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导读)2

时间:2019-05-12 19:0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1(导读)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1(导读)2》。

第一篇:4.1(导读)2

泽州二中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高二年级地理学科组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 张悦审核人:刘杰序号:27

班级:组名:姓名:日期:2012年月日

【课标要求】

1.掌握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4.认识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重点难点】

1.掌握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2.明确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知识链接】

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为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2.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

3.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蓄业等,由于其产品保鲜期较短,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3.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例如,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农业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培育,机械化耕作,化肥的广泛使用及科学的灌溉技术,可使产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提高播种效率。农业保鲜技术的发展(冷藏/保鲜船/车)

5.工业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与农业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我国的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对于农业的发展就比较有利。劳动力:劳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之一,没有充足劳动力就不会有集约和发达的农业,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未发展到全部机械化,例如,水稻种植业,旱作谷物农业等,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6.地价:地价水平也决定着该地区的使用与价值,如果地租过高,就不会有人考虑在此种地,发展大规模的农业。技术条件

1.良种: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化肥: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很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寿命;

3.机械:用农业机械代替手工播种和收割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获取更大的效益。

4.灌溉:科学的灌溉技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决定。如:以色列缺水,发明了滴灌的方法。【新课预习】

1..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达_____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__________。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____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主要种植玉米、_____、水稻等粮食作物。在地理条件_________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__________生产。4.存在问题:__________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__________、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5.具体表现:__________、黑土退化严重、__________盐碱化和__________加剧等。

6.采取措施:改善农业_______,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__________、生态效益的统一。7.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平需求市场,继续强化_________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_________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__________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__________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第1页(共2页)第2页(共2页)

第二篇:名著导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名著导读

考试说明:识记课表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常识。考试范围:

《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列佛游记》 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作者: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主要内容: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写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駰国等地的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现实,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3、主要人物形象:

格列佛是一个有质疑精神、聪明机智、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4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①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②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③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④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6、艺术特色: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好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7、阅读感受:①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③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④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水浒》:反抗封建保证的英雄传奇

1、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 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 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 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5、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7、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8、艺术特色(成功之处)(阅读感受)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相关练习: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一、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二、主要内容: 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三、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里,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了一个无产阶级战士。

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既是作者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四、写作特点:

1、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2、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3、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4、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五、经典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名著背景: 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

2、中心思想: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1770—1827),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德国音乐家。

性格: 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托尔斯泰(1928—1910),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4、写作特点: 采用了大量的引文,抓住传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名人传》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时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5、阅读感受:

1、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2、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一、思想内容

《骆驼祥子》是以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二、主要人物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洋车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中年妇女。

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刘四——残忍霸道的车主。

曹先生——旧社会较为正直和进步的小知识分子。

孙侦探——诈骗祥子,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

三、推荐理由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吃人的社会;

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四、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明确: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五、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起三落

(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六、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第三篇:党章导读

党章导读

(2016年5月13日)

按照区委学习安排,我对学习党章作简要导读。

一、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

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它集中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约束力,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效力。

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同志要把学习党章作为第一课,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总书记还于2012年11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进一步提出要求。中央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明确指出: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通过全面深入地学习党章,引导全体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以党章为根本标准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努力把党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党章的发展历程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纲,党的二大制定了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建党95年来,党先后制定了1部纲领、17部党章。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党章的发展演变,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从诞生到发展、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我们党能始终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章的发展完善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达到新高度。十八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在党章中完整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内容写入党章,并对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干部的要求作了充实。通过这次修改,党章这个党的总章程更加完善,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三、十八大修订的党章主要内容

现行党章分为总纲和具体内容两大部分,大约2万字。

党章总纲,是整个党章的总则和灵魂,是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表现。党章总纲,对于外部而言,是党公开树立的一面旗臶;对于党章其他部分而言,则是一个总则,统领着整个党章。

从我们党的情况看,七大之前的党章没有总纲部分。七大把总纲写入党章,开了各国共产党党章的先河,扩大和充实了党章的内涵,使其更具指导意义。这种形式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并一直保留至今,成为了我们党党章的一个显著特色。

经过十八大的修改,现行党章总纲扩展至6000余字,重大问题表述上更为科学,内容与结构上更为完善。主要内容有:

1.关于党的性质。现行党章继承了十六大党章总纲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即‚两个先锋队‛)。在此之前的八十余年间,我们党的根本属性一直表述为‚一个先锋队‛,即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个重大改变,进一步扩大和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2.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现行党章在十七大党章总纲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定位,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此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贡献。它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党章在十七大党章总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概念。同时,把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在总纲中作了完整表述。这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4 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4.关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四项基本原则。现行党章关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与十七大党章总纲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现行党章总纲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伟业。

