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激情七月,满怀热情,为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也为我国社会劳动保障发展吹新风,让“三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文化和学术以新颖的形式送下乡,我有幸成为人文社科学院其中的一员,参加了2010年以调研农村社会保险为内容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地点:山东省青岛市胶南菜园村
时间:2010年7月15日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们对菜园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
内容:调查农村社会保险
一、当前现状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建立起以养老、医疗、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还很不完善,还仅限于城镇劳动者,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还没有列入社会保险范围,尤其是已经从农业劳动中转移到非农产业、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大部分没能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他们的生老病死伤残失业得不到保障,将给社会留下隐患。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应当摆上议事日程,认真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险知识也在积极地发展和完善,农村的相关养老保险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发现,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无法可依。农村社会保险各地规定不一,没有法律约束力,基层无法操作,农民无法可依,参保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
2、没有统一的缴费费率。各地制定的费率高低不一,高的,农民承受不了,低的,无法养老;收缴也难,造成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怀疑和不理解。
3、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不了解。不仅如此,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除了具体经办单位的人员外,连主办单位(劳动保障或民政部门)的工作人
员也是知之甚少。
4、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农村社会保险工作有的仍然留在民政部门,有的已经划归劳动保障部门管理,造成工作脱节,管理混乱。
5、退休待遇低。早期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有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了退休待遇,但由于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少,时间短,退休后养老金很低,不能保障基本生活,也因此,造成其他群众对农村养老保险不理解,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差。
6、手续繁琐,领取不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一般都是断断续续的,缴费不定时也不定额,每到符合退休条件需要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时,要进城确认身份、年龄、缴费、时间等,农民费时费力费钱;而达到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后,还得进城领取养老金。这些,参保人员意见很大,从而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二、相关建议
1、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社会保险法》的立法步伐,在制定这部法律的过程中,千万别忘了把农村社会保险纳入立法范畴。对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应以鼓励和提倡为主,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农民都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凡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法律应规定必须依法强制参加农村社会保险。对转移在城镇各类企业、乡镇企业就业,以及劳务输出在县外企业就业的农民,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执行,由用人单位代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其个人部分记入个人帐户;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参照城镇个体经济组织社会养老保险的办法执行,由税务部门代为收缴,个人部分记入个人帐户;村干部、义务兵、计划生育户等特殊对象由主管负责部门每年一次直接缴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普通农民以自愿为原则,可按月、按季、按年,主动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缴纳。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应实行储存积累式,并实行统一的费率,便于宣传、便于操作、便于计算。各地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村生活水平、农民工赡养人口数等基本指标,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最低缴费基数,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确定农民的退休年龄男女均为60周岁,基本缴费年限为10年,并确定每年缴费标准多少,或在退休年龄前10年一次性缴费多少,根据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等计算出退休可享受的待遇水平。把缴费年限、金额、到达退休年龄后可享受的待遇标准、以及一次性缴费金额与退休后享受待遇标准设计成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退休享受待遇情况一览表,让参保人员一目了然,这样既便于宣传,又容易操作、便于计算,还有利于吸引农民主动积极参保。此外,由于各地农村的情况不尽相同,农民家庭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农民收入不稳定,因此,在建立最低缴费基数和统一费率的基础上,应实行灵活的缴费方式,即实行储存积累式,允许农民有钱时多缴、无钱时少缴、生活困难时不缴。农民可以在有钱时一次性缴纳,可以分年度按规定基数缴纳,也可以三年、五年缴一次,最后统一结算的办法以储存积累式来参加农村社会保险。