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

时间:2019-05-12 19:3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

第一篇: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

文章标题: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

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发言

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必将对某市的农村公路建设产生影响深远的推动作用。

作为某市公路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三年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面貌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发展迅速,但是从农村公路整体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确实还需要在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在进行新农村、新郊区村镇公路规划与建设研讨,非常有必要。

某某地区区根据某市市市政局、公路处的总体部署,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开展了三年农村公路建设。在某市市市政局、某市市公路处的关心和领导下,某某地区对公路建设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连续出台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大幅增加,三年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迅速增长,三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10.9公里,桥梁改建20座,累计投资额达到4.3亿元,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在管理方面,我们逐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公路工作政绩考核,建立养护工作队伍,养护管理逐步规范,乡镇公路路政队伍也得到了建立,使某某地区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出行条件大有改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下面,结合某某地区农村公路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就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浅谈一些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划理念

1、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明确。

农村公路、乡镇公路、乡村公路、村镇公路、乡村道路,这些工作概念在各级各类文件中均有频繁出现,使用混杂。概念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工作范畴的界定。例如,大量的开发区、工业区新建道路都在农村地区,原本都是村级道路或者没有路,建成以后的技术等级可能并不低,这些道路很难说是解决农村出行问题的,从使用功能和所处环境上,是否还是农村公路。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建设的农村公路可能比区管甚至某些市管公路情况还要好,也不像是农村公路。我们感觉到,这么多的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义,需要一个规范而具体的划分。多少等级、什么指标可称之为农村公路,其他概念和农村公路是什么样的从属关系,应该予以明确。对于一些技术等级高,路况和环境好的道路,应该制定一个全市基本规范的接管标准,建成后接管到区管和市管公路范畴中去。

2、从通达到提升的理念转换。

经过三年建设,某市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已经解决了农民出行的基本需要。三年建设中,主要是增加和改建了等级公路,大多数新改建农村公路都是3.5米宽度的,7米以上的比例还不高,农村公路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设新农村的村镇公路,不仅要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村地区到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不够快捷畅通的问题,这就需要建设更多技术等级高,环境面貌好的村镇公路。

3、通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农民生产生活出发,进一步深化。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在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扩展到自然村“村村通公路”的层面。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并不等于所有的农村居民交通条件都得到了根本改善。在从基本通达到提升等级的规划理念转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搞纯理念的规划,农民是否实际得益,是根本的出发点,只要还有自然村没有通等级公路,规划就不能割舍掉这一块,还是要考虑进去,并且在政策上要继续支持,要力争达到自然村可以通达公交的规划目标。

4、农村公路规划要融入到整体路网结构的布局体系中。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将村镇主要公路纳入市区级公路网,以“1966”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畅通”。要规划界定出从村公路到区级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车程目标。对于农村地区,如何改善外环线周边的农村交通,加强环内环外的交通联系,使农村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更加紧凑,尤其重要。

5、农村公路环境建设应该提上规划议程。

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重在解决基本出行困难,对公路建设的综合环境因素没有更多地考虑。某某地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制定了鼓励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的政策,对附属设施的设立也给予数额不低的补贴,很受当地村镇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对改善农村公路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地区也要建设生态公路,要使建设好的农村公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路名牌等附属设施的设置率也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比例。

二、投融资思路

1、三级出资,重点建设的投资思路。

现在的建设投资结构以是村镇为投资主体,区县适当补贴,市少量补贴。目前,某某地区区已经开始了新一轮为期

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并且提高了补贴的力度,对于财力薄弱的村镇,区级财政补贴接近了投资的40。由于新农村建设期间的村镇公路提高等级等更多目标已经形成共识,因此仅仅靠村镇本身,力量肯能仍显薄弱。我们在工作中看到,有的地方主要是靠村里出资建路,家底薄的乡镇也没有能力解决全部各村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村里的财力实在是有限的很。我们虽然制定了补

贴政策,补贴比例也不低,但是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好环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困难还是很大,需要市区两级拿出更大的决心,帮助农村地区实现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的目标。

2、“工业反哺”应该成为投资核心。

以往的农村公路补贴,是从养路费中划拨的。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应该从“工业收入”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以后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是这个“反哺”比例多少合适的问题,就目前政策而言,还没有进入“工业反哺”的阶段。某某地区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我们的补贴占到了养路费的8,但是除了养路费之外,区财政其他方面就一分也不出了。因此从总量上看,高质量的搞好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投资缺口,市里面是否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把“工业反哺”的思想真正的落实下去。我想市里面有了政策,有了动作,各区的动作也就跟上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3、修路不忘建桥,消灭和控制危桥的任务不可放松。

