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

第一篇: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

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怎样进一步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2007年7月,成都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调研。涉及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13个行业门类、74个行业大类1115家用人单位,覆盖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成都市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一、成都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成都市现有农民工总体规模为195万左右,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制造业。成都市农民工主要为本省20-40周岁的青壮年,总体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低,职业身份以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月均收入集中在为700-1200元。

(一)主要特点。

1、来源、分布和受教育程度具有集中性。成都市农民工在输出地来源上以本市和省内为主;在就业行业分布上以第三产业为主,达52.2%;在占从业人员比例上以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建筑业占73%,交通运输业占78.1%,住宿和餐饮业占68.4%;农民工在技能素质方面总体水平较低,61.5%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9.6%没有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

2、就业的兼业性和稳定性特征明显。本市户籍的农民工以“兼业式”的季节性外出务工为主,63.8%的成都籍农民工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农忙时返乡耕种; 54.5%的农民工在过去两年内没有换过工作,56.7%的农民工在成都的打工时间以3年以上的中长期为主。

3、总体上较为认同城市生活。在工作条件、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四个方面,农民工的认同度都高于65%。面对未来的打算,43.7%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想在城市安家。

4、户籍制约不明显。调查显示,成都市78.7%的农民工基本没有遇到因户籍而出现的同工不同酬情况,只有6.7%的农民工认为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差别的主要原因。

5、工资兑现情况较好。2007年,全市仅有3.5%的农民工工资经常被克扣,5.1%的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拖欠,说明全市劳资关系总体上较为和谐。

(二)发展趋势。

1、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区域分布向二、三圈层扩展。作为四川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成都市将对省内外农民就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伴随城镇群建设加快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将成为农民工新的聚集地带。

2、利益诉求随着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而“水涨船高”。随着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逐步建立,农民工群体对政府持续提供、完善公共服务产生了较大的投入成本压力。同时,居住在成都的“第二代农民工”已占38.5%,由于成长环境、打工目的、人生期望等方面与父辈不同,“第二代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对社会公平权益的诉求和转变身份的意愿更为强烈。

3、分层分步实现身份转换。在推进户籍、住房、社保等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一部分具有较高技能素质、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将率先由“准市民”转变为“新市民”。伴随成都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相当一部分成都籍农民工也将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二、主要问题

从调查反映看,文化技术水平偏低、就业培训和服务不到位、政治民主权利未得到有效保障等全国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成都市也普遍存在。其中,以下几点问题值得特别重视。

(一)工资收入水平偏低。

全市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情况仍较严重,66.5%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仅相当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半,也低于去年全国农民工的平均收入。

(二)综合保险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低、接续难。

全市6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综合保险,但是51.4%的农民工却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参加,明确表示已参加的农民工只有38.6%,近20%的农民工认为现行的综合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参保账户转移存在障碍。

(三)劳动时间严重超时、部分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全市55%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29%的农民工每月实际工作28天以上,有37%的农民工还未签订劳动合同,在餐饮、服务等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和个体户中,未签劳动合同情况更为突出。

(四)住房和居住环境问题突出。

全市78.1%的农民工居住于用工单位提供的宿舍、工作地点或城乡结合部的违建出租房,居住环境人群复杂、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有45%的农民工表示“不知道”在居住地是否有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机构,大多数农民工遇到社会服务问题都是“住集体宿舍找单位解决、住出租房找房东交涉”。

(五)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然反映较多。

全市52.1%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主要原因是在成都就学费用较高,入学手续复杂,不能解决住房问题。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报考本市普高或职高只能算作外地生源,容易因经济条件等原因出现毕业即失学的问题。

(六)公共服务政策效能发挥作用有限。

一是对政策的知晓度与需求度存在较大反差。一方面,农民工对综合保险、“平安计划”、子女入学等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表示清楚或比较清楚的比例都不足20%;另一方面,农民工对这些政策的需求度又很高,67%的农民工明确表示愿意参加综合保险,78.7%农民工迫切需要工伤保险。二是政策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差距。在政策有效性调查中,认为政府政策能够体现农民工利益的仅占15.2%,认为能体现但不能落实的占22.5%;在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仅有19.6%,有58.4%认为一般,22%认为不满意或没有享受过。