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农村社会保险大量工作在农村,宣传发动、调查摸底、保费收缴、养老金发放等所有工作都在农村,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但是,从目前已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地区的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险机构只在县级以上才设立,乡镇没有建立机构,保费收缴一般都是委托乡镇民政、计生、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办理。这样,不利于推行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农村乡镇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所,并尽快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工作,推进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4、制定补贴制度,提高农村参保人员退休待遇,确保参保人员退休生活有保障。各地应通过各种形式筹措一笔资金,比如乡村提留款、财政补贴、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罚没收入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对主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目的就是要提高参保人员的退休待遇,确保农民退休生活有保障。当然,补贴数额和补贴对象应根据各地的实际详细计算,并实行公示,只能对家庭生活确实比较困难、从事农业劳动、没有其他收入、个人主动要求参保的农民实行补贴。
5、实行基金手册制度,建立个人帐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要建立缴费基金手册制度,这就像给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吃上“定心丸”,有利于吸引和鼓励农民参保。各地应根据农村的实际确定进入个人帐户的比例,凡是已经转移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的农民工,不管其在任何地区、任何单位就业,一律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计算个人帐户;从事个体经营者按照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计算个人帐户;村干部等特殊参保对象参照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计算个人帐户;对于自愿参保的普通农民,应将他们缴纳的大部分记入个人帐户。
6、农民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并进一步简化手续。参保农民凡是达到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应尽量简化办理手续。对于参保对象,符合退休条件,可以享受退休待遇的农民,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及时向县级以上农村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经县级以上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无误,再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并实行公示;经公示群众无异议后,再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直接帮助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并通知当事人。农民的养老金应实行社会化发放,对审核符合退休条件的农民,由县级以上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发给《农民退休证》的同时,发给银行或信用社的存折,并由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退休农民的养老金按月存入农民居住地的银行或信用社,以便退休农民不进城就可以按时领到养老金。此外,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在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要注意做好跟踪管理,定期了解辖区内退休农民的情况,及时掌握农民的身体状况,防止保险基金流失。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却将伴我们一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是老师对我们的用心良苦,走上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才能真正磨练自己。通过此次实践,对社会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提前感受社会生活,的确,这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
时间是短暂的,收获却是无限的,带着这笔财富继续走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前方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我相信有了此次的成功之鉴,必会再见下一道的彩虹!
第二篇:暑期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活动4小组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财经系于2011年7月4日到7月8日组织了20余名学生前往苏北某县级市的四个敬老院及周围的农村进行了学术调查。本次三下乡的学术调查涉及敬老院领导人、敬老院老人、农村普通居民(60岁以下)、农村老人(60岁以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就这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有关这次学术调查的有关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关于第一个方面有关敬老院领导人,是指我们调查小组每到达一个敬老院,由我们这次的调查小组通过向敬老院的院长提问一些相关方面的问题,并与院长亲切交谈来了解生活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对现如今敬老院的社会情况。我们本次调查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既然作为敬老院的领导,他就必须要比其他人有爱心、责任心,他也要比其他人更有耐心地同敬老院里的那些老人们、甚至是一些神智不清、有神经问题的老人交流,而且作为一个敬老院的院长也要比其他人对自己敬老院的现状和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也比别人更清楚如今的敬老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和现在敬老院最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帮助及支持。