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学院
农民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农民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农民学院是以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非学历、终身免费教育机构,既不同于官方全日制正规教育,也有别于一般的农业职业培训。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师资方面主要通过整合市场内有教师资格的商人和其聘用的专家型人才联系。二是教育与市场的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把教育融于经济活动之中。程序是商家委托农民学院,学院培训农民。三是农民教育完全免费,费用主要由受益的商家负担。四是城乡分教。城教主要是在农民学院开展的教育活动。首先是结合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如根据各种作物的物候期及当地的农业生产习惯,常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到农大科技市场采购农资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听课,当天往返。其次是结合农大科技市场的经济活动,举办高级培训班,培养农民骨干。主要是受各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的委托定向培训,或是从农村招收从事农业规模经营、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的专业户、重点户进行提高性培训。第三是对农业院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及后续教育,兼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乡教就是以农村骨干学员对基层广大农民的逐级传帮带为主,专家通过电话、网络、信函和不定期下乡现场答疑解难为辅的教育方式。农民学院能有效促使城市农业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根本解决广大农民教育缺失的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农大科技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民学院教学计划如下:
一、农民学院常年开放,播放各种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农药化肥施用技术、配合施肥技术、果树蔬菜棚室栽培技术、动物养殖技术、致富信息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等光盘。同时,邀请农学、园艺、植保、动科、经济等各学科的专家常年坐诊,并开通专家热线(03127949315),及时解答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类难题。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从而实现农民教育的“四季”化。
二、根据各类作物的物候期和动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定期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每年四次,每次一周。通过电视广播、张贴海报等多种方式有效组织农民到农民学院学习。费用由市场内商户承担。此安排可以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扩大商户的营销网络,利于推广自己的新产品。
三、与保定市农业局、科技局、畜牧水产局等政府部门联系,组织乡、镇技术干部和辖区内种植能手、种植大户、技术骨干到农民学院学习。每年一次,安排在2-3月份。每次一周。学习内容包括种植技术、农业政策法规、产品营销策略、致富项目等内容。目的是提高学员的科技素质和政策水平,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在农村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新型农民。
四、实施科技致富信息村村通工程。主要是创办实用性强,指导性强、投入小见效快的各种科技致富、创业信息等报刊专栏(半月刊),利用保定市各行政村信息栏,采取张贴、讲解、指导等方式,把致富信息传播到农民手中。费用从冠名厂家及广告费用中支出。
五、坚持“科技赶集”,农民学院与乡镇密切合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活动,如讲座、咨询、田间指导等,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达到为“三农”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广新技术、新农民、新信息的目的。每年12-15次。参加人员由市场内有实践经验的商户及农大专家组成。
湖州市农办联合浙江大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电大)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农民学院,专门招收当地想提升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农民,首批招收53人。
湖州农民学院院长、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介绍,以前,各地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异地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领军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
湖州农民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湖州农民学院已聘请了15名资深农业专家,其中浙江大学教授4名,浙江省淡水养殖所专家5名,开设畜牧、畜牧兽医、园林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5个纯农专业,以及农村行政管理等2个涉农专业。
农民学院学制2年。每周,农民学员们都要上一天课,这些课程都是根据农民自身所从事种养业,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大部分课程都由农民学院专家直接到田间地头授课。48岁的赵火江是湖州菱湖镇新庙里村人。2008年,他投资280万元办起养猪场,一年下来,获得一定经济收益,但赵火江却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自身不足:“我的养猪场有一定规模,但在无公害生猪养殖方面,经常碰到一些棘手问题,很难解决。我深深感到专业理论知识的有限。当我听说要办农民学院后,就立刻报名参加。政府把教育送到家门口,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据悉,农民学院2年费用6000元,其中,政府承担3000元,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近2000元,农民个人承担1000元左右就能完成所有课程。在通过考试后,学员会获得相应的大专文凭。对湖州的这一创新做法,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评价,农民在家门口能上大学,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顺应农民培训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将对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万载县通过政策支撑,资金扶持,配备教员,从资金、人才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创建了35所“农民学院”,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民创收能力低、就业渠道窄、文化生活单调,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05年以来,万载县共拨出专款243万元,用于乡镇一级的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使全县17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或文体活动中心。各站不仅添置了台球桌、围棋、乒乓球桌等体育健身器材和丰富多彩的图书资料等,而且配备(聘请)了文化专干和教员。今年4月份以来,万载县又结合开展“五同五帮”活动,组织机关单位的干部下去,利用村、组原有的空闲场地,引导农民建起35所“农民学院”(即文化活动中心),干部捐书1.2万多册,单位、企业捐款80多万元,购买包括台球桌、健身器等在内的文体器材,均无偿赠送给各个“农民学院”。
为解决“农民学院”师资力量问题,万载在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选拔了344名农业类学校毕业、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和技术、工作责任心强、年纪较轻的干部,在农村选拔了156名具有一技之长、乐于助人的乡土人才作为特派员。这500名科技特派员每月至少到“农民学院”上三堂课,还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县农业开发办游新民等3名教员把课
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农业局经济作物办公室干部朱业兵,为解三兴、罗城等乡镇果农之急,承包果树种植的技术指导。与此同时,电器维修、家政服务专业也备受农民青睐。根据万载有机农业发展日趋红火的实际,该县还开设了沼气技工课程。5月底,首批40名沼气技工由国家农业部颁发了“沼气技工证书”,并正式上岗。
