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⒈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⒉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⒊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⒌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⒍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⒎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⒈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
第二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
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第四篇:关于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
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
2011年中央和市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市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
二、存在的问题
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1、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
2、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
3、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
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六)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七)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1、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
2、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
3、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三、解决的措施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
1、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
2、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在粮油产业和榨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
3、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
4、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按照市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6-
第五篇:当前博爱县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博爱县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系社会实践队
摘要: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当代大学生关注“三农”问题也是我们顺应时代要求的需要,为此我们能源与材料工程系组织同学们成立社会实践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农村,针对“三农”问题践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博爱县各乡镇农民的访问,特别是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我们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而政府则应该为农村的落后负有相应的责任。本文即是根据我们实地调查访问的第一手资料而写的调查报告,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并依据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农民;农村医疗
2010年7月,我们在博爱县各乡镇的村庄开展了“农村基本状况调查”的实践。调查的目的是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农民在做生活规划决策时的考虑,所受限制以及实际农村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的条件,综合调查教育、医疗卫生、生活来源等方面的看法及现存的问题。我们的调查主要在博爱县境内,农民的调查集中在博爱县各乡镇的广大农村。调查对象以农民(包括以农业为主的农民,做小生意的农民等)为主,对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在农村入村到户或在田间地头道路上。调查的方式为实地访谈,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问卷采用代填的方法,采取匿名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份,取得有效问卷537份。本次调查的特点是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农村的基本状况及农民的心声、愿望、要求,有了较为全面的细致的了解;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农民之间的差异有了一定的把握,取得了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本文即是对“农村基本状况调查”的实地调查总结及分析报告,这也可视为对博爱县农村基本现状的一个概括。
行走路线: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孝敬镇——张茹集——金城乡——苏家作——阳庙镇——清化镇——柏山镇
行程日期:7月12日——7月19日
调研分队的策划是环博爱县骑自行车调研农村的一些情况,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博爱县县政府给予了支持,并要求各个乡镇给予接洽与帮助。7月12日下午3:00,调研分队便开始了调研行程,首先在黄岭村对农村的医疗情况以及学校学生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前往月山镇政府咨询本镇的情况,到达镇政府后,调研分队首先介绍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这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政府给予了相关的书面证明。然后根据镇里提供一些村的信息,选择了七方村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七方村的村干部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员,并为之提供了住处。安顿好之后,调研队开始了他们的调研工作,为了体现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实践队员分两队深入七方村进行了关于留守儿童数量的调研工作。
通过第一次的调研,实践队员发现了很多不足,同时也初步地了解了一些关于农村医疗及教育的基本情况。队员们希望从这次调查中总结出对社会有用的结论,供相关部门以参考。相信本次实践活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7月13日早上天刚刚亮,能源系“关注社会,服务三农”调研小分队的社会实践团队就整理行装出发了,同学们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今天是实践的第二天,队员们身体上多少都有点伤痛,但是在行程中没有一个人抱怨,依旧斗志昂扬的在路上。上午,按照原计划队员们一路打听来到了第二站许良镇,并在与政府部门结合后迅速展开了行动,在调研过程中认真解答乡亲们提出的问题,对乡亲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许良镇的调研活动中,一路调查了许良村,西南道,南道等几个村庄,行程几十公里。许良镇的经济情况很不错,作为省级示范村的南道村,村里面的基本建设很到位村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很高,对实践团队的到来也非常欢迎,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第三站磨头镇,在磨头镇抓紧时间行动,走访了很多个村庄,村民们不但配合队员们的医疗卫生及教育调研工作,还向我们反应了村里的一些其他情况。有污染,民族交流问题等,实践队员都认真地一一记下。晚上,实践队员借住在了博爱县职业中专,由于没有电灯和风扇,实践队员都搬到了院内,露天过夜虽然很艰苦,但相信此次社会实践会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大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实践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
