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毛概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2012年毛概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农村医保实施情况调查
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姓名
农村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农村医疗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合农民可以选择不同医院就诊,一般采取就近原则,选择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种、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贫。
农业人口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左右,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社会保障还需进入到农村。
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世界各国都越来越强调医疗保险制度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逐步将医疗保险从保大病,发展到兼顾小病,进而发展到保障健康,其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把社会医疗保障从社会保障中分离出来,与健康管理职能加以合并。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险是非常的落后和不完善。而到现在,农村的医疗险基本上是一个空白。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没有落实,有的就算落实也是半桶水的样子。农村的医疗险成为了社会人士所关系的一个问题!世界各国都越来越强调医疗保险制度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逐步将医疗保险从保大病发展到兼顾小病,进而发展到保障健康,其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把社会医疗保障从社会保障中分离出来,与健康管理职能加以合并。巴西在1988年,把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从社会保障制度分拆出来,与卫生部合并组成新的卫生部,全面负责卫生筹资和服务管理;日本2001年把厚生省和劳动省合并为厚生劳动省,统一管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务;德国2002年把原来劳动和社会政策部的社会保障分支与原卫生部合并,组建成新的卫生和社会保障部。是由同一个政府部门管理的。尤其在发达国家/地区中,这一占比更高,在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中,这一比例分别为83%和100%。只有19%的国家/地区由劳工或社保部门管理基本医疗保险。中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由政府部门直接运作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根据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政府投入能力有限、农村地区医疗消费文化多种多样的现状,单靠政府力量,简单模仿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农保保障模式,是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医疗保险需求的。而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作、由政府举办的公众医疗保险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并逐渐形成趋势。
农民医疗负担逐渐加重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农村医疗保险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2000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10年间增长了2.52倍,而10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在保障体系之外的农民
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构建所受制约
保障资金来源不足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筹资来源问题。首先是政府不可能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大块用于农村社会保障。199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为455元,如果参照这一标准,农村也实行同样待遇的社会保障,那就意味着国家每年将增加支出4550亿元。与增加4550亿元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相比,国家会更愿意将这笔钱用于“反贫困”、促进经济发展,更何况即使在1998年,中央财政收入也才5483亿元。因此在“发展优先与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政府尚无足够能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其次随着农村“费改税”的开展,乡镇财政、集体收入锐减,从试点情况来看,集体可支配收入减少,甚至出现收不抵支,因此集体、农民也负担有限。而要在广大农村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险筹资制度还需很长时间,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办法也不可行。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收入梯度,1995年,东、中、西部的收入比为1:0.72:0.43,并且这种不平衡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建立一个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即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的统一设置了客观障碍。存在的问题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1.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
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击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
3.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再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4.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因此农村医疗迟迟不能走上正轨。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医疗的性质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以强制为原则,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
应对策略
1.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在2002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确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从财政上划拨资金,加强对农村