5.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现行党章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新认识,对总纲中相关部分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6.关于党对军队、民族、群众、统战及外交工作的领导。在这些方面,现行党章与十七大党章总纲在表述上保持了一致,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申了党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重申了党与各界人士共同奋斗的决心,重 申了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立场。这有利于使外界认识到,我们党在重大问题上的观点、立场,是一贯的、连续的。

7.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现行党章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容。这些新内容,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反映了党的建设新成果与新经验,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具体内容有11章53条。

第一章‚党员‛。对党员的性质,申请入党人的基本要求,党员的义务、权利,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入党宣誓,预备期党员的教育情况,党员的退党、劝告退党,自动脱党,除名等问题作出规定。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党章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6条基本原则。

第三章‚党的中央组织‛。对党的中央组织产生、职责、任期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作出规定。

第四章‚党的地方组织‛。对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大会的召开,代表大会的职责等作出规定。2016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对基层组织组建、任期、基本任务作出规定。中央还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设臵、职责、选举等作出规定。

第六章‚党的干部‛。对干部的本质、选拔任用标准、程序、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2015年,中央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7 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七章‚党的纪律‛。对违纪党员的处分的种类、处理程序作出规定。2015年,中央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纪检机关的设臵、任务及上级与下级纪检机关的关系等作出规定。

第九章‚党组‛。对党组的设臵、职责等作出规定。2015年,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作出具体规定。

第十章‚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对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党与共青团的关系作出规定。

第十一章‚党徽党旗‛。对党徽党旗的颜色、图案、性质及使用要求作出规定。

四、学习党章的体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首先学好党章。要注重搞好‚四个结合‛:

一是要把学党章与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系列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系列讲话对党章中所包括的党的理论、纲领、宗旨、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主张和重要制度,都作了非常深刻而系统的阐述。把这两方 面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党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把这些内容和要求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二是要把学党章与学习党内其他法规制度结合起来。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党内其他各种法规制度都是党章的细化和具体化,都是依据党章制定出来的。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党章,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其他各项法规制度在整个党内法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执行这些法规制度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各种其他法规制度,我们可以更为具体地理解和把握党章的要求,并按照这些体现党章内容的具体要求来进行自身修养。

三是要把学党章与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总书记强调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有问题意识。一是工作中的问题,如是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在工作中真正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等。二是党性修养方面的问题,在纪律观念、宗旨意识、思想方法等方面还有哪些不足,还需要按照党章要求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三是所在党组织在党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如党内生活是否正常,是否有实效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找准了问题,学习才能有针对性,才能真正起到学习的作用。四是要把学党章与开展党内生活结合起来。学党章本身就是党内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它和党内日常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融入日常党内生活之中,才能够使这种学习常规化、制度化,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通过学习贯彻执行党章,严格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第四篇:矛盾论 导读(范文模版)

《矛盾论》导读

《矛盾论》是毛泽东集中论述唯物辩证法的著作,特别是完整而严谨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如果说《实践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那么,《矛盾论》则是从辩证法的高度再次论证了这个基本原则。《实践论》、《矛盾论》不仅为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统一和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因此,《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问世,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

一、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

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极力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拒绝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否认具体地分析中国社会各种复杂矛盾及其特点的必要性,根本抛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们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并当作千篇一律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不懂得中 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不懂得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结果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社会处于历史转折的紧急关头,国内外各种矛盾纷繁复杂,斗争尖锐曲折。有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有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与汉奸、亲日派之间的阶级矛盾,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有日本帝国主义与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空前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要求我们党必须对中国社会状况作出全新的分析,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出全新的判断,以便制定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要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全国人民去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要完成这样一个历史使命,就要求全党必须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着的严重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客观要求,毛泽东写作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并于1937年7、8月间到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矛盾论》是其中一个部分,原题目为《矛盾统一法则》。1952年4月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时名为《矛盾论》。

二、逻辑结构和基本原理

《矛盾论》分八个部分:引言、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 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结论。

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引言部分,说明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毛泽东开宗明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在研究这个法则的时候,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现在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目标。

其二,两种宇宙观:这是全文的总论。毛泽东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毛泽东阐述了两种宇宙观的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认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 的地位等部分。

矛盾的普遍性:研究矛盾的普通性是为了更好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者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已经应用在人类历史的分析和自然历史的分析的许多方面,应用在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变革的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