通过这次为期4天的与各个敬老院的院长交流提问,我们明显的感受到现如今老人们在敬老院里面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在饮食方面,每天敬老院都会为老人们配餐,但这个配餐并指不是社会上的富翁找个营养师专为自己制定食谱,他们这样做只是能让老人们的日常就餐更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不至于有些老人因为“瞎吃”、“呆吃”而吃坏了身体。在与院长交流时,院长也有讲到有些老人由于年龄都比较大了,难免大部分的老人有些神经失常,也就是很多高龄的老人会发痴的吃东西,这也是正常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老人都是不知道冷暖,更不知道饱饿,逮到东西就乱吃一通,不管多少只要是合自己胃口的。这样不仅仅不利于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在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因为我们很清楚很多老人吃坏了以后都会大小便失禁,结果这些打扫工作都由我们的工作人员做。院长也说道再加上这些年来社会上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到敬老院里来服侍老人,面对工作人员紧缺这一难题,这样一来现有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你要说打扫的话这就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你要说不打扫的话那么敬老院整天臭气熏天的又不能。因此,现在的地方敬老院都实行配餐制度,每一个星期老人们的菜样都会排好公布在公告栏上,每天老人们吃什么以及大致的分量都有详细的说明。我认为这种制度既是保证老人们吃的饱、身体好,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办法,值得向其他地方的敬老院提倡。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们哭笑不得,也让我们有些尴尬。因为每当我们去一家敬老院我们事前都会买一些水果带去慰问那些老人。可当我们第二次去一个地方敬老院的时候,院长出乎我们意料的叮嘱我们不要私自将我们带来的水果发给老人,他说这样做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当我们问道的时候院长解释说,因为这些老人都喜欢斤斤计较,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分到的苹果和别人不一样大而争吵。我们想想也是,俗话说得好人越活越小,尤其是这些老人,像小孩子们之间要是他们发现自己的苹果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大时就会互相打闹,老人们活到了这个岁数往往就和小孩子有些类似,喜欢斤斤计较。所以为了避免尴尬的场面,我们最后只有拜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帮我们把这些水果转交给老人们。这次调查结束以后,想想这件事都让人哭笑不得。
针对敬老院的社会现状,几个院长们的回答几乎都大同小异。政府现在对敬老院这一块的扶持比较的全面,支持也很大。最不够的就是社会上、民间对敬老院的支持和帮助。其中有一个院长就说到,现在地方的敬老院要想得到周围居民、村民的支持和帮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要讲其他更远的地方了。所以呢!如果能够得到这一部分的人的支持的话,敬老院的社会现状就会极大地改善了。说到这,院长又强调到他对现在年轻人的一些看法,而且现在这个问题在社会上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现在很多的青年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通俗一点讲就是他们现在都表现的很“忤逆”。社会上子女不赡养自己的父母长辈的事情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更过分的子女会对自己的父母拳脚相加也屡见不鲜。他们说他们对自己的父母长辈都这样怎么可能还会对别的老人怎么样怎么样,要是能端正这些人道德品质,那么敬老院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老人了,因为这些老人面对子女的拳脚还不如生活在敬老院里呢!如果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尊老爱幼的,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敬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也就提高了,政府和社会也就没有如此大的负担了。
总之,在与敬老院的领导人的交谈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如今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通过此次的调查也看到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子女不赡养父母长辈的问题,这种事情从道德层面上来讲的话,他是一种遭人指责的不道德行为,是一种没有素质教养的行为;如果是从法律层面上来讲的话,这种行为也是触犯我国宪法的违法行为,因此不管是从道德品质上还是从法律上来讲:我们都应该唾弃这种行为,我们都应该赡养我们的父母长辈,而且我认为这种赡养更应该是为我们的父母长辈们提供一种相对更好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幸福的安度晚年。我们每一代人都承受着父辈们的养育之恩,我们不管怎样都应该孝敬我们的父母长辈,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要从我们自身的道德上来促动我们,而不是让社会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强迫我们。
针对现如今的敬老院的生活状况,敬老院的老人们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看法。他们中有说不好的,也有说好的;有说院长不好的,也有说院长好的,总之针对老人们的这些回答我们也有必要辩证的对待。在我们调查的大多数老人中还是认为现在敬老院的生活明显的改善了,而且敬老院的领导们还是比较关心他们的生活的。他们自己在敬老院中生活也感到比较满意,通过调查这些满意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设施、吃住条件、睡眠状况、娱乐方式等方面。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注意到现在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有很多人都没有结过婚,像这一类人他们就认为在敬老院中生活比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生活好多了,他们讲:在敬老院中生活最起码还有很多人在一起,不会感到孤单与寂寞,在这里生活他们还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家的温暖,正因为如此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在心灵上和生活上的一些遗憾。至于也有老人讲敬老院生活和领导人不好的,听完他们的回答之后我们认为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一些老人由于刚刚搬入敬老院生活,在生活上还有很大的不适应;还有一些老人单纯的从吃的好坏上来评价敬老院的生活,比如就有老人说:不是经常吃荤,而且荤菜平时也很少。可能敬老院确实存在这种状况,但对此我们也需要辩证的看待,假如敬老院的真的每天每顿都吃的很好的话,那对国家和社会是多么大的负担,再说没有劳动能力的或懒惰的人还不都去敬老院生活了。对此我们有必要改善,但也要理解。