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不少地方出现了宽路窄桥的现象,而且部分地区消灭危桥的任务也还存在。与此同时,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临近,每年还有新的危桥产生。希望在实施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农民出行的安全因素,把危桥改建和公路建设结合起来。

三、建设和管理模式

1、村镇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机构急需完善。

目前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市、区县、镇三级管理。

先说基层,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的单位是村镇,而村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机构上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一定存在管理难度。

再看区县,我们前几年也按照市政局、公路处的要求设立了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至今还没有落实人员的编制。而且从养护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的职能设施也不完善。现在的情况是,目标提出来了,规划也要制定了,新一轮的大建设要开展了,但是机构还很落后,这就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门进行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问题。

实际上,公路处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在是由设施科在兼任这块工作,职能确实不是很顺。只有从机构上予以健全,从编制上予以保证,真正设立三级管理部门,才能促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2、“重建轻养”的状况急需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根本改善。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制度化。

以往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的村镇或许从来就没有还要养护的概念,重建轻养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大量的农村公路因为乡镇资金、人力、物力的匮乏,有的区还有重型车辆密集等因素,缺乏有效养护,出现路况快速下降甚至严重损坏等问题。必须要要在乡镇建立养护管理专业队,制定年度养护计划,落实养护责任,才能使农村公路养护有制度、有步骤、有保障。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规范。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各镇制定了养护管理的制度,明确了各镇养护经费的保障,明确了养护人员的数量,也在着手研究养护补贴的办法。但是这些规定和要求都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在农村公路的掘路修复工作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今年制定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掘路修复办法》,由于没有势力的具体政策依据,显得底气不足,工作开展也有一定的阻力。

我们觉得,很需要市政局、公路处为我们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养护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各区县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市区两级也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也应该是养路费的使用范围,但是目前只有文件要求各区将不少于一定百分比的养路费支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而养护则尚未顾及到。针对农村地区养护资金匮乏,养护管理薄弱的局面,这个投入结构需要改善。从实际情况看,“十一五”计划的前三年,建设任务还不少,但是后两年,基本上就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养护方面来了,我们希望市级财政也能制定一个关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补贴办法,支持各区县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和道路养护工作。

以上是结合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具体经验与实际情况,谈了一些简单的想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全面、不周到、不准确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各区县的同行们批评指教。

谢谢大家。

《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

第二篇: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

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发言

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必将对某市的农村公路建设产生影响深远的推动作用。

作为某市公路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三年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发展迅速,但是从农村公路整体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确实还需要在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在进行新农村、新郊区村镇公路规划与建设研讨,非常有必要。

某某地区区根据某市市市政局、公路处的总体部署,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开展了三年农村公路建设。在某市市市政局、某市市公路处的关心和领导下,某某地区对公路建设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连续出台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大幅增加,三年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迅速增长,三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10.9公里,桥梁改建20座,累计投资额达到4.3亿元,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在管理方面,我们逐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公路工作政绩考核,建立养护工作队伍,养护管理逐步规范,乡镇公路路政队伍也得到了建立,使某某地区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出行条件大有改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下面,结合某某地区农村公路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就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浅谈一些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划理念

1、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明确。

农村公路、乡镇公路、乡村公路、村镇公路、乡村道路,这些工作概念在各级各类文件中均有频繁出现,使用混杂。概念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工作范畴的界定。例如,大量的开发区、工业区新建道路都在农村地区,原本都是村级道路或者没有路,建成以后的技术等级可能并不低,这些道路很难说是解决农村出行问题的,从使用功能和所处环境上,是否还是农村公路。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建设的农村公路可能比区管甚至某些市管公路情况还要好,也不像是农村公路。我们感觉到,这么多的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义,需要一个规范而具体的划分。多少等级、什么指标可称之为农村公路,其他概念和农村公路是什么样的从属关系,应该予以明确。对于一些技术等级高,路况和环境好的道路,应该制定一个全市基本规范的接管标准,建成后接管到区管和市管公路范畴中去。

2、从通达到提升的理念转换。

经过三年建设,某市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已经解决了农民出行的基本需要。三年建设中,主要是增加和改建了等级公路,大多数新改建农村公路都是3.5米宽度的,7米以上的比例还不高,农村公路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设新农村的村镇公路,不仅要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村地区到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不够快捷畅通的问题,这就需要建设更多技术等级高,环境面貌好的村镇公路。

