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邵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调研报告
新邵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调研报告
石文科
新邵县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县,耕地面积达48万亩,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1%。本着更好地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推进“富民强县”战略目标思想,笔者查阅了2005~2009年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总结,调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机插秧项目点、访问了部分农机手和村支部书记等,整理出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取得的成就
1.农机总动力在持续增长。200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为15.9万千瓦,2006年为16.5万千瓦,2007年为17.3万千瓦,2008年为19.7万千瓦,平均每年增幅约5.8%,2008年增速显著,2008年与2005年相比,四年时间上升了23个百分点。
2.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增加。2005年全县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万元,2006年35万元,2007年80万元,2008年200万元,2009年500万元,国家补贴资金投入总额大幅增加。其中全喂入式收割机从2005年的4000元/台,约占销售价格的15%,至2009年1.7万元/台,约占销售价格的30%,国家补贴标准大幅提高。从2005年全县仅仅补贴拖拉机和收割机2种,到2009年完全落实国家补贴10大类25个小类1190多个机型,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范围大幅扩大。
3.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05~2006年开始引进和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和中拖旋耕机;2007~2008年开始引进和推广插秧机和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普及水田耕整机;2008年开始引进和推广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2009年开始引进和推广水稻播种机、农田改造机械、养鱼机械,大力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田间作业机械。截止4月,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85台套、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94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3台、插秧机24台、增氧机2台,油菜免耕直播机2台、水稻播种机1台。
4.农机服务联合组织建设、农机大户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08年12月以来,全县经工商注册成立了巨迎、新塘、曙光、惠民、愈强5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共有会员48人,农机具76台套。2009年来,这5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签订机耕合同16000余亩,机插合同2000余亩,并且通过预约农事代理带动了乡村耕地的有效流转、耕地的集约化经营。如:曙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雀塘镇上麻村500余亩耕地的整体承包;巨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巨口铺镇栗坪村600余亩耕地联营;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陈家坊核山村500亩耕地承包、在邵东县的300亩耕地承包等等。2008年以来,新发展了雀塘镇塘垅村的周辉耀、粮食局的何玉生等农机大户,其中周辉耀购买了插秧机4台、播种机1台、小型耕整机4台、404中拖1台,承包农田1000余亩;县粮食局何玉生等人购买了5台中拖,进行集中化耕作,承包了农田1200余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可望成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新切入点”,成为农机规模化经营服务和推进农机化进程的“新突破口”。
5.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取得了较大进展。2007~2008年,争取被列为湖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项目县,建立了车塘、栗坪、留田、田心等机械化育插秧项目点,两年共推广插秧机12台,实现机插面积2000余亩,填补了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领域的空白。今年,又争取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项目县,新建扩建栗坪、湾里、核山、茅坪、田心、留田、沙坪7个机插秧示范点,拟扩建规模2300亩。截止4月,已印发机插秧宣传资料5000份,编制《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资料》1000册,刻制教学光盘200张,指派技术人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项目点的农户和机械手进行了技术指导,并组织合作社和项目点的机插秧手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机插秧集中培训;向机插秧项目点引进推广手扶步进式插秧机8台,落实配套补贴资金5.6万元,落实种子补助1400元。
6.农机培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训到田头。2008年来,安排技术骨干下乡登门进行技术指导,下田现场带培,手把手指导新购中拖的农民耕地,从旋耕机、机耕犁的安装,到实际上机操作及技巧,从拖拉机、农机具的保养,到安全操作规程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指导。截止4月,先后在巨口铺、雀塘镇、小塘镇、严塘镇等地现场培训合格的农民中拖旋耕机手27名,平均每个农民现场带培时间约4天,开创了县农机部门登门现场培训农机操作手的新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机市场信息建设不完善。目前,在农田作业需求信息建设、组织跨区作业信息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如一些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504中拖等昂贵的农机具实际工作时间不长,一年也就是就工作几十天个把月,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着。
2.农民的农机技术培训无补助。目前,农民可以参加由国家出资、劳动部门组织的电脑培训、汽车驾驶技术培训,可以参加由国家出资、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技培训,就是没有国家出资或国家补贴的,由农机部门组织的农机技术培训。
3.农机推广队伍体系不健全。自1996年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镇乡农机站归口于镇乡人民政府管理,其农机人员被挪作他用,致使县、乡两级农机服务体系基本脱节,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方面不尽人意,就是县人民政府将农机推广工作以责任状的形式下达到各镇乡人民政府,个别镇乡人民政府的农机推广工作还是没有落到实处。另外,县农机推广部门,也存在部分干部的公益性管理职能待遇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积极性,加上部分推广人员的素质不高,实践经验少,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4.农业机械的质量不理想。目前,旋耕50亩田地更换几十片旋耕刀片者有,新拖拉机跑几百公里路断主轴者有,新拖拉机没开几天坏水箱、坏油泵、进电焊冷作店者有„„部分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其质量令人担忧。
5.基层领导农机科技推广认识不够。目前,部分镇乡、村领导对农机科技推广的认识不够,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有些基层领导甚至认为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商品推销行为。其实,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有益于农村、有益于农业生产,是一项责任性极强的行为,要求从技术培训、使用维护、机具保养、劳动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农民负责,绝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这就是农机推广与商品推销行为的根本区别。
