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轻院形式政策论文
第一,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农村整治改造、村道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解决资金不足的窘境,许多农村变卖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出现现有文化阵地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新建文化设施投入不一,文化阵地建设难度较大。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好的,这些村镇一般经济基础好,领导较重视,交通方便,乡镇文化员齐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有经费投入,能常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多数农民有一定文化素质,所占比例约为30%左右;二类是一般的,虽然有专职文化员,经费投入较少,文化站没有阵地,活动不经常,只在春节期间才搞一些文化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般,所占比例约为40%;三类是较差的,这些村镇经济基础薄弱,基层领导不重视,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里的文化站名存实亡,没有经费,常年不开展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差,所占比例约为30%,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第三、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1)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年轻者认为看看电影、(2)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所拥有的仅是山歌、看戏、舞龙灯活动等,而这些活动大多与重大农事活动和逢年过节紧密结合在一起。(3)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第四、基层文化队伍匮乏不齐。一些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忽视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乡镇文化干部大多为兼职,有的常年工作不姓文,造成闲时有人问,忙时无人管的局面。由于历史原因,有的乡镇文化站现今还没有专业文化干部,原来有的文化专业人员纷纷跳槽,在职的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薄弱,大多数村级没有文化管理员,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不高,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制约,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第五、“不良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定的市场。一些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农村红白喜事中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严重,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近年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又有所抬头,许多农民认为在茶余饭后打打牌、搓搓麻将、输赢几个小钱消遣时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是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部分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及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限制,农村农民缺乏精神食粮,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加上少数农民缺乏现代文化意识,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宗教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
第六、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不够优化。首先政策不够配套。文化建设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和促进机制。而目前文化建设方面的立法及政策性规定较少,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如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政策等,政府往往对城镇文化建设比农村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其次,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够,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如城镇文化建设氛围浓厚。有的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当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使有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名存实亡。农村文化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无保障。文化站财政拨款仅仅是人头费,乡镇文化站没有相应的购书、订阅报刊、开展活动以及正常业务工作的办公经费,农村文化活动难以展开。有的基层文化俱乐部虽然建设时按照标准筹建,但缺少后续经费投入,运行一时不能正常坚持开放,有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造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要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新举措,是当前推进“三农”工作的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从理论上说,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 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是一个新的政策定位。具体说,农业问题———农业不稳———实质是城乡产业生产方式的差距过大;农民问题———农民太穷———实质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过大;农村问题———农村太落后———实质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过大。实质是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调。解决农业问题,核心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问题,核心是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我镇是农业小镇、财政穷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上上舞厅、看看录像便是文化消费,年长者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干嘛,有那钱还不如多买点吃的。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对于我镇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欠发达小镇来说,统筹城乡发展、理清建设思路,提出对策建议,才能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步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困境分析
(一)农民增收难: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显得更为繁重而紧迫,困此,要认真分析当前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困境,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提高对新农建设的认识,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
政策性增收难。政策增收空间有限,惠农政策效应减弱,去年,扶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实招”最多,如降低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购买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价格增收空间缩小。农业因丰产导致粮价走低,政府不实行支持价格,依靠市场法则自发运行,必然措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调整的阶段,进一步转移的困难较大。其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其技能素质、年龄性别结构、文化层次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要。二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制约部分行业的过热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批企业停建或停产,减少对农民工的劳务需求。
金融扶持难。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资源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不断缩减,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邮政储蓄只吸不贷,农村资金大量“失血”,邮政储蓄资金直接抽离农村。农业保险严重萎缩,保险对农业的补偿几乎丧失。政策性银行职能弱化,农发行已由过去涉足农产品收购、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蜕变为目前单一支持粮棉购销的“收购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悄然退出,四大专业银行撤并了大量的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其用于县以下的贷款总量直线下降,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资产质量低下,以及资产规模不大,难以独自承担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资源缺乏,金融服务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财政统筹难。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曾一段以来,政府在新增财力的使用上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对人力资源弱。从我镇人力资源结构上看,绝对量大,但技术技能型相对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科技支撑力不足。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因农民素质偏低而普遍存在“思想保守不愿用、缺乏知识不会用、怕风险不敢用、缺乏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效益低不想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增效难。
