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时间:2019-05-12 19:0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第一篇: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

工作的主要做法

诸暨市于2011年6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试点县(市),一年来,该市通过“抓合力、抓落实、抓绩效、抓普及”等“四个抓”,扎实开展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强市建设。2011年,尽管受洪涝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农业总产值仍比上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7.5%,粮食生产工作七年内第五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11年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17个。2011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认证18家,新增绿色食品3只、无公害产地面积2.8万亩、省级名牌农产品2只,被推荐为第一批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县(市)。到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浙江区域名牌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2只,在全省县级市中分别位居前列。

一、统筹协调抓合力

一是组织一并成立。市、镇两级联动,成立市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统一协调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明确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为创建工作的推动和深化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政策一并出台。将农业标准化纳入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农业标准化工作作出总体规划,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十大工作措施。将农业标准化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经费。2011年,市财政安排落实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

三是任务一并布置。印发《关于开展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诸暨市开展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分解》,从组织、资金保障、农业地方标准规范制修订、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培育、农业标准化培训宣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业品牌创建等方面设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市政府与主要职能部门分别签订责任状,限期完成。

二、创新方法抓落实

一是分工协作抓落实。在明确质监、农业、林业和财政等部门各自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工作互通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试点工作。质监、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每周研究一次工作,通过工作研究,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引领农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建

立信息互通共享、工作互助机制,如项目实施中需要提供技术支持的,迅速传递信息,及时提供质监、农业、林业等方面对应的技术帮扶。

二是细化项目抓落实。围绕“十区五十园百村”布局,把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中的要求转化成具体项目,今年下达第一批15个主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项目和45个标准规范制修订任务,明确实施主体,启动农业标准制定和项目建设工作。目前第二批标准化示范项目已完成申报,正在审批之中。

三是突出源头抓落实。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把关为重点,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如农业部门紧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检测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市财政每年400万元的专项资金,建设专业检测室。通过农业部质检站项目建设,投资300万元的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站已全面建成,配备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投资200万元的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省首个通过双认证的县级检测中心。各镇乡(街道)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服务区域范围内农产品全部做到上市前检测。其中2011年市级抽检果蔬等农产品13417批次,合格率为99.6%。

三、考核指导抓绩效

一是加强面上考核。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部门和镇乡(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组织资金保障力度等方面给予量化考核,并落实主要领导责任,提高部门和镇乡(街道)的重视程度。

二是加强点上考核。制定《诸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评估验收实施细则》、《枫桥香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枫桥香榧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如在枫桥香榧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使用上,批准16家香榧龙头企业率先使用专用标志,在帮助指导企业完善包装印刷、广告宣传方案之后,将使用专用标志的规范性以及是否存在标志买卖行为等纳入农业企业星级划分、信用等级评定的考核范围。

三是加强指导督查。专门成立以农业技术专业人员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专家组,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指导。办公室定期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各单位部门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项目任务书中的各项目标任务等方面开展现场督查,并定期编发督查通报,强化指导整改。

四、宣传培训抓推广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面向全社会,重点突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利用媒体、简报、信息平台等各种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标准化和示范县(市)创建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

二是组织现场观摩。按照“可听、可看、可推广”的要求,重点对已经取得成效的项目进行“点中点”培育,使其率先成为典型,并组织合作社社员、农户等到现场听(经验介绍)、看(现场观摩)、议(交流探讨),提高农业标准化辐射面。

三是开展科技推广。深化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2011年组织农业标准化、科技下乡28次,举办农业标准化培训班200多期,培育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户1000户,分发标准化等技术资料25.2万份,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召开农业新技术推广现场会,推广标准化项目成果。创新农技人员“三联”(联园区、联项目、联大户)制度,实现管理、服务、督查、验收“一条龙”。2011年,全市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并打破浙江省农业吉尼斯记录2项。(绍兴市局)

第二篇:关于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

关于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7〕10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厅(局、委、办)、国土资源厅:

为深入贯彻中发〔2017〕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以下简称《意见》)有关要求,现就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把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农业节水工作的“牛鼻子”,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水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努力缓解我国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必要而紧迫。

2016年1月《意见》印发以来,各地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但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对改革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资金筹集整合面临困难等问题。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现阶段要通过“花钱买机制”等方式,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同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调动各方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完善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要遵循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先行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抓好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一)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按照《“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水农〔2017〕8号)有关要求,“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的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要全部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开展工程建设与机制建立,率先完成改革任务。

(二)进一步扩大试点县的实施范围。已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县(区、市)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以点带面全县推进,特别是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改革,力争2020年底前率先完成改革任务。

(三)具备条件的省份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工程基础较好、群众水商品意识较强的省份,要进一步加大改革资金投入力度,在全省(市)范围率先全面推进改革,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部分条件好的市、县要在1—2年内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及早形成示范和引领效应。

(四)其他省份重点加强示范推动。暂不具备全面推开改革的省份要选择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集中力量做好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全面推开。

(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要对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将一些成功的改革方案、工作方法、机制设计进行提炼,形成典型经验,以多种方式开展交流和推广,以典型引路,促进改革稳步推进。

三、协同配套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要按照《意见》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统筹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的协同推进,在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促进农业节水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要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明确农业水价成本核定、价格制定原则和方法。改革地区要加强成本监审,及时核定骨干工程、末级渠系水价,不具备成本监审条件的可暂以项目投资概算或可研报告为基础核定。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用户承受能力、补贴机制建立等因素,制定农业水价改革方案,把握好水价调整幅度和节奏,将农业水价一步或分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有条件地区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县域内农业用水条件、工程状况相近的毗邻区域,要加强沟通衔接,执行水价应尽可能统一。

(二)完善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农田灌排工程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建、改扩建农田水利工程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按照满足取用水管理和计量收费的需要,同步配套经济适用的计量设施。在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县(区、市),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要同步推进机制建立,明确将计量设施建设、相关机制建立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投资缺口较大、短时间难以配备计量设施的已建井灌区可探索通过“以电折水”的方式做好计量工作。落实工程管护责任,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推进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供水成本。

(三)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民合理用水权益,改革地区要同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定额内用水的提价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节约部分适当奖励;超定额用水不再予以补贴,并逐步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各省要加强对市县的工作指导,进一步增加并明确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规模,省级有关资金也要对改革工作予以支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市县要多渠道筹集落实奖补资金,统筹整合相关涉农涉水项目资金,优化政策设计,加强补贴资金绩效管理。

(四)强化用水管理机制。要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将农业水权明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按照适度从紧的原则,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及时修订用水定额。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础上,适度调整水资源短缺地区作物种植结构,提高耐旱品种覆盖率。积极开展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节水机制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四、完善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中发〔2017〕1号文件精神和《意见》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负总责,已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省份,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有效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尚未建立的必须在2017年6月底前建立。尚未出台总体实施方案和2017实施计划的省份,要细化实化计划,列出改革清单,落到具体地块,于2017年6月底前务必完成,按规定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以下简称“四部门”)。四部门每年将各选取2个省份进行重点对口联系,加强指导督促。

(二)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评价结果逐步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各地要相应建立改革台账、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部门将定期汇总各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参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排序,每年通报一次,并抄报国务院办公厅,对改革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省份,予以提醒和督促。

(三)建立资金分配挂钩激励机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有关指标的考核结果纳入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绩效因素,与资金分配挂钩;在测算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支出时,向开展改革的地区倾斜。中央安排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其他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也将逐步完善资金分配机制,与各地改革成效挂钩。省级有关部门在安排中央财政有关资金及省级相关资金时也应建立挂钩激励机制,加大对改革地区的支持力度。

(四)营造良好改革氛围。要注重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宣传引导,强化水情教育,引导农民树立节水观念,提高有偿用水意识,调动农民节水灌溉、应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和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策解读,及时宣传改革经验和成效,凝聚各方共识,为改革创造良好氛围。

附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部 水

部 农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2017年6月6日

附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根据中发〔2017〕1 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 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 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为落实省级人民政府改革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导 向激励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对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二、评价内容与指标

按照《意见》明确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评价内容分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指标的分值和评 价标准将根据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工作评价着重对工 作机制落实责任、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共设置 6 项细化评价指标;任务评价围绕改革实施范围及夯实改革 基础、水价形成机制和奖补机制等改革重点任务进行评价,共设置 14 项细化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指标详见附表。

三、评价方法与程序

(一)评价方法。评价工作采取自评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 方式。—2—

(二)评价程序。评价采取以下步骤:

1.各省自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照本办法设置的评价

指标,总结评价期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打分,于次年 1 月 15 日前将自评结果和评价依据(相关 文件或证明材料)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以下简称“四部门”)

2.初步评议。四部门结合日常督导检查情况,对自评结果进行 初步评议。

3.抽查评价。四部门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抽查省份,并组成工作 组进行实地评价。

4.综合评定。四部门对初评结果和抽查评价结果进行审议,对 照评价指标打分并确定等级。5.发文公布。评价结果于次年 3 月底前由四部门联合发文公布。

(三)评价等次确定。本评价采用标准分制(标准分=实际得 分÷各省最高分×100),满分为 100 分。评价结果分为 4 个等级,得 分 90 分以上为优秀,80 分以上 90 分以下为良好,60 分以上 80 分 以下为合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四、评价结果应用

(一)本评价结果逐步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二)本评价结果作为中央安排资金绩效因素,与中央财政水 利发展资金、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 —3—

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 分配挂钩。

附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表 附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表

评价类别 评价指标 分值 2017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 工作评价(20分)

(一)省级层面工作责任落实 15 1.省级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及 履职情况 4 1.2016年底前建立得2分,2017年6月底前建立得1分; 2.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改革工作得2分。2.省级改革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机制建 立及工作开展情况 3 1.2017年9月底前建立得2分; 2.检查考评工作开展到位得1分。3.省级改革激励机制建立及工作开展情 况 3 2017年9月底前建立省级资金(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分配与改革成效 挂钩机制,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得3分。4.制定实施计划 5 1.2016年11月底前出台得2分,2017年6月底前出台得1分; 2.根据部门职能分工细化改革任务得1分;

