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讲所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昨日(4月25日)外语系第三党支部组织了一次颇具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行,跟随组织我们来到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9点抵达,11点组队归校,中间在农讲所参观的两个小时,我们在陈列室里重新感受了当初在此地研究农民问题、进行严格军事训练的学员是如何地壮心满怀!
刚步入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物时,早晨的院落里还有些许冷清,进入陈列室以后,当年农民运动时旗卷长戟的气氛在墙壁上铺陈开来的一幅幅历史画卷慢慢热络起来。
在里面我们了解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了,这座古老的建筑物具有重大的历史革命纪念意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为唤起农民觉悟,这所以党名义创办、由共产党人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办了。在由原本的学生宿舍改辟而成的陈列室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彭湃、周恩来、萧楚女、陈延年„„这些革命先列当年是如何战斗在革命第一线的。我还了解到了这所农讲所是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不仅注重学习革命理论,更是执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还组织学员进行社会实践!我想农民运动之所以如此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革命先烈在对待农民问题上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高度地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放在我们现今的学习工作生
活中是需要贯彻到底的!我们学校的领导也是十分重视我们的实践能
力,进入广外艺的第一年起,每一个寒暑假都进行社会实践,回来后
还得撰写实践报告,三载春秋过去了,我们在成长中不断地积累实践
经验。并且每一个学期的实践周除了进行教师基本技能综合实训,进
入了高年级阶段以后,我们也随之前往小学进行见习活动。这个学期的实践周也很快就要来了,期待这次的实践活动可以收获不同的东
西。革命先烈在研究和探讨农民问题的同时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
练,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应注重体育锻炼,保持健康、有活力的体魄。那句老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农讲所里,我还看到了朱光参观完农讲所后所题的一首诗:“宏
开讲舍古无伦,崛起农民第一功。合抱英雄树双峙,年年花开照天红”。
我们现在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为此更是要好好珍惜
现有的生活才是。我们坐在课室里接受高等教育,中华的腾飞还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民问题乃
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去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
会成功”,得幸于毛主席的英明决断,还有前仆后继为新中国的成立
而战斗的革命先烈,若没有他们,我们如今都不知身在何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今的我们不用再颠沛流离,不用感
受战火连天,我们可以安心地坐在课室里学习,国民的生活质量在逐
年提高。我们挚爱的祖国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国际地位,再没
有外敌可以欺侮我们了。不进则退,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还要奋发
图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人、也为自己,努力努力!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学号:xxxxxxxx
2010年4月26日
第二篇:思想汇报农讲所心得
参观民讲所的心得体会
为了加强对党的认识,我们参观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当天,恰好里面有个爱国主义精神的展览—纪念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展。我们又接受了爱国主义的熏陶,真是受益匪浅啊。
我了解到了农讲所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明代时期的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培养士大夫和祭祀孔子的地方。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任所长,萧楚女、彭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
在参观之前,我一直以为讲习所只是传播革命理论的场所,并不知道原来它的作用如此大。其实农讲所是革命的摇篮,是为农民运动培养领导人的。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接受严格军事训练,毕业后,他们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所以说,农讲所唤醒了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我一边参观一边在想象着革命前辈们当年艰苦奋斗的画面,触摸着残旧的建筑,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精神的不朽。我参观学员宿舍时真的受到很大的触动。那一张张简陋的床铺,还有那一双双破旧的草鞋,这些俭朴的生活设施让我深深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的美德。
瞻仰毛主席的塑像,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我眼前浮现出当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全国人民艰苦抗战的画面。毛主席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作为渺小的我,虽然未必会像毛泽东同志那样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我也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小事。
参观大成殿时,我们看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展览,重温了当年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再次怀念那些勇敢的志士青年。五月四日,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我们的节日。一九一九年的今天,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我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这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可以这样说,“五四”的气质贯穿了整个时代,跨越了整个时代,成为了一个永恒的闪光点。
本质上来说,“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爱国精神,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赤诚,对历史,对社会勇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永恒的,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多样的,如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更需要将五四精神转化到实践中来,实现祖国新的发展。
