、没有活动、逛街、听广播、其他活动。
经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10小时左右,工作完回到工棚常常是倒头就睡。年轻人日常文化娱乐主要是手机上网,掏钱买票的文化消费几乎没有。而年纪大一点的打工者黑夜难熬,则偶尔喝酒、下棋消磨时间。他们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金钱去娱乐消费。影响农民工休闲娱乐状况的因素较多,在调查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民工打工地距离城镇的远近。农民工居住地距离城镇的远近实际体现的是农民工娱乐休闲的方便程度。建筑工地的农民工由于其工作地点有时位于荒郊野外,一般距离城镇较远。如果距离城镇较远,农民工一般很少到城镇娱乐或休闲。再加之农民工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工作强度的艰巨性,更加使得农民工过度劳累之后再没有精力去城镇进行娱乐或休闲活动。二.农民工闲暇时间的长短。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本来所从事的工作就较为艰苦,闲暇时间相对就较少。此时闲暇时间的长短就成为制约其娱乐休闲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闲暇时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中午吃饭休息时间、晚饭过后、因故歇工时间(如雨雪,机械故障等)。在上述闲暇时间当中,时间较长的当属晚饭过后的时间,因故歇工的时间虽然较长但属于偶发性事件。因此调查中农民工大部分的休闲娱乐基本都是在晚饭之后进行的,由于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闲暇时间较长的话,其娱乐休闲一般较为丰富。反之则较为单一贫乏。三.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农民工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休闲娱乐上面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调查中发现,高中毕业的农民工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而言,其娱乐活动形式较为积极健康。部分农民工甚至会在闲暇时间看书,打球或下棋,相比大部分农民工仅仅用打牌看电视打发时间而言,显得更加有意义。
7.新生代农民工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说,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让他们逐步融入城市生活。这引起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更大关注。“80后”、“90后”已经占到我国农民工总数的60%。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城市需要这些有着较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民工,但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现象。而与“三低”相对应的,则是“三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
作为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更加的丰富多彩,他们要做城市的主人而不是赚钱的机器,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和想象中的还有不少差距 请给他们多一些关爱 调查结果分析:
经调查分析农民工在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
一.工资水平普遍低下,欠薪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主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农民工不仅工资收入水平低,而且还经常被拖欠。尽管政府采取了追讨工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拖欠工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清后欠现象仍然存在。二.工作环境条件较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许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没有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也不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使农民工成为了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高危群体。三.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普遍存在,休息权利没有保证。据调查,农民工日工作时间平均在10个小时,每月工作时间超过27天,由于大多数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为完成工作定额,农民工必须加班加点地工作。四.就业和培训权利被损害。一些企业主滥用试用期,把农民工作为临时工使用,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高危岗位不给与工伤保险,在调查中,只有8.5%被访者参加了工伤保险,这一比例相对农民工群体来说实在是太低。农民工缺乏劳动就业培训的机会,技能素质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在此次调查中,只有两成的人接受过技能培训,就是在这部分人中也只有少数接受过2~3个月的培训,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二)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惠及力度还不够 一.子女义务教育比较困难。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政府取消了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但一些公立学校变成择班费,继续向农民工子女变相收取,小学每学年收取择班费500~700元,初中每学期收取择班费1000元左右,加重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负担。另外,部分农民工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农村的孩子缺乏良好教育,辍学、失学现象时有出现。二.居住条件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年各街镇相继开办了农民工公寓,但规模都不大,普及度还不够高,很多农民工仍主要是租房住在。大量租房居住的农民工住在城乡接合部廉价的出租房中,环境卫生和食物安全条件较差。三.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监管不到位。农民工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农民工超生多生现象比较突出,外出打工躲避老家超生罚款的人员不在少数,出现老家追来就躲城里,城里发现就回老家。而且,这部分人大多选择居住在城乡接合部,使计生部门的难以有效地监管。
(三)农民工保障体系还不购健全和完善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后,各地都开展了建立农民工保障制度的探索。但由于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各级政府财力和企业的认识差距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没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一是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17名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8.5%。二是农村医疗保险开始起步,参保率较高,但尚未实现全覆盖; 100名被访者都参加了该保险,还有23名外来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了该保险,还有77名外来农民工没有参保。三是养老保险有所突破,但覆盖面太小,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调查表明,有12名被访者参加了农村养老型社会保险,占被访者总数的6%,有4名被访者参加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占被访者总数的2%。农民工虽然眼下吃“青春饭”、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却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几十年后的政府、社会和家庭。
(四)农民工维权比较困难
