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老人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推荐]
关于农村老年人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所周知,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其中农村老年人约有1.3亿。并且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村老龄人口的数量正在一步步的加大。然而,据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待遇却远远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可是他们年迈的身体却急需好的医疗,好的护理,因而现实条件与内在需求的巨大矛盾亟待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也成为了社会一热点问题。
农村老年人与城镇老年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他们大部分无钱看病,甚至很难养活自己,他们的身体更加脆弱,年轻时的辛苦劳作给他们留下太多的病根,他们不懂要科学的爱惜自己的身体,总是能省则省,他们身居农村,简陋医疗服务设施无法满足他们对健康的渴求。可是如若没有他们,有怎么有我们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是他们早年田间的辛勤劳作才为我们社会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可是到头来,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他们却没有享受到那份应得的奋斗果实,因此向来崇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在农村老年人这一块,是不是应该投入更多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决看病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因此,为深入研究农村老年人的看病难题,我于
2013.1.15-2013.1.30,走访了70位辽宁省##县##村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其经行了问卷与访谈调查。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如下:
1.您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A.现无收入来源,由儿女赡养40%
B.现无收入来源,靠存款生活35%
C.退休金或养老基金25%
2.您现在的身体健康吗?
A.比较健康,几乎没有病痛2%
B.一般健康,偶尔有小病小痛(如感冒等)25%
C.患有腰腿疼等常年性疾病33%
D.患有心脑血管等严重病症40%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解决您的看病难题?
A.完全解决5%
B.部分解决85%
C.没有解决10%
4.您感觉现在的医药费高吗?
A.很高,难以承受30%
B.比较高,勉强承受40%
C.一般,可以承受28%
D.很低,完全可以承受2%
5.如果你身体不适,您会采取哪种治疗方式?
A.放任不管,心想过几天就好了5%
B.去药房买些药就行了75%
C.主动去医院看病治疗20%
6.关于看病问题,您最关心哪一方面?
A.医药费60%
B.医院医疗服务设施8%
C.医生医术水平25%
D.医生的医德7%
7.您对咱们铁岭县的医疗服务满意吗?
A.满意18%
B.比较满意45%
C.比较不满意35%
D.不满意12%
由此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下几点:
第一,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生活保障,且生活十分贫困。
第二,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患有各种疾病的概率很大
第三,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差,为节约不愿就医治疗,总是能挺就挺。第四,农村甚至县城的医疗服务设施较差,无法满足广大老人的要求。
那么总结看来,农村老年人看病难问题的原因究竟在何?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空余的钱来看病,或者从另一方面讲,他们看不起病,医药费太贵了。75%的老人没有生活收入,紧靠儿女或储蓄,那么他们怎么会有空余的钱看病呢。再者说,访谈中一位老人说道他年前感冒一次的花费竟然是一千元,这还仅仅是小小的感冒呢,难怪民间流传着“疾病毁全家”的说法。其次,农村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设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就##乡而言,辖26个行政村,人口4万,可是镇上的大型医院只有一家,药房只有5家,如此少的医疗单位怎能满足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呢?