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支持乡镇两级卫生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
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3.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
首先,中国农民收入很低,农民个人负担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应尽量减少,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年5元到10元之间。如果负担过高,农民就不会愿意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其社会保障的功能就会丧失。其次,政府投入的部分中,一部分由中央财政投入,另外一部分由地方财政投入,并且可以让一部分盈利很好的企业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如在云南省会泽县的合作医疗中,县政府所负担的7元中有5元是由会泽县小熊猫烟厂负担,这样既能使企业提高知名度,又能使农民减轻负担。
4.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
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报销比例来避免道德风险。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应当加以确定,以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5.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
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农民看病最讲究实惠,最大的愿望是就医方便,少花钱,治好病。然而,这种要求与现实条件下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是缺乏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农村医保一定会更加完善!参考文献:
1.吴数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修订 2.百度百科—农村医保
第二篇:哈工大 毛概论文 寒假社会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从松花江的治理与保护看科学发展观
——哈市的生态状况、环保工作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院系:
学号:
班级:
姓名:
从松花江的治理与保护看科学发展观
——哈市的生态状况、环保工作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导语】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江沿的发展和环保状况标志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动向。日前召开的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林铎在会上要求,政府各部门要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民生质量。因此,我对松花江及其沿岸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差,通过对松花江中游哈尔滨市四方台至王家屯段的松花江干流的实地考察,结合在松花江沿岸哈尔滨市区、一水源、二水源、何家沟、水上公园等地的政府访谈及当地的居民访谈,并综合以往相关资料,整体了解了近年来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质现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合理建议。
【正文】
一、背景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的支流。全长1900公里,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公里,超过珠江流域面积,占东北三省总面积69.32%。径流总量759亿立方米,超过了黄河的径流总量。对于哈尔滨的居民来说,松花江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所以,松花江的水质情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发展、经济建设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我们每个哈尔滨人都息息相关,了解、保护母亲河也是我们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二、调查地点
松花江沿岸、防洪纪念塔、水上公园
三、调查时间
2013年2月19日至2013年2月23日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基层领导机关,群众,环保局工作人员,水利局工作人员;
(二)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访谈的形式。
五、调查结果
1.大部分市民对本市及松花江的生态状况还是比较关心的,充分显示出出大家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感,以及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心。(不过也有部分人对高平的生态状况毫不关心)
2.当提到一些政策及概念问题时,政府职员及公务员了解的更全面准确,比如说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这间接显示出国家对党员及公务员先进性教育的到位,以及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初部分市民对国家政策及措施的部关心,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好。
3.虽然虽然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松花江的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松花江的污染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大部分市民对松花江治理的政策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果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5.市民对于丹河对本市的作用还是比较肯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松花江的治理提供了便利。
6.从(9)又可以看出,虽然人们对丹河的治理比较关心,但真正做出维护丹河行动的只是一少部分,这也间接反映出当前治理的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
六、分析
哈尔滨市城区水资源占有量为4.25亿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量106立方米,这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50立方米相比差距非常大,可以说哈尔滨市区是一个严重缺水型的城市。
过去,现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十分严重,可以说基本上在每个检测点都有这种现象。严重的地方垃圾沿线倾倒,堆积的垃圾阻碍河道的顺畅,特别是在大部分桥涵地带,垃圾堵塞严重,产生恶臭气味,对江水造成了极其大的污染。除此之外,在水上公园,太阳岛,防洪纪念塔附近由于前往旅游的人比较多,在此段可以看到很多生活垃圾漂浮在水中,这不但对江水造成了污染,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哈尔滨的市容市貌。不光是江水污染问题,在松浦大桥西侧上游靠市区一侧江面上聚集着人员,他们正在凿冰取网。这些人使用的工具有冰镩、铁锹,还有运鱼的爬犁等。从冰窟窿里起出来的渔网内,有 的大鲤鱼和三道鳞等鱼类已经超过一尺多长,有时候一网拽上来就是十多条,捕鱼人员将这些活鱼装在箱子里现场叫卖,一些游客现场掏钱买鱼。在靠近江桥主航道桥墩区域,这里宽阔的江面冰层已经被人凿得千疮百孔。国务院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批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