3、通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农民生产生活出发,进一步深化。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在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扩展到自然村“村村通公路”的层面。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并不等于所有的农村居民交通条件都得到了根本改善。在从基本通达到提升等级的规划理念转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搞纯理念的规划,农民是否实际得益,是根本的出发点,只要还有自然村没有通等级公路,规划就不能割舍掉这一块,还是要考虑进去,并且在政策上要继续支持,要力争达到自然村可以通达公交的规划目标。

4、农村公路规划要融入到整体路网结构的布局体系中。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将村镇主要公路纳入市区级公路网,以“1966”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畅通”。要规划界定出从村公路到区级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车程目标。对于农村地区,如何改善外环线周边的农村交通,加强环内环外的交通联系,使农村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更加紧凑,尤其重要。

5、农村公路环境建设应该提上规划议程。

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重在解决基本出行困难,对公路建设的综合环境因素没有更多地考虑。某某地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制定了鼓励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的政策,对附属设施的设立也给予数额不低的补贴,很受当地村镇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对改善农村公路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地区也要建设生态公路,要使建设好的农村公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路名牌等附属设施的设置率也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比例。

二、投融资思路

1、三级出资,重点建设的投资思路。

现在的建设投资结构以是村镇为投资主体,区县适当补贴,市少量补贴。目前,某某地区区已经开始了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并且提高了补贴的力度,对于财力薄弱的村镇,区级财政补贴接近了投资的40%。由于新农村建设期间的村镇公路提高等级等更多目标已经形成共识,因此仅仅靠村镇本身,力量肯能仍显薄弱。我们在工作中看到,有的地方主要是靠村里出资建路,家底薄的乡镇也没有能力解决全部各村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村里的财力实在是有限的很。我们虽然制定了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也不低,但是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好环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困难还是很大,需要市区两级拿出更大的决心,帮助农村地区实现新农村村

镇公路建设的目标。

2、“工业反哺”应该成为投资核心。

以往的农村公路补贴,是从养路费中划拨的。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应该从“工业收入”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以后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是这个“反哺”比例多少合适的问题,就目前政策而言,还没有进入“工业反哺”的阶段。某某地区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我们的补贴占到了养路费的8%,但是除了养路费之外,区财政其他方面就一分也不出了。因此从总量上看,高质量的搞好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投资缺口,市里面是否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把“工业反哺”的思想真正的落实下去。我想市里面有了政策,有了动作,各区的动作也就跟上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3、修路不忘建桥,消灭和控制危桥的任务不可放松。

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不少地方出现了宽路窄桥的现象,而且部分地区消灭危桥的任务也还存在。与此同时,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临近,每年还有新的危桥产生。希望在实施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农民出行的安全因素,把危桥改建和公路建设结合起来。

三、建设和管理模式

1、村镇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机构急需完善。

目前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市、区县、镇三级管理。

先说基层,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的单位是村镇,而村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机构上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一定存在管理难度。

再看区县,我们前几年也按照市政局、公路处的要求设立了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至今还没有落实人员的编制。而且从养护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的职能设施也不完善。现在的情况是,目标提出来了,规划也要制定了,新一轮的大建设要开展了,但是机构还很落后,这就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门进行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问题。

实际上,公路处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在是由设施科在兼任这块工作,职能确实不是很顺。只有从机构上予以健全,从编制上予以保证,真正设立三级管理部门,才能促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2、“重建轻养”的状况急需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根本改善。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制度化。

以往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的村镇或许从来就没有还要养护的概念,重建轻养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大量的农村公路因为乡镇资金、人力、物力的匮乏,有的区还有重型车辆密集等因素,缺乏有效养护,出现路况快速下降甚至严重损坏等问题。必须要要在乡镇建立养护管理专业队,制定养护计划,落实养护责任,才能使农村公路养护有制度、有步骤、有保障。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规范。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各镇制定了养护管理的制度,明确了各镇养护经费的保障,明确了养护人员的数量,也在着手研究养护补贴的办法。但是这些规定和要求都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在农村公路的掘路修复工作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今年制定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掘路修复办法》,由于没有势力的具体政策依据,显得底气不足,工作开展也有一定的阻力。