那么如何解决农村老人的看病难题呢?又如何能让广大的老年人有钱治疗,看得起病呢?对于这一弱势群体,国家,社会,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对于国家而言,首先政府应给予农村每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以最低社会保障,让他们有钱看病,有钱治病。其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该差别对待老年人。如今的合作医疗社会保障低,跌打损伤等小病并不在保险范围内,且医疗费金额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给予报销。然而据调查,人一生中60%以上的医疗消费是在老年期发生的,因此对于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报销的范围和力度应该更宽更大些。其三,大力扶持农村诊所,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既方便有利于农村老人就医,也大大减少了交通成本。其四,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市人民政府网上资料显示,2010年末,铁岭市总人口为305148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049426人,可是全市中大型医院只有26所,中大型药房34所,如此少数的大型医疗机构怎么满足庞大人群的需求呢,寡头垄断也必然会使医疗费用飙升。其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收费行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坚决打击以次充好、更名提价,进药收回扣行为,洁净药物流通渠道,以达到真正降低药价之目的。医药费用负担减轻了,农村老人们也便看得起病了。
那么对社会而言,首先我们应该给予广大农村老人以应有的敬爱,以慈善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愿意拿出部分收入来帮助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对于具有慈善之心的人看来,医疗服务市场自发的利润驱动活动无法向老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保健服务服务,同时政府向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由于受到某些利益的限制而供应不足。那么此时就需要我们动员红十字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慈善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上,利用慈善聚集的力量来弥补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其次,我们也应更多的利用媒体向老年人宣传关于养生保健等的小常识,这样既有助于患病老人的康复,也能让身体健康的老人防患于未然。最后,我们也可以在电视广播上播出一些关于“关爱农村老年人”的公益广告,如此带来的正外部效应,它的影响是无穷的。它可以迅速提高整个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度。
那对于我们,对此又应做些什么?他们是我们可敬的爷爷奶奶,他们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为社会,为我们奉献了一辈子青春的他们却因看病难问题痛苦不堪,对此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
然是不用多说。只有我们通过知识技术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才会为农村老人提供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当然除了学习,我们也应该做些其他的,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献血献爱心,去捐出不用的衣物,最直接的还可以去附近农村去陪陪老人,去给他们讲一些医疗常识,也许我们无法给予他们以物质上的关怀,但是在精神上,我们绝对不要去吝啬,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他们的关怀与敬爱,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一生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而如今党的十八大宣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计划是不是会更彻底的落实到农村老年人那里呢?答案是肯定的。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必然呈现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园景象。
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老人;经济条件;赡养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
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平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政府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戏班子唱戏,集中看电影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定期对老人们的心理情绪作一个了解。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第三篇: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11级班级:1181
姓名: 刘洋学号:A10110313
实践地点:黑龙江省五常市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9日 至 2012 年1月11日 共 3天
一.实践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多。大多数留守老人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单身留守老人的情况更差。而国家的各种养老保障制度还在完善中,其中就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团队对此通过走访服务、问卷等调查方式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留守老人方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随后对我们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显示农村留守老人对物质生活没有过多的追求,但对疾病有恐惧心理,伴随我们养老保障制度完善,近几年这种状况明显改善。另外,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留守老人经常内心觉得孤独,严重的会导致老人性格孤僻,这也是外出务工子女容易忽视的。所以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后期在五常周边地区对我们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宣传,主要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关注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意识,我们也期待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践时间与地点
1月9日:幸福村
1月10日上午:长兴村下午:正兴
1月11日:半截河子村
三.实践内容
通过我们对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留守老年人的年龄阶段,性别比例,生活及收入状况,以及生病次数及医疗消费。同时我们也深入的调查了留守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及村中干部对其的帮助情况。子女的义务抚养情况等等。
四.实践结果: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对老夫妻刘爷爷和张奶奶,有一次张奶奶去厕所,摔倒在厕所中,差点丧命,多亏刘爷爷及时发现,才挽救了张奶奶的生命。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经常发生,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16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首先,电话是留守老人与子女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通讯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电话的普及,加强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其次,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再次,支持村委会集体建设,并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的作用。各级政府对此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开展活动。同时,村委会在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村委会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闲置资产、闲置土地改建、扩建托老所,建立农村的公共事业服务阵地,为有托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难人群提供托管服务。根据现有条件,可对乡村小学校等实现多功能开发,开办形式多样的留守老人活动中心、娱乐室。
