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9: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之后,市委、市政府紧接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总结去年“三农”工作,部署今年“三农”工作任务,把握“两个趋向”,加大统筹力度,全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成绩,不断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

2004年,是我市上下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奋力前进的一年,是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势头、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战胜禽流感疫情和持续旱情、多次台风袭击等灾害,全面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同比增长11.8。回顾去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措施更加有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明显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特别是实行农民种粮直补政策,全市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扭转了1997年以来连续7年下滑的趋势,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111个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104个村庄完成了整治任务,122公里景观线整治工作全面铺开。组织实施“围垦”、“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康庄”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17万农村劳动力进行了素质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失土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字号农业特产之乡13个,百亩以上的优质特色农业基地100多个。启动市级“强龙”工程建设,全市产值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已有18家,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6家。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在外建立各类农产品基地130多万亩。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家、市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家。成功举办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共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789家企业参展,签约协议16亿元。三是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得到深化。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完成了1892个行政村二轮土地承包的扫尾工作。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种植粮食农民的农业税。四是“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顺利推进。把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继续实施人口迁移、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山海协作“四大工程”,有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奔小康步伐。去年新建续建下山脱贫项目119个,搬迁山区农民6700户2.6万人;市、县两级共落实帮扶资金2910万元;改造和建设扶贫开发基地5.2万亩。五是抗灾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面对持续旱情和多次高强度的台风袭击,全市上下思想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灾情疫情的抗御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六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以“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抓手的农村党建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四民主、两公开”建设,认真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继续在农村开展“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基层执政基础。

总的看,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扎实,亮点不少,成效明显。我们一定要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去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协作、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两个趋向”,精心谋划新阶段的“三农”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是对我国经

第二篇:同志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 志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2月 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县“三农”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县农业局、水利局、临沭镇、青云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提出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措施,讲得都非常好。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紧紧抓住全县新农村建设大会召开的有利契机,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着力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一是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第三篇: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10年12月31日)

同志们:

刚才,国生同志已经就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任务讲得非常明确。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要在全省工作中真正体现“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 中央反复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既是重大机遇,又是重大责任。我们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落到实处。

1、要站在全国的大视野看湖北农业的重要地位。我省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像淡水产品、双低油菜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水稻、棉花和蔬菜产量居全国第5位,油料、茶叶居全国第3位,猪肉居全国第6位,柑桔、中药材、食用菌、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有重要地位。如:食用菌中的香菇,据我了解,广东人、香港人喜欢吃,日本人也喜欢吃。我们省的香菇在香港市场上占有主体地位,小龙虾出口在全国属第一位。湖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过去讲“湖广熟、天下足”,无论是“米袋子、菜篮子”,还是全国的“菜

园子”,我们都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蔬菜供给的重大政治任务。如果我们农业出问题,不但是省内的问题,还会拖全国的后腿,影响全国的大局。这不仅是农村农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是保稳定、保大局,是全国的大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2、要深刻认识到,农业是“第一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农业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民以食为天,天最大。吃是人的第一生存需要,是刚性需要,无粮则乱。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只要地里有粮、有菜、有油,一切问题都好办,大局就可稳定。救济时送钞票是不行的,最终要有物资,这是最根本的。农业为人的生存和就业提供保障,为经济发展、市场稳定、社会稳定提供支撑,这是关键的关键。今年以来,管理通涨预期的任务比较繁重,湖北和全国一样,CPI创下历史新纪录。在物价上涨因素中,涉及到农副产品,“价格篮子”,特别是涉及到人民生活消费、体现恩格尔系数范畴的占到76%。农产品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民生和民心。农业兴则天下兴,农业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虽然我省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农业占国民经济份额不断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永远不会改变;虽然调整经济结构是个“常态”,但农业作为“朝阳产业”、“母亲产业”的格局永远不会改变。

3、把握“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新要求,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最近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