我们觉得,很需要市政局、公路处为我们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养护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各区县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市区两级也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也应该是养路费的使用范围,但是目前只有文件要求各区将不少于一定百分比的养路费支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而养护则尚未顾及到。针对农村地区养护资金匮乏,养护管理薄弱的局面,这个投入结构需要改善。从实际情况看,“十一五”计划的前三年,建设任务还不少,但是后两年,基本上就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养护方面来了,我们希望市级财政也能制定一个关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补贴办法,支持各区县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和道路养护工作。

以上是结合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具体经验与实际情况,谈了一些简单的想法,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全面、不周到、不准确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各区县的同行们批评指教。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提要:

△****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都市农业的能级;推进建设现代农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着力培育现代农民,变传统农民为新市民和新农民。

△****新郊区建设过程中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实现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如何正确处理确权确田与集约化生产关系;如何加强农民镇保后集体土地的管理。

****开发以来,****的基本粮田面积逐年东移,目前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几个镇,而****、机场二镇合一后,****区域面积达139.8平方公里,蔬菜粮食面积约25000亩。基于****历来是农业大镇这一事实,同时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和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抓手,统领解决“三农”问题。

一、****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解决劳动力就业。

****现有蔬菜粮食面积约25000亩,过去“一家一户”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与****的发展规划也不相适应。近年来,通过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使****粮食、蔬菜生产进一步上规模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着重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的本地农业经营者,利用农业自身发展消化农村富余劳力和失地农民,拓宽农民的增收就业渠道。****现拥有26家蔬菜园艺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286人;上海****临空出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四年来已经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

2、注重农业科技实践,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好、附加值高、经营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强。如临空出口农业园区依托较强的技术优势,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利用郊区农产品资源,自主创新,开发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的新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相关新产品开发工作,直接组织郊区农产品出口,抢占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园区企业2005年实现出口创汇2.15亿元。

3、建立“科技兴农”体系,开展农业科技结对活动。

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更新配齐农业科技力量,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对象的培训。去年以来在市农委、区农委的支持下,****开设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新区农委组织的专家、教授向当地园艺场、种地大户提供有机无公害水稻和蔬菜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土肥管理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教程,学员同时也可以将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请专家、教授提出解决方案。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学员到各园艺场进行参观、交流,使各园艺场之间也能相互交流生产经验,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共同提高生产技能、效率。

4、组建农产品服务平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生产、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目前,****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其中包括26家蔬菜园艺场和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通过重点扶持,建成了****都市景观农业园区、临空出口农业示范园区等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基层农业综合服务队建设和积极实践农机作业、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方式,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服务社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

(二)推进建设现代农村

1、实施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部分村的环境卫生、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今年开展了违法农田乱搭建整治和不规范生猪养殖退养整治工作,共整治农田违章乱搭建739户,清理违章棚舍37881㎡,退养生猪15790头,拆除棚舍12900㎡,改变了部分村宅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面貌,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07年我们将继续开展生猪退养工作。最终做到村域内无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散养现象,村庄内外整洁优美,人居环境良好。建议以后可以在****范围内选取1-2个由条件的村作为试点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使村内生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保证雨污水纳管。

2、完善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规划建设比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基础设施不配套,阻碍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本着解决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建设。既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又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别是要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

(三)着力培育现代农民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一是培育具有高素质、现代经营方式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型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其主体地位,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06年****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如不定期进行蔬菜种植培训、水稻和蔬菜病虫防治培训、新型农机操作培训,定期开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定向培训班等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增加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

二是加快非农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水、电等基础设施及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便利,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集中开发,兴办工业园、商贸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引农民到城镇创业、就业。同时,鼓励引导农民围绕城镇居民需要的生产、生活服务,积极开展家政、贩运等社区服务。通过城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载体。通过消除农民进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和鼓励农民向城镇的适度转移并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新郊区建设过程中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一,关于如何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问题。

****农业目前基本上还是以单一为城市提供副食品的城郊型农业为主,它的特点是生产单位偏小,设施化程度较低,深加工水平不高,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长远发展,所以必须转向具有生态、观光、休闲等综合性功能的都市型农业。必须高起点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在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科技化、园艺化、工厂化、智能化的设施农业,重点抓好临空农业产业带和****地区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的建设,以点带面推进都市型农业的综合开发。