通过对敬老院中的老人调查了解,大多数老人对他们的敬老院生活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要我说在哪里生活都没有在自己家里生活的舒服,但是有些老人因为在家里的话又要面对子女的冷言冷语或是没有亲人陪伴,所以不得已才要到敬老院中生活。假使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的话,他们有好多人也就不会到敬老院里来生活了,这样一来老人们既过着合家团圆的幸福晚年生活,政府和社会也没有如此的负担,这样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为此我们不仅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做了调查,我们另外也对农村的普通居民(60岁以下)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我们调查的农村普通居民(60岁以下)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农村里的青年人都不怎么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不知道是他们从根本上就不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还是他们面对我们的问题根本就无法回答,后来通过他们一些人的回答我们想可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调查中,也不缺乏那些积极配合我们询问的人,面对我们的问题他们也很直率,实话实说。在我调查的一个清洁工是这样讲的:她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比较的困难,而且由于自己干清洁工这是连自己的丈夫也嫌弃自己和别的女的走了,丢下了她和孩子。这种情况还不止一个,在我调查的两个清洁工都是这样,他们不仅仅失去了完整的家庭,而且她们现在干的清洁工工资待遇也不好。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她们这一类的人在生活上陷入了窘境,虽然这几年政府在这个方面有相应的扶持,但是由于力度不是很大,对这些人的帮助也如同杯水车薪,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既然在我调查的接连两个清洁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想这个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很多这样的清洁工,他们也许也都普遍有这样的问题,他们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处于这样两难的处境,我们是否也应该给这些人一点帮助和关心呢?而且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切身的感受到了这些人的生活地位也是比较低的,他们往往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他们所经受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重担,可以说他们在心灵上也遭受着更大的折磨。他们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的结果是我们的冷嘲热讽,谁摊上了心里都不好受,但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每天辛苦劳动为的是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你想到这些还会去嘲笑他们吗?这几年,我们的政府也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来宣扬这些人的优良品质,目的是通过感化社会大众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杜绝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发生。在调查中也不缺乏有那种生活还比较优越的青年一代,这些人现在还普遍感到自己的生活还不错,而且这些人大多穿的都是名牌。通过对这些对吃穿都很考究的人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面对我们的问题有很多都回答不清楚,例如你每年花在吃饭和素菜有多少钱?又如你们每年要花多少钱买衣服?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都不能做出确切的回答。这个从另一个方面就说明他们一点计划都没有,更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像这种人既使现在过的生活还比较优越,几年以后呢?我们试想一下,现在这些人过的还比较舒服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还有劳作能力,还没有到那种完全要他们养的地步,而且他们现在还年轻孩子还都小,要是再过个几年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说的一点都不夸张面对这样的双重压力有的家庭就会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人面对我们的提问,不是说“不知道”就是“可以”“一般吧”,反正都是一些敷衍了事的词眼,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下去的话他们真的会有可能翻脸。针对这一类人我们也就简单的问几个问题,究其回答我们发现和其他人大差不差。但是就现在调查的这些年轻人来看,由于他们对自己都缺乏一种全面的认识,将来到底怎么样真是让人担忧。
走进农村居民的生活,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对现今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自我感觉也比较的良好,但也正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实际状况缺少正确的认知和对自己将来的预见。他们当中有些人在几年之后的处境可能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负担也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营造和谐社会,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有全面彻底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一种对未来的预见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蒸蒸日上。看完了青年人的情况,我们继续了解一下农村老年人(60岁以上)的情况。
农村老年人(60岁以上)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本身的医疗保障比较健全,还没有过多的要自己的子女承担。这一类的老年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确实比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的要好一点,但这些人在农村中所占的比率还是比较小的。大多数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不是很健全,养老金也只有每月每人60元的样子,所以身体遇到大的问题基本上都要子女们承担。在平时生活当中,没有什么大的身体疾病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还是反映政府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而且有很多人多不知道怎样办理医疗保障,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还不够,因此大多数的农村老人依然在生活上存在着问题,希望政府可以支持力度再大一点。