化同步”。推动“三化同步”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国际经验表明,能否实现“三化同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化代“三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反过来,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党中央提出“三化同步”,符合我们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实际。根据我们省的情况,在“三化同步”的基础上,省委常委在讨论的时提出,我省还要加上“两增同步”,就是要实现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这是湖北“三农”工作的一个指导方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各地和相关部门务必要按照“三化同步”、“两增同步”来抓落实。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46%。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滞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我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效率还不高,产品竞争力还不强,农业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把“三化同步”、“两增同步”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与全国全省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实现经济增长、劳动效率提高和国民收入增长一致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起来,真正要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要从组织领导上“重”起来,组织领导要体现出来;要从投入上

“重”起来;要从工作措施上“重”起来。大家要对四个“重”进一步加深理解,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组织、投入、工作措施都要“重”起来,真正体现重中之重。

二、“三农”工作更需要做实,要扎扎实实把省委省政府已经部署的工作做好

近年来,特别是省九次党代会、九届二次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农情,创造性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已经分析透了、也讲透了,有关工作措施、策略、计划、模式都已经作了统筹安排。总体上我们目前主要不是再提新口号,再出新思路,而是把这些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做出成效。比如有以下几点,我们要扎实做好。

1、认真抓好区域示范。要进一步推进仙洪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88个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帮助老区更好更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前不久,我与昌尔、春明同志到大悟、红安等大别山革命老区看望老区的群众,就推动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建设问题作了调研,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加快老区发展,无以告慰烈士英灵,无颜面对老区人民。要按照“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目标,抓好规划编制,项目的策划,尽快启动。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受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思想影响比

较深的领域。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摒弃传统的狭隘农业观念,树立新的现代农业发展观。要突出“粮食安全”这个大局,围绕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这个目标,加强农业大县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抓好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加快粮食、水产、蔬菜等板块建设,落实“菜篮子”工程,保障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

3、切实抓好农业基础工程。重点是罗书记明确交办的任务,我们要落实。要在“十二五”期间、五年再搞1000万亩“双低”改造和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要推进1000万亩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后备资源储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扩大规模经营,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发展现代林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是“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全省新增粮食百亿斤目标的重大举措。要借南水北调工程之机,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推进特色优质板块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汉江中下游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战略安全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带。

4、深化农村改革。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迈出“伟大的第一步”,应该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改革来看先从农村开始。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改革。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现在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是农村面貌,一个是农民收入,一个是农业的科技应用、产量等等,还有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北上南下,特别是到京津地区,到东北、到广东、东南沿海打工,到其他地方的也不少,这是影响农村的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到农村去调研,村子里中坚力量都出去,两头在留守,主要是小孩、老人,青壮劳力出去打工的很多。我省大概900万个农户,其中每一户平均有一个人出去打工,这个变化很大。前两天,我们在开农村工作座谈会的时候,金水同志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呼之欲出,也大家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种地?既然青壮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农村只剩下两头,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种地怎么办?现在看,这是新的生产关系催生新的生产力的一个重大历史性机遇,特别对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很少,又是一家一户的,怎么样搞大农业,国际上的路子很明显,就是适当集中耕种,集约化经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是历史性机遇,这是大好事。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业要把农副产品做多、做优,农村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村庄整洁,搞得漂亮,建设现代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城乡一体化,农民要越做越少。越加强“三农”工作,农民就会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的目标。现在农民的收入从总体上看,这几年增长很快。杨松同志跟我讲,武汉市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是武汉也有一个二元结构问题。从全省看大都市二元结构最弱,偏远农村的二元结构最强。光靠农业和农产品增收还是缓慢的、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要调整收入结构。农民工资性收入这几年发生变化,在收入增长结构中是最快的。如果还是传统的办法,不把农民越搞越少,农民收入这一块难有大的作为;现代化农业,特

别是大规模耕种和集约经营也难有大的作为。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因势利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条绝对不能动摇。中央明确提出“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个土地制度使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非常充分,为土地要素化、资本化创造了制度性条件;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现实条件,我们要坚持,要创新。要坚持农村基本的土地制度,将来农民无论怎么变,有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田的收益,再加上国家大力推动新农保全覆盖,这两笔收入保证了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无论打工还是去城市,农村的责任田还是要给他保留,这个根本性的土地制度不能变,这实际上是给农民的一个社会保险。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创新土地经营机制,让土地要素化、资本化,实现农村生产资料与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对接。只要利益分配机制搞好,就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政府的投入是一块,要加大投入,同时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土地适度经营,集中经营,这方面要大做文章。大冶市的侯安杰就是这个典型,是农民企业家、农业企业家,他通过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和谐流转,发展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58万亩,提高了农业效益。要培育千千万万像侯安杰这样的农民企业家、红色农场主,让能人大户来种田、让企业来种田,这是农业的出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新的生产关系,要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积极主动地引导和服务,要让各种惠农政策惠及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创新科技支农体制机制,搞好科技服务“三农”

