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户调研报告
2011某村农户情况
调研报告
在某村担任村官已经两年半的时间,这期间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进行座谈,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户、留守儿童户、种养殖大户的走访,掌握了我村农户的基本情况,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情概况
某村位于某县最南端,距县城38公里,距高大乡政府11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425户,总人口1618人,耕地面积约1540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主要种植烤烟和蔬菜。
二、农户情况
为了深入的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我利用闲暇时间到部分农户家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听取他们对村建设的看法与意见,努力向他们学习农村工作的方法与经验;通过走访村里的贫困户,找出落后的原因并帮助其寻找致富项目,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摆脱贫困;通过拜访村里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了解他们致富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能够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对于我村的五保户、老党员户和留守儿童户,主要是帮助
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的家人在外工作安心,免去后顾之忧。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已经能够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而且
倾听了民声,了解了民情,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渐的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村民上过小学、初中,少数上过高
中,低收入导致对教育的低投入,造成了相关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再一次影响了收入的提高。
(二)掌握的劳动技能少。大多数村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
劳动技术,外出找工作困难,部分已转移的劳动力也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普遍较低。
(三)种养殖规模不大,缺乏种养殖技术。我村种植业初具规模,但是果树品种单一,主要种植柑橘为主,优质品种太少。我村养殖业不具规模,主要养猪户有一家,养鸡户一家正在建设,其他大部分是群众散养。在这些种养殖农户中由于缺乏管理等技术,经济效益不大。
四、具体措施
(一)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是对可转移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
就业技能培训和资质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活动,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效转移途径;三是在区内外企业寻找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实行有的放矢转移。通
过以上方式,力求使村民逐渐转变观念,消除他们的消极思想,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二)进行种养业知识培训
在养殖方面,一是实施养殖方法及常见病防治培训;二是及时了
解猪、牛、鸡的养殖情况,聘请专家主动上门服务为养殖户排忧解难。在水果种植方面,一是积极筹建种植技术专业指导队,对种植户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给予专业指导;二是实施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培训。
(三)发展养殖大户
目前部分农户有养鸡、养猪的意愿和基础,但是规模养殖依旧没
有形成,可以通过各项优惠补贴办法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并且要不定期到养殖大户家进行专业知识解答、饲养方法培训和病害防治。
(四)培养种植大户(转载于:农户调研报告)组建专业服务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帮助策划培植无
公害优良水果;收集市场信息,协助搞好营销工作。
两年多的时间,我对我村的村民村情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也对
我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农村工作是基层工作,农村的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希望我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村的各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某村主任助理 2011年11月15日篇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研报告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研报告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基本情况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发展情况
截至2014年12月末,我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85万元,贷款户数为81户,其中不良贷款为7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82.35%。2.融资额度、融资期限及申办条件
我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进行管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以农户为单位发放,一户一证,核定贷款限额最高二万元,有效期二年,贷款期限一年以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严格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具体的申办条件为:
(1)借款人户口在本行服务辖区内;
(2)借款人年龄在55周岁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
(3)从事种植、养殖、消费需求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收入来源;
(4)在本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无不良记录,社会信用度良好;
(5)具备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平均利率水平。
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我行规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25%,对于农村种养殖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类的农户小额信
用贷款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弊分析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意义
对于农户来说,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了他们因无有效抵押物而出现的融资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农户的融资渠道;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增强了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分析
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个人信用保证贷款本息偿还,金融机构凭借款人的契约性承诺提供货币资金。信用即借款人自身的人格信誉,属道德品质范畴,变数很大。由此形成的债务链极为脆弱,一经断裂和遭致破坏就会失去对信贷风险的约束力。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制度还不够健全,往往相互影响形成债务连锁反应。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分散,其执法成本高,因此难以对借款户的行为给予有效的法律约束。
三、关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1、强化贷款“三查”
