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19:0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就整体而言成效是明显的,但由于地区之间存在种种差异,这些差异而恰恰是这些差异,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不容乐观。

1.1农业执法装备落后。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地方农业执法几乎是无装备,条件稍好的有辆车,有台相机,有台电脑,条件差的是一个单位几个人,一个执法证和几十种执法文书,下乡无车辆,一身便装,有的连电脑也没有,更不用说检测仪器和勘探设备这类高档仪器,提取一个需要检验的物证需要送几百公里外才能检测,执法成本非常高。

1.2农业执法人员无标识。

国家整顿着装后,农业部门只保留了植物检疫着装以后,而还有众多的在农业一线从事行政执法的人员没有着装,一身素装有失执法队伍的严肃性和威严性;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着装被取消后,老百姓和农资经营者误认为取消着装就是不能搞执法了,或者是违反了农业法律法规也不算是违法,更有甚者,当执法人员履行职务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时当事人竟说:“你们连服装都没有,我不知道你们是真执法的还是假执法的,这个证件是假证还很难说,我只认服装,没有着服装就别在这里执法。”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只认大盖帽,不认“证”的糊涂意识。由此可见,一个执法机构还不如一个企业,现在一些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统一工作服,给出人一种严谨有序的认同感。

1.3农业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过去的农业主要是技服务,技术人才不少,现在搞农业执法就有了一个业务不对口问题,农业执法人员都是从各个农业服务单位中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的,全是半路出家行政,工作起来确实有许多困难,非法律专业人员多,在法制健全的时代从事执法工作,没有较高的法制功底是很难胜任的。再者,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不出证办案,大搞“人情案”也存在,由于执法水平低,从而使农业部门的执法权威难以树立起来。因此,要想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就必须大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1.4宣传不到位

一是农业部门宣传自身的职能不到位,向群众宣传不够,导致老百姓误以为农业部门就是技术推广任务职能的普遍存在。二是农业部门自身对职能认识不够,重技术推广轻执法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把两者很好地兼顾起来。三是受经费自然因素等的制约,导致农业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有效向社会宣传群众对农业法法规的知晓率不高,造成一些人违反了法也不知。

1.5农业法律法规自身存在缺陷,导致本部门的权利被别的部门蚕食

农业立法比较多,与其它执法部门交叉的也很多,由于市场经济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法律法规的有些条款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比如:种子、农药广告的审查职能由农业部门负责,而擅自发布广告虽然违法但处罚权在工商,而不在农业,这个“审批权”又有什么意义。再如:《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对“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内容不符的”可以罚款处理;但是一些有效成分极低的或者说基本无养分的肥料也只是罚款了事,经销商仍然可以卖掉,那么吃亏的只有老百姓,为什么就不能将其没收销毁呢?总之农业方面立法不少,但强有力的不多,很多地方与现行体制极不适应。

2、解决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重要,管理权和责任更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农业主管部门行使主管权,同时也必须负担相应的责任,假如不履行就是一种失职,而失职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而要使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正当履行职能,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就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提升农业内部的服务功能,帮助下面解决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此来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和维护社会的公平。

2.1集中财力武装执法队伍,不断提高农业执法监督能力 农业行政执法是一项新工作,据了解大多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都存在着装备落后现象,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一是建议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每年调拨一些资金解决下面农业执法装备问题,重点解决执法交通工具、信息、勘验取证设备,以市为基础建立一个能独立具备农产品,种子、农药、肥料检测能

力的实验室,以此来提高执法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监管能力。二是要象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一样,统一执法车辆的外观标识,统一执法人员的着装,达到执法标识明显,执法队伍严谨有序。

2.2加强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者的基本素质 大多数农业行政执法人员都是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抽调的技术干部,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农业行政执法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建议省级农业部门拿出一定的经费对农业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轮训,请具有权威性的法律专家来授课,争取培训出一批农业执法工作骨干;再就是可以从高校选拨一批法律专业的学生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或者通过公开招聘,使掌握法律专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执法队伍中去。同时要保持执法队伍的稳定性,执法工作骨干不能随意调换岗位,严禁不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总之,高素质的执法人员是增强农业执法能力树立农业部门服务“三农”好形象的需要,各级农业部门领导应作为重点加以解决。