三、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问题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当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用1-3年时间抓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住条件改善、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五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初步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成都籍农民工率先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提高农民工民主参与的方式方法,发展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

(一)率先推动成都籍农民工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未来10年,实现150万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成都籍农民工目前约占全市农民工总量的45.9%,即90万人左右,其中打工时间三年以上的占59.9%,在过去两年内没有换过工作的占50.8%,家中土地由亲戚代种、转包、出租或者撂荒的占33.5%,明确表示愿意放弃承包地或宅基地(即“双放弃”)以享受社保待遇的占42%。这些数据说明,成都籍农民工打工时间长,返乡从事传统农业的意愿正在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基本条件。政府应当通过完善城乡一体发展规划,推动全市产业梯度转移和项目合作,增强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吸纳能力,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配套户籍、医疗、社保和子女入学等政策,积极引导成都籍农民工离土离乡、就近就便进入城镇成为市民,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统筹解决身份转变问题。

(二)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农民工的民主参与途径。

调研显示,44.6%的农民工表示所在单位在重要问题的决策上从来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75.6%的农民工和身边的农民工朋友没有参加过职工代表大会。要实现和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民主权利,一方面要探索农民工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组织选举的方式:对季节性务工的成都籍农民工,通过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方式、优化程序等,保障其参加原籍村委会选举;对在成都市长期务工、居住的农民工,按其本人意愿选择选民登记地,与输出地选民登记机关做好选民身份转移确认,便于其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一方面,要发挥工会作用,探索搭建农民工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平台,保障农民工代表参与企业职代会并行使表决权的制度,建立农民工代表担任企业职工董事或监事并发挥作用的机制,把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重大决策纳入厂务公开范围,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改进五个方面的公共政策。

1、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进一步优化综合保险的险种设置,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农民工的需求,扩大综合保险覆盖面,研究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以及综合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和我市农民养老办法之间的转接问题。

2、多种途径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一是加强现有房屋租赁市场管理,规范农民工居住场所的居住面积、卫生条件、安全防范设施标准;二是加大规划力度,结合工业集中发展区用工规模和需求,配套规划农民工生活设施建设用地,吸引社会资金开发建设农民工公寓;三是完善公共住房制度,逐步将成都籍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3、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控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发挥最低工资制度等政策杠杆作

用,推进工资平等协商集体谈判制度建设,形成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加大签订劳动合同的督查力度,认真落实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

4、扩大农民工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有关农民工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职业病防治和子女计划免疫等方面的政策,把农民工纳入本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职业病危害监管体系。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农民工就医“首诊在社区”,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医疗跨区域报销的制度。

5、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每年根据区(市)县教育成本标准,保证财政投入;简化入学手续,积极为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优势和民办学校的潜力,拓宽入学渠道;积极研究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结束后继续教育的问题,适度放宽农民工子女初升高政策限制。

(四)发挥工会作用,积极参与解决农民工问题。

调查表明,成都市大多数农民工长期游离于工会等群团组织的覆盖范围之外,仅有27.1%农民工在遇到困难时会首先向工会寻求支持和帮助,说明工会工作在农民工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1、全力扩大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一是扩大社区(村)工会组织建设,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就近开展面向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在条件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大型劳务公司、重点建设项目等,建立“工会服务站”、派驻“工会特派员”,延伸针对农民工的便民服务。二是抓住成都市工会经费税务代征的有利条件,实现企业工会建会数量的快速稳定增长,逐步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积极配合全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和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与市劳动局共同携手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为农民工提供与辖区居民同等的就业岗位信息、就业培训、创业咨询等服务,社区公益性岗位应向农民工开放并实现同工同酬,促进和帮助企业与农民工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2、发挥优势为农民工提供“补位”服务。一是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大局,以城市文明、市民意识、职业技能等为培训重点,促进提升农民工各方面素质,帮助其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和工作。二是采取就近咨询、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方式,帮助农民工了解就业、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等有关自身利益的政策。三是通过社区(村)工会和企业工会积极组织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城市居民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及公益性活动,促进城市社会群体沟通互融。四是突出工会服务职工特色,针对农民工工作需要,每年开展“春节平安返乡”、“赠送互助保险”等关爱农民工行动,增强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和归属感。

