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

时间:2019-05-12 19:4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

第一篇: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主体是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西藏的城市化率不到20%,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有80%的人口在农牧区。就日喀则来说,农牧区人口占到西藏农牧区总人口的1/4,农业比重占到全区的1/3,牧业比重占到全区的1/4。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牧民素质总体不高。因此,西藏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一、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西藏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大力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农牧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农牧区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农牧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的几问题

要着眼于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核心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重点要抓好科技文化教育。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积极实施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和”行动,不断提高农牧区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以满足农牧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牧民提高自我文化档次、文化品位和思想水平,注重加强农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于扩大党在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覆盖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当前,农牧区基层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经常出现上热下冷、“沙滩流水不到头”的情况,关键是各级政府和农牧民之间缺少必要的桥梁。我们要架设连接乡镇、村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并通过这些阵地和载体,把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农村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并且被广大农牧民了解、理解和掌握,从而扩大思想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整合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资源。从现阶段来讲,一要整合地、县、乡三级科教文卫体和涉农部门的工作力量,建成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的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宣传文化中心(站)。二要整合各级涉农部门的人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资源,形成以县、乡镇社会服务联动中心为载体,以系统规范的工作制度为纽带的农牧区社会联动网。通过资源整合,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力量分散”的问题。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131”工程、农民图书工程,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等,发挥其综合效益。

建立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新机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搞好农牧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建设过程中,一要坚持一把手长期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建设,为搞好农牧民道德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二要加强和改进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积极探索考核办法,努力使软任务硬起来,做到实功实作。要加强舆论监督,把弘扬、褒奖与揭露、批评结合起来,揭露和批评有悖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建立健全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责任机制、法规约束机制、表彰奖励机制等,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三要建立起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要从经费、人员、队伍等方面给予完备的保障。使农牧区道德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四要建立农牧区思想道德评议机制。通过群众推荐,从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举产生农牧民思想道德评议委员会,以乡村中那些法律管不到、行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言和行、人和事为重点,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制订道德评议标准,明确道德评议内容,定期进行评议,公布评议结果和督导整改情况,达到突出问题集中解决的效果。

加强农牧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牧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理性人格,塑造内在品质,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正义。在加强农牧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广大农牧区干部要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础上,发展当地经济,造福一方人民。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教育农牧民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要坚持不懈地在农牧民中间开展“三德”教育,教育农牧民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逐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风气。还要在农牧民心中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如恋爱观、婚姻观、子女观,并且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的民主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农牧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社会氛围。加强农牧民道德建设,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素质,光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辅之以法制。只有把自律和他律,提倡和禁止,软性约束和硬性规定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农牧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加大依法治村、依法治乡的力度。政府部门要严格执法,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农牧区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促进新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推进农牧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实质上是农牧民道德教育同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要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一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长期性。目前,在农牧区开展的选精神文明户、遵纪守法户等活动,其实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很好形式。二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在活动形式上,要突出农村特色,切合农村实际。有的乡镇开展的锅庄舞、唱藏戏、看露天电影等活动,就是很好的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牧民的参与热情,才能受到农牧民的普遍欢迎,才能让农牧民真正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活动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道德水平。三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求新而不顾实际,瞎起哄,乱指挥,而要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创中有新,新中有创。还要积极借鉴其它地方的先进做法,给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广。四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活动从农牧民生产、生活细节和农牧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使其成为农牧民广泛参与的一种自觉行为。把复杂的思想道德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解决,并用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广泛的社会舆论来正确规范,把道德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农牧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

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主体是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西藏的城市化率不到20%,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有80%的人口在农牧区。就日喀则来说,农牧区人口占到西藏农牧区总人口的1/4,农业比重占到全区的1/3,牧业比重占到全区的1/4。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牧民素质总体不高。因此,西藏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一、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新

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西藏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大力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农牧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农牧区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农牧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的几问题

要着眼于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核心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重点要抓好科技文化教育。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大力实施公民道