2.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业执法工作氛围 宣传是营造工作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要采用多形式多渠道抓好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要抓好对领导的宣传,重点是向各级领导宣传农业部门的职能,宣传农业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重要性,使领导对部门的工作职能、管理程序、工作的重点性有更加深刻所了解,争取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抓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宣传与合作,使部门之间都能了解农业的工作职能,支持农业执法工作。三是要抓好向社会的宣传,要面向群众,面向农资经营单位,通过上报工作信息,科技下乡、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把农业法律法规和农业热源工作宣传出去,并结合“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争取得到各阶层对农业执法的理解与支持。

2.4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做到廉洁执法,高效执法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好坏,大部分取决定于有没有一支素质高的执法队伍,要建立一支清政廉洁,工作过硬,思想过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法队伍,就必须从人员的选拨、培养等方面着手,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一是要对农业执法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和持证上岗;二是规范执法队伍,杜绝合同工、临时工从事农业执法工作;三是农业行政机关招聘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录取;四是要严格按照权与责的关系来要求执法人员,严格管理,深化监督。对一些滥用职权、执法违法徇私枉法的执法人员,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能由于少数人而影响到整个执法队伍的形象。

2. 5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执法责任制,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将法律法规分门别类,按其确定负责实施的行政机关,明确执法责任,以解决执法中责任不清或不作为的问题,促进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和提高执法水平。必须科学设定执法岗位,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执法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并根据制定的制度去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一是必须明确划分行政执法机关的职权,把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及执法人员;二是将执法任务、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具体化,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使依法行政经常化、规范化;三是建立健全以部门领导承担责任为核心的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廉政勤政制度、执法人员考核奖励制度,切实做到执法主体到位,目标措施到位,保证措施到位。

2.6完善农业法制法规,增强法制法规在现实操作中的适应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有的不再适应现行体制的发展要求,这就有必要从事农业法律研究工作的专家向有关立法机关提出修改完善,以便增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完整性和适应性。

总之,农业行政执法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工作,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在农业行政执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解决农业执法中所遇到的难题,为农业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为农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关于农业执法过程中在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方面存在的困惑

孙中远

http:// 北海农业信息网 2009.9.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理假农药、劣质农药、过期报废农药、禁用农药、废弃农药包装和其他含农药的废弃物,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对违规被没收的农药,没收后作如果处理,是自行处理还是协同有关部门一起进行处理,具体履行怎样的手续,没有明确规定。

二、《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中“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限期改进。对质量连续不合格的产品,肥料登记证有效期满后不予续展。”但对于违规被查处的肥料产品进行如何处理(如:没收或退回厂家等),没有明确规定;没有责令停止销售、进行查封或作其它处理等处罚规定;使得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对被查处的肥料产品处理方式缺少法律法规依据;往往只能将违规当事人罚了款了事。

三、农药使用对环境影响问题。农药(如除草剂)使用对可能发生的药害,漂移危害和其使用对邻近那些敏感作物会造成药害,需要多大安全界或距离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施药人没有约束规定。随着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提高,在广大农村,不慎施药造成邻近作物受害的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而又由于缺少明确的施用规定,至使在处理类似纠纷案件时,执法人员缺少必要法律法规依据,很难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只能进行调解。

四、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难以现场实施的缺陷。在日常的农业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往往事先并不清楚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更不清楚违法行为所涉及的相关证据是否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又不太可能带队在现场检查,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印章更不可能带到检查现场。因此,当发生上述紧急情况,执法人员往往处于既要赶回机关办公地依法履行报批和盖章程序,又要立即对物品就地(异地)保存的两难处境,从而逼迫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盖有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印章的空白的《证据登记保存清单》,一旦发现上述紧急情况,立即制作并送达事先盖章的《证据登记保存清单》,回机关后再“补办”报批手续的变通办法。这样从表面上既达到了先行登记保存的目的,又可应付上级进行案卷评查;但用这样的变通办法取得的证据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是经不起听证会和行政诉讼法庭质证的。

