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文章标题: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
进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更新观念。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应当自觉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全新市场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靠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要实现由只重数量向质量、效益意识的转变,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以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扩大高质高效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升级,实现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到质量优化型增长的转变。要实现由乡镇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面向两个市场,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产业规划,鼓励和提倡跨区域形成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作好结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始终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面向区域内外市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化。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借助资本开道,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农业的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带有农业概念的龙头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扩张和机制的转换,从而加大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促进县域经济良性发展。首先要抓好主导产业,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要有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特色区域规模经济的主动意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其次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金融、税率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发展产业链长、规模大、辐射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第五,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产业化经营要素。要在领导思维和领导方法上转变观念,要摆正位置,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而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指导生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要尊重企业和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把自主权交给企业和农民,注重培植典型,搞好示范引导,逐步推广,形成规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市场供求、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管理、服务、保障的职能,着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第二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2007-12-26 20:02: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文章标题: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依托,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更新观念。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应当自觉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全新市场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靠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要实现由只重数量向质量、效益意识的转变,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以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扩大高质高效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升级,实现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到质量优化型增长的转变。要实现由乡镇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面向两个市场,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产业规划,鼓励和提倡跨区域形成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作好结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始终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面向区域内外市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化。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借助资本开道,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农业的产业化是伴随着资金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带有农业概念的龙头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扩张和机制的转换,从而加大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促进县域经济良性发展。首先要抓好主导产业,形成区域规模经济。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要有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特色区域规模经济的主动意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其次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金融、税率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发展产业链长、规模大、辐射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第五,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产业化经营要素。要在领导思维和领导方法上转变观念,要摆正位置,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而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指导生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要尊重企业和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把自主权交给企业和农民,注重培植典型,搞好示范引导,逐步推广,形成规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市场供求、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管理、服务、保障的职能,着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来源于第1文秘网,欢迎阅读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第三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弱点也日益表现出来: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分散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二是农户受文化水平、科技知识的制约,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受交通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即使有批量产品也很难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走农业产业化路子,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尽快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农 1
业、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长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根据长寿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吸引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的企业投资长寿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扶持鼓励有一定经济规模、一定技术含量、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专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和专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创新机制,制订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集体农业企业的转型。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推进长寿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规范土地流转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制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三农”政策,我们必须遵照实行;但是重庆有经济实力,可以先行先试地开展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在进
