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门搞活动体察民情俯身接地气服务三农
开门搞活动体察民情俯身接地气服务三农
——省金融办集中研究改善农牧区金融服务问题
“农牧区金融服务面最广、服务最基层、最能体现改善民生。”日前召开的学习“国开农贷”模式、加快金融支持现代农牧业发展专题会议,要求全省金融系统把加强和改进农牧区金融服务,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农”、“三牧”的力度。这次会议,是省金融办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就改善我省农牧区金融服务推出的诸多举措之一。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金融办坚持开门搞活动,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了改善农牧区金融服务上。8月初,省金融办主要负责同志率两位副主任,分别带领青海保监局及省内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前往西宁、海东、海南、海北等地,深入当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种养殖基地、信用乡镇、基层金融机构进行调研。9月2日,省金融办党组成员和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又专程前往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上村调研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进展情况。
调研奔着群众去,省金融办注重结合自身特点,在坚持对照“四面镜子”,查找“八种病症”的同时,注重敞开大门听,把群众意见作为第一镜子,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
作为第一选择,面对面听民声、手拉手接地气、心贴心解民忧,认真反思金融系统在农牧区金融服务方面的不足和差距。
调研带着问题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立说立改,不拖延推诿;不能马上解决的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不盲目拍板;对于少数群众不尽合理的诉求,耐心解释,求得理解,不胡乱许诺。
调研重在创机制,针对调研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农牧区金融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有效抵(质)押物不足、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农牧业发展基础弱、信用体系滞后等五大症结性问题,省金融办或推广“国开农贷”模式,换种思路服务三农;或研究制定《金融支持“三农”、“三牧”发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长效机制服务三农;或衔接相关部门研究会商,齐心协力服务三农;或积极向上级反映,政策支持服务三农,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我省农牧区金融服务也得到进一步改进。截至7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投放涉农贷款1206.08亿元,同比增长33.72%,高出全部贷款增速近10个百分点。
第二篇:体察民情才能让政策“接地气”
体察民情才能让政策“接地气”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内乡县县衙门前的一幅楹联。在封建社会,一些正直的官吏们都在叮嘱“自己也是百姓”。而近年来,民众对一些干部脱离群众、公信力渐失等苛责不断。一些机关的文件制定得似乎很全面,下级执行也认真尽责,然而真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却远不如想象中那般完美。究其根源,主要是领导干部在出台政策时缺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考,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缺乏“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务实。
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大力推行了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政策。在中央要求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渐多,可谓水到渠成。民众热切希望不妨以此为契机,尽快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政府执政、施政方式从理念转向实际:各级干部在制定政策前,要用平民视角来换位体验,把自己也视作普通群众的一分子,视作政策受众,将切身感受作为考量政策合理性的一个“参考系”。
“非躬耕不知稼穑艰难。”在拟订某项政策前,党员干部应该有基于普通人视角的亲身体验;在政策出台后,也该带头遵循、垂范式践行。对于施政效果的探究,同样如此:干部应与民众站在同一个屋檐下,建立起紧密的责任关联,这样才能“在宇下知屋漏”,知道政策合理与否。官员不走基层,又如何了解群众的诉求并解决群众的问题与困难。毕竟,臆想与亲身体验的感受绝不相同。因此,体察民情是执政的最基本要求,必须促成体察民情的常态化,让执政走上更“接地气”的轨道。
第三篇:俯身接地气抬头谋长远心得体会
俯身接地气抬头谋长远心得体会
在工作中“俯身”,改进作风,奋力践行宗旨;在岗位上“抬头”,高点站位,献身的新发展战略——这是我在“俯身抬头”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深切感受。作为“冰城夏都”的儿女,特别是为加快推进我市实施新战略步伐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在“俯身抬头”的实践中,真真正正转变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对党员干部来说,这是作风建设所在,是神圣责任使然,我以此为激励和鞭策。
以往,到一些机关单位办事时见识了不少“大长脸”、“冷面孔”,也常听到“不知道”、“办不了”等很坚决的否定句子。看到个别人员虽身居干部岗位,但往往数字不清、情况不明,在面对办事群众、面对棘手问题时,不是摇脑袋,就是摆双手,让人们看到且深恶痛绝的“打死也不承认”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习气。日前,市委领导倡导“俯身抬头”工作要求,希冀减少和杜绝那些已“见怪不怪”了的“怪现象”,踏踏实实议事谋事,实实在在服务群众,给群众送上微笑、带来温暖,在“优环境、促发展”实践中,“笑脸儿”常在。做到这些,其实真的不难。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所在的市委党史研究室,很重视“俯身抬头”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督促和引导干部们多读书、多思考,放宽视野,站在全国、全省、全市党史工作科学发展大局,想事议事。因而,党员干部们都能在平凡的编研岗位上,把“俯身抬头”作为一种从政理念和人生态度,默默笔耕,用宏观思维谋划加快党史科学发展思路,力求不断奉献出优异的党史编研成果,为实现市委确定的新战略新目标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日前,我室在谋划资政育人工作时,打破常规,“抬头”远眺,探索党史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发展路径。确定了组织编撰《星火》、《烽火》、《号角》、《黎明》、《奠基》五部大型党史纪实文学系列专著,规划编撰党史纪实文学作品《红色之路》,组织拍摄党史纪录片《红色之路》和反映**重要党史事件的10集电视情景剧,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讲党史故事大赛,筹划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筹备纪念中共**组成立90周年和**解放70周年系列活动等一系列高起点、高站位的目标和任务。同时,确定了完成任务的标准、时限。
而这些,无疑都是我们深化、细化、具体化工作的结果,都将在党史服务现实的实践中赢得荣誉和掌声。这也是我们在“俯身抬头”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与收获。
第四篇:2015湖南银行招聘: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创新接地气
湖南银行农信社招聘网