五、“每日百分之三的加处罚款”难以执行到位。《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对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处罚机关可以采取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各地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一般都把此项措施告知当事人。但《行政处罚法》对加处罚款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否应合并使用未作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部分是否与罚款一并给予强制执行也没有作出规定。因此,当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人民法院更多地从有利于提高强制执行的到位率、案件的结案率的角度考虑,只对罚款本金给予强制执行,而对“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部分一般不予强制执行或者作为“调解”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的砝码。多年的农业执法实践表明,“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的措施难以执行到位,给农业行政处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带来了的负面影响。

第二篇: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践,分析了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并确保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并强化源头监管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绝大多数专职执法人员原来从事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不善执法和不敢执法的现象。

1.2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舆论氛围不浓在市场检查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受到处罚时,往往以不懂法、不知法为由,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干扰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目前,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属于行政机关的比例不高,均是按“不增编制、理顺体系”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属事业性质,农业行政执法分散于各个基层单位。有的没有解决农业执法办案经费,农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导致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缺乏相应的配套和保障,以致于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4行政执法面临的难点

农业行政执法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相对人、执法人和行政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不同,导致执法难,难执法。有些由于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以放到应有位置,执法中取证难,处罚决定难以实施,执法机构履职无法独立完成,干扰因素多,法律法规未能有效落实;在少数地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管理机构重标识、轻质检,重处罚、轻管理,重外地、轻本地产品现象普遍存在。

2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2.1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将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执法职能统一起来,单立机构,专司执法工作,单独行使职能;把农业行政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人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执法办案经费,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秉公执法、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管理相对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只有努力学法,真正懂法,才能守法。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一些长期有效的制度。使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社会依法治农氛围的形成。

2.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审批、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依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

2.4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向全社会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投诉电话,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接受人大的监督检查,接受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本位主义和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2.5突出重点,强化源头监管,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季节,组织开展系列执法行动,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加强农资信用监管,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销档案等,引导连锁经营,建立完善激励和警戒机制;经常组织明查暗访,通报典型案例并予重点回访,对农资市场管理始终保持有力的监管态势;严厉查处坑农害农事件。通过集中执法、专项整治、明查暗访、接受举报等途径,及时掌握违法案件线索,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通过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第三篇:行政执法存在问题思考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是使法律、法规、规章得以正确实施的保障,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整个执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以维护国家政令畅通、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基本宗旨。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理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全面推行依法行

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行政执法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但是,依法行政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种种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仅成为依法治国征程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而且直接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经过调研,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立法不具体、不明确、含糊、笼统,法律责任不清,执行中不好操作、无所适从,是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无论是行政实体法还是行政程序法都有不少空白;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有些则过于粗疏,对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造成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时理不直、气不壮,不好操作甚至因为心中无数而无所适从。如行政处罚问题,特别是罚款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人民群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一些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规定或是弹性太强、幅度过大,缺乏具体的标准;或者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只笼统地说“给予必要的经济制裁”,至于对什么性质的行为分别给予多少量的经济制裁,没有一个具体杠杠。这种空泛的、不加区别的、没有量化的条文,既不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导致大量处罚不当情况的发生,又给某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渎职失职等以可乘之机,也使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本身受到严重影响。

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明,加之利益驱动等原因,导致有的事没人管,有的事争着管,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另一问题。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问题仅靠一个部门孤军作战是不行的,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但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体制、立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执法部门职能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明,导致执法中“撞车”或扯皮拉筋。如房屋室内装修问题,经贸部门所属的轻工协会依照有关法规有监督管理权,规划建设部门依据《建筑法》的规定也有监督管理权;而当发生问题时,两个部门往往又互相推诿。又如食品和药品的监督管理,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但这方面的广告又归工商部门管理;一旦出现食品药品的虚假广告,消费者受了欺骗而找主管部门时,也容易发生“两不管”的情况。另外,由于部门利益驱动等原因,实际执法中不时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领域的事没人管,出现“执法空白地带”;而在另一些领域或场所,则有许多执法部门争着去管,又出现“执法密集地带”。如有一家矿泉水企业,每年都要受到食品卫生部门、防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抽检,其中不少项目是相同的,抽检结果完全可以互相利用。但这些部门以抽检方式和标准不一样为由,互不承认对方的检测结果,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抽检。每个部门抽检一次,企业就要交一笔不少的抽检费用。