(二)农业增效难: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松散,利益挂钩不紧,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些地方在认识上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
产业链不够长。现代农业的发展,受消费者需求驱动,新科技革命和市场化影响,围绕着农业生产,派生出很多相关联的产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产业不断涌现,农业的产前、产后与产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阶段或环节,在农产品的最终价值中,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越来越低。
品牌不够响。无论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目的都是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民与市场进行交易则要打出品牌,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目前,我镇农产品品牌不够多,不够响。能够走出本镇的¬¬——有生猪、蚕桑、家禽等。传统的多、新特的少;技术上原始的多、创新的少;项目上零星的多、规模的少;观念上保守的多,进取的少,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的持续增收。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主要由县乡政府和农民承担。由于县乡财政支农能力严重虚弱,直接导致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十分薄弱的环节。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农村发展难:
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目前,农民在生产前签订购销合同(订单)的不多,多是先生产农产品,再寻找收购者。销售行为分散,有组织的农民很少。目前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当前关于农民工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摆脱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工进得了城,但留不下来的问题仍很突出。
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村从居住来讲都比较散乱。镇村建设规划,尤其是村庄建设规划明显滞后,这使新农村建设中的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面临成本高昂的问题。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住宅周围乱搭乱建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另外,农民对于集中居住也不能完全接受。受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喜欢单门独院、前庭后作的居住方式,因而,如何协调尊重农民习惯与科学合理规划之间的关系,还需做更细致深入的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其自行选择。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实施社区集中居住,搬迁难度会很大,建良种补贴及农民购买大型农机补贴等。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应,政策性增收的空间越来越有限,逐步向“三农”倾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的过程中,要实现农产品交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避市场风险;在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中,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定性较差等问题,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设成本无法估量。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可以开辟大量新耕地,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实现农村生活社区化,打造承担“工业反哺、城市带动”的平台。村镇规划与建设面临的主要政策约束是土地调整问题。由于实行了最严格的土适当调整政策。在保护和节约用地的前提下,把村镇规划与建设用地调整问题纳入国家、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允许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实现占补平衡。
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等方面。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足;我国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尤其薄弱,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机会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比较差,农民缺乏有效的合作医疗制度,难以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非常突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城乡差别过大,农民普遍缺乏生活安全感;我国的农业资源还比较短缺,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二、对策建议
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依此调整思路,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二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要依靠广大农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三是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发展农村金融、流通、科技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积极吸引非公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四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五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均享受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的差距。这不仅是解决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近期看,农民不至于因病致贫,因上学致贫,能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可以有资金去发展生产,去消费;从长远看,能提高农民的人口素质,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也将能最终解决效率问题,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减少寻租行为和决策的随意性,有利于杜绝行政机关的腐败,提高经济效率。
加快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机制。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和市场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农村社会事业,满足农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建立城市人才对农村的支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公共事业人才培训活动。在以往较长的时间里,由于受财力的限制,政府对农村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主要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办,与城镇差距很大。近年来,这种状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十一五”期间,要将“两免一补”的政策扩大到农村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学生,并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免收杂费。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加快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机制。一是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可以支撑真正意义的新农村;二是要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增收致富问题,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问题。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其根本是要给农民一个平等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要积极扶持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努力使产业发展到哪里,协会就组建到哪里,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五是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继续巩固各级党委政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由于农村各地的发展差距很大,发展因地制宜,扎实稳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府开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三民”活动的要求延伸拓展到村一级。通过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我们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示范引路,
第二篇:形式政策论文
思考题(任选一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意涵? 2.青年学生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要求:
1.不低于2000字
2.要有电子版和相对应的纸质打印稿,3.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各班学习委员汇齐后,发给任课教师批改并保存
4.电子版格式要求附后
5.时间:19周之前
河南工业大学
论文题目:院系班级:姓 名:学 号:辅导老师:完成日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附录2:正文部分
XXXXXX(论文题目)
XXXX(正文引论)
1.XXXXXX(一级标题)1.1 XXXXXX(二级标题)1.1.1 XXXXXX(三级标题)
1.2 XXXXXX 1.2.1 XXXXXX
2.XXXXXX 2.1 XXXXXX 2.1.1 XXXXXX
2.2 XXXXXX 2.2.1 XXXXXX
第三篇:形式政策论文
产业与竞争政策分析论文