最后,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此外,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邻里之间相互串串门,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养养小动物,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老人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隔代教育压力大;四,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五,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社会实践后的交流座谈中大家普遍感悟到“提高了觉悟,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强了素质”。社会实践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都能得到一些启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真正的目的,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为期三天的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我们大家的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锻炼自己,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第四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报告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城乡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减轻广大群众医疗负担,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就如何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有效地改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全县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据有关资料分析,中国用2%的世界卫生资源解决了22%世界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超过同等发达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而且优质资源少。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卫生和教育预算年均增长为14.2%,而同期政府收入年均增长是17.5%;在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42.4%,医疗收入占53.5%,财政补助占4%。这表明社会投资没有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公共支出体系改革严重滞后,老百姓以有限的收入被动地支撑着迅速膨胀、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看病贵”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或不足,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目前我县二甲以上医院只县医院一家,优良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这所医院,农村和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现象仍然存在,设备落后,技术缺乏,特别是红河、原黑梁河部分村舍卫生所仍然依靠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老三件”看病,农民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全县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仍很短缺,人员结构失调,人才断档严重,乡镇卫生院有的先进设备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或技术不精,导致先进的设备利用率或诊断准确率不高,城乡居民就诊流向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不合理的病人流向,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医院人满为患,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3、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规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拨款越来越少,甚至断奶。医院要发展,成本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国家取消公费医疗,推行医保制度,减轻了单位的负担,却无疑增加了患者个人的负担。医生为了适应医疗事故处理中“举证倒置”规定,不得不要求患者作更全面的检查,也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4、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据有关资料反映,城乡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1/4~1/3与疾病直接相关,疾病加重了社会贫富分化,加重了百姓对疾病风险的恐惧心理,使“看病贵”易于产生共鸣,成为社会挥之不去的阴霾.5、医疗卫生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本行业,医疗卫生费用在一定幅度内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诊治疾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医学研究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对人体的研究,对疾病的治疗,无疑是高风险状态下的高科技行为。在医疗活动中,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也是常有的。由于非业内人士对此缺乏认识,很容易因为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而产生或夸大“看病难看病贵”的情绪。
6、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慢性化,医疗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中国在XX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资料显示,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80%用于了老年人,这其中的80%又用于了急危重症病人。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起的死亡已占人口死亡数的2/3。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医药费用负担。
7、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更高。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名医,小病也往大医院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浪费、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8、医疗机构市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我国医院目前基本上属于市场主导型。在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约占48%,医疗收入约占47%,而财政拨款仅占5%左右。由于财政补贴不足,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偏低,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
9、药品和卫生材料价格虚高,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药品和卫生材料虽然实行了招标采购,但由于定价机制不合理,厂商仍然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药品和卫生材料价格虚高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而已。
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力度,对农村特困群众实行医疗救助,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百姓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百姓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写在前面:
回到海南,根据报纸等媒体各方面报导,我决定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以“老百姓看病难”这一问题来进行。在2月8日至2月10日这一段时间,我将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海口市龙华区和秀英区的部分社区以及医疗保健相关单位的人民群众为对象,以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参考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过考察报告》(毛泽东)、《食品安全研究》(王琪洁)、《乡村八记》(李强、卢跃刚)。
概况:
这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海南不会例外。尽管政府以及各方面人士都尽力想要解决这一困扰民众的问题,但老百姓看病难(贵)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就以普通检查来说,感觉不舒服去医院,一个血常规 一个CT就要好几百元人民币。对于本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几百元就是一个多月生活费,实在是负担不起。
实践调查报告问卷调查2月8日阴
上午9:00,我拿着好昨天整理出来的调查问卷若干份,前往海口市龙华区。我准备先在金牛路沿线的金南苑小区和创业新村小区做第一部的问卷调查和采访记录。选择这两个小区我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里不属于那种高档住宅区也就是说这里的住户不会特别富有,我们关注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反映;另一方面,这一带我比较熟悉,对于实践调查也会有所帮助。
上午9:30,我到达今天调查的第一站----金南苑小区。我先向第一个遇到的买菜归来的妇女递交调查报告,并请求她能接受我的采访。她先填写了我提供的调查问卷,并帮助我发放了手上的第一批问卷。等待住户们填写完毕后我又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问:你们平时生病不舒服是否会主动去医院?答:要是没什么大问题往往选择自己吃点药或者休息一下,等病过去就过了,就算去医院一般也就尽量省些,不会做什么太多检查的。问:为何不做检查,那样不是知道的更清楚,万一有什么疑难杂症早查出来早解决也好呀?答: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有什么问题就做检查,医院检查费用较高,普通的工薪阶层感觉比较吃力的„„
11:30,做完这部分的调查我又转向下一站----创业新村。这里大多房子都是租住,租金便宜,一般是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租住,收入水平属于偏低的。我进入小区发现刚好有中午休息的职工群回到这里休息,于是我便恳请他们帮我填写第二部分的调查报告并作简短采访。问:你们平时会定时去医院做检查么?答:不会,因为检查费用较高,就算病了都不一定会去更别说什么定时检查了。问:那你们对医院收费方面还有什么其他看法或意见吗?答:我们也不懂到底什么是必要的,医生总会多让你做检查或者多开药什么的,对于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显得难以接受了些„„
13:30抽样调查完毕,开始整理得到的数据并与从网上搜索的数据整合。
实践调查信息整理分析2月9日阴
先给出一个背景资料(从网络得到的调查结果):全国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病患应住院而不住院。而海南省的应该比这全国平均的更高,因为平均收入水准在全国平均之下(全国倒数第三),而医院费用就不必多言了。为什么这种问题如此严重呢?
