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5篇)

时间:2019-05-12 19:4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

第一篇: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

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这一要求,YY区紧紧抓住全区特色农业和农村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zz乡、zzz乡150余名农民参加了阳光农业专项技术培训。

当前,正值农闲时节,利用地闲、人不闲的良好时机,聘请市农业专家和市畜牧局有关人员分别到长青乡新阳村及永丰乡永红村,为农民进行玉米种植和食品安全方面专项技术培训。培训中,市农业专家从玉米品种的选择、种子处理、玉米施肥、病虫害防治四方面进行了专项技术培训。专家针对城子河区今年玉米产量情况,总结了玉米种植的经验和教训。市畜牧局有关人员就如何辨别日常接触的食品真伪及特色猪养殖,为农民上了一场生动的现场课。

专家的讲解培训为明年的春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破解了农民在种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第二篇:培育新型农民

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党的十七大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某某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为原则,进一步引导农民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提高素质、走向文明,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

一、以培训为手段,培育技术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致富农民是根本。针对全市农村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无论是搞种植、养殖,还是进城打工,收入都相对较低这一情况,某某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的治本之举,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突出做到了“三抓”:一是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一方面编印各类农业科普资料下发到乡镇村组,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市政府下发了《某某市“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并组建了由市农业局、科协等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50多人组成的现代农民教育宣讲团,下发了现代农民教育宣讲团教育菜单,同时成立了30多

人的科技下乡小分队,把一些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致富提供实用技术、技能服务。针对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家禽、家畜的流行性疾病,市农业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动物防疫法》,同时,以会代训,对乡镇领导、村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农民,尤其是养殖大户做好基础性防疫工作。近年来,某某市每年开设技术讲座30场次,印发科普资料2.4万份,并在电视台开办了《农业科技之窗》栏目,现已播出节目近60期。二是抓职业培训。各乡镇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民学校等阵地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张桥镇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南沙镇利用江苏省科技示范基地、蔬菜大棚基地、养鹿基地进行技术培训。三是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某某市把强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拓展劳务输出的重要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潜力,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确定了15所职技校作为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设置50多个长线和短线专业,如机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劳务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或外出就业的“技术含量”。目前,“订单式”培训已成为某某市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每年培训劳动力都在六千人以上,使某某的“技术蓝领”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争相签约的“抢手货”。

二、以典型为示范,培育经营型农民

“会经营”是指新型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某某市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教育作用、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帮助更多的农民长见识、添本领、忙致富、奔小康。分界镇七贤村优秀农民经纪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曾小明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无偿地将家禽种养殖技术、市场行情和信息需求传给乡邻,较好地带动了群众致富,全村涌现出50多个养鸡专业户。市农业部门及时总结推广曾小明的事迹和经验,并让市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曾小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农户加入到种植大棚蔬菜的行列,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曾小明式”的种养大户。此外,该市还在“公司+农户”上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带动,发挥农村各类协会的纽带作用,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市场,学会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在农民致富教育的实践中,不少乡镇的农民自发成立了养兔、蚕桑、银杏、养羊等专业技术协会,市、乡两级政府支持和引导他们定期开展活动,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不少群众主动接受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技能培训,相互间传授技术、交流信息,探讨市场行情,形成了协会加农户的帮带格局,成了推动农民致富的好形式。元竹镇蒋堡村养兔专业户蒋文清养兔致富后,义务传授养兔技术给周围群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村一下子涌

现出100多户养兔专业户。在此基础上,该村成立了自己的养兔协会,进行养兔专业技术培训,使该村成为养兔专业村。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育文化型农民