我行严格按照贷款新规要求,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切实防范客户的信用风险。在贷前调查环节,安排客户经理上门进行实地调查,深入调查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确保借款用途的真实
性以及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在贷中审查环节,对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调查人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等情况,对借款主体虚假或对借款用途虚假的贷款实行否决制;在贷后检查环节,我行客户经理定期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发现影响借款人按期还款的因素和信号,立即采取得力措施,维护债权。
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中存在的困难 1.银行内部制约因素。2014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用风险持续攀升,2014年末,我行不良贷款余额1.2亿元,较年初增加0.61亿元,不良贷款占比1.61%,较年初上升0.69个百分点。欠息贷款83笔,贷款金额4.92亿元,欠息金额920万元。随着信用环境的持续恶化,我行的风险管控也更趋审慎。此外,由于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客户经理发放信用贷款的意愿不强。2.外部制约因素。当前,就目前来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开放程度较低,加大了金融机构甄别农户真实信用信息的成本。此外,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借款后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五、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工作的对策建议 1.银行自身改进措施。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方向的跟踪监控,要求借款人定期上报贷款使用和农业生产状况,金融机构可以安排人员定期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
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增强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对借款人的信用考察、识别能力与技巧,将客户违约遏制于未发。2.外部因素改进建议。
市政府、人民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推动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地方存量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动态地挖掘有效的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当地农户的信用档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违约行为的出现,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个人信用记录的建立和完善将给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提供便利,有效降低其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同时,培养农户良好的信用习惯也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2015年3月篇三:进农户调查报告.3doc 汀祖镇民情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鄂州办文[2011]20号)的要求,2月22日全市和2月26日全区动员大会后,市、区、镇各级各部门分别于次日迅速召开了动员大会和培训大会,各级各单位一把手都作了动员报告,部署了“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从2月24日开始至4月初,各级各单位迅速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按照“组织领导三个到位,进村入户三全到位”的总体要求,省国税局32人、市直8家单位279人、区直10家单位176人、汀祖镇直机关181人,共668名工作队员,分成267个工作小组,深入到各组各湾,实地走访11926个农户(其中夜访农户937户),电话联系举家外出务工户1021户,入户走访及电话联系覆盖率达97.53%,委托该组组长联系外出务工户328户。通过与农民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了解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生产生活、村组管理、新农村建设和部门服务等10个方面情况。发放《民情十问》、《强农惠农政策50问》等资料1.3万份,共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座谈会39场次,基本摸清了汀祖镇广大村民之所急、所需、所盼、所难和所怨,收集汇总了农民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共计642条,经认真分析,疏理归纳,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汀祖镇19个村,26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275户,实有人口57150人,劳动力41982人。耕地面积22065亩,其中水田17115亩,旱地4950亩。养殖水面15870亩,其中精养鱼池5460亩,塘堰1200亩,水库4260亩,湖泊4980亩。山林45260亩,其中经济林6460亩,生态林38800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蔬菜等。
(一)农民收入情况 2010年,全镇农民家庭总收入3783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其中,农民打工收入占90.8%,农业种养殖收入占8.9%,政策补贴占0.2%。
(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惠农政策性补贴全部到位,特别是退耕还林、粮食补贴、粮种直补、农机补贴、家电补贴、倒房补贴、沼气补贴、新农保、低保惠农资金全部到位,村民在鄂州境内大病住院以及小病门诊都得到了相应报销,计生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百姓衷心拥护。
(三)农民工情况 全镇外出务工3829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3737人,利用农闲短期外出务工14553人;市内务工11871人,市外务工26419人;从事建筑业19528人,工业9574人,商业4695人,其他行业4493人。全户外出务工1778户。
全镇有空巢、孤寡老人5951人,其中,自己照顾5640人,其他方式照顾311人;留守儿童3086人,全部由老人照顾;残障人员628人,生活均有保障。
(四)生产生活情况
全镇除极少数偏远湾组零散户外,基本上都饮用上了自来水,村民看病、子女上学都比较方便;93.3%的自然湾通了水泥路、客货运输比较便利;文化生活以看电视、跳健身舞为主,民风纯朴;村民性情耿直,心胸开阔,待客热情,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五)村级管理及干部作风情况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几年,各级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少农民都建起了新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村组公路四通八达。村组政(财)务基本都实行了民主、公开,村组干部的作风较好。
二、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四级工作队员通过深入走访和座谈,发现村民对党的政策感激、拥护、支持之情溢于言表,对农村的巨大变化给予了普遍而充分的肯定。同时觉得“三农”问题的瓶颈制约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现将我们收集到的642条问题和意见,梳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十六个方面: 1.现行地下开采制度存在较大隐患。16家地下开采矿山除陈盛矿业外,其余15家均未实行充填法开采,地下采空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百姓正常生活,当地政府灾害治理和拆迁安臵风险难测、压力巨大。2.非法小选厂污染严重。未办证、办证到期未年检的几十家非法小选厂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百姓颇有微词。3.绝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大石嘴、陈山、秀桥墩泵站年久失修,腐蚀老化,功能失效,象鼻山1477米渠道和泉塘港刘畈至吴垴段1500米、陈盛港刘云至桂花段2500米、石桥水库前坝港石桥至丁祖段2000米污染淤塞十分严重,周边村民生活用水、种养殖业生产用水和防汛抗旱十分困难。4.空壳村集体经济缺失。无矿产资源、交通条件不便的李坳、张祖、华伍、杨岗、杨王、董胜、凤凰等村集体经济缺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5.青壮年劳动力绝大部分没有手艺。该镇人均耕地面积仅0.46亩,粮油不能自给,打工收入是绝大部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但全镇4.2万名劳动力有近七成没有专业技能(手艺),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村民就业致富难。6.医保全省未联网,报销比率低,手续繁杂。全镇26419名市外务工人员特别是1778名举家外出务工人员和接边地区百姓异地就医新农保报销难,村民重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病人因不能住院治疗新农保政策不保障,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7.老无所依。全镇8989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无儿户的老年人居住环境差,生活无保障。