6.农用燃油补贴落实中的“错位”。2008年,国家燃油税改革后,农业燃油补贴仍然列入到粮食综合补贴中,按田亩面积由地方财政直接补给承包田地农户,而农机作业机械与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同价供油、同窗口供油,农田作业时如果提高服务收费,农户又接受不了,结果,应该给予燃油补贴的农机户没有得到补贴资金,占有田地的农户就是不用机械耕种也有农用燃油补贴,造成农用燃油补贴落实中的“错位”,形成了“农田作业的机械也承担起了公路养路费”的事实,加重了农机户的负担,严重损害了农机户的利益。
7.农村机耕道建设中的“缺位”。本县的机耕道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自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耕道建设进入停滞和退废状态:一方面是机耕道数量逐渐减少,宽度变窄;另一方面是随着农村运输机械的增长,年久失修的机耕道被破坏相当严重,路况变差。据统计,全县现存的大部分机耕道宽度都在3米以下,部分道路甚至不足1米。近几年来,通过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和部分镇乡局部农田综合改造,部分机耕道有所修缮,但大部分仍达不到质量要求和群众需求,并且在机耕道修建当中,缺乏农机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和监督验收,机耕道修建欠规范。
二、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指导和推动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1.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推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落脚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践证明:农机科技推广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新田铺镇大路村陈分配一台504中拖一年可获利4万余元;巨口铺镇栗坪村曾志龙五台“铁牛”(2台收割机、2台中拖、1台插秧机)一年可获利8~12万元,同时带动全村打工经济收益达300多万元。同时,近年来连续几个中央1号文件和大幅度增加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但是,如果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必然导致“忽视产品质量,为农机数量而推广”的结果,导致中央政策、国家补贴引导农民购买一个“病娃娃”,既损害农民利益,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也违背了中央政策和国家补贴的本意。
2.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首先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推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解决好老百姓急需的、适用的、想要的、想买的实际需求问题。这一点在目前,就是要求放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破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破除“陕隘”农机思想。其次要加强推广队伍、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人员稳定、充满活力、密切配合的县、乡两级农机服务与推广队伍,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保障工作经费与待遇,也是进一步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基础。如调整乡镇农机站人员的归口管理问题,落实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公益性职业待遇问题,建立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定期知识结构培训问题等。第三要坚持“扶持农民进行农机技能培训”与“扶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并重的思想。事实上,发展农机具重要,推广农机技术更重要。如坪上镇新开村石林兄,2008年通过国家补贴购买了一台白碧牌水田耕整机,因不会操作,至今仍搁在楼上,如同一堆废铁。因此,没有拥有过硬技术的人去操作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也许这些先进适用机具就成了一堆废铁,成为农民手中一个烫手的“山芋”。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战略眼光。一是农机科技推广要努力做好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利用率,搞好节本增效和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二是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利用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县。三是应立足发展大农业、大农机思想,坚持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市场导向,努力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拓宽与延伸,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服务。如机耕道的规划与建设、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鱼牧养殖机械的发展等。四是关注农业生产成本,积极发展农机联合组织,组织跨区作业,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日本式”的高成本农业(日本人至今仍然在遵循着每个农户都拥有一整套农机具的做法,每年这些昂贵的农机具实际工作时间不长,仅工作十天半月,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着,形成目前日本农业生产的高成本现象)。五是注重环境保护,注意不破坏土壤结构,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一是在统筹区域上,建立区域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对薄弱地区,通过加大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和项目支持,积极开展农机技术合作与交流,拓展跨区作业的内容和范围,推动农机化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共同发展。二是在作业项目和环节上,坚持同时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在继续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整体推进步伐的同时,加大油菜和高效农业等技术、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机械化之间全面均衡发展。三是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上,坚持协同攻关,推动农机与农艺的有机协调发展。在农机装备结构上,坚持质、量并举,逐步改善装备结构,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占有比例。四是资金投入上,坚持农民购买,国家扶持相结合。农业机械化购买对象是农民,而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他们对农机具的要求是耐用价廉,所以对购置大型农机具和设施农业机械、新型高效能的节本增效农机具,应采取国家扶持,集体投资,鼓励个人贷款,农机推广部门应紧跟服务,促进新机具、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三、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1.安排农机培训国家补贴。目前,100%的农机手、100%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00%的新购机户都渴望国家提供农机培训补助,为什么农民有“电脑免费培训”、“汽车培训补助”,就不能安排农机培训国家补贴呢?我想:能直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直接提高农业生产率,直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机技术培训应该排在首位。更何况中央财政惠农资金的“初衷”本来就是从农民的利益角度,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农民的需求呢。