一些行政执法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表现出种种乱作为或不作为,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

行政执法人员是行政规范的最终实施者。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的公平和效率。但在目前的行政执法队伍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也未受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特别是缺乏法律专业出身的知法懂法人员,造成执法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低下;个别部门甚至将社会闲散人员弄进执法队伍;还有一些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往往把手中的行政执法权力特殊化、私利化。这些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主要表现为:一是无视执法程序和裁量标准,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标准随意执法。二是乱收乱罚,搞“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或者搭车收费、强行摊派,有的甚至为了小集体或个人利益不惜损害或牺牲群众利益。三是只讲权利,不讲责任,服务意识淡薄,“四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严重,甚至漠视群众、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四是态度横蛮,作风粗暴,耍特权,逞威风,在群众面前颐指气指,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群众。笔者曾亲眼看见几个城管执法人员对一位在街头买柿子的农民大耍威风,先是用脚将农民竹筐里的柿子踹得稀乱,后又将柿筐掀翻,让没踹坏的柿子滚得满地都是,活生生一种土匪行径。五是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吃拿卡要、中饱私囊。

行政执法缺乏监督或监督乏力,不能有效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四个问题。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执法权力监督体系

不完善,监督手段虚化、弱化,既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又是造成行政执法中其他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来看。一些地方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比较薄弱,基本上是“手心”监督“手背”,监督制度虚化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执法部门内部由于形成了追求利益的价值观或不正之风,收费

罚款形成攀比之势,部门内部的监督仅剩形式,无实质内容;二是单位内部监督出现“互相礼让”现象,形成“真管不行,不管不行,抹平才行”的情况,三是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政治责任感,对身边或下属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不闻不问。

从行政执法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来看。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身处行政管理活动的第一线,加之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专门监督机关包括人大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等,其监督往往滞后,不能把握监督最佳时机,监督手段也跟不上,无法及时有效地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因此导致监督权威实际上的弱化。

从群众监督来看。一些被处罚当事人因慑于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威,不敢向专门监督机关举报;一些当事人因行政执法人员有时对其处罚偏轻、有“照顾”之意,不愿向有关部门反映;还有一些当事人因缺乏法律观念、维权意识淡薄,压根就没想到把行政执法人员的“乱作为”捅出去。因此,群众监督实际上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新闻舆论的监督看。虽然一些新闻媒体不乏负有正义感、敢为百姓鼓与呼的记者,也不时刊播一些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报道,但由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许多行政执法中的“乱行为”要么披露、曝光时留面子、不点名,不疼不痒,要么该披露的不披露,该曝光的没曝光。笔者就熟知这样一件事情:某派出所一新提拔没几天的副所长,在某餐馆收治安管理费时与店主发生矛盾,不仅耍特权、逞威风,掀了店主的饭桌,还当众鸣枪,吓唬百姓,造成很坏影响。一家报社记者得知此情后立即前往采访,打算让这一事件曝光。但这个事件最终也没有在报纸上曝光,至今仍是内部新闻。原因很简单:派出所的上级单位——某公安分局领导出面请报社有关人员吃饭,而报社有关人员也觉得不宜得罪公安部门,还是给面子为上策,于是双方在觥筹交错中“私了”了这件事。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过分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搞“保护主义”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五个问题。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四句口号在我国已经提出好多年了。但客观地讲,到目前,这四句话只有第一句话做得较好,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和规章,早已结束了过去那种无法可依的历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而后三句话,还要做很大努力,还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现象。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总是过分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任意变通执行法规制度;有的甚至出面干预,搞保护主义,致使一些违纪违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如在一些地方,行政处罚特别是罚款,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就难于执行,即使执行了也收不到处罚的效果。因为对这些企业的罚款会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于是当地有关方面甚至有的政府领导往往出面干预、保护。同时,对企业的罚款也触及不到厂长、经理个人的经济利益,因而达不到处罚的效果;即使对厂长、经理罚了款,企业也会通过各种形式予以补偿。这是行政罚款中经济遇到的一个难题。