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的新形势,某某市通过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使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近年来,市文化部门到基层图书馆业务辅导4000多人次,帮助基层整理图书资料60余万册次,扶持创建万册图书馆11个,送书下乡50000多册,市歌剧团下乡演出近700场,观众110万人次,市影剧公司送电影下乡400余场。“三下乡”活动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哺育了农村文明新风。二是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不少乡镇建起了图书馆、文化活动室,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群众在劳动之余可以到图书馆读书,在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开展文体活动,从而充实、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某某市抓住“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验收的契机,全市已有13个乡镇建成省级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三是努力激活农村文化活动主体。某某市曲霞镇文化站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组建农村文化礼仪服务小分队,成立全市首家农村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建立了某某市首家乡镇电子阅览室,全镇的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新街镇组建文艺演出队,就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编演了快板、小品、说唱等十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

目到各村演出。某某镇党委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搞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不断向农村输送多才多艺的文艺人才,服务农村文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文化熏陶。

四、以精神为引领,培育道德型农民

某某市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农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厚德开泰、奋发图兴”的新时期某某精神,使农民思想品德得到修炼,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一是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十星文明户”是农民自己教育自己的好载体、好形式,市委宣传部把这一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牢牢抓在手中,不断规范评选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并且每年都赋予不同主题。通过评选,教育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二是开展“四进农户”活动。各乡镇根据本镇实际,充分发挥宣讲团、志愿者服务团作用,积极开展文明、科技、文化、文娱进农户活动,狠刹封建迷信歪风,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文明镇、文明村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某某市在沿江“一区六镇”率先建设“文明高地”,把沿江地区建成全市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使其成为对外招商引资的载体,群众投资创业的载体,真正发挥对一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同时,进一步打造黄桥的创建品牌,扩大黄桥创建效应,提高黄桥知名度。针对农村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活动,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文明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弘扬农村文明新风”活动,旨在增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创造整洁优美的农民居住环境,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形象。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危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三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四篇:新型农民培育方案9-1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呼玛县

2017年呼玛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做好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根据黑农函„2017‟5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导向,按照“政府出资、机构出力、农民受益”培育模式,通过精准培训,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探索农民由称谓向职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用好“指挥棒”,强化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增强责任意识,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培育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通过提升培训质量和宣传引导,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立足产业需求。立足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根据农民“口味”,探索“点单式”培训,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培育,让培训“接地气”,取得实效。

突出培育重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对象,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环节,以提高农民经营意识为重点培训内容,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破解我县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培训质量和宣传引导,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探索“点单式”培训,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培育,让培训“接地气”,取得实效。

三、主要目标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农民由生产型向生产型和经营型并重转变,农产品由“种得好”向不但“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转变,打造一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通过认定管理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扶持提高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我县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导力量。

2017年我县计划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3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20人。

四、重点任务

(一)合理确定培育对象

1.选准培育对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以农民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返乡涉农创业者为重点培育对象30人开展轮训,培育对象原则上为初中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60周岁。

2、开展摸底调查。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摸底调研,按照自愿原则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培育对象自主申报,坚决杜绝硬性分配任务。由培育对象登录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www.xiexiebang.com)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进行注册申报,或由县级管理用户登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本级推荐,县级管理用户按照本辖区任务数对申请人基本情况进行在线审核,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统一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申报。

(二)扎实开展培训工作

1、丰富培育内容。按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和实训操作等模块,围绕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结合主导、优势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合作社运作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示范、循环农业等八项重大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等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发展能力培养,突出品牌创建、企业管理、融资担保、互联网+农业及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培养。要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查,了解农民真实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课程,提高教育培养的系统性、科学性,防止“大拔哄”“走过场”。

2、遴选优秀师资。按照统一建设、分级使用的原则,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由个人注册申报或县级管理用户推荐形式,登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申报系统”进行录入,并由管理用户对申请人进行在线审核,统一纳入“培育师资库”管理。原则上选派入库师资开展培训教学工作。各培训机构要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地方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师资库,同时选择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为农民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要建立师资考核管理机制,对入库师资实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师资。

3、精选培育教材。要加强教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综合课程和专题课程教材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一发布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中选用;也可参考农业部科教司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编写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修教材。本地创作编写的农业科技动漫、农业科技挂图、光盘、图解丛书等优秀作品可作为培训辅助教材。优先选用符合我省地方特色、省农委开发编写的实用教材。