一.维权成本太高。目前,涉及农民工的高发侵权案件,主要是工伤和劳资纠纷。按照《劳动法》规定,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确实困难,请律师维权成本又太高,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在遇到侵权时,都放弃了维权。二.农民工面对企业处于弱势。农民工大多在劳动密集型的私营企业工作,很多就业岗位会随着产业更替和市场周期而频繁流动和变化,许多农民工面临随时被解雇的风险,根本不敢提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三.难以行使民主权利。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农民工由于户籍不在本地,得不到城镇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而在户籍所在地,由于他们常年外出,也只能委托其他人参加当地的民主选举,不能实际上参与社会事务管理。
(五)大多数人不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城市居民身份
在谈及从“农村人”转变成“城市人”时,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像城市人口一样享受养老、医疗、子女入学、廉租房等社会保障,但大多数人又不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来换取城市居民身份。据调查,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经营权换取城市居民身份的只有14%,而且这部分人中,大多是来自于偏远地区的人,有17.5%愿意保留宅基地,放弃土地承包权换取,有7.5%的人愿意退出宅基地,但要求保留土地承包权,有61%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六)政府的关怀还不能使农民工满意。
近几年来,农民工问题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合同的签订、拖欠工资的清理等,都切切实实地落到了实处,使他们受益匪浅。据调查,有28.5%的人认为政府关心农民工,有59.5%的人认为政府关心得不够,只要12%的人认为不关心,这说明,政府和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关怀工作还是得到了近9成农民工的肯定。正是农民工对政府工作的肯定,才使他们在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更愿意寻求政府机关的帮助,在调查中,有近5成人在受到伤害时首选政府有关部分寻求帮助。
结论与建议: 改进农民工现状的建议
(一)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推进工资协商制度
一.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二.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三.建立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推动全面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二)依法完善农民工的用工管理
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依法订立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重点抓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加工等行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三)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统筹规划,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合力;依托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从整体上提高培训的质量。分层次搞好农民工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企业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加强小额信贷和创业指导,为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的条件。强化政府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一.对流出我区的劳动力,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二.对流入我区的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三.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四)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管理。向农民工开放廉租房,在建立农民工公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寓容纳能力。鼓励企业建设职工宿舍,用工量比较大、以外来农民工为主要用工对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将农民工宿舍建设纳入企业基建、技改项目计划和用地计划。允许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当前应允许在城市工作时间长、贡献突出的农民工,比如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
(五)健全和完善农民工保障体系
所有用工单位都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把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当农民工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失业等风险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时,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一次性的应急救助。
(六)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继续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均衡提高教育水平。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民工子女寄宿学习的需求。
(七)加快惠及农民工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立
进一步健全“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入地和流出地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加强育龄妇女流出地计生部门的联系,获取农民工的《婚育证》等有关信息方面,实现不同地区之间计生信息共享,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动态管理,对超生的农民工,应按照流入地的标准缴纳社会抚养费。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免费提供的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和药具。
(八)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劳动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执法工作,规范用人单位用人行为。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加快对农民工劳动争议处理,避免农民工因耗不起时间、精力而被迫放弃仲裁权利。充分发挥工青妇的维权作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把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
感受:要关注一件事情,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家乡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对社会问题的调查活动,也是一次锻炼我的机会。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提高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不畏困难的毅力,为我今后的社会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其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样安居乐业,更好地为XX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现况,政协西湖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于20xx年8~9月,分组对西湖街道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现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举行座谈会、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共召开农民工座谈会4场次,走访农民工家庭89户,发放调查问卷78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基本现状