南康:创办农民学院搞好农民培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南康市依托市职业中专,于2007年10月创办了公办公益性农民培训机构—南康市农民学院。农民学院创办以来,共举办46期培训班,培训农民5100人,其中学院本部举办了4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共招收学员1030人,培训就业率达98.7%。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合四项资源。一是有机整合了涉农培训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培训资源。二是有机整合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培训资源。三是有机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依托南康市职业中专优质的教育资源、强大的培训能力、宽畅的就业渠道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打造农民培训龙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四是有机整合了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作用,开展农民培训远程教育,开辟了“南康市农民知识化网站”、农民培训教育专栏和短信群发平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培训教育网络。
二、建立四类分院。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分院,统筹全市农业、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培训15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头人;二是工业园区分院,统筹市工业园区内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广播电视网络分院,以南康电视台、南康教育电视台为主阵地,开设农民培训专栏,播放农民学院制作的实用技术培训节目,开展远程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四是乡(镇、街道)分院,负责统筹其本辖区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三、强化三项建设。一是强化了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从2008年,分三年建设好1栋培训大楼、2栋学员宿舍楼,以及服装、家具、甜柚、生猪、营销、电子、机械、数控等8类培训实训基地;今年二月还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以市农民学院为前端,乡(镇)分院为终端的市乡IP网络视频教学系统。二是强化了学院师资队伍。市财政采取给编制给经费不定人的办法,由农民学院自主面向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聘用兼职教师,重点招录市场营销、家具、服装、电子、数控、模具、机电等专业大学生,充实师资队伍。现在已建立260多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并预录了15名大学毕业生。三是强化了学院培训工种建设。重点建设好29个培训工种:如以市场营销、服装、电子、电工、模具、数控等20个职业技能培训工种,甜柚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等9个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种。根据实际需要,还将适时增设其他培训工种。
四、推行五项政策。凡是16周岁到45周岁的市内农民,都可以报名参加农民学院举办的为期15天到25天的短期培训,同时享受五项优惠政策,也就是“三免”、“一补”、“一上门”。“三免”:一是免除了学员学费、教材费、实习费、住宿费等费用;二是免费为培训合格学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三是免费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一补”:是指学员在院部集中培训时,由市财政补贴基本生活费;“一上门”:
是指为方便学员就近培训,凡一个培训工种达到了2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学院实行送教上门,派教师到学员所在地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组织到院部进行技能培训。
五、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签订二个合同、建好三项台账、实现四个对接”的“234”工作机制。
签订二个合同。即:农民学院与本地工业园区企业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本地工业园区和用人单位与培训学员签订用工合同。
建好三项台账。即:一是建立培训对象台账。由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市教育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分别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后生、企业员工进行登记,建立台账。二是建立工业园区和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工业园区企业建立起劳动用工和管理需求台账,并及时跟市农民学院沟通。同时,市农民学院和就业局在“南康市农民知识化网站”等相应的网络平台上定期发布用工需求信息。三是建立培训机构管理台账。由市农民学院、教育局、就业局牵头,对全市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实现四个对接机制。即:一是劳动用工对接机制。通过台账建设,实现培训对象与用工企业的有效对接。二是定向培训对接机制。根据我市十大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对培训对象进行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并做好培训后的就业对接。三是资金、资源、政策整合的对接机制。通过兴办农民学院,整合我市培训资金、资源、政策,防止资金分流、资源分散和政策分立,杜绝小而散、小而低的重复建设,形成规模效应、示范效应,聚集效应。四是培训绩效评估对接机制。对各部门、各培训机构的培训绩效进行定期评估与考核,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揭牌成立
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揭牌成立
——全省第一家校地共建、跨地市合作共建
6月22日,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在枣庄职业学院揭牌成立。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杨同毅、枣庄市委副书记梁宪廷、枣庄市政府副市长张鲁军、枣庄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杰、枣庄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牛佳棠,山东省农广校校长孙文军、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调研员王正和、枣庄市委副秘书长赵士亮、枣庄市农业局局长王志翔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张杰致辞,王志翔介绍了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筹建情况;王志翔、王洪龄、李中华分别代表枣庄市农业局、枣庄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签订了《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合作办学协议》;李中华、孙文军、张鲁军分别讲话;王登启、杨同毅、梁宪廷共同为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揭牌。
王志翔介绍,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是全省第一家校地共建、跨地市合作共建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学院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由枣庄市农业局和枣庄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联合成立,实行市场化运作。学院集教学、培训、培养、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将在我市逐步形成以农业部门牵头,以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补充,以农业 园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为基地的培育体系。