矛盾的特殊性:这是《矛盾论》中非常精彩的一章。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说明矛盾特殊性的五种情形。①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运动中的每一个过程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③每一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具有特殊性;④每一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⑤每一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也具有特殊性。毛泽东强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

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 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而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一切矛盾都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反映矛盾诸方面相互关系的两个基本哲学范畴。毛泽东明确概括了矛盾同一性的科学涵义,并进一步论证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说明二者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毛泽东特别说明,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进一步分析矛盾的斗争性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说:“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这个道理使我们懂得,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共产党人必须揭露反动派所谓社会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等等欺骗的宣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使人民懂得,这不但是完全必要 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整个人类的历史和苏联的胜利,都证明了这个科学的真理。毛泽东专门说明,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的情况,不应当将上面所说的公式不适当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则因矛盾性质不同而不相同。所以,“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结论:毛泽东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毛泽东阐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特别强调认识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认为“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学习《矛盾论》要把握的基本原理有:

(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尝试着概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其概括为“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 基本特征;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将其概括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并初步揭示其对立的根源。毛泽东则从更高的层面将其概括为“两种宇宙观”的对立,并系统地论述了二者对立的根源,描述各自的思维特征。

毛泽东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与此相反,辩证法的宇宙观则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就是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用 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一切事物。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特别强调:“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样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揭示出两种宇宙观对立的实质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毛泽东认为,学习辩证法的目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毛泽东重点研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特别是花费大量笔墨来论述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辩证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只有理解这个道理,才能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精神实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恰恰在于背离了这一基本原理,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因而都抛弃了辩证法。

(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研究矛盾地位的特殊性问题。恩格斯说:“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列宁也曾提出:“善于从发展路线或链条中抽出最重要的环节。”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尽管提出“主要矛盾”和“矛盾之主导方面” 的概念,但没有对其内涵作出明确规定,也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证。毛泽东在分析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体系的基础上,不但明确提出作为哲学范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详细论证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联系和转化的相互关系,说明研究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起着主要的、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就是非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可以带动全局,其他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抓不到主要矛盾,就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所以,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则。当然,强调抓主要矛盾,并不是说可以忽略非主要矛盾。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固然规定和影响着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是,恰当地适时地解决好非主要矛盾,也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适当考虑次要矛盾。毛泽东还指出,矛盾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原来的主 要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了,而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另一种情况是,原来的主要矛盾虽未解决,但由于条件的变化而下降为次要矛盾的地位,其他矛盾则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两种情况都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来。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估计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且根据这种变化而坚定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

(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都有一些重要论述。30年代的苏联教科书对这个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用了他们的一些观点,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具体阐述了这一基本原理。毛泽东明确概括了矛盾同一性的科学涵义。他指出:“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毛泽东列举了大量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如生与死、上与下、福与祸、顺利与困难、地主与佃农、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等,详细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毛泽东特别重视对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的条件的研究,指出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现实的、具体的 矛盾,所说的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转化,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的。离开一定的条件,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矛盾。“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这样就把矛盾同一性的思想奠定在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之上。毛泽东又进一步论证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指出二者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在于: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联系在于: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毛泽东又特别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与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变动状态的观点相联系,发挥了列宁的观点。列宁认为:“对立的统一(一致、同

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这是因为事物所呈现的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运动状态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事物的运动处在相对静止状态 时,只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呈现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事物的运动处在显著运动状态时,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便显现出显著变化的面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显著运动状态,而矛盾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通过显著的运动状态而解决矛盾。因此,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面论述,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列宁提出的“说明和发挥”的任务,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当代启示和重要意义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最根本是要学会正确处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浴血奋战得出的基本结论。如果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论证这个基本原则,那么,《矛盾论》则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论证这个基本原则。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过程,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认真学习理论,解决好全党对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是实现“相结合”的根本前提。回顾我们党历史上所犯几次严重错误,其重要根源是理论准备不足或整体理论水平不高。所 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必须善于重新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第二,全面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国情,是实现“相结合”的重要条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符合一般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但是,中国作为一个特定的国度具有特定的国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力图做到几个相结合:即坚持普遍原则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基本理论与勇于探索创新相结合,继承前人经验与总结新鲜经验相结合等等。第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失败到成功多次反复的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两大历史飞跃;作为两大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前进途中还会出现大量的问题和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依然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活力。

