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农产品个深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
探究农产品个深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
近年来,对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各级政府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财政和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也在显着加大。但是,随着农产品深加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其融资需求也快速增加,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普遍存在因缺乏资金而无力进行更新改造或扩大生产能力的现象;一些重点龙头企业集团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感到融资困难。
一、东北农产品深加工融资需求迅速扩张
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需求迅速扩张。导致这种扩张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进入门槛较高,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由于农产品深加工对技术、人才和设备的要求较高,规模经济特征较强,因此,进入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资金门槛高,必然导致其融资需求增长较快。此外,近年来,在政策的有效引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东北三省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很快,也推动了其融资需求的迅速增长。
2.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依赖进口
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等能力的要求显着提高。但在目前东北地区农产品的深加工业中,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大量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缺乏对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甚至由此形成关键技术和设备进口—落后—再进口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放大了其融资需求。在东北地区经常可看到诸多精深加工企业的关键技术设备系从国外进口,且居国际一流水平。这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进口,需要的资金规模往往比较大,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更多。由于国内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差,难以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或再创新,很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国际上就有技术更为先进、性能更为优越的同类设备问世,导致国内厂家耗费巨资进口的关键性加工设备丧失其先进性,甚至重新沦为落后,进而导致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国外有些农产品加工设备的生产商,依靠其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
过频繁升级加工设备来扩大产品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浪费、增加企业的融资需求。3.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收购季节性强,资金需求时限性强 东北三省的农作物,如稻谷、玉米、大豆等生产是一年一季,因此具有收购时间集中、原料储备时间长、对流动资金的季节性需求比较大等特点。以粮食加工企业为例,每年 10 月至次年 5 月是粮食收购旺季,加工企业必须把全年加工所需的原料集中备足。在收购旺季,加工企业如果缺乏足够的收购资金,不仅其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其全年的均衡生产更难以实 现。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加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然会加重。此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 料储备量大,不仅增加了其资金占用和仓储保管压力,还增加了其利息支出和经营风险。以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吉林德大集团为例;近年来,该企业每年需要在收购季节收 购玉米 40 万吨、大豆 60 万吨、水稻 10 万吨,为此每年占用收购资金最多接近20 亿元,相 当于该公司 2004 年销售收入的 59.2、税后利润的 235.0。北大荒米业集团 2004 年收购稻谷 120 万吨做原料,在收购高峰期需要贷款 20 亿元。
二、对融资难问题的深入分析
(一)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融资难,既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般原因,又有特殊原 因 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导致我国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第一,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外源融资基 本上来自银行(信用社)贷款。由于是通过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债券融资或商业票据融资 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其渠道较窄。第二,中小企业争取银行贷款难。主要由
• • •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
• •
于多数中小企业资产少、规模小、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且变现困难,加之信息不对称问题 较为严重。同时,多数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 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多数中小企 业难以通过信用担保获得信用增级。现有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导致农村金融抑制和资金外 流的问题过于严重。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信用等级在 A 级以上,并是省级以上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才有可能申请农发行的贷款。有些地方还要求贷款企业在农发行开设 基本帐户。第三,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难,甚至要全面了解来自各级 政府的优惠政策信息也比较困难。据吉林省反映,政府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资金支持项目,
大多给了大企业。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有关。如 2004 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户均拥有的资产总值仅为 1637.82 万元。目前,在东北 地区的 4000 多家大米加工企业中,日加工能力超过 150 吨的企业仅占 10。到 2005 年 3 月,经吉林省农发行认定有贷款资格的 33 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 11 家属于国家级农业产 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还与其行业特殊性有关。部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反 映,由于其资金需求量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额度小,难以满足其贷款需求;或由于资金需 求时间急,如仅以企业的有效资产作抵押担保来获得贷款,难以满足季节性、临时性的大量 资金需求。此外,从行业特殊性看,导致东北地区精深加工业融资难的原因还有:(1)发 展阶段的原因。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在总体上仍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甚至相 当一部分处于起步阶段。调查显示,农产品深加工业融资难,最难的是起步阶段。(2)行 业金融政策方面的原因。尽管目前国务院已批准农发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粮棉油产业化龙头 企业发放贷款,但按照现行政策,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发行
• • •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
• •
的贷款,仍是可望而不可及。通常,农发行的资金只有通过国有粮食企业才可授贷,因此,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使用农发行的贷款,必须通过国有粮食企业办理手续,委托后者代为收 购,并向其支付一定的手续费。(3)结算年度报告期的原因。我国采取公历年度作为资金 结算的报告年度,每年 12 月 31 日结束,此时正值东北地区的粮食收购旺季,也是银行货币 的回笼期。但农产品加工企业却因大量收购粮食原料,占用信贷资金大,导致资产负债率偏 高、企业信用等级偏低,给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授信产生不利影响。
(二)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既区域经济和金融环境方面的因素,又与该 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方式相关 首先,以吉林省为例,受历史和区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该省被工行和农行列为金融高 风险区,基层营业网点被大量撤并,对信贷额度和贷款权限也实行从严控制,严重限制了工 商银行、农业银行对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支持能力。如在全国农行系统中,农行吉林省分行属 于发展比较落后的亏损行,内部评定为 D 类行。2000 年以来,该分行为“扭亏增盈,快速 发展”,共撤并无效、低效和亏损的基层
