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育不应成为课改的盲点
在课改中,我们应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我们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更好地对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必要的指导。
一、在课改中要给予农村教育以高度的关注
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我国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比较大,甚至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就拿我们接履桥镇来说吧,全镇共有镇中学一所,完全小学三所,学生总数约2500人,多媒体教室2个,各种功能教室9个,且配置不全,电脑约150台,且绝大多数都是配置低,无法用来教学,计算机教学无法实施;音体美专业教师极缺)。我国800万农村教师,承担着6 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农村教育不仅仅是一条向城市现代化输送优质人才资源的流水线,更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动力源和加速器。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更需要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全方位优化农村教师的素质结构,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效果。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注800万农村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呆在城市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难以知道农村教师跋山涉水去上课的艰辛;坐在电脑前享受网络信息沟通带来的快乐时,体会不到农村教师捉襟见肘在危房里给孩子上课时不安的心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农村教育,不仅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而且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二、在课改中要给予农村教育以大力的支持
财力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要认真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建立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在全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广泛动员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特别是具有音体美专业资格的教师。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单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依然难解农村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之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应当从教育内外两个方面,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危改”进而“促发展”的目标,坚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方针,构建“以地方政府负责为主,以中央和省级扶持为辅,实施分级管理、重点保障”的新体制。在税费改革中,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把对城市教育的过热投资转向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
三、在课改中要多给予农村教育以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
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只是换了一本新教材而已,至于课怎样上、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这一切是“换汤不换药”。我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育的管理工作人员,经常到一所管辖的农村学校的图书馆查看,结果发现学校里有关教育方面的学术着作少得可怜,甚至连新的教育类杂志也难觅得几本。再看看老师们的办公桌上,除了厚厚的作业本、教参书、教案书、试卷题库外,最多不过是一两本实践经验介绍类期刊杂志。农村教育成为了课改的盲点,农村学校成为课改的弃儿。
为了启动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和农村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轨,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眼下农村教师对于本次课改的热情的确说不上高涨。但新课程的理论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作为教研管理部门,要更多地“走下去”,走进农村教育的第一线,因地制宜地为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为农村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使农村教师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步伐走进新课程,用学术的眼光看教育,用学术的思维做教育,将教育视为科学和艺术,将教育做成尖端和精品。
农村教育应当提出课程设计的新原则:即以社会主义市场为基本导向,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品位,完善课程结构,扩大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有效载体。地方政府要根据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和支持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各地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创造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农村特色的办学新典型、新经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把经济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已完成了多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并紧密结合当地主流经济的校本教材,开发出数十多个系列的课程资源,形成了许多既育人又致富的劳动实践基地。在我市课程改革实验区,广大师生用他们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重点校能开,普通校也能开;城里学校能开,农村校照样能开,而且能开得很好。
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呈现一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接履桥镇中学潘瑾
第二篇:养老院不应成为“养老怨”
养老院不应成为“养老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选择到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与养老机构的纠纷也不断增多,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并妥善处理老年人和养老院之间的纠纷刻不容缓。
养老院疏于管理
导致老年人独自外出死亡必须赔偿
[案例]因为工作比较忙,杨某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送到一家养老院。鉴于杨母的状况,杨某和养老院在入住协议书上明确写明:未经送养人杨某的同意,养老院不得让杨母独自外出。一天下午,杨母以外出买毛巾为由,要求外出被养老院允许。谁知,杨母在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上,经抢救无效去世。杨某悲痛之余,以养老院违约为由,要求其赔偿损失。养老院则坚持杨母之死与其违约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说法]养老院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一方面,杨某与养老院已经明确约定不得让杨母独自外出,养老院应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养老院的行为不是导致老人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在决定养老院对损失的承担比例时,应当考虑违约行为与死亡之间因果关系的大小。
养老院护理存瑕疵
致使老人疾病应担相应责任
[案例]由于在外地工作,梁某将母亲送到一家养老院生活。梁母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梁某与养老院签订的入住协议书中约定为专护。一天,梁某突然接到电话,称其母因患重病被送往医院抢救。梁某到达医院时,梁母已不幸去世。医疗证明书记载梁母因患有老年性脑萎缩,在摔倒时造成脑血管破裂。鉴于梁母发病时系独自进入厕所,突然昏倒数分钟后才被护理人员发现,梁某遂以养老院的护理存在瑕疵为由,要求养老院承担全部责任。