第五篇:史记导读

《史记》导读

《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著,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博学多闻,遍游名山大川,曾从当时著名学者孔安国学过《尚书》等,其父司马谈立志要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无奈生年有限,遗命司马迁完成。元封三年,迁为太史令,主管文史资料和天文历法,五年后,着手撰写《史记》。然世事难测,天汉二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迁向武帝表示应客观评价李陵功过,因而身陷囹圄,惨遭宫刑。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凌辱,司马迁不堪此冤,甚至想离开人世,但想到自己的史书“草创未就”,不甘心半途而废,权衡之后,决心忍辱苟活也要完成自己的事业,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史记》的写作,直至临终才搁笔。

以个人力量编写纵贯中国整个上古时代的通史,几千年来,无出其右者。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人格的魅力作为抑扬的标准。例如对于失败者项羽,司马迁赋予了种种悲剧英雄人格力量,写项羽之神勇,诸侯将“莫敢仰视”,写虞姬项羽之别,悲歌和应,更是千古离别之冠,赚尽诗人才子笔墨,荡尽失意之人哀肠。这使《史记》不仅成为史书之典范,也是不朽的文学名著,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整部《史记》,帝王将相无数,英雄豪杰无数,鸿儒硕学无数,司马迁“想见其为人”的,唯有孔子与屈原,司马迁欣赏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魄;屈原的遭遇,与己身之遭遇同病相怜,其恢宏之辞章,也为司马迁所向往,融入历史的写作中,使其成为一幅瑰丽雄浑、荡气回肠、悲天悯人的历史画卷。

《史记》原为完帙,但在流传过程中却有残缺。《汉书·司马迁传》云《史记》“而十篇缺,有录无书”。元帝、成帝时,褚少孙补作的部分,均冠有“褚先生曰”字样,颇易区别。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亦非全出自司马迁之手,但绝大部分是司马迁的手笔,基本上保留了《史记》的原貌。现存《史记》有三家注,即南朝刘宋裴骃的《集解》、唐司马贞的《索隐》和张守节的《正义》。三家注原先各自单行,自北宋始将三家注散列在正文下合为一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有点校本。

《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李少雍曾指出:“《史记》纪传体同小说发展的关系特别密切,对我国小说传统风格的形成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学术界已有前辈学者撰文揭示《史记》对唐传奇、宋话本、《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的影响。对于一部志怪小说《聊斋志异》,我们很难在其中找到同《史记》相同或相似的人物形象,因为它们各自的隶属题材就决定了它们的描写对象会截然不同。而对于历经十次乡试的蒲松龄来说,在“以文取仕”制度的背景下,《史记》作为正史对他的熏陶可谓深矣,况司马迁遭受腐刑的个人不幸,对屡次落第的蒲松龄来说很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史记》与《聊斋志异》,一部人史,一部鬼狐史;一部正史,一部野史,虽然两者之间看似“貌离”,个中却不乏“神合”之处。

一、褒贬精神的影响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似,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在《史记》中,司马迁敢于坚持真理,秉笔直书,该褒则褒,该贬则贬。对真、善、美给予热情的赞美歌颂,对假、丑、恶给予无情的揭露批判。在《孝文本纪》中,写汉文帝办事以国家、百姓为重,称赞他是仁君。在《刺客列传》中,写刺客们的为知己而死,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急人之难,扶助弱小,歌颂他们慷慨磊落,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李将军列传》中,写李广的善于带兵,赞美他的忠实心诚的品格。在《循吏列传》中,写几位官吏的导民措施,秉公执法,歌颂他们的奉职循理。在《游侠列传》中,写他们的急人之困,挖人不瞻,歌颂他们言必信,行必果的高贵品质。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萧相图世家》、《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等篇中,揭露批判了刘邦猜忌阴险,刻薄寡恩。在《吕后本纪》中,揭露了吕后的自私、狭隘、凶残。在《封禅书》中,揭露批判了汉武帝的迷信鬼神的荒唐行径。在《酷吏列传》中,揭露批判了酷吏们的凶狠残暴。由于《史记》中这种鲜明、强烈的褒贬态度,至使其中有些篇章在当时就被汉武帝怒而削去之,º到东汉末时王允还骂其为“谤书”。»