营业网点 834 个,其中,89.2(744 个)属于县域 内的基层营业机构。农总行对吉林省分行的资金计划未实行资产负债管理,而是实行规模管 理,贷款权限采取授权管理,从紧、从严控制。其次,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历史基础较长,农产品加工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行 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问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厂房和机器设备的产权不清,利用其进行贷款的抵押担保,往 往面临着法律障碍,甚至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也难以办理有效登记。其三,在主要依靠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生产体制下,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批发 市场不发达,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收购方式的原因,增加了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成本和 融资需求。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某油脂集团为例,与沿海大豆加工企业相比,该公司从农民手中收购大豆,每吨要多支付收储成本 50 元、大豆原料储备的财务成本 60 元、大豆加工品运费(运到大连或山海关)70 元。由于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小农产,该企 业每年仅为组织大豆的订单收购,就需要支付费用近3000 万元。
(三)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既有现行金融制度方面的原因,也与财 税政策和财政支持方式相关 当前,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除与现行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外,现有财 税政策和财政支持方式,也是重要原因所在。第一,虽然我国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了增 值税转型的改革试点,但现行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仍存在对深加工企业“高征低 扣”的现象,从而加重了农产品深加工业的税收负担。第二,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 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体现在对龙头企业的地方税优惠上,存在“中央政府请客,地方 政府买单”的问题;而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许多优惠政策实际上难以落实。第三,在国家对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一些项目支持中,目前不论项目大小都统一一定的数额。对于一些 大型项目来说,这种支持力度过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第四,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某些 无偿支持,容易加剧企业之间苦乐不均,存在财政支持惠及面小的问题。如采取财政贴息支 持的方式,其惠及面将更大一些。
(四)东北地区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从根本上反映其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
• • • • •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
•
力弱,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 东
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固然有金融环境和金融制度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 上说,却反映了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在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品牌方面创新 能力和新设备开发能力弱,市场空间难以得到有效拓展,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导致深加工 业自身盈利能力差,内源融资能力弱,对民间资本、社会投资的吸引力也不强。目前,我国 玉米深加工产品仅 20 余种,远远少于美国的 3000 多种。根据调查,目前东北三省在发展农 产品深加工业的过程中,过度重视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轻视企业家的现象比较严重,产品 宣传和营销网络建设严重滞后于项目建设的现象更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产品深 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此外,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弱,还导致部 分农产品初加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重,从而间接加剧了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 题。由于资产的专用性和固定成本的不可转移性,这些产能过剩的农产品初加工行业对资金 的过度占用,导致深加工业可用资金进一步减少。要想有效解决在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 针对性地将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同加强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金融支持有机结合 起来;将优化区域经济与金融环境,同促进农业产业链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 将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同完善财政政策和对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支持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将促 进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增强其创新能力,同解决农产品初加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机 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第一,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政府支持,引 导行业协会和创业辅导、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发挥其对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特殊 作用;第二,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农产品深加工企
业融资困难的缓解;第三,因地制宜,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第四,完善农 产品深加工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有机结合的方式。
第二篇:中小企业融资难探究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民间资本没有出路,如何解决项目和钱之间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把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为融资双方搭建信息桥梁,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金融创新正在成为当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日前,由浙江省投融资协会、《浙商》杂志社主办的“2011第三方金融服务论坛”在杭州黄龙饭店召开。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曹红辉和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员执行院长金雪军在会上分别就论坛主题“中小企业„钱荒‟困局的突围”发表了演讲。杭州市工商联30个直属商会、异地商会、银行代表和企业代表以及各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曹红辉首先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当前小企业之困的原因。他认为,从外因来看,中小企业依靠外围赚钱的空间在减缩,动力也在减少。由于在欧美的债务没有得到有效清偿之前这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会很快结束。而在出口乏力和增长动力迁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改善自己日子的外围环境并不太容易。从内因来看,一些小企业没有及早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只是一味地扩大产能,最终造成产能过剩。也有一些企业主动停产转向圈地炒房等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
中小企业之困
曹红辉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三方面:第一,中小企业的征信管理系统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企业主个人的征信系统没有和中小企业的征信管理系统挂钩。第二,具体的融资途径和渠道不广泛。除了贷款,还有股权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缺乏资本的有效形成制度,以至于不时出现非法集资现象。第三,现在的担保业几乎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高利贷的行业,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市场风险。