工作。特别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年要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攻坚任务,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做好林权纠纷调解工作,确保林区社会稳定。要创新林业发展新机制,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三得”的目标,就是“国家得绿、林农得利、林区得发展”的多赢目标。

5、狠抓惠农政策落实。落实惠农政策,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群干群关系。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农民所得实惠也越来越多,但当前群众反映政策不落实的问题也不少。有的是违反政策的问题,有的是截留政策的问题,有的是折扣政策的问题,有的是扭曲政策的问题,有的是敷衍政策的问题。有的是工作不细致、不因地制宜,照搬照抄文件,脱离实际。像大冶侯安杰反映的土地平整项目问题,就是有些同志好心没把好事办好,农民兄弟有意见。要把检查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党和政府,中央的和省的惠农政策的落实作为明年“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定要抓落实。省监察厅也采取了一些明查暗访的方法,查出了一些问题,也起了一些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于把党的惠农政策扭曲、违反、打折扣等等一些现象一定要抓住,坚决纠正,坚决处理。我们每次上网,同网友对话的时候都提出这个问题,有的农民问,中央惠农的粮食补贴、种子补贴,村了里截留了,这样对不对?问题存在,而且比较严重,这是基本常识性问题,一码规一码,即使是农民在有些方面欠了村子里的钱,也不能够克扣农民的这笔钱,一定要先百分之百地把这笔钱送到农民手中,其它的另议,那是另外一些事。还有农村资产化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现在压力比较大,但决不允许动党的惠农政策这一

块。谁如果动了,就是太岁头上动土,绝对不能不处理,决不能轻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一分不少地把实惠交给农民,让党的阳光照在每个农民心上、洒在希望的田野上,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惠农政策不落实,不光是党和政府的形象问题,从根本上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有利条件,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拓展广阔空间,能为农民增收开辟稳定渠道。我省与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强省相比,我省农业弱,不弱在种植上,也不弱在农业科技上,也不弱在农民的种植经验上,主要弱在农产品加工上,特别是缺乏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我省商品粮外销70%是原粮。全国有20多家过百亿元龙头企业,我省最大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只有50亿元,而河南“双汇”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湖北有特色的农产品很多,但真正叫得响、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这几个方面我们正在奋起直追。我省有很多好的东西,小龙虾产量大、有名气,江苏的畜产品打出的品牌在电视上弄得很响,我省也有了,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方面不光是种植和农业科技,更重要的是经营问题。我们的大闸蟹吃起来很好吃,牌子不如别人响;我省的小龙虾又多又好,搞不好,牌子又让别人拿去了。我省虽然不乏有竞争力的产品,但是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动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 的关键来抓。要抓一批像精武食品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一只鸭从生产到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加工增值达到了1:5,打造了一个品牌,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三农”工作不再提新口号,也不再出新思路,就是扎扎实实抓落实。

