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007年03月20日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应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第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维持农村市场秩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同时,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合理调整乡镇政府 1
机构,精简富余人员,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第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地要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着眼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问题,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改革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同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财政要逐步增加对困难县乡的补助,省、市两级
财政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切实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三是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保护农民利益,给农民合理补偿,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纳入地方预算。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开透明,防止腐败。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继续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四是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同时,严格防止新的乡村债务的发生,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国研室提供)
第二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有利于为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三项改革,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这次农村综合改革,要从乡村实际出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搞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县正积极稳妥推行农村综合改革。
存在问题及建议:
1、要加快推进县镇财政体制改革。县镇政府财力不足、运转困难的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由县镇财政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支出责任的局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2、城乡差距扩大趋势仍然在继续。目前,除了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水平差距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也很显著。当前,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需要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建议中央要保障农村发展的资金供给。建议中央财政应该在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基础上,统筹城乡以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基本社会保障,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制度性支撑。
3、中央确定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指导方针及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还缺乏有效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应该激发中产阶级、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建立起“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机制。
4、要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从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第一,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逐步增加投入比例,稳定广大农民对政府长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预期;第二,进一步完
2善保障办法,在保大病的同时,兼顾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第三,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使参保农民有的选择余地,促进医疗机构改善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第四,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参保者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规范保险基金的运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五,在基本医疗方面,尽快实行全国统一联网,使流动人口个人账户可转移。
第三篇: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羊场乡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财政奖补。
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的基本条件,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在群众当中威信高,热心兴办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急需解决和改善;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积极性高,绝大部分群众都能自愿筹资筹劳,建立村级公益设施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村委会要将项目实施、筹资筹劳、奖补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示。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小组、村民代表和村内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同志的监督作用,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充分运用广播、会议、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让农民群众掌握、了解政策,激发和调动农民的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自愿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乡政府和乡财经所根据财政奖补政策,指导各村开展财政奖补工作,负责奖补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村民议事程序和农民负担的监督,对村民一事一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乡监察室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和质量的安全。乡民政办和村财服务中心要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建设,做好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村“两委”班子要积极组织和发动农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定项目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召开全乡一事一议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村要通过宣传专栏、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自觉组织进行一事一议活动,讨论决定拟建项目,并抓好相关项目村的业务培训工作。
各村认真开展一事一议调查摸底工作,拟定建设项目,乡政府根据各村所报一事一议项目,组织专题研究,认真筛选,按要求编制出项目规划。
乡政府召集相关单位对各村所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上报县综改办。待县综改办项目批复后,由乡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后,由乡政府进行自检自查,然后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第四篇: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看法范文
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看法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继续深化并扩展改革的重大决策。这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论断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构成了新时期农村政策体系的基点。
对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它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使得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三是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
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如何解决中国农民贫穷问题;其次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再次中国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素质较低、农户经营分散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之间的矛盾。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下一步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举措针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一揽子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维护和发展新“三农”学说。首先,是要牢固确立“三农”问题是中国根本问题的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要坚持“三农”问题和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落实到领导的决策、战略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中,做到执政为民。要求各级领导深入农村,问计于民,服务“三农”,形成 “三农” 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其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党的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把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
第三,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就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
第四,是要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革除一切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弊端,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就是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不断拓展“三农”发展的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不断强化的动力机制。
最后,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就是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把推进“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就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
第五篇:2012-9解放思想深化广东农村综合改革
政经分离是重点、城乡融合是目标、化解矛盾是手段、加大投入是保障
解放思想深化广东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近年来,广东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推动的各项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富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特别是南海区以“政经分离”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经验宝贵。深圳、东莞、云浮、阳江、阳山等地的农村综合改革也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肯定了南海经验。总体来看,我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统筹、系统配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和借鉴已有的农村综合改革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放思想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改革是国强民富的必经之路,各级领导干部要意识到,农村综合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改革不深入的结果。改革有难度,不改革会更难。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农村综合改革中畏首畏尾,长期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在留任、提拔中慎重考虑,甚 至不予考虑;同时鼓励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探索,允许改革失败;对乡镇村基层领导干部要适当增加补贴,提高待遇,稳定改革队伍,减少后顾之忧。
系统思考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方法。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系统思考和科学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广东农村综合改革涉及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乡村债务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显然,具体到不同的区域,上述问题的表征是不一样的,要结合区域特点,优先处理主要矛盾,逐步推进解决。同时,农村综合改革要着眼于全局,和广东各个方面的综合改革结合起来。
“政经分离”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落后,政经不分是广东化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阻碍。而广东省有镇(乡)政府1145个,村民委员会22140个,改革涉及的面广、人多、影响大。“正经分离”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正如汪洋书记指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南海“政经分离”的试点经验,大力推进村居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集体土地管理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及监管制度改革,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推进村居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村居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当然,也要充分考虑乡镇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不能简单复制南海经验。
城乡融合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融合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要做好几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流通体系。要加速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流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运输和仓储的投资和运作,加强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和农村消费品流通的专业化。通过完善的城乡流通体系,可以快速解决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下乡,还可提高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进一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向农村城镇建设,完善城镇社会功能。三是在农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现代农业。鼓励大型制造企业靠近农村设厂,鼓励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安置农民工,合理科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逐步改变小农生产模式,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化解矛盾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手段。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是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诉求和政治需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保护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利益,合理解决“出嫁女”在原住村庄的利益问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要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加大投入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对随父母进城子女予以适当的教育补助,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儿童上学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二是 政府减免公益性乡镇债务,推动乡镇可持续发展;三是政府要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创造农村良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