2.强化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职能。目前,真正一心一意去贯彻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政府最基层工作部门,也就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而要真正扎实搞好全县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农机科技推广、农村机耕道建设与规划,靠几十个县级机关干部和技术骨干天天下乡,行吗?因此,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各个镇乡还需要“根”,需要有一个更健全的组织机构网络。如:将乡镇农机站列入“条条”管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加大农机联合组织的扶持力度。农机联合组织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效益,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新生事物”。而根据全县目前农机联合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基本设施建设、内部管理和资金筹集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引导。
4.将落实农用燃油补贴“用活”,成为促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推力。农用燃油补贴列入国家粮食综合补贴,按田亩面积平均化补给了每位种田户主,实际上是“化整为零”,既体现不出国家政策的拉动效应,又损害了农机户的利益。如果,将农用燃油补贴工作交给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去落实,那对促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效果远比安排几百万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好,既能充分发挥出中央政策的“导向”与“拉动”作用,又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与“调节”功能。
5.严把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准入关”,取消购补定点销售的直接行政干预,加强农机具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政府必须正确引导企业树立“向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减少具体经济行为,该放手的放手,该加强的加强,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中优胜劣汰。
路漫漫其修远兮。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离建设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县的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将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新邵县农机局办公室
第二篇:成武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调查
成武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调查
成武县是一个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的农业县,耕地面积达92.1万亩,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1%。本着更好地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推进“富民强县”战略目标思想,笔者查阅了2005~2009年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总结,调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访问了部分农机手和村支部书记等,整理出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取得的成就
1.农机总动力在持续增长。截止到2009年上半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2.3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递增5.3个百分点。
2.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增加。2004年全县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万元,2005年50万元,2006年85万元,2007年210万元,2008年370万元,2009年920万元。国家补贴资金投入总额大幅增加。
3.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2005年开始引进推广玉米收获机,2006年开始引进和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深松机; 2008---2009年开始引进和推广自走式互换割台型玉米收获机。
4.农机服务联合组织建设、农机大户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08年以来,全县经工商注册成立了16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共有会员120人。2009年来,这16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签订机耕合同2.1万余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可望成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新切入点”,成为农机规模化经营服务和推进农机化进程的“新突破口”。
5、农机培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训到田头。2009年来,安排技术骨干下乡登门进行技术指导,下田现场带培,手把手指导新购中拖的农民耕地,从旋耕机、机耕犁的安装,到实际上机操作及技巧,从拖拉机、农机具的保养,到安全操作规程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指导。
(二)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机市场信息建设不完善。目前,在农田作业需求信息建设、组织跨区作业信息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如玉米联合收割机等昂贵的农机具实际工作时间不长,一年也就是就工作几十天个把月,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着。
2.农民的农机技术培训无补助。目前,农民可以参加由国家出资、劳动部门组织的电脑培训、汽车驾驶技术培训,可以参加由国家出资、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技培训,就是没有国家出资或国家补贴的,由农机部门组织的农机技术培训。
3.农机推广队伍体系不健全。自1996年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镇乡农机站归口于镇乡人民政府管理,其农机人员被挪作他用,致使县、乡两级农机服务体系基本脱节,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方面不尽人意,就是县人民政府将农机推广工作以责任状的形式下达到各镇乡人民政府,个别镇乡人民政府的农机推广工作还是没有落到实处。另外,县农机推广部门,也存在部分干部的公益性管理职能待遇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积极性,加上部分推广人员的素质不高,实践经验少,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4.农业机械的质量不理想。目前,旋耕50亩田地更换几十片旋耕刀片者有,新拖拉机跑几百公里路断主轴者有,新拖拉机没开几天坏水箱、坏油泵、进电焊冷作店者有……部分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其质量令人担忧。
5.基层领导农机科技推广认识不够。目前,部分镇乡、村领导对农机科技推广的认识不够,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有些基层领导甚至认为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商品推销行为。其实,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有益于农村、有益于农业生产,是一项责任性极强的行为,要求从技术培训、使用维护、机具保养、劳动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农民负责,绝不能让
农民利益受损,这就是农机推广与商品推销行为的根本区别。
6.农用燃油补贴落实中的“错位”。2008年,国家燃油税改革后,农业燃油补贴仍然列入到粮食综合补贴中,按田亩面积由地方财政直接补给承包田地农户,而农机作业机械与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同价供油、同窗口供油,农田作业时如果提高服务收费,农户又接受不了,结果,应该给予燃油补贴的农机户没有得到补贴资金,占有田地的农户就是不用机械耕种也有农用燃油补贴,造成农用燃油补贴落实中的“错位”,形成了“农田作业的机械也承担起了公路养路费”的事实,加重了农机户的负担,严重损害了农机户的利益。
