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感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感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他们的背后包含着许多广为人知的社会问题,其中,跟随其来到城市的子女们的社会认同感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认同感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他们的身心感受及身心发展。
调查时间:2010年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感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互联网、问卷调查
调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农民工家中及周边部分学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并呈现着增长的趋势,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层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导致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供应紧张,各项社会管理压力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农民工进城的还有他们的子女,很多农民工来到城市,都是拖儿带女,举家搬迁过来的。此次,就暑假部分农民工子女返乡这一情况,在我身边的数十名返乡农民工
子女中做了此次关于其在城市中的社会认同感的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50名农民工子女中,其中有45%是小学生,50%中学生,另外5%是大学生。根据调查表得出,在占入城子女总数近半的小学生中,有20%的人都有过三次以上的转学经历,在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在城市中并没有固定的居所,不得不跟随父母不断辗转于各个不同的工作地点且由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不得不离开或暂时离开他们目前就读的学校。对于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思考判断的能力,大多认为自己可以离开父母,当然当谈及转学经历时,很多人也表示,经常的转学然他们不能很好的融入班级生活,给他们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目前父母工作地对于他们的影响则非常小。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子女中有70%的人表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城市孩子接触的并不多而且对于城市孩子,他们或许出于自卑,内向等原因并不打算也并不愿意与城市小孩交往,也认为城市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中,他们总会感觉到孤独,没有朋友。因此,相较于老家,他们则更喜欢老家的生活。
此外,根据我们的调查不难发现,由于社会发展等方面原因,在子女的受教育方面人们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为了让孩子接收到更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有出息,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然而,就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及经济发展现状而言,由于地域等原因还是有许多的各方面的问题存在,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较弱,地方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而言。
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大多是因为家庭生活相对困难,没有良好的生活保障,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不得不双双离乡务工,随其进城的子女在学习的同时也得在一定程度上担当起一定量的家务,也不能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时间和条件去参加各样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培训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们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些还在都来自农村,大都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成长教育,学习生活方式与城市孩子有所区别,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有些农民工子女还不会说普通话,进入城市后存在言语沟通问题,学习生活不能够正常进行,有些出现逆反、厌学等不良现象。
现在国家和政府已经在不断地提倡“关爱农民工子女”也在在实际的操作中提出和改良很多的政策来保护那些孩子,但就现在的现状而言,让农民工子女拥有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仍是一个艰辛而慢长的过程。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学校校舍大多借用城乡结合部的民房、工棚、废臵厂房,基本上校舍拥挤,条件简陋,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学校也没有必要的消防安全演习;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大多随父母居住在施工现场、工地、简易房,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不知道防溺水、防触电、交通安全等必需的自护安全知识。据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因溺水、交通事故死亡的未成年人中7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此在农民工子女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在加强物质改进的同时,我认为政府也需要注重其他们的心理成长及心理健康。对于农民工子女,对于城市生活都有可能存在着相当
程度的陌生感。在自己的出身方面相较于生活较好的城市孩子而言更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加之没有得到周围孩子的友好对待很有可能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导致内向,孤僻,自卑等,严重的可能促使他们叛逆甚至走向歧途。假使能对他们尽享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教育及指导,多多关爱他们,让周围同学能和他们平等相对,这样才能帮助这些孩子们快速的融入集体生活,适应城市生活,爱上城市,才能个好〃更有心情去学习和生活。
目前,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感普遍偏弱。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关心,并能影响全民来一起关爱农民工子女。现阶段,在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认同机关爱上,较以往虽有改善,但仍远远不够,并且地方差异较大。我们同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全民行动来让我们的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社会认同感。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南桥镇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世界
---****县南桥镇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3日至11月10日。
调查地点:南桥村、珠村、青龙、车头。
调查人员:****
指导教师:****
调查主题:****县南桥镇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
从繁华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搞建筑,送牛奶,卖小吃,当服务员,做清洁工„„他们不知疲倦风雨无阻,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是从农村流入到城镇的劳动力;他们,就是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俗成为“农民工”,简称“民工”。
置身繁华都市,漫步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忙碌而又不知疲倦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工作的劳累,可以看到他们在追寻梦想和希望中洒下的辛勤汗水,但我们却看不到与他们相隔千里、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这些“留守孩子”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身体、心理、教育状况又
是怎样的呢?