3、切实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积极畅通各条渠道,反映农民工群体的意愿和呼声,积极参与有关农民工权益的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二是体现工会联系党和职工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各级农民工维权领导小组和维权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拓展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定位,把工会等群团组织开展的送温暖、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帮扶救助活动覆盖到农民工群体,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后记:

由成都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问题调查,提出了重点解决成都市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框架,形成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并迅速转化为社会行动。其

一、成都市委常

委会对该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将报告所提问题和建议分解落实到市级有关部门;其

二、根据报告建议,2007年9月成都市总工会与团市委、市妇联整合资源,共同创建了直接面向农民工的“成都市新市民学校”。这被列为2008年成都市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任务中;其

三、成都市总工会与团市委、市妇联共同整合资源,延伸网络,创建富有特色的“成都市工青妇惠民帮扶中心”,实现帮扶全域覆盖;其

四、工会组织网络进一步推进到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民工集中居住区。

第二篇: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就业难,工资被拖欠现象严重,缺乏社会保障,社会地位低下,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工资;社保;业余生活;子女就学;解决对策

引言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当前农民工问题是个大问题,“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进到城里从事非农的工作单还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被城市错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一、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民工自身素质欠缺,文化程度不高、缺少技术,以及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缺陷,他们只能做些纯体力劳动以及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加上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和创业农民工就业难确实有所缓解,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工“就业难”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找不到工作即无业可就,其次是不能持续、稳定就业,或者是就业质量很低。

(二)拖欠工资现象依然存在,权益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环境日益改善,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的现象比较严重。到2007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约有1000亿元,农民工中,48.1%的人有过出门打工但拿不到工资的经历,为了讨薪,农民工往往要到有关政府部门去几次甚至十几次,有的农民工仅仅在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阶段就要花出几百元至上千元的交通费、食宿费等费用。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无法正常劳动。农民工讨薪给本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由于依法维权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程序繁琐,处理时限过长,而且付出巨额成本后许多权利不能得到维护,或者处理结果不能弥补其维权过程中付出的巨额成本,所以许多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以及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有的农民工甚至选择了暴力手段或极端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跳楼、爬塔吊等。这些恶性事件,不仅直接威胁着农民工、用人单位老板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

(三)社会保险覆盖率低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各有顾虑,社保制度门槛高、转移难,导致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农民工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缺乏信任,对自己以后能否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心存疑虑和担心。由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而农民工流动频繁,如果不能实现转移接续,多数农民工参保很难达到该年限标准。目前我国农民工所在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服装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用人单位主观上认为负担过重,也不愿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买单”。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推进农民工参保也有顾虑,主要担心社保制度的高额缴费会影响本地的投资环境,把好不容易引来的投资方吓跑。

(四)业余生活单调,生活条件差

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安全无法保障、生活环境脏乱差。农民工进城后面临的第一大题就是找个落脚安身之处,大多数只能租房居住,或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里,房间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差。不宽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拥挤的居住条件、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往往处于与城市文化的某种隔膜中。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令人担忧,一半以上的农民工主要靠看电视、睡觉打发工余时光,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网吧、看碟片、闲逛是一些年轻农民工业余休闲的主要方式。