摘要:加入WTO以后,我国获得了比较平等的经济贸易待遇,能够在平等的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国竞争,从而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对我国合理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关系提出更高要求。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是一国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其目标一致,但是实施方式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搭配方面,日本取得了较大成功,因而从日本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消长变化入手,探析我国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战略定位和搭配,以期对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日本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内涵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流行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大量使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经济理论界的关注。
关于竞争政策的内涵,国内学术界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争政策指一切有利于竞争的政策,包括反垄断政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策、放松政策、政府削减对企业的补贴、减少不利于外国产品和外国生产者的政策等。而狭义的竞争政策仅指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反垄断政策,它作为对竞争结果的“事后调节”措施,通常以法律形式出现。竞争政策实施的目标是消除或者减少企业的经济垄断行为、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政府的行政性垄断行为。日本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第一阶段:产业政策为主,竞争政策为辅(二战以后至1975年)。二战后,日本实行了“经济的非军事化”、“经济的民主化”和“确立和平的经济”三大政策,其核心是解散作为战争元凶的财阀,从而大大推进了日本经济市场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激活了国内市场的自由竞争。为巩固新的市场结构,防止过去财阀垄断体制的复活,分别于1947年3月31日和4月14日,审议通过了《私的独占禁止及关于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和《独占禁止法》。这标志着日本开始实施比美国反托拉斯法更加严厉的竞争政策。然而,在竞争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与产业政策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显现。因而,随着“经济赶超战略”的出台,竞争政策被放到次于产业政策的地位。
第二阶段: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迅速提升,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遇到了国内外的诸多挑战。
国际上,日本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导致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及日元面临贬值;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挑战。国内,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拥挤、公共基础设施不足、通货膨胀严重、大企业囤积居奇,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独占禁止法》。1975年日本出台了新的《独占禁止法》,增设公平交易委员会。1977年又修改和充实了《独占禁止法》。同时,日本的经济学界也开始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反思,但相对于具有强大惯性的产业政策而言,竞争政策的地位仍然不及产业政策。
第三阶段:强化竞争执法,降低产业政策的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长期偏重产业政策的弊端逐渐显露,而且日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不断给日本施加压力,而且日本向美国做出更有利于开放竞争的正式保证。鉴于国内的困境和国外的压力,日本开始重新定位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经过1997年、1998年和2000年修订反垄断法,日本的竞争政策日趋成熟,整个经济运营机制逐渐从“官主导”变为“民
自律”。我国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搭配
从日本的情况来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但是如何适时而合理的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动态变化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应该以产业政策为主导,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设计竞争政策,还是竞争政策优先,在竞争政策的指导下设计产业政策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应该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搭配。
(1)竞争政策处于核心地位,产业政策从属于竞争政策。
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市场作用的发挥,要依赖于竞争政策,因为没有竞争政策的推行,就不可能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就不可能发挥出来。政府的职能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另一方面是为实现政府的赶超目标。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基础,政府的过多干预会扭曲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损害市场的运行效率,因而在经济政策的推行中,竞争政策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而产业政策则是从属于竞争政策的。
(2)对内强调产业政策,对外强调竞争政策。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取决于其经济实力,而这个经济实力关键在于该国具体的产业结构水平。要在短期内适应和长期内主导地区和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我们必须调整、升级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现阶段,我国各行业都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不加保护的参与国际竞争,必然会遭到国际资本优势力量的毁灭性打击,所以,在国内必须首先强调产业政策。对外,作为WTO的成员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国外及国际组织的竞争体制引入进来,从而加快国内的市场化进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3)长期坚持竞争政策,对个别行业的个别时期应用产业政策。
作为WTO的成员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与合作,就必须在将来很长的时问内坚持竞争政策,即建立一套与国际竞争规则接轨的竞争政策,规范与指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协作。但加入WTO又给我国的经济实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迅速地调整、升级和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使我国在短时间内跟上世界形势,并为将来主导世界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长期坚持竞争政策的同时,仍要发挥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结论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始终是动态发展的而非静止不变的,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二者的适用范围。当某种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支柱产业,且该行业规模经济不足,同时又面临国外产业发展的巨大压力时,应将其确定为实施产业政策的对象。如果某个产业不再满足产业政策的要求,则应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平.寻求利益平衡点一竞争政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J].国际商务,2008,(7).[2]昊宏伟.我国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目标[J].法学杂志,2005,(2).[3]全 毅.加入WTO与我国产业政策调整[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6,(1).[4]张志明.WTO框架下我国竞争政策的调整[J].东南学术,2007,(2).[5]吕政.完善我国产业政策需要明确的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
第四篇:形式政策论文
形式政策论文心得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大学生能做到的是践行自强、文明、和谐、守法、爱国、诚信、友善、刻苦学习,培育民主、公平公正、自由的价值观。
对于在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需要刻苦学习,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发挥特长,为社会多做贡献;勿忘国耻,坚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更大的进步;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等从身边做好环保工作,讲好普通话做一个文明市民;适当了解法律知识,从而不触法、不犯法做一个守法好市民;乐于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如公交车上让座,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共建和谐社会;强烈反对一切有损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颗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安全、发展等形势,还有跟外国友人交流时,要大力宣传我国的伟人伟事、独特的风俗习惯,践行好爱国情怀;诚信在每个职业,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基本做人的要求,我们应该执信于交流中,执信于交往中,执信于各种生活中;待同学友善,待老师友善,待家人友善即待身边的人都友善,这是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可以做好的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应该从身边抓起,做好带动作用,拉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这个行列,共建美好的中国梦!