在谈到金融创新问题时,曹红辉强调要加强项目与钱之间的信息对称,增加银行间的竞争。放松银行牌照的管制,增加小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使这些农信社、贷款公司等小机构能够立足于本地经营,从而真正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员执行院长金雪军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笼统的来说,应对中小企业进行梳理,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培育不同的鼓励政策。若从市场化和社会化两个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梳理大致可以分成四类,一种是具备自身竞争能力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应得到大力支持。另外一种是不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又没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而最难解决的就是中间两个,既有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但不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和没有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但是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的企业,这些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解决。
金雪军还认为,单靠银行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要动员所有的金融资源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银行,还需要投资、保险、担保、证券等领域的共同组合来实现金融创新。而绝大多数的金融创新来自于交叉、组合和战略联盟。
浙江的金融创新
本次论坛上,来自各方投资机构代表、企业领导及多位金融界、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在探讨了中小企业“钱荒”困局的同时,还见证了浙江又一家以探索民间金融之路为主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经钱网的正式上线。
浙江省投融资协会副会长章建新在致辞中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不在于中小企业,而是在于银行和金融机构传统和既有的经营模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
需求。过去计划经济下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本的药方就是“创新”,思路就是整合各种金融资源,从零售向批发转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要量身定做,做到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融资与投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
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楼志鸣说,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浙江省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已经风生水起,数银在线、阿里巴巴等机构的网络贷款融资已经达到了400亿元以上,此次经钱网的成功上线,代表着中小企业的网络融资领域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
第三篇:创新工作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愚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政府及部门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抓大放小,更多应是体制上的放,而并非一切放之不管,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更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府部门要加强诚信经营的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教育和宣传的长效机制,务求实效,使“诚信经营”深入企业管理内部,增强企业信用理念,做到“说话诚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同时,引导中小企业提高认识,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核心原因并非是融资难,而是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以及资金等方面。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问题,那么很多金融机构会主动“投怀送抱”。此外,企业经营中要将财务信息的透明和真实作为融资的基础工作,同时经营管理者应加强融资知识的学习,增强融资的意识,为企业发展谋出路。
二、创新工作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银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政企三方座谈会,提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发展前景较好、诚信度较高的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项目给银行,促进银政企合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银行的激励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绩予以奖励,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运用财政杠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支持,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另一方面,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由原来“抓大”向“抓大扶小并举”转变,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按照《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要求,在组织机构、产品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按照国家银监局的要求,尽快建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小企业贷款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特点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小企业循环额度贷款”、“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动产抵押登记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等,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服务,以及实时动态管理。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加快研发小企业客户筛选、风险定价、资产组合管理、风险预警、信贷审批辅助等新型风险管理工具。
三、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做大做强市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机构——金茂担保公司,增加市级财政投入,吸收县级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进一步壮大金茂担保公司资本金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金参与组建担保公司,拓宽担保公司资本金来源渠道;探索“联合担保”、“连环担保”、“行业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市、县级财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助金,鼓励和引导民营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协调税务等部门降低或减免担保机构的税赋。
四、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113号)要求,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在目前已成立2家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我市县域地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五、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做好上市中小企业的培育、辅导和储备工作,利用 “中小企业创业板块”和深市“二板市场”等平台,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使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
第四篇:缓解融资难问题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八个部门认真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意见》把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相关部门沟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预计相关部门的落实细则将很快出台,不排除未来向棚改、“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定向降准的可能,但货币政策全面“放水”的可能性不大。
融资成本高成因多样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存款增速放缓、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75%的存贷比考核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下行。不过,银监会人士表示,在《商业银行法》尚未修订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只能结合实际优化存贷比等指标,最大程度引导资金进入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领域薄弱环节。