[说法]《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本案中,梁母在昏倒时无人专护,养老院应当担责;同时,医疗证明书记载梁母患有老年性脑萎缩,死亡的原因是因其自身疾病而突发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养老院可以酌情减轻责任。
养老院提级护理
送养人应相应提高付费标准
[案例]姚某在与一家养老院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约定:养老院为姚母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姚母的状况,暂定为一级护理,护理服务费每月800元;养老院可以根据姚母身体健康状况调整护理等级和护理服务费。一段时间后,经养老院评估,姚母的护理级别提高到二级专护,护理服务费为每月1500元。对护理级别的调整,姚某签名确认,但事后又以养老院护理没有达到二级专护的水平,拒绝支付增加的护理服务费。养老院则以其变更护理等级乃至收费系依约进行,二级专护符合操作规范且有相关记录加以证明为由坚持己见。
[说法]姚某应当承担增加部分的护理服务费。一方面,根据协议,养老院有权根据姚母健康状况,变更护理等级并对费用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在养老院有相关记录证明其专护二级符合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姚某的主张,如无证据加以证明,只能承担不利后果。
责编/文邦
第三篇:“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
“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
“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四川 潘福金 ?
看了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这番话,我想起朱镕基总理上任答记者问时曾说过:“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阮成发用“遍体鳞伤”来明志,表明自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决心和态度,这种为了事业、为了责任,勇于较真碰硬、敢于开拓前行的精神和品格值得赞赏和推崇,但如果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最终落得个“遍体鳞伤”的后果,让干事的人受伤、流泪、吃苦,那么党的事业、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都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我已准备‘遍体鳞伤’”,阮成发说这句话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有所指、有所悟的。
在干部队伍中,“闯官”、“干官”虽是主流,但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懒官”、“庸官”、“平官”、“昏官”和“贪官”,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后几类人而言,他们秉承“不合群就是异类”的原则,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或阻止他人“超越自己”,常常对与自己行事风格不同、办事原则相左的同事,或背后使坏,给他们开展工作制造种种障碍;或争功诿过,在窃取他人成果的同时,让别人替自己“背黑锅”;或拉拢腐蚀,想方设法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同类人”;或排挤打压,采取种种丑恶手段将这些“异类”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出现这种现象,嫉贤妒能虽是思想因子,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受群众拥护、组织厚爱,“抢”了他们的“饭碗”、“盖”了他们的“风头”、“争”了他们的“市场”,他们担心“闯官”、“干官”主政后会拿自己“开刀”“祭旗”,让他们感到了生存“危机”,进而生出“自卫”意,做出违反人类社会前进法则的事,给“闯官”、“干官”设下“地雷阵”、布满“陷井坑”,使干事者的前进途中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妄想让干事者以“遍体鳞伤”收场。
要杜绝干事者“遍体鳞伤”现象发生,就得把“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真正落到实处,在保护、重用干事者的同时,坚决打击和惩处那些“懒”、“庸”、“平”、“昏”、“贪”的人,用最强的力度砸掉他们的“饭碗”、打击他们的“风头”、没收他们的“市场”。
第四篇:2013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
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 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
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 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
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 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
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
程的实施水平。
陈家滩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雷榜柱
副组长:陈团
张茹
组员:全体任课教师
第五篇: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围绕“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示范初中”、“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晋城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晋城市科技示范校”、“晋城市学校管理年先进单位”、“晋城市学校管理年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中国教育》、《现代教育报》、《山西教育报》、《太行日报》、《晋城教育》等多家报刊介绍了我校的课改经验,阳城电视台进行了追踪报道。我们的做法是: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靠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一、理念引领教学。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我把它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两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三是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的关系;五是大力倡导“五种教育新理念”:生态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学习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新课改中有10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关键词,这就是:平等、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互动、体验、建构、个性、创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转变教师观念,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以下理念:
只为成功想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教育是教师的幸福事业,学习是学生的快乐需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关注学生的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首先要有好习惯。
第二是确立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从少讲开始”这一具体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备好每一堂课,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精讲多练提高效率。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出风格,创出流派。
第三是确立“好课堂”的标准: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是五个“让”,即新知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归纳,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探究,作业让学生选择,着力构建“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活力课堂。强调关注课程标准比关注教材、关注练习更重要。离开成绩去谈改革是没有说服力的。我校倡导立足课堂主阵地,坚持“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小于80%、当堂达标要在80%以上”的指导思想,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