第二,关于如何正确处理确权确田与集约化生产关系的问题。

在土地延包过程中,一些村采取了“确权确田”的方式,造成一些 “单门独户”的散户、小户经营,不但单位产出不高,而且浪费土地资源。而村民对传统的土地流转法积极性不高,致使这些土地很难流转出来,妨碍了农业集约化。我们设想让这些农户以入股方式,加入基地、公司,年底得到一定的分红,而且基地、公司在经营这些土地时,要优先解决这些农户的就业问题。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推进土地流转的政策。

第三,关于农民镇保后如何加强集体土地管理的问题。

为了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杜绝违章建筑现象,可由承包者书面授权委托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发包,建立台帐。对已解决镇保、实行预征田、宅基地置换后的农田,由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聘用本镇生产能手、原农业管理人员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经营,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对于即将开发的土地,可由中心安排种植短期作物。

第四,关于如何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

无论是发展都市型农业,还是建设新郊区新农村,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的三重调整,整个调整过程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从执行情况看,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更多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对农业技术推广、新产品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因此政府要在实行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同时,扩大农业技术力量,重视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充分发挥****农业大镇、农产品品种齐全、已创出浦优、上优品牌等优势,培育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包装的特色产业基地,扩大辐射功能,搞活流通销售,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

第四篇:关于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和探索的问题:如何实现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如何正确处理确权确田与集约化生产关系;如何加强农民镇保后集体土地的管理。

****开发以来,****的基本粮田面积逐年东移,目前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几个镇,而****、机场二镇合一后,****区域面积达139.8平方公里,蔬菜粮食面积约25000亩。基于****历来是农业大镇这一事实,同时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和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抓手,统领解决“三农”问题。

一、****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解决劳动力就业。

****现有蔬菜粮食面积约25000亩,过去“一家一户”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与****的发展规划也不相适应。近年来,通过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使****粮食、蔬菜生产进一步上规模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着重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的本地农业经营者,利用农业自身发展消化农村富余劳力和失地农民,拓宽农民的增收就业渠道。****现拥有26家蔬菜园艺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286人;上海****临空出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四年来已经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

2、注重农业科技实践,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3、建立“科技兴农”体系,开展农业科技结对活动。

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更新配齐农业科技力量,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对象的培训。去年以来在市农委、区农委的支持下,****开设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新区农委组织的专家、教授向当地园艺场、种地大户提供有机无公害水稻和蔬菜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土肥管理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教程,学员同时也可以将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请专家、教授提出解决方案。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学员到各园艺场进行参观、交流,使各园艺场之间也能相互交流生产经验,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共同提高生产技能、效率。

4、组建农产品服务平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生产、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目前,****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其中包括26家蔬菜园艺场和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通过重点扶持,建成了****都市景观农业园区、临空出口农业示范园区等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基层农业综合服务队建设和积极实践农机作业、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方式,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服务社建设,提高综合利用率。

(二)推进建设现代农村

1、实施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部分村的环境卫生、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今年开展了违法农田乱搭建整治和不规范生猪养殖退养整治工作,共整治农田违章乱搭建739户,清理违章棚舍37881㎡,退养生猪15790头,拆除棚舍12900㎡,改变了部分村宅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面貌,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07年我们将继续开展生猪退养工作。最终做到村域内无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散养现象,村庄内外整洁优美,人居环境良好。建议以后可以在****范围内选取1-2个由条件的村作为试点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使村内生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保证雨污水纳管。

2、完善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规划建设比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基础设施不配套,阻碍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本着解决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建设。既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又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别是要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

(三)着力培育现代农民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一是培育具有高素质、现代经营方式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型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其主体地位,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06年****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如不定期进行蔬菜种植培训、水稻和蔬菜病虫防治培训、新型农机操作培训,定期开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定向培训班等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增加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

二是加快非农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水、电等基础设施及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便利,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集中开发,兴办工业园、商贸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引农民到城镇创业、就业。同时,鼓励引导农民围绕城镇居民需要的生产、生活服务,积极开展家政、贩运等社区服务。通过城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载体。通过消除农民进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和鼓励农民向城镇的适度转移并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新郊区建设过程中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一,关于如何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问题。

****农业目前基本上还是以单一为城市提供副食品的城郊型农业为主,它的特点是生产单位偏小,设施化程度较低,深加工水平不高,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长远发展,所以必须转向具有生态、观光、休闲等综合性功能的都市型农业。必须高起点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在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科技化、园艺化、工厂化、智能化的设施农业,重点抓好临空农业产业带和****地区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的建设,以点带面推进都市型农业的综合开发。