事实上,融资难、融资贵是由多方面原因,特别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加成率”过高、风险溢价上升、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金、信贷规模控制和75%贷存比的风险监管指标、不对称的变相“金融自由化”、可贷资金需求缺乏利息率弹性等。这不是单靠放松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预计未来的调控方向还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货币政策不会在总量上大规模“放水”。对于实体经济领域的薄弱环节,要想办法增加资金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此前的那些定向措施,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落地,必要时也可能会再增加新的额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吴庆认为,目前企业融资状况在逐渐改善,但改善和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未来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近期新批的几家民营银行,是增加银行业良性竞争的重要做法,未来这个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长期的改革方向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股本融资市场。
专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针对今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十项举措,《意见》进一步深化,并对每项举措落实责任进行细化分工。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将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比如《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一直被视为草根金融和普惠金融,其目标也正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融资的可获得性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无疑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不过由于相关监管规范迟迟未出,P2P网贷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据调查,有些P2P借款人成本甚至超过小贷公司和民间融资的利率。年化超过30%融资成本普遍存在,个别平台的年化融资成本甚至超过40%。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企业融资成本的问题时,《意见》认为,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据了解,多年来,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业界关于该问题的讨论也从未中断。
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称,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问题是,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缺乏融资渠道,应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意见》认为,从中长期看,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要依靠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财务硬约束和发展股本融资来降低杠杆率,消除结构性扭曲。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改革,简政放权,打破垄断,硬化融资主体财务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引导小微企业健全自身财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党报发声:让企业融资不再贵
据人民日报援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话说,“《意见》出台了一揽子方案,说明融资成本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是全方位的。”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主任刘福寿说,“《意见》的出台十分及时、非常必要。《意见》紧紧围绕缓解企业融资成本这一核心问题,多方着力、标本兼治,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鲁政委认为,“与以往谈及企业融资成本高,仅仅关注对企业的贷款价格和收费不同,《意见》从资金来源角度,特别对银行负债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提高银行融资多元化程度和资金来源稳定性,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具体而言,从金融机构内部来看,要求“通过提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优化资金配置等措施,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等非理性竞争行为,规范市场定价竞争秩序。”
从金融机构外部条件来看,一方面要求进一步丰富银行业融资渠道,让银行获得更稳定、成本更低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推进资产证券化,释放资本和相应的信贷额度,以及缓解贷存比制约;规范互联网金融和打击非法集资,遏制资金争夺逼高资金价格的行为。
“融资贵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当前企业盈利能力恶化,要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让企业能够挣到钱。”鲁政委说。《意见》提出,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意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来贯彻定向调控要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负担,而且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入最具活力的企业,流入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刘福寿说。
专家:比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
针对《意见》中提出的措施,专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为了降低“被挤出”部门的融资成本,定向宽松有其必要性,但中长期来看,定向宽松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并非解决融资难的万能药。只有在约束预算软约束部门无效投资的同时,放松管制增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自发为中小企业融资,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俗点说,也就是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报道称,近年来,我国整体利率中枢系统性上升。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名义利率水平与一国的名义增长率是正相关,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在名义经济增速不断下降的同时资金利率中枢却被不断推升。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是愈演愈烈。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总量不小,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突出„„”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出10条意见。
专家称利率的高位必然反映货币供需关系的失衡,要么是供给端收缩,要么是需求端强劲,要么是二者皆有。分析利率上升的不同原因也就决定了应该采用何种政策针锋相对地化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从供给端看,中国似乎并不存在信用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方面,M2余额近年来的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名义GDP增速,M2占比GDP的规模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连降台阶,但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和人民币贷款却屡创新高。
推升利率主要动力来源于货币需求端,主因是预算软约束下过剩产能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等资金黑洞不合理的旺盛信贷需求。
首先,政府基建项目投资周期长。地方政府在2009年和2012年两次刺激政策中均行使逆周期调控职能,但地方政府进行的基建投资项目资金回收期长,多数中长期投资项目在信贷资金到期之前尚未完工,需要信贷不断展期以保证开工项目顺利完工。
其次,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僵尸化”。债务驱动导致产能扩张,但后续的总需求不足使得企业盈利难以偿还债务的利息支出,只能依赖信贷者或地方财政支持而免于倒闭。一旦僵尸企业出清,可能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社会风险,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可能会投鼠忌器,但这一存在确实又吞噬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信贷资源。
再次,地方政府和过剩产能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本身地方政府长周期基建项目和僵尸企业对债务的续存就构成了信贷需求端极大的压力,如果再套上预算软约束和政府信用背书,就导致负债主体对利率不敏感,再高的资金成本也敢借。
过去,高储蓄率为实体经济的旺盛融资需求提供了挪腾空间,但在经常账户顺差趋势性下降和人口红利衰减的背景下,中国储蓄率的高点已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私人部门去杠杆,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公共部门也开始去杠杆。内需不给力,各国开始加大力度抢外需,中国的WTO红利将逐步消散,经常账顺差将面临趋势性下降。