3.将改革实施面积细化分解到具体地块或灌区得2分。

(二)信息报送和宣传 5 5.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3 1.按发改价格〔2016〕1143号文件规定及时报送半年和全年改革工作进 展情况及下一实施计划得2分;

2.做好简报、典型经验交流等其他信息报送得1分。6.做好宣传引导 2 舆论宣传工作得力,各方反映良好得2分。任务评价(80分)

(三)改革实施范围 14 7.全省实际改革实施面积占计划实 施面积的比例(%)全省实际改革实施面积占计划实施面积的比例达到100%得4分,低 于50%得0分,50-100%按比例得分。8.全省累计完成改革任务的有效灌溉面 积占应完成面积的比例(%)全省累计完成改革任务的有效灌溉面积占应完成面积的比例达到100% 得10分,其他按比例得分。第 1 页,共 3 页 附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表

评价类别 评价指标 分值 2017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 任务评价(80分)

(四)夯实改革基础 26 9.配备完善供水计量设施 8 改革实施范围农业用水计量经济适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全部实现斗 口及以下计量得8分,未全部实现的按斗口及以下计量的面积占实施范 围的比例得分。小型灌区供水计量设施设置满足计量供水和计量收费得 8分,部分满足的,按比例得分。井灌区计量到井得6分,计量到户得8 分。改革实施范围内含大中型灌区、小型灌区、井灌区的按各自面积加 权平均计算本项得分。

10.建立健全农业水权制度 6 1.制定并及时修订完善灌溉用水定额得2分; 2.对改革实施区域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得2分;

3.将农业水权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水合作组织、农 户等得2分。

11.明确工程管护责任 3 1.农田水利工程及设施产权清晰得1分; 2.管护主体及责任落实得2分。

12.健全末级渠系管理组织 2 改革实施区域末级渠系管理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得2分,低于50%得0 分,50-100%按比例得分;

13.农业水费实收率 3 改革实施区域水费实收率不低于95%得3分,85(含)-95%得2分,75(含)-85%得1分,75%以下得0分。

14.推广节水技术 4 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占计划的比例达到100%得4分,低于50%得 0分,50-100%按比例得分。第 2 页,共 3 页 附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表

评价类别 评价指标 分值 2017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 任务评价(80分)

(五)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20 15.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相关管理办法 5 省级层面或改革县(市、区)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和价格核定有相应管理 办法或文件得5分。

16.合理测算并制定农业水价 13 1.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成本监审并合理测算改革实施区域农业水价得 3分;

2.合理制定改革实施区域农业水价调整计划得4分;

3.改革实施区域骨干水利工程水价已明确调整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实施 计划得2分;

4.改革实施区域末级渠系已明确农业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实施计

划的面积(协商定价除外)比例达到100%得2分,低于50%得0分,50-100%按比例得分; 5.农民水费负担合理、用户接受程度高得2分。

17.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2 出台并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得2分,其中出台制度得1分,改革实施

区域落实制度得1分。

(六)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20 18.出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 6 2017年底前省级层面或改革县(市、区)出台办法得6分,其中出台精 准补贴办法得4分,节水奖励办法得2分。

19.落实精准补贴资金 10 实际落实精准补贴资金占改革实施区域需要落实资金的比例达到100% 得10分,低于50%得0分,50-100%按比例得分。

20.落实节水奖励资金 4 落实节水奖励资金占改革实施区域需要落实资金的比例达到100%得

4分,低于50%得0分,50-100%按比例得分。

备注:1.改革实施面积是指已按照《意见》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同步启动相关工作的区域; 2.完成改革任务是指在改革实施区域按照《意见》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要求按期完成

第三篇: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闽委发〔2015〕3号)的要求,稳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以列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医改试点各项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一)医改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医改办设在发展改革部门,大多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医改办主任。二是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的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要负责对公立医院资产、财务、人事、薪酬、绩效、管理目标、改革投入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和监督,强化政府的办医责任。三是注重总体设计。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到医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参观培训,同时分批在全市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摸清掌握全市情况。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庄稼汉、市长林宝金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医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今年6月18日,经省医改办同意,印发了《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南委【2015】10号),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的医改目标任务、措施办法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规划。四是深入宣传指导。由分管副市长率队分赴10个县(市、区)对我市医改政策进行解读。闽北日报、电视台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医改政策,解读各项政策措施。五是狠抓督查落实。建立市、县医改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各部门分工包县,定期开展督查和指导。六是认真抓好试点。我市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在抓好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县(市、区)的基础情况,突出重点,确定了各县市区的试点项目,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在市第一医院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建瓯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选拔制度和医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在XX市开展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机制的改革;在建阳开展促进社会资本办医和基层发展特色专科;在邵武探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在延平探索建立市、区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试点,在政和探索建立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试点;在松溪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机制试点等等。

(二)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朝着“医院收入不降低、医保(新农合)可承受、财政可持续、群众负担有所减轻”的目标迈进,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初步实现了从“以药养医”逐步向“以技养医”的机制转换。

1、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全面落实。在全省,除先期试点的XX市外,我市2014年12月29日零时起,在全省率先启动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市、县二级33家公立医院同时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改革,拉开了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序幕。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后减少的收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和医院分担等三个方面进行补偿。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2%,财政补偿15%,医院分担3%;市级公立医院通过价格调整补偿85%,财政补偿10%,医院分担5%。10个县(市、区)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后财政共补助资金共需约2378万元,年可减轻患者负担2300多万元。通过几个月来医院运行数据分析,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有明显变化,医疗费用结构正逐步由药品主导向技术和服务主导转变,医务性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前的22.05%上升到26.13%;药占比下降明显,医院药品费降幅为11.07%,其中住院费用中的药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手术内项目开展较多,技术劳务性费用有较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回归。

2、制订院长选拔任用考核制度。根据省上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办法》、《XX市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细则》,11月13日,市医改领导小组在建阳区召集建阳、邵武、建瓯、浦城等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及医院的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于近期印发。XX市制定了《XX市立医院院长公开招聘工作方案》,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出XX市立医院院长,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制订了公立医院控费办法。为全面推进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院收支结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办法》,将各项控费标准分解为22项指标,考核各公立医院控费运行情况,即将印发实施。

4、医院收入稳中有升。市级公立医院上半年总收入约5.0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88亿元增加0.14亿元增长2.87%。药品收入1.7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03亿元减少收入0.24亿元,下降11.82%;县级公立医院上半年医药总收入9.7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54亿元增加0.25亿元,增长2.62%。药品收入3.6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95亿元减少收入0.3亿元,下降7.6%,从监测分析显示,市、县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调整优化,药占比下降幅度明显,耗材占比略有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稳步上升。市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35.73%,较2014年的41.77%下降6.04个百分点;市级医院平均耗材占比为11.59%,较2014年的11.72%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26.80%,较2014年的23.26%上升3.54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36.50%,较2014年的41.50%下降5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耗材占比为8.37%,较2014年的8.55%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26.13%,较2014年的22.05%上升4.08个百分点。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得到提升

1、乡镇卫生院二次改革陆续推进。邵武、建瓯两市认真落实 “一归口、三下放”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激动基层活力。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使用、考核、调配和交流由卫生局统一管理并将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基层医疗机构;XX市建立“两创一立”创新财政管理模式,提出在财政补贴不变的基础上,对乡镇卫生院人员保障经费进行“绩效考评供给制”,等等。

2、分级诊疗制度开始起步。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基层首诊,由于绝大多数地方不具备强制推行基层首诊的条件,我市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规划调整、医保支付、财政投入、人事薪酬、职称评聘、差别价格、绩效考核等综合措施,促进医疗资源流向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建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我市各县级医院已下派50名医生及选派40名特岗医生帮扶50所乡镇卫生院,XX市第一医院作为三级医院派出12名医师帮扶2所县级医院,XX市人民医院作为三级中医医院派出8名中医师帮扶2所县级中医医院,完成省上下达的帮扶任务。二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全面实施社区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将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事项写入《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今年将积极推进各县(市、区)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全科医生团队94支。优先与65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5.99万户家庭(19.68万人)签订了服务协议;78所乡镇卫生院、878所村卫生所,成立服务团队481支,与服务对象签订了服务协议达12.53万户家庭,签约人数达44.12万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上意见制定下发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四)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1、建立横向纵向医联体。结合南平实际,以市第一医院为龙头,整合市第二医院、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和闽北卫校等市级公立医院、单位,建立武夷总医院;林宝金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武夷总医院改革有关工作。武夷山以市立医院为主体,将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纳入一体化,组建武夷山公立总医院;XX市、XX县、XX县也分别组建了市级医疗机构的横向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采取“大手牵小手”方式,通过医院托管、项目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在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基层帮扶。如XX县医院委托XX市第一医院管理。市第一医院派出了多名管理和业务骨干帮扶XX县医院,提高了XX县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培训了医疗卫生队伍,新建了重点科室,开展了新技术,为提升XX县医院的综合实力打下了基础。XX县正在积极推进托管工作。许多县级医院也与乡镇卫生院开展联手、托管等活动。

2、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在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对卫生加大投入及新医改契机的同时,筹集3000多万元用于全市信息化建设,2014年建成了XX市第一朵“云”——“健康云”。2014年年初,XX市区域卫生云计算服务平台(即“健康云”平台)建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我市13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使用XX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医疗服务、妇幼卫生和公共卫生三大模块)。XX市投入500余万元,XX县投入720万元,建阳区投入160万元对医院网络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光泽、松溪、政和、顺昌4家县级综合医院完成院内平台建设转入相关科室实施,XX市立医院、XX县医院正着手实施电子病历前软硬件环境准备工作。

