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干部进农户调研报告
“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
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活动的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对部分党员群众、学校进行了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积极反馈。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9月25日我镇召开“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贯彻镇动员大会精神,积极落实镇党委“三个全覆盖”、“四项要注意”及“五个务必”的工作要求,投入到我镇领导干部“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心、聚民智、惠民生”活动的大潮中。期间,对照镇党委“下村找问题”的相关要求,努力做到准确掌握被访村村情村貌,做到党员、五保户、贫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致富能人“重点访”。向群众介绍我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
访”活动情况,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共走访各种户型52户,其中困难群众38户。撰写民情日记35篇,收集到关系民生的意见、建议26条,其中建设性意见、建议9条。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村民上过小学、初中,少数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偏低,接收和利用社会信息能力差,就业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低,同时,低收入又导致对教育的低投入,农民农业相关生产技术、劳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收入的提高。同时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中,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儿童,普遍缺乏农业知识,对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度高。
(二)当前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束缚农村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全镇党员的现状面临着一个节点:70%以上是老党员,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村年轻党员寥寥无几,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更是少之更少,整体素质不高,断层现象较为严重,而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真正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上加难。一句话,农村党员年轻化、干部年轻化已经成为当今
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将党员队伍年轻化提上议事日程。
(三)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也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现阶段,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很多,但由于涉及地域广、人口多,扶持政策限制条件多。与之相反的是农民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发展的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
三、建议意见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就走访过的一些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和意见建议: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为了让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要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收看远程教育提供的各类节目,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向
新兴经济组织和城镇流动很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当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充实农村党员队伍。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清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层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断增强发展新党员的力度,不断强化发展新党员的针对性、规范性,真正把那些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人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大力充实农村党员队伍,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血液”。
(三)抓住政策机遇,改善农村面貌。抓住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基础教育、卫生、通信、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从而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美好的明天。
上馆镇组宣员乔美顺
第二篇:武昌区妇联机关干部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调研报告
武昌区妇联“机关干部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机关干部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的要求,区妇联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新洲区旧街街洪山村,结合“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广泛开展了调研活动,入户率达100%。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1、基本概况:洪山村位于新洲区东南方,属丘陵地带,全村5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314户,1365人,其中:劳力708人(男劳力368人,女劳力340人)。耕地面积932亩(水田708.16亩,旱地223.84亩),山地750亩,水面744亩,养殖户25家,以水产养殖为主,人均耕地不足1亩。全村有单亲家庭12户、享受五保待遇5人、贫困家庭15户,留守儿童13名。
2、基层组织建设:全村现有党员38人(女党员5人),年龄构成:30—39岁以下4人;40—49岁6人;50—59岁12人;60岁以上16人。村两委会成员5人,其中:女2人,平均年龄49岁,是一个老中青结合、团结战斗的班子。近年来,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中,村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了村务管理、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党务村务公开等“四大类15项”规范制度。村党支部定期不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决策村级重大事项,发展吸纳新党员,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体现。村委会能够,做好村务管理,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协商村级建设事宜,建立了村务公开“六栏”(村务党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家园建设宣传栏、科普卫生知识宣传栏、计划生育宣传栏、治安管理宣传栏),村务公开率达100%,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
3、经济发展状况:洪山村主打农作物为水稻、油菜、棉花,近年发展油茶275亩,已初见成效。村民2010年人均收入5060元,增收的主要来源是打工经济,全村青壮年劳力长年外出务工人员420人,临时外出务工人员144人。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65.46万元。