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力和手段,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六个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可缺少的行政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立法中,虽然不少法律、法规都有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但是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执行法。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机关常常感到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不敢用、不能用或找不到必要的强制手段,因而遇到违法事件束手无策、软弱无力,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效率。据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透露,每年我国都有数以万计的环保案件要处理;但另一方面,却是环保执法者一直面临着“腰杆子不硬”的尴尬:20多年来,我国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环保案件只有3件!一位十届人大代表就“大企业综合症”深发感慨:“这些大企业往往垄断或支撑着一个地方的财政税收命脉,敢于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不把环保部门放在眼里,扛着‘省管’、‘中央直管’等招牌我行我素……”不仅如此,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被围攻殴打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上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的身上,但由于行政执法活动涉及国家一切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必然会在社会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直接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三是背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四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从体制上、立法上、机制上、监督上以及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防止和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第四篇: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鲁山县农业局

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依法治农、依法护农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局农业局行政执法机构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打假护农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主要成效是:一是市场管理规范;二是农资质量优良;三是执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四是农业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农业行政执法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执法装备落后。目前我局行政执法几乎无装备,也就是一个机构几个人,一个证件几十种文书,干工作靠一种原始方式来履行职务,下乡无车辆,宣传无音响,查阅资料无电脑,勘查现场无设备,检验物证外送检测,费时又花钱,执法成本高。

2、执法人员无编制,无工作经费。由于我局农业执法机构组建较晚,所需人员都是内部调剂,没有单列的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导致执法队伍有人则无编制,造成队伍不稳定,在工作经费方面,虽然上面一再强调要足额解决执法机构工作经费问题,但我局行政执法经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执法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过去的农业主要以技术服务为主,技术人才不少,现在搞执法就是有一个业务不对口问题,半路出家确有许多困难,从事扫法工作,不具备较高的法律功底是不行的,要想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就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4、宣传不到位。一是宣传自身的职能不到位,向领导向群众宣传不够。二是由于受经费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农业法律法规向社会、向群众宣传不够,群众对农业法律法规知晓率并不高。

第五篇:关于农业行政执法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农业行政执法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社会其他一切产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农业又是一个典型的风险性和天生的弱质性产业,它的经济效益要比第二、三产业低;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也要比其他社会阶层弱。参照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农村社会改革的成果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社会经济关系也必须及时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调整、引导和规范。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和保障农业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法制农业即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经济各部门、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建设共同富裕、文明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本文试结合调查研究所得,从分析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入手,研究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贯彻实施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农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般意义上,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时主要通过实施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广泛、不特定的对象设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只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行为,并立即产生法律后果。行政执法所采取得大多是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执法是指所有的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中遵守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它可以发生在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依法行政行为之中。狭义行政执法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把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对象和案件的活动,它一般只能发生在具体行政行为中。笔者认为农业行政执法应属于狭义行政执法范畴,即农业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将农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农业行政相对人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要求,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农业立法,先后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一系列农业法律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共计340多部,初步形成了以《农业法》为基础的农业法律体系,为农业行政执法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开展、农业领域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农业行政执法日益得到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水平逐步有所提高。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土地管理、森林保护、植物检疫、渔政管理、畜禽防疫检疫、种子管理、农机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在内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影响,农业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不容小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法律体系不完备,普法宣传不到位

尽管目前我国的农业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立法分布不均匀,有些亟需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整个农业法律体系还不完备。

1、农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比如关于农村社会和文化发展、费改税等方面的立法仍未落实,小城镇建设、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健全;

2、有些农业立法已略显滞后性,有关经济立法、经济运行秩序、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与配置、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保护、管理等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略显滞后性;

3、部分法律法规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法律、行政法规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义务性规范多而权力性规范比较少,体现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不够,对农民权益保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

供服务的规定还不够,还有些法律法规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有些规定针对性不足等等。