3、全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从2010年末的10083张增加到2014年末的15536张,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10年末的3.16张增加到2014年末为5.93张,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市总诊疗人次1203.21万人次、住院48.67万人次,比2010年分别增加285.36万人次、12.83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7%、7.95%。由于床位增加,医院病床使用率维持在80%左右,2014年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5432.23元,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120.8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6394元和109.45元,次均费用绝对值水平多年保持在全省最低和次低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五)医保、医药配套改革不断深化

1、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已制定了实施“一体化”的《意见》送审稿,将在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尽快出台,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标准,统一药品目录、统一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结算办法,同时结合XX市实际,城乡居民先统一执行新农合“三目录”,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今年,我市城乡居民全面实行大病保险制度。

2、改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首先是全面推进总额控制,深化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实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挂钩办法,不断提升管理绩效。其次是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优先选择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技术成熟、治愈率高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种作为付费病种,2015年全市将选择不少于20个病种进行单病种付费结算试点,并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探索开展按疾病诊断关联性分组(drgs)付费方式。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结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南人综〔2015〕86号),严格控制统筹基金支出增长幅度。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商谈判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核定医保经费实行“结余奖励、超支分担”,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机制转变。第四是加强对医保支付的集合监管,加强对医保支付的智能化集合监管,以规范医保支付平台。

3、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招标方式改革。按省级药品采购目录和基准代表品的限价,以“阳光操作、公开竞价”为原则,由市药品招标采购领导小组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购的方式进行议价和竞价采购。采取先评商务标、后评经济技术标的“双信封”评审方法。严格执行中标药品“一品一厂家”的规定。遴选优质生产厂家的常用低价药品,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企业配送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在本辖区的药品配送企业中遴选7家配送非基本药物,提高药品配送的集中度和配送到位率,降低配送成本。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利用闽北卫生学校的教学资源,定向培养三年制农村医学中专班,充实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医疗卫生队伍,目前,共召收学员四批,共计254人,2015年毕业84人。延平、浦城、顺昌、松溪乡村医生毕业后定向村卫生室工作。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乡村医生。促进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确定XX市为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和退出机制试点。XX市制订了《XX市乡村医生养老制度实施方案》。

2、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加强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领导,将全科医学各项培训任务指标分解下发各县(市、区),并督促各地抓好宣传发动和报名工作。全市共培训全科医师560人,其中全科医师岗位335人,并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合格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91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93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人,全科医师提高班33人。为推动在岗乡村医生免费开展培训和拓展培训,统一组织专家学者到各县(市)开展“基层慢病管理公益巡讲”活动,目前,已深入松溪、浦城、武夷山三个县(市),受训基层医务人员达400余人,有效地提高基层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省上定向培养本土化本科临床医学人才政策,做好规划,用足名额,妥善解决定向委培生学费问题;加大定向委培生招生宣传,鼓励引导有意愿到县级医院工作的考生报考定向委培生。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市第一医院、九二医院、XX市立医院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制定《XX市公立医院紧缺急需人引进中长期(2015—2020)指导目录》、《XX市卫生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延平、建阳、浦城、松溪等县(市)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纳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简化招聘程序,按县(市)、乡不同层次专业的不同需求适当放宽学历条件;对紧缺急需人才,由公立医院、卫计部门和人社部门一同现场招聘,直接入编。市本级利用国家下拨的试点医改补助资金2000万元,建立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安排用于引进和培养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对具有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双证持有者,实行月津贴补助;对聘用的省内高层次人才发放津补贴,享受与省外引进人才相同的待遇政策。预计今年全市可招收各类医学人才200余人。

(七)社会资本办医有新进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非基本医疗项目合作,扩充优质医疗资源,重点鼓励兴办医养中心、医疗旅游、健康园区等健康产业及符合区域规划的特色专科医院。上半年,全市医院总床位数15536张,社会办医床位数1049张,占全市医院总床位数的6.7%。各县(市、区)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壮大,促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阳区作为发展民营医院的试点.今年先后引进社会资本1.4亿元创办了美亚健康慈铭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民营医疗机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破除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障碍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尚未突破现有政策框架。目前各地公立医院改革大多停留在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上,对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和减少过度医疗效果不明显,部分改革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形成。

(二)医保、新农合基金支付压力大。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供养比”逐年降低,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4:1(全省最低),近几年,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年收支均为赤字;部分县(市)新农合基金当年出险。随着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调整后医疗服务价格难以完全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

(三)医技人才十分紧缺。随着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人才的问题日渐突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级医院卫生人员紧缺,人才招聘、引进困难。由于业务拓展和业务量的增加,人员的增补远不及床位数增加所要配置的人力资源数。二是医学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医院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卫技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区医疗单位的卫技人员技术水平比农村基层卫技人员要高;农村乡镇卫生院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相对较多。虽然近几年有不少培训,但因人员紧张难以安排参训,加之培训提高需要过程,导致农村基层卫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相对缓慢。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服务水平偏低。

(四)县域就诊率提高难。当前,大医院名医效应以及群众固有的“就高不就低”就医习惯仍然长期存在,群众更倾向于三级医院就诊。因此,即使公立医院改革能给就医群众带来实惠,但是对群众的吸引力依然不足,要达到“实现90%左右就诊率在县域内解决”的改革目标,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全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的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已转入第二阶段,即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尽快出台相关控费政策。二是扎实推进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核心作用;三是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对部分价格偏高或者价格倒挂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调整;四是加快推进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试点工作任务分工,为下一阶段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推进医保管理体制、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做好第九批药品机制招标采购工作。

以上报告,请审议。首页12尾页

第四篇: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胡伟陈芳

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应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业生产必须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需要以标准化为基础。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法制化管理是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农机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农机作业质量标准,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既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又能够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就是在农机化生产过程中,突出抓好农机作业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农机作业标准化不是软任务,而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节约能源、增加农产品竞争力的硬措施,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农机技术状态、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是提高产量、改良质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1.1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先进的应用技术和现代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使农业生产能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序进行,使农业生产逐步按工业化的方式进行。

1.2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产品产量,改进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加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没有农机标准化,就实现不了农业标准化和质量效益型农业。三是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重要措施。在农业品种、生产技术、作业方式上努力与国际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1.3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农机作业标准是专家经过研究并验证的科学合理的生产操作规范,实施这些作业标准就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完成农业生产的任务,并且达到节约的要求。比如,减少农机作业油料的使用,或保持农机良好的机况等,从而达到资源节约的作用。

1.4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推广运用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是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种植规模化、作物生产基础化、农业精准化和田间作业的规范化,都要通过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来完成的。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推

广部门为使技术准确的应用,都要制定一些规范化的农机新技术规程,而这些规程就是农机标准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实施这些规范,就可以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去,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1.5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建设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的发展和健全,对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要求会更加迫切。农机社会化生产的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作业质量纠纷发生的就会越多,如何解决这些纠纷,农机作业标准就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标尺,用技术法规,即农机作业标准去评判质量纠纷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作业质量矛盾的减少,可以评判作业质量纠纷,保障农机社会化作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2农机拥有者是农机作业标准化的主体

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掌握标准的农机驾驶员和达到标准技术状态的农业机械来完成,通过实施各项农机化作业标准,确保各项农机作业达到生产要求,从而生产出标准的优质农产品。

2.1农机拥有者是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关键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体制改革,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越来越显现出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这种方式既保障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业科学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和合理化管理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有偿作业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也将取代一家一户拥有农机具的格局。农民是农业机械化的主体,而拥有和使用这些农业机械的农机手也就自然成为实施农机标准化的主体。这种既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民就业,又能实现农机具最大利用率的方式,必将成为推动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进程的主要动力。

2.2 加强培训,奠定标准化实施的素质基础

没有“标准人”,干不出“标准活”。因此,加强标准的制(修)定和宣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手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农机标准化推广、应用队伍,建立现代农机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体系,对农民选择和使用农机具的方法进行规范和指导,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有农机操作者的素质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所以,在积极制定各项农机作业标准的同时,还要积极做好农机标准的宣贯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方式,让农机使用人员掌握这些标准、应用这些标准就成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了。体系建设和典型示范是农机作业标准化实施的促进措施

重点围绕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农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田作业的各个环节上认真实施,从而有效地把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农机作业的始终。

3.1 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

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要不断完善和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化需要大力推广和认真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制修订和推广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

农机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把农机作业标准逐步整理、研究、修订和完善起来,制定贯穿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形成比较完整的、标准较高的、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标准体系包括整地、播种、深施肥、栽植、喷雾、中耕、收获、加工等农机作业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评价方法,具有质量要求明确,指标量化清晰,操作简便可行的特点,为实施和检查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使农机作业有章可循,农机作业质量检查有法可依,农机化生产时时、处处、事事都有标准依据和规章约束。

标准化体系制定必须坚持四条原则。一是以现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和依

据。二是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总结现有的成功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充标准。三是标准制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四是注意农机作业标准的系统性,使各项农机作业标准统一协调。

3.2 建立示范点,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

通过建立示全程机械化标准作业示范区和关键环节标准化示范点,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总结实施区农机作业标准化经验,形成本区域内重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促进土地要素流转,探索农业适度规范经营和连片种植,以利于带动相关作物的农机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

天津市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各示范点都总结出一些适于本地区的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典型引导,以点带面的作用。在示范点建设上,一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帮助示范点认真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使示范点从组织领导到技术指导都成立了相关组织,认真落实和执行农机作业标准,充分发挥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对示范点工作指导。市农机局组织有关处、站技术人员,在春播到秋整地的每个作业环节上,深入到示范点的试验田指导农机标准化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为继续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积累原始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三是初步形成了主产作物农机标准化生产的模式。

4. 结束语

加强农机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要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技术规程,积极促进标准化实施。用召开农机标准化生产现场会,将标准及时发放到示范户和有机户手中,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农机使用者作业按标准干,检查按标准看,做到培训、指导、检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载体作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健康发展,加速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步伐。

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作业体系,保护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种子生产标准化、农艺措施标准化、农机管理标准化、田间作业标准化,使各项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机得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现。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机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就应该提升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使农机作业标准化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中得到共识和重视,为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奠定坚实基础,并以不断推进农机生产作业标准化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贡献。