4、打造田间学校。推广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确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实训基地,包括:呼玛县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科振农机合作社、成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牧兴养殖合作社、瑞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象山现代农机合作社等培养实训基地,向社会公开。将遴选确定的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纳入系统中的培训单位库和实训基地库统一管理。

(三)探索高效培训模式

1、分层分类培育。分类型、分等级设臵培训模块和培训课程,组建教学班,合理配调师资力量,开展精细化培训,原则上不少于10天,80个学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依托县农业局统一组织实施,开展培训、认定和跟踪扶持。现代青年农场主同一批连续培训3年,其中培育2年,后续跟踪服务1年。

2、创新培育方式。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两条主线,在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内,分阶段组织集中培训、实训学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教学模式,提高培训对象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3、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对接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院校,加强指导服务,鼓励学员走出去,开展跨地区交流合作。2017年将组织30名学员到黑河市开展跨地区,赴农垦农场交流学习,分享工作经验,研究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模式,搭建交流平台。

4、应用信息手段。加快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开展培训时,充分利用农业部科教司开发的“云上智农”app,让农民能够在线学习,享受线上技术指导、产销对接及专家服务。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掌握情况。2017年平台新增“在线评价”功能,新建班级组织参训学员通过“云上智农app”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在线评价。

(四)严格规范认定管理

1、明确认定标准。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以判断学员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创业兴业能力水平为主要内容,进行模块化考核,及时记录已完成课程模块的学习情况。采取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践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专业考核与能力评估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综合课程考核评价。结合学员出勤、遵守纪律、课堂互动、学习任务完成等日常表现,可采取态度调查、命题演讲、即兴评述、问答、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开展。

专题课程考核评价。结合学员出勤、遵守纪律、课堂互动、学习任务完成等日常表现,可采取笔试、问答、课堂讨论、撰写创业计划书、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开展。

专修课程考核评价。结合学员出勤、遵守纪律、课堂互动、学习任务完成等日常表现,可采取笔试、问答、技能操作、撰写实践实训报告、编制产业发展计划、生产经营情况评价等形式开展。

2、出台认定办法。综合运用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生产经营水平考察等多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真实可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试考核认定办法。同时加强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按班次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包括文书文件、培训计划、教材教案、师资信息、学员台帐(信息)、学员满意度测评表、考试考核资料、影像资料及其它需要保存的资料,做到“一班一案”。

3、颁发认定证书。学员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对考核评价合格的学员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记载培训班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学时数、考核评价结果等,作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和衔接职业教育的一个依据。对认定并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和管理,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有效凭证。对于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农科专业毕业,中专学历以上的农民,可不经培训直接进行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4、构建退出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退出机制,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动态管理,对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不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各项管理服务、不按要求参加培训学习等原因的,给予退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收回认定证书处理,不再享受各级待遇。

五、资金使用

(一)补助形式

培训资金由地区农委拨付到培训单位。

(二)补助标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带头人按人均3000元标准进行补助。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按人均2500元标准进行补助。

(三)资金用途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需求调研、工作推进、认定管理、跟踪服务、宣传动员等相关支出,包括差旅费、交通费、印刷费、会议费、证书费等;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信息化培训手段等相关支出,包括师资的劳务费、交通费,购买和印制各类教材费,场租费,学员参训和参观交流的交通费、食宿费,教学耗材费,远程培训、在线培训、移动服务费等。

六、保障措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呼玛县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二是制定专业培训方案。明确每次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由农广校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专业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经农业局批复实施,做到“ 一班一案”。

(二)认真组织实施。由农广校牵头组织,严格按照整体方案、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方案对学员开展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每期培训班要确定一名班主任,建立第一堂课制度、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农业局安排人员到培训班,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和培训检查。