我们财经系本次三下乡的调查情况就如以上从四个方面的阐述,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居民生活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善,但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从一些方面还是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农村的生活水平更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在我们文化教育领域,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下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要遏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道德品质也逐渐丢失的这种情况的发生。要营造一个社会风起积极向上,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王卫青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第三篇:三下乡暑期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深入农村,关注教育
湖南城市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908102班三下乡实践团队
摘要:随着我国的日益富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行,我国农村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教育也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农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三下乡”、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教师师资、学校硬件设施 实践目的:报效社会,服务农村,增长才干 实践形式:深入农村,问卷调查,与村民攀谈 实践时间:2011年 7月10日至7月15日 实践地点:团队各成员所属城市的农村地区
应国家和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和实践社会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我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08102班几行人组成一支“三下乡”团队,本着“报效社会,服务农村,增长才干”的精神,深入农村,对农村教育情况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我们以走访各户村民家,填写问卷调查(一份家长问卷,一份学生问卷),并与村民交谈的方式进行,每人完成50份问卷任务后,再统一收集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总结农村教育情况。
(一)农村教育情况
1、结合家访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家庭绝大部分都能够支付子女的学费,但占家里的收入比例很大,有将近90%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为外出打工。最让人注意的就是现在的农村人口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以前还是“三八六一九九队”,现在是连妇女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现在的农村教育问题。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打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老人一般都比较宠小孩,特别是这个社会的小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随着的孩子的长大,老人根本就管不了小孩,这样,父母本是一片好心,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钱,结果他们会得到什么?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总的来讲,调查总结,农村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五大弊病。(1)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低下,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据调查,68%的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平时关心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只占29%。
(2)教育方式、态度、要求不一致。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上会出现你紧我松,你打我护的情况,彼此威信受到损害,影响了教育效果,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度。
(3)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普遍存在以训斥和打骂为主的管教方式。如今,还有28%的家长持有“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陈旧观念。我接触过一位学生可以说是在打骂中成长的。他最记忆犹新的一次是被他爸吊着用皮带打,结果好几天都上不了学。可悲的是久而久之该生对打有了免疫力,打骂对他而言如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
(4)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孩子。现农村存在三类典型家庭:一类为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即为隔代教育。老一辈缺乏应有的知识,对孩子宠爱有加。容易重感情轻理智,重物质轻精神。孩子易发展为“问题儿童”。第二类为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持家。由于母亲要操持整个家庭的家务,平时也抽不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亲子关系疏远,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第三类为把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全权交给学校。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养孩子”才是自己的责任,加之自己又不懂孩子的功课,教育的责任理应在老师、在学校,要不把孩子送学校来干嘛?