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一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连片开发,大户经营,统一服务。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村户联合,企户联合等形式。二是适度调整土地,对外出务工者、外出经商者、老年农民等自愿流转给集体的土地,集体要作出合理安排,并有意识地向能人倾斜,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长寿区规模化经营可以考虑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首先要推进果树种植家庭农场。根据调研分析,初步确定种粮适度经营规模为100一150亩左右;择优选定扶持一批有技术、有经验、懂市场营销的本地专业农民和生产队长等来经营家庭农场;在发展果树种植家庭农场形成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稳步推进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引进和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就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就难以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农村内部就业。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契机,培训和引进一批农业专门人才,改变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过大、素质低、能力弱等现状,实现农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使长寿区农业更适应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而专业化生产必须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适应农业规模化、市场化生产经营要的农业服组织,具有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特征。虽然长寿区在农业、农资服务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产前信息对接、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只是局部,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刚刚起步的专业农民、专业农场迫切需要农机、植保、农资和农产品营销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因此,要研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实现一定区域内农机、植保和农产品收购销售的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家庭农场只要一个电话、一份传真或一个电子邮件,就能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种服务。
农业服务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及单位要研究这个课题,提出方法思路并加以实践。
(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2008年,长寿区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市、区财政大力扶持。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推进了长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财政的支农资金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并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扶持政策的持续性。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优惠的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中,不仅要有新思路、新战略,还要有新举措、新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推进会汇报材料
农业产业化推进会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菜园镇按照“巩固、提升、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蔬菜产业示范园发展势头好。全镇今年已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00余亩,其中一次成方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9处,新增百亩高效蔬菜示范园4个,已种植露地蔬菜700余亩,开建蔬菜大棚11栋,预计年内还可新增日光温室20栋、蔬菜大棚60栋。两个千亩高效蔬菜生产基地(恒大、瑞鑫)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六月份能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届时将成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通过强化技术服务和严格管理,全市单片种植面积最大的500亩芦笋已开始采摘,日销售收入3万元左右,预计全年能增加农民收入400余万元。
二是绿化观光产业成效显著。投资1500万元、占地300亩的丽禾园苗木观光示范园,已种植4万株白皮松5万株,华山松4万株油松。投资1100万元、占地200亩的德志金银花核桃示范园,已新植核桃树6000棵、金银花9万棵。投资近700万元、占地100余亩的林源花卉观光园正在建设,已育苗圃30万株。
三是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一季度全镇新增规模养殖场 1
3个,规范养殖密集区4个。顺好运、文睿牧业、新源鸡场已完成升级达标规划,预计8月份能全部完成升级达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种植业规模大档次低。除500亩芦笋外,其余近千亩蔬菜中没有高档菜品,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缓慢。
二是畜牧业标准低较分散。畜牧龙头企业少,现有养殖场标准低且分布较散。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地形地势影响,南部岗区部分蔬菜示范园水利实施落后,严重缺水给产业化发展带来很大工作难度。
下一步打算
结合今年的道路建设,着力打造“一轴两线”农业产业 化新格局。以省道302线为轴线,抓龙头建基地,重包装提档次,科学规划9平方公里的高效蔬菜生产示范带。以省道219新线和乡道马营至皇甫段为“两条支线”,在省道219新线南部重点精心打造油松、核桃、红枫等绿化观光园示范区,省道219新线北段和乡道马营至皇甫段两侧,建设高效蔬菜片区,在全镇形成一纵两横三条特色经济长廊。
第五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11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1、相关概念界定
(1)农业及农业收入:这里的农业指农、林、牧、渔各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农业收入亦即经营农业所获取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获取的收入总和,而从事非农业(包括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获取的收入则是非农业收入。(2)农户类型:根据农户劳动力从事的产业及农户收入的构成的不同,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和兼业农户两种。纯农户,指家庭劳动力全部从事农业,家庭收入也全部是农业收入的农户。兼业农户,指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的农户,农户中可能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有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或者劳动力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农闲则从事非农经营。(3)总收入、纯收入与净收入:总收入=基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基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其他非农业收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原料成本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调查程序
1、选取调查对象:4个乡镇(每个乡镇选2个村)。
2、对所选择的乡镇、村组进行总体情况的调查。
3、在了解乡镇、村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别选取3—5户具有代表性的纯农户、兼业户,对其2003—2004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调查对象
这次调查中,对4个乡镇87个村的部分农户进行了调查。所选样本村数10个,样本农户数为22户。其中,在沙坨子乡22个村,选取了情况大庙村、庙后村和沙坨子村,共1260户、5043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区暨下岗职工再就业孵化基地;在榆树林子镇30个村,选取了郑杖子村和百岱营子村,共694户、2775人,特别调查了村民刘利峰、宋英山两户;在小寺沟镇19个村,选取了养殖专业村胡杖子村和养殖重点村单家店村、佟杖子村,共803户、3215人,特别调查了新建的雅图沟金泉养殖场和单家店6户群众合伙建设分户饲养的养牛场;在平房乡16个村,选取了东樱桃沟村和太平梁村,共744户、2976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太平梁李龙江养牛厂。西红柿25,000斤0.512,5008,00025,50020,000黄瓜35,000斤0.621,000畜禽养殖牛————————1,000——猪————————300——羊————————50——玉米1000斤0.5500166334——说明: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食用菌、设施菜、玉米全部按照单位亩产计算。分析:三大特色产业中,食用菌增收最为明显,每亩纯收入为26,350元,不过前期有一定的固定投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设施菜增收也比较见效,每亩纯收入为25,500元,但前期投入太高,每个棚20,000元,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一年四季不能闲;畜禽养殖,规模扩大存在困难,不仅投入增加太大,而且人手不够。但相对于种玉米,每亩纯收入仅334元,三大特色产业的确诱人。三、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农民本身素质因素。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区位因素:此次调查的4个乡镇中,沙坨子、小寺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户收入受区位制约较少;榆树林子因靠近凌源,许多农副产品都可以拉到凌源销售,比较方便,但受农户自身交通工具限制;平房区位条件较为恶劣,因而农户增收缓慢。
(二)资源气候因素:沙坨子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铁选业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榆树林子气候独特,所产的设施菜、花卉质高价低,已成为邻近市场的品牌产品。
(三)经济发展水平
1、产业化水平:沙坨子乡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较高,有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4个,保鲜库26个,菌袋厂1家,龙头企业18家,有资质的菌种生产户15家,占全县的60%,交易市场1个,农民经济人270人,食用菌协会6000人,因而全乡有620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户数的75%,农户从食用菌上人均增收1000元。
2、市场交易水平:沙坨子乡有食用菌交易市场1处,农资交易市场1处,食用菌保鲜库26个,方便了菇农的产前原辅料购买和产后的产品销售,因而有75%的农户靠食用菌增收致富;榆树林子镇建有1处较大规模的果品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额达4600万公斤,有力地促进了榆树林子设施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些邻近市场的农户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采摘新鲜产品出售,既可卖个好价钱,又减少了许多成本。
(四)劳动力素质