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储蓄率拐点导致银行不得不借道高息理财产品来争夺存款,负债端资金来源不稳定的同业负债占比快速攀升。货币基金借力互联网技术也趁虚而入,通过对一般存款的分流,利用高利率的协议存款在银行负债端占据了一席之地。
专家称,传统部门强劲的融资需求和储蓄率拐点是全社会融资成本被推高的原因,其结果是其他市场化部门融资需求被不断挤出,而非标的兴起、期限错配、融资链条盘根错节乍看之下是推【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八个部门认真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意见》把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相关部门沟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预计相关部门的落实细则将很快出台,不排除未来向棚改、“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定向降准的可能,但货币政策全面“放水”的可能性不大。
融资成本高成因多样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存款增速放缓、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75%的存贷比考核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下行。不过,银监会人士表示,在《商业银行法》尚未修订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只能结合实际优化存贷比等指标,最大程度引导资金进入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领域薄弱环节。
事实上,融资难、融资贵是由多方面原因,特别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加成率”过高、风险溢价上升、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金、信贷规模控制和75%贷存比的风险监管指标、不对称的变相“金融自由化”、可贷资金需求缺乏利息率弹性等。这不是单靠放松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预计未来的调控方向还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货币政策不会在总量上大规模“放水”。对于实体经济领域的薄弱环节,要想办法增加资金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此前的那些定向措施,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落地,必要时也可能会再增加新的额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吴庆认为,目前企业融资状况在逐渐改善,但改善和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未来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近期新批的几家民营银行,是增加银行业良性竞争的重要做法,未来这个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长期的改革方向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股本融资市场。
专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针对今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十项举措,《意见》进一步深化,并对每项举措落实责任进行细化分工。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将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比如《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一直被视为草根金融和普惠金融,其目标也正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融资的可获得性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无疑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不过由于相关监管规范迟迟未出,P2P网贷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据调查,有些P2P借款人成本甚至超过小贷公司和民间融资的利率。年化超过30%融资成本普遍存在,个别平台的年化融资成本甚至超过40%。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企业融资成本的问题时,《意见》认为,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据了解,多年来,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业界关于该问题的讨论也从未中断。
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称,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问题是,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缺乏融资渠道,应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
《意见》认为,从中长期看,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要依靠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财务硬约束和发展股本融资来降低杠杆率,消除结构性扭曲。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改革,简政放权,打破垄断,硬化融资主体财务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引导小微企业健全自身财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党报发声:让企业融资不再贵
据人民日报援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话说,“《意见》出台了一揽子方案,说明融资成本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是全方位的。”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主任刘福寿说,“《意见》的出台十分及时、非常必要。《意见》紧紧围绕缓解企业融资成本这一核心问题,多方着力、标本兼治,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鲁政委认为,“与以往谈及企业融资成本高,仅仅关注对企业的贷款价格和收费不同,《意见》从资金来源角度,特别对银行负债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提高银行融资多元化程度和资金来源稳定性,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具体而言,从金融机构内部来看,要求“通过提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优化资金配置等措施,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等非理性竞争行为,规范市场定价竞争秩序。”
从金融机构外部条件来看,一方面要求进一步丰富银行业融资渠道,让银行获得更稳定、成本更低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推进资产证券化,释放资本和相应的信贷额度,以及缓解贷存比制约;规范互联网金融和打击非法集资,遏制资金争夺逼高资金价格的行为。
“融资贵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当前企业盈利能力恶化,要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让企业能够挣到钱。”鲁政委说。《意见》提出,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意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来贯彻定向调控要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负担,而且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入最具活力的企业,流入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刘福寿说。
专家:比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
针对《意见》中提出的措施,专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为了降低“被挤出”部门的融资成本,定向宽松有其必要性,但中长期来看,定向宽松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并非解决融资难的万能药。只有在约束预算软约束部门无效投资的同时,放松管制增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自发为中小企业融资,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俗点说,也就是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报道称,近年来,我国整体利率中枢系统性上升。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名义利率水平与一国的名义增长率是正相关,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在名义经济增速不断下降的同时资金利率中枢却被不断推升。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是愈演愈烈。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总量不小,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突出„„”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提出10条意见。
专家称利率的高位必然反映货币供需关系的失衡,要么是供给端收缩,要么是需求端强劲,要么是二者皆有。分析利率上升的不同原因也就决定了应该采用何种政策针锋相对地化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从供给端看,中国似乎并不存在信用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方面,M2余额近年来的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名义GDP增速,M2占比GDP的规模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连降台阶,但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和人民币贷款却屡创新高。