8.村民发展家庭农场融资难。村民发展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加工业,因无资产抵押,无老板担保,贷款融资难。9.本市信息村民知晓率低。数字电视、互联网入户低,仅占11%,本市信息村民知晓率低。
10.村湾环境差。绝大部分湾组白色污染严重,村民生活环境差,垃圾集中回收转运及处理难。
11.村副职干部待遇低。村干部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缺失的村干部待遇低,副职干部普遍没有参加社保,老无所依,工作不安心。12.自来水入户支管破损老化严重。自来水入户支管跑冒滴漏严重,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13.耕地抛荒严重。现有田地主要按1986年人口情况分配,各组虽有微调,但现有人口及就业状况与田地要求出于很大,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想种、有能力种的家庭种不上,不想种、没有能力种的家庭又拿着抛荒,全镇抛荒面积近1500亩。14.与外市接边地区存在土地权属纠纷。与黄石接边的刘畈、王边、董胜、杨岗、岳石洪、张祖、华伍等村有1260亩山林、耕地因50年代土改和60年代航拍面积存在差异,导致土地存在权属纠纷,其中仅董胜村就有600亩山地与铁山区存在权属纠纷。15.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小、效率低。适宜的技术培训很少,要么由于信息不灵,农民没赶上,要么由于时间不恰当,没办法去,要么学来没用,兴趣不大。16.村湾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大力度。董胜8组等全镇共有18个自然湾进出道路未硬化,村民出行难。全镇258口当家塘有170口当家塘未清淤驳岸,水质差,村民用水困难。17.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贫乏。全镇范围内有组织、可持续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规模较小,群众参与率不高,形式单一,村民大多 以抹牌的方式打发休闲时间,影响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
三、分级分类办实事
充分发挥省、市、区驻村工作单位的职能优势,充分调动镇、村、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结合创先争优、“城区互联、结对共建”、对口扶贫活动,立足于本级、本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力量,在推进汀祖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村民生、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农村文明新风等方面,对村民反映的突出共性和个性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分级交办,分时段解决,为广大村民办成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六月底前本次活动中争取办成的实事
1、水利设施维修改造工作
象鼻山1477米渠道维修工程,泉塘港刘畈村至吴垴段1500米港道清淤,陈盛港刘云至桂花段2500米港道清淤,石桥水库前组港石桥至丁祖段2000米港道清淤工程,总土石方量 m3,总造价 万元,请市、区水利局、市环保局给予立项支持,汀祖镇政府组织实施。3月份启动,6月底前完成,责任人:余国翔。协调督办责任单位:市审计局、区司法局,责任人:李志鹏、刘维平。
2、关停非法小选矿厂工作
请市环保局牵头,请市供电局、市公安局支持,汀祖镇政府组织实施,4月份启动,6月底前完成大洪山矿区周边8家非法小选厂的关停工作,责任单位:汀祖镇政府,责任人:刘正明。协调督办责任单位:市委政研室、市蔬菜办、区文明办、区司法局,责任人:吴丹、詹兵、胡宏峰、刘金星。
3、全镇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养老保险工作
由汀祖镇政府全权组织实施,汀祖信用社支持配合。成立专班,先摸底核实,登记造册,撰写实施意见上报审批,名单公示,篇四:机关干部进农户调研报告
“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
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活动的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对部分党员群众、学校进行了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积极反馈。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9月25日我镇召开“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贯彻镇动员大会精神,积极落实镇党委“三个全覆盖”、“四项要注意”及“五个务必”的工作要求,投入到我镇领导干部“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心、聚民智、惠民生”活动的大潮中。期间,对照镇党委“下村找问题”的相关要求,努力做到准确掌握被访村村情村貌,做到党员、五保户、贫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致富能人“重点访”。向群众介绍我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
访”活动情况,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共走访各种户型52户,其中困难群众38户。撰写民情日记35篇,收集到关系民生的意见、建议26条,其中建设性意见、建议9条。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村民上过小学、初中,少数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偏低,接收和利用社会信息能力差,就业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低,同时,低收入又导致对教育的低投入,农民农业相关生产技术、劳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收入的提高。同时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中,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儿童,普遍缺乏农业知识,对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度高。
(二)当前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束缚农村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全镇党员的现状面临着一个节点:70%以上是老党员,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村年轻党员寥寥无几,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更是少之更少,整体素质不高,断层现象较为严重,而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真正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上加难。一句话,农村党员年轻化、干部年轻化已经成为当今 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将党员队伍年轻化提上议事日程。
(三)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也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现阶段,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很多,但由于涉及地域广、人口多,扶持政策限制条件多。与之相反的是农民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发展的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