三、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水利既是农业的命脉,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命工程,既是德政工程,又是民生工程,也是历史工程。湖北是水害多发省份,水利建设历史欠债很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强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省有水优也有水忧,有优势,又有忧患,我省已经尝到了搞水利设施建设的甜头,如三峡水利工程。今年,我省遭受了1998年抗洪以来的最大洪涝灾害,很多极值指标超过1998年,比如三峡入库流量最大值每秒7万立方,1998年抗洪时才6万6,不到7万。今年我们安然无恙,而且“五保一夺”,最后夺取丰收,大灾之年夺丰收。我们尝到了大的水利设施,搞水利设施的甜头,我们要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三农”工作要更加高度重视,就要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1、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就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我们省的一号文件主题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决定,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水利将成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这是继1998年长江防洪抗洪后的又一次重大投入,对防洪保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农村饮水安全等,将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作用。中央的政策导向,对于我们这个水利大省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反映我们的工作能力,也是我们职责能不能落实的问题。赶上了就是机遇。中央已经作了部署,我们必须抓好落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无论是做哪一项工作的,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工作做好,否则就是失职。各级党委政府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奋力拼抢机遇,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加大地方配套投入力度,多途径解决配套投入问题。省里要调整“十二五”投资结构,新增基本建设投入向水利倾斜、向农业农村倾斜,争取我省农业基础设施面貌有历史性改观,为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创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通过改革创新,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年在引导金融投资水利建设方面要有新突破,要实行政府贴息政策,让金融机构无风险,敢于投资水利建设项目。要研究鼓励民间投资水利建设的政策,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拓宽水利投资渠道,满足水利事业发展需要。

3、统筹抓好各项水利建设项目。既要高度重视大型水利项目建设,也要重视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防汛抗洪历来是湖北天大的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水害威胁更大了。我们不仅要立足防大汛,还要立足防内涝,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江河湖库堤防建设,加强水毁工程修复,排除防汛排涝隐患,确保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扎实开展农田灌排体系建设,增强农田旱涝保收能力,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水源工程在湖北,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生态水利”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抓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护治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坡耕地改造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四、抓好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乡统筹,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必须牢牢抓住。

统筹城乡发展,薄弱环节在农村,牵引动力在城市。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恩格斯曾经指出:“城市是一个放大器”。城镇化将放大工业化、放大城乡一体化、放大消费需求、放大社会就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城镇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为城乡统筹注入强大动力。11月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安排,到“十二五”末期,我省城镇化率要达到52%以上。按照这个目标,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有3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镇,平均每年60万人以上,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各种挑战。全省上下要紧紧围绕目标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这里再强调四点:

1、要做好规划。规划非常重要。规划是城镇化的闸口,是城镇发

展的总纲,是党委政府抓城镇建设的第一资源。规划也是展示城镇品位、展示城镇领导者的眼光、胸怀、抱负、才能、品位、境界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地方领导者经略谋划的重要载体。规划不科学,就是最大的浪费。一定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镇未来,同时要使规划与城镇基础、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协调,不能追逐时髦,更不能不自量力。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好的规划更需要更好的执行,只有彻底杜绝规划的随意性,严防规划被虚化,规划才能成为城镇发展的资源。省委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抓好湖北的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划长远。规划就是谋划长远,不是3年、5年的事,甚至不是10年、20年的事,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因为它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资源。要一次性规划,与时俱进修编,逐步推进建设,渐入佳境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不能说只管我一届,最多管10年,那是巨大的浪费。

2、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次上海世博会,口号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安居乐业、分享城镇化的文明成果。要提高城镇建设的人文性和宜居性,以人文关怀为原则,以方便群众为基础,建设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宜居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和资源环境的压力

将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建设集约紧凑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作为城镇发展的首要原则,坚持资源节约优先、环境保护优先、城镇集约化发展。

3、要着力提升城镇功能。首先要增强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走不远。要秉承“产业第一”理念,把产业支撑放在城镇化的首要位置,加快城镇产业集聚发展。要增强城镇的文化传承功能。湖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要做好继承和创新的文章,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乡土建筑保护,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和展示,提升城镇化、城镇的文化内涵,彰显文化魅力。要增强城镇对农村发展的带动功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4、要大力培育中心镇、特色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枢纽,是城区与农村的重要节点,是城乡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选择100个重点中心镇实施扩权强镇,有的要建成镇级市,打造100个生态文化旅游镇,启动一批镇级市建设试点。省里将逐年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中心镇、特色镇予以重点支持。各地都要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大力推进中心镇、特色镇建设,建设一批GDP过10亿元、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重点镇。我就借这次机会,国生省长、昌尔、赵斌同志还要讲,还要作部署,我重点强调这么四个问题。