1、观念因素:农民素来守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沙坨子乡虽然有75%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但剩下的农户除了邻近市场做点小买卖外,尚有一部分农户仍然固守旧业,抱着“宁可日子舒服过,也不冒风险”的想法。
2、学历与技术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的劳动力学历水平要较其他乡镇高,全乡15722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16人,高中及中专2038人,初中7451人;而平房乡的10041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没有,高中1433人,初中6667人。农业产业化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食用菌和设施菜,一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虽然所调查的4个乡镇都成立了食用菌协会,都有专职的技术人员,但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的程度与效果却不尽一样,沙坨子乡有90%的菇农经过培训,食用菌协会会员发展到6000人,因而坏盘率比较低,为4.25%。另一方面,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表示“目前所学的技术仍不够,只要有技术员来培训指导,他们一定肯花时间学习”。此处,对于养殖业,特别是羊的舍饲圈养规模,一般数量达到200只就很困难再扩大规模了。
3、专业化组织程度:农民专业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沙坨子乡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有会员6000人,农民经纪人270人,保证全乡从事食用菌生产的6200农户家家都有一名会员,在技术培训、学习与指导上联系比较紧密,在资金扶持上也互相帮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乡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但由于协会成立时间较短、组织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以及产业链条较短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统一供应种子、原料和统一产品收购、包装、销售的局面,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制和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方面的合作还远远不够,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而榆树林子、小寺沟和平房却还没有成立相应的蔬菜协会和畜禽养殖协会,依靠的仅仅是亲戚村邻的指导与互助,既缺乏信息来源,也不了解市场行情。
(五)地方政府执政能力1、政策引导:指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建设,主要包括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中央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政策引导是影响农户经营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对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到位,落实得力。如该乡的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内生产大户杨连叔,获得政府无偿资金1万元,国家贴息贷款5000元,自己投入6.8万元,年生产食用菌3万盘(袋),纯收入可达近10万元。4个乡镇的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款发放都比较到位,人均粮补7.35元基本到户。
2、基层干部带动能力:实践证明,村领导班子比较得力的村,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户收入普遍提高。在沙坨子乡,60%的党员和80%的村干部首先带头搞起了食用菌生产,在学透了技术、摸透了市场,赚了钱、致了富后,又带领所在村农民搞食用菌。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县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耕地面积按71.4万亩算,人均只有1.8亩,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一方面,粮食单产无法提高,粮食价格比较低;另一方面,增加农业收入也无法靠扩大规模来实现,进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一是当地的非农工作机会,二是外地的非农就业机会。然而,由于我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外地的就业信息也比较匮乏,加上大多数农民不愿意离土离乡,劳务经济所能产生的作用相应减弱。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县三大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制约因素:食用菌产业,存在菌种质量质量不过关、坏盘率比较高,原辅料来源受限或成本较高,部分农户技术不过关,部分农户没有足够资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渠道不畅通,市场价格不稳等等问题;设施菜产业,存在因所购买私人品种不过关导致减产滞销的问题;畜禽养殖业,存在羊的舍饲圈养技术不成熟。而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业链条不够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程度不高,市场发育迟缓,交易信息闭塞,交易量上不去。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策引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按有关条件继续给予发展特色产业贴息贷款支持,管好用好小额信贷及扶贫贷款。农口部门都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和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重点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小额信贷不仅仅限制在支持食用菌产业上,其他特色产业也要安排财政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
2、要主攻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只要能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只要能带动农民进市场,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按照省市重点龙头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大力倡导农民自主自立的产业化组织。重点鼓励发展由政府支持、民间自办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组织,如农民协会、农业(作物)研究会、农民合作社等,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结的网络。最终形成农民自愿参加和自主运行,与政府机构脱钩的自立农业产业化推广服务体系。目前则应鼓励现有各种官办、社区或乡镇办和民办的各种农业服务推广组织,在不搞垄断、不厚此薄彼、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各显其能,共同发展,自愿走向联合。在发展中有意弱化官办意思,使之形成具有广阔前途和长久生命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4、积极培育发展、搞活壮大一批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一条街”。可以采取政府出资搭台,农民经营得实惠的举措加快建设。由政府筹资食用菌交易市场周围的空铺面统一承租下来,建设一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农民街”,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农户经销农产品给予帮助,鼓励全县农村种养、加工大户和有一定经商头脑的农户来“农民街”经营,特别是对那些由于城市扩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优先安排。实行政策倾斜,对到“农民街”经营的农户,两年内免铺租、免税收、免工商管理费。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就业舞台,也可为平泉的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打开一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大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5、增强乡镇执政能力。乡镇执政能力表现在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个方面。首先是谋划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一个主导产业,制定战略,合理规划,提出思路,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其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同时,要建立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6、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目前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大都是松散的、不稳定的、低效益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好产业化内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利益过多地倾斜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在产业化内部缺少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各个环节松散、脱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的地方搞的“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严重的原因还是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以至一些地方的产业化经营是松散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所以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通过大力整治经济秩序,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加强宣传、培训以及指导帮助,改进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以及各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和联接机制,形成公平合理、利益互惠、平等合作、利润与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
7、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科技等相关部门以及全体农民的共同参与。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构建适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为保证实用的科技、市场、产品等信息能为当前条件下的农民和农业发展所用,需要建立一些专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户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以保障农业信息体系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