1、室内教学(2017年1月上旬-2017年4月下旬)。聘请有资质的省内知名业内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到我县来授课。计划举办1期集中授课,培训学员80名,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

2、流动课堂(2017年5月上旬-2017年10月上旬)。组织本县能力较强的农技、农机、畜牧、水产养殖技术专家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技能老师,进村入户,送学上门。计划举办流动课堂8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名,另外,有愿意参加学习的农民可以到流动课堂来参与学习。

3、农民田间学校(2017年7月下旬-10月上旬)。组织学员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推广示范基地、象山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科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寒地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等,开展田间教学。聘请本土专家,以自身的种植经验为大家现身说法,实现参与式教学。

4、考察与交流。在集中培训期,根据培训项目需要,安排学员到县内或县外相关单位进行考察。

(二)开展认定管理

按照《农业部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农人发„2015‟3号)要求,积极开展认定工作。

(三)跟踪服务

在培育第三年为培训对象提供一个产业生产周期的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组建跟踪服务专家团队,对学员创业兴业过程中的生产经营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员跟踪服务支持平台,为学员提供远程学习、信息推送、沟通交流等服务。鼓励成立职业农民之家,组织学员开展经验交流、信息分享、技术研讨等活动。建立学员参训后的跟踪服务长效机制,依托农技推广体系等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学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知识更新、指导和服务。

(四)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县政府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细化扶持内容和标准,积极争取组织、人社、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要将现有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创业致富、示范推广项目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争取让新型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

五、进度安排

(一)精心制定方案。(2016年12月10日前)。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呼玛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二是制定专业培训方案。明确每次培训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由农广校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专业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经农业局批复实施,做到“ 一班一案”。

(二)认真组织实施。由农广校牵头组织,严格按照整体方案、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方案对学员开展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每期培训班要确定一名班主任,建立第一堂课制度、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农业局安排人员到培训班,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和培训检查。

1、室内教学。聘请有资质的省内知名业内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到我县来授课。计划举办1期集中授课,培训学员30名,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

2、流动课堂。组织本县能力较强的农技、农机、畜牧、水产养殖技术专家,进村入户,送学上门。拟举办流动课堂3期,愿意参加学习的农民可以到流动课堂来参与学习。

3、农民田间学校。组织学员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推广示范基地、象山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瑞和种植合作社、科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寒地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等,开展田间教学。聘请本土专家,以自身的种植经验为大家现身说法,实现参与式教学。

4、考察与交流。在集中培训期,根据培训项目需要,安排学员到县内或县外相关单位进行考察。

(三)强化档案管理。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文件管理规范,及时搜集完善档案资料,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服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积极为职业农民创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后续跟踪服务。

(四)抓好验收总结。一是开展项目验收。培训机构及时向农业局提出验收申请,农业局会同财政部门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后再验收,直至合格。二是开展工作总结。县农广校在项目实施任务完成后提交项目总结和典型材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工作协调和组织领导,统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计划推进培育进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王力勇任组长,农业、财政、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县农业局负责本地方案制定、人员遴选、项目实施、培训机构确定、组织协调、认定管理、监督检查等。配合省级培训机构做好培育对象选派和实习实训、跟踪服务和认定服务。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和跟踪服务工作。认定机构具体承担发放证书、建档立册、信息库建设等工作。培训对象参与对培训效果评价和政策落实的监督。

(二)强化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支出范围,杜绝给培训对象发放现金补助或实物,不得将资金用于农民职业教育学杂费;项目验收需提交正式的资金使用报告。加强项目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对滞拨滞留、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强化绩效管理。实行项目绩效考核管理,重点考核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工作部署、资金使用、创新探索、信息宣传、材料报送以及基础性工作(对象库、师资库、教材、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情况。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鼓励探索由第三方进行培育效果评价模式。

(四)强化绩效评价。农业局、财政局负责对项目全程监管。以培育对象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对领导重视、工作部署、资金使用、信息化手段应用、典型宣传、材料报送及基础性工作(对象库、师资库、教材、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情况全面推行绩效考核。项目完成后,将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

