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19:1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

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

祁绍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县于2003年4月份成立了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为股级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四人。成立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后,铁岭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将我县绿色食品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2003年,我县绿色食品仅有凡河精制米有限公司绿色精制大米一个品种。发展到2005年8月,已有绿色食品企业5家。分别是铁岭方兴绿色精制米有限公司的绿色精制米,铁岭市豆中宝调味品有限公司的绿色干酱,铁岭县绿源山野菜加工厂的绿色刺龙芽,已获得绿色食品标识。今年已申报年末能批下来的有铁岭市宏润米业有限公司和铁岭精工米业有限公司的绿色大米。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绿色大米占水稻面积的7.5%,干酱年生产量达到300吨,山野菜刺龙芽年产量1000吨。无公害农产品到今年8月末,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个,面积50万亩。占粮食耕地面积的42%。产品认证达20个,计划到年末还有15个农产品通过认证。

在近三年的发展中,铁岭县在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全省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之一,200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市8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实践中我县绿色食品生产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域环评工作行动较快

从2002年8月起开始抽样,2003年12月验收合格。

二、绿色食品绿标申请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进展顺利

在抓无公害食品的工作中,通过宣传、动员、引导、下达任务指标,使一些企业和乡、镇有了较高的认识,对本地区的优势农产品有了很好的认识,力争创品牌,创优势农产品。如熊官屯乡政府对抓无公害食品特别重视。通过熊官屯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熊官屯乡无公害农产品协会两个申请单位。对优势农产品进行了品牌的注册“聚宝”牌无公害鲜食葡萄,“双怡”牌蔬菜标识。在参加省农展会上获得优质农产品证书。全乡产地认定面积,在年末能达到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以上,认证产品达15个。在抓绿色食品中,主动同龙头企业沟通,以企业运作,政府搭桥,做好服务为宗旨。帮助企业落实生产基地。如方兴米业有限公司,在年初落基地时有困难,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人员主动帮助到各个村落基地,落实实验生产基地,使企业非常感动。

三、加强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管理

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中,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识与监管同步”的方针,抓认定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对获证产品和企业(产地)实行年年抽查,检查制度;对标志的印制、使用和登录加大跟踪力度;定期检查认证质量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在工作中熊官屯乡无公害农产品协会,创造出了好的经验和典型。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本基地召开了全省的管理现场会,对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表扬。

四、注重了农业标准化的培训工作

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和实现优质优价。

虽然铁岭县绿色食品工作排在全市各县(市)区前头,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如下;

一、没有发挥资源优势,生产总量不足

目前铁岭县的优势资源没有全面的发挥出来,粮食作物只是水稻在绿色大米和无公害大米方面有生产面积和加工的企业,而且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为其它农产品的发展带个好头。但蔬菜方面,还没有企业获得绿标,无公害只有认定,没有实质性的管理好,认证的产品也少。玉米、大豆、水果、畜产品认证的较少。

解决措施:无公害农产品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绿色食品要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

二、标准化生产不完善,推广工作较难

现阶段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还较少,使之推广工作没有依靠。

解决措施:在工作中要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和农业标准化发展区域布局要求,以产地(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消费水平的差异,不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使认证农产品销售不畅

由于地区消费水平,市民经济收入的水平低等原因,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没有充分体现。加之市场准入制的实施尚需一定的时间,在铁岭市场上不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

解决措施: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积极通过农交会、绿博会等农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大力推动和推广认证产品。全面树立我县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农产品产销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农产品集散地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专销网点,柜台和展示区。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公共传媒,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流通。

四、规范生产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还不够到位

由于工作经费的原因,对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还不能完全到位。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工作量大需要各级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

解决措施: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要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和实现优质优价。

五、政府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绿色食品工作开展时间短,相应的乡、镇一级没有对应的管理单位,年终考核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所以乡、镇政府有的没有完全重视,申报的企业和个人不能全力支持,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进度缓慢。

解决措施: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运作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立足县情,发挥农业资源优质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县委、县政府要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同时要创新机制,将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要以标准化生产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验收的基本条件。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奖励范围。要积极争取将鲜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尽快纳入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减免过桥过路等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要实行全面认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申报。对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政府要做好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六、认证资金不足是制约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在个别乡镇一些职能部门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过程中,由于认证资金的不足,使一些该产地的农产品不能进行产品认证,使我县的农产品认证速度缓慢。