《规划》),提出全面治理松花江流域。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表示松花江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全省也采取了“三供两治”工程项目,提升黑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不到80%的城市,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扩大处理能力;拓展污泥资源化利用渠道,建设一批污泥处置示范工程。对于严重的非法捕鱼现象,相关执法部门已经对这里非法捕鱼现象打击取缔多次。
松花江休养生息,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举措;既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步骤,也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完成减排目标、保障群众健康的迫切需要。改善松花江水质,实施“以支促干”,重点做好城市河流污染防治。重点谋划好阿什河、安邦河等污染较重的城市河流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开展小流域生态恢复综合整治。
这些举措都将松花江的生态环境向可持续方向进行改善,坚决杜绝片面的、不计代价的发展。
七、建议
1、实现结构减排,严格环境准入。从严控制松花江流域内排污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严格实行清洁生产审核。
2、提高河流保护意识,加大对沿河企业及沿河居民的河流保护意识,是解决此类想象的根本。建议相关河道,水利部门加强平时在容易发生污水违排,垃圾违倒现象,容易造成河流污染的工业聚集区,居民聚集区的河流保护宣传。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开展综合示范工程。启动松花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重点抓好各县(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利用、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等农村示范工程。
4.建立企业在环境维护方面的考核制度,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适当地加大对其的税收等等。
八、结语
哈尔滨,一个依水而建、依水而兴的城市。有了松花江,才有了富饶美丽的黑土地;有了松花江,才有了北国粮仓的美誉;有了松花江,才有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无可否认,一个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河流畅通、两岸绿荫的松花江,才能有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哈尔滨。
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无节制,沿河生态建设落后,松花江的现状是所有沿岸居民及关注松花江的人们所显而易见的。松花江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些问题还需要政府和人民一同努力去发现和解决,希望有一天我们在有一个所有市民共爱的、美丽的松花江。
第三篇:寒假社会实践 (毛概)
常州市名人故居保护的调查分析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也处在一个腾飞的时代,相应的物质水平也愈来愈高,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中国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也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救国救民、帮助中国快速发展的爱国人士,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他们呢?就拿常州来说,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曾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的杰出人士,他们都曾是我们的骄傲,而如今我们竟已渐渐淡忘,我们是不是该开始回首,慢慢了解他们,学习和发扬他们的杰出事迹和优秀品质?特此开展常州市名人故居保护的调查分析。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名人故居被保护得很好,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以及屠一道根艺珍藏馆等,但是有一些名人故居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实地调查及资料搜索,位于青果巷的259-269号的李伯元故居,现在位于街面的故居房屋全部成了店面房,位于里面的房子也变成了具名的居住房屋,甚至连“李元伯故居”几个标志性的文字也不被重视,我们去的时候,这些文字被一些破拖把淹没;再有恽思瓒的故居,常州文化局把它卖给常州大酒店,随即推土机把它变为一堆废墟······
我们分析当前我国在名人故居的保护上存在以下问题:
1、名人故居缺乏统一的标准。究竟什么样的名人故居值得保护?在历次由名人故居引发的“拆”、“保”之争中,“名人”如何界定,令人颇为头疼。《丈物保护法》仍存在很多空白,未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名人故居,只能成为旧城改造的牺牲品。像袁世凯、冯国璋等人的故居,连区级文保单位都不是,随时可能被拆。
2、搬迁、整修等成本很高,维护资金缺乏,多数名人故居因此破败不堪。
3、维修不当。一些故居修复的主事者以为,保护故居就是另搞新的,如司徒雷登旧居维修时,既不测绘原有建筑,也未保留拆下的构件,耗费巨资,也未恢复原貌。
4、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开发商在拆迁项目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5、许多故居在修缮、修复和筹办名人陈列中常常缺乏文物和资料。一些已开放的名人故居,仅有图片和文字的陈列形式,展览内容一成不变,讲解服务不到位,难以吸引观众。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在去年(2015年)夏天位于前后北岸的吕宫府内,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杨纯告诉记者,连日的降雨很是麻烦,“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们有些艺术品被雨一淋,基本上就没用了。”但同样是老建筑,吕思勉故居则比较幸运,“仅仅在大雨时出现两三处漏水,我们用盆接一下就行。”负责人刘西影说,这得益于过去对故居进行的升级养护,目前整个展厅正常开放。受大运河水位上升影响,运河五号的码头一度被淹没,水上航班已停运,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内的一些老厂房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渗水等情况,部分建筑内积水达到40多厘米深,为此,“这两天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我们用了七八台水泵不断排水,保证了街区正常运营。”总经理唐琦介绍。另据了解,随着降雨停止,在抢险人员连日来的共同努力下,常州经济开发区的水位逐渐下降,在戚墅堰东街,被浸泡多日的老桥——万安桥已露出水面。
三、现状分析