7.农村机耕道建设中的“缺位”。本县的机耕道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自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耕道建设进入停滞和退废状态:一方面是机耕道数量逐渐减少,宽度变窄;另一方面是随着农村运输机械的增长,年久失修的机耕道被破坏相当严重,路况变差。据统计,全县现存的大部分机耕道宽度都在3米以下,部分道路甚至不足1米。近几年来,通过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和部分镇乡局部农田综合改造,部分机耕道有所修缮,但大部分仍达不到质量要求和群众需求,并且在机耕道修建当中,缺乏农机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和监督验收,机耕道修建欠规范。
二、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指导和推动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1.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推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落脚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践证明:农机科技推广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近年来连续几个中央1号文件和大幅度增加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但是,如果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必然导致“忽视产品质量,为农机数量而推广”的结果既损害农民利益,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也违背了中央政策和国家补贴的本意。
2.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首先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推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解决好老百姓急需的、适用的、想要的、想买的实际需求问题。这一点在目前,就是要求放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破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破除“陕隘”农机思想。其次要加强推广队伍、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人员稳定、充满活力、密切配合的县、乡两级农机服务与推广队伍,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保障工作经费与待遇,也是进一步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基础。如调整乡镇农机站人员的归口管理问题,落实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公益性职业待遇问题,建立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定期知识结构培训问题等。第三要坚持“扶持农民进行农机技能培训”与“扶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并重的思想。事实上,发展农机具重要,推广农机技术更重要。没有拥有过硬技术的人去操作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也许这些先进适用机具就成了一堆废铁,成为农民手中一个烫手的“山芋”。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战略眼光。一是农机科技推广要努力做好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利用率,搞好节本增效和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二是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利用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县。三是应立足发展大农业、大农机思想,坚持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市场导向,努力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拓宽与延伸,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服务。如机耕道的规划与建设、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鱼牧养殖机械的发展等。四是关注农业生产成本,积极发展农机联合组织,组织跨区作业,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日本式”的高成本农业(日本人至今仍然在遵循着每个农户都拥有一整套农机具的做法,每年这些昂贵的农机具实际工作时间不长,仅工作十天半月,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着,形成目前日本农业生产的高成本现象)。五是注重环境保护,注意不破坏土壤结构,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一是在统筹区域上,建立区域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对薄弱地区,通过加大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和项目支持,积极开展农机技术合作与交流,拓展跨区作业的内容和范围,推动农机化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共同发展。二是在作业项目和环节上,坚持同时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机械化之间全面均衡发展。三是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上,坚持协同攻关,推动农机与农艺的有机协调发展。在农机装备结构上,坚持质、量并举,逐步改善装备结构,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占有比例。四是资金投入上,坚持农民购买,国家扶持相结合。农业机械化购买对象是农民,而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他们对农机具的要求是耐用价廉,所以对购置大型农机具和设施农业机械、新型高效能的节本增效农机具,应采取国家扶持,集体投资,鼓励个人贷款,农机推广部门应紧跟服务,促进新机具、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三、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1.强化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职能。目前,真正一心一意去贯彻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政府最基层工作部门,也就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而要真正扎实搞好全县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农机科技推广、农村机耕道建设与规划,靠几十个县级机关干部和技术骨干天天下乡,行吗?因此,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各个镇乡还需要“根”,需要有一个更健全的组织机构网络。如:将乡镇农机站列入“条条”管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加大农机联合组织的扶持力度。农机联合组织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效益,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新生事物”。而根据全县目前农机联合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基本设施建设、内部管理和资金筹集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引导。
3.将落实农用燃油补贴“用活”,成为促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推力。农用燃油补贴列入国家粮食综合补贴,按田亩面积平均化补给了每位种田户主,实际上是“化整为零”,既体现不出国家政策的拉动效应,又损害了农机户的利益。如果,将农用燃油补贴工作交给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去落实,那对促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效果远比安排几百万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好,既能充分发挥出中央政策的“导向”与“拉动”作用,又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与“调节”功能。