李中华表示,成立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对接、三产融合、四化同步等系列化手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及提高相结合,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将与合作伙伴亲密合作,并肩前行,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组织建设、教育模式开发、高素质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和产业形成等方面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孙文军表示,枣庄市农业局、枣庄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联合成立“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与探索。要强化协同配合,推进农业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多方协作。要大胆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逐步完善培育政策体系,着力破除束缚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活力,努力提高培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张鲁军指出,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要以服务农民职业发展为办学方向,着力从调查摸底、完善模式、优化机制等方面入手,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秉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坚持教学实践面向农村一线,面向农业科技创新,又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着眼于促进农村贫困户的培训增收,重点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市场需求的办学导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按照市场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授课内容,做到培训工作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构建合力办学的发展模式,发挥好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的带动示范作用,采取订单培养、基地共建等方式,在人员培训、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有效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发展。
揭牌仪式后,参会领导参观了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枣庄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现场;李中华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学员及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上了题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富美枣庄》的专题讲座。
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枣庄职业学院、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农业局、市水利和渔业局、市林业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市气象局等部门负责人;各区(市)农业局、经管局、农广校,枣庄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滕州果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部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代表;枣庄职业学院农学系全体师生;市农业局机关及市农经办、市农广校、市三农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其他局属单位班子成员。
枣庄市农业局 2016年6月23日
第三篇: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章程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章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活动范围及内容、形式„„„„„„„„„„„„„2
第三章社员„„„„„„„„„„„„„„„„„„„„„2
第四章职能机构„„„„„„„„„„„„„„„„„„„2
第五章主要负责人职责„„„„„„„„„„„„„„„„2
第六章会议职能„„„„„„„„„„„„„„„„„„„3
第七章中心的职能„„„„„„„„„„„„„„„„„„4
第八章各负责人的产生、罢免和退社程序„„„„„„„„5
第九章本社团经费与使用规则„„„„„„„„„„„„„6
第十章章程的修订程序„„„„„„„„„„„„„„„„6
第十一章附则„„„„„„„„„„„„„„„„„„„„„6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本社团名称: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简称农民之子社团。英文名为:Peasants’Children Society。
第二条社团性质及宗旨:社团是一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学术性、实践性、公益性的学生社团,“深入农村、关注农业、关心农民”为我社宗旨理念,“用知识充实自己,用行动回报家乡”为我社思想理念,“不怕苦,不怕累,永不言弃”为我社团行动指南,塑造自我,影响他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条社团接受求是学院团总支的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 活动范围及内容、形式
第四条社团为社员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三农学术研究搭建平台。活动主要定位如下:针对农村社会热点组织可行性项目,指导和组织社员开展社会调查,为社团研究工作提供资料,同时可以满足各社会单位了解农村实际和开展理论分析等实际材料的需求。
1. 组织社员进行社会调查,为贫困农村地区,出谋划策,并努力在农村群众和相应政府单位间起桥梁作用。
2. 不定时地组织社员开展各种农村社会实践、便民服务活动。特别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开展延续性强、效果较好的“三下乡”活动和“春晖行动”。
3. 在校内外、农村地区大力宣传国家对“三农”的政策,以多种方式为载体宣传卫生、法律、科技、教育等广泛知识。
4. 组织社员参观访问较突出的农村和相关企业,通过考察,了解分析问题,为其他农村的发展提出见解。
5. 组织各种交流会,加强与全国各地相关学生社团的交流和学习、为性质相似的社团搭建“三下乡”活动和“春晖行动”平台。
6. 抓住农村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会,调动社员积极投身于“三农”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提高社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活跃社团的研究工作。
第五条活动范围:活动主要在贵州师范大学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
第三章 社员
第六条凡对“三农”有兴趣、有热情、愿意为我社付出及符合贵州师范大学正式在校注册并愿意遵守社团章程的中国籍学生均可申请成为我社团社员。
第七条: 社员享有下列权利:
1. 享有参加本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2. 对本社团享有各种监督权和提议权;
3. 积极组织并参与社团的各项活动;
4. 使用社团相关资料;
5. 获得正当方式的奖励;
6.选举和被选举权——参与社长、理事长、副社长、纪检组长、理事的选举。
第八条: 社员履行下列义务:
1. 执行本社团决议及各项事务;
2. 维护并提升本社团形象;
3. 积极参加和支持本社团的各项事业和活动;
4. 热爱社团,团结尊重社团成员,遵守社团规章制度。
第九条社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社团可取消其社员资格:
1.严重违反社团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2.严重损害社团声誉;
3.严重损害社团利益;
4.理事会认为可取消社员资格的其他行为,凡被取消社员资格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社团。
第四章职能机构
第十条本社团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社员代表大会。
第十一条全体社员代表大会之职责:
1. 审议与修订社团章程;
2. 推举和罢免核心成员;
3. 审议并通过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 决定本社团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全体社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社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第五章主要负责人职责
第十三条社团主要负责人职责
一、社长之职责
1. 全面负责社团工作,主持社团主席团工作;
2.兼任社团主席团主席、全体社员代表大会主席,并主持召开主席团会议;
3. 及时向社团指导老师汇报工作情况,经常同社团联合会保持联系,自觉接受院团总
支的领导;
4. 代表社团与外界进行交流研讨;
5. 社长负责检查社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落实情况,并接受大会的监督;
6. 指导、监督社团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7.负责学年初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学年末工作的总结表彰;
8.审查与签署社团向上级报送的相关文件、对内印发的文件和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
9. 把握、规划社团发展方向。
二、理事长之职责
1. 协助社长,主持理事会日常工作;
2.全面负责社团思想政治与团结稳定工作;
3. 负责对各职能部门的监察与监督工作;
4.负责社团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
5.负责社员学习及生活方面的人文关怀工作。
三、副社长之职责
1. 副社长按照各自分工或者受社长的委托协助社长做好工作,完成社长交办的各项任务,并可以代表社团进行对外活动;
2. 主持社团日常工作,执行社团各项决策决议;
3. 负责社团对外事务工作;
4. 社长离社工作期间,由被指定副社长主持社团工作;