解决措施:因为无公害农产品是政府的强制性行为,建议乡、镇政府拿出部分资金进行产品的认证,加快我县“绿色富县”的战略步伐。

七、机构设置有待改革

绿色食品管理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是完全的政府行为,由于股级单位的制约,使各个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了工作的方便,政府是否考虑绿色食品管理部门的级别。另外应配备交通工具,工作经费应给予支持。

总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铁岭县政协主席

二00五年九月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产业是符合世界食品消费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产品安全与市场竞争力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步伐,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及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绿色食品产业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和巨大潜力。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是适应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绿色食品在生产上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无污染食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名牌加绿标等于精品”的概念已得到广泛的认同,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后效益有明显增长,发展绿色食品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精品农业转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现实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农产品“绿色壁垒”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把优质名牌农产品努力培育成绿色食品,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一条广阔的“绿色通道”。

我省自1990年起实施农业部统一部署的绿色食品工程以来,已累计开发了茶叶、啤酒、罐头、鲜果、粮油、干果、酱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产品29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绿色食品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得到了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水平还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不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发展绿色食品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我省地理条件优越,经济比较发达,农业自然资源丰富,食品工业基础良好,具备较好的绿色食品发展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实施《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按照全省农产品安全与市场竞争力会议精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扶持和配套,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发展生产基地,逐步优化产品结构,壮大绿色食品的产业化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体目标是:从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按照市场牵动、科技先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十五”期间,力争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75个以上,其中粮油类10个,蔬菜类15个,水果(果品)类10个,畜禽(肉奶蛋)类15个,茶叶类15个,水产类10个。在此基础上,设立8-10个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县,引导、示范、推广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到“十五”期末,要有150只以上的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全省优质名牌农产品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以名牌加绿色食品标志来培育壮大农产品精品队伍,进一步加快我省精品农业大省的建设步伐。

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点环节

(一)扩大宣传,引导消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舆论工具和会议、展销以及印发资料、咨询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活动,宣传绿色食品开发的意义,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强化社会各界的认知。以优质名牌绿色食品宣传为重点,扩大绿色食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通过以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开辟绿色通道为内容的“三绿”工程,提高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积极性,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为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建设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确定绿色食品的主导品种,发展区域特色名牌产品,建设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与农业生态县建设、“菜篮子”工程、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外向型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实施,逐步推进,形成群体规模,依托基地培育和扶持一批生产和销售龙头企业,逐步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基地建设实行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生产者、农业龙头企业等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助。在积极鼓励食品企业和工商企业投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农业发展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资

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十五”期间,对通过考核评定的省级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县,省政府将给予每个县20万元的奖励,各市、县财政也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以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区域化发展。

(三)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名牌战略的实施,鼓励企业创立名牌绿色食品,发挥品牌效应,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培育营销队伍,创新经营机制,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有计划地在绿色食品主产区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或依托省内外农产品龙头市场,设立绿色食品专区。在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的超市,设立绿色食品专柜,并逐步通过超市的连锁机构扩展到城乡市场。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食品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资金,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国际化进程。

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增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后劲。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推广体系和高效的开放型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加强绿色食品技术研究,引进和开发一批符合要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搞好栽培、饲养技术配套,研究与开发绿色食品专用生产资料。注重绿色食品特有的要求同先进科技的有机结合,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生产、加工环节,提高科技含量。组织制定我省绿色食品种植、加工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技术培训,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

(二)制定和实施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指导、引导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目前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有力地促进和带动效益农业发展的绿色食品企业,优先列入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有关税收、用地、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从今年起,浙江省名牌中农业农产品的认定,原则上应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省政府对申报标志所需费用给予一定补助。

(三)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的领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既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必要的开发工作班子,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和鼓励生产和经营企业开发绿色食品。加强绿色食品管理队伍建设,各市要尽快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并在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一年七月十六日