4、新农村建设:村两委会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家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村湾保洁工作,使村容村貌逐步改善,经济生产不断发展,村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修建村村通水泥硬化路4.31公里,挖排涝沟港2.5公里,扩改建塘堰7口,建水泥稻场3400平方米,U型水渠2000米,新建公厕8座,新建了公共垃圾池9个,家庭配备垃圾桶330个。新建村委会、村民活动室150平方米(含村卫生室)。道路植树1650株,房前屋后植树造林4400株。室外体育活动器材4套,建立了农家书屋,藏书1000多册,远程教育设备1套,电脑一台,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流入全村314户农家。
5、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全村应享受的16.5万中央对农民的粮食、水稻和油菜良种、农机购置、退耕还林、以及农资直补等项惠农财政补贴全部发放到户。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政策和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全部按政策要求落实到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100%,享受困难低保农户39户,五保户3人集中供养,2人本村散养。村民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普遍表示满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工作
“机关干部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启动以来,区妇联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制定了《区妇联开展“机关干部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切实做到“机关转变作风,干部受到锻炼,农民得到实惠”。
1、访民情、送政策。妇联党组认真落实区委“机关干部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在主要领导带队下,共分为五个工作小组,由一名村干部带队分片包户到组。每个工作小组都配备了专门的工作笔记本,走访人员情况、农户反映的问题、所提困难建议等记录在案。走访结束后,及时汇总分析,由驻村工作组及时汇总情况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全体干部先后4次进村入户走访民情,发放妇联编印的《中央、省、市强农惠家政策手册》300份,完成市统一编制的“三万活动”入户调查问卷30份。在入户走访调查的同时,全体机关干部还在村民的指导下参加了摘菜、剥花生种、做棉花营养钵等劳动,并考察了邻村的经济林项目。
2、办实事、促发展。“深入结对村进农户活动” 开展以来,我们把访民情、送政策现办实事、促发展相结合,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为洪山村办实事。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妇联党组多方筹措,将去年垫付的1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变为支持资金,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90油茶林项目,在前期整地、土壤改良、造排水沟、挖垄沟、修路的基础上,油茶苗按季节全部栽种到。二是重点帮扶特困家庭。村里76岁的陈秋香老人三年前患子宫肌瘤,久治不愈,儿女长期在外打工,驻村工作组在重点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时常上门慰问。4月24日老人不幸去世,驻村工作组不仅向老人的家人送去慰问金,还去老人灵堂拜谒,送老人入土为安。退休老支书重病,腿脚不便,驻村干部也常看望,并送上慰问品。这一贴心的举动让村民交口称赞:妇联干部作风扎实,妇联不愧是妇女群众的娘家人!妇联党组还决定进一步筹措资金,在“七一”前夕慰问全村17户困难家庭。三是查看灾情助抗旱。在当前旱情持续发展之际,主席王迎春再次带领机关干部深入洪山村查看灾情,田间地头查看春耕播种情况,走进村民家中询问吃水用水是否困难,油菜收成如何。得知村里因抽水灌溉,烧坏了6台水泵,妇联从工作经费中挤出3000元资金,帮助村里度难关。四是借力美化村委会。去年11月我们在武昌区园林局的大力援助下,帮助村委会栽种了桂花、樟木、法国梧桐、蓝天竹等8000余元的树木,但由于去冬天冻地寒,樟树成活率不高。党组成员再次请求园林局支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洪山村补栽了11棵樟树,价值近3000元。
三、问题
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区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洪山村总的来看,村两委会作用发挥较好,群众有口碑,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村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债务过重,束缚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调查走访中,村党员、干部反映最强烈的是“普九”债务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实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工作,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当年的村委会以高息向村民借资26万余万,由于不能及时偿还,目前欠债已高达65.46万元,致使村集体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既影响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
2、留守家庭和因病致贫的家庭较多。走村串户,难觅青壮年身影。田间地头,除了妇女就是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老人耕作。青壮年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家里的经济收入,但是老人、妇女、小孩抵御风险能力差,缺少关爱、保护和教育,耕地抛荒现象也有发生。全村特困家庭17户,15名残疾人、11名重病人,家中只要有病人,就会造成返贫。
3、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生产灌溉用水困难。沙凹湾(7、8村民小组)村民反映,本湾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正值春耕季节又遭50年一遇春旱,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无实力,难以保障生产灌溉用水需要。
4、子女教育负担重,养老保险未全覆盖。在农村2孩以上家庭仍是绝大多数,虽然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但由于本村生源不够,无法就近入学,住读的各种费用也是一个家庭的不小开支,高中、大学更是家庭经济的具大压力。虽全村15名80岁以上老均获得每月50元的养老补贴,但村中老人纷纷反映,希望政府能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实现农村60岁老人养老保险全覆盖。
5、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村民活动阵地作用发挥不够,文化娱乐设施单一,缺少文艺健身活动骨干,无文化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仅为各家看电视、打牌和聚在一起聊天。
三、建议
1、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是硬道理。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一村一品,规范规模型种植,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促进农业发展。要不断开发养殖业、农业休闲业、农产品深加工业,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增效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投入,大力整治农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确保农业旱涝保收。