实践队员们的调研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行程还在继续,调查还会更加深入,未来几天,小分队还将在博爱县多个乡镇开展调研活动。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宣传国家政策,更多地反映农村问题,分析后形成调研报告,为地方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一、被调查对象概况
在本次调查中,考虑到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对家庭生产生活的掌握决定情况以及她们的配合程度等实际因素,以访问男性居多,占88.9%,女性占11.1%。但是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对方(配偶或男友、女友)的情况,况且在农村一般是夫妻共同劳动,对结果并无太大影响。
在调查样本中,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最高为74岁,最低为12岁,平均年龄为36.87岁,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4.0%,20—30岁的占12.3%,30—40岁的占24.1%,40—50岁的占24.8%,50—60岁的占20.0%,60岁以上的占10.6%。其中以40岁上下的中年人为主,他们上有老人需要尽赡养的义务,下有子女需担承抚育的责任,负担最重。被调查对象年龄结构
被调查对象年龄
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岁以上
调查频率
4.0%,12.3%,24.1%,24.8%,20.0%,10.6%。
在本次调查的农村家庭中,家庭人口最多为11人,最少为1人,平均为4.28人,其中劳动力平均为2.426人,上学的或16岁以下的平均有1.138人。家庭规模以4口人或5口人居多,占56.1%,而3—6口人家占85.4%,占了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在家庭中的身份以户主居多,占76%,户主配偶占9.4%,子女占12.6%,户主父母的占2.9%,是亲戚的占0.3%。
2被调查对象家庭规模
被调查对象家庭规模
1人,2人,3人,4人,5人,6人,7人以上;
调查频率
2.0%,6.2%,17.7%,38.1%,18.2%,11.6%,2.0%。
二、农村的基本状况
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村干部民主选举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三农政策”的落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生活水平。根据数据统计以及访谈内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农业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深入到田间地头,详细询问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以及他们面对市场所作的决策。调查样本中以农业为主的占了51.4%,而常年基本务农的农民就占了45.8%,并没有外出打工打算的占39.4%。可见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相当多的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
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 从调查样本上看,每人平均合土地1.55亩,在不同地区,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
调查样本中,被调查对象的农村务农工龄平均为20.44年,而从事非农工作仅有5.42年。2009年全年下地劳作时间平均为180天,平均每天劳作时间为9.65小时,可见农民劳动依然很辛苦。农民下地劳动较为自由,不受他人的强制,这是比起城市打工来种地的好处,但是农业劳动又苦又累又脏,即使有新衣服也没办法穿干净,所以看起来农民并不注重打扮,实在是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
根据统计结果,2009年全年每亩地农业产品货币收入平均为1500元,2009年全年平均每亩地货币投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大棚、农业机械等)为530元,每亩地净收益(不含人工)平均为970元。从这可以看出农业的效益有所提高,但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使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我们在农村调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时发现,约70%的年轻人在农闲时进城务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又累的低层次工作,收入不高。
(三)农村医疗状况
问卷设计的农民身体健康状况这一变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考察农村的医疗状况,了解农民对于医疗的需求及他们就医所遇到的困难等。同时也可以看到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调查样本中,身体健康状况为很健康的占16.2%,身体健康的占46.1%,身体比较健康的占17.9%,身体一般的占14.3%,身体不健康的占5.5%,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以下的占有19.8%,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五个农民中就有一个农民身体
患有疾病,有的可能还很严重,但并没有很好的医治条件,因此有45.4%的受访者表示对农村医疗最为关注的或最希望政府给予解决。这表明了农民对于医疗的普遍关注,对于医疗的需求也颇为强烈,因此,想方设法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主要有: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还可以,但只能满足农民看头疼发热感冒等小病,对于较大的疾病没有力量解决;二是合作医疗费用报销程序太多;三是根据农民的反映,国家出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之后,药价较前两年普遍提高;四是卫生所里有假药存在,少许医生医德不够高尚,许多农民反映本可以很快治好的病,却非要拖上两三天不可。
(四)村干部民主选举与村干部作为
今年可以称为农村基层选举年,广大农村都轮到了村干部换届选举。根据我们的调查访谈,大多数的行政村实行了民主选举,在调查样本中,表示对农村村干部民主选举及村干部作为最为关注的农民达到42.3%,由此可见农民的政治意识有了增强,许多农民表达了对村干部选举及村干部作为的不满,特别是对村干部的腐败行为的愤恨,虽然对村干部损害自身利益强烈不满,但又感到无能为力。
农村的村干部选举有很多值得关注或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村干部民主选举贿选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二是候选人竞选村干部动机不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财物等人力物力,去争取村干部的位子,主要的目的是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村民服务。三是宗族势力影响民主选举。在农村宗族势力较大的对选举明显有利,当选的候选人也会竭力维护本宗族的利益。四是选举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扰。由于某些原村干部与乡镇主要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使得一些与乡镇领导接触较少的真正的民选村干部受到其他干部的排挤,不能正常工作,履行职责。