4.严把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准入关”,取消购补定点销售的直接行政干预,加强农机具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政府必须正确引导企业树立“向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减少具体经济行为,该放手的放手,该加强的加强,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中优胜劣汰。
全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离建设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县的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将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三篇:新干县农机科技推广情况汇报
新干县农机科技推广情况汇报
近三年来,新干县农机局狠抓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社会效果。
一、科技成果奖。
2012年2月,新干县农机局实施的《吉安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11吉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技术推广情况。
近三年我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农机化工作总体部署,农机科技推广呈现出快速迅猛的发展态势。全县每年新增各类农机具8000多台,全县农机总动力由2009年的38.15万千瓦增长到2011年的56.26万千瓦,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9年的56.39%,增长到2011年的65.45%,年均增长近5个百分点。
一是围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狠抓水稻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2009年以来,全县新增插秧机211台,拥有量达293台,2011年机插作业面积11.96万亩,机插率达15.3%,有效突破了机插育秧瓶颈。积极开展机插高产示范,三年来新增省级工厂化育秧示范点7个,新增育秧流水线15条,今年全县确立了15个早稻、3个单季稻、9个连作晚稻机插示范基地,取得了较高的产量,为我县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推广打下了扎实基础。全力抓好粮食烘干机,三年共新增烘干机29台,烘干能力
600吨,其中粮豪米业购置烘干机5台,烘干粮食数百吨,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狠抓关键特色农机推广工作。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需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急需的特色农机装备。在蔬菜、油菜、茶叶、养殖等主导产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建立市级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2个。今年在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共有油菜收割机54台,其中新引进整机17台,割台4台,建立机收示范点9个,收割油菜面积1.2万亩。推广各类机械1万多台套,这些特色农机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成为高效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的农机化示范基地。依托农业“两区”建设,加强对示范基地的奖励等措施,建立粮食生产、蔬果花卉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茶叶林特和产后保鲜加工储藏等多类型机械化示范基地近200家。
第四篇: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调研报告
新合镇2014年农机具需求和农机购置
补贴政策调研报告
为加强农机化发展宏观研究,更好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新合镇农机站结合财政所、农科站、畜牧站、水利所、林业站开展农机具需求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通过这项调研,清楚地摸清我们的家底,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近期目标,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供了依据。
一、农机具总量现状与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新合镇目前拥有农业机械5288台,其中:手扶拖拉机3412台、30马力以上拖拉机341台。手扶式水稻插秧机19台,自走式水稻插秧机6台。水稻收割机9台,玉米收割机1台。各种耕整地机械1500台。全程机械化水稻育秧设备1套。
2.目前新合镇拥有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组织31个,但真正拥有大量耕地的组织很少,500亩以上的仅有1家,真正做到合作经营的基本没有,基本还是自我经营自家土地。土地没有集约经营,极大的限制了农机现代化的发展。另外,农民对水稻机插秧和玉米机械收割还认识不上去,使用水稻插秧机需要集中育苗,农民嫌麻烦,品种太单一。使用玉米收割机,冬天取暖又成了问题。这些都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阻碍。
二、农机具需求及结构优化分析
根据新合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新合镇目前仍需加大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正确引导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目前农机具需求量比较大的仍然是普通农户。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大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就业途径,加大农村城市化建设。
三、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制度建设与有关政策建议
对现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提出以下意见:
1、完善操作规程,对乡镇及村委会增加及明确责
任,提高村委会办事效率及开据村委会证明的责任感。
2、加强农机站财政所的联合办公,强化监督,避
免漏洞。
3、强化补贴农机具监管工作,杜绝倒买倒卖的违
法行为。
梅河口市新合镇农机工作站
2013年11月13日
第五篇:农机科技推广培训和残膜回收利用工作探析
对**区农机科技推广培训工作探析
**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
近年来,**市农机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建成了“纵横贯通,天地融合,市场调节”的农机推广体系,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横贯通的农机推广体系。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农户纵向推广体系和县县互通、乡乡互助、村村互补的横向联合的推广体系。
天地融合的农机推广网络。已建成农机化信息网和“**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各村均配有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为农机技术推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
市场调节的农机推广体系。以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由经销企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沟通产销信息,生产企业负责机具推广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农机大户和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作业。