对常州的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如果仅从“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常州名人故居”这种旅游层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常州的名人故居放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来思考,或许能找到两全其美的保护办法。名人故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范,是我们开展社会教育历史研究的极好素材。同时名人作为楷模,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他们奋斗的足迹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现在这些故居处于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得到政府支持,保护良好,管理完善的故居,如张太雷故居、瞿秋白故居、华罗庚故居、洪亮吉故居、黄仲则故居等,这些故居都对外开放,大多作为文化考察或者学生教育基地;第二种是处于无管理状态的故居,如坐落于青果巷的赵元任故居和李伯元故居,坐落在和平南路的史良故居等,这些故居大部分成了居民住宅,生活气息浓郁,文化气息全无;第三种是遭到拆毁或破坏的故居,如盛宣怀故居、屠寄故居、恽思瓒故居等。恽思瓒故居,位于现在的常州大酒店,早已在推土机下变成了一堆废墟。而屠寄故居,屠寄在此完成了他的中外历史名著《蒙兀儿史记》。是常州为数极少、保存体量、格局基本完整的名人故居。但为了中医院的扩建,现已将其全部拆除,移建到远离市中心的薛家镇政府广场。另据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介绍,在名人故居保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有以下困难: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故居保护意识不强、资金短缺等。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像常州名人故居这样的尴尬局面并不是个别现象。
四、对策建议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时常会见到某地文化遗产建筑被破坏的新闻。当下,为了保护城市的文脉和历史,民间团体、个人也会有所行动。人们希望让城市建筑的历史得到纪念与传承,这也是认同感、凝聚力的来源。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民间团体与政府机构等各方,理当找到各自的位置,以合作、协商等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公共利益。
我想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些现状:
1.参观的内容及导游讲解的丰富性。名人故居要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据可查”。观众参观名人故居主要就是为了观看展览、感受历史、接受教育,因此,陈列展览的内容是否精彩、陈列的形式是否生动和贴近大众,直接影响到参观者的兴趣。所以,不要简单的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陈述事迹,可以从总体的氛围、陈列的手法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参观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
2.宣传的方式多样性。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给名人故居的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名人故居的宣传方式上,要做到多样性。宣传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文艺创作等渠道,以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纪念画册、电视剧创作等手段加以宣传。或者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宣传,现代的网络是一种低成本、持久的宣传方式,故居应力争建立自己的网站,及时将相关旅游信息发布出去,提到知名度。进行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主的专项活动,如展示图版、制作公益广告、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营造有利于名人故居保护的大环境,促进社会对名人及其故居的进一步了解;也可借助名人的生日、忌日等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掀起一个又一个研究名人的高潮,以此激发越来越多的人们参观名人故居的兴趣。鼓励名人故居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与周边社会单位、学校和部队的合作,以种种灵活多变的手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如:组织相关的学术研究,比如语言学会,宣传赵元任、段玉裁的业绩,还可以在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如“常州三杰”、“爱国七君子”等,来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
3.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名人故居不仅供游人游览,而且可以定期举办各种群众参与性的活动,如讲座、展览、征文、赛事等,经营手法上要灵活,例如针对学校,每到春游、秋游时节,可以给予优惠票价等形式,吸引学生前来参观,配合参观活动,举办征文赛事,既让学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故居又获得经济效益,还通过征文活动,宣传故居。加强与周边景点的联系,在周边景点做好故居的宣传工作,从而达到“大的景区带动故居旅游资源发展”的目的。
当然也有其他保护模式,我们来看这样一种保护模式:名人故居和重要纪念场馆结合。像二大会址又是李达故居,位于青浦的陈云故居又是青浦革命纪念馆。
二大会址所在的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15年,为上海开埠早期的石库门风格建筑。会址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至今地址未移动,建筑未拆除,面貌未改变。刚刚迎来二大9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全国的游客络绎不绝。
2002年建馆前,这里长期作为普通民居。2002年建馆至2008年第三次修缮改建前,面积仅为200平方米,其余大部分空间为静安区档案局、党史办的办公用房及档案库房,除二大会址及平民女校会址建筑外,其余相邻用房均被改造成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
2008年12月第三次修缮中,会址部分保持并恢复二大召开时期的历史原貌,其余部分在保持现在石库门立面不变的前提下改建成具有现代会展功能的二大会址纪念馆,并与会址部分连成一片,改建中努力保留石库门空间特色,最大可能恢复前天井及天井内装饰。竣工后,纪念馆新馆分展区、办公区和休闲区等。展区面积1100余平方米,占建筑面积一半以上。目前,二大会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处于审批环节。
五、结语
有人曾说,名人故居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那些普普通通或是狭小简陋的空间里,留下的是影响世人的精神与时代审美。我想,这段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是啊,在故居保护工作中,我想,每一位工作者,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去保护它们。这,才是保护的真谛。只有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解那些名人,以及知道那些名人故居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才能使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落实的更好,才能使名人故居得以长久的保存下去。那将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宝藏。
