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力推进临邑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力推进临邑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临邑县农机局成立调研小组,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自2009年12月1日至12月12日,深入到德平、兴隆、临南、邢侗4个乡镇(街道)围绕大力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听取乡镇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实地察看了解情况,共计走访座谈139人次,其中,包括农机站长在内的乡镇干部30人,村委干部32人,农机手52人,农民35人,与乡镇农机站长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农机化事业发展状况,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临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自2004年以来,临邑县农机局连续6年实施上级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82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243台,有871户农民因此受益。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驱动下,该县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7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4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4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920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02台,其他各种配套农机具3万余台套,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每年的三夏、三秋及春耕农业生产中,临邑县农机局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特别是2009年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各类机械5万余台,参加该县机收大会战的小麦联合收获机2285台,玉米收割机605台,实现小麦机收76.6万亩,机收率达98.7%,全面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33万亩,机收率达54.3%;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面积达到9万亩,实现新的突破。
(三)农机跨区作业不断做大做强
每年“三夏”、“三秋”期间,临邑县农机局都精心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实现了规模、范围和效益三大突破。2009年三夏期间,派机320台赴河南、安徽、内蒙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收割小麦23万亩,机手增收500余万元。同时,引进小麦联合收割机350台来该县投入麦收会战,加快了麦收进度。秋季,派出8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到济南市章丘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单机获利都在1万元以上,返回后不影响秋收,并引进100多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来该县参加机收会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健全完善
临邑县农机局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部门指导”的思路,积极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目前,已建立各种农机协会75余个,经民政部门注册26个;建立农机合作社15个,其中经工商局注册7个,入会会员279人,拥有各种机械258台套,服务范围涵盖农机作业、农机运输、农机维修、中介服务、技术培训各个领域,成为该县三夏三秋生产的主力军和促进农机户增收的主要组织力量。
(五)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近年来,该县农机局积极开展了农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通过进村入户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安全生产的意识。采取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的方法,全面排查农机安全隐患,全县农机安全生产秩序良好,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1、农机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三多三少”(即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一般技术水平单一作业的农机具多,高性能农机具少)的现象仍然存在。
2、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驱动下,农机化投入资金大幅增加,但依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自2004年以来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许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补贴比例达到机具单价的30%,但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今年重点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大型拖拉机,每套价格(参照悬挂式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东方红850拖拉机价格)近12万元,补贴4万多元,购机户还要支付近8万元,并且要一次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同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投资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3、保护性耕作水平不高。今年秋季,由于秋收前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造成耕地湿,以及农民认识程度不高等因素,该县保护性耕作只有9万亩,免耕播种率还是很低。
4、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年审率“三率”不高,安全生产隐患依然存在。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大力扶持,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持证率和年审率却没有相应的增长,这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5、农机合作组织规模偏小,管理不够规范,还没有形成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三、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争取党委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为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不足,争取党委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及扶持资金。一是帮助协调金融部门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型、先进、复式作业的机具大幅普及应用。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拿出优惠政策、专门人员,促进农机合作组织提高造血功能,尽快地形成规模,通过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二)加大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力度,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大力培植新的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社,不断壮大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增强服务能力。同时,采取措施促进已建农机协会的规范管理、合法运营,帮助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并适应市场需求,逐步转型为农机合作社。在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指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协会搞好农业机械调度、维修、运输、油料及配件供应系列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农业生产规范有序的进行。
(三)突出抓好农机培训工作
认真做好省、市农机办安排的阳光工程农机使用和维修培训任务,统一使用上级规定的教材,合理安排教程,按照“突出重点、训考结合”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在日常培训工作中,依托农机校和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多方拓宽办学渠道、创新教学方法、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知识、会操作的优质农机专业人才,引导他们输出就业,创收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大力推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进程