同志们,新年明天就要到了,春节也即将到来。这段时间,外出

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纷纷返乡。我们要把春节农村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特别是要把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好,让农民朋友过一个平安、祥和、幸福、快乐的春节。我们还要利用农民工在家的机会,把党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户到人,把一年来积压的与农户对接的工作抓紧做好做到位;特别要做好明年春耕准备工作,做好生产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准备。农村有一条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我们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实现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跨越,不断开创湖北“三农”工作新局面。最后,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3000多万农民兄弟致以新年的问候!也向各位、各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新年问候!向今天获得表彰的先进典型、先进集体致以新年的问候!特别向农村的基层干部致以新年的问候!祝农民兄弟发家致富!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四篇:同志在全镇农村产权制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

在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3年10月26日)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对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城乡关系的深入调整,长期以来的农民产权虚置、权属不明、财产权利缺乏保障等问题,曰益突出地制约着农村产权要素的自由流动,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建立“归属明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有利于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面完成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住房所有权颁证工作,稳妥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工作。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

革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农村产权改革的目标、步骤、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我镇的三项主体改革要在2014年底基本完成,并同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融资两项配套改革。经党委、政府研究,我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分三个批次实施,第一批12个村居,到2013年10月底前完成;其余村居,要压茬推进,力争2014年1月底全面完成。各村、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把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面广量大,内容复杂,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实施意见》,精心筹备、严格实施,扎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改革质量。

(一)精心筹备。我们已经确立了******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和专项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宣传发动。宣传发动工作要贯穿改革的全过程,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印发明白纸,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各行政村要召开村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并充分利用村级广播及村务公开栏进行深入宣传,全面发动。同时,组织土地、规划、经管站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行政村、自然村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确保每位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相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工作标准和基本规程。

(二)坚持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各村的经济发展水

平、集体产权情况、群众认识程度不同,我们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有区别的进行。二是群众主体原则。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了解群众诉求,每个环节都要有群众参与,每个争议都由村民协商解决,每项成果都经群众签字确认,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以减少工作阻力、形成推进合力。三是严格程序原则。产权改革政策性强、敏感点多,必顺规范工作流程,不能以各种理由简化工作程序,更不能逆向操作。对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按规定办理;对没有明确规定的,依照法律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妥善处理;对既无政策规定又一时找不到妥善解决办法的,可以暂时登记搁置,待时机成熟再确权。四是确保稳定原则。改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村各相关部门要有底线思维,对改革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灵活应对、妥善处理。对存在争议的,要加大争议调处力度,做好政策解释和说服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决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更不能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稳步推进。一是调查摸底要扎实细致。我们一定要统筹安排,找准效率与质量的平衡点,把调查摸底工作做细、做扎实,要把基础资料收集全、把调查图表填规范、把存在问题查摆清备好案,真正做到“全部入户核实、全部摸清底子、全部签字确认”。二是勘测编绘要科学精准。产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定位各项产权的空间位置,勘测编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程度是关键,各单位要因地制宜,灵活选

择测绘方法,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减少重复性劳动,降低工作成本。同时,要确保测量数据规范、准确、公正、权威,能够得到村民和产权市场认可。三是张榜公示要规范全面。要严格遵守公示制度,要按照公示时间、公示范围和公示内容的要求,该张榜的及时张榜,该向村民通报的及时通报,做到法定项目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张榜公示、非法定公示项目及时向群众通告,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全程公开、阳光操作。四是问题化解要妥善及时。工作中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对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纠纷及时进行化解,对村民认可程度高、有约定俗成的解决办法、不易产生新矛盾的问题,尽量由村级自行协商解决;对涉及农户比重大、具有一定代表性、政策界限不明确的问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妥善解决;对没有政策依据、情况比较复杂、解决难度大的个案、特例,要及时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同时,要做好备案工作,做到每类问题的处理都有据可查,确保“确实权、颁铁证”。

(四)完善配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实现交易和流转。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完善农村产权交易、融资的方式方法,配套建设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农村产权交易方面,要加快建立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完善价值评估机制,引导农民将闲置的土地、房屋等产权要素进行交易,特别是鼓励合作社、种养大户以转包、出

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在农村产权融资方面,要大胆创新,深入探索抵押融资的有效途径,力促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要积极引导农民“股权入股”,以产权要素为纽带,组建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和集体资产股份公司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密切经济联系、促进深度融合。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切切实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有“必须抓、必须抓好”的责任意识和坚定决心,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各牵头部门要靠上抓,确保重视程度到位、领导力度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同时,要注重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环节、提高效能,能合并的合并,能同步的同步,能共享的共享,确保改革工作环环相扣压茬进行。.