推升利率主要动力来源于货币需求端,主因是预算软约束下过剩产能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等资金黑洞不合理的旺盛信贷需求。
首先,政府基建项目投资周期长。地方政府在2009年和2012年两次刺激政策中均行使逆周期调控职能,但地方政府进行的基建投资项目资金回收期长,多数中长期投资项目在信贷资金到期之前尚未完工,需要信贷不断展期以保证开工项目顺利完工。
其次,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僵尸化”。债务驱动导致产能扩张,但后续的总需求不足使得企业盈利难以偿还债务的利息支出,只能依赖信贷者或地方财政支持而免于倒闭。一旦僵尸企业出清,可能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社会风险,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可能会投鼠忌器,但这一存在确实又吞噬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信贷资源。
再次,地方政府和过剩产能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本身地方政府长周期基建项目和僵尸企业对债务的续存就构成了信贷需求端极大的压力,如果再套上预算软约束和政府信用背书,就导致负债主体对利率不敏感,再高的资金成本也敢借。
过去,高储蓄率为实体经济的旺盛融资需求提供了挪腾空间,但在经常账户顺差趋势性下降和人口红利衰减的背景下,中国储蓄率的高点已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私人部门去杠杆,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公共部门也开始去杠杆。内需不给力,各国开始加大力度抢外需,中国的WTO红利将逐步消散,经常账顺差将面临趋势性下降。
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储蓄率拐点导致银行不得不借道高息理财产品来争夺存款,负债端资金来源不稳定的同业负债占比快速攀升。货币基金借力互联网技术也趁虚而入,通过对一般存款的分流,利用高利率的协议存款在银行负债端占据了一席之地。
专家称,传统部门强劲的融资需求和储蓄率拐点是全社会融资成本被推高的原因,其结果是其他市场化部门融资需求被不断挤出,而非标的兴起、期限错配、融资链条盘根错节乍看之下是推高实体融资成本的原因,其本质只是这种挤出效应下的表现形式。只有当传统部门融资需求回归常态,只有当传统部门成为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硬约束主体时,融资难问题才能有实质缓解。
中央底线思维明确,短期内需要依靠传统部门托底经济,融资需求端强势难改,解决融资难的重点随之转向信用供给端。
报道称,短期来看,为了降低“被挤出”部门的融资成本,定向宽松有其必要性,但中长期来看,定向宽松仍存在明显局限性,并非解决融资难的万能药。
首先,金融体系缺乏合理的风险定价。定向宽松往往是经济下行时稳增长的一种手段。
其次,“总量稳定”的界限不易控制。在传统部门融资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下,若要满足所有部门融资需求,定向宽松势必要不断加大力度,而在货币乘数居高不下的条件下,很可能会逾越“总量稳定”界限。
最后,定向宽松很难真正做到“定向”。定向宽松只能使政策支持领域获得一次性资金配给,但无法真正提升这些领域的盈利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意愿。
解决融资难,在通过定向宽松给中小企业输血的同时,更需要通过改革激活中小企业的造血功能。
实体融资成本的原因,其本质只是这种挤出效应下的表现形式。只有当传统部门融资需求回归常态,只有当传统部门成为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硬约束主体时,融资难问题才能有实质缓解。
中央底线思维明确,短期内需要依靠传统部门托底经济,融资需求端强势难改,解决融资难的重点随之转向信用供给端。
报道称,短期来看,为了降低“被挤出”部门的融资成本,定向宽松有其必要性,但中长期来看,定向宽松仍存在明显局限性,并非解决融资难的万能药。
首先,金融体系缺乏合理的风险定价。定向宽松往往是经济下行时稳增长的一种手段。
其次,“总量稳定”的界限不易控制。在传统部门融资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下,若要满足所有部门融资需求,定向宽松势必要不断加大力度,而在货币乘数居高不下的条件下,很可能会逾越“总量稳定”界限。
最后,定向宽松很难真正做到“定向”。定向宽松只能使政策支持领域获得一次性资金配给,但无法真正提升这些领域的盈利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意愿。
解决融资难,在通过定向宽松给中小企业输血的同时,更需要通过改革激活中小企业的造血功能。
第五篇:融资难的问题
关于解决甘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我省中小企业总数为9.98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率为34%,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近40%。从业人员165万人,提供了7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08年,中小企业贷款额约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1/4,全省信贷增长近20%,而中小企业信贷增长为12%。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基数很小,所以实际的差距还要大。以工业企业为例,如果剔除10%左右的中型企业,融资难更是量大面广的小企业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现状
1、我省在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户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40%,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均通过自筹和民间贷款的方式获得。特别中小企业在设立初期,所需资金主要依靠民间融资。这种资金筹措方式,不仅造成国家信贷政策失控,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成本高、风险大,加重了企业负担。
2、银行间接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
3、我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在企业上市方面,主板市场上市公司21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29%,募集资金171.4亿元,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0.38%。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仅有中核太白、华天科技、独一味、海默科技4家,占中小板上市企业286家的1.04%。
4、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不足5%,其中一些担保机构仅服务于所属的企业,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还很小。
二、解决方案
1、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金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包括10条支持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项目,将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110户骨干企业,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7大循环经济基地。特别是《总体规划》中10条支持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中也提出由甘肃省和有关机构发起设立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的要求。产业投资基金有望获得中央的首肯,获得类似渤海基金和海峡西岸基金类似的个案批准。
综合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的经验,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在甘肃设立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应把握以下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资金的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以国有资本为基础,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的进入,坚持商业化运作,兼顾社会效益,建立一个政府辅助和鼓励,国内企业资本为主体,具备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的产业投资基金。
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必须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基金投资者才能享受基金组合投资和专业投资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考虑到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需求,渤海基金和海峡西岸基金的规模,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的规模设计为400亿~500亿,首期募集50亿元。募集对象应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包括全国范围的企业、个人及外资投企业。优先支持甘肃石化、有色、建材、钢铁、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原材料基地,推进工业机构优化升级。
2、股权投资基金
股权基金是培育新兴产业、扶植产业创新、助力行业重组的的重要力量。它有利于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拉动民间资本,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全国第五家、全省第一家甘肃省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与甘肃银隆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成立,首期募集资金5.1亿元人民币。