第五篇:山东积极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山东东营市以农业信息化为强大引擎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1-07-05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部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是政府有效管理农业的重要途径。为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近年来,在山东省农业厅和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营市农业局紧紧围绕“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建设与应用,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东营市先后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和首家“全国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并在东营市召开了“全国城市信息化现场会”总结推广“数字东营”建设典型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东营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列入国情调研课题,组成调研组赴我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推广我市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经验。

一、夯实基础,搭建规范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政策平台

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领导重视最关键。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数字东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从机构建设、规划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抓紧抓好,夯实基础促发展。

一是统一管理,理顺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体制。在去年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批准农业局专门设立了农业信息化科,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各县区农业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工作职责科室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各行政村配备了信息管理员,市里统一为县区、乡镇农业信息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农业信息化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形成了 “上下呼应”的四级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运行轨道。二是统一规划,统一考核。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根据《数字东营整体规划》,专门制定了《农村信息化专项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等多项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规定,建立健全了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连续5年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并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重点考核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三是统一建设,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数字东营”、“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市累计投资近亿元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大容量、高效率、覆盖城乡的高速光纤传输网络和移动网络,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和村村通光纤。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全部实行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效益。四是培养人才,优化队伍。搞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保障。积极争取智力支持,同国家、省等多家信息化科研机构和有关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邀请有关专家对我市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项规划和项目设计、实施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对市、县、乡、村各级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政策和技术培训,在全市建设了一支1800多人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二、整合资源,搭建统一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支撑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开发资源、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全市“三农”事业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一是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一网四平台”为重点建设内容的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已开通运行并取得良好成效。一网,即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信息网;四平台,即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互动服务平台、数据库平台。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信息网开设了政务公开、东营农情、互动服务、商务服务四大版块,包括53个一级栏目和123个二级栏目,内容涵盖农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全面展示和对全市农民群众的互动服务。农民通过信息网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业政策和市场信息,通过互动栏目还可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信息网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超过100万次。应用支撑平台已完成开发并开通运行了“主要农作物动态分布图”等8个系统,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建设水平,东营市农业局自去年开始大力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网上办公”规范有序、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有效整合了全市涉农信息资源。通过实施“一乡一站”、“一村一页”上网工程,全市所有乡镇健全了网站,1775个行政村发布了村级网站,构建了“黄河口·新农村”网站群,实现了数字地图导航,公众可以便捷直观的访问全市所有村镇。全市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共用。建成了新型农民网络互动课堂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水利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经营管理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业龙头企业数据库、百万亩耕地养分普查数据库、自然灾害数据库等九大农业数据库,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

三、示范推广,搭建务实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

信息化重点在应用,难点在推广。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全市高效生态农业中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作用,我市不断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化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示范村”和“百村示范、万户上网”工程建设。东营市提出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以建设50个“信息化示范村”为突破口,抓示范找路子,从而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结合50个示范村各自特点,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村、无线网村、数字电视村、平安监控村、典型应用村等,为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信息化示范村”的建设经验得到国家科技部领导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今年,该市正在实施的“百村示范、万户上网”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农业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主要是在全市确定100家基础条件较好、不同类型的行政村进行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是“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应用效益显著。东营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实施工作,该项目围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建立了农村基层管理信息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等应用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研究范围覆盖7个动植物种类,示范面积20万亩,辐射推广160万亩,受益农民达50万人。二是各县区农业农村信息化齐头并进、各具特色。东营区、广饶县的农村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村治安的跟踪监控和定时查询,提高了农村治安管理水平,为农村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利津县建设了中国利农网和利农信息服务超市,成为全国“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县”。三是各类农业生产信息化系统建成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市土地流转系统实现了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发布和流转情况统计,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农作物动态分布图系统通过地图形象地展示了全市主要农作物分布情况。测土配方系统对全市500个监测点的土壤养分、水分的情况在地图上进行了直观展示,指导农民根据测土配方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实现了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网上诊断,为农户提供科学防治方案。新型农民网络互动课堂系统实现了视频点播、网络互动教学、教学管理和在线考试等功能,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广校教学提供了信息化平台。地下水位、雨情、旱情自动监测系统已经覆盖全市,为全市的抗旱、地下水测报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动物防疫监管系统监控终端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为疫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依托城域网,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场地、设备和人员等资源,建设了新农村村务管理系统,通过触摸屏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人口、计生、党群、资源、社保、经营管理、公共事务、财务管理等的信息处理和村务公开。该系统的开通运行,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和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村务管理水平。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农业部门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东营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务求实效,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山东省禹城市建设农业信息化“高速路”扫描 2010-06-01 16:07:05

来源:德州新闻网-德州日报

“哪片地施什么肥,哪片地浇多少水,粮食收获了卖到哪里最赚钱,我们心里都有数。现在,只要轻轻一点,就能通过农用信息机得到各种信息指导。”5月15日,山东省禹城市乐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袁兴波在为笔者现场演示无线致富宝农用信息机的使用方法时说。

袁兴波说的无线致富宝农用信息机外观类似普通的家用DVD,在屏幕菜单上设有政策法规、农经要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栏目,内容通过中科院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数据库,可随时自动更新,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各类农业信息,操作简便易学,每月信息费只要5元钱,电脑和手机信息终端同样可以定制下载信息。

乐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禹城市6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点之一。由于所在农村社区人均地亩数较大、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该种植合作社应运而生,已发展社员350人,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拥有大型农用机械68台,采用灌溉计量化、农业机械中型化、防虫生态化等科学种植新技术。随着该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壮大,收获时节常遭遇 “卖难”,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信息匮乏问题成为发展的 “瓶颈”。去年,借助中科院驻禹工作站专家帮扶指导,禹城市引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运用网络通讯、遥感监测、地理信息、卫星定位、智能推理、异构融合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以无线农业信息机、手机和电脑为信息发布终端载体,为农民提供即时信息服务,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

今年,禹城市按照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重在应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布局,以粮食、蔬菜、畜牧3个产业为重点,针对不同需求,在全市筛选了部分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运销大户为示范点。在每个示范点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员制度,采取社员或村民自由结合的形式,每10户推选1名农业信息员,由信息员每天或定期收发农业信息,及时为社员传递农业信息。同时,组织农业、畜牧、农机等涉农部门开通农业信息网、畜牧兽医网、农业墒情自动检测网,建成农业信息专家网上互动平台。伦镇城子坡社区粮食运销大户袁俊春,利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随时了解和掌握禹城周边省市粮食市场行情,以最高价格运销粮食150多万公斤,盈利5万余元。(崔珠峰 赵帅 张钰琳 许咏新)山东禹城农业信息化建设进村入户发布时间:2011-05-25 10:05:58 本报讯近日,“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战略高峰论坛”在山东省禹城市举办,无线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进村入户的步伐。

近年来,禹城市大力实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吨粮市。

在深入推进种植新模式、新技术的过程中,禹城市着重推广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户通过使用无线信息机,能够快捷准确地了解和应用精准耕作、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

目前,禹城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达到24个,新增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机械耕作成本均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均减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禹城试验站通过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对土壤数据进行采集,经过中国移动网络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待分析出土壤水分和养分指标,形成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及时发送到农民信息机上,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和施肥。

目前,无线农业信息机和致富宝手机已覆盖禹城市1000多个村。经营麦子和玉米生意的禹城市伦镇毛庄村民袁俊春通过使用致富宝移动农信手机查询各地粮食价格信息,了解全国市场行情,把粮食卖出了好价钱,一年增收几万元。

禹城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宝萍表示,禹城市通过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试点村服务业收入增长30%左右,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显著,坚定了禹城市持续走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的信心。申照亮 刘永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破解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移动信息化打造山东禹城“智慧农业” 2011-05-1813:31 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

使用“致富宝”无线农业信息机,农业大户能实时查看市场行情。

为什么“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一幕屡屡上演?为什么已经有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农民,还是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百里之外的市场行情?这是因为,分散的涉农信息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及时到达农户,并在农民的实际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近日,记者在山东德州禹城市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农户在种植作业时不但能享受全国一流的专家全程指导,而且足不出户就能把握市场信息的瞬间波动,一举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凭借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了“智慧农业”。

为有效促进环渤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5月17日~18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在禹城市召开“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战略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禹城“四节一网两增”和“循环高效生态农业”两个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实上,这场农业信息化“革命”,始于2009年以来禹城市联手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共同推进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并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此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让我们看看这场“革命”带来的巨变吧。一个普通农户的

“信息化之旅”

5月艳阳天,正是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集中上市的季节。在山东禹城市大禹龙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合作社理事长、种菜大户霍春亮拿起遥控器,对准一台银光闪闪的 “DVD” 一按,电视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济南七里堡批发市场的蔬菜行情。他对记者说:“瞧,各地蔬菜行情都能知道。就凭这,咱跟收购商讨价还价就有底气了。这一季的西红柿,北京市场的收购价比济南市场每公斤多2毛钱,这样我们可以多往北京市场送点货,效益不就一下子上来了。”

霍春亮倚仗的那个“DVD”其实是无线农业信息机,是禹城市农业信息网络的终端之一,其中设置了中国移动的手机卡。每天,中科院以及当地农业部门的各种信息都会根据农户的定制需求第一时间发送到各种终端上。“有了信息机,我们卖菜由被动变主动了。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户卖菜平均所得均高于周围县市区。自从用上农业信息机后,没有发生过一起菜贱伤农的事件。”霍春亮说。

该合作社现有530户农户,通过和禹城移动分公司合作,手机现在也“变身”为农业信息机,这样一来,合作社的每一个农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这些市场信息。

此外,除了有效把握市场信息的瞬息波动,农民还能获得日常种植作业的科学指导和有用信息。

霍春亮介绍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由于连续好多天都是阴冷天气,他们收到了来自中科院专家的提醒:“关注西红柿的灰霉病”,同时获知了应对灰霉病的方法。“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种植作业,有效避免了病变的泛滥,杜绝了损失。” 无独有偶。乐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禹城市6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点之一。随着该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壮大,收获时节常遭遇 “卖难”,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信息匮乏问题成为发展的 “瓶颈”。2009年后,借助禹城市和中科院共同打造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无线农业信息机、手机和电脑为信息发布终端载体,农民们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即时信息服务,合作社的燃眉之急随之化解。

“地里该施什么肥,如何防治病虫害,粮食收获了卖到哪里最赚钱,我们心里都有数。现在,只要轻轻一点,就能通过农业信息机或手机得到各种信息指导。”5月17日,该合作社创始人袁兴波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农业信息化“大网”

如何织就?