二、我国腐败现象及反腐力度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大幕的拉开,各项重大工程的上马,国家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的经济正在驶入快车道。但随之而来的贪污腐败案的高发、群发也是触目惊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造成群众对党的信任危机。为此中纪委和各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加大腐败案的查办力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批批大案要案得到处理,一批批贪腐官员被查。但是腐败形势却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胜利,社会上的腐败形势象还非常严峻。在一些地方,跑官、买官、贿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把什么级别的官员定什么价钱。竞选一个小小的村委会主任内地有人花50-100元买一张选票,沿海有人花500元到1000元买一张选票了,真是所有人都是抱着为人民服务思想去竞选的吗?哪怕自费几十万甚至上100万都要去争做一个村官!!他们没那么傻,他们看中的是公务员手中的权力。现在付出,以后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甚至几倍几十倍的回报。中国的腐败现象主要集中在多公消费和党政官员贪赃枉法。多公消费几乎消耗了行政管理开支的三分之一,占去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如果加上许
许多多小金库的钱,那就天晓得是多少了。党政官员贪赃枉法主要是官商勾结和买官卖官,官商勾结表现在权利寻租。买官卖官那就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现在大权在握的贪官污吏们往往两种龌龊的勾当都在干,两种买卖都不会拉下。原深圳市长许宗衡贪贿数量令人惊诧,居然达到20亿人民币,这两种钱一样也不少。其实,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区域,类似于许宗衡这样的人物肯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而且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贿体系。真不知“培养”了许宗衡之类的单位、组织或个人有没有羞耻感?我们13亿中国人民该用何种方式追究他们的责任?
中国反腐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这是媒体对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情况的评价。“反腐重拳更沉了”、“干部作风更实了”、“‘打虎’实绩照亮反腐新局”、“ 制度之网越织越密”„„这些来自网络、传统媒体、专家和干部群众的语言,都在印证着一个事实:2013年,是反腐败工作以新成效取信于民、鼓舞人心的一年,是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的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四名高级干部——陈柏槐、郭有明、许杰、戴春宁相继落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还立案调查了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等大案要案。一切都在履行一个承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有效严肃的查处,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力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以遏制。
打“老虎”、拍“苍蝇”,强巡视、转作风„„在这些直观可见、实实在在的成效背后,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时代发展同步,融入改革、保障改革、推动改革的巨大作用愈加明显。
反腐需要我国每位公民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共建一个真正廉政的中国。把反腐坚持到底,继续加大反腐力度,是我国长治久安之策。
三、我国周边环境及周边外交基本方针
亚太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外敌大规模人侵我国的可能性基本排除,国内形势稳定,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获得重大改善。但是,周边地区一些固有的矛盾没有完全解决,影响和平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面临不同对象和不同程度的威胁。对我国周边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审慎对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工作,以防不测。
2010年以来,在中国巩固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中国的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化动向。这推动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必然需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对于中国周边环境做出了,“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的判断;明确确定了,“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从而确定了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大框架,充分表现了我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总书记还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的基础上,“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这规定了中国周边外
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思路,是在周边外交政策延续性、稳定性基础上的重要发展、重要创新。
导致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化的各个原因中,中国的强大,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最重要的,其他各个原因都受其深刻影响,因其而强化。虽然,作为大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主要是如何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畏惧,一直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和难点。但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真正开始大而且强以来,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甚至在深层次上,已成为牵动我国周边外交全域的关键。实际上,1949年以来,中国一贯重视妥善处理我国作为大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殊性。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宣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等,都有较好成效。