5.定期召开所辖中心及部门会议,指导所辖中心及部门的工作,协调各中心及部门间的工作;
6. 及时了解社团的最新发展动态,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安排活动。
四、纪检组长之职责
1.协助社长、理事长,主持社团人事全面工作;
2. 兼任社团纪律检查委员,负责社团纪律检查工作;
3.负责社团编外人员的组织、联络、交流与管理工作。
五、各中心主任之职责
1. 协助本中心相关分管负责人工作,主持本部门的日常工作;
2. 坚决执行社团各项决策决议;
3.认真履行社团主席团成员交办的其它各项任务;
4.认真传达和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三农”政策和学院社团联合会、社团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计划,负责本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5.在社团主体指导下,研究本中心工作的重大事项。
第六章会议职能
第十四条: 主席团会
主席团会是社团主席团成员联席讨论和研究社团重大改革和发展方向;研究和制定社团对外工作方针、政策;讨论和协商主席团成员分工调配及社团规划编制等事项。会议由社长主持,不定期召开。
第十五条: 社长办公会
1、社长办公会是社团主席团成员(理事长除外)针对性处理社团日常事务而召集社团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协商的小型会议,是社团常务会的办公机构。
2、社长办公会的职能:主要是处理社团日常重大事务;起草和制定社团执行机构的管
理办法;负责社团发展和改革意见的提出;负责社团干部的分工和调配及社团职能部门的规划编制问题;研究和制定社团内部方针、政策。
3、社长办公会会议由社长或社长委托人(主席团成员)主持,不定期召开。
第十六条理事长办公会
1.理事办公会是社团理事长、纪检组长处理理事会日常事务而召集社团相关理事及人员讨论和协商的小型会议,是社团理事会的日常办公机构。
2.理事办公会的职能:主要是处理评优、考核考察、奖罚工作;起草和制定社团监督机制的相关办法;负责对社团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做出建议补充;研究和制定社团思想宣传方案、培训计划、奖励机制、社团文化传承等工作。
3、理事办公会会议由理事长或纪检组长主持,不定期召开。
第十七条: 理事会
1. 理事会通常由社长、理事长、副社长、纪检组长、常任理事、理事组成,人数为单数(控制在47以内)。
2. 理事会是社团的主要决策机构,对常务会的决策有否定权。
3. 理事会的职能:负责制定社团的规章制度;对章程的修改提出草案交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听取与审查社团部级以上干部月度工作报告;保证社团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保证社团的稳定发展。
4. 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主持,每月召开一次,时间定于每月第二个周末,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并宣布下一步工作计划。
5. 若社团对外行政公开或接受检验时可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参加人员除所有理事与邀请人员外还有干事、会员代表,一般换届选举时机才召开。
第十八条理事会扩大会议
1.理事会扩大会议,通常由社长、理事长、常务副社长、副社长、纪检组长、各中心主任、部分副主任、各部部长、部分副部长组成。
2.理事会扩大会议的职能: 传达社团精神、方针、政策;处理社团日常事务;下达社团各项工作任务;针对突发问题做出临时性但具有效果的决策,是社团的决策机构、办公机构。
第十九条顾问团
顾问团成员采取社长及理事会推举,顾问团成员确定的原则聘任校内外人员组成。顾问团成员利用其丰富的社团工作经验,主要职责是对本社团的工作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拓展本社团和其他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以及监督社团所有工作及责任人。
第二十条本社团设如下六个中心:办公中心、外联中心、宣传中心、组织中心、实践中心和文体中心。
第七章中心的职能
第二十一条本社团各个中心的职能:
1.办公中心:主要是综合处理社团各活动及主要会议登记受理事项,转发(发放或传阅)社团各类文件,组织社团各类会议并做好会议会场、通知、考勤、记录及办公室管理等工作。中心下设策划部、秘书部与财务部。策划部主要负责社团大型活动策划,社团活动内部审批与协调社团联合会办公室等工作;秘书部主要是起草社团文件、社团QQ群和邮箱日常管理、社团档案资料管理、活动及工作总结审查存档等工作;财务部主要负责社团活动财务预算审批,社团财务报表制作、上报和公布,社团资产的管理及物资采购,管理日常活动经费及监督经费的使用工作。
2.外联中心:主要负责社团对外发展公共关系进行公关,社团内外信息收集及与外界
信息交流,社团网站建设、拉取社团各类活动的赞助等工作。中心下设公关部和信息部。公关部负责寻求政府、学校部门、商家等外界团体的支持、赞助与合作,与兄弟社团及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邀请校内外“三农”问题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围绕社团发展做讲座;信息部负责社团网站建设和管理,社团与其它优秀社团的发展模式及相关的重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收集三农及各种相关法令、政策的变动信息,每月至少一次向主席团成员作通报等工作。
3.宣传中心:负责社团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社团精品活动(如春晖行动)推广,社团各项活动与工作的宣传,社团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心下设春晖部、宣传部和新闻部。春晖部负责相关与春晖行动部门的联络,定期关注春晖行动信息及动态,“寒暑假农民之子社团春晖返乡小组计划”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筹备与管理,“春晖使者”的招募、培训、与管理等工作;宣传部负责社团通知、公示、活动海报、传单、写真、喷绘、横幅等设计制作与张贴发放工作;新闻部负责社团各项活动(包括负责人代表社团外出活动)与工作的跟踪摄影、采访与记录,撰写活动新闻稿,并经主席团成员审批后方能发布给媒体,校内外各新闻媒体的联络,社团月度刊物的编辑等工作。
4.实践中心:主要负责社团常规活动以及服务业务的组织开展工作。中心下设调研部、支教部和志愿者服务部。调研部负责社团实践基地建设和维护,社团内部与其他课题立项调查研究,社团与其他各组织合作开展各项社会调查研究,社团进行理论学习和社会调研培训工作;支教部负责社团支教基地的支教活动组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等工作;志愿者服务部负责社团实践基地的管理和维护、支农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社团与相关志愿者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等工作。
5.组织中心:主要负责社团纪律检查、社团考核评优、社团人力资源保障以及社团大型活动的现场布置与秩序维护等工作。中心下设纪检考核部和人力资源部。纪检部负责社团各项规章制度与决策决议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及干部的工作情况以及不断督促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社员行为规范,社团大型活动的考勤等工作;社团人事考察考核(提干)、社团人事奖惩评优、社团人事任免与调动等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社团人事培训,社团人文关怀,收集社团内外由各方面能力及特长人才的相关信息,社员发展与调配、职位分析与评估、个人能力分析、培训培养、社员关系和社员激励等工作。
6.文体中心:主要负责社团以篮球友谊赛等多种文体方式对外进行交流,社团浓重集会、接受各级领导检阅、宣传“三农”政策方针等而举办的文艺演出等工作。文体中心下设文艺部和体育部。文艺部负责社团节目的编排与彩排,收集节目信息与网络文艺人才,社团各项文艺演出活动的主持与组织工作;体育部负责社团篮球队、足球队等的组织与管理,各项与体育运动有关赛事、交流活动的组织等工作。
第八章各负责人的产生、罢免和退社程序
第二十二条 产生
1.社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各位社员自我提名成为候选人,并进行候选人演说,理事会投票表决(若竞选人超过10人,则进行两轮投票,确定最终候选人为3-4人)。
2.理事长、副社长、纪检组长的选举程序与社长类似,但最终候选人的名额都为2-3人,各选出1名。
3.理事、各中心主任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经社长审核同意后即可上任。若社长有异议,则需进行二次选举;若结果相同,社长无权进行第二次否定。
4.各中心副主任、部长由常务会选举产生,经社长审核同意后即可上任。
第二十三条 罢免
1.正副社长罢免须至少15名社员提交意见至社长,社长召开全体社员大会,最后全体社员表决。
2.理事长、常务助理罢免须至少1/3理事会成员提交意见至社长,社长召开全体社员大会,最后全体社员表决。
3.各中心负责人罢免需各中心成员(至少5名)提交意见至社长,经社长审核后,征求理事会的意见或建议后,不需表决,做最后决定。
第二十四条 退会
1.理事会成员退社需提交退会申请,经多数理事会成员同意后可退社,若不同意,则不能退社,申请者不能存有异议。
2.普通社员退社须向理事会成员(一人即可)口头或书面申请,由接受申请者婉留,无效后,填写退社档案,则可退出。
3. 社长、理事长、副社长、纪检组长在任职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出退社申请。若提出,经劝阻无效后,则履行罢免程序,并强制性对外公布,不做辞职处理。
第九章本社团经费与使用规则
第二十五条本社团经费来源主要是社员会费及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和学校的支助和赞助商的赞助。
第二十六条本社团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活动,任何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社团的财产,亦不得在社团成员中分配。