今年11月我走进南桥镇南桥村、珠村、青龙、车头四个村庄,与这些孩子进行面对面地接触,零距离地交流,去倾听一个个辛酸而又无奈的故事„„
在调查期间,对****县南桥镇四个村的100名(6—14周岁)农民工子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非常想父母的6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害怕陌生人的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的农民工子女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留守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
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农民工子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民工子女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农民工子女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
在****的一些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大都由爷爷奶奶照养,农村里的这部分老人,不仅年龄大,与孩子之间存在较大的代沟,而且他们中的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局限性,他们欠缺教育孙辈的能力,有的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在其他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隔代教育”现象。
2010年11月3日,我来到****县南桥镇南桥村进行调查,遇到了现读一年级的李加农(化名),是一个典型的叛逆男孩,其父母在广东打工,与爷爷奶奶相依生活。他身体强健、皮肤黑亮,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很顽皮、很霸气。由于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因此被奉为掌上明珠,倍加宠爱,大有“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意思,这导致了
他放纵、狂妄、蛮横的性格。周围的小朋友都很怕他,家里家外是个小霸主,听奶奶说,去年加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欺负别人,没想到对方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就打了起来,慌乱中被对方手中的金属钉刺伤了眼球,后经医生检查右眼已失明,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前途,家中花了好几万元在上海为他做眼球移植,即便如此,奶奶还是担心的说:“小小年纪就做出这种事情,长大了怎么得了啊?村里人会怎么评价他啊?恐怕连媳妇也难讨啊!”就因为这件事,妈妈和爷爷奶奶大吵大闹了一场,埋怨其管教不力;也因为这件事,学校劝其退学回家,可是没有别的学校愿意接收他,如今仍辍学在家,看着别人快乐的上学放学,这个昔日的“小霸王”忍不住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经过这件事后,爷爷奶奶也开始意识到应对他加强管教了,每天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消磨他任性、霸道的性格。
车头村的凯旅(化名)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上小学一年级,凯旅在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到苏州打工,如今已有5年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对父母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常年的分离而越来越浓,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淡,他说父母不疼他,他也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把“凶狠”这个词用在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身上本身就是残忍的,但我们所见的一切却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个词:他和比他壮一点的孩子发生了矛盾,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先是装输,然后又乘对方不备的情况下拿起板凳向对方砸去,真是令人胆战心惊。亏得大人的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不良
后果的发生。让我费解的是,听村里人说,这种危险的事情经常发生,却得不到爷爷奶奶的阻止,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别人,他说,是爷爷教的,爷爷说:“不这样就会遭别人欺负!”说着说着,指着头上的伤疤说:“看,这就是我在学校和别人打架留下的。”他二婶告诉我说,凯旅今年数学考了48.5分,爸爸认为这样子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准备让他辍学回家,帮家里做点农活,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一方面,祖父母岁数大了,生活很拮据,舍不得花钱买菜吃,甚至连油也舍不得放;另一方面,爷爷与爸爸矛盾重重,因此孩子就成了他们之间的牺牲品,凯旅的生活起居还要看爷爷的脸色,这对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极不合理的。
据资料显示,留守农工民子女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他们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这个时代的农民工子女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时候了。
第三篇:关于乐清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注蒙尘的明珠