1.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但职业分布比较单一。2.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财产积累比较缓慢。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经调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左右,仅有四成超过1500元,农民工收入又普遍比城市居民低。支出方面,农民工大都省吃俭用,除日常的住宿费用、衣食费用、出行费用外,其余都寄回农村用于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或存储起来以备急需。经调查得知,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用于日常开支,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由于收入低,负担重,农民工很难积累足够的财产达到富裕的程度。在受访人员中,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的仅占9%,购买了私人小汽车的仅占6%,比例都相对较低。3.保障措施在不断改善,但覆盖范围比较狭窄。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社会保障覆盖面仍有待拓宽。在受调查农民工中,仍有66.3%的没有购买工伤保险,69.7%的没有购买养老保险,76.0%的农民工没有购买医疗保险。虽然目前农村正在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因为报销比例低,可报销的项目门槛高,农民工生病时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药店买药,2/3的农民工都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在被调查者中,75%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医疗状况表示担忧。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有40%的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50%的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近一半的每周工作7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
4.物质生活在不断改观,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
近年来,农民工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人们普遍认同了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也给予了农民工充分的尊重。农民工可以被选为人大代表、农民工住进了廉租房,农民工子女也可以接受城市学校的免费教育。向西湖建筑公司的农民工技校一样,许多农民工还加入到学知识、学技能的行列,成为了有作为的新型人才。但是,大多农民工在平时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限于自身条件、经济能力等原因,他们在工作之余,主要靠看电视、打牌、闲聊和睡觉来打发时间,参加体育或文化娱乐活动的少之又少。此外,因农民工多是青壮年,由于夫妻分居,缺少正常的夫妻生活也是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的重要因素。
在精神空虚的背后,农民工的心理和价值认同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调查表明,农民工大多认为自己在城市往往得不到平等的待遇,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干脏活累活和低报酬工作,吃的简单,住房条件差,造成农民工的自尊心普遍的长期的受到伤害,从而在城市人面前感到自卑。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这种长期的心理伤害就有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很多农民工因长期生活在城市,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接受了城市人的价值取向,当他们回到乡村以后,就很怀念城市的生活而鄙视自己乡村的生活,因而会变得很浮躁,不能再安心下来在乡村生活,随时准备着返回城市继续追寻他们的梦想。
二、农民工涌入城市所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
2.社会治安问题。据调查,西湖街道范围去年240起治安案件和213起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86%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犯罪多以小偷小摸、顺手牵羊式的盗窃以及冲动型抢劫、抢夺和斗殴伤害为主要形式。犯罪对象大多是工作、居住地点附近熟悉的人与物,尤其以盗窃用人单位的原料、产品和同乡同事的财物较为常见。有的农民工犯罪具有很强的团伙性。在犯罪活动中,农民工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等所谓的老乡关系,拉帮结伙,组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形成盗窃团伙、销赃团伙、制黄贩黄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等。可见,由农民工犯罪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应当被社会所重视。
3.计划生育问题。调查表明,西湖街道去年查获的15例计划外生育案件中,95%以上是外来农民工所为。近几年,农民工家庭式流动占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其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样安居乐业,更好地为XX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现况,政协西湖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于20xx年8~9月,分组对西湖街道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现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举行座谈会、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共召开农民工座谈会4场次,走访农民工家庭89户,发放调查问卷78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基本现状
1.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但职业分布比较单一。2.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财产积累比较缓慢。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经调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左右,仅有四成超过1500元,农民工收入又普遍比城市居民低。支出方面,农民工大都省吃俭用,除日常的住宿费用、衣食费用、出行费用外,其余都寄回农村用于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或存储起来以备急需。经调查得知,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用于日常开支,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由于收入低,负担重,农民工很难积累足够的财产达到富裕的程度。在受访人员中,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的仅占9%,购买了私人小汽车的仅占6%,比例都相对较低。3.保障措施在不断改善,但覆盖范围比较狭窄。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社会保障覆盖面仍有待拓宽。在受调查农民工中,仍有66.3%的没有购买工伤保险,69.7%的没有购买养老保险,76.0%的农民工没有购买医疗保险。虽然目前农村正在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因为报销比例低,可报销的项目门槛高,农民工生病时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药店买药,2/3的农民工都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在被调查者中,75%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医疗状况表示担忧。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有40%的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50%的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近一半的每周工作7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物质生活在不断改观,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