(五)农民工地位低下,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有1.3亿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从统计来看,我国建筑业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的50%的从业人员是农民工,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的地位却非常低下,他们的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是农民工工资很低。二是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下。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脏、累、险、重的粗活,如泥工、瓦工、矿工和搬运工等。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并且工作条件恶劣。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国家法定时间,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每天工作时间都在8—12小时,甚至更长。许多农民工在劳动环境很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他们的身心往往受到很大伤害,并且经常发生工伤或者重大伤亡事故。三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由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以及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许多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企业即使签了合同,也往往只强调企业自身的权利和农民工的义务,许多农民工甚至不了解合同的内容。所以,一旦发生纠纷,在多数情况下农民工都是受害者,最为典型的就是雇主故意拖欠和拒付工资的现象。四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恶劣。农民工由于收入较低,普遍经济拮据,绝大多数农民工的衣着都极为简朴;他们往往居住在郊区的简陋民房和工地的简易工棚内,居住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蚊蝇滋生,卫生状况恶劣;为了减少支出,农民工的饮食也很简单,并且卫生条件也很差,所有这些都与农民工所在城市的居民有着明显差异。另外,由于农民工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长,闲暇时间少,因而他们大都过着工作—吃饭—睡眠这种原始、单调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和文化生活,他们完全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虽然他们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子女就学难,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现状堪忧

农民工外出就业,使子女教育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随父母到务工地就读,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不得不缴纳一定金额的借读费,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父母流动性较高,其子女不得不成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连续性成了很大问题;如果在老家就读,则要与父母长年分离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在子女成长中长期缺位,无法实现持续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我国现在将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也在逐年递增,而这些留守儿童多数现状堪忧。

二、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臵,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1.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3.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4.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有法可依、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尽快出台针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统一的法律、法规的同时,针对农民工目前依法维权能力较弱的情况,要开展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此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转变为“新市民”,必须尊重农民工的社会政治权利,建立农民工管理机构和自治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诉求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以组建农民工协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应尽快组建全市性的农民工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独特作用,把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转变为有组织的制度化的利益诉求。考虑到农民工的流动性,要探索建立农民工协会会员资格注册制,即农民工在加入协会成为会员后,不管到哪个企业或工地,只要到所在协会组织进行注册,就取得协会会员资格。2.建立并推广“劳动工资债权协会转让”制度。

具体的制度设计是:凡在城市务工的人员,如果工资被业主拖欠,而且事实清楚、数额明确,面临经济上的特殊困难或特别情况的,只要提出申请,经调查符合“转让”条件的,双方签订《工资债权转让协议》,协会就可以先支付这些务工者的工资,最后由协会以债权人的名义,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向业主收回债权。这样就加大了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在维权中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大社保体系,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1.国家应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模式可采取统账结合,先建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时机成熟后再研究如何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缴费实行低费率,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双方负担,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10%,个人按本人工资的5%,全部缴费进入农民工个人账户,并发放个人账户卡。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按规定折算缴费年限,调整个人账户规模,划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回农村的,达到规定退休年龄时,允许转移个人账户进入农村社会保险。

2.为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目前开展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着重要保当期住院医疗。同时,为切实降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的负担,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单独管理,根据农民工大病发病率实行低费率,不承担国有企业职工的历史债务,费率一般控制在2%以下,农民工本人可不缴费。农民工凡已参加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的,原则上不再同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本人不愿或无能力在城市治疗的,应制订相应的措施,将大病医疗保险关系和资金转入农村合作医疗。

3.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通过政府和有关民间机构维护农民工权益,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对遭遇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民工,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的应急援助。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由国家、集体、农民三方负担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并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推进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村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接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

(四)切实可行地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原来城乡分割的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架构下,公共服务资源明显不足,其中农民工住房保障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如何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比较完善的住宿和生活条件,又不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使之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规划和建设农民工简易住房是有效途径,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可得性、可承受性和可复制性的原则,所谓可得性是指要针对其低收入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建造标准适当、能住得起的住房;所谓可承受性是指要求使用者支付一定的建房成本,参与房屋建造,不能全部依赖政府补贴;所谓可复制性是指建立在低收入人群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可得性的住房是可持续的,可得性—可承受性—可复制性是个良性的循环。如:以政府启动为先导,市场化方式自主运营,建设农民工公寓,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政府先后投入房产,投资进行简单的改造和装修,发动社会各界捐助家用电器、家俱。居住条件比较简陋,但“一人一天一元”的收费标准吸纳农民工入住,将政府支持和农民工承受力较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的长效机制,收入不高的农民工能够在这里安心地过上城市生活。