参观完农讲所,我对党的认识又加深了,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党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篇:参观农讲所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XXXXXXX学生党支部:
时间总是稍瞬即逝,在这一刻,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九十年。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的诞辰,各种“红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有权利去接受党的教育,接受党的思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3月13日,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第X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农讲所参观。
我们都会有个习惯,在到参观或郊游的地方,总喜欢先查询该地 的简介,我们了解到,农讲所的前身是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番禺县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看到这些简介的时候,我的心情澎湃激昂。我曾经阅读过介绍毛泽东的一些书籍,了解过他的相关事迹,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当我们来到农讲所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农讲所的牌匾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这小小的牌匾下却透着一股庄严神圣的气氛,让人竖然起敬。走进农讲所的里面,一眼望过去,感觉像是微格的古代皇宫的造型,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
殿和两侧廊庑组成,在严肃中又含有一点气派。我们一一浏览着这里的相关介绍,震撼之余,我感到一个革命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它是由成千上万“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解放英勇战斗的革命烈士们用鲜血铺成的,有多少的仁人志士为了革命,为了家园的和平,为了国土的完整,不惜背井离乡,牺牲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的一句著名的论断,八字真言,道出了革命党人的无限崇高的革命情怀,也表明了革命党人不轻易放弃的思想,也表明了他们对革命充满希望和热情,这是一个信念,一个坚持革命的信念。
古老的番禺学宫是革命的摇篮,走进内堂,一系列都是孔子的简介,还展示了当时的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清静、安谧是对周围环境的概括,在静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学的博大精深,当然也会感受到科举制度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我在想,一边是番禺学宫,宣传儒家思想,一边是革命的摇篮,宣传革命的思想,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似乎冥冥之中,两者之间有了交集。
走出番禺学宫,环顾四周,来参观的人还不是很多,周围一片宁静,没有了当时革命党人在这里组织革命,宣传革命思想的紧张氛围,和平、拥有主权是多么重要。
农讲所是免费开放的,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没有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即将迎来党九十岁生日的盛典,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
班级:XXXX
汇报人:XXX 二0一0年三月十九日
第四篇:农讲所观后感
岁月的沧桑掩盖不了革命党人在中国历史上走过的光辉历程,时代的变迁改变不了革命党人忠贞为党,矢志不渝的坚定决心,风沙的洗礼风干不了革命党人在党旗上洒下的滴滴鲜血,历史的前进阻挡不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铿铿脚步……
2011年5月22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如今的农讲所像一个安详的老人,静静地等待前来参观的游人,以他的深沉和稳重打动每一个人。虽然已没有了往日的朗朗书声和忙碌的场景,但曾经革命的印记却在此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教学教室里,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热血青年坐在这里认真地听着革命教育课,他们是那样地努力,随时准备为国捐躯。也就是这里走出来的人,慢慢地一点点地用他们的热血用他们的激情改写着中国的近代史。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长期坚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常委办公室里,我们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着老师们的名字。当年的毛主席就在这里为国家局势谋划着,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中国的一代伟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磨砺出来的。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对党的忠诚,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会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大教室里,我们看到一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像,是他带领着一批人进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制度。大教室的后面挂着马克思等共产党人的头像,这样前后的结合不正体现出国共合作吗?虽然国共两党当时存在意识形态等矛盾,但面临外来侵略,两党还是能合作一致抗敌。还有那墙上挂着的“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字幅,不都是以人为本吗?现在的和谐社会观和以人为本都是对那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都在为中国奋斗着。
随后,我们还去了大操场,学生宿舍,食堂等。所有的地方都很简陋,但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学生宿舍里现在还挂着当年“到农村去!”的字幅,那时毛泽东采取的策略正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印记,历史的沉积。
看着这所充满了翠绿色植物的农讲所,我仿佛看到农民革命的火种被渐渐培育起来,越来越多的新生革命者从此诞生,他们在此接受革命知识的熏陶,他们代表着一股又一股新生的革命力量,不断的为革命增添活力。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它叫求知。
参观毛泽东旧居,这是一栋晚清旧式居民建筑,走进去时一种古色古香之感迎面扑来,青砖灰瓦,木头门窗,朴素,是我的第一感觉。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另一种天地,一种朴素,宁静,远离世俗喧嚣的绝好之地,就是在这里,毛泽东,杨开慧及他们的儿子们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就是在这里,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完成;就是在这里,那位写下“看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的烈士曾经工作过;就是在这里,蔡和森,罗哲等革命人士在此为了共产事业忙碌着。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1927年,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身影穿过,看到共产事业从他们的手中渐渐兴起,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精神,它叫忘我。