德建设工程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积极实施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和”行动,不断提高农牧区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以满足农牧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牧民提高自我文化档次、文化品位和思想水平,注重加强农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于扩大党在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覆盖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当前,农牧区基层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经常出现上热下冷、“沙滩流水不到头”的情况,关键是各级政府和农牧民之间缺少必要的桥梁。我们要架设连接乡镇、村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并通过这些阵地和载体,把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农村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并且被广大农牧民了解、理解和掌握,从而扩大思想教育的

覆盖面和渗透力。

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整合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资源。从现阶段来讲,一要整合地、县、乡三级科教文卫体和涉农部门的工作力量,建成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的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宣传文化中心。二要整合各级涉农部门的人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资源,形成以县、乡镇社会服务联动中心为载体,以系统规范的工作制度为纽带的农牧区社会联动。通过资源整合,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力量分散”的问题。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131”工程、农民图书工程,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等,发挥其综合效益。

建立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新机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搞好农牧民思想道德

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建设过程中,一要坚持一把手长期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建设,为搞好农牧民道德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二要加强和改进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积极探索考核办法,努力使软任务硬起来,做到实功实作。要加强舆论监督,把弘扬、褒奖与揭露、批评结合起来,揭露和批评有悖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建立健全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责任机制、法规约束机制、表彰奖励机制等,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三要建立起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要从经费、人员、队伍等方面给予完备的保障。使农牧区道德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四要建立农牧区思想道德评议机制。通过群众推荐,从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举产生农牧民思想道德评议委员会,以乡村中那些法律管不到、行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言和行、人和事为

重点,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制订道德评议标准,明确道德评议内容,定期进行评议,公布评议结果和督导整改情况,达到突出问题集中解决的效果。

加强农牧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牧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理性人格,塑造内在品质,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正义。在加强农牧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广大农牧区干部要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础上,发展当地经济,造福一方人民。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教育农牧民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要坚持不懈地在农牧民中间开展“三德”教育,教育农牧民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逐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风气。还要在农牧民心中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如恋爱观、婚姻观、子女观,并且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的民主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农牧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社会氛围。加强农牧民道德建设,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素质,光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辅之以法制。只有把自律和他律,提倡和禁止,软性约束和硬性规定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农牧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加大依法治村、依法治乡的力度。政府部门要严格执法,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农牧区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促进新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推进农牧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实质上是农牧民道德教育同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要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一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长期性。目前,在农牧区开展的选精神文明户、遵纪守法户等活动,其实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很好形式。二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参

与性。在活动形式上,要突出农村特色,切合农村实际。有的乡镇开展的锅庄舞、唱藏戏、看露天电影等活动,就是很好的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牧民的参与热情,才能受到农牧民的普遍欢迎,才能让农牧民真正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活动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道德水平。三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求新而不顾实际,瞎起哄,乱指挥,而要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创中有新,新中有创。还要积极借鉴其它地方的先进做法,给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广。四是要注意道德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活动从农牧民生产、生活细节和农牧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使其成为农牧民广泛参与的一种自觉行为。把复杂的思想道德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解决,并用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广泛的社会舆论来正确规范,把道德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农牧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职责,是调处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农村平安建设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基层人民法院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分析新农村平安建设中涉农案件的特点、形势以及司法需求,提出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形势

(一)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土地补偿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数量居高不下,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在农业税费免征之前,大量农民外出,将承包地弃耕,或由他人代耕,对土地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农业税费免征之后,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耕地也有了补贴,农民纷纷争田要地,因此产生多种土地纠纷。加之,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招商引资、征用土地、拆迁房屋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使群众不满,使大量矛盾纠纷集中到基层人民法院,产生较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债务纠纷增加。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借钱给集体使用,村集体长年无钱还债,使农民不得不走到法院,寻求公平和正义,然而基层法院判决后,因村集体无收入,造成无法执行,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夫妻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务工,已是常事,夫妻双方逐渐缺少沟通,加之外界富裕生活的诱惑,双方不能同甘共苦,而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导致大量离婚案件涌向法院,而且婚姻家庭案件更多的涉及财产分配。因双方矛盾尖锐,常有损坏财产,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相邻关系纠纷多是积怨较深,双方敌意较大,有些甚至发展成多人乃至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多数农民都购买了农用车、耕田机等,一方面给他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产生大量交通事故案件。