(五)消除体制障碍,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当前中国农民工恶劣的生存状态,决定了国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废除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各种不合理制度和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现状,保护其合法权益。

1.全面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目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农民贫穷的根源,同时,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也是阻碍广大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改革的深入,必须对造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彻底取消户籍制度,使农民工拥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和地位。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非常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应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管理,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代理等一条龙服务。特别要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仅可以为农民工的就业提供帮助,也可以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3.必须着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目前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比城市居民低,因此,即使国家取消了户籍制度,也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但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技能水平有限,根本不可能和城市居民竞争,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仍然得不到根本提高。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投入,建立专门培训机构,不断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农民工的生存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

(六)农民工子女问题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统筹发展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落实好“两为主”政策。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对于公办教学资源不足的农民工集聚地区,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调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或者新建一批公办学校。

二是提高民办教学资源水平。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简单地禁止和关闭都不可取,要支持和规范其发展,将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统一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和师资水平,逐步让其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也要按照公办学校的标准,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

三是逐步分离学籍和户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再回到农村读高中,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教育和健康成长。可以考虑逐步将学籍和户籍相分离,首先在农民工户籍所在省份范围内,让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结束语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激发社会活力、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保证科学民主以及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

第三篇:外来农民工问题调查

龙岗区外来农民工问题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进入城市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本人于2011年9月2日至9月17日对龙岗区的横岗外来农民工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全市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4.8万人,其中,从外省输入到我市城镇就业的有6.8万人,由本省外市输入到我市城镇就业的有3.5万人,从本市农村进城务工的14.5万人,基本情况如下:

本市农民工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体,从性别构成上看,以男性为主,女性农民工约为9.4万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37.9%。分布在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加工制造等行业,从事简单劳动或苦脏累险差工作的人数较多,工种多达50余个。文化及技能水平整体偏低,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在加上缺乏一定的技能水平,这就使得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处于一个很不利的地位。收入水平是决定农民工在生活状况如何的最基本因素,我市农民工务工收入呈上升趋势,月收入绝大多数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上。参加医疗保险约4.5万人,占18%;参加工伤保险的约6.2万人,占25%;参加失业保险的约2.73万人,占11%;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约6.7万人,占27%。

二、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技能培训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普遍重视不够,特别是缺少时间短、见效快的务工技能培训,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加上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培训要求高、时间长、补贴少,使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得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二)侵害合法权益现象突出。目前农民工工作超时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加班现象普遍存在,职工工资水平明显偏低。由于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工作的力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并不十分突出。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险意识,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比较注重眼前利益,参保积极性不高,加上部分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劳动者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是导致农村农民工参保率低主要原因。

三、解决农民工工作建议

(一)完善农民工工作机制,确保农民工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一是成立相关专业工作组。主要有农民工培训工作组、法律服务与维权工作组、宣传工作组等。二是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业工作组联系会议,落实工作计划,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督查落实。制定下发工作意见和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的文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与各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将农民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二)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不断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定期举办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力争每年帮助3-5万外来劳动力在本市就业。

(三)完善农民工维权综合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格监督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及时调整发布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全力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三

年行动计划,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三是强化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四是健全完善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机制。探索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企业、社区设立劳动争议仲裁特别庭,建立高效、便捷的农民工维权响应机制。

(四)大力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努力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一是建立农民工专项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着力提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和待遇异地转移和接续办法。二是积极实施新型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低保户参加医疗保险政策。三是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篇:农民工问题调查问卷