“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唯独禹城是扎根在农户,扎根在农业合作社,这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评价说。那么,这张扎根农户的农业信息化“大网”是如何织就的?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项目,以及“四节一网两增”(节能、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信息服务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起,中科院、禹城市政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三方合作,整合中科院和分散在各涉农口的农业种植、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流通等权威信息资源,建设了覆盖各涉农部门,上联部、省、市,下联县、乡、村级信息服务点以及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

农业信息化平台中指导农户种植和销售的公共信息由中科院发布,本地信息则由禹城农业部门搜集、整理,最终所有的信息都发送到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审核后依托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强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以电脑、无线农业信息机和嵌入式农业信息手机为载体向广大农民发布。截至目前,各乡镇、社区以电脑为主体,生产大户以信息机为主体,普通农户以手机为主体,借助移动公司无缝网络覆盖,禹城全市乡镇信息服务终端拥有率及网络普及率均达到100%。

使用上“致富宝”移动农信手机,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获取信息比以前更快捷了。5月14日上午,经营麦子和玉米生意的禹城市伦镇毛庄村民袁俊春,正坐在客厅里用移动农信手机查看农业方面的新闻,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麻利地操作起来:“你看,在市场行情板块中,我能看到专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资讯,还能随时调整和定制自己关心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的市场行情,手机上的信息每天下午5点左右更新一次。”

这张农业信息化的大网,把以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变成了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屋里屋外都能随时打电话、上网浏览信息、查询行情的“好帮手”,让很多农民足不出户就做成了生意,无需奔波就把专家请到了家里。

“智慧农业”

带来乡村巨变

来到中科院禹城试验站办公试验楼,于延春主任正在查看由传感器收集上来的土壤墒情。“我们每天的数据来源都是由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对土壤墒情先进行监测,形成波段图,通过一个插有中国移动手机卡的网络传输工具,将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信息中心根据数据对每块田地的缺水量和缺素程度进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经由中国移动的网络反馈到用户的手机上,提醒农户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目前在禹城市,像这样的传感器有100多个,我们计划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设立1000个传感器,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科学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信息化发展。”这样的信息并不只是传达给单一的农户,“比如,有农户向我们反映地里长蚜虫了,我们将由传感器和卫星遥感方式搜集到的田间实时信息进行虫情分析,然后将原因和治理办法再通过网络发给种植相关作物的所有农户,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通过一张小小的移动手机卡,把专家请到了农户身边,解决了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了。

“灌水计量化”,这个原本对禹城市伦镇乐农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社员袁兴勇来说很陌生的技术,现在,却给他带来了诸多实惠。

“现在哪块地需要浇水,浇多少水效果最好都不用操心。”袁兴勇说,合作社集中连片的土地,每200亩至500亩都安装了一个墒情自动监测器,监测器发现哪块土地需要浇水,就会作出科学灌溉决策,灌溉过程中,不仅能对每块地的用水进行实时、自动计量和计费,平均还能节水20%。伦镇城子坡社区的农户通过这一技术,推广精准耕作、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粮食价格每吨比周边村高出了20至40元。

禹城市农业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宝萍告诉记者,目前农业信息机已覆盖禹城市1000多个村,1100个合作社社员和种植大户使用上了移动农信手机。她说:“禹城市通过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试点村服务业收入增长30%左右,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农业信息化带来的乡村巨变,除农民增收外,还让禹城市由过去粗放型生产方式变为注重产品质量,推广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该市新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24个。新增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机械耕作成本下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减少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逐步呈现出以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示范模式。

5月17日是第43届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面对汹涌的农村信息化发展大潮,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始终致力于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大力搭建和完善“农村通信网”,拓展“农村信息网”和“农村营销网”,全力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动通信和信息服务,让广大农村真正实现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记者 李菲 通讯员 王爽 位建卿)山东禹城:信息化添翼现代农业成功解决“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者:孙清阳;李建 08-05 09:25:38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市树立“解放思想、放开搞活、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实践,破解水土资源配置、技术装备与生产规模系列难题,尤其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农民在沃野上收获着更多新的希望和喜悦。

“三大技术”催生农业信息化

“三大技术”得天独厚。山东省禹城市农业信息化与当地农业发展一脉相承。禹城利用中科院在当地设立试验站的得天独厚条件,探索形成灌溉精确计量化、农机中型化、病虫害防治生态化三项现代农业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规模化。规模化效益引导合村并居,刺激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粮食生产经营大户的产生。他们在生产经营中,迫切需要便捷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应运而生。

“三大信息平台”落地生根

“我们以院地合作为基础,以科技助农为关键,致力搞好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加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禹城市委书记闫剑波说。

山东省禹城市与中科院联手,整合多种资源,建成有信息发布、信息终端传输平台的信息网络。其公共信息由中科院发布,本地信息由禹城农业部门通过农业信息专家管理系统搜集、整理,然后将技术信息发送到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审核后通过电脑网络、无线农业信息机和农业信息手机三个平台对广大农民群众发布,涉及农业新闻资讯、供求对接、科学施肥、遥感监测、专家解答、土壤墒情等内容。同时,建设完善辐射农口部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运销大户的试点示范网络。3月11日,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指出:“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惟独禹城是扎根在农户,扎根在农业合作社,这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农民足不出户请来“空中专家”

“我们精心打造完善的信息终端平台,真正破解‘信息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请来‘空中专家’,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禹城市市长张磊介绍道。

“个性化、智能化、低成本”成为信息平台服务最大特点。既可直接登录信息网查询、接收和发布信息,又可只需低廉价格购置一台信息机和一张普通手机卡,和家用电视机连接,就能便捷获得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手机一改短信群发模式,为“信息个人定制、后台推送”,彰显个性化。伦镇城子坡社区群众使用信息机,推广精准耕作等新技术,粮食价格每吨高出周边20至40元;用信息服务平台了解行情,使每亩地节约农资投入60多元。

信息化建设触角不断延伸“我们建成开通了大批涉农网络和涉农信息工程,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培养合村并居后新型农民,消除城乡‘数字差距’。”禹城市市委副书记何连生说。

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投放计算机、液晶电视、投影仪、液晶触摸一体机、电动幕等大批现代化设备,在禹城伦镇城子坡社区和市中办夏季社区2个农村社区里,建设农村信息化培育标准教室和2个信息服务中心。如今,禹城“四节一网”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节能、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信息服务网)、农村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陆续建成运行。市里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信息培训服务站,涉农部门实现与应用系统网络连接,并在社区建立服务点,培训配备了信息员。

信息化变身现代农业“好帮手”

“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先进,服务集成,价廉便捷,成功扎根乡村,变身现代农业‘好帮手’,并且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禹城市副市长王玉东说。

信息化建设成功推进,大大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民增收节支和农业节能高效发展。由过去粗放型生产方式变为注重产品质量,推广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该市新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达24个。新增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合作社以反租倒包形式规模经营土地6.7万亩。机械耕作成本均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均减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如今,在山东省禹城市,农业信息技术顺利推广,服务内容由简到繁、服务网点由少到多、服务规模由小到大,信息化添翼现代农业,逐步打造以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示范模式。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移动信息化推进山东禹城发展“智慧农业” —————————————————————————————————————————————————————————

2011-5-19 10:20:34

点击次数:80 来源:新华网

为有效促进环渤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5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在禹城市召开“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战略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禹城“四节一网两增”和“循环高效生态农业”等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并对中科院、禹城市政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三方合作,建设有效到达基层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精准耕种和产销对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项目,以及“四节一网两增”(节能、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信息服务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起,中科院、禹城市政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三方合作,建设了覆盖各涉农部门,上联部、省、市,下联县、乡、村级信息服务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整合中科院和分散在各涉农口的农业种植、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流通等权威信息资源,以无线农业信息机、嵌入式致富宝农业信息手机、电脑等为载体,依托中国移动强大的网络,第一时间将信息送达基层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2010年来中国科学院禹城试验站考察指出,“全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惟独山东禹城是扎根在农户,扎根在农村,这解决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经营麦子和玉米生意的禹城市伦镇毛庄村民袁俊春,喜欢用致富宝移动农信手机查询各地粮食价格信息,由于这种手机内嵌了农业新闻资讯、供求商情、市场行情、农业百科和用户信息等五大类26个项目的信息,让袁俊春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以前都是在家附近卖粮食,收购点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现在有了农信手机,能了解市场行情,卖上好价钱,一年多收入几万块钱。”

禹城市大禹龙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合作社理事长、种菜大户霍春亮拿起遥控器,对准一台银光闪闪的“DVD”一按,电视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济南七里堡批发市场的蔬菜行情。他对记者说:“瞧,各地蔬菜行情都能知道。就凭这,咱跟收购商讨价还价就有底气。这一季的西红柿,北京市场的收购价比济南市场每公斤多2毛钱,这样我们可以多往北京市场送点货,多赚点钱。”这个“DVD”就是无线农业信息机。

农户通过使用信息机,也了解和应用精准耕作、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使禹城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达到24个。新增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机械耕作成本均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均减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记者了解到,中学院在禹城设立了100多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对土壤墒情数据进行采集,过中国移动网络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中科院分析土壤水分和养分指标,形成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及时发送到农民信息机上,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和施肥。