二是要明确工作责任,真抓落实。镇有关部门是改革工作的指导主体,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进度督导,要抽调精干力量靠在第一线,切实做到业务培训到位、问题提示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对党委政府的参谋作用到位,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力导致改革出现偏差或流于形式。各村是改革的

实施主体,负责本村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等具体工作,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镇联席会议办公室是综合协调主体,要围绕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调研与协调,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并对联席会议提出工作建议。各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办公室,要对照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好分线抓总和督导推动作用。

三是要强化工作保障,严格问责。一是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我们将抽调专门人员成立督察组,对改革进展情况、推动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情况及时通报,确保面上工作协调开展、扎实有序。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工作经费实行分级负担,镇财政要将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除上级明文规定外,不得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三是严格工作纪律。严禁任何人尤其是具体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借改革之机侵害农民权益、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群众当中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发现有违纪现象,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改革环境。

同志们,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希望各村和镇直有关部门务必把产权改革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为打造富强文明、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11日)

同志们:

新春伊始,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作为春节后全省工作的开局行动,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刚刚下发的省委一号文件,对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罗书记今天亲自主持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汤涛同志将作主题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就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变农村面貌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进取,推进我省农村面貌三年实现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实现大变化

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确立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与发展目标定位有关。只有确立积极进取的目标,才能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意识,激发斗志,不断攀登新的台阶。

第一,确立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是深化省情认识、发挥我省农业优势的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是有资源优势。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尤其以水资源和山林资源最为突出。我省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是发展水稻的优势区域,而目前市场稻谷比较紧俏,产销缺口较大。有了水,还可以带动淡水产品、水生蔬菜、水电和水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我省有1.2亿亩山林,面积大,产值少,比较效益低,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小,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江苏省大力发展平原林业,林产品加工业发达,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把林业产业化做到了极致。近年来,江西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只要我们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个契机,超常规发展林业,林业就会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有产品优势。淡水产品、双低油菜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水稻、棉花、蔬菜产量名列前茅,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有科技优势。我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多,科研成果多,科技优势十分突出,可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品牌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科技潜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科技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四是有流通优势。我省处于中部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不仅市场广阔,而且农产品运输十分便捷,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运输半径相对较短,农产品进入外地市场的运输成本相对低廉。这些优势表明,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对农业优势进行综合提炼,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集成优势和整体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符合湖北实际的农业发展之路。

第二,确立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场化加深、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加速的合力推动下,城乡二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城乡二元体制逐步打破,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发展失衡状况依然严重,“三农”工作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需要”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新阶段“三农”发展状况的清醒认识、科学概括、权威结论,再次警示我们“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再次告诫我们“三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再次提醒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破解“三农”难题,根本的要靠发展。只有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的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确立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是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为湖北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从我省实际来看,既要建设工业强省,又要建设农业强省,这样才能成为经济强省。同时,建设农业强省,将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本身就是“重要战略支点”的内涵要求。去年全省GDP已过万亿元,过千亿元的产业有5个,其中与农业农村有关的有1个,即食品工业。发展农业与发展工业并行不悖。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农业强国。山东、江苏两省不仅工业发展快,而且农业发展快。我们只有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和板块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才能尽早实现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这一目标。

第四,确立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是树立信心、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需要。今年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形势十分严峻,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历史经验证明,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面对当前严峻挑战,只有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只有坚持不 懈地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才能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只有坚持不懈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才能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保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只要农业不出问题,全局就不会出大的问题。国家在扩大内需中,注重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我们要抓住机遇,确立积极进取的目标,推动湖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迫切需要,省委九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100亿斤、达到50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发展水平居于中西部前列,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今年初省委又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要求实现农村面貌3年明显变化,5-7年大变化。到2011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以上(按年均增长7%计算),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民主管理不断健全。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按年均增长7%计算),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初步形成乡村治理新机制。