——关于温州乐清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调查报告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1化本 蔡锦敏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现有户籍制度之下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作为农民工的子女,因为父母外出工作的缘故,他们的成长出现很大的情感缺失和轨迹偏差。为此,我们在温州乐清开展了一场针对农民工子女生活、学习、人际以及其它方面的社会调研,以图表的形式为载体,力图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严峻的社会现实。关键词:温州乐清 农民工子女 生活 心理 成长
一、问卷调查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农村,城乡差距逐步增大。进入上世纪90年代,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城市快速发展及其对劳动力需求的猛增,使得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国家统计局在网站上公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或随父母进入城市,或留在农村。随着农民工数目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农民工子女。特殊的境遇,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矛盾不断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问卷调查简介
温州大学大一学年的暑期,我有幸参与了“甘霖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从7月28日至8月12日,历时14天。实践队分为三大组别:支教组、实践组和通讯组。支教组负责面向从乐清白石镇招募的农民工子女开展授课活动;实践组负责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支教组不仅开设了各类特色学习课程,还开展了“制作文化衫”、“全体孩子一起过生日”等活动。实践组以开展问卷调查为主,同时与当地居民群众针对农民工子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并及时进行资料汇总。我是通讯组成员,主要跟随实践组,负责拍照和写通讯等工作,以一种崭新的角度看待此次实践活动。下面主要就实践组进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本次问卷调查的地点为温州乐清白石镇,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民工子女在日常生活情况、人际与心理问题、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监护力度等4个方面。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调查对象为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由于调查主体是农民工子女,故问卷调查主要地点是在乐清白石镇的东浃小学,对象则是暑期从镇上10-13岁的四、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招募。同时,实践队还在街上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故调查数据较为真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当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该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
1.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影响
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影响(留守儿童)5.00%25.00%25.00%孤单没人聊天生活没人照顾学习没人指导监督其他45.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45.0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的最大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另有25.00%的留守儿童觉得是:生活没人照顾或是其他。只有5.00%的留守儿童表示孤单没人聊天。从中可以折射出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最大感觉趋向于基本现实层面——家长没有履行其教育和照顾义务。可以断定的是没有父母照顾的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瑕疵。
2.生病时你怎么做
生病时你怎么做(留守儿童)5.00%25.00%50.00%不理自己看医生、抓药打电话给父母告诉照顾你的人20.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半的留守儿童选择告诉照顾自己的人;1/4 的孩子选择自己看病;1/5 的孩子选择打电话告诉父母,还有5.00%的孩子不理会病情。可见,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生病时会采取直接快捷的方式解决:告诉身边的亲人或是自己处理;当然,一些孩子通过打电话给父母间接解决,顺便会从父母那里汲取温暖。从中说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对于父母陪在身边的渴望。令人欣喜 的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想办法照顾好自己。
3.你最感谢的人
你最感谢的人(留守儿童)5.00%15.00%0.00%父母在家照顾你的人老师其他人80.00%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80.00%的留守儿童最感谢的是父母;15%的留守儿童感谢在家照顾自己的人;5%的孩子感谢老师。可见,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激和爱。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留守儿童平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没有受到更全面的照顾;第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的角色难以代替。
(二)留守儿童和入城儿童的异同比较
这里所说的入城儿童,是指跟随父母到打工地生活和学习的农民工子女。
1.生活方面
(1)每月零花钱数目