而从社区医疗保健中心得知:身体检查方面的费用医疗保险似乎是不予报销的,而CT、B超、血常规等等,一套检查下来大概500-1000元不等。又由民众口中得知:普通劳务人员(大多数民众)平均每人每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那么一次身体检查,或者说看一次病不算药光是检查费用就让普通民众难以接受。
下面给出问卷和调查结果以及分析:
然后是整理的数据:
1.每次门诊费用平均为130.4元
2.每次住院费用平均为3994.8元
3.生病而不选择就医的居民占54%
4.应住院而不住院的居民占34.4%
5.医务费用分布:民众自费70%集体负担20%政府负担10%
6.因医疗保险受惠的费用占总的13%
7.人均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6%
似乎从数据中有些矛盾,为什么医疗支出并不高却会导致这么多民众却生病时不愿去医院呢,为什么还会有“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呢?这个问题结症何在?从采访民众的回答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第一,医疗资源太过集中。本来人均医疗资源就少的可怜,然而这少的可怜的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这样一来不少乡镇民众求医就得奔波劳碌、异地求医,这样既增大经济负担又增加就医困难多少人还愿意去看病?第二,看病贵。虽说支出少,但这是因为医疗费太贵,就医少啊。看个病就一个多月收入(大部分民众)没了,多少人受得了?第三,就要说这医德问题了。这因回扣多开药这样的不正之风影响着一部分医生,也害苦了老百姓。搞得现在老百姓已经失去对医院对医生医德的信心这又是何苦来哉?
我的看法:
对于“看病难”这个问题,我也深有感触。我本身体质不算太好,也是能不去医院就不去,能吃点药好了就好了。去一次医院做一次检查免不了至少好几百,上周因为胃疼去医院,光是检查(血常规+CT)就花了300多又开了100多的药一共就500左右了。虽然对家里并不算负担,但是对于很多家境一般的居民还是很难得接受的。而且在海南省医院还把划价和收费合在一起,想到药店去买药都不行。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在医院卖120元的药我在药品超市买才20,这其中差价不知为哪般„„
总结一下,我认为困扰大家的“看病难”问题结症在于:1.医疗资源的总体不足。各方面资料都表明不但是海南省,放眼整个中国医疗资源都是极其匮乏的。据统计全球人口22%的中国只占有全球2%的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匮乏可见一斑。2.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本来就匮乏得只有“2%”的医疗资源(包括器械)有八成都集中在城市,这叫大多数的农民群众有苦难言。3.医疗费用太高。这问题在调查中已经凸显,但是这医疗费用高原因在哪,我也不得而知。4.部分医院医生不正之风危害患者。道德上的缺陷不足以说明问题。追根溯源我发现有一条政策----“医生的收入与医药检查费用直接挂钩”,这难道不是给这些弊病提供温床吗?
总结:
经过这两天的实践调查,我对这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调查统计而来的数据也分析了这“看病难”的四个缘由。对症下药,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那自然是要加大财政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加快健全医疗保险体系,将不同阶层人群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当然,这并不容易,也不能很快见效。2.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并加以部署,以期改善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3.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缓解这“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4.不能期望道德能改善不正之风,须从源头着手,切断“以药补医”的体制,切断医与药之间的联系!
当然,相信这些不是只有我能想到,我做这篇实践调查报告也就是表达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一种憧憬而已。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那不如把毛主席为纪念白求恩等医生题词的“救死扶伤”的典额取下。为什么?因为不配。
署名:写你名字--
日期:201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