4、农业法律实施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普法宣传也很不到位。农业法律颁布实施后,与实施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跟不上,健全不起来,即使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由于普法宣传不很到位,普及程度不高,农民不知法、不懂法,缺乏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对用法、守法、护法的认识更是远远不够。

(二)农业行政执法环境较差,执法效果受影响

执法环境可归纳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硬环境包括执法者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社会公德意识、智力水平、实践经验等内容,直接决定执法活动的结果,并具有法律法规本身所具有的刚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软环境包含党政机关对执法活动的重视程度、执法经费保障、人们对法律法规本身的认同程度及对执法活动的认同程度等诸多外部因素,它影响和制约执法活动的结果。目前我国的农业行政执法环境令人担忧,粗暴执法、暴力抗法常有发生,拒绝执法检查,殴打、辱骂执法人员,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农资市场坑农害农事件等等屡禁不止,长此以往,既动摇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形成如此不良农业行政执法环境的原因为:

1、决策者的认识缺位。目前,大多党政领导干部只注重投资环境的营造而忽视或淡忘执法环境的建设。

2、农业行政相对人守法自觉性不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思想认识误区、受利益驱使或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业行政相对人不能够自觉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是故存在着大量假冒农资、违规经营、暴力抗法等现象。

3、执法标准的可塑性。法律法规赋予农业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十分必要的,但要适度,若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执法人员的文化素养、执法经验、法律水平又参差不齐,势必会形成对同一行政违法行为不同执法人员处理会有不同的处罚结果发生,这样必然会影响法律的公正性和人们对行政执法活动的认同程度。

(三)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参与农业行政执法的涉及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常常是分散在这些业务科站,并结合业务工作一并进行的,由此造成了政事不分、水平不高、力度不够且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一系列问题。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主体混乱,政出多门、多头执法严重影响了执法效果;农业行政执法必要经费和装备的缺乏以及统一、系统的上级执法指导的缺乏,同样也影响了农业行政执法的顺利进行。

我国现有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基本上是在抽调各业务科站工作人员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这支队伍中有相当部分人或者缺乏法律专业知识,或者不熟悉农业专业技术,或者农业行政管理实践经验不足,加之一些地方对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又是只注重使用而忽视培训提高,因而在履行法定职责中,一些执法人员不能大胆执法,甚至执法不当、执法有误,造成不良了影响。具体表现在:不明职权、执法不到位或越权行政;违反法定程序,忽视取证,执法文书不规范,不严格按法定程序执法;有些执法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执法态度不严谨,甚至执法中出现失职、渎职行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浓厚,执法依据和对行政相对人利益保护措施的缺位,导致执法随意性大;经济利益的驱动,让有些行政执法人员以行政权力为个人或小集体谋利益,吃、拿、卡、要,滥用自由裁量权,越权执法、甚至搞权钱交易,严重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和影响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

(四)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不力

随着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农业行政部门也开始重视建立执法监督机制,但是总的来看由于法制尚不健全,对建立有效执法监督机制认识也还不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

1、绝大多数农业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这就难以正常开展对日常农业行政执法活动的指导与监督;即使设置了法制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的,对如何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视和研究还很不够,对内部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指导和监督跟不上,其作用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2、大多数地方农业部门尚未实行“查处分离”制度,即由统一执法机构的同一办案人员既负责案件的调查工作又负责做出或提出处罚决定,这种“查处一条龙”无监督制约的执法行为,不仅难以保证处罚决定的合法、公正性,也不利于廉政建设。

3、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除少数被申请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由复议机关进行复核做出复议决定或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做出判决之外,那些大量未被复议或被提起诉讼的行政争议案件,却无人去复核审查,不受任何监督或制约,这就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不当或错误的执法行为。

二、当前规范农业行政执法的重中之重——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方略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实施法制农业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核心是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是当前农业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加大农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力度

保障法律的贯彻实施,最基本、最重要的是靠普法。普法是执法的前提和基础,法律不仅要靠专门机关和执法人员去实施,更要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只有人民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并监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办事,才能把法律法规条文变成生动的法制实践。执法又是普法的深化和发展,是对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严格的贯彻实施。