现在,总书记提出周边外交中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并且强调“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这是妥善处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大新举措。这一举措重要的新意在于,通过对于共同命运的确认,通过共同努力奋斗,实现共同的梦想,从而在命运共同体中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真正意义的平等合作。这一重要新意的落实,将是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根本性变化,将最有效地化解周边国家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疑虑、畏惧。实际上,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如何与其他国家相处,已不仅是我国周边外交中最重大的问题,而且是牵动我国外交全域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不仅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思路,而且是整体外交的思路。有些人甚至国家认为中国强大了,就可以,也应该像美国一样追逐和运用地区的、世界的霸权。这是幼稚而又危险的认识,如果照此办理,只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几代领导人对此都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从“永远不称霸”、“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再到“建设和谐世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清楚显示了,几代领导人对于中国强大后应有的作为不断深化的认识。
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是新形势下上述认识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体现,更是上述认识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遵循这些基本方针,中国将作为新型大国屹立于世界。
第五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国家安全
系(部)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X
2016年6月15日国家安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增强了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很迅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的结果。其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在评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时,不能只是看到表象,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事实上,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仍有很多国家对我国持敌对态度。
在这里我仅列出两点觉得最为重要的。
1、海上问题矛盾激中国目前周边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总体上看,海洋资源遭到掠夺,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战略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周边海域冲突多点爆发。总之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中国在14年面临的海上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着力打造“东海-南海争端链”美国目前“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重要战略内涵就是海洋战略的升级,由“蓝水战略”升级为“棕水战略”,在此过程中,美国将致力于打造一条“东海?南海争端链”,使其与第一、二岛链相配合,进一步围堵中国。相比之下,美国的“争端链”较之“岛链”封锁,从军事上来讲更加紧密,冲绳本岛基地?冲绳南岛监听站?苏比克港新基地?南沙非法睡莲基地?潜在的金兰湾军事存在,将东海、南海打造成一个逐步收紧的口袋;从政治上来讲更加有效,苏岩礁问题?东海划界问题?钓鱼岛争端?黄岩岛问题?南沙争端,形成地缘政治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地带。
二、日本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随着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实施,日本方面妄图成为军事大国的野心几乎暴露无遗。不得不说,日本目前的种种举措与历史上的某些行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计划主要针对他国的陆地领土,而目前日本的军事大国迷梦主要着力于同他国的海洋争端。在与邻国的几处海洋争端当中,日本将钓鱼岛问题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其国家防卫重点由东北逐步转向西南正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在接下来的一年间,日本将在中日海洋问题上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一方面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对抗性立场,对我国海警力量正常的执法活动以及防空识别区的正常运行进行指责、骚扰;另一方面在东海油气开采问题上进一步抹黑中国,干扰我国正常的油气生产活动。与此同时,日本方面还将致力于使二者交织起来,在东海海域保持紧张状态,为日本的扩军炫武提供“理由”。而事实上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失去了钓鱼岛中国就像被点了穴位的人,将会处处受制。
三、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中的两个“私人定制”目前,看似在台风“海燕”袭击后有所消停的菲律宾将在2014年展开两个“私人定制”的行动。其一,进一步推动其“南海国际仲裁”,菲方将根据目前取证阶段的一系列新要求,集中力量针对南海断续线、部分南沙岛礁法律效力及渔业问题搜寻有利于菲方的“证据”,以攻讦中国;其二,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启动的“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菲律宾将展开一系列合纵连横之举,试图在准则中掺杂私货,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解决进程。
四、越南与我发生渔业纠纷的可能性增大在过去的2013年,中越针对南海争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承诺通过双边对话、友好协商解决南海问题,并启动了一系列海洋低敏感问题解决进程。然而,随着中国海洋维权力量的逐步整合,海上执法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强,我国渔民在南海的捕捞亦呈现出广覆盖、高频次之势。对此,越南有关方面为其赴南海相关区域作业的渔民提供了全额柴油补贴和“南海特贴”,鼓励其在南海相关海域显示“存在”,这也势必增大其与中国海上执法力量以及渔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事实上08年的时候越南就曾因南沙群岛而与我国发生过争端,事实上因为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