继续深入开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大推广、大培训、大普及”活动,结合上级惠农政策的实施,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购买使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积极性。坚持县乡村结合,协同推进,在基础好的乡村建立保护性耕作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协同推进,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在全县的推广普及,圆满甚至超额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全力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机手遵章守法、安全生产的意识,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舆论环境。采取预约上门、田检路查等方式,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整治活动,推进农业机械的挂牌率、持证率、年检率有大幅度提高,全面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三篇:(2009)上报人大: 推进全县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努力推动国税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茌平县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韶山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我们茌平县国税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国税为主题,以落实征管长效机制、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三条主线,以落实税制改革政策、深化两个系统应用、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完善国税文化体系为重点,抓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推动了各项国税工作有效开展。下面,我就今年的国税局工作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代表委员予以审议:
一、堵漏增收力保收入增长
按照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和任务,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总体思路,组织重点税源调查摸底,加强税源预测分析,深化“两个系统”应用,开展一般纳税人纳税评估检查、征管状况分析活动与综合纳税评估活动,强化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管理,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和汇算清缴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国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化解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各项矛盾与风险,千方百计堵漏增收,确保税收收入增长。去年我局共组织入库税款10.1亿元,除去信发集团的收入贡献,其他纳税人上缴国税收入2.82亿元,同比增收2400万元,增长8.5%,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 1 力保障。
二、依法治税深入推进
认真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备查备案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提高了税收执法质量和水平。去年,我局共会签规范性文件5件,提出修改意见7项;审理重大税务案件5件,占稽查查结总案件的30%。加大税务稽查检查的力度,抓好税收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和大要案查处三项重点工作,对市局安排的检查项目特别是三年来未实施稽查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共检查纳税人25户,查补入库税款3586万元;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共落实增值税税收优惠减、免、退税1655万元,为地方经济走出危机困境积蓄了后劲。
三、税收征管更加精细
2月份,组织开展了历时45天的一般纳税人评估检查活动。在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评估检查实施方案》,规范评估检查手续和流程,从行业经营规律入手,找准评估检查的重点和突破口,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加强评估检查调度,及时掌握检查情况,及时交流评估经验,及时解决疑难问题,评估检查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情况下,由于思路对头、方法科学、措施得当、督导有力,既没有激化了矛盾,影响税企关系,又考验了干部,锻炼了能力,树立了良好形象。这次评估检查活动,共评估一般纳税人337户,评补入库税款1759.6万元,是下达任务的1.88倍,超出任务823万元;按照上级局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了税收征管状况分析,通过税源结构性、系统性、综合性分析,既查找 2 了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了税源管理机制,又挖掘了税源增收潜力,促进了收入增长。共评析疑点企业454户,入库税款2150万元,抵顶留抵196万元,弥补亏损1568万元,税款入库额居全市第一名,占全市税款入库额的41.3%;依托“两个系统”,深入开展了综合纳税评估活动,对纳税人进、销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逻辑性,其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指标是否配比,票款物是否真实相符等进行了重点评估,共评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763户次,共计增加收入5214.7万元,抵顶留抵1305.2万元;积极探索固定资产抵扣管理机制,从透视管理现状入手,超前谋划应对,实施“四比对、四检查”,加强事后跟踪评估,抓好固定资产抵扣的“事前、事中、后续”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管理水平。去年,共检查资产抵扣项目215户次,共计申报抵扣固定资产1.3亿元,转出不符合规定的进项税额1364万元。《固定资产抵扣管理办法》被省局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并在全省得到推广;认真落实出口单证备案、预审制度,完善出口企业电子台帐,严格执行“四级审核”退税机制,加强出口退税审核管理,从根本上防范了出口骗税现象的发生。去年,共审核通过出口额2.7亿元,办理免抵调库3626万元,办理退税5739万元。
四、数据分析应用不断深化
深化“两个系统”应用,将行业评估、重点税源评估、疑点企业评估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法在评估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今年以来,共评估纳税人707户次,增加税收7493万元,实际入库税款5215万元,提前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全年评估任务,评估成果在全市国税系统排名第一。数 3 据分析工作实现新突破,《电解铝行业税收分析预警模型研究》、《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先评后退情况分析》、《金融危机下铝行业税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报告,先后被省局评为优秀数据分析报告,为此市局给予通报表扬。
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进和谐国税建设”为实践载体,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深入查找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为各项国税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结合一般纳税人纳税评估和征管状况分析活动,积极开展税收执法廉政回访,共回访被检查企业40户,反馈意见和建议6条。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家属楼和办公楼分别在4月份和6月份正式入驻,极大地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了办公区域、居住区域、生活区域一体化。领导班子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局被省国税局评为“全省国税系统先进基层领导班子”,并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大常委会及各位委员大力支持的结果,也凝结着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国税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委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委员,虽然当前国税工作形势喜人,催人奋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 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税收管理制度仍不够科学精细,管理措施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一些税收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观念需要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纳税服务针对性不强;税收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执法随意性较大,个别人员收人情税、关系税,做老好人,“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和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部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仍需提高等等。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创新进取,努力在组织收入、税源控管、规范执法、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茌平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巨野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巨野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劳动过程机械化。国家今年安排购机补贴资金130亿元,比去年增加90亿元。