三、建议意见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就走访过的一些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和意见建议: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为了让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要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收看远程教育提供的各类节目,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向
新兴经济组织和城镇流动很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当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充实农村党员队伍。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清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层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断增强发展新党员的力度,不断强化发展新党员的针对性、规范性,真正把那些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人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大力充实农村党员队伍,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血液”。
(三)抓住政策机遇,改善农村面貌。抓住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基础教育、卫生、通信、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从而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美好的明天。
上馆镇组宣员乔美顺篇五:浅谈农户小额贷款调查报告 xxx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 浅谈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姓 名 教育层次 学 号 分 校
专 业 会计 教 学 点
指导教师 日 期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滞后以及各种弊端,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经济。农民想发展生产,但苦于缺资金。孟加拉国的著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成立了孟加拉乡村银行。他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近30年前,尤努斯在首创格莱珉银行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其时他并未曾想到,会为时势所推动,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我国在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也在认真学习这项成功的经验,适时推出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事实证明,该项业务的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三大主要矛盾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壮大。本文认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了优化农户贷款环境,1999、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2002年得到了大发展。据中央银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就有30710个农村信用社开办了此项目,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贷款余额共近1000亿元,获贷农户5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885个,信用乡镇1736个。农村信用社正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的舞台上。
一 双赢的信贷方式——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一)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市场营销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某一机构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能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因而,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产品。若要不顾自身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公共关系盲目去抢占城市市场,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2002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589亿元,各项贷款增加1951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增盈减亏33.86亿元。通过对湖北省某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与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其结论为: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10.643个百分点。因此,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户脱贫致富的救命稻草 首先,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 其次,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农”中坚金融力量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三大矛盾
(一)日益扩大的信贷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 从资金供给方面看,截至2002年底,全国信用社不良贷款5147亿元,占总贷款额的37%,已由19542家信用社资不抵债,占机构总数的55%.巨额亏损严重削弱了信用社的资金投放能力。
第二篇:农户种粮收益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国家连续5年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免除农业税后农户的种粮收益到底如何?笔者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吴、田阜、庄头等10个乡镇,每乡镇选取5个自然村,每村随机选取5户进行调查。以保留农业税的最后一年XX年为对照,经过汇总,结果如下:
全市XX-XX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5.9元/亩,种子22.5元/亩,氮肥36.7元/亩,磷肥25.1元/亩,灌溉41.4元/亩,病虫害防治14.5元/亩,机收费48.8元/亩,农业税36.6元/亩,其它费用2.2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53.7元/亩;小麦亩产375.5公斤(单价1.2公斤/元),产出平均450.6元/亩,亩收益196.9元。XX-2011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35.0元/亩,种子24.0元/亩,氮肥50.0元/亩,磷肥25.5元/亩,灌溉65.0元/亩,病虫害防治18.5元/亩,机收费50.0元/亩,其它费用305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02.5元/亩;小麦亩产400.0公斤(单价1.6公斤/元),产出平均640.0元/亩,亩收益443.3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46.4元,增幅125.1%,平均递增率25.0%。
全市XX-XX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18.6元/亩,种子20.8元/亩,氮肥40.2元/亩,磷肥7.2元/亩,灌溉54.7/亩,病虫害防治5.1元/亩,机收费11.3元/亩,其它费用10.1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68.0元/亩;玉米亩产428.0公斤(单价1.1公斤/元),产出平均470.8元/亩,亩收益302.8元。XX-2011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0.0元/亩,种子30.0元/亩,氮肥100.0元/亩,灌溉60.0元/亩,病虫害防治12.0元/亩,机收费13.5元/亩,其它费用12.0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81.5元/亩;玉米亩产500.0公斤(单价1.4公斤/元),产出平均700.0元/亩,亩收益518.5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15.7元,增幅71.2%,平均递增率11.5%(详见附表)。