2、加大宣传,更新农民观念。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增强透明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农民依法承包经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学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信息交流和沟通,为农民生产、务工提供信息渠道。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3、化解债务,创造和谐发展环境。要按照中央“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妥善处理乡村债务。”的精神,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出台相关政策、拿出具体措施,尽快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消除不稳定因素,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长远的、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4、强化服务,增加农村保障覆盖面。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农村低保工作,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低保规范化运作,把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另一方面,在继续认真做好80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保障作法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扩大养老保障范围,在加强服务中,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家庭、特殊群体的关心。
5、引导参与,激发群众创建热情。要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在文明村湾创建活动,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健康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教育,用科学文明的观念引导广大农民提高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推动村民追求幸福和谐、崇尚富裕文明的精神风貌,进而推进村民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6、落实责任,解决个性问题。对调研走访中了解的一些群众反映贷款难、有电脑无法上网、医疗纠纷、申请五保等个性问题,应确定具体责任人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跟踪办理。
第三篇:进农户问党风调研报告
纪委“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调研报告
(2011年7月20日)
为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根据省、市纪委“进农户、问党风”的活动安排部署。…纪委分管农风工作的副书记、农风室主任和两个涉农办事处纪工委书记4人,按要求,每人联系10户,与农户建立了帮扶关系,抽出时间与联系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进农户走访、在田间农舍与农户促膝长谈、村头树荫下聊天等形式交换意见,收集到了: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好,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干群关系好,社会治安好等等第一手资料。但个别村庄仍然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一些村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务重大事项不能民主决策;一些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位,土地征用后家庭增收困难等等,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心不强,个别村党员干部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认识不够。一些村两委班子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贯彻落实的不到位,村委会办公室多日无人问津,地上、桌面上出现厚厚的一层尘土。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旷,在重大决策上搞小团体决议,作风不够民主,不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机关工作与村务工作无关。办事处在处理村干部的问题上,存在碍于情面,过的去就行,没有意
1识到,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选好用好管好村干部,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管理混乱,是村务支出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在村级财务的处置、集体资金村务开支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监委会监督疲软,村干部有抵触情绪,监督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有效的制约手段,造成了村内部财、物管理比较混乱,给一些人钻了空子,出了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群众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村干部。尽管大力推行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但由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执行落实不到位,削弱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
三、想发展、怕发展,是大部分村民存在的矛盾心理。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村干部意识到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也急于发展。但是过去村里底子薄弱债务多,土地征用补偿款村里按比例提留后,聚集了一些资金,想办和要办的事太多,村干部没能很好的梳理出一条发展的主线,急于求成,结果好事没有办好。如,**事处的一些村庄,地处城乡结合部位,城市扩张土地征收赔偿和国家修建高速公路补偿等等大量赔偿资金积聚。村干部意识到了,土地征收后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村民却要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生活下去,想把部分赔偿金用于开办企业,搞集体经济。但开办企业又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稍有不慎,出现了问题,一些村民就会指指点点,到处举报,多处
反映,加上一些干部文化素养较低,缺乏韧性,经受不住发展中不稳定因素的震荡,最后以失败而宣告结束,使得一些群众对搞集体经济失去了信心。所以,想发展、盼发展、又怕发展是一些群众的矛盾心理。
针对当前一些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干精神,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四、对策建议
1.加大干部教育力度,从选人用人上下功夫。根据村干部文化素养较低、法律意识淡漠和廉政意识不强的现状,重点在提高文化修养、普及法律常识和培养廉政意识上下功夫,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在形式上除了党校集中开展教育外,在内容上还要做到通俗易懂,采用周围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学习,走出去,学习发展较好的村的宝贵经验。选好干部,把领导能力强、作风正派、思想道德高尚、有发展韧性、能吃苦、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而,充实到两委班子中去,使其带领本村群众发家致富,搞活农村经济。
2.加强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目前有一些村务公开的力度还不够,不及时,民主管理和监督就更谈不上了。只有规范村务管理,完全做到村务公开,严格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民主作用,还要对离任的村主要干部在任期间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审计,从而规范干部行为。有效预防农村腐败,减少腐败。
3、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让村民解放思想,避免成为井底之蛙,只看到头上的一片天,眼前的丁点利益。村委两委班子要密切联系群众,多和群众沟通交流,让群众明白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途径。发展是一个难题,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和群众多沟通,让群众明白发展是一个曲折盘旋的过程,发展中出现问题不可避免,出现问题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群众盼发展,干部想发展,上级主管部门要多给以政策上的引导和疏通,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切实做到干部下基层访民意,解民忧。