省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是一个母基金,十四个市(州)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是子基金。到今年底,搭建三分之一的市(州)中小企业基金投资中心的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吸引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源的参与,力争在两三年内建成覆盖全省、实力雄厚的中小企业基金投资平台网络,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促进全省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甘肃省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股权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意见》,从政策、法律、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范围的优惠措施,打造股权投资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机构入甘。
3、上市公司的整合我省从1993年第一家公司上市发展到现在有23家上市公司,并获得良好的发展,上市公司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辟了企业筹资新渠道,增强了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加速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给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带来新机遇。
但从甘肃省上市公司所应担当的功能看,它对甘肃省经济发展贡献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与全国及周边省市相比,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质量存有一定的差距。其特征一是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二是上市公司数目在西部位次靠后,在西部十二省市中,甘肃仅排在贵州、宁夏、青海、西藏之前,属于中间靠后,四川、重庆、新疆和陕西上市公司数远远多于甘肃省。另外重庆、内蒙古等都发行有B股,而甘肃无一家B股和H股。
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以马铃薯、制种、蔬菜、中药材、啤酒原料、苜蓿草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中药材基地。近年来,石化、有色、冶金、电力、食品、机械六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从甘肃省的上市情况看,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有色、食品、机械具有明显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没有上市,甘肃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没有完全得到发挥。
首先,各级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证券市场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上市不仅对自身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举足轻重,要将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
其次,政府要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对企业改制上市进行扶持,为企业上市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以着力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切实降低企业上市的成本与风险。
再次,改变上市仅仅是解决资金短缺的狭隘认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而上市则为企业建立了直接融资的平台。根据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当产业发展积累到一定的阶段,通过进入证券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爆发式增长。
甘肃上市公司中,有国投电力、酒钢宏兴这样的业绩优秀的公司,也有荣华实业等亏损企业。总的说来,目前甘肃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不高,应当根据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宏观指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的力度和速度,支持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优化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增强上市公司实力。根据甘肃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对一般微利及亏损公司,加大并购、重组力度,实施融资再扶持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股上市公司,改善股权结构。在证券市场上塑造“甘肃板块”的良好形象。
4、组建甘肃银行,壮大兰州银行
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最大的前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兰州银行(190.46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146.76亿元)、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146.33亿元);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最快的前三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146.68%)、邮政储蓄银行甘肃省分行(127.79%)、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42.43%);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最高的前三家银行分别是兰州银行(86.63%)、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65.09%)、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33.65%)。在各家银行中,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最小,仅1.91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的比例最低,仅为1.3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最大的是仍然地方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1)为更好地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应尽快启动组建甘肃银行,进一步整合了技术和业务资源,提升了软硬件实力,打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本外币一体化营销的要求,并在发展规划中将国际业务作为大力拓展的业务品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国际业务的发展。依托资金、技术、人才支撑,以实现对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甘肃银行具有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体制优势。与境内外各大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沟通,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业务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甘肃银行尚未在异地设立机构的情况下,取得的授信全部可用于支持甘肃省内企业发展。
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甘肃银行具有快捷的经营决策优势。甘肃银行更贴近当地企业实际,可以为企业提供快捷的融资便利,有效解决其生产经营中临时性资金缺口;同时可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快速反应,适时推出新的业务品种以满足企业需求。
作为地方性法人银行,甘肃银行具有收付汇渠道的畅通优势。甘肃银行直接在境外账户行开立各币种的外汇清算账户,中间环节少,可为客户选择最快的收付汇路线,减少在途资金占用时间。
充分利用产品的优势。甘肃银行成立后,重新整合了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源,进一步拓宽了结算渠道,为客户提供更为广泛、灵活、快捷的服务此外,目前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尚可灵活调剂部分外债额度和外资银行授信额度,为重点客户、优质进口企业提供无风险的套利理财机会。
(2)做强做大兰州银行
截至2010年12月末,兰州银行总资产达到580亿元;各项存款实现有史以来最大幅度增长,达到508亿元;各项贷款在把握节奏、有序投放的前提下增量突出,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余额达到306亿元。赢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经营利润8.9亿元。
2011年,兰州银行提出的跨区域发展的方针是“三步走”,即“本省覆盖、经济密集区拓展、外部地区设立”。他们将此概括为“2+8+10”,其中“2”即省外西安、天津分行要实现开业,“8”即完成省内8家分行的布局工作,“10”即紧紧抓住甘肃银监局全力支持的历史性机遇,争取在省内设立10家村镇银行,同时做好兰州市内营业网点的重新布局工作,对市内所有营业网点进行整合、重组。
远期目标:用3年时间,力争把兰州银行打造成一家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年盈利能力超过10亿元、监管指标达到“好银行”标准、甘肃省主要城市设立营业网点、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资本充足、治理完善、内控严密、营运安全、功能齐全、运作高效、效益良好的区域性“好银行”。
5、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