综上所述,XX-XX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521.7元/亩,总产出921.4元/亩,平均亩收益499.7元/亩;XX-2011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384.0元/亩,总产出1340.0元/亩,平均亩收益956.0元/亩。通过分析表中各项投入、产出费用,可以看出农户种粮收益较以前大有提高,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增加,收益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加大了种子补贴和综合直补,使2011小麦生产成本从271.5元/亩降低到202.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9元;玉米生产成本从247.5元/亩降低到181.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6.0元。但这种估算未计算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仍存在着投入费用偏高问题。
一、部分地方没有实行节水灌溉,造成水肥投入费用偏高。
二、耕作措施不当,机耕费用较大。
三、有机肥施用面积小,秸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使用成本高。
四、化除农药用量偏大,增加了投入费用。
五、播量偏大,增加了种子购买量。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的改进措施如下:
1、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查中发现在许多乡镇仍存在着水源浪费,用水效率低的情况,塬上某村水费竟然高达150元/亩。所以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方田u型衬渠,低压暗管输水或软管引水,实行节水灌溉,减少不必要的水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施肥上应该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篇:机关干部进农户调研报告
“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
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活动的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对部分党员群众、学校进行了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积极反馈。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9月25日我镇召开“机关干部进农户、走访调研全覆盖”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贯彻镇动员大会精神,积极落实镇党委“三个全覆盖”、“四项要注意”及“五个务必”的工作要求,投入到我镇领导干部“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心、聚民智、惠民生”活动的大潮中。期间,对照镇党委“下村找问题”的相关要求,努力做到准确掌握被访村村情村貌,做到党员、五保户、贫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致富能人“重点访”。向群众介绍我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
访”活动情况,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共走访各种户型52户,其中困难群众38户。撰写民情日记35篇,收集到关系民生的意见、建议26条,其中建设性意见、建议9条。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村民上过小学、初中,少数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偏低,接收和利用社会信息能力差,就业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低,同时,低收入又导致对教育的低投入,农民农业相关生产技术、劳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收入的提高。同时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中,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儿童,普遍缺乏农业知识,对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度高。
(二)当前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束缚农村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全镇党员的现状面临着一个节点:70%以上是老党员,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村年轻党员寥寥无几,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更是少之更少,整体素质不高,断层现象较为严重,而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真正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上加难。一句话,农村党员年轻化、干部年轻化已经成为当今
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将党员队伍年轻化提上议事日程。
(三)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也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现阶段,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很多,但由于涉及地域广、人口多,扶持政策限制条件多。与之相反的是农民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发展的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
三、建议意见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就走访过的一些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和意见建议: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为了让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要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收看远程教育提供的各类节目,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向
新兴经济组织和城镇流动很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当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充实农村党员队伍。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清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层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断增强发展新党员的力度,不断强化发展新党员的针对性、规范性,真正把那些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人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大力充实农村党员队伍,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血液”。
(三)抓住政策机遇,改善农村面貌。抓住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基础教育、卫生、通信、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从而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美好的明天。
上馆镇组宣员乔美顺
第四篇:库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山区、库区农户存粮情况专项调查基本概况
**撤乡并村后为7个乡镇,51个行政村,669个村民小组,22900农户,74176农业人口,其中山区、库区缺粮人口16000人,而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占24%以上。缺粮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及沿205国道一带。目前,全区51个村全部实现了村级通达工程,硬化道路95%以上,交通十分便捷。
调研情况