据了解,目前,无线农业信息机和致富宝手机已覆盖禹城市1000多个村。禹城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宝萍说:“禹城市通过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试点村服务业收入增长30%左右,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显著,这也坚定了禹城持续走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山东联通信息化技术打造“农资通*智慧农业”

作者:王玉君 宿艺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 2011-05-17 11:07:24 摘要:近年来,山东联通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的延伸,积极拓展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出“农资通”、电子商务、智能灌溉、二维码追溯等应用,让农民也与城市同步尽享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记者在山东各地亲身感受了联通信息化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山东联通[0篇] 智慧农业[2篇] 近年来,山东联通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的延伸,积极拓展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出“农资通”、电子商务、智能灌溉、二维码追溯等应用,让农民也与城市同步尽享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记者在山东各地亲身感受了联通信息化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寿光市三元朱村书记党支部王乐义向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李刚介绍联通农业信息化对当地蔬菜产业产生的推动作用。

降费用、送服务、搭平台 信息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5月14日,在济南历城区彩石镇,农民李大鹏用电脑上网查看农业信息。李大鹏告诉记者,他的电脑是在“信息化下乡”活动时购买的,不仅电脑便宜,还享受到联通的宽带补贴费用。

为了让农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近年来,积极做好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为了降低农民的信息化使用成本,山东联通创新服务模式,采取“惠农电脑+宽带费补贴”的模式,把信息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据介绍,山东联通联合微软、海尔、英特尔等产业链合作伙伴,组成“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开展了农村信息化“百镇行”、“信息化下乡”活动,通过降低宽带月租费、开展信息化培训、提供信息化咨询等方式,帮助超过3万户农民购买微机和使用宽带,惠及村庄5000多个、受惠农民100多万人。

为消除农村“信息鸿沟”,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山东联通与省政府联合建立了全国首个面向“三农”服务的省级信息门户平台——“山东省农业与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14个省级政府部门的涉农信息和全国355个专业农业信息网站,实现了网上服务、管理和交易的一体化。借助该平台,政府相关部门为农民提供了农产品供求、农业气象、科技咨询以及农民再就业等信息。据介绍,仅潍坊寿光市利用该平台就帮助农民引进致富新技术560多项,推广新品种410多个,发展农产品供求信息2万余条,受益者达30万余人。

外出打工家有“守护神” 视频监控打造“平安农村”

今年4月28日,在青岛打工的王欣,手机上突然报警,他随即拨通临沂老家邻居的电话,看看家中是否有情况。当邻居赶到时,同时接到系统报警的村治安人员也赶过来,一名入室盗窃的窃贼被邻居和治安人员抓获。事后,王欣说:“多亏家里安了‘神眼’监控,才避免了损失。”

目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山东联通响应省政府建设“平安山东”的号召,研究开发了“居家卫士”、“神眼”、“宽视界”和“平安互助网”等针对农村治安的信息化应用。

在农村,筑起“平安农村”屏障的还有“平安互助网”。当村民家里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拿起身边的电话,就可免费拨通村里的报警电话,同时还能触发村委“大喇叭”警报,实现了“一户报警、全村互助”。

“居家卫士”、“神眼”、“宽视界”、“平安互助网”,构筑起四位一体的农村综合治理防护体系。记者在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87万个行政村建成了“平安互助网”,600多万户农民从中受益。

田间地头把生意做到全国 电子商务帮农民闯市场

5月10日一大早,山东寿光菜农王田永打开电脑登录中国蔬菜市场网。他浏览了当日蔬菜行情后,与几个客户在网上进行了交流,然后在网上进行了订单交易。

中国蔬菜市场网是山东联通联合有关部门为寿光菜农打造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通过电子交易市场,广大菜农实现了网上信息交流、蔬菜交易、资金支付、货物交收等工作。菜农在田间地头,就可通过网络将生意做遍全国。

围绕山东省内各地的农村特色产业,山东联通配合地方政府研发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应用。在潍坊寿光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在威海荣成建设了全国首个渔业电子交易市场,在淄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此外,青岛平度大泽山镇的“葡萄村”、滨州博兴的“中国钢铁城”、临沂平邑的“中国罐头城”等地方性网络应用也已形成规模。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对我省农产品的销售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山东省贸易办公室一位人士说,以寿光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为例,目前网上电子蔬菜市场开户超过2000家,每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齐鲁农信、农资通、12316热线 信息化应用成农民“好帮手”

“近期蔬菜批发价格略有上涨”“近期雨水增多,是施肥的最佳时期”……5月10日,济南遥墙菜农李明军收到联通每天发送的短信,内容既有市场行情、价格信息,也有近期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是山东联通联合山东省农科院为农民打造的12316农业公益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之一。除发送短信之外,还有“齐鲁农信”手机报每天向定制用户发送。平台还开通了12316专家热线,农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拨通电话进行咨询。据介绍,目前已有上百万农民在12316农业公益服务平台的服务中受益。

山东联通为农民开发的“农资通”,同样也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农业种植中,农民经常会遇到病虫害,但又不知道这是哪种病虫害以及如何防治。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农民拿着遇病虫害的叶子,到周围的农资站与专家视频连线,问题就解决了。在线专家通过视频观察叶子情况,对病情进行把脉,然后再告诉如何防治。去年,山东联通开通了“农资通”服务平台,济南、聊城、东营、淄博等六市的上千家农资店使用上这一平台。

另外,山东联通还建成寿光网上蔬菜医院,农民可以在网上让专家给蔬菜看病。

坐在家里也能浇菜地 物联网让菜民成“现代农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变化。针对农业生产,山东联通研发了“智能浇灌”等物联网应用,这一应用让传统的农民变身“现代农民”。

5月16日,寿光菜农李东生打开电脑查看蔬菜大棚的相关数据后,感觉应该对蔬菜进行喷灌了,他随即点击了浇灌操作。此时,远在两公里之外的蔬菜大棚里,灌溉控制器瞬间开启,灌溉喷头喷出水雾对蔬菜进行浇灌。让菜农如此悠闲地种菜,是山东联通“智能浇灌”系统发挥的作用。据介绍,在蔬菜大棚里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无线采集器后,可以实时采集棚内不同剖面土壤的水位数据,根据数据便可判断是否需要灌溉,如果需要,通过无线灌溉控制器即可进行远程操作。据了解,如今,全省上千个蔬菜大棚用上“智能浇灌”系统。

如今,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对蔬菜、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山东联通研发了“二维码追溯”系统。

记者在寿光一家蔬菜企业采访时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包装上贴上了类似条形码的标签。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标签是‘二维码’,贴上它,不管菜卖到哪里,消费者在购买时,用手机一扫,便可知道蔬菜的来源、施肥及用药情况。”

据山东联通相关人士介绍,山东联通已在济南、潍坊、青岛等地的蔬菜种植、生猪养殖行业推广了二维码追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对蔬菜生产和肉品加工全过程的监控,让消费者明白消费的同时,生产企业也对产品流通实现了科学管理。三大举措破题山东农村信息化2009-02-05 06:00出处:计世网作者:佚名【我要评论】 [导读]山东省信息产业厅整合山东网通、山东邮政、大众报业、微软公司、英特尔、海尔集团等厂商的力量,共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相关阅读:香港文汇报:中国保经济更需要农村信息化

在“山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中,山东网通、山东邮政、大众报业、微软公司、英特尔、海尔集团等厂商都参与进来,该项目是由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组织的,采取“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

普遍来看,山东省农村信息化面临着四大难题:信息在农村的普及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农村信息化大部分项目依靠政府拨款,自身运行机制比较弱;缺乏真正有效、实用和农民急需的信息。

“山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为广大农村、涉农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交易,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收到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科技动态等信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包括以下三大主要内容。

一是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山东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综合信息的服务优势,构建山东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农村信息化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涉农企业、农业大户以及农民。服务项目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三大功能,实现服务、管理、交易一体化。全面提升农村科技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使农民掌握科技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完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服务站是指依托山东网通的宽带网络资源、山东邮政的物流配送体系、大众报业的信息传播体系,在全省农村建设的为农民提供以涉农信息查询发布、电子商务等服务内容为主的公共上网场所。信息服务站建设解决了农村信息的落地问题,是农民进行信息查询和接受培训教育的基地。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化推进联盟。由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组织,与山东网通、山东邮政、大众报业、微软公司、英特尔、海尔公司共同合作,成立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推进联盟。联盟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推进重点。

“山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能有效解决农村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完善有效的运营模式,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信息致富,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同时,使该项目成为连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用品等供求双方的桥梁,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跨地域的交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solution.chinabyte.com/57/8701557.shtml

山东开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智慧三农”2011/5/23 9:23:00

来源:齐鲁电视台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0)核心提示:5月22日讯手机成了新农合医疗证,电视能够随时查询农产品价格,山东省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进村入户,农民享受到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5月22日讯手机成了新农合医疗证,电视能够随时查询农产品价格,山东省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进村入户,农民享受到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朱玉银是泰安市宁阳县一个偏远乡村的农民,以前看病报销新农合医药费他要拿着单据跑好几趟.而现在,结账时他只要把自己的手机在村卫生室的电脑上一刷,所有的花费都一目了然,当场就能报销。

手机能够代替"医疗证",因为里面储存着一个移动公司开发的"二维码",有了这个电子"身份证",宁阳县20万户参合农民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刷卡报销"的便利。而在我国唯一的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县禹城,更多的农民则通过这个"机顶盒"把握了致富先机.按下遥控器,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即时行情就立刻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山东禹城大禹龙腾蔬菜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霍春亮:我们就有了议价权,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以黄瓜为例,济南的价格一块一二,北京的价格一块三四,这一斤能差两毛钱,这10%到20%的毛利润都是我们纯挣的。

这个"机顶盒"有如此神通,因为它连接着中国科学院与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平台.麦田里这些电线杆下埋的是一个个传感器,它采集的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微量元素等数据也会利用移动通讯网络传输到这些部门的信息平台,经专家分析后再随时传递给种植户,实现精准耕作,使农民用水、用药、用肥的农资投入亩均减少60多元,农产品运销户的收入分别增长2到6万元不等。