关于农民工外出打工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调查

1、性别 A-男B-女

2、年龄__

3、输出地__输入地__

4、学历情况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E 大学以上

5、婚姻状况 A 已婚 B 未婚

6、土地拥有情况__

7、工作行业__

8、工种__

二、工作情况调查

1、您的工资水平(月薪)

A 800元以下B 800-1200元C 1200-1600元D 1600-2000元E 2000元以上

是否有年终奖金,大概金额为__(如无,可不用填写)

2、您的工作时间一般为多少,日工作小时__月工作日__您的工作加工情况

A 经常 B 一般C 偶尔 D 从不

对于您的加班工资与平常工资相比如何?

A 没有区别B 高一点C 高不少

3、您是如何获得您现有工作的?

A 自己应聘B 亲友或熟人介绍C 中介组织介绍

4、您的工作稳定性如何?

A长期固定B长期在外但工作不固定(包括工作地点不固定和工作职务不固定)

C在农闲时外出打工

5、您是否与工作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A 是B否

6、工作单位是否为您提供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

A 是B否

7、您工作场所的安全保障状况?

A较好B好C差D较差

8、您工作场所、生活场所、饮食场所的卫生状况?

A较好B好C差D较差

9、您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否有工资拖欠现象?

A是B否

10、工作之余,您一般会?

A逛街游玩B 在厂里休息C 上网娱乐D 其他__

第五篇:上海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上海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农民工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农民工问题也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本文在对上海城市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保险 问题 问卷调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11月18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其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了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4.77%,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城市时代。

从十八大以来中央方方面面的会议,都非常重视“推进城镇化”,我们站在又一个历史节点上,作为城乡之间的纽带、推进城镇化最重要动力元素之一的农民工是问题的关键,而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使他们安心地在城市工作,不但是促进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案,也是推进城镇化的一剂对症良药,解决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迫在眉睫。

一、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情况问卷调查

我们这次的问卷采取实地调研,主要选取了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上海火车站以及上海南站这两个地方,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回收率达到77.78 %,获得了大量的真实数据。

在140位被访问者中,大部分农民工来自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东北三省及安徽省等地。其中,男性人数占到84.29%,在总数上男性大于女性。他们的年龄以20岁―30岁的人数最多,占到总数的45.71%,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50.71%,30―40岁的占总数19.29%,40―50岁占到14.29%,50岁以上的同为14.29%。从统计出的数字来看,目前,城市农民工中,青年人是主体,这次调查中,95%的农民工都来自外省,而其中56.43%的人为已婚,42.86%的人未婚,因此,现在到城市务工人员虽然以年轻人居多,但很多都是已婚的青年农民工,他们不但要解决自身在城市生存的问题,还要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而我们调查得出他们的月平均工资,75.53%的人在1000―3000元左右,5.11%的人还在1000元以下,15.57%的月平均工资在3000―4000元,只有3.79%的人在5000元以上,而且,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这部分人往往从事的是高危险的行业,例如:驾驶土方机、高楼修缮、清洁等工作。

从受教育程度上,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仅为整体的12.5%,大专以上的仅为4.42%,一般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小学毕业的占总数的45.78%,初中毕业的占27.31%,没上过学的占8.99%。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城市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的农民工识字很少,更别说要其与企业主、工地老板去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去维权,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陌生又难以操作的事情。

在本次调查中,85%的务工人员选择来城市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能赚到钱,57.75%的农民工在农忙时要回去处理农务,有时需要回去的为23.34%,基本不需要回去的为17.04%。而且75.67%的农民工表示,他们在城市工作15年的可能性较小,15.26%的人表示不可能在城市连续工作15年。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都是以打短工为主,他们工作的时间既有季节性又有不稳定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工作的高流动性。农民工们由于不长时间待在一个城市、经常要换工作地点,所以他们更多的人选择回乡参保。参保情况见图1。