各地要对照全省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县情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搞

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各地确立的目标要有挑战性,要“跳起来摘桃子”,确保全省农村面貌3年明显变化、5-7年大变化目标的实现。

二、抓住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

实现我省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必须结合湖北实际,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农业的基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的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从全球视野、全国大局和湖北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在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要明确奋斗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100亿斤、达到500亿斤以上。这个目标,是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大局出发提出来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国家发改委批准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计划是30亿斤,但是我们建设100亿斤的目标不能动摇。要有新的思路。发展粮食生产要把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着眼于耕地的有效利用,着眼于资源的集成开发,着眼于单产的稳步提高,走综合发展之路。第一,抓冬闲田开发利用。我省现有900万亩冬闲田,采取季节性包租方式,如果拿出500万亩出来种土豆,可以增产粮食40亿斤。第二,抓高产农田建设。全省建设1000万亩高产农田,每亩增产200斤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增产20亿斤。第三,抓“双低”改造。把一部分低丘岗地、低效林地改造为高产农田,增加20亿斤粮食是有可能的。第四,抓汉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防洪标准提高,滩涂利用潜力很大,至少可以开发100万亩高产农田,增产10亿斤粮食。第五,抓水稻“单改双”。全省拿出200万亩搞“单改双”,可以增产10亿斤粮食。仅这五项就可实现新增1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调动农民种粮和市县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要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对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落实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统一。

(二)以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湖北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差距就在于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带动力不强。要通过引导大企业注资控股、并购重组、上市融资、品牌整合等途径,选择2—3个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加工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当前,沿海地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发展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吸引台资、港资、外资和沿海资本流向湖北、植根湖北,提升湖北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在发展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商贸型龙头企业。中百集团将农产品引入超市,现在已成为促进全省农产品流通的新型主体,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商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要加快培育出一批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并逐步向沿海地区延伸,扩大我省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和省外销售规模。要发展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俏货也要俏打扮”,“酒香也要大声卖”。品牌是开启农产品市场的“金钥匙”。我省农产品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严重制约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的提升。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和品牌整合战略,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绿色有机品牌和加工流通品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是发展加工业的基础。河南省小麦加工业全国第一,其背后的支撑是小麦产量全国第一。要按照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壮大板块基地规模,突破行政区划

和地域界限,突破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小格局,加快形成一县一品、一区一业的大格局,不断提高板块经济的覆盖面,把特色优势、规模优势转变成市场竞争优势。要像抓宜昌柑橘板块那样提升蔬菜板块、木本油料板块、茶叶板块档次。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扶持创建一批农业专业大县和强县。

(三)以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城镇化。当前,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期,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存在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动能存在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必须把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城镇化等各个方面工作统筹起来,总体谋划,整体推进。要用统筹理念协调推进城镇化。坚持用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和设施配套,促进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互动融合。要用城市理念改造农村,用居民理念转化农民。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建设好县城,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心镇要发挥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辐射周边乡镇的作用,成为转移农民的“大容器”和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加强具有产业集聚特色的小城镇和重点镇建设,形成功能互补、产业相融、发展共进的城镇体系。当前要加快建设12个旅游名镇和119个重点镇,做到建一个名镇、活一个地区、富一方百姓。依法赋予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吸纳能力较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要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村庄环境整治的水平、层次怎么样,首先取决于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有序。要大力推进“六改五通”等民生工程建设。注意整合各种资源,发挥综合效应。不能简单地在原地原貌上抓一些一般的整治,对“空心村”和自然村,可以通过迁村腾地把资源整合起来。

(四)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是保持长久发展、形成持续效应的“发动机”。湖北农业的资源优势要变成经济优势,点石成金的是体制机制创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重点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是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分析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体上看,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著,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进展比较顺利。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要按照“精简效能,人事相宜,因事定岗”的原则,合理确定各行业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既要解决人多事少的问题,也要解决人少事多的问题。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以及各类种养大户、乡土人才参与农村公益性服务。要规范资金用途,补助资金只能用于服务项目,做到钱随事走,落实到服务项目。要加强对县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考核,省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并完善考核办法,定期对“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二是打造新型农村合作组织。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把农村合作组织作为扶持“三农”的重要载体,加大财政、税收、规费减免、用地、用电和“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涉农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要向合作组织倾斜。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干部、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创办农村合作组织。鼓励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盘活资产,规范管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劳务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其他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