**区农机科技推广情况:
**区有区级农机推广站和18个乡镇农机站,均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副科级建制。区推广站人员编制为17人,现在岗人员15人,学历为本科2人,专科2人,专业技术人员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名;管理人员2名,技术工人8名;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4人,40岁以上以上10人,30岁以上1人,人员严重老化。区农机推广站有办公室12间,48平方米,有电话机二部,微机3台,多功能打印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1台,配有深耕犁、薯类播种、收获机等配套农具6台(套),有机具库4间,面积48平方米,2013年承担全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示范项目、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项目、机械化深松技术示范项目、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示范项目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7个农机化示范项目,建立17个科技示范点;全年共举办农机技术实用技术培训班29期,培训1613人,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
农机推广面临的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现代农业建设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阶段,农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内部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对农机化技术推
广的方向、路径、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更加注重良种、良法、良机融合和技术集成配套,必须更加注重高效、绿色、节本、智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转化和供给服务,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中肩负起历史使命。
第二,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新机遇
全国农机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正深刻引领品种选育、栽培模式、耕作方式的变革,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推进。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需不适应、不协调和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
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瞄准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重大机械化技术需求,加强技术的试验验证、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更加注重从薄弱短板环节入手,加大联合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力度,为农机化发展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提供支撑,这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拓宽领域、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第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普及,农业生产规模、组织方式、劳动力组成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等都出现了新变化,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向多样化、系统化、个性化转变,对技术推广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精准性都提出了新要求。
农机推广机构必须及时调整推广思路、机制、模式与方法,使技术推广的目的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推广内容逐步由产中服务为主向更加注重适应规模经营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推广延伸,推广形式逐步由单一服务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综合服务技术拓展,必须更加注重集成推广适应规模经营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和创新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技术推广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目前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但是,面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形势,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能力水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推广经费不足。
三是技术力量薄弱。
四是重视程度不高。
五是信息处理不规范。
三、今后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推广体系。
(二)打造高水平农机推广团队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以适应农机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一大批管理应用技术骨干,从根本上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制定优惠政策吸纳人才,使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农机推广服务工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大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健全完善的农机推广网络。
一是要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在春耕前、双强前、秋收前、冬季农闲时间,对农机手开展集中培训,办好“固定课堂”。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采取上门服务、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农机技术巡回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机具宣传,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农机技术,办好“流动课堂”。充分利用农机化信息网和“**农机服务信息平台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推进农机推广服务信息化,不断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能,办好“空中课堂”。(四)争取项目经费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入
机制。充分发挥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合作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科技平台建设、关键性技术、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产品推广等。加大对农机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履行职能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
(五)明确农机推广的重点,全领域推广农业机械
全面拓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验证、转化、先导、服务功能,引领、支撑农业机械化向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生产全面推进,推动解决农业各产业、各区域、各环节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实现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防灾减灾的农机化技术广泛应用,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机化各区域、各产业协调发展。
(七)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
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农业投入品减量节约、农业防灾减灾,因地制宜遴选推广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节水灌溉、机械施肥、精准施药、残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环保机械化实用技术,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注重农机本身的节能减排问题,大力遴选推广高效节能低排放农业机械,构建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