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9:0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

第一篇: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

2003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xiexiebang.com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下面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投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城乡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以来,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2001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3年以来,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两区三带”特色产业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879头。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0.9万亩,增幅翻一番以上。苹果面积达到10.7万亩,梨达到1.6万亩。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机制创新上,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及社会力量投资农产品加工领域,发展精深加工业;制定优惠政策,吸纳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注重对企业家的培养和管理,多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在科技创新上,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全方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去年我区有两家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贸易洽谈暨产品展销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年消耗面粉就达8万吨。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万亩节水工程全面铺开,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就是榆次区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区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2003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也达到了42万亩以上。在今年年初市经济工作会上,我区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04年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就培训农民达58万余人次。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截至2004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承担了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成立了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依托晋中农校、山西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学校、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去年培训农民工2317人,超额完成任务的45%,其中有1900名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等地就业,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就业成功率达到82%左右。从去年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

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这些年,财政面向农村的投入逐年增加,仅2005年支农资金预算达到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使用分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们推进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的转变,统一规划,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投入,用内资带动外资,以小带大,长期坚持,确实收到了实效。先后引进国家“863”节水、旱作农业、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项目,引进资金达到5700万元,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资金,增加农民小额贷款,2004年支农贷款发放达到2.2亿元。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注入了雄厚的资金保证。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加快涉农部门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我们一方面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机构,在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切实稳定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它们的一线作用。另一方面,对经营性服务单放开搞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成为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性实体,尤其是重点发展和完善各类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我区已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一是加大力度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全区农业五站(含林业站)由撤并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北田果蔬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郭家堡粮油批发市场等。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25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今年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三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四是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五是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加紧筹建中。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区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规范。农村初中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双证培训制度,全区双证毕业生累计达到10227人。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1.5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3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郭家堡、张庆等5个乡镇环卫管理所挂牌投入运行,彻底结束了乡镇农村无环卫管理机构的历史。

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我区东阳、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八个小城镇建设被列入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对“城中村”进行大幅改造,郭家堡乡北关、窑上、安宁、南关等村已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东阳、东赵、乌金山等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旅游集镇。东阳的常家庄园、东赵的后沟古村、乌金山的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已经打响。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二○○五年九月十四日

第二篇: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作汇报

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

作汇报

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作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就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

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下面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财政公共化、服务市场化、城乡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坚持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以建设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农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年产量亿公斤,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林果业突出抓好红枣规模扩张,由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突出抓好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奶牛产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区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规划实施蔬菜

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去年我区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发展外向型农业。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

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今年新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另一方面,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争取国家资金、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

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户均年收入元,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打造醋业园区,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形成8万吨的年生产规模。修文镇争取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示范园区,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区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万亩,比增加万亩,增长31%。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也达到了42万亩以上。在今年年初市经济工作会上,我区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七是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近三年共培训农民58万余人次。如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的乡村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的“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

如今年5月,组织6个乡镇参观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改变了“核桃要等十五年”的落后观念,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让农民从中分享更大的利益。截至,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试点县之一,全区认证面积将达到35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面积的%。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华玉荣香椿、中昌梨枣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生产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

程》正在加紧制定中。

用非农化的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致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区成立了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依托晋中农校、省职介培训学校、榆次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2317人,超额完成任务的45%,其中有1900名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等地就业。本地转移渠道也逐步拓宽。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以上。从去年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贡献率为%。

用财政公共化的思路增加投入,全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这些年,财政面向农村的投入逐年

增强,仅支农资金预算达到300万元,比上年增长%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使用分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区积极推进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转变,实施项目捆绑,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投入,用内资带动外资,以小带大,长期坚持,收到了实效。先后引进国家“863”节水、旱作农业、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项目,引进资金达到5700万元。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支农贷款发放达到亿元。

勇于实践创新,用市场化的思路全方位搞好农业服务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我区加快涉农部门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一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农业五站

由撤乡并镇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已完成25个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今年重点建设普家乐物流配送中心、10个连锁超市和10个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三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四是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五是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加紧筹建中。

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乡村全面小康社会

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民的

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等等,从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区对此非常重视,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做好这方面工作。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1 2 下一页

第三篇: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作汇报

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作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就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

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下面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财政公共化、服务市场化、城乡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坚持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以建设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农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11.63亿公斤,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林果业突出抓好红枣规模扩张,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突出抓好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奶牛产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2003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区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去年我区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发展外向型农业。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今年新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另一方面,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争取国家资金、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户均年收入2000元,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阳镇无公

第四篇: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就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协调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

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下面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财政公共化、服务市场化、城乡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坚持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以建设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农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11.63亿公斤,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林果业突出抓好红枣规模扩张,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突出抓好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奶牛产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2003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区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去年我区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发展外向型农业。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今年新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另一方面,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争取国家资金、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户均年收入2000元,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打造醋业园区,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形成8万吨的年生产规模。修文镇争取2000万