蒲松龄自己曾说过:“余少时,最爱《游侠传》,五夜挑灯,恒以一斗酒佐读。”在《聊斋志异》中,作者高度称赞清廉恤民的官吏,改于抗暴的侠客;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官吏的贪婪凶残。《邵临淄》写邵公严肃法纪,作者明确说明邵公就是《史记·循吏列传》中的人物,并比他们还有过之,所以他要“志之,以补《循吏传》之所不及者。《于中垂》、《折狱》、《胭脂》、《老龙船户》、《太原狱》、《新郑讼》写成龙、费伟扯、施闰章、米公、孙卿、石公诸人的办案神明、听讼仔细,称颂他们的清廉恤民。《一员官》写吴公的刚正不阿,大义灭亲,称其“威福能行床第”,“奇于鬼神”。《侠女))写侠女的复仇、报恩:《商三官》写商三官装扮优人,为父报仇;《田七郎》写田七郎为友杀仇;《向果》写向果化虎噬仇;《聂政》写聂政鬼魂复出,为民除害;《崔猛》写崔猛为友报仇,抗击贼寇。这些篇章或写人侠,或写鬼侠,作者对其抗暴之举皆加称赞,说商三官是女豫让,赞叹“世道茫茫,七郎少也”。我们读这些篇章,就如同在读《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促织》写成名一家的悲欢离合,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潞令》写潞令宋国英“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五十八人。揭露批判了封建官吏的草营人命。《天宫》写郭生醉梦中游仙,反映的是严篙之子严世蕃的家世。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权奸纵淫、豪绅骄奢。《梦狼》写白翁梦见自己在外为宦之子为狼。揭露封建社会官吏皆是“牙齿晚嵘”的老虎、吃人血肉的豺狼。《司文郡》写一替僧能以鼻代目,焚烧文章嗅出其好坏,但考试结果却与所嗅相反,说明考官不仅盲于目,而且盲于鼻。揭露了科举制的黑暗。《王子安》写王子安试后醉卧,梦中的飞黄腾达,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摧残。从以上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聊斋志异》的褒贬态度是强烈、鲜明的,所表现的政治思想,社会观点,对游侠、刺客的赞颂,对酷吏的鞭挞,是与司马迁的《史记》一脉相承。这些都是受《史记》褒贬精神影响的结 果。

二、行文笔法的影响

《史记》和《聊斋志异》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精品。《史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变迁;而《聊斋志异》则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社会。在表现手法上,《聊斋志异》成功地移花接木地借鉴了《史记》的艺术技巧,丰富了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提高了艺术表现水平。其一,在结构安排上作为纪传体文学开山之作的《史记》,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开篇介绍人物姓氏、籍贯、职业等基本情况,给读者留下总体印象。正文详尽叙述人物主要事迹,写得波澜起伏。结尾概括人物结局,发表作者看法。《聊斋志异》在继承《史记》人物传记结构安排上,进行了大胆创发展,不对主人公的生平作纪年式叙述,而是选取人物的某一故事,交代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突现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离奇,起伏跌宕,人物形象感人,性格突出。其二,《史记》巧妙地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篇末缀以“太史公曰”画龙点晴的议论,揭示文章主旨,发表作者看法,褒贬百代,臧否人事,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形成了言约义丰,博大思精,议论宏阔,文笔纵横的风格。《聊斋志异》心领神会巧妙地在篇末加上“异史氏曰”。在生动叙述曲折的故事情节基础上,阐发议论,引导读者从虚幻境界走向社会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隐藏在故事情节中不为人知的真知灼见,提示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三,语言风格的影响

《史记》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抒情方法,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抒发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浸润着作者饱满的喜怒哀乐之情。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情不自禁地赞誉屈原:“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故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感情何其深,赞誉何其高!实则是作者的情感借屈原的形象流露了出来。蒲松龄巧妙地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状物言志等抒情方法运用到《聊斋志异》的叙事写景刻画人物形象之中,让作者自己的悲愤感情充沛地自然地宣泄出来。蒲松龄在《婴宁》这篇短篇小说中叙述了狐仙婴宁钟情王子期的爱情故事后,深情地赞誉道:“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作者热情赞颂婴宁女儿甜蜜的笑容,赋予人物理想化性格,赞美了纯真的爱情生活,抒发了作者对返朴归真的人性热烈的向往之情。

综上所述,《史记》和千余年后的《聊斋志异》之间架起了一条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通道。《聊斋志异》继承发扬了《史记》的发愤著书的创作精神,进一步丰富了小说思想内涵,发展完善了古典文言小说的艺术技巧,使中国小说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勿以成败论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悲愤热烈的激情,饱蘸着赞美和哀惋的浓墨,描画了一个性格多重、形象丰满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颂歌。项羽,是我在《史记》这本文学巨著中最欣赏的人物之一。不仅仅因为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力;也不仅仅因为他“不肯过江东”的铮铮傲骨;只为那“霸王别姬”时滚烫的热泪。无论喜怒爱僧,我想读过《项羽本纪》的人,谁也不会漠视和淡忘这位在推翻暴秦中贡献卓著,在楚汉相争中却身死东城的英雄。