第二十七条本社团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规则,并配备财会能力强的人员。
第十章章程的修订程序
第二十八条本社团章程之修订,须经三分之二理事会成员表决通过后,提交社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二十九条本社团修订之章程,须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七章 终止程序
第三十条本社团由于未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其它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会议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一条本社团终止动议,须经社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既为终止。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之解释权属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
2010年10月
(修订)
第四篇: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规章制度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规章制度
社团要顺利搞好自身的建设,其成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程序努力。为了使社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更高的效率运行,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本社团章程做出补充,与其相辅相成。社团规章制度包括《社团骨干任免制度》、《社团会议制度》、《社团档案管理制度》、《干部干事奖惩制度》、《社团工作程序和原则》等五项。以上制度由全体理事会成员起草拟订并审议通过,自通过即日起实施。
社团骨干任免制度
一、社团规划编制
(一)编制
1、社团人员编制:社员、干事、理事
2、理事会职务编制:理事、常任理事(顾问团成员)
3、社团干部编制:社长、副社长(理事长)、主任、副主任、部长、副部长、组长(队长)、副组长(副队长)
(二)编制职位
社团编制职位设置社长、社团主席团主席(社长兼)、理事会主席(社长、理事长兼)、理事长、常务副社长、副社长、常务助理、纪律检查委员会(纪检组长兼)、主任、副主任、部长、副部长、组(队)长、副组(队)长等。
(三)编制定员 主席团(5人)、常任理事(5-10人)、理事(41-47人)、主任(6人)、副主任(12-18人)、部长(15人)、副部长(30-35人)、干事(不定)。
二、人员聘任
社团干部均采取公开招聘、竞选答辩的方式选拔,择优录用。
招聘范围:贵州师范大学全体学生
招聘程序:
理事:个人报名→提交计划→竞选演讲→具体考察,择优录用
副部及干事:个人报名→提交计划→面试→具体考察,择优录用
三、人员离任
若因工作不利、重大失误、受到处分、学习成绩及各项能力指标未达到社团干部标准的干部,由常务会提出意见,理事会讨论通过,办公室备案批准解职。
因特殊原因不能保证社团工作的干部,须提前两星期向理事会提出书面申请,待理事会批准后方可离任。
社团干部、干事经中期考核,综合素质达不到社团要求者。由其所在部门报理事会考察批准解职。
四、监督考核
社团干部、干事一经聘任,应在社团工作中自觉接受组织的领导与指导,服从社团理事会的安排。
社团干部、干事一经聘任,必须严格遵守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各司其职,克尽职守。
社团干部、干事一经聘任,其工作接受理事会监督,每学期进行综合评定、考核。
社团人员受聘、离任的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五、换届时机
本社团原则定于每年五月中旬进行理事会换届。五月份第一周内,社团所有社员均有资格向理事会提交报名表及工作计划、思路,具体工作由理事会委托办公室负责。
五月底,在会员代表大会上社团进行换届选举。理事会根据投票情况及候选人提交工作计划、思路选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新理事上任后立即开展工作。社团会议制度
为加强社团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以下会议制度。
一、社团的各项会议及其相应的职能、时间、与会人员如下:
(一)主席团会 主席团会是社团主席团成员联席讨论和研究社团重大改革和发展方向;研究和制定社团对外工作方针、政策;讨论和协商主席团成员分工调配及社团规划编制等事项。会议由社长主持,不定期召开。
(二)社长办公会
社长办公会是社团主席团成员(理事长除外)针对性处理社团日常事务而召集社团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协商的小型会议。
社长办公会的职能:主要是处理社团日常事务;起草和制定社团执行机构的管理办法;负责社团发展和改革意见的提出;负责社团干部的分工和调配及社团部门规划编制问题;研究和制定社团内部方针、政策。
社长办公会会议由社长或社长委托人(主席团成员,理事长除外)主持,不定期召开。
(二)理事办公会
1.理事办公会是社团理事长、纪检组长处理理事会日常事务而召集社团相关理事及人员讨论和协商的小型会议,是社团理事会的日常办公机构。
2.理事办公会的职能:主要是处理评优、考核考察、奖罚工作;起草和制定社团监督机制的相关办法;负责对社团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做出建议补充;研究和制定社团思想宣传方案、培训计划、奖励机制、社团文化传承等工作。
理事办公会会议由理事长或常务助理主持,不定期召开。
(三)理事会
1. 理事会通常由社长、理事长、副社长、纪检组长、常任理事、理事组成,人数为单数(控制在47以内)。
2. 理事会是社团的主要决策机构,对主席团的决策有否定权。
3. 理事会的职能:负责制定社团的规章制度;对章程的修改提出草案交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听取与审查社团部级以上干部月度工作报告;保证社团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保证社团的稳定发展。
4. 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主持,每学期至少3次,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并宣布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理事会扩大会议
1. 理事会扩大会议的职能: 传达社团精神、方针、政策;处理社团日常事务;下达社团各项工作任务;针对突发问题做出临时性但具有效果的决策,是社团的临时决策机构。
2. 若社团对外行政公开或接受检验时可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参加人员除所有理事与邀请人员外还有干事、会员代表,一般换届选举时机才召开。
(五)社员代表大会
社员代表大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社团社长或理事长召集主持,主要内容是对上学期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发奖工作,并由社长宣布下一步工作计划。参加人员为:所有理事成员、副部、组长(队长)干事代表、社员代表及社团联合会代表。
(六)临时会议
社团指导老师会议:社团干部向指导老师汇报社团工作,指导老师对社团工作进行指导,达到双方了解、加强交流的目的;
社联社团干部见面会:加强双方干部交流,深入了解双方工作关系及工作原则程序,达到规范己方工作原则程序,提高己方工作效率和模式,为社联社团走正规化、精品化、有序化道路而共同努力;
兄弟社团交流会:拓宽社团对外交流与合作关系,达到双方协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友好互助型兄弟社团;
社团民主生活会:加强内部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深化社团民主建设。社团组织的其它会议。
(七)社团各部工作例会
社团各中心例会至少每月一次。具体时间由中心负责人负责掌握。会议主要由各中心主任传达社团各项决策决议,处理中心内部日常事务。参加人员包括该中心的干部及干事。会议由中心主任召开并主持。
二、会议记录制度:
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主席团会及社团组织的其它会议由办公室对每次会议做严格细致的考勤并记入档案。各中心及部门组织的各项会议由各中心及部门自己负责记录,由组织中心定期检查,会议结束后及时上交办公室备案。
三、会议考勤制度:
社团工作人员每学期应出席的会议,无故缺席不得超过三次,请假不得连续超过三次,请假总次数不得超过五次。(无故缺席是指事先不请假者,或虽事先请假,但在会议结束三天之内没向负责人销假和补记会议内容者;请假是指事先向负责人请假并在会议结束二天之内补记会议内容而不影响工作者。)
四、会议制度的日常监督工作由组织部负责。档案制度
文字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团的文字管理工作,作到书面材料全面、系统地反映社团工作,制定以下制度:
1.社团一切需印发的书面材料必须经过主席团审批,作严格数目记录后方可发放。
2.各职能中心及部门的内部材料可由该中心及部门人员自行处理、存档。3.凡需印发或转发社团内部的材料应首先由各有关中心及部门设计起草,交分管主席团成员审批后办理,并由社长签发,由办公室负责存档。4.凡需转发(送)或印发(送、)社团以外的材料,应首先由有关中心及部门设计起草,社长审阅修改,最后经主席团会终审签字后方可办理。若有特殊情况需急速贴出,可经宣传中心人员审查后受理书写,但事后必须经过社长审查方可存入档案。
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使社团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社团工作的整体性、连续性,特制定本制度。
1.档案管理的内容:各种具有保留和实用价值的材料,包括会议记录、人事材料、外来函件、海报底稿、各种出版物原稿及印成品、财务本、照片、各部活动、奖惩情况等内容。
2.档案收集在日常工作中,办公室应联系其它各中心及部门,把档案收集工作做好。各中心及部门应自觉将需要存档的材料交到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审查核实后及时存档。