(四)农村刑事案件增多,农民违法犯罪案件上升。从类型上看,多涉及盗窃、赌博、抢劫、故意伤害、放火、及破坏生产经营等。从行为主体上看,因父母在外务工,青少年缺乏教育,认知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加,另外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以致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

二、新农村建设司法需求分析

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过去的新农村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年司法实践和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司法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特别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密切相关。

需求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和谐的农村。

要求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多做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矛盾。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需求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社会安定的农村。

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平安乡村,为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积极努力。通过运用审判职能打击农村社会治安犯罪、丑恶现象;通过积极处理好农村的涉诉来信来访有效解决矛盾;通过就地公开开庭、送法进村等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常用的法律知识;通过指导乡村民调组织提高其解决民间纠纷的能力水平。

需求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有序发展的农村。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需要井然有条的经济秩序为基础和保障。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就要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通过公正审判,并以实际办案效果,为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方面要对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经济发展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对迅速增多的与农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权属、涉农经济往来合同等纠纷案件重点研究与审理、执行。

需求之四: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力司法保护的农村。

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的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便民利民理念,在工作细节上千方百计为当事人着想。切实加强司法救助,尽力简化诉讼程序,做到坐堂立案与电话立案、巡回立案等形式相结合,书面起诉与口头起诉相结合,坐堂问案与巡回办案、办案进病房、办案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方便农民,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

需要之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农村。

法院应把审判活动作为倡导优良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农村公序良俗的采纳支持农村良好风尚。通过公正审理各种违约案件,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提倡农村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通过追究各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弘扬正气,营造守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氛围。在就地开庭、案件调解、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解答当事人疑问、送法进村、法制宣传等活动中,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点广泛宣讲,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人心。

三、基层人民法院如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基层人民法院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平安建设。除以上分析外,在当前,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意识

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审判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之中,找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结合点、着力点,使法院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能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大职责,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努力做到不因案件的审判影响、妨碍农业生产,及时发现并平息可能激化的矛盾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积极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打击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一是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农村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以及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严惩侵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村集体财产的刑事犯罪;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积极参与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有效预防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打”斗争中,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罚原则,依法正确地定罪量刑,确保罚当其罪;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对具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的犯罪人员,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是积极参与“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辖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态势,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等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打击突出犯罪活动,增强打击效果。

(三)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措施,依法审理好各类民事案件,及时调处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平安建设

一是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方式。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制度。在立案、排期开庭、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开庭时间、地点,以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与时俱进地发挥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对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和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便到庭的案件,承办法官要主动携卷下乡,到当事人所在地开庭审理。

二是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对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为相关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救济。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民,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给予减、缓、免交诉讼费,让有理的农民打得赢官司,让无钱的农民打得起官司,彰显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在方便诉讼上下功夫。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量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缩短办案周期,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讼累。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做好裁判文书的改进和规范工作,力克文书篇幅冗长、表述繁琐、说理深奥的弊病,提倡文书制作简洁,说理明了,让农民当事人一目了然。通过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司法为民的实惠。

(四)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调解出和谐,提前一步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在基层化解矛盾,成为农村平安建设的着力点。

积极探索建立以调解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商事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基层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遵循“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不断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既当定纷止争的裁判员,又当辨法析理的宣传员,引导群众采用正确的态度理解法律、对待纠纷、解决矛盾。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群众申诉信访中反映的问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司法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调解程序上,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答辩、开庭、宣判前的全过程;在调解时间上,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只要当事人愿意,随时随地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上,不拘形式进行电话调解、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等。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突破,做到案结诉息。

在调解过程中,一是坚持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方法,感化当事人。二是充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邀请当事人所信服的人、说请人参与调解,细心把握稍纵即逝的和解机会,及时促成和解。三是坚持巡回就地办案,引导当事人的邻居去疏通其思想,借助当事人周围邻居的舆论促成和解。