第五篇: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就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下面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财政公共化、服务市场化、城乡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坚持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以建设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农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11.63亿公斤,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林果业突出抓好红枣规模扩张,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突出抓好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奶牛产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2003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区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去年我区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发展外向型农业。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今年新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另一方面,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争取国家资金、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户均年收入2000元,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打造醋业园区,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形成8万吨的年生产规模。修文镇争取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示范园区,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区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200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2003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也达到了42万亩以

上。在今年年初市经济工作会上,我区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七是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近三年共培训农民58万余人次。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04年的乡村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的“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如今年5月,组织6个乡镇参观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改变了“核桃要等十五年”的落后观念,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让农民从中分享更大的利益。截至2004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试点县之一,全区认证面积将达到35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华玉荣香椿、中昌梨枣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生产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加紧制定中。

(二)用非农化的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致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区成立了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依托晋中农校、省职介培训学校、榆次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2004年培训农民工2317人,超额完成任务的45%,其中有1900名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等地就业。本地转移渠道也逐步拓宽。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从去年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

(三)用财政公共化的思路增加投入,全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这些年,财政面向农村的投入逐年增强,仅2005年支农资金预算达到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使用分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区积极推进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转变,实施项目捆绑,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投入,用内资带动外资,以小带大,长期坚持,收到了实效。先后引进国家“863”节水、旱作农业、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项目,引进资金达到5700万元。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2004年支农贷款发放达到2.2亿元。

(四)勇于实践创新,用市场化的思路全方位搞好农业服务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我区加快涉农部门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一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农业五站由撤乡并镇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已完成25个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今年重点建设普家乐物流配送中心、10个连锁超市和10个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三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四是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五是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加紧筹建中。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乡村全面小康社会

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民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等等,从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区对此非常重视,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做好这方面工作。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区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规范。农村初中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双证培训制度,全区双证毕业生累计达到10227人。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3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郭家堡、张庆等5个乡镇环卫管理所挂牌投入运行,彻底结束了乡镇农村无环卫管理机构的历史。

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我区东阳、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八个小城镇建设被列入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对“城中村”进行大幅改造,郭家堡乡北关、窑上、安宁、南关等村已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东阳、东赵、乌金山等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旅游集镇。东阳的常家庄园、东赵的后沟古村、乌金山的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已经打响。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开拓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我区民政工作在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优抚安置工作、抗灾救灾工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快步发展。

一是贯彻执行《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积极推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平稳交接,2004年全区283个行政村全部成功换届。村务公开实现了“三个加强”、“四个结合”、“五个统一”。社区改制,将原有的125个居委划分为61个社区,实现了新旧体制平稳交割。

二是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城市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700余户,发展到目前的7493户,支出低保资金3000余万元。2004年启动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对全区402户五保户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累计支付五保供养金150余万元;对农村特困户404户进行生活救助,发放特困救助资金20余万元。

三是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区现有重点优抚对象1868人,累计发放各项优抚补助金690余万元;优待农村义务兵家属840余户,260余万元;扶持优抚对象7200余户,其中脱贫7128户,占扶持总数的99%;支出“解三难”专款20万元;先后两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人均达到2540元/年;换发残疾军人证734人;妥善安置退役士兵1100。

四是搞好抗灾救灾,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全区累计发放救灾款180余万元。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还需拓宽等问题。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下载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三年思想工作汇报

    近三年思想汇报 尊敬的***: 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的工作、学习、思想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我这段时间的的......

    近三年思想工作汇报

    思想工作汇报 资溪工商局鹤城分局副分局长余建福 本人自任职鹤城分局副分局长以来,在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

    麦积区农业工作汇报(合集5篇)

    麦积区委农工部工作汇报 一、农业现状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大门”,现辖11镇6乡、3个街道办事处,全境面积348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45万,有......

    区建设局近三年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城建工作以区下达目标为重点,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全面展开。具体总结......

    甘泉中心小学近三年工作汇报

    甘泉中心小学近三年工作汇报 我校2015-2017学年度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教育局年度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和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的各项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促进学校......

    基层党建近三年工作汇报材料

    城市区基层党建近三年工作汇报提纲一、基本情况二、重点工作1.是强化责任,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2.是把住关键,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3.是注重创新,发挥“三新”讲习所作用4.是强......

    某村近三年计划生育工作汇报

    某村近三年计划生育工作汇报近三年,我村计划生育工作在全村人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效果,我村总户数830户,总人口3086人,其中育龄妇女人数921人,全村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

    农业工作汇报

    某区农业工作汇报我区位于XX市西南部,XX河发源地,距城区33公里。全区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00亩,林地面积22.4万亩,山核桃6万亩,毛竹1.7万亩,元竹6000亩。辖4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