第三篇:大兴安岭地区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调查报告

大兴安岭地区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调查报告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资源以及政策优势,更快更好地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强省?带着这个问题,省绿办、中心调研组,深入到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些县(局)、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不仅比较全面掌握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情况,而且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相对全省而言,大兴安岭地区绿色食品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底,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仅有2家,绿标产品3个,销售收入5340万元。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后,大兴安岭地委和行署切实把绿色食品产业上升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开发,实现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2005年,全区绿色(有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9亿元,产量12.6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815.7%和745.6%。一是原料基地层次不断提高。根据全区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特点,积极发展各类有机食品基地。目前,全区省级以上的绿色食品基地已发展到20万亩,其中,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种植的大豆9.1万亩,占45.5%。同时,有机山特产品和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全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正迅速由种植业基地向养殖业、山特产品基地延伸,由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向有机食品基地方向发展。二是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新产品,已形成北奇神茶、松果粉、有机农产品、精淀粉、野生浆果、野生珍菌、野生山花、野生山菜、鹿产品、蜂产品、保健酒、饮料共12大系列358个品种,并涵盖了绿色农产品、山特产品、畜禽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多个领域。三是优势特色产业异军突起。2005年,全区黑木耳养植小区发展到106个,规模达到1.1亿袋,产量达到3500吨,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分别比1999年350%、260%和600%。同时,野生浆果等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2005年野生浆果采集量近1万吨、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分别比1999年增长500%和520%。鹿存栏1.7万头,比1999年增长750%。四是“绿色加工航母”初步形成规模。坚持用大农业观点开发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用产业化模式推进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加工航母。目前,全区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4家,比1999年增加6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2家,其中,北奇神集团辖企业22家,资产达到4.2亿元,年产值近5亿元。在64家绿色(有机)加工企业中,从事种植业加工的4家、养殖业6家、食用菌28家、野生浆果16家及其它企业10家,呈现出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势头。2005年,全区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量6.6万吨,比1999年增长450%。五是“兴安”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目前,全区共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已达109个,其中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01个,不仅居全省前列,在全国地市级也处于领先的位置。同时,3户企业、4种产品获得国家“QS”认证。在取得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中,有2个获得省级著名商标,有6个获得省级名牌产品,大兴安岭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正逐步叫响国内外市场。六是综合效益越来越突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吸纳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林场下岗职工,成为林区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一条重要途径。2005年,全区直接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人员达到8000人,间接安置富余人员40000人,拉动农民和林场职工纯收入达到120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34元,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坚持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面临日益严重的“林危”现实,大兴安岭地区地委、行署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发挥优势,不断调整和深化治危兴林,重振林区的新思路。他们认为,尽管森林工业面临挑战,但也充满难得的机遇。开发建设时间晚,生产区域远离城市和工矿,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程度轻,水、土和大气都维持较好的自然水平,全区大部分地域仍处于良好的自然原始生态,是世界上少有的一块全境无污染的净土,是最敢叫响绿色食品的地方。

在吃透区情的基础上,他们以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基地为目标,确立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新型林区”的发展战略。为了保证这项战略的有效实施,一是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全区层层成立了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组长,吸收相关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的汇报,切实解决绿色食品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几年来,地委和行署始终都把这一工作作为重点,由各级领导挂帅,组成专门班子,实施专题推进。二是坚持有人干有人管。成立了大兴安岭地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办公室,列入政府序列,配备得力的班子,配强工作人员。县区局也大都设置了专门办事机构,并做到了“三有”,即有专门编制、有办公经费、有办公地点,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纳入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大兴安岭的现实基础和潜在优势,各县区局在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都把绿色(有机)食品发展作为重点统筹考虑,制定了本地区绿色食品的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重点发展。

2、坚持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一是坚持区域化发展。按照资源、环境和地域特点,他们把全区划分为4大板块基地,即沿江区,以种植绿色麦、豆、薯、瓜菜为主,适度发展绿色畜禽业、冷水珍贵水产业和山产品采集业;内陆区,重点发展黑木耳、猴头等食用菌栽培和山野果、山野菜采集及绿色畜禽业;交通沿线区,重点发展马铃薯、优质麦豆、矿泉水、食用菌、山野菜、野生浆果生产加工基地和特色果菜生产基地;岭南农业综合开发区,重点建设薯、豆、麦、杂粮、绿色畜禽等绿色食品原料和种子繁育生产基地。二是坚持特色化开发。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开发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产品,已初步形成了黑木耳、野生浆果、松果粉、鹿业、保健品、野生浆果饮料饮品、有机饲料等生产基地。一些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比如,黑木耳,全区20万袋以上的规模养植小区发展到120个,1.2亿袋,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0.42万吨,销售收入1.6亿元。三是坚持机制化经营。强化契约联结,通过契约经营形式,不断调整利益联结关系,实现多赢,生产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订单达到了95%以上;突出服务联结,大多数企业通过“包技术”、“包贷款”、“包部分生产资料”等服务手段,强化与基地的利益联结。在此基础上,富林科技开发公司、绿源峰业有限公司、兴安有机食品公司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资产联结、资本联结等方式,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新跨跃。