(5)重视对文化知识的习得,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在他们的眼中,分数往往代表着一切。很多家长长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因而检验孩子这一年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孩子成绩单上的分数。如果成绩没达到他们的预期标准,他们便
会对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认为孩子这点分数对不起他们在外的辛苦忙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失重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甚至还会出现1+1=0的局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无所获。并且有部分不明
事理的家长无原则地袒护自己的孩子,和老师顶撞、跟学校起冲突。这也有一例事实:两学生打架,一方学生家长因不满老师的处理方式,与老师发生争执后大动干戈,最后不解气还毁了学校的部分砖墙。此后,该生变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刺”,大家避而远之,无人“敢”管。
2、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们的调查显示,倘若家里没钱,也会有96%家庭会选择借款贷款供孩子读书,而且和村民交谈了解到他们是这样认为的: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通常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
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和睦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3、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在农村的教育质量都不是很好,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农村在一线教学的大都是民办教师,有点知识的青年嫌
工资太低而转到外地私营学校教书,留下的只是一些学历不高中年及老年人,他们没有正式的文凭及正规的师范教育。微薄的工资还要支付地方报纸的征订,以致他们没有更多心思和血汗从事教育工作。另外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有92%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不理解。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单一。由于部分学科教师不足,许多老师不得不身兼数科教学。语文老师教数学,数学老师兼劳卫,非英语专业的老师在参加短期培训或“自我钻研”后就走上了英语教学讲台。另外像体、音、美等“副科”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不得不由“主科”教师兼代。农村许多学校的体音美老师都是如此半路出家的。而且这些“副课”往往流于形式,有时上,有时不上,有时“理所当然”地被挪用来上主课。由于专业不对口,教师素质跟不上,兼代课的质量也可想而知。另外身兼数科教学的老师往往会因超负荷工作而影响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致使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城区小学。
4、农村学校大部分硬件设施差,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我们所了解,在有些学校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其他知识的设施和资源,有33.1%无多媒体教学手段,34%的学校把学习及分数是为教学最主要 的目的。一到四年级挤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教,学校没有体育器材,没有体育设施,没有图书馆,没有音乐器件,更甚者,学校的音乐老师也是由一些老教师代替。在那里根本没有艺术,体育,科技的影子。学生若看到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都是万分惊奇,似乎见到外星人。学校的桌椅也是零散破碎,教师的讲台是一学生的课桌替代。而且绝大多数家长及学生对政府的教育投资情况不了解,这可以说是一个断层,基层政府的政策不够透明,对农村教育的改进力道不够。
(二)建议与改进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和睦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和睦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1、村里外出男女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在外打工也是挣不了大钱的,现在政府给了农村很好的政策,年轻人何不考虑在家打工创业呢?更何况,现在又不是没有读书的条件。城市里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惜在离学校近的地方租房甚至陪读,难道农村的父母连在家劳作,孩子回来时能全家吃个饭都那么难吗?开家长会时,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来,更何况,小孩一般都比较依恋自己的父母,长大了就想着独立了。因此,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及夫妇能意识到这些。
2、在外有所作为的或是学有所成的能人,不要忘本,应该不要忘记回
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不管你现在有多么的风光,落叶总是要归根的。人,一定不能忘本,现在这个和平的社会,并不要你时刻想到为国牺牲,但小到为家乡建设奉献一点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小时候想着怎么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结果毕业就定居国外了。我想作为一名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的国家的一员,应该要懂得一写基本的道德水平。
3、政府要多关注农村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农村教育不搞好,祖国的未来是个难以想象的场面。特别是作为我国这样的农村大国。要想我国真真正正的富强来,就必须把农村的经济搞上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哪个领袖不是靠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农村建设拉上来,才算一个真正的富强的国家。
(三)三下乡的意义及个人感受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
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也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想法——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山坳里的农村建设成一个最富强最高科技最和谐的小山庄!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绝不能只埋头于书本之中,必须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学会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第四篇: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报告 ——环保意识小调查
走进大学,仅只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去适应社会、探索社会,为将来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准备。
因此,我们这个暑假组织了部分同学,来到了黄山市歙县进行了以环保为主题之一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时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受重视。所以,一方面为探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环保状况、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为增加我们课外教育的延伸,使我们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才干,以便更好地应用知识服务社会,我们积极的组织参与了这次活动。
进入歙县,第一感觉就是不愧为著名的古文化风景县,各式徽派古建筑风韵典雅,充满淳朴气息却又不失气派,令人赞叹。其实,仔细走走看看,在各式古建筑下,已然是各个时尚的现代化店面商场及各种服务式商业等等,文化古城一派繁荣气息,这让我们在感受到这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深了我们想要了解发展之下环保状态的欲望。