(五)加大宣传力度。培训机构和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要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要投稿5篇以上报地区农委科教科。积极向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稿和推介,报送培育工作简报、宣传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充分利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破除“小农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破除“小农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新农村的形象,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看农民;生活宽裕与否指的是农民;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文明不文明、农村卫生状况、政治是否民主也取决于农民。可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但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农民中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相当一部分农民尚存在的小农意识的不良影响,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标,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小农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环境下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其中不乏优秀和辉煌的因子,但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一“小农意识”。关于小农意识,在百度搜索中给出这样的答案:“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心理素质上表现为求稳、怕变、盲目和狂热,从而形成很大的保守性,本能的排斥变革,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在价值观念上,自然经济使得人们形成以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义为特点的观念体系;在思维方式上自然经济的规模狭小导致人们的活动范围狭窄和认识水平低下,从而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的经验性、直观性和不系统性。”换句话说,小农意识是小农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家族血缘为本位的环境中形成并内化于小农头脑中的认知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意识等的总和。它的基本特征是封闭保守。小农意识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深厚根基,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居民自发的文化心理。

“小农意识”的表现形式有:

1、封建迷信,思想狭隘。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近些年来,农村搞迷信的花样是五花八门,干什么都要找人看

一看,算一算,盖新房要找人算,红白喜事找人看,特别是近年来家中有考生的家长,都要找人先算算。宿命观念浓厚且普遍存在,一旦命运不济,则崇拜各种神灵,信奉阴曹地府、因果报应。希望通过烧香,向祖先祈祷,获得神灵保佑。遇到灾害、挫折、疾病之时,往往怨天尤人,认为命中注定,缺乏抗争意识,观念保守。

2、宗派亲族,观念保守。在一些乡村,宗族观念浓重,宗族势力膨胀,个人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往往引发宗族冲突乃至流血性械斗。更有甚者,在一些乡镇,还有些村干部选党员的都要以是否是本家人标准,更为突出的是,“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意识仍然浓厚且普遍存在,农民千方百计、不惜任何代价多生超生子女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天下第一难”成为落实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专有名词。

3、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传统农民由于生活在封闭的村落小圈子中,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冲撞与对比,容易产生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三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被农村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农民进取心不强,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听天由命,知足常乐,缺乏向命运挑战的开拓精神。有小农意识的农民,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干活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修谱”,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扩大成果。

4、自由散漫,缺乏“自律”。眼下的农村,不少地方都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村民们仍然信奉“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些甚至连自家的“门前雪”都懒得去扫,对公共事务相当冷漠,公共道德意识相当缺乏。有些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公共场所随意吐痰喧哗,而不顾及他人的存在;不少人将自己的住宅装饰清洁得干干净净,却任其公共场所脏成猪圈而懒得扫上一把。

5、因循守旧,盲目跟风。对许多人来说,凡是不被经验所证明的事情,一般不愿意轻易实践;但同时又对社会风气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往往一哄而起,盲目“随大流”和攀比模仿。许多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而凭“想当然”或模仿他人盲目投资上项目,往往经营亏本。

二、农民“小农意识”浓厚的基本原因

1、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农耕文明是我国传统的文明形式,人多地少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分散经营,过分细碎化,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再加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深蒂固地官文化,最终形成了有着以上诸多特征的小农意识。目前我国的农业相对落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农民仍未完全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农村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小规模生产仍为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简单的生产工具,决定了日积月累的生产经验和熟练的技巧在生产中具有至高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形成了小农重技术而轻科学的、重感性经验而轻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使小农倾向于保守,以传统习俗作为判断事物的价值尺度,反对变革和创新,形成崇古拒新的文化意识。