当问到未来哪种养老方式可靠时,60.77%的人都选择了靠自己,10.54%的人选择了靠家人,只有15.41%的人才觉得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可靠。面对是否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对老年生活起到保障时,70.47%的人都选择了“不好说”,20.23%的人认为基本能保障,而认为完全能保障的人仅为1%。而当问起“国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个人养老问题持什么态度”时,只有7%的人有很高期望,20.1%的人有较高期望,将近72.9%的人有较低期望和不抱期望。采访中的73.21%的人都不愿意或者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不好说”的态度,只有26.79%的人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而面对“养儿防老”的说法大家似乎都比较认同,这说明以前农村的老观念、旧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当涉及到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工资多少比例时,农民工们都觉得占的比例越少越好,因为他们平时的生活负担已经太重了,承受不起高额的额外支出,更多人宁愿选择不交养老保险。具体见图2。

当问到养老保险金的缴费年限时,多数农民工都表示年限越少越好,其中48.76%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下,20.44%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下,17.23%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20年以下,12.89%的人选择缴费年限在25年以下。

当涉及到愿意选择在哪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时,80.13%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回乡参保,选择在工作所在城市参保的仅为10.56%,选择暂时不愿参保的为6.47%,可见农民工们对企业主、老板、社保部门极度的不信任,宁愿回乡参保,也不愿在城市“浪费”这一部分的钱。这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尽管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工作,但最后还是被区别对待,甚至回乡养老的尴尬局面。

这次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题目是“如果单位和您个人每月各出一部分资金,并将此两项金额的合计数以类似银行储蓄存单的形式发放到您手中,作为你的个人财产,由您自己保管和携带,专门用于您将来的养老保障,您愿意接受这种做法吗?”对此,绝大多数人表示赞同,并且大家认为,在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管理上,以后应该多多采取这样的方式。如图3。

最后是我们关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中最大困难的探讨,多数的原因就是因为收入不够高,平时的月收入只够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甚至还不够用,对农民工来说又怎么愿意从本身低水平的工资中再拿出一部分用于缴纳养老保险呢?见图4。

二、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和通过对14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规定的口径不统一,差异巨大

据调查:农民工能够稳定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为2年左右,在一年内换工作的比例超过50%。许多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在频繁的换工作、换工作地点的同时还要去了解学习每个地区不同且繁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这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巨大。另外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立法现状是全国性立法滞后,地方性立法差异大、立法层次低。这些使得近3亿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

2、农民工参保率低、退保率高

正如问卷调查显示,由于大多数农民工自身的文化不高,自身收入水平比较低,再加上许多私营企业的业主社会责任感不强,一般不会主动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

另外,农民工退保现象长时间以来就存在,近年来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一方面农民工社保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这必然会损害农民工自身利益;也正是因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打击了企业以及农民工缴纳保费的积极性。同时,制度本身也不能为农民工参保提供便利条件。这些都是农民工退保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3、转移衔接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农民工流动性强,他们有着在不同城市参加过养老保险的特点。转移接续机制尚不完备,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工很难合并其他各地已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新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规定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可以进行转移接续,但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成熟的制度,新制度与农保的接续也就无从谈起。另外按有关规定,农民工可以选择:一是,只在一个城镇参保,随后就一直在这里,积累缴费至规定年限。二是,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到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统一接收农民工在其他城市缴纳的个人账户余额。三是,农民工将已缴纳的个人账户余额转入其户口所在地。这几种方法看似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

4、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过长、资金过高

按现有的政策规定,和城镇居民享受养老保险的年纪一样,男性达到60周岁,女性达到55周岁,并且持续缴费达15年以上。由于农民工基本上从事的都是餐饮业、服务业、建筑、搬运、工厂流水线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流动频繁,他们最多在一个地方持续干上5、6年,一般纯体力的农民工大概为2―3年。这就导致许多农民工在同一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很难达到累计缴费15年。而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低报酬的工作,所以15年的缴费年限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