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机工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也作出了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实现我省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战略部署,这些都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中央和省农村、农机工作会议的要求落实到农机化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巨野县农机化发展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到2008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92.9万千瓦,农机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跨越,说明我县农业生产方式已开始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得到农民认可,基本转化为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国家和省加大扶持力度和农业机械化内在成长力的推动下,到2020年我县完全可能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跨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循序渐进地推进巨野农机化发展。
一是要按照“第一要务是发展”的要求,牢固确立农机化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紧紧围绕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来审视和谋划农机化工作的重点。要切实把农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农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农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稳产增产中的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推广提高土壤生产能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先进栽培技术如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收获、机械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也只有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
三是就我们巨野来讲,今后一个时期,小麦生产机械化重点是要在提高质量和科技水平上下功夫,逐步向精准化迈进;玉米关键是要在免耕播种和机收环节上做文章,使之有较快的突破。
四是建议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和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快速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更加重视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更加重视农机规模化作业,更加重视农机共同利用。要在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大户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一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继续抓好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农民合作经营,采取作物统一布局,农机统一作业,走由农机合作社统一种植经营土地或实行代耕制农机作业服务的新路子。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各级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购机补贴上要重点扶持,鼓励优先发展,在机具库棚建设和农机作业等方面,也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进行扶持。要本着发展与规范同步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规范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设施和手段,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登记注册手续。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农机合作社会员进行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社整体水平,使农机合作社真正达到运作企业化、管理科学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市场化和效益最大化,成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主体。要依托广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大力开展跨区作业、合同作业和订单作业,提高农机作业的规模化程度,发挥其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中坚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农机作业、运输、维修、销售农机服务业,不断壮大发展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延伸跨区作业市场,拓展农机跨区作业领域,使农机跨区作业规模再扩大,效益再提高,积极培育农机跨区作业收入新的增长点。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它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有利于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就是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农业从以人力和畜力这种传统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世世代代养育他们却又束缚困扰他们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向农村二三产业进军,向城镇化发展进军,让农民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从延长农业产业链,从农业之外和农村之外去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是农民群众是发展农机化的主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重视培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和典型为主要手段,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四是要免费加强对广大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技术培训。农业机械使用者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特别是农机固定资产在伍拾万以上的农机大户多数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对他们的重点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有素质的农民首先选择经营农机,留在农村。我觉得农机从业人员及其所拥有的农业机械,是一支留得住的农业生产大军。
五是以人为本,要求我们认认真真地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把政策实惠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确保政策实惠一点不少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六是要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对农民拥有的农业机械,要通过我们的有序组织,实现共同利用,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三、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及装备水平
一是要按照“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着眼长远,全面规划,协调推进我县农机化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好全县到202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不断促进农业“劳动过程机械化”,这对农机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是在保持较高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改善我县农机装备总量中“三多三少”(即:动力机械较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和发展不平衡“三高三低”(即: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其他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沿城镇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沿偏远村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促进各种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的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
三是以党的惠农政策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杠杆,大力推广引进以保护性耕作、玉米综合生产、深耕深松、免耕播种为主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农业机械,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四是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农机具逐步实行淘汰和更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提升整体农机化发展步伐