每月零花钱数目(入城儿童)0.00%21.88%《=100100-300无》30018.75%59.38%
每月零花钱数目(留守儿童)10.00%《=100100-300无》30025.00%60.00%5.00%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约3/5留守儿童和入城儿童的零花钱在100元以内;18.75%的入城儿童零花钱在100-300元之间;21.88%入城儿童没有零花钱。25.00%留守儿童没有零花钱,10.00%的留守儿童零花钱在300元以上,5.00%的留守儿童零花钱在100-300元之间;可见,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和入城儿童的每月有一定数额零花钱,但是数额较少。少部分留守儿童较入城儿童零花钱在300元以上。可见,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对零花钱的支配额较大,但不排除将零花钱交给其监护人的可能。
(2)是否会做饭、洗衣服
是否会做饭、洗衣服(留守儿童)5.00%15.00%5.00%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两个都会两个都不会75.00%
是否会做饭、洗衣服(入城儿童)9.38%12.50%12.50%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两个都会两个都不会65.63%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入城儿童和留守儿童均能自己做饭、洗衣服,留守儿童比例高于入城儿童;5.00%的留守儿童不会自己洗衣、做饭;与此同时,9.38%入城儿童均不会,比例高于留守儿童。从中我们推断出,留守儿童自立能力强于入城儿童。没有父母的贴身照顾,促进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他们变得更加懂事,自理能力也较强。这正是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坚强、自立。
2.人际、心理方面
(1)和同学闹矛盾后的做法
和同学闹矛盾后的做法(入城儿童)21.88%21.88%吵架闷不吭声向父母或监护人诉苦56.25%
和同学闹矛盾后的做法(留守儿童)15.00%35.00%吵架闷不吭声向父母或监护人诉苦50.00%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入城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和同学闹矛盾后都会闷不吭声。21.88%的入城儿童选择吵架或者向父母或监护人诉苦。而留守儿童中,有35%选择吵架,15%选择向父母或监护人诉苦。可见,大多数儿童对待同学矛盾通常是不处理或是自己处理。不处理虽然消极,但也是一种事情缓和的好办法。当然,留守儿童相较于入城儿童,选择吵架的比例增加。这里也反映出,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照顾,心情不容易排遣,有时需要用武力等强硬措施保护自己的现实。
(2)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
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留守儿童)25.00%35.00%没有有时有经常有40.00%
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入城儿童)24.24%33.33%没有有时有经常有42.42%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一调查问题,留守儿童和入城儿童的三种比例都比较协调。不过,孩子们对于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较小。原因可能如下,“孤独”是一个抽象名词。孩子们的作答存在一定的乱选倾向。他们无法很好的领会“孤独”这个词的含义,因此选择的比例相当也可以理解。而且“有时”又是一个最中庸的词,他们的思维处于一定成长阶段,似懂非懂,因此偶尔也会有所感觉。这里说明,我们应该在心理层面更好的了解、认知青少年心理。
3.学习方面
(1)考试没考好的原因
考试没考好的原因(入城儿童)31.25%53.13%15.63%平时不努力没有家长监督指导缺乏学习兴趣
考试没考好的原因(留守儿童)35.00%55.00%10.00%平时不努力没有家长监督指导缺乏学习兴趣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儿童将考试没考好归因于自己学习不努力;留守儿童较入城儿童占更多的比例的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家长监督指导所占比例最小,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入城儿童。从中可见,孩子们都很懂事,已经将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会找借口。当然,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较其他孩子要淡。监护人无法取代父母的职责,无法很好的管束孩子和督促他们学习。没有良好的生活气氛,确实是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
4.家长、老师的照管力度(1)长辈参加家长会的情况
长辈参加家长会情况(留守儿童)15.00%35.00%积极参加有时参加不参加45.00%
长辈参加家长会情况(入城儿童)21.21%39.39%积极参加有时参加不参加39.39%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长辈参加家长会的比例最高为有时参加。积极参加和不参加的加在一起比例超过一半。三者比例比较平衡。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入城儿童,其监护人参加家长会都不是太积极。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舍弃对家庭的很多照顾。此外,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是太高。这个是现实和认知两大方面的问题,也是造成孩子们无法好好学习的客观因素之一。因此,我认为必须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福利待遇,加强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当然,加强农民工个人素质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人的共同努力,相信能够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2)是否有人监督你看电视