最令我震撼与感动的是垓下之围,那是项羽的覆灭,但他慷慨悲歌,同样也显示出了英雄末路的本色,是无数“宁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的古代英雄豪杰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他死得非常道德,为他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坟下,项羽陷人重围,意识到他的末路。面对爱妾虞姬,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现在一个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竟然泪流不止,左右的人也一个个泣不成声。非但如此,后人读到这里也无不为之涕泣。正象郑板桥所叹:“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可是项羽不是为自己哭泣,而是为虞姬哭泣。在“时不利兮”的环境下,他连虞姬都不能保护,这一人间美人就要被毁灭了。同时,项羽的哭泣也是在愤怒苍天的不公,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悲剧结局是“天亡我”。但项羽并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他还不甘心天意的安排,所以当虞姬死后,他率八百壮士,从坟下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只剩下随从二十八人。前面有浩瀚的大江,后面有黑压压的追兵,英雄已到末路。但他仍要一展雄风,对身边的骑从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致北,遂翁有天下。„„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清围,斩将、刘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在乌江边上,项羽表演了一场精彩的快战。“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在汉军的重围之中,“项羽慎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表现了他豪气万丈,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最后,乌江亭长请他渡江,可是项羽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割下头颅,馈赠乌江亭长。这又表现了他的大度和英雄自我的选择,也更表现了项羽临死前的英勇,从容镇定,蔑视敌人的性格,真正显示出了项羽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也道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的心声。

他—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没有输给任何人,而是战胜了一切挑战者。项羽的失败,不仅仅是悲剧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超悲剧的胜利。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表面上,刘邦胜利了,项羽的价值取向不在于谁称王,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以气概为最高价值,宛如横空出世,在人间闯荡一遭,创造出了极致的境界,这是空前绝后的。宋代词人李清照怀着对项羽崇敬的心情留下了《夏日绝句》这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它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肯定与颂扬。项羽虽然称霸的时间不长,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常青。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一方面突出了项羽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形象,歌颂了项羽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残暴不仁,刚惶自用,具有浓厚的宗法、本土观念等缺点,提示他失败的原因,从而完成了项羽形象的塑造,使项羽这位历史人物又深具文学色彩,后人难以忘怀。太史公采用了多维透视的方法,刻画出项羽多重的性格特征,从而使他的形象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同时又使一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中于项羽一身。正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说:“‘言语呕呕’与‘暗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剿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刻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身。”这样,项羽这个人物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

总之,项羽自身虽然有种种缺点,导致了最后失败,但他仍然是一位英雄中的雄。他从二十四岁登上历史舞台到三十二岁乌江自列,虽然道路坎坷,事业难就,可是自始至终他都一直在奋斗。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悲剧性的英雄。

《史记》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传记文学巨著,具有伟大的史诗效果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史记》作为文学传记的开山之作,在人物的刻画与个性塑造上特色显著,卓有成就;在史与诗的结合上,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上《史记》所创造并娴熟运用的简约叙事与白描手法,更显得别具一格。《史记》和司马迁永远都是中国传记写作者的精神守护神。

下载4.1(导读)2word格式文档
下载4.1(导读)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 1.“__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是______。关羽作为《三......

    导读任务(范文)

    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二、讨论主题: 1.埃德加斯诺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踏上了前往苏区之旅。 2.在 “去西安的慢车” 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

    昆虫记导读

    《昆虫记》导读 法布尔著 孙明珍 王晓慧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三(3) 张予然家庭 让·亨利·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昆虫......

    《共产党宣言》导读

    《共产党宣言》导读 李士坤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回到了150年前,一个我们非常陌生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

    杂志导读[推荐]

    《现代广告》2012年第一期导读 内容简介: 卷首:理想是一个人和一本杂志前进的动力,请你和我们一起来开创美好的2012吧!微博: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新生,浙江卫视的《卧底超模》早万众......

    导读《春秋战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春秋战国》导读课东胜四小赵红梅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中华成语千句文》之《五霸七雄》,在原来粗知大意的基础上,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进一步的阅读逐步......

    信息导读119

    信息导读 Bang wo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XIN XI DAO DU 在本周四突破6.32整数关口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昨日再度走高33个基点,报6.3165,连续二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至......

    《朝花夕拾》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 一、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