近年来,农民工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人们普遍认同了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也给予了农民工充分的尊重。农民工可以被选为人大代表、农民工住进了廉租房,农民工子女也可以接受城市学校的免费教育。向西湖建筑公司的农民工技校一样,许多农民工还加入到学知识、学技能的行列,成为了有作为的新型人才。但是,大多农民工在平时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限于自身条件、经济能力等原因,他们在工作之余,主要靠看电视、打牌、闲聊和睡觉来打发时间,参加体育或文化娱乐活动的少之又少。此外,因农民工多是青壮年,由于夫妻分居,缺少正常的夫妻生活也是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的重要因素。
在精神空虚的背后,农民工的心理和价值认同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调查表明,农民工大多认为自己在城市往往得不到平等的待遇,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干脏活累活和低报酬工作,吃的简单,住房条件差,造成农民工的自尊心普遍的长期的受到伤害,从而在城市人面前感到自卑。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这种长期的心理伤害就有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很多农民工因长期生活在城市,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接受了城市人的价值取向,当他们回到乡村以后,就很怀念城市的生活而鄙视自己乡村的生活,因而会变得很浮躁,不能再安心下来在乡村生活,随时准备着返回城市继续追寻他们的梦想。
二、农民工涌入城市所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 2.社会治安问题。据调查,西湖街道范围去年240起治安案件和213起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86%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犯罪多以小偷小摸、顺手牵羊式的盗窃以及冲动型抢劫、抢夺和斗殴伤害为主要形式。犯罪对象大多是工作、居住地点附近熟悉的人与物,尤其以盗窃用人单位的原料、产品和同乡同事的财物较为常见。有的农民工犯罪具有很强的团伙性。在犯罪活动中,农民工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等所谓的老乡关系,拉帮结伙,组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形成盗窃团伙、销赃团伙、制黄贩黄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等。可见,由农民工犯罪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应当被社会所重视。
3.计划生育问题。调查表明,西湖街道去年查获的15例计划外生育案件中,95%以上是外来农民工所为。近几年,农民工家庭式流动占 外来人口比重加大,滞留时间长,由于观念上还存在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传宗祖业等封建思想,计划外生育时有发生。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行踪不定,与户籍所在地衔接不畅,增加了计生管理的难度。农民工的生育问题、生殖健康服务等也还受到户籍、医疗保险等制度的影响,在现居住地很难真正得到与市民的社会待遇,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农民工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基本没有医疗保险,生殖健康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之居住条件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妇科病高于常住人口,且大部分的育龄妇女不愿上医院检查身体,既使体检查出有妇科病,受经济负担的影响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所以使患病率增高不下,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另外,由于长期独身在外,在解决生理需求时,又不懂得采取安全措施,这使得他们成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及由城市向农村传播蔓延的主要渠道,对人口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除此之外,外来农民工还带来一系列诸如交通、民政、户籍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农民工分布广、涉及行业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此群体难以适应现代道路交通状况,交通违法突出。在社会救济中,城市农民工还没有被纳入到民政管理的社会救济体系。由于非农和农业户籍管理的差别,农民工在城市还不能完全享有和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教育、工资、就业、居住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形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三、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建议
(一)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推进依法完善农民工的用工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二是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三是建立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推动全面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体制形成。
(二)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统筹规划,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合力;依托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从整体上提高培训的质量。分层次搞好农民工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企业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加强小额信贷和创业指导,为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的条件。强化政府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对流出我区的劳动力,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二是对流入我区的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三)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均衡提高教育水平。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民工子女寄宿学习的需求。
(四)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管理。向农民工开放廉租房,在建立农民工公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寓容纳能力。鼓励企业建设职工宿舍,用工量比较大、以外来农民工为主要用工对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将农民工宿舍建设纳入企业基建、技改项目计划和用地计划。允许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当前应允许在城市工作时间长、贡献突出的农民工,比如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