一是要按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处理巨野农机化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强化措施与狠抓落实的关系。农机化工作是一项宏大的事业,需要政府统筹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兼顾我县农业发展的需要,重点是要解决好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不足问题,加大对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尽早制定出台农机用油优惠和农田作业燃油及对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等关键环节机械作业补贴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农民购买并使用先进适用、高性能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要统筹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培训、监理、维修等体系建设。农机化要又好又快的发展牵涉多方面的工作。加强农机化推广、培训、监理、修理等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这是增强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快速普及运用,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三是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有效利用国内国际农机化技术资源,促进巨野农机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农机部门来讲,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加速农机跨越各项工作的自觉行动。在着力抓好牵动全局的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又要抓好促进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化工作与“三农”工作相适应,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协调,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第五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 静
2009年第2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我们的做法是:
——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把工业总量做大。近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本地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2008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4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二是着力扶持骨干企业,把工业龙头做强。我们抓住白云边、飞利浦、大水泥等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采取领导和专班包厂、税收增长比例返还、贷款融资担保、品牌创建重奖等措施进行扶持,促使企业加大投入,迅速裂变。例如,白云边公司在此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大力实施产能、效益翻番发展计划,新征用地近700亩,计划总投资4.2亿元,新上白云边工业园和华林创业园项目,预计“两园”项目建成后,白云边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入库税金可超过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白云边”。飞利浦公司计划将国外8条生产线转移到松滋,新增投入1.5亿元。这些投资到位后,该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6.6亿元,入库税金可达5000万元以上。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上,我们依托骨干企业——双七水泥公司,投资新上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目前投资2.5亿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三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把产业链条拉长。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市重点发展白酒酿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光源产业、水泥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等6大产业集群,并通过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搞好工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打造板块经济、培植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等措施,力争使6大产业的产能形成倍增效应。其中白酒酿造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电光源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机械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两大特色产业。松滋多年来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3123”工程(即通过5年的努力,发展生猪屠宰加工、种猪繁育、饲料生产3大龙头企业;培育1万户以上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年实现生猪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2008年生猪出栏突破120万头。松滋是全国优势水果生产带,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以“两线一流域”(沙刘线、红东线,洈河流域)为重点,以新上水果精深加工项目为引领,突破性发展水果生产,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二是以“清洁家园”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以“一建三清五改”(即建沼气池;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由城镇向农村、由公路沿线向纵深腹地全面推进。三是以“两通”(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两整”(整治当家渠堰、整修当家泵站)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底,全市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750公里,75%的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通有线电视用户达7.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5%。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近几年来,我们以提高城市的“两个能力”(承载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和改善城市的“两个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为目标,以建设宜商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为契机,狠抓中心城区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万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去年,我们启动了7大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2.78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额1.86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狠抓中心城镇建设,使之成为中心城区与乡村联络的重要节点。目前已选择了刘家场、洈水、沙道观、陈店等4个重点门户镇,并拟每年重点扶持一个镇,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办公会,研究出台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这4个城镇成为市域经济的副中心。
——强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近年来,我们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性资金和地方可用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一是有效解决就学、就业、就医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义务教育、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关政策,2008年,全市共拿出1204万元资金进行配套。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完成率达到100%;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56.97万人,参合率达到85.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二是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2008年,全市共筹集资金5277.4万元用于社会救助,办了“十件实事”。三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去年以来,全市未发生赴省进京滋事事件,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刑事案件、恶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四是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中共松滋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