是否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入城儿童)15.63%43.75%有人管有时有人管没有40.63% 9
是否有人监管你看电视(留守儿童)21.05%36.84%有人管有时有人管没有42.11%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监护人对于农民工子女的看电视行为进行积极监护的力度很低,尤其是对于入城农民工子女,无人监护其看电视行为的比例过高。入城农民工子女中没有人监管看电视比例最高,留守儿童排在第二位。虽然,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是可以从中反应的是农民工子女确实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受监护力度不高。监护人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不是很重视,原因在于监护人自身过于忙碌,有工作和家庭照顾的压力,也有监护人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的因素。因此,农民工本身,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生活都需要给予更多的精力投入和物力支持。(3)老师做家访情况
老师做家访情况(留守儿童)5%10%5%随时有至少一学期1次一年或几年一次没有80%
老师做家访情况(入城儿童)9.38%9.38%0.00%随时有至少一学期1次一年或几年一次没有81.25%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入城儿童,在老师做家访这一问题上,超过80.00%的比例是“没有”。情况稍好的是,近10%的比例是“至少一学期一次”。“随时有”的比例在入城儿童中较留守儿童多。从中可以看出学校、老师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很普遍,也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仍需改善的一环。老师、学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的做法,在父母没有多大精力照顾的同时,学校也没有很好的承担其义务。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难、费用高等问题也可以从中得到侧面论证。因此我认为,政府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让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与谢辞
这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我无法忘记的一段经历。在白天日头正毒、夜晚多有蚊虫叮咬、厕所臭气熏天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实践队的队员们都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劳累却充实着,感恩并收获着。在这14天里,我和我的队友们一起支教、实践。在学校里,我和队友人产第一次做老师,感受到孩子们的简单、质朴。现在我的脑海中还会时常浮现出他们在摄像机面前略显羞涩的模样,他们在平地上玩石子不亦乐乎的场景,他们央求我拍照的镜头。这些孩子虽然在物质生活水平上不如城里儿童,但是他们懂事、孝顺,明白父母的不易,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茁壮的成长。他们就像蒙尘的明珠,只要细心照料,相信他们的未来必然光彩夺目、更加美好。在街道上,我和队友们一起进行问卷调查。夏日炎炎,汗如雨下,可是我的队友们仍然奔波忙碌在街头,笑脸可掬地向来往的行人进行问卷调查。空闲时间,他们还需要进行小组讨论、问卷整理和汇总。作为通讯摄影组成员,当我将一张张笑靥如花的照片定格在照相机时,当我熬夜赶完通讯稿并及时上交时,一种充实和成就感满满占据了我的心田。当然在我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力图为实践队多做些贡献:为队友们网上定制队服,帮支教组制作“邀请函”,随实践组分发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等。
这份问卷调查是我个人为完成思政实践报告而特别策划组织完成的。但如果没有支教组的队友帮忙审核问卷内容,没有实践组的队友帮忙分发调查问卷,相
信此次的问卷调查活动无法如此顺利的完成。最后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此次问卷调查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366136.htm
【2】 http://wenku.baidu.com/view/e58c1f3443323968011c9285.html 【3】http://wenku.baidu.com/view/9ff4664f2e3f5727a5e962c0.html 【4】《观察家》中《农二代,农二代 等待自由与公平》丁力著 【5】《观察家》中《流动是为了不再流动》林密著
附录
调 查 问 卷
(一)1、你的性别:
2、你的年龄:
3、现就读年级:
(二)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如果父母均在家请跳到第10题)A、(外)祖父母
B、亲戚
C、其他人
D、自己住
2、父母外出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A、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3、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A、平均一周一次
B、平均每月一次
C、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很少联系
4、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D、不表态
5、你是否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A、知道
B、不知道
C、不清楚
6、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 A 想
B 不想
C、无所谓
7、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孤单没人聊天
B、生活没人照顾 C、学习没人指导监督 D、其他
8、如果平常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A、不理
B、自己看医生,抓药
C、打电话给父母
D、告诉照顾你的人
9、你最感谢的人是谁?
A、父母
B、在家照顾你的人 C、老师
D、其他人
10、你每个月零花钱是多少?