第四是确立“以课题来引领课改”的理念。确立“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的学校总课题,课堂中的教学困惑通过课题来解决。具体的指导思想有: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出关注学生的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容量大的课堂不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教过了不等于学过了,教完了不等于学会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是确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我们破除了原有“以教论教”,制定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重点是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师上课的好坏不再是单一地由成绩来决定,而是通过同行、家长和本班学生的评价来确定的。
十年来,我校先后有王凌义等6位教师获“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称号;张良蒲、吴书霞等28位教师获“市、县教学能手”称号;吴红卫等35位教师获省、市、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常周元、延小软、刘群等5位教师被评为“阳城县名教师”,教师有86人次在各级教学观摩、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有140多篇论文在各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二、模式导引课堂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的课堂,是“学、思、用”相结合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它借鉴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产物。
具体流程为:
(一)导:创景导入,明确目标。这一环节约5分钟。开课后,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明确本节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背景、场景、情景(三景)的作用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教师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二)学:自学教材,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约1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根据第一环节提出的学习目标充分自学、独立思考,圈画重点、标明疑难。在此基础上,同桌、小组合作互动互议教材,研讨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试做教材上的习题,不会的可再看教材上的提示、例题或互相讨论、询问老师,初步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或个别指导。
(三)问:师生互动,讲析研讨。这一环节10—15分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片断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归纳,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矫正感知过程中认识和做题的错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教师采用的方法有释疑解惑、典例精讲、点拨提升等。
(四)练:达标训练,巩固提高。这一环节约15分钟。根据学情,对学生开展分层训练和分层达标活动。训练题要精选习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达标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达标测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文科可采取学生记忆、自查、互查、组长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查等办法;理科采取展示和书面练习同步进行,可让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
(五)评:课堂小结,评价延伸。这一环节大约5分钟。学生、教师对本堂教学内容、研究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小结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同步发展,要指导学生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选择和确定专题,以多种形式进行研究,以达到能应用、能迁移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巩固加深知识,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当然,“导、学、问、练、评”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各教师、各班级、各学段、各学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我们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教师死套模式,更提倡教师自创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十年来,我校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用理念引领教学,用模式导引课堂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佳绩:学校连续九年中考成绩居阳城县第一名;县市中考状元连续四年花落该校:2008年中考段海燕同学以668分夺得全县第一、全市第二名,2009年中考郭凯杰同学以664分夺得全市第一名,2010年中考吴云燕同学以667分夺得全市第一名,2011年中考赵婧宇同学以656分夺得全市并列第一名;2011年中考,阳城三中616分以上118人,全市650分以上11人,阳城三中4人。时代在进步,课程要改革,观念须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为走出一条有阳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而努力奋斗
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祁县三中是祁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单办初中,担负着祁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围绕“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中心,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教育强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做法是: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靠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一、理念引领教学。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和实施策略,我们把它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两个转变”,一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三是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是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的关系;五是大力倡导“五种教育新理念”:生态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学习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二、模式导引课堂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的课堂,是“学、思、用”相结合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它借鉴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产物。具体流程为:
(一)导:创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学: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三)问:师生互动,讲析研讨。
(四)练:达标训练,巩固提高。
(五)评:课堂小结,评价延伸。
“导、学、问、练、评”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40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课堂变学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十年来,我校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用理念引领教学,用模式导引课堂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佳绩。时代在进步,课程要改革,观念须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探索,为走出一条有阳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