(五)以制度建设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纵观延绵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土地制度变革史。在推动土地制度建设方面,当前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开展这项工作,前提是农民有比较稳定的非农收入,关键是搭建交易平台,核心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给农民吃“定心丸”,稳定农民对土地经营收益的预期。要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土地面积的规模经营,而且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集约规模经营;不仅是耕地的规模经营,而且是山林、水面的规模经营;不仅是农业生产过程的规模经营,而且是市场引导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规模经营。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完善流转合同公证、登记备案等制度,规范流转行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县(市)要建立相应服务平台,乡镇要建立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有效衔接土地流转供求。

三、加强领导,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一)坚持巩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尽管农业在我省GDP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功能丝毫没有减弱,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丝毫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把工作思路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三农”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建立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项目亲自督办;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帮助解决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好试点示范。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要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地方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干部扎根农村、扎根基层,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要切实加强各级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建设,加强机构设置,配强干部,加强培训,使其更好地履行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督办检查等职能,为党委、政府领导农村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业是母亲产业,没有农业过去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工业。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省级安排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积极推进以县为主,以项目为载体的涉农资金整合,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加大金融投入。要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项目。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要发展小额信贷,积极培育新的信用模式、新的金融产

品和新的服务方式,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三要进一步组织动员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注意引导社会团体开展扶贫济困、社会捐赠活动,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注重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开发,并在规划、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对自己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生活设施等,进行投工投劳投资建设。

(三)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改革开放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30年来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要靠改革。近几年,各地在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变化,关键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聚集资源、强势推动、创新体制机制。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越是在压力大、困难多的情况下,越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要下重手、下狠心改革破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农村体制机制。各地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在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方面取得新进展。

(四)创新农村工作方法。一要抓特色。不能一般化的思考,一般化的工作。一般化的工作得到就是一般化的结果。湖北的农业农村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出奇才能制胜。罗书记过去在武汉市工作,抓光谷,现在已经成为武汉市工作的一个亮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一张名片。去年又亲自策划推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已开始显现。二要寻找工作抓手。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抓手,有实实在在、符合实际的实施计划。有了抓手,就能形成平台,聚集资源,发挥优势,增强实力,提供示范。工业的抓手在发展企业、园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新形势下农业的抓手在哪里,主要是项目,包括板块、基地、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品牌。如发展畜牧业,抓手在规模化的养殖项目。如果我们搞20个百万头的生猪大县,搞30个50万头的县,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就超过3500万头。三要抓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既是工作方法,也是思想方法。要敢于试、敢于闯,在困难的条件下试出先机,在艰难困苦中闯出生路。只有试出好的路子,创造出好的经验,才能为面上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四要抓落实。2008年,我们开展执行力建设工作,目的是提高落实的能力,通过抓执行力建设,全省上下对提高执行力有了新的认识,执行、落实的意识有所增强,但没有彻底解决落实不力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把2009年作为贯彻落实年,全省抓落实,上下抓落实,减少落实的中间环节,降低落实成本,全面提高落实能力、落实速度、落实效果。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而又艰巨,责任重大而又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工作姿态、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工作措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

下载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长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农村工作会议十分重要。财才,正中同志做了重要讲话,稍后裕锋同志还要做具体部署。下面,我就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

    XXX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之后,市委、市政府紧接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

    XXX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定稿)

    形成。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的比重明显提高,城市已成为我市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乡间发展的关联度不断加大,城乡联动发展的格局初露端倪。四是从就业结构看,农村劳......

    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咬定目标真抓苦干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8月2日)同志们:这次县委工作会议,是在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强省”、“实施陕......

    _____同志在全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春节过后我镇召开的第一个大型会议,也是在全镇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

    xx同志在全市(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

    康军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康军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2月3日)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今天下午、明天上午还要接着召开全市工业强......

    朱爱民同志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朱爱民同志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全县冬季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后劲增强的目标,努力为明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