A、100左右
B、100-300
C、更多
D、无
11、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A、从不关心 B、很少关心 C、偶尔关心 D、很关心
12、如果考试没考好,多数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家长的监督指导 C、缺乏学习兴趣
13、平时和同学有矛盾时,你会怎样做?
A、吵架
B、闷不吭声
C、向父母或者其他亲人诉苦
14、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
A、我很棒,我做的很好 B、我做的很一般
C、我做的比很多人差
D、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15、你有感到孤单的时候吗?
A、没有 B、有时有 C、经常有
16、你有很好的朋友吗?
A、有,很多 B、有,但不多 C、没有
17、你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是?
A、学习成绩 B、相貌体形 C、健康 D、性格 E、朋友不多
18、你有崇拜的人吗?
A、有 B、没有
19、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 ?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顶撞,对着干
21、你休闲时间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A、上网
B、看书
C、参加体育活动
D、看电视 E、其它
22、你会做饭,洗衣服吗?
A、会做饭,不会洗衣服
B、会洗衣服,不会做饭 C、两个都会
D、两个都不会
23、你经常与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发生争执吗?
A、从不争执 B、有时争执
C、经常争执
24、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
A、有人管
B、有时有人管
C、没有
25、家里有人督促你的学习吗?
A、有
B、没有
26、长辈参加学校家长会情况:
A、积极参加
B、有时参加
C、不参加
27、你是否有下列不良习惯:
A、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
B、有抽烟等不良行为
C、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D、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
E、其它
F、没有
28、老师做家访的情况:
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
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三)1、生活上你希望:(可多选)
A、父母在身边关怀,能得到学校的关怀
B、有很多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C、希望可以吃的更好一点,穿的更好一点
D、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
E、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赚很多钱,然后回家
F、希望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
2、在学习上你希望:(可多选)A、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辅导
B、希望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C、希望自己学习好,给父母争光 D、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关心
E、希望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有更多的学习资料
F、不想继续在这里学习,希望和父母一起到城市学习G、不想读书了,想自己去赚钱
3、在心理上,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可多选)
A、我觉得社会不公平,前途一片昏暗,看不到希望 B、如果政府努力帮助我们,生活会好起来的 C、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现状 D、社会,别人都很关心我,我将来要回报他们
第四篇: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完整)
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提纲
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提纲如下:
一、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广东
方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对象、内容
(一)对象
各地区农民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份,收回6份。
(二)、调查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
2.学习需求
3.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4.希望和要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内容提要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自身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农民工的基本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工的发展提供条件。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本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名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的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各方面建设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各种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人均纯收入下降。为了获取生存物资以及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城乡转移。另外政策放宽进城务工限制,由此形成农村劳动力向城乡大量转移的社会现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被统称为农民工,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大部分从事比较辛苦的工作,也有的找不到工作,从而流离失所,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需求情况,包括:农民工继续学习的意愿、愿意继续学习的农民工的学习形式、希望提升学历的农民工需求的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学校或机构。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民工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工提升各种工作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的素质,从另一个角度也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广东
方式: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份,收回6份。
(二)调查的范围、对象
(三)调查的内容
1.针对农民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1.)基本情况;
据目前了解,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83%为男性。平均年龄35岁,其中30岁以下农民工占50%,整体年龄偏高。受教育程度:有17%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83%为高中(包括职高)。受调查的6个人当中,其中男性5个,女性1个,大多数农民工已婚并带有子女,有的农民不止一个子女。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部分在原居地就读,变成了留守儿童。由于社会生活成本的提高,沉重的生活负担是他们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而在选择所去的地方当中,珠三角的发达城市和长江三角占了大部分,而选择去西部地区的几乎没有,选择工作区域的决定因素是年龄和文化程度。另外一般的农民工税后工资为1500元-2000元人民币。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其中有66.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来提高文化水平。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好的工作。另外的一部分则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学习一些专业技能,从而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2.)学习需求;
在调查的6个人当中有两人不愿再学习,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工还是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或自学提升学历,同时学习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从而谋取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从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以及让子女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而不再跟父母一样从事低收入工作。有60%的农民工希望提升学历为大专,只有5%希望达到本科。多数选择科类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在想学习的农民工当中35%农民工选择脱产学习,40%选择业余学习,另
外20%选择完全自学。5%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民工选择较多专业为:机械加工与制造、电子电器、数控技术、机电技术、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