(五)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和帮助。社会应主动接纳农民工迅速融入城市生活,发挥农民工所在地社区居委会作用,组织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在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可建设一些文体设施,文化经营单位要向他们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卫生医疗、教育部门要适时做好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及时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保证他们有书读。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可以开办如《农民工之窗》之类的专题栏目,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农民工需求信息或我市的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等,及时为农民工服务。年底返乡也是农民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用工单位要早做安排,让他们安心地走,运输部门要及时做好运输保障,保证他们能够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农民工在面临就业不平等、经济权益遭遇不公平待遇时,社会各界要伸出援助之手。针对个别农民工的一些小偷、小摸或其它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要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帮助其成为一名合格市民。
第五篇: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其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样安居乐业,更好地为岳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现况,政协西湖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于2010年8~9月,分组对西湖街道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现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举行座谈会、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共召开农民工座谈会4场次,走访农民工家庭89户,发放调查问卷78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基本现状
1.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但职业分布比较单一。
随着城市扩容力度的不断加大,进入西湖街道范围就业谋生的农民工人数也越来越多,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经调查统计,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在西湖街道范围务工的农民工已达2.5万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进入城市后,由于受文化和技能的制约,农民工大多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重复劳动,职业工种比较单一。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从事技术工种的占8%;服务员工种的占13%;生产工人占6%;建筑工人占22%;一般人员占11%;专业技术人员占7%;管理人员占8%;家政服务人员占7%;商务人员占4%;其他职业占14%。其中,建筑工人所占比例最高。
2.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财产积累比较缓慢。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经调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左右,仅有四成超过1500元,农民工收入又普遍比城市居民低。支出方面,农民工大都省吃俭用,除日常的住宿费用、衣食费用、出行费用外,其余都寄回农村用于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或存储起来以备急需。经调查得知,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用于日常开支,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由于收入低,负担重,农民工很难积累足够的财产达到富裕的程度。在受访人员中,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的仅占9%,购买了私人小汽车的仅占6%,比例都相对较低。
3.保障措施在不断改善,但覆盖范围比较狭窄。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社会保障覆盖面仍有待拓宽。在受调查农民工中,仍有66.3%的没有购买工伤保险,69.7%的没有购买养老保险,76.0%的农民工没有购买医疗保险。虽然目前农村正在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但因为报销比例低,可报销的项目门槛高,农民工生病时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药店买药,2/3的农民工都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在被调查者中,75%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医疗状况表示担忧。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有40%的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50%的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近一半的每周工作7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
4.物质生活在不断改观,但精神生活比较空虚。
近年来,农民工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人们普遍认同了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也给予了农民工充分的尊重。农民工可以被选为人大代表、农民工住进了廉租房,农民工子女也可以接受城市学校的免费教育。向西湖建筑公司的农民工技校一样,许多农民工还加入到学知识、学技能的行列,成为了有作为的新型人才。但是,大多农民工在平时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限于自身条件、经济能力等原因,他们在工作之余,主要靠看电视、打牌、闲聊和睡觉来打发时间,参加体育或文化娱乐活动的少之又少。此外,因农民工多是青壮年,由于夫妻分居,缺少正常的夫妻生活也是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的重要因素。
在精神空虚的背后,农民工的心理和价值认同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调查表明,农民工大多认为自己在城市往往得不到平等的待遇,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干脏活累活和低报酬工作,吃的简单,住房条件差,造成农民工的自尊心普遍的长期的受到伤害,从而在城市人面前感到自卑。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这种长期的心理伤害就有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很多农民工因长期生活在城市,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接受了城市人的价值取向,当他们回到乡村以后,就很怀念城市的生活而鄙视自己乡村的生活,因而会变得很浮躁,不能再安心下来在乡村生活,随时准备着返回城市继续追寻他们的梦想。
二、农民工涌入城市所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
1.卫生环境问题。近年来由于岳麓区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生活成本日趋提高,大多农民工为接省开支,都愿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在西湖街道的二、三管区和茶场村以及黄泥岭社区,由于大量农民工的涌入,出现了“城中村”现象。在被调查者中,25%的采取合租形式租住在农民安置小区,30%的是以家庭的方式聚住在经营门面或手工作坊里,这些地方大多阴暗潮湿、空间狭小、人员混杂、空气污浊,卫生状况极差。由于农民工居住的地方相对于城市比较角落化,人员也相对集中,生活设施简陋,城市管理相对松散,因此垃圾乱扔、电线乱接、乱搭乱建、乱堆杂物等不文明现象十分严重。调查表明,近60%的建筑业农民工还长期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这些现象的存在,给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