(五)改革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

以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努力破解“执行难”。不断加大对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事关经济发展的案件和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改进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措施,探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积极开展执行和解的协调引导工作,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逐步规范执行财产评估、鉴定、拍卖、执行款物管理等执行行为;依法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案件的兑现率,最大限度地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落到实处。

(六)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窗口,它同老百姓距离最近,接触最多,不仅审理着基层法院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而且还承担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广大农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等繁重任务。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仅是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庭建设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软、硬”件建设一起上,基础建设和审判管理一齐抓。重点是按照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体现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人民法庭的设置,努力实现布局规范化的要求。要加强法庭规范化管理,针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特点和人民群众诉讼的实际需要,完善人民法庭的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巡回审判制度等,确保实现公正和效率。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司法调解,完善解决农村争端的机制。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拖欠农民工工资、邻里纠纷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 “民转刑”案件。

(七)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法进万家”活动,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诉讼法律知识,又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民法院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法院熟悉法律和政策的优势,积极开展公开审理、公开宣判、以案讲法等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让农民了解怎样打官司,增强其依法办事能力。同时,与各行政村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他们开展调解工作,将大量民事案件和矛盾解决在村内。结合司法实践,认真研究农村平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司法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加强和改进信仿工作

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各种治安隐患。为来访者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来访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注重对信访人做疏导、说服工作,采取以案释法、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二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依法纠错的原则,努力解决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健全“三化”管理:信访网络化,以信访接待室为主体,案件承办庭为依托,纪检组监察室为协助,院长预约接访为保证的信访网络;运作机制化,实行接访流程管理,信访接待室负责来访登记,初访处理,分流督办,案件承办庭限期处理,对涉及工作人员违纪的案件,由监察室调查处理,对上访老户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由信访接待室办理院长预约接访;责任明确化,从案件承办人、庭室负责人、信访接待室到院长,所承担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划分,形成了信访工作人人有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对可能发生上访的重大案件,严格实行定案件、定人员、定措施,院领导包案的“三定一包”责任制,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是依法处理好上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当成体现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对信访中发现的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改变信访方式,将信访窗口前移,变上访为下访,结合巡回办案、法制宣传等进社区入农户,开展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九)强化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和谐农村”、“平安农村”建设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世界潮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民事案件的不断上升,人民调解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程序。针对全院调解工作状况,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组成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组,指导全县各级调解组织逐步规范调解程序,确保调解协议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章立制。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相继建立五项制度:一是纠纷管辖责任制度。基层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主动工作,争取纠纷不出村、不上移。二是疑难纠纷转办报告制度。调解未果的案件,及时移交乡(镇)调委会做好调解工作。三是定期排查报告制度。村调委会建立健全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及时向上级上报各类报表及信息。四是集中排查调处制度。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定期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五是回访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已调处完毕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进行回访。

三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乡(镇)召开的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民法通则、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纠纷的能力。聘请部分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轮流组织参加旁听庭审,使每一个调解员都有机会亲临法庭,潜移默化地传授调解经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社会和谐。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体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法院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泉州开发区加强外来从业人员子女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

(2010年4月15日)

泉州开发区建区14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区现有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7家,幼儿在园生数1206人,中小学在校生745人。近年来,泉州开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市委文明办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开发区未成年人大多为外来从业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以实验学校为主阵地,紧贴实际,创新载体,初步探索了富有开发区特色的外来从员人员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新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2、加大投入,建好阵地。

3、整合资源,构建网络。

4、精心谋划,创新载体。

5、综合治理,净化环境。

(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广大外来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是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开发区目前有各类网站100多个,IP地址总量700多个;电信宽带用户2000多户,光纤接入用户达145户,宽带互联网户均普及率达74.4%。近年来,开发区坚持抓好各类网站的建设完善工作,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将有益的、健康的信息资源充分上网,占领主阵地,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便民、文明的重要窗口。发挥非公党建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在繁荣网络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依托电信宽带网络IPTV电视系统传播,开通远程教育平台,播放政策宣传、企业文化宣传、专业技术培训等宣传片和教学课件,并链接播放《全国远教》、《福建远教》、《泉州远教》等平台节目,以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来熏陶教育未成年人。