3.档案管理:办公室在负责日常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档案的真实性,存档的材料要按时整理,定期审查,保证档案不缺、不损、不乱。4.档案利用:社团所有工作人员都有权从档案中获得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各种信息。但利用档案必须经过办公室负责人统一后才能调用,同时做一定的记录并能够及时收回。
5.档案的交接:社团换届后,在办公室统一协调下,办公室负责人应向下一负责人说明档案的详细结构和内容,切实保证其连续性。
总结评定制度
为了更有效的推动社团的工作,同时也为了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更加顺利开展,各部应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评定。
1.具有连续性性的工作必须每月作一次总结,间期性的工作及时总结。2.总结内容形成并及时交办公室存档。3.总结内容的真实性由办公室负责监督。4.学期末,理事会会议根据各中心及部门工作总结对各中心及部门工作作出评定,并以此作为干部、干事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
干部、干事奖惩制度
为了调动社团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为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工作责任心,增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制定本制度。
1.理事会需根据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表现以及各部日常记录。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每学期评定一定量的优秀干部、干事并加以奖励。奖励方式:受奖励成员名单在社团网站公布等灵活方式。
2.对工作极不负责或犯有严重错误的工作人员随时给予必要的内部批评、警告,直至理事会通报并执行解职。
3.对于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和会议社团干部必须做到:无故缺席不得三次,请假不得超过五次。对违反者免去其在社团中担任的职务,直至开除社团。
4.社团干部、干事要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及无法完成正常工作者,应自动辞去其在社团担任的职务。社团工作程序和原则
一、社团办公室工作程序流程为:
值班时间→事项受理→初步办理→上报主席团成员→上会讨论→下达办理→反馈与汇报→备案存档 1.值班时间:各职能部门或个人在办公室值班时间内向值班人员登记各项须办理事项。
2.事项受理:办公室值班人员根据前来登记的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受理),没有达到相关收文受理条件的要做到一次性告知。
3.初步办理:办公室值班人员受理事项后,应提出初步的办理意见,在职责范围内能办理的应立即办理,如领取相关表格等。4.上报主席团成员:受理事项在办公室值班人员职责范围内不能办理的应立即上报相应的分管主席团成员办理,主席团成员应立即指定相关部门或个人着手办理。
5.上会讨论:针对报送主席团成员的受理事项,不能直接办理的,应立即召开相关办公会进行研究和商讨,职权范围内能办里的应立即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办理,办结的事项定期在常务会上通报。职权范围内不能办里的,办公会应提出初步办理意见或方案报常务委员会商讨定案,事项重大的须报送理事会表决通过。
6.下达办理:各职能部门或个人接到以办公室名义传达的主席团成员、办公会及常务会的办理意见后应立即着手办理。
7.反馈与汇报:对须反馈办结情况的受理事项,办公室应立即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对办结的受理事项,相关承办职能部门或个人应整理汇总在理事会上进行汇报。
8.备案存档:受理事项办结后,应立即将相关资料整理交办公室备存档案。
二、社团文件分签程序流程为:
行文→内部审核→分管主席团成员审批→社长签发→办理 1.行文:各职能部门或个人将需办理的事项形成书面文字,如工作方案、申请等。2.内部审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必须严格把关往上报送的文件,要求文件标题明确、主题立意简洁、文本条理清晰,避免错字别字,有相应的称谓、落款等。3.分管主席团成员审批:对报送文件进行审阅修改,并签字核稿。4.社长签发:核稿后,社长签字进行最后审定。
5.办理:社长签字后,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遵照办理或办公室发文。
三、社团活动工作程序流程为:
活动构思→口头汇报→书写计划→具体实施→活动总结
1.活动构思:全盘考虑活动的目的、面向的对象、采取的宣传以及具体步骤等诸多方面因素,在考虑解决财务的前提下充分估计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相应策略。
2.口头汇报:一旦构思成功,向相关分管主席团成员作口头汇报,得到允许后开始着手制定计划,组织活动,并及时向社长和常务会汇报。
3.书写计划:填写活动登记表,包括集体内容,活动形式,经济预算,解决困难措施,需要的帮助等内容,经分管主席团成员审查,由社长签字后,于正式活动一周前上交办公室。
4.具体实施:经办公室协调落实后,开始具体实施。在具体实施中,注意前期宣传,发动社员,依靠社员,共同努力,搞好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的缺点,总结经验。
5.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填写活动报表,及时就其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做出理性及感性的总结,为后任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与活动结束一周内由主管负责人整理完备后交办公室备案。
四、主要职能机构
主席团会是社团的临时决策机构,是社团的主要办公机构。各位主席团成员应在社长的带领下切实服务好社员,努力推进社团的发展。
理事会是社团的主要决策机构,鉴于理事会的重要性,特此强调。理事会的成员必须德才兼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为社员着想,为社团的发展建言献策。
社长应有全局观念,胸襟开阔、目光远大,把握社团的发展大局和方向。
理事长应着重做好会员的思想工作,传达好社团精神,使社团成员有归属感,副社长、纪检组长做好各项工作。当社长因特殊原因不能负责社团工作时,能及时代替社长安排各项工作。
常任理事应当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社团工作经验,为社团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新一届理事会展开工作、继承社团的精神和传统,做出重大决策。
社长和常任理事团在平票时具有一票决定全。五.原则
1.社团各项工作应围绕社团发展及社员展开,以服务社团社员为出发点,落脚点。
2.社团干部分工明确,坚决杜绝官僚作风,所有社员地位平等。
3.社团应组织有力,切实服务好社员。及时收集和处理对社团发展有利的事务。
4.社团各项活动应尽力节约开支,为社团的发展着想,积累资产。
5.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灵活掌握,以其为本,又不受其不羁缚〈注:非不遵守,可灵活掌握方式。如小规模非正式会议可在QQ群上召开〉。
6.社团的规章制度应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进,但其修改应遵照章程。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农民之子社团
二OO九年十月九日(修订)
第五篇:农民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1前 言: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篇很大很难做的文章。必须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减收。农业收入受“两头”影响,一头是农民本身;另一头是农产品市场。农业减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现阶段城镇中,住宅、通讯、汽车、旅游和子女教育等新兴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很快,而食品尤其是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二是就业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增收而努力,才能为农村小康打下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稳定,才能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时,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也是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另外,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分析其制约因素,主要有:
2.1体制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体制:
2.1.1县乡管理体制。现在乡的体制是人民公社的一种变体,再加上县以上又强化了地市,结果县这一级的功能很难发挥。县一级政府独立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县乡的经济就无法活跃,财政困难成了增加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的根源。
2.1.2宏观管理体制。现在对农民、农村的宏观管理体制还在相当程度上带着计划经济甚至自然经济的痕迹。无论是县乡管理体制还是基本经营制度的问题,其根源都出在宏观体制和政策上。(1)是宏观政策。如果只实行以积极财政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而不实行通过体制改革来创造内需的政策,那就必须要增加税收,增加企业和县乡的负担。(2)是城 1