2、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中山日报》报道所述,在我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普及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在总体上也很低。这种无知正是滋生和传播封建意识、小农意识的土壤。一些农民心理素质较差,感情上比较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一旦失败了,就去找“迷信”,相信命运。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迷信是傻子遇见了骗子的结果”,近年来的一些“迷信”正是利用部分人对科学的无知,对事物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来宣扬和传播其歪理邪说的,再加上,从认识根源来说,识别“迷信”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既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也包括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勇于批判、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这恰恰是广大村民所缺乏的。低下的文化素质,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阻碍人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妨碍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生存发展能力的提高。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一直强调防止“一手软、一手硬”的失误,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由于受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广大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主要体现在对农民教育的松懈和管理的松弛上。在农村,平时既不开会也不组织集体活动,过春节时经常看到的秧歌队、锣鼓队等群众喜 3

闻乐见的活动少了,敲锣打鼓为烈军属贴春联也不见了,下乡电影也不多了,已有的老年活动室也成为打麻将、打扑克的场所。农民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改善。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的今天,农民用于务农的时间少多了,休闲的时间增多了,空虚的精神世界无法得到充实,思想意识自然难有提高。

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疲软。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党一再提倡解放思想,移风易俗,各级基层组织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解放思想的宣传工作方法简单,对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往往是重堵轻疏,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疏导和现身说法。不少地方对解放思想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广泛、持久,对既有的小农意识习以为常,自病不觉,对某些封建迷信活动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破除“小农意识”的对策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需要思想观念的创新。现代观念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单纯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进行观念变革,逐步改造小农意识,牢固树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崭新观念。

1、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知识的提高可以使人们通过多种信息媒体获取无限的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视力所及以外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看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从而促使人们消除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代之以开放进取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科学素养可以使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自身,破除历史遗留的愚昧迷信心理,可以使人们提高改造世界、发展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信心和能力,破除“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依赖顺从的宿命观念。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消除小农意识,消灭愚昧、保守、迷信的关键。

2、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要解决“小农意识”这样的思想问题,富裕是基础。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这样的村各项工作完成得较好,党员、群众民主意识及参政意识较强,群众的整体素质都比较高,修路、办学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大都能及时得到解决。相反,一些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大多数村民都是抱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勇于创业、率先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手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视普及大众文化,使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得以更新转变;使广大农民通过报刊、书籍和各种媒体来了解信息、充实生活,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扶持民营表演艺术团体、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开展日益丰富和活跃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比如说我县的老粮仓镇就建起了我县第一家农家书屋,书屋能及时更新各类农民朋友所需的法律、科普等书籍,借助于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眼下阅读书籍成了农民下田干活之余的重要活动。在农家书屋的影响下,农民学知识、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看书读报的“味”浓了,酗酒闹事的少了。广大农民把农家书屋亲切地称作农民的“精神粮仓”。

4、创新宣传方式是根本。对于农村解放思想的宣传工作,不能只限于开开会,发发文,出一下宣传车,而是要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农民朋友们从下意识中认识到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体系,成为促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载体。如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学理论、学科技”活动等等。让活动着眼于实际效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活泼,操作上更简便,为农民所喜闻乐见。另外,电台、电视台应针对当今农村发展的特点,积极创办一些新的科普专栏、专题,还可以在广播、电视中播出一些有关解放思想、宣传科学、破除“迷信”方面的公益广告,使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深入民心。多宣传一些农民朋友们中的劳动模范、致富能手、道德楷模,让宣传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思想观念是一种隐形的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将会极大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正确有效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解放思想,在生动的发展实践中拓展思路,使广大农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用发展的、合乎时宜的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下载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阳光农业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2013年11月15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农业部部长韩长斌作重要讲话。......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者:郝建海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

    关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

    关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 阅读次数:341作者:施关正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摘要〕 文章阐述了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分析了六盘水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与新型农民培育现状,针对......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03月17日04:59大江网-江西日报 我有话说本报特派记者 邱 玥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已成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新形......

    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总结11

    2015年XX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国家级示范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

    广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以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