二是规范网吧经营活动。成立了网络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开发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对17家正规网吧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对区内网吧进行日常巡检, 主要检查是否接纳未成年人和上网人员的核对、登记制度情况,确保区内网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进行,提升网吧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对无证照网吧予以坚决取缔。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发区目前只有1所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即开发区实验学校。该学校于2008年建成并在秋季开始招生。目前,该学校周边没有网吧等娱乐场所。开发区有关部门严禁在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学校周边500米以内的书店、报刊实行专人负责,台帐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指使未成年人从事各种不良文化活动的不法行为,为让未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学校德育,打造良好的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一是美化育人环境。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投入5000多万元巨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实验学校校园环境,以省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设了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厅、美术室、书法室、生态教室、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和现代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室内体育馆、运动场、塑胶跑道,优化德育硬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臵宣传阵地,开通校园广播站、建设大型LED显示屏、设臵校园文化宣传长廊、墙报等校园文化阵地,以图文并茂、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学生,围绕泉州市班级文化建设“十个一”布臵班级,体现班级特点。定期组织各班个刊发消防知识我知道、防震减灾、教师节、创卫、国庆节、元旦、廉政文化专刊以及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等刊发班级黑板报,并开展班级板报设计评比活动,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二是深化德育活动。针对外来工子女对泉州本土文化陌生,在思想上没有归属感等实际情况,以“融入泉州,成为新泉州人”为主题的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成效。先后举办了“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等系列活动、“梦与爱的飞扬”为主题的元旦文娱晚会,成功举办两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举办了“爱泉州、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和安全教育主题月活动、开展“班班有歌声“的歌咏比赛,举办了“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以“家乡”为话题的现场作文竞赛和“励志杯”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设了学说闽南话、英语、古筝、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定时间、定地点,扎实开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参加市“庆六

一、颂祖国”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和市“万祥杯”美术作品展,“新泉州人书画作品展”、泉州市“颂改革、迎农运、爱名城、讲文明”读书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载体,帮助外来工子女了解泉州、熟悉泉州,融入泉州。

三是强化养成教育。开发区实验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背景,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认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办校之初,学校即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方位、多渠道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首先是抓好新生入学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组织七年级学生进行为期3天的军事训练,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其次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组建了校园文明督导队,配合值日教师进行常规管理。通过以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通过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初中部学生到泉州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基地全封闭式培训,以培育外来工子女团结互助、攻坚克难的精神。

(三)强化家校互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外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一是加强家校联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引导实验学校及各幼儿园举办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委员会委员集体活动,印发了《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系笔记本,开通家校网上沟通平台,方便家长提意见建议,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大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促进家校联系,强化家校联系互动,共同教育好学生。

二是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依托片区党校、女职工周末夜校等载体,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编发家庭教育宣传专刊,邀请泉州师范院校的家庭教育专家举办家教专题辅导报告,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面向广大外来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外来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是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在发挥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开发区文明委要采取切实措施,搞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宣传、社会事业、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共青团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各负其责,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得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存在问题

泉州开发区是成立至今14年,前期为主在开发建设,开发区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对起步较晚,2008年秋季,党工委、管委会投入巨资建设开发区实验学校正式开学,成为了开发区开展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目前,在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也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队伍力量不足。泉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县(区、市)党委、政府一级的编制,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精简,工作人员少,教育、文化管理仅由社会事业局承担,没有未保办、关工委等一些相对固定的开展未成年人的工作机构。同时,由于开发区管委会不是县级人民政府,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不能享有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批权,难以承担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职责。因此,不管是具体抓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还是负责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队伍、力量均严重不足。二是家庭教育不当。未成年人的性格心理、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开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部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着租住条件差,没能提供较好的甚至是没有学习环境,外来工群体知识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1.不良言行熏染。许多学生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有的经常打牌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尊等,这些都给子女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2.教育方法不当。外来务工人员当中存在着的家教不当的情况,如保护过度的“溺爱型”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棍棒加身的“粗暴型”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报复心理;自生自灭的“放任型”教育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气,受到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3.教育意识不强。父母忙于工作,为生计奔波,无暇管教孩子,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所需就可,所以导致平时疏于管教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或者将教育的义务推给孩子的祖父母,而祖父母往往过于溺爱,不忍严格管教。三是育人网络不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还存在脱节现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协调发挥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和全社会齐抓共建、合力育人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正面引导力不足,对德育资源挖掘不足,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道德实践载体不足,对低俗文化的防范抵制还不够有效,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健康向上的校外活动场所供给不足,青少年开展活动和接受教育的阵地少、设施不足依然突出。四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仍然较严重。开发区周边与晋江的农村接壤,交界处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有的地方成为监管的死角。一些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经营者违法经营,以各种方式接纳未成年人,一些宣扬暴力、凶杀、迷信、色情的影视作品、刊物书籍在也这些地方向外来工子女兜售,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让一些未成年人外来工子女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歧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部分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长,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也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成危害。