认真做好农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首先各级农业行政机关要根据普法工作的全面部署,发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普法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特别是要改变农民群众“法律只是管老百姓”的错误观念,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活动,使农民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自觉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农业实践,模范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不对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进行行政干预。第三,要深化农村改革,支持和引导农民自由联合,兴办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改变农民群众单个自然人地位、组织化程度低、在与社会各个阶层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局面,从而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把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不断引向深入。

(二)建立完备的农业法制体系

完备健全的农业法制体系是实行农业行政执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法制体系,应当是以《农业法》为基础和指导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协调一致、操作可行的各项具体农业法律法规构成的,能够切实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农业法律体系框架应包括:农业经济运行主体组织方面的法律、农业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农业经济运行的主体财产方面的法律、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法律、农业生产经营与生产安全方面的法律、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交易方面的法律、农业收入分配与利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农业科技推广与教育方面的法律、农业灾害救济与利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农业投入方面的法律、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农业税制改革方面的法律、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法律以及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与农业行政执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农业行政执法办案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农业行政

执法错案追究制度》等等。

(三)大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效果,关乎政府形象。要实现严格执法、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必须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精通业务、善于管理、为政清廉且真正具有“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忠于职守、乐于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奉献精神”的执法队伍。笔者认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

1、思想政治素质即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或规章,秉公执法,严于律己,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2、技术素质即执法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农业;

3、法律素质即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熟悉农业法律、法规和与农业有关的法律,能把握法律精神,正确运用法律;

4、胆量和胆识素质,即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与违法分子较量过程中必须要有胆量,敢于查处并纠正其违法违规行为,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具有识破狡猾、隐蔽的违法手段的能力。要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一要认真选拔执法人员,实行统一条件,严格录用;二要开展岗前培训,实行定期考核、持证上岗制度;三要经常化的开展再教育、再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法律处理问题、维护人民利益的能力和水平;四要改善执法手段和条件,加快执法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除应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还应有平等观念,改变以往“行政执法人员拥有做出决定、命令的权利,行政相对人只有听话服从的义务”的错误意识。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具体到农业行政法律关系中,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应该平等的。一些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不仅是基本道德的丧失,同时也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因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不仅应当是恪守法律的人,还应当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仅应当熟知相关农业行政法律法规,还应当真正理解法律精神,真正遵行社会主义法律的平等精神,唯有如此,农业行政执法部门才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服务于社会,取信于民,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廉洁、高效、公正、透明、守信的高高素质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四)优化农业行政执法环境

有了专业执法队伍,还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进一步优化、改善农业行政执法环境。一要解放思想,转变执法观念。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度去认识、理解农业行政执法,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法理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管理型转变为为大众服务的服务型,把行政执法寓于服务中。二要提高公民和执法人员素质。公民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首先,公民应通过坚持不懈的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提高守法意识,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执法人员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长期的学习制度,熟练掌握运用相关农业法律法规,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杜绝野蛮执法和行政错案的发生。三要创新执法形式。要用全新理念去创新农业行政执法的形式,全面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解决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问题;还要用服务的理念考虑问题,真正把便民、利民、惠民落实在具体执法过程中。

(五)贯彻落实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

依法行政,依法治农是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工作的灵魂,因而必须在执法部门内部建立起一套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机制,以消除随意执法、滥用职权等顽症。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制及全面施行,就是着力将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引入行政执法过程,这是一项农业行政执法部门非同寻常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举措。

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的统称,是一种农业行政部门内部以监督行政执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监督制度。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执法部门的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农业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

全面推行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在认真清理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依据、严格界定农业执法部门的职责和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等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为目的,以明确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和追究执法过错、违法责任为内容,以设置考核目标进行评议考核、落实奖惩措施为保障的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切实减少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推诿扯皮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二是明确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责,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标准,切实改变岗位不清、职责不明、相互扯皮、揽功诿过的现象,以有效的规范农业行政部门内部管理秩序,提高行政效率;三是架构执法考核体系,突出农业执法效能评估,完善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者的考核奖惩紧密挂钩,实现行政权的规范运作。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旨在明确和健全有可操作性的执法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实施有效的评议考核标准和方法,严格农业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将整个农业执法过程置于监督之下,必将推动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进程,有效促进依法治农、依法兴农的实现。