乡分离的体制和政策。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一个原因是,这几年靠财政花钱连续给城镇居民涨工资。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和东部城市差不多,因为也是靠财政支持。而没有财政支撑的中西部的农民收入就和东部相差甚远了。
2.1.3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改革初期形成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现在的新形势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很多地方的农民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统一经营还局限于狭窄的社区范围,服务功能单一,且不能跟农民平等、互利地打交道,而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两者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行政性关系,这就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育和农民增收。
2.2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
近几年来,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人们对粮食的直接消费需求减少。第二,城乡居民对动物类食品消费需求明显增加。第三,对营养类和方便类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这种消费结构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相对滞后。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种植业比重仍明显偏高,种植业中又以粮、棉、油占主导地位。在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面临明显的需求约束的情况下,盲目增加粮棉油等生产,自然将导致增产不增收。但多年来,中国粮油等农产品的生产在宏观政策诱导下,一味追求产出量的增长,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农民家庭由于市场信息、种植品种和管理技术的制约,种植业结构调整缓慢。一些劣质农产品因无市场需求而实现不了价值,农民收益也因此得不到提高。
2.3依靠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
近年来,农民在农业方面收入的降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农产品价格,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由于受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对农产品相对需求的变化规律影响,即在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却越来越少(即恩格尔定律)的制约,如今,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而且,消费需求约束也已经制约了价格的继续上扬,农产品继续提价的支撑因素变了,提价的空间已经很小。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的农副产品价格并不特别具有竞争优势,受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作为国内市场价格变动的参照物,对其将会起“封顶”作用。因此,继续靠农产品提价。
2.4家庭经营规模在不断缩小,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
现阶段我国农业中滞留的劳动力越来越多,使农业不但不能实现规模经营,而且还使土地经营规模变得愈来愈小。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劳动力平均每年以543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到1999年年底,乡村净增劳动力4887万人,劳动力总数达到46896.5万人。与此相对应,农户家庭拥有的耕地面积却一再减少,由1990年的7.98亩减少到2000年的7.35亩。2000年,平均每户拥有的耕地块数多达5.86块,其中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有4.16块,占总耕地块数的71%。10多年来,在劳动力供给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中劳动用工量不断减少。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家庭调查资料,199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生产亩均用工量为19.84个工日,2000年减少到16.43个工日,1990年~2000年,农户粮食生产实际用工量亩均减少了3.41个标准劳动日。农产品生产实际用
2工量的大量减少与劳动力供给量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未消除,必然要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2.5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乡镇企业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的调整、收缩、改制、淘汰,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乡镇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了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使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明显变弱。对于企业本身,这是好事,但是对于急需谋求就业机会而又素质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意味着离土不离乡挣钱不大容易了,这也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
3、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和战略意义十分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其基本途径主要有:
3.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挖掘农业内部可持续增收的潜力。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和支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通过扶持和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打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降低农民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要做好做好以下四点:
3.1.1做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业现代化首先是指农业产业化,这就要求土地适度集中,使得人才、资金、技术、物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最终实行规模经营,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3.1.2合理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建立基地,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引导农民在结构调整规模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3.1.3在农产品加工上做文章,农产品加工才能增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精心培育和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对农产品采后处理的检验检测工作,使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带标识流通,保证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四是在市场流通上做文章,不管是粗级农产品也好、加工或精深加工农产品也好,最终都要在市场上流通,只有在市场上流通了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进一步优化流通环境,实现农产品市场相互拉动的良性循环。总之,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
3念,敢于打破和清除一切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的羁绊,鼓励和创造更多能促进农业发展的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农业增收的能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努力把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和基地。
3.2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科技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撑力
应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发挥高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3.3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