5、缺乏对用人企业应负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处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运行时,必然有一些企业会千方百计不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不缴、欠缴、缓缴、瞒报参保人数、缴费工资、不办理养老保险登记、不提供有关资料等行为都可能出现,现在还没有制定严格的监督和惩罚办法,来遏止以上行为的发生,这势必会使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和权益受到损害。

三、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农民工表示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1.5%的农民工表示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两项相加的比例高达39.3%,这说明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自我保障意识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养老保险上的需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急需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可借助网络、新闻媒体、讲座等渠道,向农民工宣传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参保积极性。另外,要对村里和城镇企业中的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险有更强的法律保障。

2、加强立法,出台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任何一项制度只有被法律形式明确后,实施起来才有合法依据。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应尽快出台一部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把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作为每个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将农民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进行专项管理,确保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同时还要用强制手段对农民工保险进行约束,明确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依法惩处虚报用工人数、逃避缴纳保险责任等现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鉴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本文认为现阶段应该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分步骤地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我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这一类农民工相对固定,易于管理而且大部分已是熟练工人;二是市民化程度较高、流动性也较强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具有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且偏低等特点;三是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即间断性在城镇务工和回乡务农,以农业为主,以务工为辅。对于第一类农民工应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企业缴费比例由各地方政府确定。第二类农民工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农民工可以凭借身份证和工作证明在务工城市的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个人账户,并能够随时查询。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就等于每年都为其账户注入资金,在其老年时就可积累一部分资金,使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对于第三类农民工,进城务工只是他们的短期行为,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本质上还是纯粹的农民。因此,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把他们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可行。

3、加强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文件、法案,对农民工养老问题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各个地方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可见,在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上,光有办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个地方政府、企业实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地方政府只注重本地的招商引资,而对于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不给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金采取了默示态度,建议成立相关的协会组织,专门监督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情况。这一组织独立于政府部门,但有权在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上监督政府、监督企业,并且对于这类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组织,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引导。这样,就能更有力地确保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法案、规定的执行效率不断提升。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目前社会结构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容易人为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可以说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阻碍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进了城,在城市工作,但他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仍然在农村,因此改革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第一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问题。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全面放开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小城镇的限制”。

5、加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养老保险金管理效率

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两难”,一是用工企业或单位缴费难征收到位;二是保费转移、接续难。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也给农民工下一步的续保造成了困难。另外,转移手续繁琐和办理手续所涉及的部门多,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农民根本无法办理,或者去办理浪费了大量精力,因此,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这样既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又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 陈桐、林婷婷: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完善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6).[2] 张转玲: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运行中的困境及出路[J].深圳大学学报,2012(7).[3] 范琛:构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J].农业经济,2012(3).[4] 沙治慧、罗静: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2).[5] 李志良、雷晓康:基本养老保险者权益记账制度研究――基于基本养老保险全国转移接续的视角[M].经济研究参考,2011.(责任编辑:张瑶瑶)

下载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及其对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共5篇)

    【摘要】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使处于就业低端的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和自我发展空间的限制,从而出现部分向农村回流的新现象。本文通过对劳务输出大市——湖北省赤壁市的返乡农民......

    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

    武汉科技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 报告书 题目: 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0907班 姓名学号: 刘梦婷(2......

    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调查

    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调查 林镇江 机电3班 36号 摘要:我对广州市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民工在城市务工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怎样对......

    寒假关于农民工问题调查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调查调查报告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国农民工的产生主要根源于农村人多地少和农业收益低。农民工作为从农业劳动者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

    农民工本人调查笔录问题汇总

    农民工(本人)调查笔录问题汇总1、 2、 3、 4、 5、 6、 7、 8、 9、 你(你们)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你(你们)今天来反应(投诉)什么问题? 你投诉的施工项目部名称是什么?法人和负责人名......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及对策[五篇]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部分企业关停、人员裁减,失业人数上升,受危机影响,我县农民工返乡增多,给原来只有老小在家的农村,带回来新的思想、新的......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民工是工作在城市里的“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怎样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问题及对策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