(六)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是完善农业行政执法,实现依法治农、依法兴农的关键环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行政处罚监督。即要严格处罚程序,增加处罚透明度并严格审查处罚决定;推行“行政处罚的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执法主体公告制度、行政处罚文书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诉、检举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对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违法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赔偿制度。

2、完善政府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农业行政执法有监督职能,这种监督是通过政府法制部门具体实施的。加强政府监督,一是政府要切实重视强化监督职能,提高政府监督的权威性;二是政府要依法进行监督,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更不行政干预执法过程;三是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行性、整体性和权威性的监督措施;四是政府要依靠舆论支持,扩大监督成果。

3、强化内部监督。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彻底清查部门设置的小金库,小钱柜,以期从源头上阻塞乱收费、乱处法、乱支出;建立和实施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同时完善和统一农业行政执法的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行政部门内部的法制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法制管理机构或专职法制人员在审查违法案件的调查结果,对重大案件依法主持听证,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赔偿案件以及在行政应诉方面的重要作用。

4、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农业行政执法公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发挥部门行风监督员作用以及实行执法通案公开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给人民群众一个明白,还执法人员一身清白。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检查机制,注重发挥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纪检监察等权力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三、关于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建议

《农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所谓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将原来分散在农业主管部门各科室和农业技术推广、经营服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应对入世,农业部门转变职能,完成农业行政管理和农业行政执法任务的需要;也是提升农业部门形象,提高农业部门地位的需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思路是:以综合执法为主,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走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路子。

(一)组建专业执法机构,明确界定事权

依照《农业法》,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法律、法规的执法主体。要从依法行政的要求出发,着眼于解决多头执法,成立有编委批准的、有执法人员编制的、有行政执法经费的、有过硬的综合执法队伍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为限,相对集中行使农业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权,具体负责包括种子、农药、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植物检疫等方面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种子质量监测、土肥监测等专业性强的管理仍由事业单位负责。形成一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有效、上通下达、左右衔接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

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制度是保障。要建立健全与实施农业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围绕执法责任、执法程序、考核监督、错案追究等核心制度,建章立制,以制治权,规范行政行为,约束执法人员,严密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责任,细化考核标准,严格责任追究。

(三)突出重点,履行执法职能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重点是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实际情况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应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以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为主要对象,以产品质量和标示标志为主要内容,采取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根据举报重点调查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力争从源头上堵住违规农资进入市场,将假冒伪劣农资消灭在农民购买之前,减少农民损失,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权力与责任密切挂钩

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本身就是对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摒弃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应防止部门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决不能出现“自费行政”、靠权力“吃杂粮”等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力本位”;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对执法的质量、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执法中掺杂了个人或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势必会侵犯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反感。因此,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执法经费应当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个人或小集体利益渗透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职责和权力始求,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下载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路交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道路交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区交通系统在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者及旅客、货主利益,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最近在调研时发现,与形势发......

    浅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浅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摘 要:面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的不断深入, 如何切实解决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在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所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二是“自费执法”......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总结(合集)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在市农业局、市执法支队的大力支持下,在XX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4年我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2014年工作情况 1.......

    农业行政执法案件

    农业行政执法案件卷宗卷 宗 目 录询 问 笔 录(现场)询问地点:询问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询问机关:询 问 人:记录人被询问人:姓 名性 别年 龄民 族文化程度职 业工作单位住址问:答:(本......

    农业行政执法程序(推荐)

    农业行政执法程序案件来源:检查发现、群众举报或投诉、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媒体曝光、监督抽检、违法行为人交代第一:检查1、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应当二人以上,统一着装,......

    农业行政执法经验交流

    依法保护农民利益:农业行政执法经验交流日前,姜堰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有一支能够在基层开展农资市场监管的专门队伍,打假护农有了可行的组织保证。实行农药经营“双证”管理是姜堰......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成果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建议?这一切都需要在工作总结中体现,参考以下工作总结,你将懂得更多…… 今年,我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