3、坚持用高标准和先进机制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加工“航母”。一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引资、改制和政策吸引等各项措施,促进了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目前,全区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民营企业已发展到4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5家、内外资联营企业7家、本地民间投资企业36家,这些企业起点高、机制活,已成为拉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大力整合产品品牌。围绕北奇神等强势品牌,积极整合同类产业产品,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共有22家企业、160种产品使用北奇神著名商标,北奇神集团总资产已达到4.2亿元,年产值近5亿元,成为在省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的“绿色航母”,品牌资产、商标资产不断得到利用和发挥。三是大力开发新产品。紧紧围绕国内、国际市场,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推进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目前,在已开发的12大系列358个品种中,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占30%以上。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公司和兴安有机食品公司与哈尔滨、大连的科研单位、大学建立长期协作关系,每年至少开发1—2个新产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占到总产品的50%以上。

4、坚持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为目标建立现代营销网络。一是立足本地,积极培育区内市场。充分发挥各区县原产地优势,在全区建立了13个木耳、浆果、山野菜等绿色(有机)食品集散地,年销售近2万吨、近3亿元。去年,行署投资100多万元,在加格达奇区的繁华地段兴建了绿色食品展销中心,承担全区绿色(有机)食品的展示、宣传和销售功能。目前。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已接待大规模中外领导、客商团组75个,人数达到3200人次,现场直接销售达230万元,同时,通过现场接洽,带动企业签订合同30项,金额达1200万元。二是眼睛向外,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近年来,地委、行署以及地区绿办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组织全区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展会平台推介企业,宣传产品。先后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展销活动28次,合同履约额达到2.4亿元。今年哈洽会,他们组成了71人参加的展销团,参展

产品达10大系列238种产品,签订合同协议32项,签约金额近2亿元。三是依靠企业,建立现代化的销售网络。几年来,他们注意集中发挥大兴安岭珍贵、稀奇绿色(有机)食品的优势,通过进入超市经营,建立窗口市场等形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公司以大中城市超市为核心,通过委托、代理、合作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3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销售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2005年,全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省外销售额2.2亿元,比1999年增长9倍。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已销售到28个省、市、区(包括台湾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5、坚持用得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几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注意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出台新政策,全力保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去年,地委、行署专门下发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发展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奖励办法》。规定: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经绿色食品办公室认定后,单个产品地区补贴认证费50%;系列产品中每个产品补贴1万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国家QS认证的,地区给予一次性补贴5万元。对具有带动作用的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种植规模在5000亩以上),就地加工和形成规模的企业,经绿办认证后,每亩地区补贴10元。对建立年加工黑木耳100吨以上的企业,经绿办认证后,购买加工设备用款的20%,由受益地政府给予投资;对专项投资建立黑木耳销售集散地的企业,年销售量1000吨、税金100万元以上的,地区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的20%给予投资。对加工野生浆果2000吨、缴纳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形成加工能力的基础设施投资,经绿办认证后,地区一次性投资20%。

三、几点思考

大兴安岭地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取得显著成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重要保证。几年来,大兴安岭地委和行署始终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来抓,作为治危兴林、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切实纳入领导的日程,做到了真抓真管真干。

启示之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重要前提。几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有机食品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确立了打造有机食品产业强区的奋斗目标,从而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促进了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利用的最大化,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

启示之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是重要手段。他们注意抓主要矛盾,攻重点,破难点,紧紧围绕增加总量,提高层次;打造航母,叫响品牌;开拓市场、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确保质量这四大产业发展关键点,不断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集中力量,搞好突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协调发展。启示之四,充分调动好两个积极性是关键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增加农民收入上,增加企业效益上,促进社会发展上,积极运用政策等作用调动企业和农民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引导企业和农民通过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加快致富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林区。

启示之五,建立一支得力的队伍是坚实基础。区和县(区)有专门的办事机构,乡镇一级有人专门的抓,确保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在全区每个层面,每个角落都有人管,有人干。

同时,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凡是确定下来的事情,都坚持逐件、逐项地落实、落靠,以实效、实绩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