第二,关于如何正确处理确权确田与集约化生产关系的问题。

第三,关于农民镇保后如何加强集体土地管理的问题。

第四,关于如何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

第五篇:郊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城镇化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处理好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努力破除二元结构对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有力地促进了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京郊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从郊区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看,1980年―1990年,郊区农业人口由375.3万人增长到392.1万人,说明当时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带动郊区农民转移的作用不明显;1990年―1995年,郊区农业人口开始减少,1995年为373.4万人;2005年,农业人口进一步减少到300.5万人。其中,2000年―2005年平均每年减少9.26万人。这说明,“十五”时期以来郊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明显提高。

郊区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合流。合流的交汇点集中在郊区新城以及区位、经济和环境等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和部分农村社区。城市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将对郊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城市人口扩散、城市高消费需求增加,会推动郊区第三产业、郊区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结构升级和更多城乡混合型社区的形成,带动农村的旧村改造。

郊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与城镇化进程合流。近年来,北京郊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原地改造型和环境整治型,也就是一般农村的旧村改造或环境整治。这种城镇化虽然没有较明显的经济及人口转移和集聚趋势,但通过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等,使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让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开始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从广义上讲,城市化的最终结果不是使所有的农民都集中到城市,而是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能享受城市文明成果。这种城镇化不属于传统的城市化范畴。由此可以看出,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呈现出合流趋势。

京郊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郊区农民城镇化转移和非农就业转移滞后。1980年―2005年,北京市农业户籍人口总数由375.3万减少到300.5万人,减少了74.8万人;而全市城镇人口则由521万人增加到1286.1万人,增加了765.1万人。郊区农业户籍人口减少数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9.8%。这表明,北京城市化率的提升主要是由外埠进京人口实现的,本市郊区人口转移所占的份额很小。1995年―2004年,农业生产总值占郊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2.6%下降到10%以下,但同期郊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仅从40%下降到31.8%。这说明,郊区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仍然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郊区二、三产业集中不够,区县城集聚力不足。郊区企业数量大,但单体规模小、布局分散。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企业分散在乡镇或村所在地,无法形成城镇集聚效应。工业集中程度低,造成区县城经济规模小和集聚力不足,在郊区城镇化进程中难以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区县城第三产业升级缓慢,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中心城区。

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不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转移。目前,京郊小城镇核心区的大多数村庄尚未完成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社区的转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不能形成对外围村庄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郊区环境卫生、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郊区城镇化进程;郊区一般农村地区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滞后于城市,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资源的占有率偏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亟须提高。

协调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北京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和郊区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应当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本质都是郊区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北京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然是郊区经济和社会结构全面调整转型的过程,是现有的村庄逐渐向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亦城亦乡的混合型社区以及现代农业农村社区分类演进的过程。郊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的市民化和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村庄的整治合并等,都是这一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结构调整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二者互为条件。只有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安排,加大包括规划、土地、社区组织(乡村两级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保证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

统筹城

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对于郊区整体现代化进程而言,加快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只是起点和侧重点不同的同一过程,二者殊途同归。城乡统筹是措施,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城镇化进程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的就业和转移问题,不能使农民享受改革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成果,就偏离了正确方向;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机制的保证,没有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应把北京郊区的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下载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网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典型发言(定稿)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需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探求工作方法,不断摸索有效途径。基层要做好建设新农......

    新农村建设典型发言材料

    齐心协力谋发展,共同致富换新颜 在永兴县新农村建设会上的发言 (黄祥兵)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受许书记委托,代表马田镇就新农村建设发个言。 一、马田镇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全面......

    新农村建设会议发言

    新农村建设会议发言科学筹划整体推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典型发言

    新农村建设典型发言 中共中屯乡党委书记—邓兴中屯乡于1984年建区,1988年建乡,面积有7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集镇距县城15公里,全乡辖7个村190个村民组,2008年末人口有63950人,人......

    新农村建设汇报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包村挂点单位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新农村建设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紧扣“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注重“点”“面”结合,“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态发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随着撤乡并镇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从不同的乡镇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单位,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新农村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我们......

    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典型发言

    2008年,根据市委统一部署,由市x办牵头,市xx局、市xx学校、市xx银行参与,组成工作组进驻xx区xx镇xx村。一年来,我们工作组在原市委书记xxx,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xx的高度关注和精心......

    调查新农村新建设调查报告

    夏季烈日当头,我们展开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新农村新建设的活动。早在未放假两周前我们就已计划好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安排,大家都很期待暑假的到来。6月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