2015湖南银行招聘: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创新接地气
邮储银行将于近日举办“三农”金融工作经验交流会,旨在加速推广“三农”贷款创新试验区模式,在邮储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会举办百日之际,此举意义非凡。目前,邮储银行已在全国确定黑龙江、新疆、浙江、广东、北京、福建、河南、四川、江苏、河北、江西11家一级分行为“三农”贷款创新试验区。
为更务实地服务“三农”,邮储银行运用多元化的金融组合,通过创新产品,相继推出了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的家庭农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强化银政、银企、银保、银担、银协合作,推进“三农”金融营销模式升级;通过优化流程、限时服务、推行移动展业模式,提高贷款办理效率。
截至7月末,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合作社自然人贷款7200余笔、金额7.41亿元;累计发放家庭农场贷款500余笔、金额8281万元。四川省分行通过总行、省、市、县四级联动,积极搭建银政合作体系,与省委农工委、省林业厅、省科协、省粮食局等机构分别签订合作协议,21家二级分行与当地政府、农工委、粮食局、团委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联合下发文件)超过40份。四川省分行本年已实现涉农贷款投放超过140亿元,占信贷投放的40%以上。
湖南银行农信社招聘网
湖北省分行设立“助农贷”项目,助推通山县金融工程,打造了“政府+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全新合作模式,由政府提供财政资金设立担保金,合作社搭建技术和经营平台,农户形成风险互保金,银行提供融资和创新服务。截至7月末,咸宁通山县支行本项贷款业务已发放33笔、金额1000万元。
湖南省分行进一步优化小额贷款业务办理流程,采取集中审查审批模式,通过启用影像传输系统,制定标准化工具,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推行视频面签,强化授信管理,物理隔离前台营销与中台授信决策,提升审查审批质量。
福建省分行成功上线小额贷款移动展业,信贷员随身携带移动终端,使受理、调查一次完成,影像资料同步传送到后台,进行审查审批,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贷款办理效率。
江西省分行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截至8月17日,江西省分行已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582笔、金额超过7200万元。
为更准确地服务“三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邮储银行坚持突出重点领域,以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试点地区内6000多个家庭农场、农业部确定的66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重点,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邮储银
湖南银行农信社招聘网
行还重点锁定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800个产粮大县、1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区,探索试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使邮储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与国家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多湖南省银行、农信社招聘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详见:湖南银行农信社招聘考试网(http://hn.offcn.com/html/nongxinshe/?wt.mc_id=bk11862)
第五篇:服务三农[范文模版]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各领导们争相讨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因此,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应此要求做了此次调查。
贫困,它就像一根针,深深刺痛着中国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而农民,是这个弱势群体的主体。农村生活的一切所见所闻,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确实地关注一下弱势群体,关注一下这些贫困农民。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与可怜,而是具体的行动。占着中国70%人口的农民若不富裕起来,国家的富裕从何谈起
关注国家,关注“三农”。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造和谐社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正确处理协调机制。给予农民相关扶持,如:提供教学的各种设施,明言规定必须要做到九年义务教育。医疗设施和健全农村医疗队伍。从根本解决关系到农民生活的问题。⒉给予农民更多的就业条件,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化,让农民更充分的实现民主自治。严格保护农民的耕地,严厉打击为了自身利益所要农民耕地的行为。
⒊让城市也农村接轨,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如大学生下乡行政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差距。产少农民负担,如减税,国家提供农业设备,科学发展农业的指导和扶持。⒋科学发展观重点在领导,关键在各级干部能带头示范,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多与农民交流,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中的咨询和帮助。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造和谐社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正确处理协调机制。给予农民相关扶持,如:提供教学的各种设施,明言规定必须要做到九年义务教育。医疗设施和健全农村医疗队伍。从根本解决关系到农民生活的问题。⒉给予农民更多的就业条件,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化,让农民更充分的实现民主自治。严格保护农民的耕地,严厉打击为了自身利益所要农民耕地的行为。
⒊让城市也农村接轨,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如大学生下乡行政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差距。产少农民负担,如减税,国家提供农业设备,科学发展农业的指导和扶持。⒋科学发展观重点在领导,关键在各级干部能带头示范,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多与农民交流,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中的咨询和帮助。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各领导们争相讨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因此,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应此要求做了此次调查。
贫困,它就像一根针,深深刺痛着中国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而农民,是这个弱势群体的主体。农村生活的一切所见所闻,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确实地关注一下弱势群体,关注一下这些贫困农民。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与可怜,而是具体的行动。占着中国70%人口的农民若不富裕起来,国家的富裕从何谈起 关注国家,关注“三农”。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