农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农民素质的竞争。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农业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3.3.1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20多年来,许多资料显示这样一个无法否定的基本事实:广大农民思想的变化较之农村面貌变化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没有农民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也就没有今天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在农村,谁的观念转变比较快,谁的思想适应比较快,谁的胆子比较大,谁就能早富、快富、再富。时代需要造就善于独立思考,接收新事物意识强的新一代农民。政府应该创新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拓宽视野,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发挥所长,艰苦创业,勇闯新路。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3.2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广和运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大推动力。当前,表现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投入偏低、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民数量大但接受程度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虽说需要较长的过程,但是也不能坐等时机。现在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进行解决:
第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第二,改革农业科技体制。第三,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下大力气把农民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第四,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农村扩散,大大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3.3.3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支撑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所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首先要抓好文化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要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优先安排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其次,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培训农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农广校和“农函大”等方式方法,开展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强化农民进行包括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WTO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培训。同时要在农村举办各种各样农民喜闻乐的短训班,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对科技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他们增收的能力。
3.4加强对我国农民收入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财政资金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着总量上明显不足,结构上不合理的特征,严重阻碍了其绩效的发挥。政府应把偏远落后地区的以经营农业为主且面临经营困境的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着重点,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结合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本着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与财政支农运行机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对农民收入的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实现农户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收入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同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促进农村消费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
3.5积极推动以市场化为方向的农村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
3.5.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实行农地规模经营,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
3.5.2打破城乡封锁和地域封锁,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为统一的居民身份证一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为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并赋予农民以真正的、完全的国民待遇。
3.5.3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扩大银行对“三农”服务的范围,通过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根除农村资金市场发育中的制度藩篱,真正解决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约束。
3.5.4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救济与优抚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3.5.5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因素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内生变量,制度因素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增加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应从缓解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入手,以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健全民主、科教文化进步、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殷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农民真正增收,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用市场的手段抓农业,要有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维,要在“农”外作大文章,最终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摆脱贫穷,实现增收。
参考文献
[1]何忠伟.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收入增长.就业转移.城镇化推进[J].管理世界,1999,(9).[3]郭梅军,原梅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4]周叔莲,郭克莎.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5]李连仲.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1-09-20.[6]许连仲.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1,(5).[7]盛来运.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0,[8]郭建军,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特征、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1.[9]付志方.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01
[10]李晓超.农民收入增长为何变慢[J].经济月刊,2000,(4)
[11]牛若峰.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课题组.正视现实,反思差距[J].调研世界,2000,(10)
[13]盛来运.中低收入农户负担依然沉重[J].中国国情国力,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