第四篇:西安发展绿色食品的调查与思考

西安发展绿色食品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结合西安市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探讨发展绿色食品对西安“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从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出发,西安市始终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出口、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有绿色食品企业24家,绿色食品产品48个,受到保护的农田面积32万余亩,年产量36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在产品种类上,形成了以果、奶为主导,饮料、酒、保健品、生产资料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绿色食品出口产品中,西安市秦美食品公司的猕猴桃原汁出口加拿大,周至县的绿色食品猕猴桃出口英、德等国,西安银桥股份有限公司的奶粉出口欧洲、西亚等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中,已有水果种植、畜牧养殖等基地4个。全市绿色食品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科技作指导、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有效模式发展。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结合西安实际,西安市绿色食品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效益为重点,以提高绿色食品竞争力为目的,以开发具有西安特色的精品为手段,以构筑绿色食品生产和监督体系为保障,将绿色食品发展成为西安市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西安市应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建立健全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力争2年内在所有郊县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并有专项扶持资金。着力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做到“三突出”:一是突出自然特点,二是突出产品优势,三是突出规模效益。建立和扩大4个基地,即绿色食品水果及加工基地,以周至县猕猴桃基地为主,辐射户县、灞桥等猕猴桃栽培区;绿色食品畜牧饲养加工基地,以临潼区为主,辐射未央、高陵、户县等养殖区;绿色食品特色农作物基地,以户县为主导,辐射长安、周至等农作物栽培区;绿色食品蔬菜基地,以蓝田为主,辐射市属各县。

选择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初具规模、产品质量信誉高、管理和加工技术先进、具有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有力措施,抓好绿色食品乳制品加工企业————西安银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食品猕猴桃深加工企业————西安市秦美食品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肉制品加工企业————西安市方欣食品有限公司,以及绿色食品净菜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完善支撑服务体系,逐步加以推广,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搞好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对绿色食品的营销环节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在我省率先成立第一家绿色食品专营公司————西安鼎天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有效的绿色食品产品营销网络,畅通绿色食品产品流通渠道,创立西安地区在绿色食品销售方面的特色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吸引客商,壮大市场。

[发布日期:2003-6-19]

第五篇:绿色食品的调查问卷

绿色食品调查问卷

1.什么是绿色食品?

A、种植期间无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B、有较高叶绿素含量的产品

C、必须经过专门认定并授予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D、只要是无污染的食品就行 2.知道绿色食品标志吗? A、知道B、不知道

3.买东西是注意观察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吗?

A、有B、只注意生产日期C、认识此标志但不太在意 4.绿色食品标志的两大特点:(多选)

A、依照标准认定B、以是否绿色,是否健康为准绳C、依照法律管理 5.绿色食品分为哪两个等级?

A、A级和AA级B、AA级和AAA级C、AAA级和AAAA级6.在你印象中,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A、更健康安全B、更环保C、更营养D、没什么区别 7.你觉得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价格高多少能够接受?A、10%以下B、10%~20%C、20%~30% 8.你觉得绿色食品真有宣传的那样绿色优质吗?A、有B、不一定C、没有 9.您对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食品放心吗?

A、很放心B、基本放心C、不放心

10.了解绿色食品的途径:(可多选)

A、从电视广播上了解B、从报纸杂志上了解C、从其他途径

11.对绿色食品的接受程度:

A、喜欢,十分愿意接受B、可以考虑是否购买C、不考虑购买D、根本不了解 12.同等位价的产品是否首先考虑选择绿色食品?

A、是B、否

13.如绿色食品售价高于同类产品,是否考虑购买绿色食品?A、是B、否

14.您觉得绿色食品发展前景如何?

A、很大B、一般C、短期内可能发展较好D、不确定 15.您对绿色食品发展有什么要求?(可多选)

A、品种类别增加B、技术提高,价格降低C、普及到日常生活D、营养增加

下载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健康绿色食品调查问卷

    健康绿色食品市场调查问卷尊敬的各位: 您好!我们是××大学的学生,我们在做一份关于绿色食品的消费调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绿色食品也成为了......

    绿色食品消费调查问卷

    绿色食品消费调查问卷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与此调查。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对待绿色食品消费的态度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按照您的实际情况......

    加快建设文化名城 全力打造魅力铁岭

    加快建设文化名城 全力打造魅力铁岭 ——对加快铁岭文化名城建设的思考 关 爽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文化力”的较量。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是......

    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环境

    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环境 一、资源环境 漳州地处南亚热带,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暖湿润,是天然大温室,生物品种多样,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002年全......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一种新兴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对现代农业发展正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绿色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耕种......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

    浅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摘要: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日期:2008年3月11日来源:省绿办 作者: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