通过“进农户问党风”活动的开展,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到发展中一些还不尽人意的地方,掌握了农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要求,我深入小何村2组,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以及农村基层党风政风情况等问题,开展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小何村地处华东镇南大门,紧邻小山村、武黄铁路、周岗村、胡铺村。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965户,3678人,3296亩耕地。党员122人,其中外出党员39人,村委班子5人,支部班子4人(兼职)。村里既没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没有特色产业,工业基础薄弱,仅有一个小型免烧砖厂,集体收入1万元,经济活力不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慢,全村半数以上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殖业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仅4000元。
二、调研情况
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我在帮扶对象陈xx家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走访、开会等形式,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村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
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臵,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三、存在问题
1、道路交通。通组公路覆盖率不足90%,入户率不足80%,且通村公路70%以上路面窄,路况差,弯急路陡黄泥巴是大多
数通村公路的真实写照,天阴落雨根本无法行驶,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2、安全饮水。全村965户人家,仅有96户饮用的是自来水及活水源,有800多户饮用的是天落水,近100户人家饮用的是屋檐水或在一公里以外挑水,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3、教育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儿童入园难、入园贵,小学生上学家长接送难,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上学基本上都要到十里甚至二十里以外的集镇,没有专门的校车接送,只能靠挤车或步行,挤车时往往严重超载,安全隐患较大。
4、医疗卫生。虽有一所村级卫生室,但由于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专业人员缺乏,虽然现在都办了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医疗费用价格的增长,远远高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户都抱着“小病撑着,大病扛着,重病拖着,危病等着”的心态,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5、生产生活等其他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因多种原因耕地减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留守家庭较多,留在家里的大多数为妇女、儿童和老人,再加之种植结构单一,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二是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单一,只有打牌和聚在一起聊天,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群众除了看电视、聊天、打牌以外,几乎无其它文化生活。三是部分村民用电困难,全村只有一台30KVA变压器,负荷过小,电量不足,多样电器不能同时使用。四是因病因灾致贫和突发情
况导致生活困难,急需临时性救济的对象增多,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数不够。
四、对策建议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村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村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村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小何村已开始发展葡萄种植,要把葡萄种植做大做强,成为特色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小何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5、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通过此次“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让我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将认真按照市委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驻点村委会一起,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驻点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进农户问党风”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进农户问党风调研报告
进农户问党风调研报告
按照“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要求,我深入本乡孙洞村、孟村、北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以及农村基层党风情况等问题,开展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孙洞村、孟村、北村紧邻公路沿线,人口多,居住集中,各村班子健全,党员素质较高,村情基本相似,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和外出打工为主,人均收入大约在2000元左右。
二、调研情况
1、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我在帮扶对象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按照要求给农户发放联系卡。通过走访、开会等形式,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村民群众交朋友、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账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干群关系好。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全村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
3、社会治安好,封建迷信活动少,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三、存在问题
1、道路交通。通组公路覆盖率高,入户率不高,且通村路面窄,路况差。
2、教育问题。农村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往往严重超载,安全隐患较大。
3、医疗卫生。虽有一所村级卫生室,但由于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虽然现在都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医疗费用价格的增长,远远高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户都抱着“小病撑着,大病扛着,重病拖着,危病等着”的心态,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4、生产生活等其他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大,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留守家庭较多,留在家里的大多数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文化娱乐设施单一,群众除了看电视、聊天、以外,几乎无其他文化生活。
四、对策建议
1、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殊产业增收。
2、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3、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通过此次“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让我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驻点村委会一起,制定出发展规划。积极帮助驻点村农民排忧解难,不断推动“进农户问党风”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