3.)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调查的6个人当中,他们担心的问题也不是都一样,但也不离开子女上学就业问题、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问题、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问题、就业服务和培训问题,这反映了农民工也需要被关爱,更需要社会去关注和帮助他们,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整体民族素质。
三、社会调查的结论
(一)效果及体会
毛主席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要关注一件事情,你必须亲身去接近去实践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建议和对策
第一,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必须更新思路,把现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将农民工纳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因此,国家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
问题,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这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力争在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各项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为农民工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第二,开放城市教育培训系统,尽快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在促进城市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现代化进程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认识,增进相互理解,共建共享和谐。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并非只是有利于农民工个人的事情,它实质上是国家发展与强国战略的需要。由于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的核心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府培训农民工以提高其技能素质显然责无旁贷。因此,政府需要有农民工培训的专项投入,只有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工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中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四、写在最后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这次的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非常之多,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有所欠缺,这抑制了城市的建设,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是不利的。从这次调查的情
况来看,农民工自己对学习的需求非常大,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或其他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农民工学习的需求无论对国家的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希望全社会来关爱我们的弱势群体,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创建和谐社会。
第五篇: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盐城师范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141 何诚 14263720 一,前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调查过程
1.环境方面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1)公共政策流于形式。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所指定的一系列政策,有不少流于形式,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落实。由于缺乏与实际困难相结合,政府的政策仅停留在口号、标语等形式上。例如:政府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经费的不足、模式的单一和思想的束缚,留守儿童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是相当有限的。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跟典型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的户籍制度相挂钩,这样流动儿童就没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2)社会环境封闭保守。黑网吧、色情卡拉OK、赌博场所等各种不良场所在农村屡见不鲜。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处在如此混乱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各种落后低俗思想的影响。
2.现状方面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1)教育经费不足,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镇)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仅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信息化教育、课余活动教育等少之又少。
(2)(2)德育工作落后,心理辅导欠缺。无论是农村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其教育水平都是相当有限的,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有限、方法有限,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简简单单的将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3.产生原因方面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1)监管教育不力。代为监管的亲戚往往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指引和素质教育,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祖辈则易与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代沟”,他们思维古板、思想落后,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留守儿童容易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低,受不住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育消失。亲子教育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亲子教育完整、单亲抚养和亲子教育缺失。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状况按监护人的不同有以下五种监护类型: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属(亲朋好友、或叔婶、姑舅)监护,同辈监护(由留守儿童中年龄较大哥哥姐姐担当监护人的角色)、自我监护。这些监护方式均不属于 “亲子教育完整”类型,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亲情。
五、对策与建议
1.力保公共政策务实有效,营造社会优良环境
(1)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法律政策。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子女教育、医疗、身份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国家应该赋予所有人真正的平等,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所属的社会责任。
(2)健全保障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在保障政策上有所倾斜,为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等提供资助、卫生和免费法律服务。开通“亲情热线”,经常与外出家长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3)改善人文环境,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西方腐朽文化对留守儿童的侵蚀。2.扩宽学校发展渠道,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1)用爱启迪,增进情感。老师应在平时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针对他们心理、思想上的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真正能深入学生的心坎。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不仅可以采用老师帮助的形式。由特定的老师专门负责所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情况,不留任何管理上的漏洞。把留守儿童若干人分为互助组,共同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助鼓励。
三,总结
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面对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