一张迎窗摆放的简单破旧的木质书桌,一盏灯罩内积了厚厚一层烟垢的煤油灯,几页端端正正摆在桌前的文书,一直掉了颜色的旧钢笔——在这些诉说着泛黄岁月的物件面前,我仿佛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在那同书桌一样简单破旧的木制椅子上伏案学习工作的伟大身影。
大概数着故居太过静谧的缘故吧,我觉得,老爷爷也好,曾今在这里的烈士们也好,纵使他们先后离开了他们想要守护的人民,但他们的意志仍留在他们所经过的地方——他们的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意志,仍留在他们居住过的土地上,感染着从今以后到这里来参观的人们。
“反腐倡廉纪念堂”,进入不大的展厅,我的视线就被大量的图片充斥着,内容自不用我说当然都是革命党人打击贪污腐败分子的辉煌历史,其中也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铭记的“人民公仆”,有“兰考的灵魂”——焦裕禄,有因公殉职的公安干警——任长霞,有“倒在岗位上”的好干部——牛玉儒„..这一个个让人铭记的名字铸就了时代的丰碑,而这座丰碑的名字就叫做:廉洁。
参观陈潭秋先烈的故居。踏进红砖青瓦的大院,一股庄严的气息迎面扑来:四面是青石板、红木漆做的各种楼阁。时光荏苒,虽然有明显的翻新痕迹,但仍就掩映不住当年革命时期的风范;绿草如茵,树木欣欣向荣,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而我们中国的革命脚步,也如这蓬勃生长的树木一样,从未停止过向阳的奋斗,此时此刻,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升腾,令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而随后对陈潭秋先烈起居室的拜访,又是我有了新的感受。
卧室不大,无需多步就可踏至尽头;窗子不多,却注意阳光的射入,为其平添许多活力。他的卧室中并无多的物品,但满满一书架的书籍却使人对其敬畏三分:在革命年代,如此艰辛的生活,陈潭秋先烈却不忘发奋读书,依然手不释卷,这对我们的启示该有多大啊!周总理曾经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陈潭秋先烈,正是此言之最佳模范。我们作为大学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上,更应为国家的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年纪尚轻的我们在当下无法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用书籍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大脑,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日后对国家的建设做好准备——“时刻准备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我们又来到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走在充满着革命气息的历史走廊里,看着一幅幅讲着过去故事的图画和那一张张记录着革命成长的信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身影在灯下批改,发送着文件,看到了一张张严肃又充满信心的脸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发表这对革命发展的意见及建议,看到了革命之路在他们的手中渐渐铺平、扩大,看到了一盏又一盏希望之灯在他们手中点燃。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它叫鞠躬尽瘁。
在这些革命先烈们留下的物品与信件中,处处充满着他们对革命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用他们的一生来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我想,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的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这次参观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带来了一种革命蓬勃的精神,让我们重温了党的创建历程,革命党人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学习革命精神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
让我们追寻红色记忆,回顾历史,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生活面对学习,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是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第五篇:农讲所报道稿
金融系第二学生党支部组织参观广州农讲所
5月4日,在金融系第二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学生党员们参观了广州农民讲习所,重新回顾了那段木棉花怒放的英雄革命年代。
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是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而创办的,前身为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文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1926年5-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担任所长,萧楚女、彭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8点40分,大家集合出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农讲所。农讲所旧址正门悬挂着周恩来195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横匾,大家在正门前进行了合影留念。进入正门,跨过泮池上的石拱桥,就来到了大成门。当年农讲所的教务部和值星室、庶务部就分置在大成门的两旁。所长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东耳房,其室内设备十分简陋。东南角有一张木板单人床,床前放着一对湖南式的方形竹箱,是存放衣物和书籍的用具,在靠西边窗下,放置了办公桌和椅子。办公桌上摆着学员的笔记本、书报和文稿以及墨砚、笔架、毛笔等文具。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们想起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学习的情景。
两侧廊房展示了农讲所的发展史,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重现了当年授课的场景,展示了当面历史人物的照片和上课所学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一些当年使用过的衣物和武器,让大家从多种形式去学习、了解这段革命历史。廊房内陈列的雕像,似乎也在向我们传达革命的情怀。继续往前走,两旁是学生宿舍,当年的宿舍条件十分简陋,中间的饭堂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那股革命的火焰似乎温暖依然。
虽然这次参观学习的时间很短,但通过重翻历史的诗篇,我更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今天,在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们要刻苦铭
记革命前辈的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实践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学习,做好一名学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