我省小额贷款公司由省政府金融办审批,目前已审批小额贷款公司50家,开业30家,除临夏州外,全省其它13个地州都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要力争达到100家,基本覆盖全省86个县(市、区)。
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由省银监局负责审批和监管,村镇银行目前已发展到8家,分别是庆阳瑞信村镇银行、泾川汇通村镇银行、静宁成纪村镇银行、敦煌金盛村镇银行、秦安众信村镇银行、民勤融信村镇银行、会宁会师村镇银行、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有3家,分别是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景泰龙湾村石林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宕昌县计子川农村资金互助社。
全国首家、全省首家村镇银行是2007年3月创建成立的庆阳瑞信村镇银行,由西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辖区内5户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76位自然人出资3000万元组建的股份制金融企业。截至2010年4月底,全行资产总额3.1亿元,负债总额2.6亿元,存款余额2.6亿元,贷款余额2.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333.9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990.5万元,税后净利润1522.9万元。
全国第三家、全省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是2007年3月成立的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由岷县洮珠村的18位从事当归加工、种植的农民和一家生产当归醋的小企业共同发起,注册资本30万元。当地村民和在该地居住3年以上的自然人,最低100元就可以申请成为资金互助组社员,享受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等一切银行服务。2000年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的考虑,大规模撤离农村,农村的金融运转体系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岷县是著名的“当归之乡”,中国当归城每天的交易金额高达200万元,岷县洮珠村农民每年种植、加工药材的贷款需求量达2000多万元,然而该辖区内却没有一家金融服务机构,每天交易时现金的提取、携带和存放极为不便,大量贷款的需求更是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岷县洮珠村岷鑫农村资金互助社仅开展存贷款业务,未开展结算业务。
(1)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没有人民银行的结算行号。由于不能办理结算,可贷资金来源收到一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贷款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2)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不能利用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在贷款审查时完全依赖自己的信贷员进行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
(3)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不能跨区经营。
(4)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规模太小,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存贷比过高、人员素养、资本金太小、网点不够带来的业务发展受限等问题。
(5)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及社员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农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素质相比,差距比较大,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和进一步壮大。
(6)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向银行机构融资难主要是政策不配套。一是支农再贷款,目前央行还没具体政策;二是政策银行没有开展相关业务。
(7)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商业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合作意向,但没有上级机构或监管机构相关融资规定办法,而无法操作实施。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第四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在存款不足情况下,符合审慎监管要求条件下,开展向银行机构融入资金是互助社一项基本业务内容。但这项业务还无法开展,因此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
(8)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缺乏针对合作金融的法律。缺乏专门的法律势必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可依,不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良好发展;无法避免政府对合作金融组织的不正当干预;合作金融事业的参与者不能从立法中明确了解各自的基本权利、义务和风险,参与者之间无法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等等。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扶持力度
农业是一个具有正外部效应的高风险产业,但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所以,其良好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又因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初期资金规模太小,对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故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资金社的扶持。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对村镇银行及互助社的扶持:
(1)建立专项资金入股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政府可以以社员总股金为参照物,以社员股金的一定比例入股,实现政府对农村小型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扶持,壮大其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实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号召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金融组织,吸引社会资金入股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入股互助社的,目的是扶持,而不是控制,因此,政府股金没有表决权和分红权。当村镇银行与互助社组织达到了一定的积累,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政府可以抽出资金。
(2)免征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税金等相关费用。从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起五年内:(1)免征企业所得税、利息税、营业税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免交成立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及金融监管费用等。五年后可以考虑免征利息税及金融监管费用,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减半征收。
(3)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于农业保险业务的高风险性导致利润低甚至亏损,商业保险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纷纷撤出农村市场,加之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业务范围比较集中,所以风险特别高。政府补贴入社农户的保费,让他们买农业保险,就能起到农业歉收或者绝收时,使农户能及时还款。
(4)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社与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作。商业银行、信用社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有利于解决商业银行及信用社由于对分散农户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高而不向农户放款的问题,又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商业银行向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批发资金,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实力;在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下,商业银行及信用社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贷款可以简化手续、降低贷款利率,逐步扩大贷款担保金的杠杆率。
(5)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其他金融机构寻找出路的资金,以再贷款的形式直接批发给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合作组织。(6)允许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贷款利率有更大的浮动幅度。
(7)出台地方配套法规与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设立村镇银行与资金互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