活动第二天,我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调查问卷,走进大街小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环保意识小调查。我们的调查
覆盖了不同的人群,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礼貌地寻求群众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耐心讲解与等待。天气酷热,队员们顶着烈日,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份问卷,辛苦却是意义非常。
在我们的问卷题目中,有关于对环境变化态度的,比如“您对全球变暖持什么态度”;有关于个人积极性的,比如“您会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参与到环保行动的中来吗?”;还有关于日常环保行动与否的,比如“您会如何处理废旧电池”等等,问题比较全面。那么,经过实践调查、走进风景区、群众访问,我们发现,多说民众都比较担心环境的变化,却很少主动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大多群众都只是通过电视或杂志了解些环保信息,关注度不是太高。在“您对全球变暖持什么态度”这一问题上,70%以上的人是“很担心,想去改变”却没有付出什么行动;在“如何处理废旧电池”这个问题上,75%的人都是随便扔进垃圾桶,也就是说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一定的环保意识。当然,很多民众表示,政府在环保这方面应当加强作为,约52%的人表示自己本身会切实做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有效的环保政策愿意积极响应。
实践过程中,有件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事。一位老爷爷得知我们的实践目的后,特别激动地说“你们现在的大学生能想到这一点,能亲身去做真的很好,我带你们去看个地方.”一是他将我们带到街道的一面围墙后,繁华的街道后是一处脏乱的地方。老人讲,经常有人在这里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却很少有人清理,不少民众反应,街道管理人员也处理了几次,可还是有少数人没有自觉做到,希望你们这次可以反应一下”。这就说明了,环保需要政府和群众的合作努力,才能更有效。同时,这也说明民众对环保这一活动的认可。
那么,为了加强这次活动的作用,问卷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细心向他们将一些日常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比如说建议他们多渠道了解更多的环保信息、垃圾分类等日常知识,还有一些温室效应等专业知识,尽我们所能的宣传环保。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进一步的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双重保障,这不仅需要国家的重视,也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社会,更有保障的安居乐业。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不管是专业知识的运用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不管是问卷调查还是走访群众,都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级群众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们在这次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为你大学生所
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积极走进社会,从生活中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人才素养,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政法与管理系10级思想政治教育班时间地点:黄山市歙县
实践时间:2011年7月5——7月7报告作者:信亚楠
第五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暑假期间,经学校推荐到本地乡政府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在那里跟随基层干部调查农民的生活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1)计划生育问题。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农村,计划生育是发展经济之后的第二大的事情,是农村的主要工作之一。有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情况存在,孩子多了,农民负担自然就重,恶性循环,想让他富都难。应严抓超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普法宣传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太少了。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来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司法部门在某些时候、某些事情上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而是以权代法,以人治代替法制,没有很好地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3)3 科学致富问题。致富需要科学的方法很多农民都有心想致富,让日子好过些,但是愁于没有人指引方向,缺乏资金等。农民想致富,而他们需要指引的人,这便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了。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进行现代化经营;引进龙头企业,定单产业,做到规模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全乡。加强镇上的软件和硬件的环境的建设,搞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不单要生产原产品,同时要进行加工,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4)科教兴国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由于经济的问题,孩子上学比较困难。而且上大学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考上了大学也不敢去拿通知书,不敢去上。农民不知道有助学金、贷款等,对此,政府应做一些奖励措施,鼓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业。
通过这次三下乡,我无论在认识上、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农民的问题挺难搞的,一个基层干部不容易做,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做事情要辨证。农民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经过这次以后,真正感觉到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这次下乡的口号是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要做到紧密结合不容易,以专长服务社会。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走出象牙塔后,迅速适应社会,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农民们的淳朴情怀,看到了贫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看到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为我们的学习增添了动力,使我们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增
强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正如有的同学所说,这次活动,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的情感滋养。简陋的宿舍,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心才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我们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真实意义。
2010年8月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