名人故居是历史的遗留物,它见证了历史的风云,是常州人杰地灵的象征,也是常州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传承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需要依托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自身的灵活运营来保护、利用和发展。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四篇:毛概社会实践论文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这很深刻地阐释了学历史的重大意义。而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历史这门学问是很边缘化的,人们不禁发问,学习历史知识到底有什么用现实意义呢? 众所周知,国内百强大学中,理工类大学已占据半壁江山。而且无论在哪一所高校,历史这门专业填报的人数都不多。在大学校园,也很有看见有人捧着历史学科类的书的,那么,我们不禁发问,“当代大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到底还有多少了解呢?”所以我们毛概社会实践小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网络问卷调查。以下我将对我们调查得到的结果做一个详细而具体的分析。
据统计,本次调查一共收到了131份有效的问卷,调查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博士生。其中大
一、大二学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而大四学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忙于考研以及找工作的关系。接受调查的男女比例约为1:1,涵盖了各类专业。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的。但总体样本数还是偏少,可能与我们宣传力度有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使得我们的实验数据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
据调查结果显示,87%的大学生认为是很有必要学习历史以及铭记历史的。而且他们学习了解历史的渠道也有很多。课堂教学、历史类书籍、电影电视是他们了解历史知识的三大重要渠道,其次还有生活中的口耳相传、网络上获取以及通过对历史遗址的游玩以及对文物的浏览等。由此可见,社会还是提供了很多有关方面的资源的。而且电影电视、报纸书刊、网络媒体等也成为了人们获取相关历史知识的重要媒介。
在被问及“您最喜欢那一类的历史文化知识?”36.64%的被调查者选择政治类的,其次是科学文化类,占29.01%。再者是生活类,、占26.72%。而经济类只占到7.63%。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预期中经济类的应该占的比重比较重,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经济这个问题太常被人们提起,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甚至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全都是这些内容。人们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而较为高深复杂的经济领域又往往被束之高阁,好像只有专业人士才能领会一二。跟一般人有着一定的距离。又何况是仍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呢?而且就我个人的感受。在中学所接受的历史课程教育中,详细说来是历史课本上,到底也是科技文化以及生活类介绍的比较生动且详细。所以,历史教材的编订者是否也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呢?
接下来就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前途呢?”其中57.25%的被采访者回答的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39%的被调查者回答的是“提供借鉴,启迪人生。”而只有3%的人认为学历史没有什么用处。总的来说,他们还是肯定了学历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现实意义跟创新精神问题。例如“您对您家乡的历史了解吗?”“当国家遇到灾难时你会怎么做?”“您对国家未来的前途持什么态度?”其中83.21%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被问及有关国家安危,国家前途相关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还是表明他们还是非常爱国的。我想这与中华民族延续传承至今的爱国精神以及家国意识密不可分吧。而且历史也有很大的功劳。
通过这次毛概社会调差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历史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们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第五篇:毛概社会实践论文(范文模版)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我们班的班团干组织了一次团日活动,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去学校附近的一所敬老院关爱老人,那天下午两点我们在科教楼前集合,提着水果和包饺子的材料,步行前往夕阳福敬老院。
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我来到了目的地,我们讲同学们分为两批,一批去五楼包饺子,剩下的同学就陪老人聊天,而我被分配包饺子,从洗菜、切菜、拌菜,再到包饺子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在这过程中与同学之间培养了感情,享受到了其中的快乐,还分享了包饺子的方法,非常快乐与充实!包完饺子后当然是煮了,煮饺子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班的团支书,我呢,就在一旁观看与学习怎么煮饺子,原来煮饺子不难,只是要一点耐心,饺子煮好后,我们就帮着分饺子到老人的碗里,然后我们一个个拿着老人的碗送到他们跟前,一勺一勺喂到他们嘴里。与老人的交谈过程中,我觉得老人们都很需要人来照护,在敬老院里很多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还了解到他们的饮食也不是很好,他们说都几乎都没有肉吃,看着他们大口大口的吃着我们包的饺子,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到了要告别的时候,都显得有点依依不舍。就这样我们告别了敬老院的老人,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感受很深,这样的老人普遍存在,但是却没有子女赡养,我真的觉得他们很可怜,而我的爷爷奶奶早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我而去,今天能关心别人的老人,让我心里也有少许的安慰,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这句话说得这样,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建设良好的社会了。早在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我这次的实践就体现了其中的诚信友爱这个方面,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我从这次的实践中了解课本中所说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意义重大。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深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