目前,像这样的传感器禹城市已经设置了100多个,根据规划,最终将超过1000个,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

目前,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开通了"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与13个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对接,建设了40个特色数据库,为超过2万家涉农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文章作者:齐鲁电视台 责任编辑:吕莉

山东积极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2010-02-05 14:57: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广网济南2月5日消息(记者桂园)今日,山东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咨询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汇报了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及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方案,与会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张来武对山东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山东发展农村农业信息化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今后要借鉴各省发展经验,立足自身优势,完善长效机制,加强中心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化网络基础,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有效结合,推进山东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代表省政府对科技部多年来给予山东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山东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有特色、能落实、见效快”的原则,把握好山东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节点,积极推进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农业信息化合作协调机制,加大对示范省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专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山东农村信息化发展迅速走向深入

www.xiexiebang.com,方便了经常手机上网的客户使用,并免收流量费。客户还可以编辑短信“10086”发送到“10086”,进入短信营业厅,根据菜单提示,查询话费、办理业务。

加快信息化深层次应用 服务“转方式、调结构”

“移动通信的发展顺应了人们信息需求‘移动化、宽带化、多媒体化’的趋势,它不仅仅带来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推广。”——山东移动总经理李秀川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惠及民生。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发挥移动通信“实时性、个性化、交互性、广泛性”的优势,通过移动技术手段解决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消除城乡信息鸿沟,提高全社会的效率,让信息化最新成果惠及大众。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移动联合开展了“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零距离的信息化培训。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本着“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大力推广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综合信息化应用,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推广,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为全省20万家企业提供了话音、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等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启动了“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为千万农民提供了农信通、气象通、农资通等信息服务,搭建了“城管通”、“警务通”等城市管理平台,全省有1500余所学校、60万名中小学生开通了保障安全的“校讯通”业务。

未来两年,中国移动将完善覆盖至山东所有乡镇的3G(TD-SCDMA)综合信息服务网,进一步推进网络村通、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无线上网、信息产业提升、信息化应用示范、手机门户、绿色网络等“十大工程”,助推“数字山东”建设,并将拉动全省600亿元产业投入,新提供9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惠及民生。

在胜利油田,通过使用无线抄表、数字监控等移动信息化应用,印象中满身油污的石油工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时了解油井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幅“数字油田”的画面正在展现。

在海尔集团,通过移动顾客服务信息化系统,海尔实现了对全国5000多家服务中心和特约服务网点的5万名服务工程师从派单、上门检修到回访的电子化跟踪式管理。

在济南、烟台、日照的部分城区,“城管通”应用使每一处下水井盖、电线杆、花坛、草皮甚至垃圾箱都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城管人员利用“城管通”手机可以实现位置自动定位和信息实时采集,城管工作实现了数字化、精确化。

寿光作为山东省物联网农业示范区,与山东移动合作推出了农业大棚生产监测系统,依托M2M技术平台和GPRS/3G网络传输,菜农能够通过短消息、手机与电脑上网等方式,实时掌握影响植物生长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含水率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目前,M2M已在山东省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领域,济南、青岛等多个地市的出租车及公交车上安装了超过1.5万余台无线终端设备,实现对车辆远程科学管理和调度。在电力行业,实现了对8万余台无线电表的远程抄表和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在农业方面,菏泽、济宁等地实现了恒温库温度精确控制和农产品溯源。比如,利用山东移动开发的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只要通过手机拍码,就能掌握栖霞苹果、金乡大蒜的货源和流通信息,让假冒者无处遁形。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使山东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考验。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发挥信息化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度过“严冬”。2008年12月,山东省经信委、省中

小企业办、山东移动联合举办了“全省利用电子和移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网络营销水平培训班”,对全省中小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培训,并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移动营销管理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移动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用、易用、适用”的信息化产品,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对于市场导向型的企业,“移动营销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实时订单上报、市场信息搜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对于外贸加工型企业,“移动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实现内部高效管理。对于有节约成本需求的企业,“移动办公系统”帮助企业轻松实现办公自动化。对于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企业,“位置通”和“无线手持机数据采集业务”帮助企业实现机械的远程监控,降低财务风险。2009年年底,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移动联合启动“全省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驻地信息化讲堂、产品演示、咨询等零距离信息化服务,力争2010年在10万家中小企业中开展移动信息化体验和普及工作,并争取3年内在山东省大部分中小企业普及信息化。截至今年8月底,山东全省已经举办信息化巡展240余场,并提前四个月在10万家中小企业中普及了信息化,比计划进度超前30多个百分点。

鲁西化工有遍布全国的500多名业务员,以前这些业务员每天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上报当日的工作和次日的销售计划,总部人工电脑录入汇总,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山东移动为鲁西化工研发了移动WAP营销管理系统。这样一来,遍布全国的业务员每天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终端按固定报表上报需求计划,总部自动汇总销售信息,不但方便了订单信息的收集,而且大大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基本杜绝了人工错误,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山东银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鲁南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产品远销省内各地市及国内20多个省市。山东移动为其设计、研发了“银麦公司OA系统及集团业务短信系统”,并把移动OA和订单管理系统融合成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一次性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和移动化、生产经营管理移动化三大功能。通过该系统,公司内部人员可以用手机和电脑收发邮件,处理公文;全国各地的业务员都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将当地产品需求信息发送上来,平台能够根据预定格式自动将短信内容转换为产品订单,并可直接生成统计报表,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公司总经理王久标表示:“市场千变万化,便捷的移动信息化应用让我们提升了掌控市场的能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打造信息门户 让有用的信息触手可及

“要以满足和引导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便民、惠民的信息门户,为城市管理、百姓生活提供实用和便捷的信息服务。”

2010年,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提出重点在六类业务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快个人信息门户建设。不断整合与消费者生活相关的行业资源,丰富业务种类和内容,实现查询互动与公共事业缴费紧密结合,做好普及推广。二是加快手机支付平台建设。持续优化、推广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业务,进一步加快公共事业缴费和移动电子票务发展,积极推广一卡通业务在企业、政府、学校中的应用。三是着力打造信息博览业务,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四是加快位置业务发展,满足出租、公交、物流等行业以及政府、企业对车辆和人员管理的需求,服务“平安山东”建设。五是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全省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融合现有信息化产品,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六是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实用、适用、易用”的信息化产品。

个人门户是山东移动搭建的一个“一号接入,无所不能”的便民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天气预报、社会保险,交通路况、车辆违章、驾驶证年审、商品优惠、儿童教育、股票彩票等信息,并实现信息查询、公告发布、自助报表、信息互动等一条龙服务,市民可以通过短信、语音、手机上网、电脑上网等多种方式查询这些信息。比如,现在发DZSDSBT(定制山东社保通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到10658666即可查询个人养老保险信息,包括当月缴纳基数、当月缴纳金额、累计缴纳金额等;发短信DZCZFW(定制车主服务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到10658666定制车主服务,就可以及时了解车辆违章、车辆保养等相关信息,给自己提个醒,安全驾驶;发送DZGSLK(定制高速路况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即可了解省内各条高速公路的路况,哪里有堵车,哪里有并道,都十分清楚。目前,个人门户平台已上线250多个业务,定制用户数达到260多万,门户浏览用户数近280万。

目前,山东移动正在建设面向省内用户的手机支付网站“移动乐付网”。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该平台,客户将通过短信、手机上网、电脑上网等多种方式,进行水、电、燃气、有线电视费用的缴纳,还可以购买电影票和彩票。目前,济宁和菏泽两个市的客户已经可以通过该平台缴纳电费,济南和青岛的客户可以购买电影票。今后将逐步扩大到17地市。截至目前,山东移动已发展手机支付用户100万户,联盟商户50多家,日交易金额24万元。

从2009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并在全省开展“无线城市”的建设试点工作。山东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无线城市”的建设。德州市政府和山东移动签署了《德州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德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启动“无线城市”建设的城市。近期,山东移动还将在东营、烟台启动“无线城市”建设。根据与政府签订的协议,未来几年,山东移动将投入15亿元用于德州“无线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无线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民生信息化”等项目。在电子政务方面,公务员将可以通过手机登录政府办公系统,处理公文、收发邮件,随时随地“绿色”办公。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企业的应用,为企业节能增效。在民生信息化方面,为市民搭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移动生活圈。市民通过手机,可以查询各类便民信息,到商场购物、坐公交车、缴纳电费燃气费,在医院预约挂号等。

在农村,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联合社会各界,积极探讨由政府指导,涉农部门、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等分工合作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推出“农信通”、“村务通”、“农资通”等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村务信息、文化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

山东移动联合多家涉农企业搭建了“农信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养殖信息、农业技术、农村致富、农机维护、农家保健、蔬菜专栏、供求信息、本地农业特色板块等400余个农业信息栏目,为农民搭建起信息金桥。截至目前,山东省有250多万农民使用了“农信通”信息服务。

山东移动与山东省农资公司联合推出的“农资通”信息平台,为基层农资经销商及时提供各类农资信息以及科学施肥等农技信息,开通了一条农资信息“直通车”。该业务已经为全省近万名农资经销商服务,深受农资经销商的欢迎,广大农户也从中受益。

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山东移动还开发出“寿光蔬菜价格行情信息平台”,菜农可通过手机定制或查询当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电子拍卖交易情况,帮助菜农、菜商发家致富。目前,蔬菜价格发布系统一期上线152个栏目,涵盖152个蔬菜品种的日交易价格,蔬菜种植户可及时了解当地蔬菜批发市场的真实价格。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以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2011-05-17 来源:新华网

打造信息田园助推现代农业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以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17日电(王志李菲)在东营广饶县王道村,村民用上了便宜高速的无线宽带,便捷查询农业科技信息;在德州禹城,农民在家中就能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还能与中科院的专家直接交流;在济宁金乡,冷库管理者用手机就能随时了解冷库里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寿光蔬菜、栖霞苹果、沾化冬枣、金乡大蒜、胶东大白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有了新一代身份证二维码,通过手机拍码就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追溯„„