在村级政治中还存在着其他很多问题,就我们调查中所发现的有:一是村务公开形同虚设。虽然每个行政村都设有村务公开栏,但是公开栏里不是没有内容,就是内容陈旧,要不就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或没有问题的事情。二是村干部不能领导村民脱贫致富,不能为村民服务。三是在较为贫困而又没有任何收入的行政村,出现了村民不愿做村干部的现象,有能力的村民一般都外出打工了,村民的政治热情不高,村选举举步维艰,以致村干部不得不由上级任命。
三、农村教育状况及其重要性
本次农村调查将农民的教育水平设计为一个重要的变量,以考察农民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在调查中更是对此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大多数农民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调查样本中,反映出一般人家普遍对教育重视程度,表示重视的占79.8%,一般的占19.4%,不重视的占0.8%,总的来讲,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的,认为上学是摆脱贫困落后农村的重要途径,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供养子女上学,只要子女愿意上。在调查样本中,表示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师资、政府投入、自身教育、子女就学等)最为关注的占到85.1%,为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可见教育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农民的访谈,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
二是教育基础设施较差。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的小学跟城市的小学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比“普九”前已有很大的改观,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学校校舍经历风吹雨打已显得破败不堪,有些已成危房,有些村庄因缺乏资金不能对危房进行改造,不得不关闭,使得这些村里的学生不得不跑到其他村就学。根据调查样本,农民对其所居住的一带基础教育的设施和师
资条件的评价,很好的仅占1.5%,较好的占24.7%,一般的占39.4%,较差占28.5%,很差的占5.9%,一般以下的就达到73.8%,足以表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农民已经对此有所不满。
三是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许多农民对此已深表担忧,一些较为富裕的家庭,已送或表示要送他们的子女到县城去就读,但较为贫困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在乡镇学校就读。这表明因经济的原因,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已经很不公平,教育差别在农村已经显现。调查样本中未接受正式教育的占15.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4.8%,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表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较低的,在农民本人没受高中、职业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原因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起的达到62.8%,因学习不好的占有26.5%,因升学率太低的占9.7%。
他们的子女没受高中、职业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原因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起的达到45.6%,因学习不好的占有42.4%,因升学率太低的占12%。根据调查小学入学率达到98.93%,表明农村教育“重男轻女”思想在当代已经对教育没有太大的影响,至少在行动上不明显。经济因素的影响有所下降,而因学习成绩不好却大幅上升,成为影响农民子女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最大因素,表明农村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但经济因素仍不能忽视,因为只有较高的经济水平才能有效保障其子女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在访问中,认为现在送孩子读大学在经济上划算的高达93.8%,认为不划算的仅占有
6.2%,说明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在大学教育费用较高的情况下,农民仍愿意尽最大努力供应子女就学。如果家里有大学生,则家长靠收入储蓄供养的占41.9%,靠亲戚借贷的占30.4%,靠助学贷款的占24.4%,靠孩子勤工助学的占3.3%,靠缓缴学费的占4%,大数农民则依靠多种渠道,靠家庭储蓄与亲戚借贷成为主要方式。
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教育差别是城乡间最根本的差别。必须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培养吸引高素质教师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中,才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措施。
四、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国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鼓励支持民间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等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农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对于因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贫困而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机会。
2、给予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的农民以优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农民选择项目,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独立创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应对农民创业贷款提供便利和优惠,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给予农业以积极有效的扶持,除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外,还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积极调控,控制价格不断的攀升,必要时应给与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3、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缓解“三农”困境中农民最迫切的医疗等困难,让贫困中的农民不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忧心忡忡,不能让他们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看不见生活的希望,体验不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不让因疾病的困扰影响到农村的教育。
4、保护农民的正当权益,给予农民充分的政治权利,允许并支持保护农民成立自己的自治组织,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自治团体,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增强农民说话的力量,切实保障农民正当捍卫自身权益的权利不受侵犯。大力推进农村的村干部民主选举制度,考虑适当时机允许农民直选乡镇长,并逐步扩大到直接选举县市长。保障农民提名人大代表权利得到履行,保证农民选举与被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真正懂得到行使,适当扩大农民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席位。允许候选人进行适当的合法的竞争宣传手段,尊重人民意愿,不进行过多的干涉,让能代表最大多数利益的当选者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