三、几点思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设伴随着开发区社会事业的发展而成为一项重要的新课题,有必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尽全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开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抓好家庭教育。针对外来工子女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和薄弱的具体情况,要大力提高家长素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抓培训。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品道修为为子女作出表率。二是强沟通。要强化家校联系,使双方更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快使家长步入与学校同步教育的轨道,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三是创载体。开展“学习型家庭”、“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等一些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同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以优化育人环境为依托,抓好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创设有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净化网吧、网站、网游为重点,深入持久地推进文化环保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稽查,严厉打击文化垃圾现象,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大力净化荧屏声频,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走上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大力组织开展文化产品生产,加大少儿文化作品创作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宣传有关单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办好未成年人专题、专栏,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要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以增强德育实效为根本,抓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要不断增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来充分发挥这个主阵地的作用。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贯彻“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方针,牢固确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推动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与教学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师德教育和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职员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表率作用。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推动学校形成清新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四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臵心理咨询室及心理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重视对“双差生”、贫困生、流动人口家庭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帮助,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户,余家湾村启动

户。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乡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第一年实施。该乡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农户住房多为灾后重建砖混结构;住户集中的村社建筑规范,街巷整齐。这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因素。但也同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点多量大,建设任务重。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共

53村,xx乡建设任务为x个村,建设村占全县总任务的x%,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社占全乡村社的x%。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比例。

2、乡情特殊,遗留问题多。由于xx乡是近几年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重点乡,在过去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房土地置换、农田复垦、安置补偿、援建房分配等工作,历史原因,形成上访案件多、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既是和谐稳定的隐患,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阻力。

3、村情各异,基础条件差。x乡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是共性。除整体搬迁的x住户较为集中外,联丰、后渠等村社,农户住房沿公路零星散布。农户集中的村社,有利风貌打造,但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难度大;住房分散村环境整治和美化难度小,但风貌打造难见效果,同时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量大,耗资较多;

4、农户分散,统一标准难。新农村建设的风貌、道路、环境等各项内容有统一标准。但x乡的相当部分村社农户分散居住,其住房大多因地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异,其道路硬化和村社亮化及小景点打造难以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5、经济薄弱,产业发展难。x乡的大部分良田为库区淹没,可用土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因受土地制约和投入不足,更兼 分散经营效益不高,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大。要达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6、缺乏经验,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项目在x乡是第一次实施,乡村干部和农户均无经验可言,要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不断完善,工作难度的确不小。

7、资金不足,确保效果难。按照全县今年下达的建设农户数和质量标准要求来看,户均投资较去年明显减少。面对量大面宽任务重、投资有限标准高的现实状况,看米下锅,既要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超过投资规模,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尚存在不少困难。

8、劳力缺乏,农户热情待激发。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造成劳力缺乏。农业耕作主要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她们同时负担看管留守儿童重任。因而,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的热情不高,要完成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做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

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分析现状困难。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乡情综合考虑,要打好中庙乡新农村建设漂亮仗,实现县委、政府的惠民工程,应采取如下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九个结合”。