网络村通,服务到家,信息入户。针对“信息贫困”这一制约农民奔小康的“瓶颈”,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充分发挥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灵活、即时性的优势,大力推进移动通信“村村通”和“下乡、入户”工程,提出像经营“柴米油盐”一样来经营移动业务,积极推广“农信通”、“村务通”、“农资通”等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村务信息、文化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搭建起助农增收致富的“金桥”,千万农民尝到了信息化甜头。

网络村村通服务村村通

构建信息化新农村

“无线信息就是方便1王孟金是东营广饶县丁庄镇王道村的一位村民,经营着一家农资超市。“现在不用网线就能上网,化肥、农药等农资信息上网一查就知道,还能看到图片,订货查询就更方便了,还能随时了解国家关于农村的政策信息。喜欢种搞花的经常找我帮忙查查,什么海棠阿芙蓉啊,苦楝子怎么栽培,在网上都有,很方便。”60多岁的王老汉现在已经学会发邮件,价格表、图片都能传。

在东营市广饶县王道村,山东移动利用自身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实现了TD+WLAN网络覆盖,使王道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线信息村”。通过无线宽带覆盖、无线信息机普及、建立农政通平台、架设村级网站、提供农信通服务和组建智能通信虚拟网等手段有效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户只需要在电脑usb口插入一个无线网卡或者直接使用笔记本电脑就能实现高速上网,有效解决村民居住分散网络布线费用高、电话线接入上网速度慢的问题,养殖户用上了便宜高速的宽带,便捷查询养殖科技信息。

山东移动大力加快移动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偏远山区、沿海网络覆盖,实现了移动网络无缝覆盖和网络,网络地理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都达到99.9%以上。广大农村也实现了移动电话“村村通”,并以村庄为单位组建了乡情网,村庄内部通话优惠。在烟台,全市近90%的村庄组建了乡情网,百户以上的村庄全部组建了乡情网,不仅实现了村里短号码通信,简单好记,而且给村民带来了优惠和便利。

在加快网络建设的同时,山东移动加快了服务网点建设,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服务网络。在农村建立了以乡镇经营部为核心,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辐射的农村服务网络,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菏泽单县郭村镇付庄村是一个距镇上约8公里的偏僻村庄。近年来,付庄村不少村民开始种植芦笋。山东移动在付庄村设立的移动信息服务站,不仅提供交费、充值、售卡、公话等业务,还为村民提供芦笋种植的相关信息。信息站里订阅报刊供农民阅读,还通过建立飞信群,帮助农户订制农信通业务等方式,及时将芦笋种植、价格等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机上。付庄村村支书李明亮说:“移动公司的信息服务站让村民提高了种植技能,给咱老百姓家里请了个身边的专家。以前卖芦笋时都得跑上老远去打听价格,现在好了,不用出村子,就能了解到各种信息,真方便1目前,山东移动全省农村各类服务网点达15万多个,其中村级信息服务站超过12万个,实现了“镇镇有营业厅、村村有信息站”。

“看,在村卫生室俺就能随时报销1在菏泽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卫生室,村民穆华安拿着新农合IC卡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对记者“炫耀”。农村合作医疗已整合原有村卫生室,使老百姓有病在家门口就能看,但是老百姓看病报销来回跑的问题十分棘手。山东移动菏泽分公司与牡丹区卫生局合作,成功以移动无线POS机为终端解决了报销难等问题。当地参保的农民只要到村卫生室持卡轻轻一刷,不仅实现了随时报销,而且能及时打印出费用明细清单。能报销的,不能报销的,能报销比例是多少,费用分别是多少,一目了然。参合农民看得明明白白,乐在心里。

从靠天农业到信息农业

千万农民受益农业信息化

针对农村的信息化需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联合社会各界,积极探讨由政府指导,涉农部门、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等分工合作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推出“农信通”、“村务通”、“农资通”等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村务信息、文化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为农民搭建起信息金桥,使千万农民从中受益。

“谢谢你们一直给我们家提供技术信息,非常感谢!现在枣园出现果锈不知要怎样防治?”一位滨州农民通过短信咨询了这样的问题,冬枣专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对枣农的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近期,部分枣园出现‘果锈’,主要原因是枣瘿螨危害引起,叶片同时受害并卷曲、变脆;另一种原因是枣园喷施除草剂造成的。”过了两天,这位农民发来短信称果锈现象已经明显减轻了。像这位农民一样,目前山东全省已有千万农民借助“农信通”这一特殊平台能够迅速与相关农业专家取得联系,并获得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山东移动推出的“农信通”,为渴盼富裕的乡亲们提供了获得信息的畅通渠道。农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农信通”技术平台短信获取多种农业信息,及时得到农作物养植技术指导、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丰富的资讯、实用的信息,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惊喜。“现在,在田头就能知道天气预报,割麦打场就不怕老天突然变脸了。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农业技术,要啥有啥,这农信通还真神了1菏泽牡丹区沙土集镇前苑庄村村民苑士奇提起“农信通”业务,赞叹不已。

如今在农村,通过科技手段发家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主动寻找更多的信息源,索求更多的农业新技术,而“农信通”、农村信息机等信息化应用正是帮助大家捅破窗户纸的一根“手指”。农业政策、农产品供求、价格行情、农业科技、农村生活,这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也正在通过移动的“农信通”,演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农民主动寻求科技、信息致富,推动了科技农村、信息农村的建设。

在德州禹城,禹城市与中科院、山东移动联手,建成了信息发布、信息终端、信息传输平台,通过电脑、手机、信息机等信息终端,提供农业综合信息、农田旱情和灌溉指导、农田配方变量施肥、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农村商务信息快速发布、农村基层政务公开和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里就可以查询自己所关注的市场行情,随时看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农业信息,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和模式,在田间地头就能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和中科院专家实现了直接交流。伦镇城子坡社区群众通过信息平台,推广精准耕作、自动灌溉、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粮食价格每吨高出周边村20至40元,年增收近5万元;使用信息服务平台,了解周边农资市场行情,每亩地节约农资投入60多元。据不完全统计,禹城市机械耕作成本平均降低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平均减少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6400万农民正在感受和见证山东农业从镢刨肩扛的“靠天农业”向全球经济化背景下的“信息农业”迈进的转变。

智能农业大棚智能冷库

物联网走进农村

2010年,由于天气原因,沾化冬枣上市比往年晚了将近一个月。没等真正的沾化冬枣上市,市场上已经充斥了各种各样的“沾化冬枣”。消费者如何分辨真正的沾化冬枣?中国移动二维码技术立了大功。2009年,山东移动与沾化冬枣协会携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沾化冬枣二维码技术,为沾化冬枣贴上安全标签,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沾化冬枣品牌。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拍,真伪一目了然。“2008年,我收入不到20万元,应用沾化冬枣二维码后,我的20亩冬枣园,2009年和2010年收入都超过30万元,这个二维码,消费者认可,品质很好还觉得安全,回头客太多了。”当记者问到沾化冬枣移动二维码给他带来了些什么时,富源街道办事处车王村枣农王福田如是说。

通过覆盖全省的3G、2G、WLAN网络,山东移动将移动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建成了“二维码食品溯源系统”、“智能农业大棚系统”、“蔬菜种植病虫害移动可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移动二维码已成为寿光蔬菜、栖霞苹果、沾化冬枣、金乡大蒜等一大批山东特色农产品的新一代身份证,提升了这些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增加了农业效益。未来,移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必将实现农村产业的革命,翻天覆地地改变我们的农村。

“您的蔬菜大棚里的温度过高,建议降温2度;湿度过高,建议通风。”众多周知,蔬菜大棚内空气、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蔬菜种植病虫害,对蔬菜种植影响很大。而通过山东移动智能农业大棚,土壤与湿度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着昼夜、周、月各个时间点参数,并形成一定时间段各参数的趋势图,遇到温度过高、过低等异常情况时,监测台就可以通过手机或麦克风,提醒菜农进行处置。这种看手机种菜的技术,大大减少了劳动量,也让农业变得更加精细,效益更高。

“冷库温度0.1℃,超过阙值0.0℃”,冷库管理人员手机上经常接到类似的报警短信,工作人员随即检查冷库内的温控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时将温度调整至规定的范围内。在济宁金乡,年均种植大蒜50余万亩,是我国主要的大蒜、圆葱、蔬菜生产基地,有冷库约4000间,冷库存储行业已成规模。由于蔬菜对温度的敏感性,以往经常出现因温度控制不当造成大量蔬菜贬值、损坏的情况,也有因二氧化碳超标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利用山东移动开发的全国首例冷库监控系统,冷库管理者可以随时监控冷库里的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作出处理,避免了人为因素效率低、准确性差带来的损失,实现了大蒜储存的智能化管理,使成本降低了30%。该项目荣获全国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奖金奖。(完)

省政府:移动将投三百亿建设“数字山东”

2009-7-2 09:40| 发布者: mike-cq| 查看: 1432|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

泰安手机报——“关注泰安热点时事,享受本地前沿信息!” 中华泰山网倾力打造本地最权威的手机版泰安新闻,无论您身居何处均可通过手机获取泰安最新的新闻资讯。天下大事让您尽在“掌”握!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短信DZTASJB到10658666 ;联通用户编辑短信538发送到106558000538。

.摘要: 省政府:移动将投三百亿建设“数字山东”

本网讯

2009年6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将在未来3年内在山东投入300亿元用于信息化网络建设,通过建设覆盖至所有乡镇的3G(TD-SCDMA)综合信息服务网、实施网络村通、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无线上网、信息产业提升、信息化应用示范、手机门户、绿色网络等“十大工程”,助推“数字山东”建设,并将拉动全省600亿元产业投入,新提供9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惠及民生。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张春江等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省政府秘书长张万青主持,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共建经济文化强省

下载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诸暨市扎实推进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