1、存粮情况。实施村级通达工程,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存粮数一般都在50——100斤/户。
2、存粮意识。山区农户在春节和茶叶生产季节有多备存粮食的习惯,一般备足二个月的可用成品粮,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
3、加工、经营情况。境内无粮食加工企业。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和筒面为主,农户方便使用。每个销售点一次性购入成品粮在一吨以上,进货地为**、歙县的城区加工企业,经营网点日常备粮一吨左右,同时,个体车辆运输户也都加入粮食回带销售行列。
存在问题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必有争购风潮。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购销能力受到场地和购销资金的制约,销售点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受到限制,没有粮食购销保障。
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 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2、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农村科学储粮,利国利民。不仅要引导好产粮区的科学储粮,而且更要引导好缺粮山区的科学储粮,使他们恢复过去储存一年以上食用量稻谷的良好习惯,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政府可通过项目建设等方式,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向乡村延伸,建立健全固定的销售网点和粮食代销售网点,并形成供给规模,确保成品粮不脱销。
4、加强通达工程建设和交通环境治理,确保道路畅通。
第五篇:进农户问党风调研报告
纪委“进农户、问党风”活动调研报告
(2011年7月20日)
为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根据省、市纪委“进农户、问党风”的活动安排部署。…纪委分管农风工作的副书记、农风室主任和两个涉农办事处纪工委书记4人,按要求,每人联系10户,与农户建立了帮扶关系,抽出时间与联系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进农户走访、在田间农舍与农户促膝长谈、村头树荫下聊天等形式交换意见,收集到了: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好,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干群关系好,社会治安好等等第一手资料。但个别村庄仍然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一些村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务重大事项不能民主决策;一些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位,土地征用后家庭增收困难等等,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心不强,个别村党员干部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认识不够。一些村两委班子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贯彻落实的不到位,村委会办公室多日无人问津,地上、桌面上出现厚厚的一层尘土。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旷,在重大决策上搞小团体决议,作风不够民主,不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机关工作与村务工作无关。办事处在处理村干部的问题上,存在碍于情面,过的去就行,没有意
1识到,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选好用好管好村干部,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管理混乱,是村务支出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在村级财务的处置、集体资金村务开支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监委会监督疲软,村干部有抵触情绪,监督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有效的制约手段,造成了村内部财、物管理比较混乱,给一些人钻了空子,出了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群众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村干部。尽管大力推行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但由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执行落实不到位,削弱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
三、想发展、怕发展,是大部分村民存在的矛盾心理。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村干部意识到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也急于发展。但是过去村里底子薄弱债务多,土地征用补偿款村里按比例提留后,聚集了一些资金,想办和要办的事太多,村干部没能很好的梳理出一条发展的主线,急于求成,结果好事没有办好。如,**事处的一些村庄,地处城乡结合部位,城市扩张土地征收赔偿和国家修建高速公路补偿等等大量赔偿资金积聚。村干部意识到了,土地征收后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村民却要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生活下去,想把部分赔偿金用于开办企业,搞集体经济。但开办企业又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稍有不慎,出现了问题,一些村民就会指指点点,到处举报,多处
反映,加上一些干部文化素养较低,缺乏韧性,经受不住发展中不稳定因素的震荡,最后以失败而宣告结束,使得一些群众对搞集体经济失去了信心。所以,想发展、盼发展、又怕发展是一些群众的矛盾心理。
针对当前一些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干精神,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四、对策建议
1.加大干部教育力度,从选人用人上下功夫。根据村干部文化素养较低、法律意识淡漠和廉政意识不强的现状,重点在提高文化修养、普及法律常识和培养廉政意识上下功夫,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在形式上除了党校集中开展教育外,在内容上还要做到通俗易懂,采用周围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学习,走出去,学习发展较好的村的宝贵经验。选好干部,把领导能力强、作风正派、思想道德高尚、有发展韧性、能吃苦、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而,充实到两委班子中去,使其带领本村群众发家致富,搞活农村经济。
2.加强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目前有一些村务公开的力度还不够,不及时,民主管理和监督就更谈不上了。只有规范村务管理,完全做到村务公开,严格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民主作用,还要对离任的村主要干部在任期间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审计,从而规范干部行为。有效预防农村腐败,减少腐败。
3、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让村民解放思想,避免成为井底之蛙,只看到头上的一片天,眼前的丁点利益。村委两委班子要密切联系群众,多和群众沟通交流,让群众明白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途径。发展是一个难题,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和群众多沟通,让群众明白发展是一个曲折盘旋的过程,发展中出现问题不可避免,出现问题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群众盼发展,干部想发展,上级主管部门要多给以政策上的引导和疏通,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切实做到干部下基层访民意,解民忧。
通过“进农户问党风”活动的开展,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到发展中一些还不尽人意的地方,掌握了农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