2.社会治安问题。据调查,西湖街道范围去年240起治安案件和213起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86%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犯罪多以小偷小摸、顺手牵羊式的盗窃以及冲动型抢劫、抢夺和斗殴伤害为主要形式。犯罪对象大多是工作、居住地点附近熟悉的人与物,尤其以盗窃用人单位的原料、产品和同乡同事的财物较为常见。有的农民工犯罪具有很强的团伙性。在犯罪活动中,农民工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等所谓的老乡关系,拉帮结伙,组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形成盗窃团伙、销赃团伙、制黄贩黄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等。可见,由农民工犯罪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应当被社会所重视。
3.计划生育问题。调查表明,西湖街道去年查获的15例计划外生育案件中,95%以上是外来农民工所为。近几年,农民工家庭式流动占外来人口比重加大,滞留时间长,由于观念上还存在“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传宗祖业”等封建思想,计划外生育时有发生。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行踪不定,与户籍所在地衔接不畅,增加了计生管理的难度。农民工的生育问题、生殖健康服务等也还受到户籍、医疗保险等制度的影响,在现居住地很难真正得到与市民的社会待遇,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农民工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基本没有医疗保险,生殖健康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之居住条件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妇科病高于常住人口,且大部分的育龄妇女不愿上医院检查身体,既使体检查出有妇科病,受经济负担的影响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所以使患病率增高不下,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另外,由于长期独身在外,在解决生理需求时,又不懂得采取安全措施,这使得他们成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及由城市向农村传播蔓延的主要渠道,对人口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4.子女教育问题。在城市有限的教育资源范围内,不断涌入的农民工子女就学使二者形成了极大矛盾。西湖街道范围目前有3所小学,每年的入学人数以约15%的速度递增。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已不堪重负。调查表明,每年约8%左右的农民工子女不能如愿入学而返乡,在子女入学问题上,有72%的农民工认为满足或很满足,28%的则认为一般或不满意。同时,在走访中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
除此之外,外来农民工还带来一系列诸如交通、民政、户籍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农民工分布广、涉及行业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此群体难以适应现代道路交通状况,交通违法突出。在社会救济中,城市农民工还没有被纳入到民政管理的社会救济体系。由于非农和农业户籍管理的差别,农民工在城市还不能完全享有和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教育、工资、就业、居住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形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三、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建议
(一)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推进依法完善农民工的用工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二是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三是建立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推动全面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体制形成。
(二)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统筹规划,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合力;依托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从整体上提高培训的质量。分层次搞好农民工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企业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加强小额信贷和创业指导,为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的条件。强化政府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对流出我区的劳动力,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二是对流入我区的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三)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均衡提高教育水平。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民工子女寄宿学习的需求。
(四)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管理。向农民工开放廉租房,在建立农民工公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寓容纳能力。鼓励企业建设职工宿舍,用工量比较大、以外来农民工为主要用工对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将农民工宿舍建设纳入企业基建、技改项目计划和用地计划。允许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当前应允许在城市工作时间长、贡献突出的农民工,比如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
(五)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和帮助。社会应主动接纳农民工迅速融入城市生活,发挥农民工所在地社区居委会作用,组织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在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可建设一些文体设施,文化经营单位要向他们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卫生医疗、教育部门要适时做好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及时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保证他们有书读。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可以开办如《农民工之窗》之类的专题栏目,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农民工需求信息或我市的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等,及时为农民工服务。年底返乡也是农民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用工单位要早做安排,让他们安心地走,运输部门要及时做好运输保障,保证他们能够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农民工在面临就业不平等、经济权益遭遇不公平待遇时,社会各界要伸出援助之手。针对个别农民工的一些小偷、小摸或其它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要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帮助其成为一名合格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