1、统筹谋划,项目实施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农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所在。乡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面对广大群众面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顺利完成中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工作。尤其是中坪村灾后重建援建房分配;麒麟寺、余家湾村移民安置、土地复垦,联丰村灾后建房土地置换和肖家 沟等村水毁道路、护村河堤及人饮工程恢复等工作,要同步着手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赢得群众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因村制宜,建设标准与具体村情相结合。

鉴于各村基础情况不同,按照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求,综合考虑村民共同利益要求,各村的建设内容其侧重点各异。即:中坪、余家湾两村以风貌打造、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小景点打造等。肖家沟、候家沟两村以风貌打造、亮化工程为主,结合开展小景点打造、环境整治和特色产业开发等。肖家坝村以亮化工程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开展风貌打造等。后渠、联丰两村以沿公路线开展风貌打造、亮化美化为主,结合开展便民桥建设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

3、标本兼治,完成当前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治脏乱差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工作。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抓好现状整治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建设统一垃圾处理设施,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定点定时统一收集各投放点的垃圾,维护好日常环境卫生。三是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环卫工人监督执行。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推行环境卫生模范户和黄牌警告户制度。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赃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4、循序渐进,分户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为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风貌打造达到预期效果,并力争避免返工或超投资标准,对既定的各村先行打造一至二户样板户,进行核算成本、评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行在全村全面推进。

5、注重宣传,村民投劳与政府奖补相结合。

鉴于建设资金不足,在合理用好政府奖补资金的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民互动、齐心协力的要求,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入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得到放大。

6、加强领导,民主决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是为百姓美化家园的工程,农户是主体,尤其是风貌打造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要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面宽,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党委政府一把手双重总责制,推行各点领导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由乡、村、社和联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把关审定实施方案,与施工队鉴定工程建设合同,做到责任明确,阳光操作,依法有序,管理规范。

7、深化改革,特色产业与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x乡目前的特色产业有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和小花生等。但由于受土地和投资不足的制约,均未形成集约式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特色不特、精品不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为此,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用好村民自治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大力培植各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在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论证筛选适合乡情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多元投资体制,一方面争取国家扶持,另一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壮大规模、打造精品。成立以乡村社领导、当地贤达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五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农户增收、有利确保农户长远利益、有利壮大产业规模、有利精品打造、有利吸引客商和能人大户加大投入,以实现双赢增效目的,研究出台适合乡情的土地流转公约,以同村同地价格同、同方流转利益同为基本原则,制定土地流转程序和基本地价标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8、创新方法,群策互助与利益引导相结合。

x乡新农村建设的各村村情和户情不同,建设内容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又有住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等个体利益项目,有积极参与的农户,也有热情不高的农户,有劳力充足的农户,又有劳力缺乏的农户。要使整体建设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展邻里互帮、亲朋互助,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完成建设任务。对计划数量有限,但农户均愿配置的太阳能热水器发放,采用谁积极、谁优先,谁对公益建设投入大、谁享政府奖补资金多的有奖配备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利益引导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9、彰显优势,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美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山青水秀、生活环境好,三省交界、战略区位重要,物产独特、具有江南特色是中庙乡的三大突出优势。

因此,x乡的远景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要借鉴过去碧口工业小区建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验,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业项目在此落户。x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围绕山水和地利优势做文章。其指导思想应 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四大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业、库区水上风光和茶园观光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六个基地”(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油桐、油橄榄生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即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把该乡建成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民安居的现代新农村,使之成为体现文县特色的靓丽桥头堡和美丽后花园。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二要编制远景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满足投资要求;四要筛选论证项目,使之有序推进;五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六要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招商引资。

下载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牧区思想道德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邱玉钧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8期 青少年处于正在成长的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既是最易接受正确教育......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保证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一五”期间我党......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大全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地发展。但随着新农村的各项建设与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规划目标的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薄弱,旧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和完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领导管理......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闽清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农业人口23.36万,占全县人口的78%,耕地面积25.7万亩,林地面积170万亩。近年来,闽清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海......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范文合集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关于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20字方针。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提纲)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是长远课题,不应急功近利。尤其不能以建设新农村为借口搞政绩工程,或者强制撤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